七年级语文《绿色蝈蝈》公开课存档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分析课文结构,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3. 学生对作者写作手法的领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重点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手法。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目标:1、通过学习,锻炼学生概括的能力2、通过朗读与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生动传神的语言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本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语句浅显,且十分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

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

合作式地进行学习。

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

”片段欣赏”、”独特感悟”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方法:探究、合作、讨论的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语: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昆虫呢?有哪一位同学阿以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或者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昆虫给老师、同学们知道?你可以从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食物习性、更或者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介绍(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但是我发现大家在讲到昆虫的声音时都是用一两句话带过了。

可能声音不好用文字表达。

而且在讲到昆虫的习性时,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为什么?因为大家没有深入地进行过研究,所以印象就很模糊。

今天,我求将接触到厂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他热爱昆虫,对昆虫进行了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把一生都献给了昆虫事儿他就是法布尔。

同学们知道法布尔吗(若有学生知道,可由学生发言,师进行补充)。

明确:法布尔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书--《昆虫的故事》。

《昆虫的故事》原名《昆虫记》,这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内容多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很受青少年的喜爱。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许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3 .绿色蝈蝈》优质课教案_2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3 .绿色蝈蝈》优质课教案_25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能力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2、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

难点:1、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

2、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设计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

”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谜三:“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

”(学生猜谜后课件展示动物的画面)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

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家及其作品《昆虫记》,教师补充。

1、作家简介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位,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从此“虫心”焕发,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亦被誉为“昆虫诗人”。

著作《昆虫记》。

2、《昆虫记》简介《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了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绿色蝈蝈》课堂实录

《绿色蝈蝈》课堂实录

展示蝈蝈图片
展示一些精美的蝈蝈照片,让学生对 这种小昆虫产生兴趣,并提问他们是 否知道这是什么昆虫。
引入主题
提问导入
向学生提问,如“你们知道什么是绿 色蝈蝈吗?”、“你们对绿色蝈蝈有 哪些了解?”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 答问题,自然地引入课程主题。
介绍作者法布尔
简要介绍法布尔的生平和成就,让学 生了解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 ,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04
CHAPTER
课堂小结
回顾重点
重点词汇
回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课学到的重点词汇,如 “绿色”、“蝈蝈”、“草地” 等,确保学生掌握这些词汇的发 音和意义。
课文理解
回顾课文内容,讨论文章中描述 的绿色蝈蝈的特点、习性以及与 人类的关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 理解。
布置作业
词汇练习
布置相关词汇练习,如单词拼写、造 句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词汇。
语言特色
总结词
品味文章语言特点
详细描述
在语言特色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用 词的精妙和表达的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03
CHAPTER
学生互动
提问环节
总结词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详细描述
在提问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并启发他 们寻找答案。通过提问环节,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CHAPTER
课文讲解
整体感知
总结词
理解文章主旨
详细描述
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即通过观察和描 述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初一上册。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

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二、预习交流:1、字词交流。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8绿色蝈蝈
青岛吴乐琴重庆王晓丽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内容。

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制
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

也许你已经从各类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
的好朋友。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绿色蝈蝈》公开课

《绿色蝈蝈》公开课
有一个人,他从小就立志于研究 昆虫,用自己40年的积蓄在乡间购得 一小块土地,和虫子们吃在一起,住 在一起,共同生活了35年。
有一个人,他极力反对人们将昆 虫关进实验室、钉在木盒、浸在烧酒 的研究方式,大声疾呼:“我是在蔚蓝 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在自由 的田野上,观察昆虫,探究生命。”
有一个人,他因与世俗格格不入 的研究方法和生活方式,被时人嘲笑 为“虫人”、“疯子”,而却被后人永远

记为“伟大的昆虫学家”。
我从
读出,蝈的狩猎者
蝉的屠夫 笼里的囚犯
夜晚的艺术家(歌手) 狂热的狩猎者
蝉的屠夫
笼里的囚犯
喜爱、赞赏、尊重、人性的关照
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 验,给蝈蝈另取几个称呼。说出理由 并读出感情。
(哼\啊\嘿\唉\吔\呸……) ,
蝈蝈真是个 !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言语概述文章内容。

②能体会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神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言语特色。

○课前打算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注意本课的言语累积,并注意观察,打算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会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会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情景导入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

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绿色蝈蝈’初读课文,感知内容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言语概括)学生自读,小组商量致辞,教师也可参与商量,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美丽,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快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在学生的商量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 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 更深刻的印象.的? 窃窃自语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 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 约约的作响
喑哑 尖锐
拟人 比喻
四个形容词
急促 清脆
3、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l~2段),“我”在观察昆虫,用蝉的休 息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第二部分(3段),描写户外听到的蝈蝈的叫声。
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 食物的呢? 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
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 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 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 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 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 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除了喜欢吃蝉之外, 蝈蝈还吃些什么食物?
绿色蝈蝈
法布尔(法国)
法布尔: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 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 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 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 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 记》这部昆虫学巨著。被译成许多种文字 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昆虫记》 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 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 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
的:
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 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 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 为“哥哥”。
读准下列字音
火 (gōu) 猎 (shòu) 嚣 (xiāo) 夺 (cuà n) (è ) 颚 静 谧 ( mì) 篝 狩 喧 篡 钳 子( qiá ) n 喑 哑 (yīn yǎ )
蝉 蝈 蝈 的 食 谱
很甜的水果
梨子 葡萄 西瓜
金龟子一类的昆虫 青草
死去同伴的尸体
品味语言: 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拟人化的写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 象、亲切自然,更利于表达作者的 感情。
找出文中主要的说明方法: 主要运用的是比较:
1、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 2、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 3、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 4、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通过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 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
2、文中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3、主要介绍哪个方面的习性?
4、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 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 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 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 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文中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 些习性? 文中介绍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主要介绍哪个方面的习 性? 主要介绍了蝈蝈的食物习性。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 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称 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夜晚的艺术家 狂热的狩猎者 我笼里的囚犯 蝉的屠夫
当蝈蝈在夜晚鸣叫时 当蝈蝈捕杀蝉时 当蝈蝈成为观察和实验 的对象时 当蝈蝈吃蝉肉时
窸 螽 喙 莴 嗉 劫 吮 哀 窣 (xī sū) 斯 (zhōng) (huì ) ) 苣 (wō jù ng) 囊(sù ná 掠 (jié lü ) è 取 (shǔn) 号 (há o)
满载zà i而归 雌cí 雄 逃窜cuà n 踢蹬tī deng 俘fú虏lǔ 撇piē开 妒dù忌 扰乱:搅扰,使混乱和不安。 哀鸣:悲哀地叫。 习性:长期在某种自然条件或社会环境下 所养成的特性。 静谧: 安静。 喑 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 清楚。
作为一篇自读课文,你在自主 学习了《绿色蝈蝈》之后,你 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课文拓展
如果你也要写一篇关于昆虫的 小作文,你会怎么写呢?给大家几 分钟的时间,试着自己写一段有关 你最喜欢的小昆虫的文字。
第三部分(4~11段),“我”对金属笼中的蝈蝈的 观察,着重介绍蝈蝈的食性。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 食物的? 3、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 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文中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者开头两段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 的呢? 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 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 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 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 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 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 “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 匠心的写作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