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第1课时-A4版本

合集下载

上册第3单元第5课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课件-级全一册

上册第3单元第5课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课件-级全一册

相传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第1课时 第1课时
延延续续文文B化化.血血脉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第1课时深延处续文的化血自脉 信和自豪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第1课时 第1课时
延延续续文文C化化.血血脉脉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第1课时 延续文D化.血脉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
风俗习惯
9.2020 年 3 月起,某中学启动“文明养成教育“活 动,以未成年人文明礼仪为重点,融入“爱、善、诚、 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教育引导学生崇德
向善。为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做到( A )
①尊重他人,乐于助人 ②平等待人,宽容友善 ③诚实守信,勇担过错 ④以貌取人,注重仪表
1.“良渚古城”申遗成功,中国成为世界遗产第一大
国;长征路上,年轻记者追随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书店客流量持续增长,打造出城市的“精神空间……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中
国发展的文化密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多年的历程中释
放出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是指(
)
①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③中华文 化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④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课标要求
核心提要
1.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弘
深的中华文化和薪火相传 扬传统美德,感受个人成
的中华传统美德; 长与中华传统美德和国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5课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5课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

初读时要注意边读边思考,看看你在哪些地方有疑问,写下 自己的问题并整理问题清单,发现提问题的角度,学会根据课 文内容提问。再读时带着问题读课文,对照五粒豌豆开始时的 想法、寻找归宿的过程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思考为什么会这 样。注意学习作者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并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 意图。
憧憬未来
阅读课文第1-6自然段 想一想,豆荚即将成熟,五粒 豌豆在想什么?
小组内交流,梳理这些新问题。
豌豆
理想
结果
第一粒 飞到广阔的世界
被鸽子吃掉
第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飞进太阳里
掉进水沟,涨得大大的
第三、四粒 到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 被鸽子吃掉
第五粒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长大开花
对照板书,看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豆荚成熟后,五粒豌豆被一 个小男孩当作玩具枪的子弹, 在被射出去之前它们各自憧憬 未来,飞出去之后经历了不同 的生活。
小豌豆缠绕着绳子向上长
_己__爬___起__来___,__一__个___星__期___以__后__,___第__一____
_次__能___坐__一___整__个__钟头
_小__豌__豆___开__了___花___________
小女孩脸上放出光彩,眼睛发光
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写出了母亲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能看出她特别
根据文意填写表格。
小豌豆怎样长大
小姑娘的病怎样变好
小豌豆钻进了一个长满了青苔 的裂缝里
__小__女__孩___身__体___非__常__虚___弱________
小___豌__豆___生__了__根___,__长___出__了__小__ 叶子 小女孩心里很高兴,觉得好了一些

部编版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部编版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能清凉解暑,并作绿肥、饲料或燃料。

3、小小的豆子在恶劣的环境中能生根发芽,小小的我们在难关下也要有一颗坚持的心,微笑着面对成长中的风风雨雨。

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这粒小豌豆,感受它带来的坚韧力量吧!4、板书课题: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欣赏图片齐读课题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jiá wān àn jiāng荚豌按僵tái qiúkuàng yì苔囚框溢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4)图片认读生字豆荚豌豆青苔囚犯(5)古文识字囚,甲骨文(囗,封闭性的空间)(人,罪犯),造字本义:动词,拘禁罪犯或奴隶。

溢,甲骨文像水从器皿上溢出。

造字本义:动词,水从器皿满出来。

(6)学习多音字称 chèn 相称称职自读课文指名读要求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组词开火车读根据图片理解生字及词语生了解古文学习多音字本部分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认读游戏及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环节生字书写,通过送字回家游戏、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形式了解字的结构,借助动画感受字的行笔顺序;第四个环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时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针对课文部分和全文提出问题。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第5课《琥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5课《琥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图片引入,激趣质疑1.出示单元导语: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诉说着科技的精彩……这个单元围绕自然与科技的人文主题,我们会一起学习很多和科学技术相关的文章,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本单元阅读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2.谈话导入这一期,我们化身为”小小解说员”,来到第一站——古生物博物馆,去探秘远古生命的秘密。

你看,这透明的琥珀里,安静地躺着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他们在窃窃私语,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让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穿越到几万年前的那片森林,解开远古时代的秘密。

3.介绍字理,引出“琥珀”。

结合图片,交流“王字旁”的字所指代的事物都有什么特点。

4.课题质疑,走进课文。

预设:琥珀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形成的?5.图片,欣赏琥珀艺术品。

(课件出示琥珀有关资料)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德国作家柏吉尔走进一篇非常有意思的科学小品文——琥珀。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 识字学词1.自读要求:①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②遇到生僻的字词,多读几遍,把句段读通顺; ③有疑问处,做好标记。

2.检查字词 (1)读词语:松脂 拂拭 挣扎 晌午 一番 美餐 详细 渗出 澎湃 划动 推测 粘稠 翻腾怒吼 前俯后仰(2)叠词: 飒飒地响 嗡嗡地 重重包裹 热辣辣 厚厚的 慢慢地 渐渐地 (3)多音字:3.词语解释挣扎:竭力支撑或摆脱。

渗出:多指液体,向外流出来。

黏稠:又黏又稠。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4.学写字:出示生字,(1)学生自由读生字,说说每个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5课秋天的怀念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第5课秋天的怀念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第5课秋天的怀念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第5课秋天的怀念第1课时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借回忆生活细节表达复杂感情,抒写生命感悟的方法。

(重难点)3.理解母爱的内涵,把握作者的复杂感情,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重点)学习任务:任务一知识积累任务二深情朗读,用心感知任务三品母子情深任务四懂好好儿活任务五深入探究,答疑解惑注:任务三、四、五、请看第2课时【新课导入】“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转眼,又到了的秋天。

在史铁生的文字里,有着怎样秋景,又有怎样的怀念呢?任务一知识积累(预习检测)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当代著名作家。

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附中。

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21岁的他因病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1978年发表处女作《爱情的命运》。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其中《我与地坛》被公认为是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鼓励了无数人。

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创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为纪念多年关心体贴自己却突然去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催人泪下的散文。

史铁生在年轻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下肢瘫痪。

几年后,他的母亲因肝病去世。

后来,他在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秋天的怀念》便是其中的一篇。

【文体知识】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5《合理消费》第一课时(作业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5《合理消费》第一课时(作业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s教材版本及册别部编版四班级下册单元名称其次单元第5课课时名称《合理消费》姓名班级基本信息姓名学校联系电话学段学校学科道德与法治教材章节教材版本:部编版四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其次单元做聪慧的消费者章节:第5课《合理消费》第一课时作业类型☑课时作业☐单元作业☐学期作业作业功能☐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作业目标学问目标:了解合理消费的概念和方法,把握购物合理性的生疏,提高消费意识和消费力量;技能目标:学会如何克制购物欲望,合理选择购物物品,把握节省的方法和技巧;情感目标:培育同学的理性消费思维,提高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题量共(11)小题,其中基础性作业(4)小题,拓展性作业(5)小题,实践类(2)小题。

第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必做)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1 合理消费的概念是指:A. 花钱少,买到更多的东西B. 花钱买到所需要的东西,避开铺张设计意图:旨在考察同学对合理消费概念的理解。

选项A、C. 花钱买到最贵的东西,显示自己的身份D. 花钱买到最流行的东西,显示自己的品尝C、D明显不符合合理消费的概念,而选项B符合合理消费的定义,因此正确答案为B。

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态度与责任力量维度:☑了解☐理解☐应用☐操作2 下列哪种状况可以算作是合理消费?A. 花100元买一件不需要的衣服B. 花100元买一件自己需要的衣服C. 花100元买一件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名牌衣服D. 花100元买一件同学都在买的流行衣服设计意图:旨在让同学能够辨别何为合理消费。

选项A和C都属于不合理消费,选项D属于跟风消费,而选项B符合合理消费的定义,因此正确答案为B。

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态度与责任力量维度:☑了解☐理解☐应用☐操作3 下列哪种状况不属于节省的方法和技巧?A.在超市购买特价商品B. 关掉不需要使用的电器C. 铺张食物D. 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设计意图:旨在让同学能够识别何为节省的方法和技巧。

八年级上册道法第5课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八年级上册道法第5课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提示:此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从违法行为的类别上来解答。
【例 2】针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问题, 同学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以下是
部分同学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D )
①小云:中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违法行为全都是一般违法行为
②小虎: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是一般违法行为
③小亮: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④小刚:犯罪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要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 ②③④提示:此题考查我们对违法与犯罪的理解,从一般违法和犯罪的 联系和区别上来分析解答。
核心点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例 3】黄某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园内的一棵树上刻下了“黄某某到此一游”几个字,
6.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下列不.
属.于.民事活动的是( A )
A.殴打他人
B.购置房产
C.签订合同
D.劳动就业
7. 许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至一般
违法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这警示我们( A )
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A.要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C.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D.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民王某因酒后驾驶,被交警大队依据道路交通安
全法的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2000 元、扣 12 分,拘留 3 天并吊扣 驾驶证两年的处罚。
材料二:李某拾到刘某不慎丢失的手机拒不归还,并谎称已 将其丢弃,后被刘某起诉至法院并被判处赔偿刘某手机损失 1 000 元。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第5课第1课时 海鸥,我们的朋友 花城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第5课第1课时 海鸥,我们的朋友 花城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第5课第1课时海鸥,我们的朋友花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音乐作品《海鸥,我们的朋友》,并通过学习了解其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能够熟悉《海鸥,我们的朋友》这首音乐作品。

2.能够分辨出这首歌的特点,如整体节奏、旋律等。

3.能够准确地表达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学生听一遍《海鸥,我们的朋友》。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谈论自己对这首歌的看法,以及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

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这首歌的兴趣。

2. 学习节奏和旋律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部分曲谱,进行学习。

老师要带领学生和组员合作,准确地把握每个乐段的节奏和旋律,并通过合奏的形式把所学内容展示出来。

可以安排一段时间,让每个小组在课间时间练习。

3. 学习歌词及情感表达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并对歌词背后所隐藏的情感进行讲解。

通过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所理解的歌词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4. 整合表达老师安排学生一起进行合唱,并在合唱过程中及之后的学习中融合之前所学的内容。

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出歌曲所体现的情感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合唱:把学生分为几组,通过合唱的方式来让学生熟悉歌曲。

2.分组练习:老师提供乐谱,把学生分为几组分别学习其中的一部分乐曲。

3.互动表达: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所体现的情感。

4.整合表达:通过合唱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融合和整合,让学生把他们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主要使用了合唱、分组练习、互动表达以及整合表达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所学内容完整地体现出来。

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鼓励学生的参与,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领会了这首歌曲的内涵。

同时,也让老师能够更加清晰地知道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来更好地调整和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达标检测:
1.《赵普》选自《》,赵普,字,代著名家,自古
有“”的说法,文中“太祖”指。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普少习吏事()②读之竟日()
③普颜色不变()④他日补缀旧纸()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概括本文记叙了赵普的哪学导学案学科:七年级下语文准印份包科领导签字
主备人:课型: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班级:第学习小组姓名:
学习内容
五赵普第1学时
学习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学习反思:
知识链接: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学习重难点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走近赵普。(学生借助资料了解赵普情况)
2.加点字注音。
阖户启箧处决既薨
发箧龌龊奏牍
3.加点词解释。
少习吏事寡学术发箧视之
龌龊明日颜色深沉有岸谷
4.品读。
细细品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赵普形象。
4.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语句意思。(要求:小组内全文翻译,其他成员帮助纠错;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书上标记出来,举手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5.词句理解检测教师对一字多义,词类活用等重点词语加以提醒;对特殊句式,如:①、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②、读之竟日。(倒装句)等句子的翻译可予以指导。(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并突出词类活用、古今异意、一词多义的字。)
二、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
当我们在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并简介。)
2.交流展示。
检查课前预习2、3情况(由学生完成,师生补充)
3.学生诵读课文,师生评价,老师指导。(语气、语速、情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