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42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3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教案初中化学

化学反应教案初中化学

化学反应教案初中化学
一、教学内容: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能够用实验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化学反应的观察与判断;
2. 化学反应的实验验证。

五、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瓶塞、酒精灯等;
2. 实验原料:盐酸、氢氧化钠、铜片等;
3. 实验步骤及实验报告表。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学习: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特征、类型,并讲解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3. 实验验证:进行氢氧化钠与盐酸溶液的化学反应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4.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表,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5. 综合训练: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七、教学反馈:
1. 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正确总结实验结果;
2. 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完善学习。

八、课堂延伸:通过相关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

九、作业布置:完成相关作业练习,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十、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表示》这节课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节的内容,化学方程式不仅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从教材体系上看,本节是第三单元所学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延伸,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初中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的”中介”,学生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要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又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

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不仅为化学定量计算打好基础,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从本节开始,以后所学的化学反应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因此本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在化学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讨论、归纳、对比,明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独特优点。

②通过对简单具体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尝试、归纳分析整理出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正误,获得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②通过合作讨论、指错纠错的方式,从步骤和注意事项建立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强烈认识。

《化学反应的表示》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也认识了一些化学反应和他们的文字表达式,上一节中又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已具备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在课堂上比较活跃,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探究和学习,让他们在体验正确书写的成就感中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第五单元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效果分析这节课教学效果显著,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掌握了方程式书写的原则、步骤和配平方法,能用方程式表示简单的化学反应。

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思维积极活跃,合作探究与自主探究相结合,有认知冲突,有精彩碰撞,有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

走向社会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伪科学的鼓吹者吹嘘他可以“将水变成石油”。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这句话____(是否正确),因为______。
静思梳理:
我的收获与疑惑
小结
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内容
原因
原因
应用
应用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知识梳理】 (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它适合一切化学变化,而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范畴。 (2)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物质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的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有剩余)。 (3)定律内容仅限于质量守恒,不能推广到体积等其他物理量
探究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 结论: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 友情提示:NaOH+CuSO4----Cu(OH)2+Na2SO4 CaCO3+HCl---CaCl2+H2O+CO2
资料链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拉瓦锡的实验(1774年)
波义耳的实验(1673年)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的物质
烧杯
小试管

硫酸铜
氢氧化钠
烧杯
小试管

氢氧化铜
硫酸钠
氢氧化钠的质量+硫酸铜的质量 = 氢氧化铜的质量+硫酸钠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
反应生成的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反馈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0g食盐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食盐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 已知2g氢气和16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8g水,那么2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就生成20g水。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 氧气反应生成2升水。

初中化学人教版化学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化学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化学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其表示物质的物质状态。

3. 学会衡量化学反应的方法,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法。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表示物质的物质状态。

3.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其表示物质的物质状态。

四、教学难点:1. 学会衡量化学反应的方法,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法。

五、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实例或问题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演示法: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特征。

3. 讲授法:系统讲解化学反应的定义、特征、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法的应用。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验或计算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并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联系起来。

Step 2 演示化学反应在实验室或教室中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

Step 3 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强调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物质的物质状态的方法。

Step 4 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通过实例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与学生讨论物质的质量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Step 5 化学计量法的引入介绍化学计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的讲解,教导学生如何确定反应物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以及化学反应的限量试剂等。

Step 6 应用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化学反应的质量变化,并分析反应的限量试剂和剩余试剂。

七、板书设计:化学反应- 定义及特征-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物质状态表示质量守恒定律- 定义和应用化学计量法- 定义和计算方法八、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介绍了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法的应用。

初中化学反应问题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反应问题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反应问题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分类及表示方法;3. 能够解析和推导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解析。

三、教学准备1. 课本、笔记本;2. 实验用化学品和器材;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导入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反应?有哪些特点?2. 知识讲解(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反应的特点:质量守恒、能量变化、反应速率等。

(3)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分类及表示方法:原子、分子、离子等表示方式。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4. 练习讲解通过几道习题,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解析方法。

5. 总结归纳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化学反应- 定义: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特点:质量守恒、能量变化、反应速率- 物质表示方法:原子、分子、离子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解析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训练,学生对化学反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案例和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篇一:初三化学教案5.2化学反应的表示(2)】【篇二: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案】(化学方程式)“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篇三:化学九年级上鲁教版5.2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新版)鲁教版】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课标要求:通过书写文字表达式,尝试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比较、反思方程式中所表达的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并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内容和学情分析:1.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提高体验科学方法的巧妙,初步领略科学方法的魅力,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逐步形成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

3.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归纳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

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2.减轻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的负担实验准备:多媒体;1教学过程:234。

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化学反应的表示》省级优课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化学反应的表示》这一节内容是鲁教版教材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第二节的课题。

在《课程标准的5个一级主题中,该节内容属于《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一级主题,属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二级主题。

本节教学内容从教材体系上看,是第三单元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初中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

它在本单元中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变化观”这一化学学科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用语,以符号的形式科学、简明地表达物质间的变化规律,成为联结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与化学原理概念、化合物特点、计算类问题的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被认为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科研究交流、化学语言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二、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表示》是鲁教版化学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化学方程式不仅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基本内容有三:一是化学上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定义),二是为什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意义),三是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怎样书写)。

针对本节内容,我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有如下一些思考:1、衣兰教授说过:教学的本质是活动,课堂是一个个富有情趣、挑战、生活化的大大小小的活动创建起来的。

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

本节课教师设置了看视频、微观粒子模型模拟反应实质、丰富的图片事实、趣味实验、尝试书写、合作探究、观察对比等多种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和谐有趣而又环环相扣的活动中初步认识方程式承载的强大功能。

2、化学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化学用语,它的学习要伴随其化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其种类之多,配平方法之异,不可能在一节课里达到一个至高的境界,要随着后续学习不断提高书写技能。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表示》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重要章节,是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重要起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及注意事项。

本章节不仅是对之前所学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后续深入学习化学反应规律、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学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形成化学符号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他们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如何准确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还存在较大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发,逐步深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实验演示法: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4. 练习巩固法: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燃烧、食物的腐烂等,引出化学反应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燃料与燃烧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1)
教学目标: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信息,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难点: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备注[引入]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一、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为化工生产提供依据。

回忆并回答:质量增加
思考
实验与探究:
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仪器:带小气球的锥形瓶
天平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思考:小气球的作用
2、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
合: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仪器:带塞锥形瓶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思考:反光镜加热的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均不变。

布置作业:
课本92页1,2
目标检测
课后记: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2)
教学目标: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信息,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难点: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备注二、如何表示化学反应: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叫化学方程式例:
C + O2 = CO2
表示: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原则:
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

②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步骤:
①用化学式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②配平:
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1)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分
子反应后生成一个二氧
化碳分子。

(3)每12分质量的碳跟32份
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
成44分质量的二氧化碳。

练习: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水通电分解
过氧化氢制氧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
布置作业:
课本95页1,2,3 目标检测
课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