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ppt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10版 第5章要素禀赋PPT课件

有两种定义要素丰裕度的方法。
一种是以实物单位定义(用各国所有可以 利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总量衡量)。
另一种是使用相对要素价格定义(用各国 的资本的租用价值和劳动时间价格衡量)。
用第一种方法时,如果国家2可利用的总资 本和总劳动的比率大于国家1的这个比率, 就可以说国家2是资本丰裕的。
要继续生产两种商品。
9
这个假设说明两国都不是“很小”的国家。
⑹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这表明,如果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相同, 那么两国消费X和Y的比例也是相同的。
⑺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 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这说明,商品X和Y的生产者、消费者和贸 易者都很小,他们的行为不会影响这些商 品的价格。
如果把资本(K)放在坐标系的纵轴,把劳 动(L)放在横轴,生产沿着一条从原点出 发的射线进行,则该射线的斜率就是生产 该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如图5.1。
在图中,国家1可以用2K和2L生产1Y,如 果规模报酬不变,它可以用4X和4Y生产2Y。
K/Y=2/2=4/4=1,这也是从原点出发的表 示Y的射线的斜率。
而在国际间不能流动说明,如果不存在国 际贸易,要素收入差异将永远存在。
11
⑼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 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 (或绝对)商品价格差异不大于每单位商 品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就 会停止。
⑽两国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 即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⑾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即各国的总进口额等于总出口额。
对于劳动和资本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也是一 样的。
10
完全竞争还表明,在长期,商品价格将与 生产成本相等,减去所有成本之后,生产 者将不会获得任何超额利润。
一种是以实物单位定义(用各国所有可以 利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总量衡量)。
另一种是使用相对要素价格定义(用各国 的资本的租用价值和劳动时间价格衡量)。
用第一种方法时,如果国家2可利用的总资 本和总劳动的比率大于国家1的这个比率, 就可以说国家2是资本丰裕的。
要继续生产两种商品。
9
这个假设说明两国都不是“很小”的国家。
⑹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这表明,如果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相同, 那么两国消费X和Y的比例也是相同的。
⑺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 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这说明,商品X和Y的生产者、消费者和贸 易者都很小,他们的行为不会影响这些商 品的价格。
如果把资本(K)放在坐标系的纵轴,把劳 动(L)放在横轴,生产沿着一条从原点出 发的射线进行,则该射线的斜率就是生产 该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如图5.1。
在图中,国家1可以用2K和2L生产1Y,如 果规模报酬不变,它可以用4X和4Y生产2Y。
K/Y=2/2=4/4=1,这也是从原点出发的表 示Y的射线的斜率。
而在国际间不能流动说明,如果不存在国 际贸易,要素收入差异将永远存在。
11
⑼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 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 (或绝对)商品价格差异不大于每单位商 品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就 会停止。
⑽两国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 即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⑾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即各国的总进口额等于总出口额。
对于劳动和资本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也是一 样的。
10
完全竞争还表明,在长期,商品价格将与 生产成本相等,减去所有成本之后,生产 者将不会获得任何超额利润。
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HO理论ppt课件

15
三、H—O—S定理
H—O—S定理:国际贸易引起的商品流 动实际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动,最 终导致各国同质要素价格达到均等化。
均等化的假设:
两国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 两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 贸易使两国商品价格相等。
16
思 考(1)
过去20年中,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 加大了美国工资的不平等,由此美国政府应 限制贸易吗?如果不是,又该如何解决呢?
TC=750000000+5000Q,AC=750000000/Q+ 5000, 两国销量:SA=90万,SB=160万 则有: nQ=90万; P= MR+1 / nb; AC=750000000/Q+ c MR=MC,AR(P)=Ac,
35
本国市场的均衡: 有n=6,P=10000,Q=15万即为均衡点。
注意;这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一种商品的 密集度与其投入要素的绝对量无关,只与相对 量有关。
7
思考
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高 于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但是在那些比较 拥挤的国家里,土地昂贵而劳动力便宜,人们 用于养牛的人均土地通常比美国用于种植小麦 的人均土地更少。我们是否仍然可以说,与种 植小麦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为什么是 或不是?
(H—O—S和S—S定理)
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二、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三、H—O—S定理
11
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1、要素价格的确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 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出与商 品价格的乘积。
1
4.1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H—O定理)
三、H—O—S定理
H—O—S定理:国际贸易引起的商品流 动实际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动,最 终导致各国同质要素价格达到均等化。
均等化的假设:
两国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 两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 贸易使两国商品价格相等。
16
思 考(1)
过去20年中,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 加大了美国工资的不平等,由此美国政府应 限制贸易吗?如果不是,又该如何解决呢?
TC=750000000+5000Q,AC=750000000/Q+ 5000, 两国销量:SA=90万,SB=160万 则有: nQ=90万; P= MR+1 / nb; AC=750000000/Q+ c MR=MC,AR(P)=Ac,
35
本国市场的均衡: 有n=6,P=10000,Q=15万即为均衡点。
注意;这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一种商品的 密集度与其投入要素的绝对量无关,只与相对 量有关。
7
思考
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高 于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但是在那些比较 拥挤的国家里,土地昂贵而劳动力便宜,人们 用于养牛的人均土地通常比美国用于种植小麦 的人均土地更少。我们是否仍然可以说,与种 植小麦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为什么是 或不是?
(H—O—S和S—S定理)
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二、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三、H—O—S定理
11
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1、要素价格的确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 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出与商 品价格的乘积。
1
4.1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H—O定理)
国际经济学之要素禀赋与H-O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 要素禀赋与H-O理论
第一节 引言 一、赫克歇尔(瑞典)《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919),俄林(瑞典)《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1933)。
二、本章主要内容: 1、H-O理论试图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比较优势产生 的根源。
2、试图说明国际贸易对于各国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影响。
.
1
第二节 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 一、H-O理论的主要假设条件 1、2×2×2模型
.
23
(四)人力资本论:资本不仅包括实物资本,还应该 包括人力资本,即工人所拥有的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 的职业教育、工作培训、健康状况等一系列支出。美 国出口行业比进口替代行业有较高劳动生产率和更多 的人力资本。
(五)知识资本论:企业投入产品的R&D费用其实是 一种知识资本,而美国大部分出口商品都是知识密集 型的。
.
6
(三)相关结论: 1、决定国家要素丰裕度的是相对比例的大小,而非 TK、TL及r、w的绝对数值。
2、在两国需求偏好相同的假定下,由于生产要素需求 属于派生需求,故生产要素需求在两国也相同,故以 上两种方法结论应该一致。(形式上后一种方法更为 严谨)
3、假定B国为资本丰裕型国家,A国为劳动丰裕型国 家。
.
5
三、(国家)要素丰裕度 (一)实物单位衡量法 若B (TK/TL)> A(TK/TL)则称B国是资本(K)丰 裕型国家。反之,A国是劳动(L)丰裕型国家。
(二)相对要素价格衡量法 若B (PK/PL)< A(PK/PL)则称B国是资本(K)丰 裕型国家,反之,A国是劳动(L)丰裕型国家。 (PK即利率r,PL即工资率w)
2、生产函数相同
3、规模报酬递减
4、需求偏好相同
第一节 引言 一、赫克歇尔(瑞典)《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919),俄林(瑞典)《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1933)。
二、本章主要内容: 1、H-O理论试图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比较优势产生 的根源。
2、试图说明国际贸易对于各国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影响。
.
1
第二节 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 一、H-O理论的主要假设条件 1、2×2×2模型
.
23
(四)人力资本论:资本不仅包括实物资本,还应该 包括人力资本,即工人所拥有的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 的职业教育、工作培训、健康状况等一系列支出。美 国出口行业比进口替代行业有较高劳动生产率和更多 的人力资本。
(五)知识资本论:企业投入产品的R&D费用其实是 一种知识资本,而美国大部分出口商品都是知识密集 型的。
.
6
(三)相关结论: 1、决定国家要素丰裕度的是相对比例的大小,而非 TK、TL及r、w的绝对数值。
2、在两国需求偏好相同的假定下,由于生产要素需求 属于派生需求,故生产要素需求在两国也相同,故以 上两种方法结论应该一致。(形式上后一种方法更为 严谨)
3、假定B国为资本丰裕型国家,A国为劳动丰裕型国 家。
.
5
三、(国家)要素丰裕度 (一)实物单位衡量法 若B (TK/TL)> A(TK/TL)则称B国是资本(K)丰 裕型国家。反之,A国是劳动(L)丰裕型国家。
(二)相对要素价格衡量法 若B (PK/PL)< A(PK/PL)则称B国是资本(K)丰 裕型国家,反之,A国是劳动(L)丰裕型国家。 (PK即利率r,PL即工资率w)
2、生产函数相同
3、规模报酬递减
4、需求偏好相同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课件

实证分析结果
结果概述
实证分析的结果将揭示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在解释国际贸易中的 适用性和局限性,以及各国之间 要素禀赋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程度。
结果解读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 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背后的经
济逻辑和影响因素。
结果应用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为各国制定 国际贸易政策和战略提供参考和 建议,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课件
目录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概述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理论基础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公式与推导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分析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局限性与改
进方向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应用案例
0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是一种解释国际贸易的经典 理论模型,主要探讨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背景
该模型由瑞典经济学家埃里克·菲德纳尔(Erik F.G.Feder)和伯蒂尔·俄林( Bertil Ohlin)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基于资源禀赋差异和比较优势原则解释了 国际贸易的成因和模式。
模型的主要假设
假设一
各国生产要素的供给是 既定的,且生产要素在 不同国家间不可流动。
假设二
生产要素的市场是完全 竞争的,且生产要素的 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出。
总结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为国际贸易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理解国际贸易 中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详细描述
政策制定者可以利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分析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从而制定出有利于本国产业的贸易政策,如关税、配额等措施。这些政策能够保 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威胁,同时促进本国出口的发展。
3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ppt

(五)新要素学说(P52-53 64-68)
1.自然资源说P52: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会影响一 个国家的贸易模式。该理论认为,仅仅考虑资本和 劳动两种要素限制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使用范 围。在列昂惕夫悖论中,许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进 口品实际上可以说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列昂惕夫在 计算进口品的要素需求量时,抬高了进口品资本/ 劳动的比率,没有计算自然资源。比如:美国大量 进口的石油、煤炭、钢铁等产品的生产,既包含资 本的贡献,同时也离不开自然资源的贡献。也许这 些产品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美国的进口产品中 初级产品占60%—70%,这些产品的自然资源密 集度很高,把这些产品归入资本密集型产品加大了 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
0.038
0.019 10574 66.308 0.103
以上数据表明,要素禀赋是指相对量,不是绝对量。并且同角度 的衡量,结果不一。美国是资本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如果以资 本/劳动的比率衡量,加拿大的资本要素比美国更丰裕,如果以资 本/土地的比率来衡量,香港地区的资本丰裕度远远高于美国。
要素禀赋论的进一步解释-要素密集度
2.人力资本说P53
克拉维斯、基辛、凯能、和鲍德温等人用人力资本的 差异来解释“悖论”的产生。人力资本说认为,“劳动” 要素过于宽泛,实际上,劳动有很多种类,性质不同。一 般劳动可以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两类。其中熟练劳 动不是先天具备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后具有一 定的技能。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基 辛将劳动分为8类,第一类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人力 资本最高,第二类是技术人员,人力资本其次,最后一类 为没有技术的工人。基辛通过检验美国进出口商品发现, 在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第一类劳动的含量比例最高,在美 国的进口产品中第一类的劳动含量比例最低。因此,美国 可能是一个技术劳动禀赋丰裕的国家。列昂惕夫认为悖论 可能是把劳动看成是同质引起的,不同质量的劳动在生产 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简单的按人/年或单位劳动小时计算, 会引起误差。加入人力资本后,列昂惕夫悖论可以得到解 释。
国际贸易-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PPT课件

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比例最高的要素种类不同, 将产品分为若干种类型。如:生产纺织产品投入劳动 比例最大,则称之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电子产品, 资本投入比例最大,则称之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2021/3/9
授课:XXX
9
B 在一个两种商品(x和Y)和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的 世界上,如果使用在Y生产中的资本一劳动比率(K/L) 比使用在x生产中的K/L更大,我们说Y商品是资本密 集型
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状况。
两个角度来计量
物理量(实物)定义法(Physical Definition): 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总量)比例分别为 KA/LA和KB/LB,而且有KB/LB > KA/LA,就可 以认为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相对丰裕型国 家(k-abundant),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力 相对丰裕型国家(L-abundant),即A国劳动力丰裕 而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
本章主要从供给的角度——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来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解决 了李嘉图留下的问题: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贸易双方要素 禀赋的差异。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故称“赫克歇尔—俄 林模型”,简称“H-O模型”;又称要素禀赋论 对国际贸易有很强的解释力,至今仍是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
2021/3/9
授课:XXX
5
图3-1 要素丰裕度
K EB
KB
KA
在EB点:B国拥有资本总量为 KB、劳动总量为LB,相对量为 KB/LB。
在 EA点:A国拥有资 EA 本总量为KA、劳动
总量为LA,相对量为 KA/LA。
O
L
LB
LA
由于假设有KB/LB > KA/LA,所以图
2021/3/9
授课:XXX
9
B 在一个两种商品(x和Y)和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的 世界上,如果使用在Y生产中的资本一劳动比率(K/L) 比使用在x生产中的K/L更大,我们说Y商品是资本密 集型
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状况。
两个角度来计量
物理量(实物)定义法(Physical Definition): 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总量)比例分别为 KA/LA和KB/LB,而且有KB/LB > KA/LA,就可 以认为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相对丰裕型国 家(k-abundant),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力 相对丰裕型国家(L-abundant),即A国劳动力丰裕 而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
本章主要从供给的角度——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来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解决 了李嘉图留下的问题: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贸易双方要素 禀赋的差异。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故称“赫克歇尔—俄 林模型”,简称“H-O模型”;又称要素禀赋论 对国际贸易有很强的解释力,至今仍是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
2021/3/9
授课:XXX
5
图3-1 要素丰裕度
K EB
KB
KA
在EB点:B国拥有资本总量为 KB、劳动总量为LB,相对量为 KB/LB。
在 EA点:A国拥有资 EA 本总量为KA、劳动
总量为LA,相对量为 KA/LA。
O
L
LB
LA
由于假设有KB/LB > KA/LA,所以图
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ppt

有关图形分析
P C
和
和
C P
AC
MC D MR
Q
CC
PP
n
二、垄断竞争与贸易
国家之间没有技术差异,贸易仍可互利。 1、市场规模扩大的影响
市场规模的扩大,各厂商的销量上升,平均成 本下降,利润增加,厂商数量增加。(如下图)
P
CC
和
C
PP
n
2、从一体化的市场中获利
令b=1/30000,F=750000000,c=5000, 则
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
差异会产生一种将生
Y
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
的“张力”,
规模经济则生产一种 将生产可能边界向内 凹(机会成本递减) 的“吸力” 。
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 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 影响,生产可能性边 界的形状是一条凹向 原点的曲线TT‘。
E X
3、封闭条件下的分析
资本的实际价格上涨,资本所有者受益 劳动的实际价格下降,劳动力所有者受损
二、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 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 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 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3、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模型的条件 厂商生产有差异性的产品 厂商的价格决策考虑其它厂商,忽略自己的 价格对其它厂商的影响。 需求函数的假设: 平均成本取决于市场规模与厂商数量: 价格均等时 AC=F/Q+ c=nF/S+ c 厂商数量越多,市场价格就越低: P= MR+1/nb 均衡条件:平均成本等于平均收益 (MC=MR) 垄断竞争的局限性:勾结行为与排斥行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PPT课件

–因此,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也可以由要素比例和 稀缺程度的不同决定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重点
–两个基本概念、四大定理
• 要素密集度/要素充裕度 • H-O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H-O-S定
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 难点
–H-O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Y PA=1.5
A
Y B
PB=0.5
O (a)美国市场
XO
X (b)中国市场
中美两国的封闭均衡
三、H-O模型的基本内容
• H-O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
– 中美两国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均衡 • 如果两国发生贸易,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美国会生产Y并向中国出口换取X,中国则 生产X并向美国出口换取Y
Y
Y
PA=1.5
SA
A PA
B PB=0.5
SB PB
O (a)美国市场
XO
X (b)中国市场
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Y
Y
PA=1.5
60
SA
50
40
EA
CA A
30
PA=1
CB B EB
PB=0.5 SB
PB=1
O
30 50
XO
40 60
X
(a)美国市场
(b)中国市场
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Y
Y
PA=1.5
§2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 定理表述 – 在出口(价格上升的)产品生产中,密 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 (价格下跌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 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 素在那个行业中使用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重点
–两个基本概念、四大定理
• 要素密集度/要素充裕度 • H-O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H-O-S定
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 难点
–H-O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Y PA=1.5
A
Y B
PB=0.5
O (a)美国市场
XO
X (b)中国市场
中美两国的封闭均衡
三、H-O模型的基本内容
• H-O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
– 中美两国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均衡 • 如果两国发生贸易,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美国会生产Y并向中国出口换取X,中国则 生产X并向美国出口换取Y
Y
Y
PA=1.5
SA
A PA
B PB=0.5
SB PB
O (a)美国市场
XO
X (b)中国市场
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Y
Y
PA=1.5
60
SA
50
40
EA
CA A
30
PA=1
CB B EB
PB=0.5 SB
PB=1
O
30 50
XO
40 60
X
(a)美国市场
(b)中国市场
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Y
Y
PA=1.5
§2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 定理表述 – 在出口(价格上升的)产品生产中,密 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 (价格下跌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 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 素在那个行业中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开放条件下图形说明(一) 开放条件下图形说明(
4.4 要素价格均等与收入分配
要素价格均等理论实际上是H-O理论 的推论,是从H-O定理中推出的。保 罗▪萨缪尔森严格证明了要素价格均等 理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一理论 通常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 森定理,简称H-O-S定理。
4.4.1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
4.3.2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命题
结论: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 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 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简而 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 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 品。该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 或称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 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正是因 为这个原因,H-O定理又常被称为要素 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 相对与绝对收入。这样以来,国际贸易 就成为了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品。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的同质劳动(即有相 同水平的训练、技能和劳动力的劳动) 获得等量工资。同样的,国际贸易会使 贸易各国同质资本(即具有 同等风险和生产力的资本) 获得均等收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假设有A、B两国, A国劳动力资源丰裕, 但缺少资本,故工资较低,而利息率较高; B国资本丰裕,但缺乏劳动,故利息率相 对较低,而工资较高。根据要素禀赋理论。 A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B国应生产并出 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经过分工和贸易后,各国经常大量使用本 国丰裕要素进行生产和出口,从而使这类 要素价格日趋上涨;同时,由于各自不断
Chapter 4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 尔-俄林理论
主要问题
1、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 2、考察国际贸易对劳动收入和国际收 入差异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研究了比较优势产生 的基础以及贸易对两国要素收入的影响,从 而进一步扩展了我们在前两章中已经研究过 的贸易模型。
4.1
HH-O理论的假设
1、贸易中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商 品(X与Y),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 本)。 2、两国在生产中都使用相同的技术。 3、在两个国家中,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 品,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 报酬不变的。 5、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
( 一 ) H - O 模型的提出和模型要解决 的问题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认为,比较利益产 生于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差异以及由此 产生的劳动成本差异,后人以机会成本 差异代替了劳动成本差异,但劳动成本 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未给予解释,要素禀 赋理论对此给予了说明。
4.3.2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命题
H-O模型的三个(或四个)基本论点: 模型的三个(或四个)基本论点: 1、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 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 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如果以自己 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国 际交换,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 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 以自己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 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 素生产的产品;
4.4.4 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国出口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是 其丰裕要素,故出口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 国丰裕要素的实际报酬上升,另一种要素, 即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则下降。这一结果 的重要含义是国际贸易虽改善了一国整体 的福利水平,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是有 有利的,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 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
•
进口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外国商品,将使 本国这类要素的价格不断下降。这样,就 会使A国的劳动工资不断上升,资本利率 不断下降, B国的资本利率不断上升,工 资不断下降,以致于逐渐拉平两国在国际 贸易前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使之均等化。
4.4.2 相对和绝对要素价格均等
绝对要素价格均等
绝对要素价格均等意味着:自由贸易会 使贸易两国同类型的劳动的实际工资率 相等,使两国同类资本的实际利率相等。 已知贸易相对要素价格相等,产品市场 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再补充一 下假设:各国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在 所有商品生产过程中均保持规模报酬不 变,这样贸易就会使同质要素的绝对收 入相等。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说明)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说明)
通过A点的相对价格线PA 为A国的均衡价 格,通过A’点的相对价格线PA’ 为B国的均 衡价格,不难发现,PA <PA’,这表示A国 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 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裕的国家在 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 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
4.6.1 Explanations of the Leontief paradox
R & D学说 研究:与新产品紧密相关联的思路路、技 术、工艺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引用研究。 开发:新产品的设计与试制。 要素密集度逆转观点的解释
要素密集度颠倒
要素密集度颠倒指的是这样一种 要素密集度颠倒 情况: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 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 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例如:如果商品X在A国(低工 资国)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同时 其在B国(高工资国)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颠倒就发 生了。
4.5 对H—O理论的评价(二) 理论的评价(
(二)H-O理论的政策含义 发挥一个国家固有的优势,从优势出发进行 贸易,是各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必须考虑的。 马来西亚出口锡,中东国家出口石油,中国 和东南亚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轻工产品, 便是发挥自己优势的典型案例。 (三)对H-O理论的评价 通过对要素禀赋的分析,指出了比较优势的 现实决定因素和贸易模式;通过对要素价格 均等化的分析,揭示了国际贸易对资源配置 的重要影响,要素禀赋理论的应用性明显增 强。
4.4.3 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 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对价格的上升, 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 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 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 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由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可以引 申出一条结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裕 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 有者的实际收入。理由是贸易后一国出口 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根据H-O定理,
4.2.3 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 A国是劳动丰裕的 线
Y B国
A国
X A国和B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国家,而X是劳动 密集型的商品,A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 线偏向度量商品X B 的横轴。B国是资 本丰裕的国家,且 商品Y是资本密集 型的,B国的生产 可能性曲线偏向度 量商品Y的纵轴。
4.3 要素禀赋和赫克歇尔-俄林理 要素禀赋和赫克歇尔- 论
Review
H-O理论的假设? H-O理论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H-O-S定理? H-O理论和比较优势说的区别? 里昂惕夫之谜? 要素密集度逆转?
2、使用H-O理论分析以下新闻 、使用 - 理论分析以下新闻
2005年3月9日,欧盟服装纺织品 协会正式向欧盟成员国提出申请,要求 对自中国进口的12种纺织品实施特殊 保障措施。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巴伊表示, 将在今年头两个月的相关贸易数据出来 后尽快展开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 否采取“适当的措施”。
4.2.1 要素密集度
在一个只有两种商品(X与Y)与两种要 素(劳动和资本)的世界中,如果生产Y时 的资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时的资本/劳动 比率,我们就说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如: Y(2K,2L) X(1K,4L) 2:2>1:4 如: 资本密集型 Y(2K,2L) 劳动密集型 X(3K,12L)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如资本 于劳动)的比例不同,即使两个国家相同 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 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商品流动, 即贸易关系; 3、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贸易参加国之 间的要素报酬(利息、地租、工资)差异 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4、在这一理论中,还存在着雷布津斯基 定理和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4.3.3 H-O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 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商品价格
要素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
商品的最终需求
技术
要素供给
偏好
生产要素的分配
4.3.4 Illustration of the H-O Theory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说明)
结论: 结论 : 由于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因此, 在封闭条件下,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异将造成 两国相对价格差的存在。而供给差又是由要 素禀赋差异造成的,所以,两国相对价格差 异完全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在上图中,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 价格由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相切决定。在封闭条件下,A国的均衡点为A, B 国的均衡点为A’。因为两国的消费者偏好 相同,所以图中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 相同。
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7、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场 都是完全竞争的。 8、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要素不 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9、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 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10、两国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4.2 要素密集度、要素充裕度和生 要素密集度、 产可能性曲线
理论的评价( 4.5 对H—O理论的评价(一)
(一)H-O理论与比较利用说的异同点 从基本层面看,H-O理论是建立在相对优势 基础上的,要素流动假设也基本一致,但H- O理论认为一种要素(劳动)是无法进行生产 的,至少应为两种,国内、国际贸易均为不 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本质是相同的,交换 的原则也是相同的;李嘉图则认为国内等量 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应用于国际贸易,李 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 原因;H-O理论则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自 己分析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