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处理

合集下载

景观水处理方案

景观水处理方案

景观水处理方案在人类的生活中,水资源被广泛使用,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景观水处理方案逐渐得到关注和采用。

本文将探讨景观水处理方案的定义、原理和应用案例,以期增进对该方案的理解和认识。

一、景观水处理方案的定义景观水处理方案是一种结合美观景观和水处理功能的综合方案。

其目的是通过设计创新和科技手段,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生态质量,同时为人们提供一个美丽宜人的生活环境。

二、景观水处理方案的原理景观水处理方案依靠自然界的生态原理,通过设计合理的植被、地形和水体结构,将城市中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并与自然界进行协同作用。

具体原理如下:1.植被净化:通过选择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植物进行种植,植物根系能够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同时释放氧气,提高水体的氧含量。

2.湿地过滤:湿地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水处理系统,通过设计湿地生态区域,可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对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去除悬浮固体和有机物。

3.人工流动水体:在设计景观水处理方案时,可以将废水引入人工流动水体中,如池塘、溪流等。

通过水的流动和自然界中的生物链作用,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可以被吸附、降解和转化。

三、景观水处理方案的应用案例1.城市景观湖泊在城市规划中,景观湖泊是常见的景观水处理方案之一。

通过对湖泊的设计和规划,可以收集和处理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雨水和污水,净化水体,并通过生态循环提供给周边植物和生物使用。

2.生态滨水区域生态滨水区域是将城市河岸和湿地等自然水体与城市进行结合,通过植被和地形设计,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同时,这样的设计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增加了城市的人文气息。

3.绿化水岸带绿化水岸带是将城市的道路和建筑物与水体相结合,通过建造湿地、花坛和水池等景观元素,对城市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

这样的设计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结语景观水处理方案是一种创新的水资源管理和环保方法。

景观水处理工艺及特点

景观水处理工艺及特点

景观水处理工艺及特点
景观水处理水源一般有自来水、河水、地下水、雨水、中水、由于一般景观水处理体较少按自然水体设计(需要人工景观),大多是一个自净能力很弱的封闭系统,内部结构不合理,加上外来物质输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水体受污染,影响景观水体的功能。

一、景观水处理工艺:
大多景观水处理体的治理采用传统物理过滤方法,不能保证水体有机物污染的降低,只能短时间内改善水质,难以彻底净化水质。

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以WT生物处理技术为核心,通过强化水体自净能力,辅以人工处理措施彻底改善水质。

解决景观环境水体采用中水作为补充水源而带来的水质富营养化、藻类繁殖、水体恶化等重大问题;同时由于不采用化学加药方式处理,因此不产生二次污染,且运行费用极低。

二、景观水处理工艺流程:
景观生态水处理系统采用生态处理方式,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为主、人工生物强化处理为辅的多种生物处理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景观水体治理方式的单一性、非生态性所造成的水质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现状。

三、景观水处理工艺特点:
1. 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大水体纳污容量
2. 辅助人工生物降解处理,以自然生态处理为主、人工处理为辅
3. 无二次污染
4. 氨氮、磷去除率高
5. 水质稳定、运行成本低
6. 自动化程度高
7. 处理系统根据季节调整运行方式。

景观水处理工艺流程

景观水处理工艺流程

景观水处理工艺流程
《景观水处理工艺流程》
景观水处理工艺流程是指对公共景观水体进行清洁、净化和美化的一系列工艺流程。

这些景观水体包括喷泉、池塘、湖泊等,它们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因此,对景观水体进行良好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景观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了对水体的净化。

这一步骤通常是通过过滤和杀菌来实现的,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细菌。

对于大型景观水体,通常会使用专业的滤网和杀菌设备,而对于小型水体,则可以采用植物过滤的方法,通过水生植物来吸收污染物质。

其次,景观水处理工艺流程还包括了水的循环利用。

为了保持水体的清洁和健康,通常会设置循环水系统,将水体循环起来,同时通过添加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来维持水中生物的生态平衡。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用水量,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景观水处理工艺流程还包括了水体的美化。

通过设计精美的水景和景观艺术装饰,可以使水体更加美观、吸引人,增加观赏性和观赏价值。

例如,在水体周围设置石头、花草、小桥等景观元素,可以增加水体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景观水处理工艺流程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水的净化、循环利用和美化等因素。

只有做到这
些,才能使景观水体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能为人们提供美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景观水体处理方法ppt

景观水体处理方法ppt
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一、物理处理法 景观水处理的物理方法主要有过滤法、底泥疏浚。 物理法具有见效快、易操作的特点,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辅助治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善水质。 1、过滤法 原水中藻类和悬浮物较少时可对其进行直接过滤。水中含藻量极高时应在滤池前增加沉淀池或澄清池过滤,可以降低水的浊度。 2、底泥疏浚 通过底泥的疏浚可以扩大储水量,去除转移重金属污染,并在一段时期内减少营养盐溶液释放。但其时效有限,还会产生大气和噪声污染等短期影响。 二、物化处理法 景观水处理的物化方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气浮法。 1、混凝沉淀法 是指向水中投加石灰、铝盐或铁盐等化学药剂。通过自然沉淀,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混凝沉淀法投资少、操作维修方便、处理效果好,可用于含大 量悬浮物、藻类水的处理。但药剂成本高,还需解决处理后的剩余污泥问题。 2、气浮法 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藻类、固体杂质和磷酸盐等污染物。气浮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得到了大幅度增加,易操作和维护,可实现全自动控制等。 三、生化处理法 景观水体的初期注人水和后期补充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可利用生化处理工艺去除此类污染物。景观水体的生物处理工艺有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 1、生物接触氧化法 通过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净化水体水质,它具有处理效率高、容积负荷大、污泥产率低、管理方便等特点 。 2、曝气生物滤池 处理效率高、有机容积负荷大、停留时问短,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节省了二沉池,是生物膜法中的一种先进工艺。 四、生物修复法 生物修复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技术。它是利用特定生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转化或降解,达到减少或消除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功 能的生物措施。主要有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技术、人工湿地技术。 1、水生植物修复法 利用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及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吸收、富集、转化、降解污染物的生物措施。 2、微生物修复法 一种是向受污染的环境中提供营养物质或增加氧气等,利用该环境中原有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作用。 另一种是引入合适的微生物菌种对污染区域内的污染物进行降解。 3、人工湿地 利用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净化。通过过滤、吸附、沉淀、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实现对营养盐和有机物的去除。

城市景观水的处理方法

城市景观水的处理方法

城市景观水的处理方法1处理方法1.1物理法1)引水换水方式当水体中的悬浮物(如泥、沙)增多,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质发浑时,可以通过引水、换水的方式,稀释水中的杂质,以此来降低杂质的浓度。

2)循环过滤的方式在水景观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如果水体面积较大,必定延长循环过滤的周期,使水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2物化法1)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的处理对象是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沉淀或澄清构筑物的类型很多,可除藻率却不相同。

例如用静沉池处理泰晤土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59%,可是用它处理衣阿华河水时除藻率为37%(硫酸铝混凝)到97%(石灰软化);应用澄清池处理波兰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85%~86%(无预氯化)和95%一97%(预氯化),并且浮游生物量也分别相应下降了93%~96%和99%。

实际上处理效果随藻密度大小而异,藻密度高时,处理困难,除藻率下降,混凝沉淀时磷也有一定的去除,杭州引钱塘江水补给西湖水时,进湖水就是经混凝沉淀处理。

混凝沉淀法具有投资少、操作和维修方便、效果好等特点,可用于含有大量悬浮物、藻类的水的处理,对受污染的水体可取得较好的净化效果。

2)加药气浮法按照微细气泡产生的方式,可将气浮净水工艺分为分散空气气浮法、电解凝聚气,生物及化学气浮法和溶气气浮法(真空式气浮压力溶气气浮法)。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部分回压力溶气气浮法,其处理效果显著而且稳定,并大降低能耗。

上海盛大花园人工湖(水域面积为8000m2)的为雨水和自来水,该河道没有别的污染源,水(量较稳定。

它通过对水进行不断地流动循环瞥毒气、喷泉曝气充氧以及采用化学加药气浮工艺来厂耕水中滋生的藻类、其他固体杂质和磷酸盐,从而使整个水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如下主要优点:①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藻类、固体杂质和磷傲盐等污染物;②气浮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得到了大幅度增加,有效地改善了水环境的质量;③易操作和维护,可实现全自动控制;④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水质、水量的变化适应性好。

景观水处理技术

景观水处理技术

景观水处理技术第一篇:景观水处理技术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园、广场、市政道路以及住宅小区等建设也越来越火热。

而在这些城市建设中,渐渐形成了一类新型城市绿地,那就是景观水处理系统。

景观水处理系统是以自然水环境与人工智能结合的一种新型环保技术,基于地形、植被、微生物等多种自然生态因素,建造出以发挥水环境的自净能力为核心,达到污水无害化净化以及水的贮储的绿地景观系统。

景观水处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城市雨水处理、景观水体净化、水景环境修复等领域,具有绿化效益、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的优点。

景观水处理系统由多个组成单元构建而成,包含生态植被水体组合体、人工流化床滤池、缓冲沉淀区、光合作用池、微生物处理池等处理单元,通过这些不同的处理单元协同作用,完成对污水的过滤、分离、溶解、漂浮、生化、光化等多种处理过程,最终实现污水净化与消减。

这种技术使得景观水处理系统在污水净化方面提高了效率,大大降低了造价,也因为其“自然与智能”的模式可以使景观湖泊、人工水体等达到良好的水质状况,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相关经济效益。

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景观水处理系统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新型环保技术将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部分,在城市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景观水处理技术的优势与应用景观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在城市绿地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生态农业、工业生产废水、污水处理以及污染治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景观水处理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首先就是减少了造价。

景观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较低,降低了治理污水的费用,并且易于维护,长期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

其次,景观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高。

由于采用多种不同的处理单元协同作用,污水在处理流程中经历了多次净化,且利用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生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了污染物的去除,因此景观水处理系统净化效率高于传统工艺流程。

景观水处理技术还具有固碳、涵养水源、提高生态系统传承能力等显著的生态效益,能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资源。

景观水处理方案

景观水处理方案

景观水处理方案景观水处理方案是指对景观水进行处理和利用,以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给出一个700字的景观水处理方案:景观水处理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景观水的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景观水处理方式,如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存在成本高、对环境影响大等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景观水处理方案非常重要。

二、方案目标1. 实现景观水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2. 降低景观水处理和利用的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和使用效果。

3. 实现景观水的净化,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三、方案内容1. 建立一套完整的景观水收集和储存系统。

通过设置下水道和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和污水分流收集,然后进行综合处理和储存。

同时,设置水池进行水质净化和存储。

2. 采用先进的景观水处理技术。

在景观水处理过程中,采用生物降解和膜过滤等技术。

通过构建湿地等生态景观水处理设施,迅速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提高水质。

3. 进行景观水的二次利用。

经过处理后的景观水可用于灌溉、街道清洗和冲厕等用途。

可以设置喷雾系统,将景观水雾化喷洒在植物上,实现雨水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环境温度。

4. 加强景观水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景观水处理和利用的数据监测系统,对处理效果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

同时,加强对景观水管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四、方案优势1. 环保节能:通过景观水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2. 成本效益: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景观水处理方案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3. 提升景观价值:利用景观水打造水景、喷泉等景观,提升景区的观赏价值。

4. 保护生态环境:景观水处理能够有效净化水质,保护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五、方案实施1. 在新建景区时,设计方案要考虑到景观水的处理和利用需求,确保设施的设置和规划合理。

2. 在已有景区中,对现有的景观水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处理和利用要求。

景观水及游乐水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景观水及游乐水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景观水及游乐水处理专项施工方案一、水质分析1.1对景观水和游乐水体的水质进行全面分析,包括浊度、pH值、氨氮、总氮、总磷、COD、BOD等指标的测试。

1.2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水体的水质状态,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污染物清除2.1对于水体中存在的悬浮物和颗粒污染物,采用滤网和沉淀池等方法进行清除。

2.2对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采用化学除臭剂进行去除,同时可使用曝气设备提高水中的氧含量,促进有机物的分解。

三、消毒杀菌3.1对景观水和游乐水体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氯、臭氧或紫外线杀菌等方法,确保水质的卫生安全。

3.2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消毒,确保消毒剂的均匀投放和充分接触。

3.3配置自动监测系统,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消毒效果的稳定和可靠。

四、水质维护4.1对景观水和游乐水体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包括清洁淤泥、定期疏通管道和提高水的循环流动等措施。

4.2对水体的水位、水温、水色和水质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3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质达标,如果发现水质异常,立即采取相应的调整和处理措施。

五、安全保障5.1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5.2操作人员需定期接受培训,熟悉施工设备的操作方式和安全注意事项。

5.3施工现场需配置相应的安全设备,如防护栏、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总结:景观水及游乐水处理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水质分析、污染物清除、消毒杀菌和水质维护等内容。

通过对水质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采取相应的处理和维护措施,可以确保景观水及游乐水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人们在使用这些水体时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一以西安市兴庆湖为分析实例,开展水质保障方案和 工程措施设计
1)景观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对比分析
2)根据西安地区的特点和当前城市景观水体的污染现状, 选择适合西安地区景观水体净化的技术。 3)系统地分析了人工沉床与人工浮床系统的特点、组成、 作用机理、运行方式和系统优势。
针对西北地区景观水体的特点进行水质改善技术方法的筛选: 1)底泥疏浚法:挖掘底泥是减少富营养化湖泊内源性氮、磷元素的主要手 段,但会出现很多不利影响:①对底泥挖掘若不当,反而会导致水体氮、 磷营养元素平衡的破坏,水质进一步恶化,藻类会异常增殖;②进行底泥 疏浚的一次性投入太大;③挖掘出的底泥可能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此法不可取。 2)换水或引水冲污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稀释水体中营养盐浓度,提高 水体的溶解氧和透明度,改善水质。但需要大量水源,未能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西北地区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水资源紧缺,则不宜使用引水冲污 法。
生态处理技术 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利用水生生态植物及微生 物的自净能力或接种的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 转化及降解,吸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以达到水质净化 的目的。生态处理技术包括: ①土地处理系统 占地面积大 共同的缺点 ②氧化塘处理系统 ③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④人工绿地处理系学方法:可投加化学除藻剂等,但这会向水中引入新的化学成分,不但 对藻类有抑制作用,而且对其它生物也存在毒性,形成二次污染。因此 也不推荐使用化学方法。 4)人工曝气充氧:采用人工曝气的方式向水体充氧,可以加速水体复氧过程, 提高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达到改善水质目的。但此法只能局部提 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可作为辅助手段。 5)生态处理技术:该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生态化的水质改善思 路,其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低,运行成本低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 环境修复中,水质改善技术筛选结果为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最适宜采用。
人工沉床主要由基质(填料)、大型水生植物 和附着在基质与植物体表面的微生物三大部分组 成。在该系统中,大型水生植物处于核心地位。
净化机理
植物吸收净化
•吸收水体中的氮、 磷等营养元素 •吸收水体中的其 他物质
物理化学作用
•挥发 •吸附 •沉降
释氧复氧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过 程中释放氧, 可 明显增加水体中 DO 含量
部分挺水植物
香蒲

部分沉水植物
人工浮床是绿化技术与漂浮技术的结合体,一般由五个 部分组成,即浮岛框架、植物浮床、生物接触填料、水下固 定装置以及水生植被。
人工浮床应用实景
生物接触填料
软性纤维填料
组合填料
部分可供选择的人工浮床植物
西安兴庆湖水质保障方案和工程措施 兴庆湖水质改善工程措施设计
2)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3)人工浮床技术
人工浮床技术是一种人工设计、构建并漂浮在污染水域 中的人工生态系统。它以浮床为载体,把高等水生植物或经过改良的陆生植物种 植到富营养化水体水面,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依靠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挂膜 作用消减富营养化水体1中的高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体水质的目的,并取 得更高的收获量和更好的景观效果。浮床还可与填料搭配使用,强化其净化作用。 黄延林等一聚乙烯发泡板为浮床栽培绿萝、美人蕉和龟背竹,并与填料综合作用, 对城市景观水体进行净化,结果表明,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大大的降低了水体的 富营养化。
特点: 水域面积小 易污染 水环境容量小 水体自净能力低
水体污染严重
2、景观水体污染原因分析
按生态学观点分析,景观水体污染的原因实为生态失衡。有机质 及营养盐等污染物对景观水体的输入大于输出,它们积聚于水体 中造成生态阻滞、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直接表现为浮游藻类增 多、水体透明度下降和水质发黑发臭等现象。总结景观水体污染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补给水问题:一是补给水水质尚未得到控制,源头水质氮、 磷等营养元素较高;二十补给水水量不足,造成水体自净能力下 降。 2)水体流动性差。 3)大气沉降。 4)雨水径流污染。 5)枯枝落叶污染。 6)水生物产生的污染
下凹式绿地下层的天然土壤使用渗透系数较大的透水材料进行改造,由 表层到底一次为表层土、砂层、碎石层等。下凹式绿地既能保持原有的 绿化景观效果,又能净化降水径流和空气,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消减噪音等,具有工艺简单、工程投资少、不需 额外占地等优点。 下凹式绿地能够有效地截留初期雨水所携带的污染物质。程江等考察了 下凹式绿地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消减效应,研究发现七对COD、TP的平 均值消减率分别是52.21%、47.35%,并且降雨历时增加可提高污染物的 消减率,当降雨历时从3小时增加到20小时时,径流污染综合消减率可从 40%上升至65%。 2.1.2 下凹式绿地技术 该项技术在世博园绿地建设中 已得到应用。下凹式绿地建设依据高程图寻找雨水径流汇集处,或者人 为构建高程落差,
人工沉床技术是利用沉床载体和人工基质栽种大型水 生植物, 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修复的一种生物—生态水体 修复技术;人工浮床是一种类似筏子的人工浮体,利用无 土栽培技术将一些耐污并具有观赏效果的陆生植物种植在 床体上。该系统依靠人工沉床上种植的沉水植物和挺水植 物以及人工浮床上栽种的植物吸收水体中的N、P营养物及 其他污染物质。该系统为微生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大量的 栖息地,建立了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的水生生物圈。
水生植物对景观水体的净化作用一 般通过2个过程完成:1)直接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同时吸附某 些重金属元素以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2)通过植物根系强大的复 氧体系,为微生物以及动物提供好氧条件,以促进它们对水体的 净化。国内一般将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 及浮水植物。这4种水生植物中,挺水植物具有很好的清淤作用, 而沉水植物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但能够很好的保证水体的透明 度。吴湘等比较了凤眼莲、黄花水龙、空心莲子草、水鳖和四角 菱5种不同漂浮植物对景观水体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易于成活, 容易管理,其中对水体中TN去除率最高的职务是黄花水龙(63%), 对TP去除率最高的植物是凤眼莲(52%)。
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一项技术。根据景观水体水质恶 化得涞源不同,景观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可分为外源
污染控制技术与内源污染控制技术。
对于城市景观水体来说,外源污染 主要指初期雨水带来的径流污染。从处理效果和景观性方面来考虑, 景观水体的外源控制技术主要有生态护岸技术与下凹式绿地技术。
1、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1)生态护岸技术。生态护岸是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以
营造边坡的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在水生生物之间构造的一种护岸。
生态护岸中的植物能够增加水体周围景观效应,并能作为廊道和 缓冲带,能降低地表径流的速度,并且能够吸收和拦截地表径流 及其中的杂质,对氮、磷等有害化学物质有很好的过滤作用,能 有效截留沉积物中的Ca、P、Mg,避免景观水体受到过度污染,增 强水体的自净能力。生态护岸中重要的一类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 护岸,生态混凝土对径流污染中的化学元素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吴义锋等采用生态混凝土对富营养化饮水源进行预处理,在水力 停留时间为8d的条件下,对TP、TN、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 48.7%、33.1%、29.4%。此外,生态护岸还能为水生、陆生、水陆 共生等各种生态位物种提供栖息地,为大量的植物、无脊椎动物 和脊椎动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空间及场所。
7)部分不讲文明的游客随意向景观水体中丢弃垃圾和杂物 8)护岸设计不合理。现有景观水体的护岸多为水泥等硬质材料垂直 护岸,这破坏了护岸的缓冲功能,同时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二、景观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景观水体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对景观水 体进行污染治理及水质改善已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外 常见城市景观水体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 以及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一般物理修复及化学修复 技术投资较大,容易引起二次污染,不符合景观水体 的景观性原则以及生态修复的生态原则,只能作为某 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目前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由于成本低、环境效益及修复效果好,已成为景观水 体乃至整个水域长期治理及水质保持的重要手段。生 物—生态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 其他生态手段,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
景观水处理
一、结合城市景观水体的特点和污染状况,主要分 析生物修复技术的特征,并提出有效修复城市景 观水体的方法。
1、景观水体
景观水通常指用于视觉观赏的水体,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水 景,像天然的湖泊、河流等;另一类是人工水景,像喷泉、人工湖、 城市小型河道等,都是露天地表水,自净能力非常低,并且非常容 易受到污染。城市景观水体主要有流经城市的河流、城区的湖泊和 水库、公园水系、人工运河和人工湖等洼陷结构,甚至包括自然保 护区和生态区的整个区域水系。近年来,虽然景观水体在城市的地 位逐渐提升,但是城市景观水体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城市景观水 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水体,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 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因此,景观水体很 容易成为雨水及垃圾的收纳体,发生富营养化,影响周围的自然环 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危机不断呈现,研发开 发适合景观水体的污染控制技术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减少城市污 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是对天然湿地功能的一种模拟与强化。它利用自 然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微生物的多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 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实现对污染水体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系 统不仅有很好的景观效应,而且对景观水体有很好的净化效果,能够有效的去处 溶解性有机物、悬浮物、氮、磷、重金属和各种病原体等多种污染物。严立等利 用由砾石、沸石和粉煤灰组成的3级潜流式人工湿地来净化富营养化景观水体, 对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5.1%~65.3%和28.7%~62.9%,对COD的去除率为 40.3%~61.9%,对蓝绿藻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2、内源控制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