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生物中考复习_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知识清单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知识清单一、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综合生态系统。
它涵盖了从海平面以下约 11000 米的深海沟,到海平面以上约10000 米的高空,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简单来说,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区域,这里的生命形式多种多样,从微小的细菌、病毒到巨大的鲸鱼、大象,从低矮的小草到参天的大树,无一不在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中繁衍生息。
二、生物圈的范围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底部距离地面约 10 千米的范围内,存在着许多微生物和能够飞翔的动物。
这里的空气虽然稀薄,但对于一些适应了这种环境的生物来说,却是它们的生存空间。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
从深海的黑暗寒冷区域到浅海的温暖明亮地带,从湍急的河流到平静的湖泊,水圈为无数的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包括土壤层。
在岩石圈的表面,生长着各种植物,生活着众多的动物和微生物。
土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和获取养分的基础,植物又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三、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森林中的树木不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森林中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如猴子、松鼠、鸟类等。
2、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是广阔的绿色地带,是许多食草动物的家园,如马、羊、牛等。
草原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土地沙漠化起着重要作用。
3、海洋生态系统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海洋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
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4、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
淡水生态系统为许多鱼类、两栖动物和水生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5、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如蓄水、调节洪水、净化水质等。
最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同步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举例1 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牛吃草,狼捕食兔等2 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氧呼吸);通过呼吸,生物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3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体的排汗、呼气、排尿、植物的落叶4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如含羞草碰触时叶片会合拢;高等动物的反射等5 能生长和繁殖如小树苗由小长大;开花结果、种子萌发等 6 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种瓜得瓜”“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无细胞结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包括两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3.食物链和食物网:(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如图所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多条食物链。
其中与兔子有关的有:草→兔子→鹰,乌饭树→兔子→鹰,两条食物链。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湿地生态系统有净化水体、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中起重要作用淡水生态系统有河流、湖泊、池塘等类型、人类淡水主要来源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城市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1)实验过程中,要用10只或10只以上的鼠妇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梳理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梳理生物生态系统知识梳理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环境和相互作用这三个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
生物生态系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研究的是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影响。
初中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少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本文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生物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环境因子。
生物体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它们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生物种群则是指同一物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全部个体。
生物群落是指不同物种的种群在同一生态位上共同生活、相互作用的群落。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层。
环境因子包括了生物所生活的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因素。
2.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通常可以分为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组成部分。
其中,生物群落包括了不同生物种群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作用,非生物组成部分包括了大气、水体、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表现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
食物链是指生物体之间以食物的形式相互联系的现象,它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层面。
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网络。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方面。
物质循环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元素的循环和传递,例如水循环、碳循环等。
能量流动则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层面传递到另一个层面的过程。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有很强的稳定性,它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负反馈机制是指生态系统内部根据环境变化产生的一系列自我调节措施。
例如,当资源过度利用导致资源减少时,种群数量会相应减少,从而减轻资源的流失。
另外,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物种之间形成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相互依赖也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4.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保护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过度的土地开发、大量的森林砍伐、水体和大气的污染,都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损害。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必背全知识点笔记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必背全知识点笔记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必背全知识点笔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必背全知识点笔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森林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
它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二者缺一不可。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竞争关系(争夺食物、空间等)、合作关系。
5,食物链:起点是一定是生产者(植物)。
终点是消费者(动物)。
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显微镜细胞的结构1,显微镜所看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总数越少(大暗少)2,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清水;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二者均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为了更好观察细胞结构。
4,动植物细胞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的绿色部分,一般在叶片中才有,当然部分茎也有)5,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膜、核、质)光合作用的器官是叶,场所是叶绿体;动物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液泡:存在酸甜苦辣等物质▌细胞的生活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数目和形态结构和原细胞一样2、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胞群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4、绿色植物细胞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5、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胞织器系人)6、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7、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通过表膜进行呼吸,通过食物泡消化食物8、病毒: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仅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被子植物的一生1、孢子植物有(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2)苔藓植物: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2、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3、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菜豆种子无胚乳,玉米种子有胚乳;有胚乳的种子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无胚乳的种子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4、裸子植物的特征:种子裸露,外面无保护它的果皮;被子植物的特征:种子外面有果皮保护,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免受外界环境的危害,更加适应陆地生活5、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籽粒饱满,胚结构完整,不在休眠期的种子6、种子的萌发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7、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枝条由芽发育成8、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9、花的主要结构:雄蕊、雌蕊(必不可少),花要结出果实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过程10、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中考生物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讲生态系统与生物圈

第二讲生态系统与生物圈,怀化中考考点梳理生态系统1.概念:在一定__空间范围__内,__生物__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组成生物部分植物——__生产者____动物__——消费者细菌、真菌——__分解者__非生物部分——__阳光、空气等__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__链状__结构。
如草兔狼。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由很多条__食物链__彼此交错连接形成__食物网__。
【提示】(1)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它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等)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表示食物链中物质与能量的流动方向。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是可以循环的。
(3)动物并不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蜣螂(俗称“屎壳郎”)属于分解者;细菌、真菌并不都属于分解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属于分解者。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生态平衡: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数量__和所占的__比例__是相对稳定的。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越__复杂__,调节能力越强。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提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它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物圈的范围:以__海平面__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__10千米__的高度,向下可深入__10千米__左右的深处。
包括__大气圈的底部__、__水圈的大部__和__岩石圈的表面__。
3.生物圈各组成部分比较空间范围组成部分生物种类大气圈的底部由多种__气体__组成能飞翔的昆虫、鸟类、__细菌__等微小生物水圈的大部海洋和江河湖泊等__水生生物__ 岩石圈的表面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其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__植物、动物、细菌、真菌__4.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很少。
中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

中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中考生物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涉及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关键概念。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简单来说,就是生物加上它们生活的环境。
比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等,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
分解者则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环境部分则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比如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地理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水域生态系统则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
按照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湿地等,人工生态系统则有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没有阳光,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也就无从谈起。
空气为生物提供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是生命之源,生物的新陈代谢都离不开水。
土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的场所和必要的矿物质。
温度则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2、生物部分(1)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成分,它们能够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完整)统编人教版初中生物必背生态系统

(完整)统编人教版初中生物必背生态系统统编人教版初中生物必背生态系统1. 引言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对于我们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统编人教版初中生物中必须掌握的生态系统相关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由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组成。
其中,生物组成包括生物群落和生物种群两部分,而非生物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提供资源等。
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进行传递。
太阳是地球上能量的源头,通过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在有机物中。
食物链将能量从一个物种传递到另一个物种,流动的方向是从产生能量的光合能者到各级食物链的捕食者。
能量的流失主要来源于热能的耗散。
4.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传递。
其中,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较为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
碳循环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氮循环则涉及到氮的固定、硝化、反硝化等过程,而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渗透等。
5. 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发展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如气候、地理、地形等。
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对外界的干扰也具有一定的容忍度。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恢复是当前环境保护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6. 生态系统的调查和保护为了了解生态系统的状态和特征,我们进行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监测。
利用科学方法,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紧密相连,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行动。
7. 结论生态系统是地球上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其组成和功能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生物圈1. 生物的定义:具有生命特征的实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2. 生物的共同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排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 生物圈的范围:地球表层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等。
2. 组织的概念:由相似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
3. 器官的构成: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
4. 系统的概念:由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组合体。
三、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原则: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
2.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3. 常见的生物分类:动物界、植物界、微生物界等。
四、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 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幼体发育和性成熟等阶段。
3. 遗传与变异:生物体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五、生物的代谢1. 物质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过程。
2. 能量代谢:生物体通过物质代谢所伴随的能量释放和储存过程。
3. 呼吸作用:生物体通过氧化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4.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六、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
2. 基因的概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3. 进化论:物种不断发生变化,新的物种由旧的物种演化而来。
4. 自然选择: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地域(某范围内)捕食关系
生态系统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
的组成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食物网交错
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有限的。生态系统一般遵循一定的平衡
统规律,并且生态系统中物种越多、数量越大,自然条件越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复杂,食物链就越多,生物彼此间的联系也就越复杂。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一般植物的数量最多,草食动物其次,肉食动物最少),最终动植物的数量达到一定的平衡。如果雨量减少、气候干燥使植物数量减少,就只能维持较少动物生存,这时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平衡就打破了。生态系统通过动物的死亡、出生和种群迁移加以调整,直到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的数量达到新的平衡。可见,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发生自然灾害、有毒物质排放或人为消灭某种生物等达到一定限度,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时,就会打破生态平衡,导致生态危机。生态系统如同弹簧,能承受一定压力,也能恢复原来状态;若外来压力超过它的承受量,就会受到破坏。
森林生态系统:动物种类繁多,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自然誉为“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多种生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
多样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但与陆生动物不同,具备调节
的生态气候的功能。地球的氧有70%来自海洋生态系统。
生物圈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淡水生物
是最大湿地生态系统:同森林生态系统一样,具备调节生态环境的
系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循环、传递,而难降解
的有毒物质随物质循环到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体内聚集(生物福集)。
在草、兔、鹰的食物链中各生物的营养级别分别为一、二、三营养级,兔、鹰分
别为一、二级消费者(或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⑶分解者。细菌、真菌、蚯蚓等营腐生生活的生物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出物和残落物等含有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归还到土壤中,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指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与社会上日程生活中的生产者(指制造出社会生活需要的物品的人)是两个不同形态中的概念,不能混淆。
⑷生物成分外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空气、水分、矿物质、阳光、热能等。
1.概念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空间范围
组成部分
生物种类
大气圈的底部
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
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一、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一般包括下列四种成分:
⑴生产者。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
⑵消费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是消费者。包括肉食性动物和草食性动物。
水圈的大部
海洋和江河胡泊等
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其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地生物的“立足点”
一切陆生生物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和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表示方法:如草鼠蛇。从生产者(植物)指向消费者,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分解者分解生物的遗体,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故分解者不写入食物链中。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而形成食物网。
2.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保持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平衡现象,称为生态平衡。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它生态系统相互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非生物因素、地域关系和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等方方面面。
比方说非生物因素中的空气、水及水蒸气不分地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流动;各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足迹也不受地域的限制,往返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如鱼类的洄游,鸟的迁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系统人工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受人的作用影响。
生态
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主要生物是人类。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统一,形成最大的
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碳循环
能量流动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