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Ⅰ教学讲义
资本论全课件

(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只有资本家在流通中购买到特殊的劳动力商品,并把劳动力投入生产,价值才会增殖。因此马克思指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由满足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02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3-15)
03
04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6)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17)
05
价值实体就是一般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之量的关系和比例。
价值就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价值实体:
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用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生产同一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01
02
研究资本发生的条件和资本的实质
这一篇只有一章
第四章 货币的资本化
第二篇 货币的资本化
1、货币的资本化 (1)资本总公式: G-W-G´ 一般商品流通公式: W-G-W 资本总公式与一般商品流通的区别: 形式不同: 运动次序不同 运动起点终点不同 运动媒介不同 内容不同: 运动的内容不同 运动的目的不同 运动的限度不同
等价形式:
等价形式的性质:表现别的商品价值的材料。
等价形式的特点:
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01
02
03
04
05
06
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1-20)
《资本论》Ⅰ教学讲义 - 上海财经大学

第三篇的研究对象,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这一篇开始,进入对 资本生产过程本身的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 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本篇所要研究的绝对剩余 价值的生产;一种是下一篇将要研究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 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的起点”(第557页)。研究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研究资本的生产 过程的最基本的最一般的特征。在对资本的生产过程的研究过程中将会 看到,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逻辑上,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都是相对剩 余价值生产的基础或前提。因此,当进入考察资本的生产过程时,就首 先考虑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三篇包括五章,即第五章到第九章。第五章分析资本生产过程的二 重性,阐明其最本质的特征;第六章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揭示剩 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七章分析剩余价值率,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程度;第八章分析工作日,揭露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榨取绝对剩余价 值的方法;第九章分析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的关系,以此结束第三 篇转入下一篇。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主要内容:通过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揭示资 本生产过程的实质。资本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 劳动过程,即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殖过 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两方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 的、对立的。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价值增殖过 程是资本生产过程的实质。 第五章就资本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分为两节:第一节分析 劳动过程;第二节,分析价值增殖过程。
第一节 劳动过程
主要内容:阐述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揭示劳动过程作为 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的特点。 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第1-21段); (二)劳动过程作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的特点(第 22-25段)。
资本论全课件

〔第1天然段〕 “本钱主义临盆体例安排着的社会财富,
体现为‘复杂年夜的商品聚积’,而以单个 的商品为元素形态。所以,我们的研究,必 需从商品的分解入手下手。”
商品是研究本钱主义临盆关系的逻辑 出发点和历史出发点:
第1、本钱主义临盆关系是从商品经 济展开而来的。
通俗地说,商品拜物教就是指商品具有一 种不成思议的神秘性,致令人对商品象对宗 教中的偶像一样加以崇拜。
第1、马克思揭穿了商品拜物教的形式 及其本质。
商品的拜物教,不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也不在于临盆商品的具体劳动,而在于商品 形式本身。
商品拜物教的本质,就在于人与人的关 系为物与物的关系所包庇。
第2、马克思指出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中独 有的现象。
〔17〕
互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别的一种使用价值互相换 之量的关系和比例。
价值、价值实体: 价值就是常人类劳动的凝固。 价值实体就是常人类劳动。
社会需要劳动时候: 在社会正常的临盆前提下,用平均的劳动谙练水
平和强度,临盆同一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候。 社会需要劳动时候决意商品的价值量。
决意劳动临盆率的各成分: 工人的平均谙练水平 科学及其手艺利用水平 临盆历程的社会连系 临盆资料的范围和效能 天然前提
1、《本钱论》第一卷共七篇25章, 根底内容是在科学地说明科学的 劳动价值论的根底上,提醒残剩 价值理论和本钱堆集理论。
第一局部:第一篇,商品和泉币。 重要论说劳动价值理论。
第二局部:第二篇至第六篇。重 要论说残剩价值理论。
第三局部:第七篇,本钱的堆集 历程。重要论说本钱堆集理论。
2、方式 〔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式
相对价值 形式
等价形式
《资本论教案》课件

第二部分:资本论基础概念
1
资本的概念与本质
深入探讨资本的定义和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2
资本主义的特征与本质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3
资本循环的过程
阐述资本循环的各个阶段,揭示资本运作的机制。
第三部分:资本的产生和积累
怎样产生资本
深入剖析资本的产生过程,解释 为什么资本可以不断积累。
资本的积累与扩大
第五部分:资本的历史演变
1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
追溯资本主义起源并解读其历史演变过
资本主义危机和发展的波动
2
程。
探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波动和危机。
3
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和未来
展望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和未来走向。
第六部分:资本论与现实社会
1 资本主义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探讨资本主义对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资本论教案》PPT课件
“资本论教案”PPT课件将帮助您深入了解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社会意义。本课 程将以清晰的大纲和精美的图片展示给您。
第一部分:导言
引言和背景
介绍资本论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引发学习兴趣。
目标和意义
探讨学习资本论的目标和对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
内容概述
简要概述本课程将涵盖的主题和内容。
探讨资本如何积累和扩大,以及 其中所存在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
深入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 内在矛盾和困境。
第四部分:资本的运动和危机
资本的运动
阐述资本在市场中的运动规律 和路径。
资本的市场和竞争
分析资本主义市场和竞争对于 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本主义危机的内在 原因
探究资本主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批判并寻求改造之道。
资本论全课件ppt

2、方法
(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即从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最简单的元 素、最微小的细胞,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逻辑与历史辨证结合的方法
即理论顺序与历史顺序辨证结合的方法。逻辑关 系源于历史并反映历史关系,历史关系决定逻辑关 系并接受逻辑关系的安排。
(三)《资本论》第一卷的意义
1、阐明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是第二、三卷的理论基础 3、在理论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马克思为什么要分析价值形式?
第一、通过对价值形式的分析,可以 深刻地看到价值和交换价值不过是人与人关 系的体现。
第二、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 析,可以揭露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 析,可以证明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不是永恒的 范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单的的价值形式: 20码麻布=1件上衣
相对价值 形式
通俗地说,商品拜物教就是指商品具有一种 不可思议的神秘性,致使人对于商品象对于宗教中 的偶像一样加以崇拜。
第一、马克思揭露了商品拜物教的形式及 其本质。
商品的拜物教,不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也不在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而在于商品形式本 身。
商品拜物教的本质,就在于人与人的关系 为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
第二、马克思指出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中特 有的现象。
在孤岛上生活的鲁滨逊,他的个人劳 动和物的关系,是极其简单明了的,不具备 任何神秘性。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在劳动中社会关 系也直接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而不为物的 外客所掩盖。
《资本论》Ⅰ教学讲义
一、《资本论》第1卷总体介绍
(一)《资本论》第1卷对象和中 心
1、研究对象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这里的生产过程是指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
刘敢同志《资本论》1-3卷讲稿

1、《资本论》1卷的中心内容,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或称1卷研究对象)(1)资本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生产是以流通过程为媒介,科学抽象法要求总要撇开流通过程,从直接生产过程始。
(3)为说明直接生产过程,要从再生产过程抽象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从商品货币始2、《资本论》1卷由三大部分构成的体系:(1)导言:商品和货币(第一篇)(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二篇到第六篇)(3)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七篇)用符号表达的形式化为:1.W—W—G—W,G’=G+△G?商品W的内在矛盾运动—→W矛盾外化为W—W(简单价值形式)—→W—W再发展为W—G货币形式—→货币G形成W—G?G—W为环节的流通过程,即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过程—→从先买G—W后卖W’—G’,引出G′=G+△G,△G何来?2.——引出劳动力商品W被购买,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带入买卖之内的直接生产过程:W…P…W’。
展开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G—W…P…W’—G’资本总公式,(中心内容展开式,一卷就为此而写,一切全为此)3.—→资本的再生产运动形式:G—W…P…W’—G’,G—W…P…W’—G’,…—→展开G—W …P …W’—G’ ?剩余价值资本化为G’’(C+V+部分m—W’…P’…W’’—G’’?………3、特点(1)每一部分都和它物质内容生产力一发展分不开。
(2)着重揭示资本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同时揭示资本生产力的规律。
(3)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以生产力发展为手段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生产力不断发展与获取更多的m矛盾,1、商品四对内在矛盾: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第一对矛盾)——商品二重性矛盾;商品生产中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第二对矛盾;商品包含着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第三对矛盾)——深层次矛盾商品矛盾的根源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第四对矛盾)——根源性矛盾。
资本论全ppt课件

马克思为什么要分析价值形式? 第一、通过对价值形式的分析,可以深刻
地看到价值和交换价值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 体现。
第二、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 可以揭露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 可以证明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不是永恒的范畴。
18
简单的的价值形式: 20码麻布=1件上衣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商品经 济发展而来的。
第二、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要解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先解剖 商品。
第三、通过分析商品而阐明的劳动价 值论是全部《资本论》的理论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
(2)商品使用价值的含义和特征(2-4) (3)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5-12)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3-15) (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6) (6)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1、阐明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是第二、三卷的理论基础 3、在理论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8
第一卷第一篇
按照马克思写作计划,第一篇是作为全书的导 言来写的。这一篇在《资本论》第一版中只是一 章,章名为《商品和货币》再版时改为三章,并 合成一篇,篇名为《商品和货币》 。
本篇是以简单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因为 简单商品生产是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9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价值实 体与价值量) (1)我们的研究,必须从商品的分析开始 (第1自然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着的社会财富, 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而以单个的商 品为元素形态。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从 商品的分析开始。”
10
商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逻辑 起点和历史起点:
(17)
《资本论》Ⅰ教学讲义

第一节 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主要内容:确定剩余价值率,说明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由剩 余价值率来表现。 第一节包括19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 (第1-13段); (二)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方法(第14-19段)。
第二节 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 的表现
主要内容: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方面看,分析 产品价值的各个不同要素在产品的相应部分上的表现,从而 说明了剩余价值表现为剩余产品。 第二节包括14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主要内容:在前面区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分析剩余价 值来源的基础上,确定和说明表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的剩余价值率。 第七章包括四节。第一节,确定和说明剩余价值率;第二 节,说明产品价值的不同构成要素在产品中的相应部分上的 表现;第三节,批判为资本辩护的“西尼尔的‘最后一小 时’”;第四节,说明剩余产品上如何表现资本家对工人的 剥削程度。
(一)从工作日完成的结果看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 的表现(第1-12段);
(二)从产品的生产过程看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 表现(第13-14段)。
第三节 西尼尔的“最后一小时”
主要内容:批判资产阶级斗士西尼尔反对缩短工作日,为 资本剥削作辩护的谬论。 第三节包括5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西尼尔抛出“最后一小时”的目的(第1-2段); (二)对西尼尔“最后一小时”谬论的批判(第3-5段)。
第四节 剩余产品
主要内容:从实物形式上考察段,由剩余产品分析到剩余产品的水平,由 剩余劳动谈到工作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主
要内容。《资本论》是在前者的基础上pp展t课开件 的。
18
3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 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 析,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 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是指价值形式和更有内容、更 为复杂的资本、工资、地租等形式相比较,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 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 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
2、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3、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能不能跳跃
ppt课件
17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联系以及 必须运用抽象法问题。1-4
1现在我把这部著作的第一卷交给读者。这部著作是我18 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初篇和续篇相隔很 久,是由于多年的疾病一再中断了我的工作。
3、《资本论》的传播:冲破资产 阶级的沉默围墙,在全世界的传播, 在中国的传播。
ppt课件
5
动因
1、是对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转向经济关系的研 究,并走向社会主义。“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因报》 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 事。……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政 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卷:资第本3卷的:生资产本过主义程生,产中总心过分程析,中剩心余分价析值剩的余生价值产的过分程配 第2卷:第资4卷本:的剩流余通价值过理程论,,中中心心分分析析剩剩余余价价值值的的理论实史现过程 第3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4卷:剩余价值理论,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ppt课件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 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研究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2、《资本论》的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结构: 3、《资本论》的方法:基本方
法是唯物辩证法;还有研究方法 和叙述方法、典型分析法和抽象 法。
ppt课件
8
中心和结构
第1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2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二 《资本论》的伟大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 全书:是一部伟大的政 治经济学著作,是一部 光辉的哲学著作,在一 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 著作。
2、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3、是分析当代西方资本 主义的理论基础。
4、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基本理论指导精 髓。
ppt课件
7
三 《资本论》对象、体系方法
ppt课件
15
第一版序言和跋
ppt课件
16
第一版序言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联系以及 必须运用抽象法问题。1-4
2、资本论研究对象和任务 5-9 3、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10-11 4、预告以后各卷的内容和欢迎科学批评 12-13 讨论内容:1、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两千多年是指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因为他是第一个研究价值形式的学 者)算起,到马克思以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把价值形式讲清楚,从而阐明
2、批判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蒲鲁东提出:“财产就是盗窃”“对于蒲的智慧的作品, 则不能根据肤浅的、片刻的想象去批判,只有在不断的深 入的研究之后才能加以批判”
3、解剖“市民社会”——社会经济制度。“法的关系正象国 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 人类精神的一样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物质的生活 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pp的t课件总和”黑称之市民社会 6
2前书的内容已经概述在这一卷的第一章中。这样做不仅是 为了联贯和完整,叙述方式也改进了。在情况许可的范围内, 前书只是略略提到的许多论点,这里都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相 反地,前书已经详细阐述的论点,这里只略略提到。关于价值 理论和货币理论的历史的部分,现在自然完全删去了。但是前 书的读者可以在本书第一章的注释中,找到有关这两种理论的 历史的新材料。
《资本论》Ⅰ教学讲义
ppt课件
1
选读重点内容
1、序言与跋 2、第1卷第1、2、7篇 6、第2卷第3篇 7、第3卷第2篇
ppt课件
2
选读领读内容
1、序言与跋 2、第1卷第1章第1、2、4节;第4章第2、3节;
第23章第1、2节 3、第2卷第20章第1、2、3节 4、第3卷第9章
ppt课件
3
《资本论》总介绍
《资本论》是马克思 的主要著作,是马克 思用毕生精力创作出 来的一部伟大的科学 巨著。
全书共4卷,4690多 页,300多万字。
ppt课件
4
一 《资本论》的产生和传播
1、《资本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是时代的产物,是经验的总结,是 斗争的结果。
2、《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过程: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马 克思研究和写作《资本论》的过程 以及马克思遇到的困难,恩格斯对 《资本论》的贡献。
ppt课件
11
《资本论》第1卷介绍
ppt课件
12
一《资本论》第1卷对象和中心
1、研究对象是资本的生 产过程,是资本的直接 生产过程,是在生产过 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 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是纯粹的生产过程。
2、中心是剩余价值的生 产问题,分析了剩余价 值的生产前提、生产过 程和剩余价值转化为资 本等问题。
9
四 怎样学习《资本论》
1、掌握精髓思想, 即不僵化教条也不全 盘否定
2、完整准确地把 握基本理论。不强加、 不曲解、不死报、不 误传。
ppt课件
10
五 《资本论》研究的发展态势
1、《资本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2、《资本论》研究的多维性 3、《资本论》研究的辐射面 4、《资本论》研究的纵深度 5、《资本论》研究的新方法
ppt课件
13
二 《资本论》第1卷的结构
1、第一部分是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论述劳 动价值理论。
2、第二部分是第二篇 和第六篇,论述剩余 价值理论。
3、第三部分是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论 述资本积累理论。
ppt课件
14
三 《资本论》第1卷的方法
1、矛盾分析法 2、从抽象到具体、
从本质到现象、从简 单到复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