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Ⅱ教学讲义

合集下载

《资本论》第二巻介绍

《资本论》第二巻介绍

货币资本的循环本身表现为G…G′。从这个循环结 果的G′本身,看不到其形成过程。但G′是作为资本 关系存在的,G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货币,而是明显 地成了货币资本,它表现为一个已经自行增殖的价 值,因而也具有自行增殖的属性。G′表现出的只是 结果,而没有表现出造成这个结果的过程。 货币资本的循环形式本身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 正来源,把剩余价值表现为单纯货币循环的结果。 只有在G′本身执行商品资本职能的地方,在它本身 就是生产过程的直接产物而不是这个产物的转化形 式的地方,就是说,在货币材料本身(金)的生产 上,它的奇怪的形式才会消失。
E.由于消费与收入相联系,w—g—w 和W—G—W就 一般形式来说,都属于普通商品流通的范围,所 以很容易像庸俗经济学家那样,把资本主义生产 过程单纯地看作商品生产,看作用于某种消费的 使用价值的生产;并且把不进入资本循环的流通 ,即价值产品中作为收入消费的那个部分的流通 ,说成是资本特有的循环。 • 其实,工人的收入和消费都是整个资本再生产过 程的一部分,而资本家的消费也是从属于资本循 环过程、受其制约的。
三、第三阶段:W′—G′
• W′是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实物存在形式,即商品 资本。作为资本的商品与一般的商品一样,都是为 市场生产的,必须卖掉,转化为货币,经历W—G运 动。
• “商品能够执行资本的职能,只是由于在它的流通 开始以前,它已经现成地从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资本 的性质。” •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只要现在已经增殖的资本保留商品资本的形式, 停滞在市场上,生产过程就会停止。所以,商品资 本能否全部顺利转化为货币资本是整个资本运动中 极为重要的一环。
四、准备金
• 准备金和P…P循环中看到的购买手段或 支付手段的基金不同,“它是处在积累 的预备阶段中的资本的组成部分,是 还没有转化为能动资本的剩余价值的 组成部分”。因而,它不像货币积累那 样可以使再生产规模扩大,相反,它 只是保证资本循环和再生产过程的照 常进行。

资本论教学讲义(ppt248张)

资本论教学讲义(ppt248张)

四 怎样学习《资本论》


1 、掌握精髓思想, 即不僵化教条也不全 盘否定 2、完整准确地把 握基本理论。不强加、 不曲解、不死报、不 误传。
五 《资本论》研究的发展态势



1、《资本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2、《资本论》研究的多维性 3、《资本论》研究的辐射面 4、《资本论》研究的纵深度 5、《资本论》研究的新方法
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主 要内容。《资本论》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3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 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 析,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 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是指价值形式和更有内容、更 为复杂的资本、工资、地租等形式相比较,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 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 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
经十分明显。它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波及大陆。在那里,它 将采取较残酷的还是较人道的形式,那要看工人阶级自身的发展 程度而定。所以,现在的统治阶级,不管有没有较高尚的动机, 也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把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害 工人阶级发展的障碍除去。因此,我在本卷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 叙述英国工厂法的历史、内容和结果。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 其他国家学习。警告欧洲的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也应参加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把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碍工人阶级发展障碍除去。一个 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 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 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推荐-资本论 第二卷 讲义第二部分 1 精品

推荐-资本论  第二卷 讲义第二部分 1 精品

数额巨大
簿记就是记帐、算帐。耗费在簿记上的费用也是一种非生产性的纯粹流通费用。
簿记的费用
劳动时间 劳动力 劳动资料
1.簿记这种职能的非生产性质 的不变性. 2.单纯买卖时间的费用与簿记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的区别:
(1)买卖时间的费用只是由于社会生产采取商品经济形式的条件下才存在的;
(2)它是作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在于一切社会生产形式之中的。
(2)目的不同:这些费用的目的的本身不是价值的形式转化,而是价值 的保存。
5.变贵的原因: (1)保存和保管这种商品储备而耗费的资本和劳动力总是从直接的生
产过程抽出来; (2)这里使用的资本必须从社会产品中得到补偿。
保存了价值
6.保管
使用价值减少了
. 7 储备的三种形式:
(1)生产资料;(2)个人消费基金;(3)商品储备。
. 3 两个重要的公式:
(1)运输追加到商品中的绝对价值量
/ =常数*其他条件 运输业的生产力
(2)运输费用追加到商品价格中的相对价值部分
/ =常数*体积*重量 价值
. 4 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成反比。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由于运输积聚 (规模扩大),使单个商品的运输费用减少,它使耗费在商品运输 上的那部分社会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增加。
(1)只是同一储备的形式变换; (2)一个过程的产品能够以什么样的速度作为生产资料进入另一个
过程,取决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这方面,运费低廉就有很大 的作用; (3)信用制度的发展也有影响;
、 (4)许多原料 半成品等等需要有较长的生产时间,农业提供的
一切原料,尤其是这样。
11.如果在产业资本家手中这种储备减少了 ,那表明在商人手中以商品 储备的 形式增加了 。这只是储备形式的变换,而就社会资本来考 ,储备形式的产 品量不变。

资本论》第二卷讲义

资本论》第二卷讲义

• 二、产业资本总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 • (一)资本按一定比例分割为三种形式,使它们在空间上同时并 存于三个阶段并各自执行其职能。 • (二)资本的每一个部分在时间上必须相继通过循环的各个阶段, 不断交换其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 • (三)要以价值(从而价格)的变动得到克服和抵制为条件。 • (四)要以理顺产业资本循环与一般商品流通之间的关系为条件。 • 三、批判德国历史学派以交易方式作为划分经济时代标志的错 误 • (一)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不代表经济上相应的三个 发展阶段。 • (二)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不是按生产方式划分经济时期。 • (三)上述观点抹煞了资本流通和简单商品流通之间的本质区别。 • 四、关于W 中的m 由谁实现的问题
• 二、第二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 • 分析生产资本的性质和职能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商品生产 的内在联系。 • (一)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阶段。 • 1、G-W 的直接结果是货币资本价值流通的中断。 • 2、处在Pm 和A 实物形式上的资本价值只能进入生产消费。 • (二)生产资本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并进行生产的资本主 义形式。 • 1、划分不同经济时期的标志。 •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 • 3、生产资本作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不同性质和作用。 • (三)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 • 1、第二阶段表明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 2、资本生产过程的结果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W。
• 三、第三阶段W—G • 揭示商品资本的职能特别是实现这种职能的意 义。 • (一)商品资本的含义及其职能。 • (二)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重要意义。 • (三)作为第三阶段终点的G 表明一种质的关 系。 • (四)小结: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只发生价值形式 的变化,资本价值的增殖只发生在生产过程之 中;商品只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的 时候,才成为商品资本。

资本论》教案-5

资本论》教案-5

2012-2-1
7
<资本论>第二卷结构-续6
第二卷在全书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描述了一个完整的资本流通理论。正如任何商品生产不能没 有流通一样,资本的生产也不能没有资本流通。因此,对资本来说, 流通是积极的。它不仅实现了剩余价值,而且会促进剩余价值生产。 另一方面,流通又与生产相独立,有自己特殊的领域。从生产决定 流通这一点来说,资本流通理论次于生产理论,但是,从生产和流 通在资本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来说,两者是同等重要和必要的。 第二,为资本回到社会表面上所表现的形式提供了出发点。第二卷 从与资本生产过程相联系的观点考察流通,所以它考察的是资本流 通过程,同时也是整个资本运动过程,即再生产过程。而整个资本 的运动过程不过是更广意义上的流通,即资本价值形态变化—形式 上和现实的形态变化。在这种形态变化中,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东西,一个不断运动 的社会有机体。
2012-2-1 6
<资本论>第二卷结构-续5
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循环运动。第三篇在前两篇研究单个资本 循环运动的基础上,研究了整个社会资本的运动。 社会资本循环或再生产是各个单个资本循环的总和,但不是简单的 总和。正如马克思所说:“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相互交错的、相 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资本论》第二卷,第392页)。 第二卷三篇的顺序表现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结构。纵观全卷三篇, 第一篇把资本循环当作孤立的行为考察,是抽象的研究;第二篇把 资本循环放在资本的不断运动序列中作为周期性过程来考察就比较 具体了。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第二篇和第一篇的研究一样抽 象,因为单个资本的循环运动都是孤立的,没有表现出相互交错的 联系。因此,从第一、第二篇过渡到第三篇,即从单个资本运动过 渡到整个社会资本运动的研究,表现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

资本论课件第二三卷

资本论课件第二三卷

Ⅰ1000c+1000m=2000要向Ⅱ购买消费资料,Ⅱ2000c要向Ⅰ购买 生产资料。通过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使这两部分产品都得到 了实现。
第三,第Ⅰ部类不变资本4000c是由生产资料构成的,它只能 用于生产消费;而第Ⅰ部类也正好需要用它来补偿已消耗的不 变资本,因而这部分产品只要通过第Ⅰ部类内部交换来实现。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的交换,有三大要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第Ⅱ部类工人的工资500v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500m, 都是要用于生活资料的消费的,而这些产品的实物形式是消费 资料,正好掌握在第Ⅱ部类资本家手中,因此,这部分产品只 要通过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就可以得到实现。
第二,第Ⅰ部类的1000v和1000m,是要用于第Ⅰ部类工人和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但这部分产品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于 第Ⅰ部类的资本家手中,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不能直接购 买它来消费。因此,他们必须向第Ⅱ部类购买消费资料。第Ⅱ 部类的2000c,在产品的物质形式上是消费资料,但它是代表消 耗的生产资料,为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使再生产顺 利进行,必须用这2000c再取得生产资料的物质形式,这就需要 同第Ⅰ部类的产品相交换。这样,
第三步:第Ⅰ部类资本家也拿出500镑货币向第Ⅱ部类购买消 费资料,这就使第Ⅱ部类的500c的产品价值得到实现。然后第 Ⅱ部类资本家再用这部分货币向第Ⅰ部类购买生产资料。这次 流通的结果是:这500镑货币又流回第Ⅰ部类资本家手里,第Ⅰ
部类500m的产品价值得到了实现,资本家买到了所需的消费资 料,而第Ⅱ部类的500c在物质上得到了实现。
通过上述交换,Ⅱc2000由消费资料形式转化为生产资料形式, Ⅰv1000和Ⅰm1000都取得消费资料的物质形式。这样,第Ⅱ部 类的再生产有了生产资料,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都得到了 生活消费品。

资本论》教案-2

资本论》教案-2
2012-2-1 9
二、劳动价值理论
主要内容: (一)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1、主要内容: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 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2、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商品(第一章) 3、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劳动二重性理论 4、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二)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化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2012-2-1 3
〈资本论〉第一卷结构-续2
从第三篇到第七篇,才是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 在那里,生产过程“既是作为孤立的过程,又是 作为再生产过程来分析”。(《资本论》第二卷, 第391页)在这里的分析完全撇开了流通过程,资 本的流通只是作为前提被假定。这样只所以可能, 是因为资本生产过程的两个先决条件-商品流通和 劳动力买卖,在这以前已经分析过了。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而剩余价值的生产分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 剩余价值生产(这些内容在3-5篇)。第三篇是全 部三卷《资本论》分析的基础。
2012-2-1 6
〈资本论〉第一卷结构-续5
第七篇在《资本论》结构中具有双重意义。第七 篇《资本的积累过程》把资本的生产过程作为再 生产过程来考察。一方面考察直接生产过程的更 新,着重点考察剩余价值生产由于积累而不断扩 大的过程,即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 和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对抗的发展过程,从 而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自然的绝对的生产 方式,而是暂时的生产方式。有了这一篇,《资 本论》第一卷就完整地以理论形式描绘资本主义 生活史:资本从产生、发展到消失的历史。另一 方面,它联系第二卷,使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合 逻辑地转到对资本流通过程的分析。它和第二卷 都研究流通过程,区别在于它研究再生产过程的 生产阶段,第二卷研究再生产过程的流通阶段。

《资本论》选读教学讲义共250页

《资本论》选读教学讲义共250页
12
《资本论》第1卷介绍
13
一《资本论》第1卷对象和中心
1、研究对象是资本的生 产过程,是资本的直接 生产过程,是在生产过 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 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是纯粹的生产过程。
2、中心是剩余价值的生 产问题,分析了剩余价 值的生产前提、生产过 程和剩余价值转化为资 本等问题。
14
二 《资本论》第1卷的结构
法是唯物辩证法;还有研究方法 和叙述方法、典型分析法和抽象 法。
9
中心和结构
第1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2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1卷:资第本3卷的:生资产本过主义程生,产中总心过分程析,中剩心余分价析值剩的余生价值产的过分程配 第2卷:第资4卷本:的剩流余通价值过理程论,,中中心心分分析析剩剩余余价价值值的的理论实史现过程 第3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4卷:剩余价值理论,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2、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3、是分析当代西方资本
主义的理论基础。 4、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基本理论指导精 髓。
8
三 《资本论》对象、体系方法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 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研究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2、《资本论》的中心和结构: 3、《资本论》的方法:基本方
18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联系以及 必须运用抽象法问题。1-4
1现在我把这部著作的第一卷交给读者。这部著作是我18 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初篇和续篇相隔很 久,是由于多年的疾病一再中断了我的工作。
2前书的内容已经概述在这一卷的第一章中。这样做不仅是 为了联贯和完整,叙述方式也改进了。在情况许可的范围内, 前书只是略略提到的许多论点,这里都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相 反地,前书已经详细阐述的论点,这里只略略提到。关于价值 理论和货币理论的历史的部分,现在自然完全删去了。但是前 书的读者可以在本书第一章的注释中,找到有关这两种理论的 历史的新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