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用抗静电剂分类

合集下载

常用塑胶助剂

常用塑胶助剂

溴化环氧树脂是分子结构里含溴元素(Br)具有自熄功能的环氧树 脂,又称含溴环氧树脂,溴代环氧树脂。其重要品种有溴化双 酚A型环氧树脂和溴化酚醛型、二溴季戊二醇型环氧树脂。这类 环氧树脂的共同特点是有自熄性和耐热性好。主要用作阻燃复 合材料、结构材料、胶黏剂、涂料,用于建筑、航空、船舶、 电子电器行业。 溴代环氧树脂齐聚物可作为反应型阻燃剂,用于热固性树脂 (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等)。高相对分子质量 溴代环氧树脂也可作为添加型阻燃剂,适用于阻燃ABS、HIPS、 PBT及PA等工程塑料。溴代环氧树脂通常按分子量分类,低分子 量者适于阻燃ABS和HIPS,高分子量者适于阻燃ABS/PC高聚物合 金和PBT。以溴代环氧树脂阻燃的ABS,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抗热老化性和加工性能,不易起霜,热裂解或燃烧时不大产生 腐蚀性气体,特别是抗紫外线性能极佳,因而这种阻燃ABS能满 足制造计算机和打印机外壳的要求。
抗氧剂1010化学名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为白色结晶粉末,化学性状稳定,可广泛应用于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合成 橡胶,纤维,热熔胶,树脂,油品,墨水 1、抗氧剂1010为酚类抗氧剂,是目前抗氧剂的优秀品种之一。 2、抗氧剂1010对聚丙烯、聚乙烯有卓越的抗氧化性能。可有效地延长制品 的使用期限。 3、抗氧剂1010挥发性小,耐抽出性好、热稳定性高、持效性长,不着色, 不污染、无毒。 4、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DLTP、168并用有协同效应。 5、抗氧剂1010是一种高分子量的受阻酚抗氧剂,挥发性很低,而且不易迁 移,耐萃取。 6、抗氧剂1010能有效地防止聚合物材料在长期老化过程中的热氧化降解, 同时也是一种高效的加工稳定剂,能改善聚合物材料在高温加工条件下的耐 变色性。 7、抗氧剂1010在聚氨酯领域,它可用于RIM材料、氨纶、TPU、胶粘剂和密 封胶等。广泛应用于烯烃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甲醛、ABS 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合成橡胶及石油产品中,一般用量为0.1%~0.5%。 ,涂料等行业中。

塑料抗静电剂规格

塑料抗静电剂规格

塑料抗静电剂规格
塑料抗静电剂是一种添加剂,可以使塑料制品具有抗静电特性。

在工业、医疗、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

以下是常见的塑料抗静电剂规格:
1. 外观: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粉末或颗粒状。

2. 溶解性:可溶于水、醇类、酮类和酯类溶剂。

3. 抗静电性能:电阻率要小于10的10次方欧姆。

4. 添加量:一般为0.5%-5%。

5. 适用塑料:适用于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塑料。

6. 包装:常见的包装形式有25kg/袋、200L/桶、1000L/桶等。

注意事项:
1. 使用时需按照产品说明书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2. 存储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3. 添加量过多可能会影响塑料的性能。

4. 产品应保存在密封、干燥、清洁的地方,避免杂质的混入。

总之,选择适合的塑料抗静电剂规格对于塑料制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 1 -。

国内外抗静电剂的市场分析

国内外抗静电剂的市场分析

表3各种类型的抗静电剂及其适用树脂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两性型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型
适用树脂
PVC PS、PE、PP、PVC ABS、PE、PP、PVC
PS、ABS PP、PE
根据应用方式的不同,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可 分为外部涂布法和内部混炼法两种。
涂布法主要是在塑料或其他高分子材料表面涂 上一层抗静电剂,从而使其起到表面抗静电作用。 通常用水或有机溶剂将抗静电剂配成0.5%~2% 的溶液,然后再用浸渍或涂刷的方法使其附着于材 料表面并进行干燥。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用量较少, 不会影响制品的成型加工。但使用寿命较短,表面 抗静电涂层在经过水洗或摩擦之后容易脱落,因此 是一种暂时性的抗静电处理方法。近年来国外采用 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抗静电涂层来改善其抗静 电效果的持久性,即分子涂复技术。
上海助剂厂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
十八烷基羟乙基二甲胺硝酸盐 羟乙基脂肪胺与配合剂复合烷基醇酰 胺
大连轻化工研究所
济南市化工研究所 上海合成洗涤剂三厂
烷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钠硬化棉籽油单 甘醇
聚氧乙烯乙烯烷基胺复合物 季铵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据统计,目前国内对于抗静电剂需求量至少达 到5000∥a,而实际生产能力不到3000t/a,未来几年 中国抗静电剂需求将以年均10%一15%速度增长。 由此可见目前国内抗静电剂的生产能力还不足,尤 其是高性能新品种抗静电剂生产能力较小、品种较 少,尚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合成材料领域的需求。
products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better endurance and lower toxicity or non toxic property. Key wOrds:surfactant;macromolecular antistatic agent;plastics

解析常用塑料助剂的分类

解析常用塑料助剂的分类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解析常用塑助剂的分类塑料助剂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解释。

广义的塑料助剂是指在塑料制品加工成型过程中,所有添加在树脂基体中,可用于降低制品成本、改善或赋予制品某项使用性能,或者是改善塑料制品的加工性,都可称为塑料助剂。

包括有机、无机、小分子和大分子。

狭义的塑料助剂又称为塑料添加剂,特指可以改善塑料加工性能或者是改善或赋予制品某项性能的化工原料。

如润滑剂、抗氧剂和阻燃剂等。

在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广义上的塑料助剂。

二、常用塑料助剂分类目前,塑料常用助剂大致分为以上三大类。

狭义上的助剂其实就是指上图中的加工助剂和功能助剂,并不包括填料。

接下来,变宝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每一类助剂。

1、加工类助剂塑料加工类助剂,根究用途可以分为三类:①润滑剂:润滑剂的作用是降低物料之间及物料和加工设备表面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熔体的流动阻力,降低熔体粘度,提高熔体的流动性,避免熔体与设备的粘附,提高制品表面的光洁度等。

润滑剂按作用可分为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

实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增塑剂和脱模剂。

只是在不同树脂中叫法不一样,如增塑剂通常是在pvc树脂加工中应用较多,实质也是其内润滑的作用。

内、外润滑剂的区分主要依其与树脂的相容性大小。

内润滑剂与树脂亲和力大,其作用是降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外润滑剂与树脂的亲和力小,其作用是降低树脂与加工机械之间的摩擦。

常用的润滑剂有饱和烃类(固体石蜡、液体石蜡、微晶石蜡和低分子量聚乙烯等)、金属皂类(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脂肪族酰胺(EBS、油酸酰胺等)、脂肪酸类(硬脂酸、羟基硬脂酸)、脂肪酸酯类(PETS、单硬脂酸甘油酯、多硬脂酸甘油酯等)及脂肪醇类(硬脂醇、季戊四醇等)。

②热稳定剂:塑料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会因加热、摩擦或剪切等产生热量,或因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受热而发生性能变坏。

为了防止塑料受热发生降解老化,需要添加一种使塑料在受热时不会引起分解和变化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叫做热稳定剂。

名词解释抗静电剂的概念

名词解释抗静电剂的概念

名词解释抗静电剂的概念
抗静电剂,也称为导电剂或静电消除剂,是一种添加在塑料之中或涂敷于模塑制品的表面,以达到减少静电积累目的的化学物质。

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抗静电剂可分为内加型和外涂型两大类。

内加型抗静电剂主要添加在塑料之中,而外涂型抗静电剂则主要用于涂敷在模塑制品的表面。

此外,抗静电剂还可按其性能分为暂时性的和永久性的两大类。

抗静电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增加材料的导电性和亲水性,从而促使电荷泄漏,防止静电积蓄。

一些常见的抗静电剂包括磷酸类(如酰胺磷酸酯)、无机半导体盐(如亚铜及银的卤化物)、炭黑、硫酸纤维素钠盐等。

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应用1

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应用1

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应用(一)陈宇王朝晖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江门,529141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静电危害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

防止聚合物表面产生静电的方法主要有空气离子化法、加湿法、金属接触放电法、辐射线法、导电物质导入法、表面形成吸湿膜法、化学处理变性法及应用抗静电剂等。

其中,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的是掺入导电物质和添加抗静电剂。

加入的导电物质一般为金属粉或金属短纤维、导电炭黑、导电聚合物短纤维等,能使制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表面电阻率<106Ω)或抗静电性(表面电阻率在106~108Ω之间)。

金属化合物的抗静电效果较好,但是价格较高,普通制品承受不了。

目前应用最多的抗静电方式是添加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是一种能防止产生静电荷,或能有效地消散静电荷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化学添加剂。

使用抗静电剂的方式是在制品表面涂覆或内添加。

从抗静电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指标表面电阻率可用于区分抗静电材料和导电材料的区别,如表1所示:表1 导电材料和抗静电材料的表面电阻率/Ω(23℃,RH50%)导电材料静电消散材料抗静电材料绝缘材料<106 106~108 108~1012 >1012<106 106~109 109~1012 >1012<106 106~108 108~1013 >1013目前就导电、抗静电材料的分界线说法不一,导电材料与静电消散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5或106Ω,静电消散材料与抗静电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8或109Ω,抗静电材料与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12或1013Ω。

美国是抗静电剂最大生产和消费国,主要采用羟乙基化脂肪胺、季铵盐化合物、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用于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

欧盟也是生产和消费抗静电剂的主要地区,所用抗静电剂中50%为羟乙基化脂肪胺,25%为脂肪烃磺酸盐,25%为季铵盐和脂肪酸多元醇酯。

日本多用非离子型和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其中20%用于PVC,30%用于PP。

工程塑料用抗静电剂

工程塑料用抗静电剂

工程塑料用抗静电剂 塑料一般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在工业生产和产品应用中,经常会出现摩擦和剥离的过程。

这就会给这些高分子材料带来静电危害,如导致精密仪器失真、电子元件报废、失火和发生爆炸等事故。

工程塑料由于性能优良,可代替金属作结构材料,在某些领域已成为任何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新型材料。

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电气、化工、建材、军工、医疗及体育用品等。

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的地位日益显著[1]。

工程塑料因其本身体积电阻大,极易产生静电,因此在一些领域的使用受到限制。

生产和研制抗静电性工程塑料是现阶段塑料工业的一个热门课题。

1 工程塑料抗静电的方法塑料制品是否会带静电或带静电的大小可用体积电阻或表面电阻来评价。

通常体积电阻在108 ・cm以下为良导体,1013 ・cm以上为绝缘体,1010 ・cm以下表面带电较少,1012 ・cm以上显著带电,在工业中消除静电的方法有多种。

(1)在塑料加工过程中使用导电装置消除静电。

(2)增加塑料制品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空气湿度。

(3)通过接枝共聚,改变聚合物结构,使其带有较多的极性基因或离子化基团,降低电阻,增加导电性。

(4)用强氧化物氧化塑料制品表面或用电晕放电处理其表面。

(5)向塑料中添加导电性填料如炭黑、金属粉等。

(6)使用抗静电剂。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也各有其局限性,工程塑料抗静电最常用的方法是添加抗静电剂。

但由于各类工程塑料有各自的结构和化学特性。

因此应根据工程塑料各自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抗静电剂。

聚甲醛(POM)极性小,结晶度高,与一般高分子抗静电剂的相容性差,因此对POM应选用弱极性低分子抗静电剂或亲水性高分子抗静电剂,如添加脂肪酸单甘醇酯[2]、改性硅油[3]、PEG/酰胺共聚物[4,5]、改性PEG[6]等。

PC、PS为加工温度和玻璃化温度较高的工程塑料,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往往需要很高的添加量。

PC应选用非离子型的脂肪酸单甘油酯及阴离子型的烷基苯磺酰盐[7]比较适用。

抗静电资料

抗静电资料

产品展示KJD系列塑料抗静电剂简介塑料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它有很高的表面电阻率(25℃,RH60%,电阻率1017Ω)。

因而,一旦摩擦带电后,静电不易通过导电除去而滞留在塑料表面。

由于静电的存在,不仅影响塑料制品的美观(吸尘等),更主要的是影响塑料制品的制造和使用。

为此,上海安益化工有限公司开发了KJD系列塑料抗静电剂,以其作用于塑料制品面降低高聚物表面电阻率和电荷密度,从而达到解除静电危害的目KJD系列抗静电剂内用型一、内用型(KJD-1 KJD-2 KJD-730)KJD内用型抗静电剂的单体制造和配方设计的原理是:1、所用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树脂有较好的相容性和亲合力,同时它们与基料又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相容性来保证活性物慢慢地迁移,从而达到均衡发挥抗静电效果的目的。

2、所用活性剂的耐热性好,分解温度﹥300℃;其内外润滑性较为平衡,以有利于造粒加工和成品制造。

3、所用活性剂有足够的极性基团来防止高分子聚合物表面的静电畜积4、对于食品包装材料,所用活性剂完全符合无毒、透明性高的要求。

抗静电剂KJD---1Antistatic Agent KJD-1本产品有多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它作为聚烯烃类塑料制品的内加型抗静电剂,不仅降低高聚物表面电阻率显著,而且其透明度高、抗静电性能均匀与稳定,持续时间长。

(一)常规检测1、外观白色至淡黄色或粉状物2、有效物:≥ 98%3、溶点≥ 60℃4、酸值:≤ 6(二)使用说明本产品可直接添加入聚乙烯、聚丙烯、尼龙、纺织棉条筒及尼龙梭子和丙纶纤维等树脂中。

预先制成一定浓度的抗静电母粒,则加工性能更佳,均匀性更好。

也可以直接添加在树脂中。

本品在树脂中的添加量在0.3-3.0%之间。

(三)注意事项本产品宜存放阴凉干燥处,严禁曝晒和雨淋,25KG/包带内衬复合袋包装。

系非危险品,按一般化学品运输。

抗静电剂KJD---8Antistatic Agent KJD-8本产品是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用抗静电剂分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塑料用抗静电剂分类
1 前言
众所周知,塑料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但塑料表面的高电阻率往往使其容易产生静电积累,从而引起吸尘电击或火花放电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塑料制品的加工和使用。

如塑料薄膜加工过程中常因静电而发生卷曲和粘附,电子计算机及其它电子产品因使用塑料壳体所带来的静电损害等等。

轻则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燃烧或爆炸等恶性事故。

因此,塑料的抗静电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能阻止静电蓄积的物质称为抗静电剂,抗静电剂用于合成纤维,既能防止静电的产生,又能使织物易于去污;用于燃料等油品,能提高油品的导电率,在高速泵输送及过滤时防止因摩擦起电造成火灾;用于塑料,可以消除塑料的静电,防止塑料吸附尘埃而影响制品的透明性和表面美观,防止电影胶片吸尘而影响放映质量;以及人在塑料地板上行走,因摩擦使人体带电,使人在与其他物体接触时遭电击。

塑料的抗静电处理方法很多,如机械法、湿度调节法和物理化学改性法等。

由干前两种方法受设备或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目前普遍采用添加抗静电剂的化学改性方法。

即将抗静电剂加入到树脂中或涂于塑料表面,从而降低塑料制品的表面电阻率,减轻或消散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积累。

理想的抗静电剂应具备如下条件:①抗静电效能大而持久;②耐热性好,在加工的高温(120~300℃)下或反复进行热加工时不分解;③与塑料等的相容性适中,在混炼和熔融加工时可与树脂良好的相容,成型后不会明显喷霜析出,但抗静电剂与树脂还须有一定的不相容性,以保证当表面的抗静电剂分子层受到破坏时,内部的抗静电剂能够及时析出,形成新的分子层,恢复防静电效能;④不影响制品的加工性能(如熔点、粘度、溶解性等)和制品性能(如透明性、着色性、印刷性、热合性和力学性能);⑤与其他助剂的相容性好,无对抗效应;⑥无臭、无味、对皮肤无刺激;⑦价格低廉。

2 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其特性
抗静电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按化学结构和使用方法分类,按照化学结构可将抗静电剂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按照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可分为外涂型和内加型两种。

外涂型抗静电剂是通过刷涂、喷涂或浸涂等方法涂敷于制品表面,它们见效快,适用面广,但容易因摩擦、洗涤而脱失。

因此它们只能提供暂时的或短期的抗静电效应。

内加型抗静电剂是在配料中加入的,使其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中,起到比较永久的抗静电作用。

它们耐摩擦,耐洗涤,效能持久,是广泛使用的抗静电剂。

在外涂型和内加型抗静电剂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往往是一种化合物可兼做两用。

塑料用抗静电剂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其基率特征是同一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性和亲油性两种基团。

根据分子中亲水性基团能否电离,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离子型中又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

表l列出了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其适用树脂。

其中,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性能优良,但耐热性相对较差,而且对皮肤有害,因此一般用作外部涂敷型。

阴离子型的耐热性和抗静电效果都比较好,但与树脂的相容性较差并对制品的透明性有影响。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的相容性和耐热性能良好,对制品的物性无不良影响,但用量相对较大。

两性离子型的最大特点是既能与阳离子型又能与阴离子型抗静电剂配合使用,抗静电效果类似千阳离子型,但耐热性能不如非离子型。

高分子型目前尚未广泛使用,国外一般用作外部涂敷型抗静电剂。

3 抗静电剂的使用技术与作用机理
3.1使用技术
根据添加方式不同,塑料抗静电剂的使用可分为外部涂敷法和内部混炼法两种。

外部涂敷法即在塑料表面涂上一层抗静电剂,从而使其起到表面抗静电作用具体步骤是先用水、乙醇或醋酸乙酯等溶剂将抗静电剂配制成0.5~2.0 浓度的溶液.然后直接喷涂、浸渍或涂剥塑料表面,再经室温或热空气干燥而形成抗静电涂层。

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用量较少,并且不影响制品的成型加工性能。

缺点是使用寿命较短.经过水洗或摩擦后,抗静电馀层容易脱落或消失,因此是一种暂时性的抗静电处理方法国外曾采用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抗静电涂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塑料抗静电性能的持久性内部混炼法则是将抗静电剂与树脂经机械混合后再加工成型,抗静电剂分子由塑料内部向表面迁移,并在表面形成均匀的抗静电层。

若表面的抗静电剂困水洗或擦落后,内部抗静电分子还可以移向表面,从而恢复其抗静电性能,因此又称为“永久性”抗静电剂,这种技术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3.2 作用机理
无论是外部涂敷法还是内部混炼法,塑料用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塑料表面形成导电层,从而降低其表面电阻率,使已经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漏;
二是赋予塑料表面具有一定的润滑性,降低摩擦系数.从而抑制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抗静电剂的作用效果与降低塑料表面电阻率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于抗静电剂中的亲油性基团与树脂有较强的亲和力,使其能渗透或扩散到树脂内部;而亲水性基团则在塑料表面形成导电层,或通过氢键与空气中的水分相结合,从而降低表面电阻率,加速静电荷的泄隔。

极性较强的抗静电剂即使不吸附水分,也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因而具有持久的抗静电性能。

表面活性剂系抗静电剂的亲油性基团和亲水性基团及其极性大小列于表2。

4 影响抗静电效果的因素
影响抗静电剂使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其本身的分子结构外,还受塑料性能和环境条件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抗静电剂与塑料的相容性
内部混炼型抗静电剂与塑料之问的相容性对塑料的抗静电效果有直接影响。

相容性太好,由于分子间引力使抗静电剂分子迁移困难,增加用量又会影响到塑料的其它物性。

相容性太差。

抗静电剂容易析出塑料表面,造成渗出过剩,这不仅影响制品的外观和加工性能,而且缩短抗静电的有效期限。

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求选用的抗静电剂与塑料之间具有适度的相容性,当塑料表面的抗静电剂被损耗完后,内部的抗静电分子又能及时渗出表面,从而恢复抗静电性能。

采用外部涂敷法时,若两者的相容性过好.则抗静电剂分子容易向塑料内部迁移.表面抗静电剂的含量相应减少,同样会降低塑料的抗静电作用效果。

抗静电剂和Mc尼龙相容性对抗静电剂分子向表面迁移有很大影响,相容性好,迁移性差,欲达到一定的表面浓度,必须增大添加量,应对尼龙其它方面的性能不利。

摩擦会使表面抗静电剂分子层缺损,导致抗静电性下降,不利于实际应用。

反之,如果相容性太差,则短时间内抗静电剂就会从表面大量渗出,出现“发汗”或“结霜”现象,使制品表面有油腻感,一旦表面被摩擦或洗涤后,则很快会失去抗静电能力。

另外,抗静电剂的迁移性还受聚合物形态的影响,尼龙为结晶聚合物,播混到聚合物中的抗静剂分子应该存在子无定形区域内,呈分子分散状态。

Mc尼龙结晶度高,分子链排裂规整,不利于抗静电剂迁移,抗静电刺的添加量应大一些。

磺酸盐抗静电剂与Mc尼龙有一定的相容性,同时迁移性适当,能满足抗静电要求,长期放置不“结霜”,受摩擦后,仍会恢复抗静电性。

4.2 塑料的玻璃化温度
塑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抗静电剂分子的迁移速度。

当Tg低于室温时,由于链段分子的运动,使内部抗静电剂分子容易向表面迁移。

如PE和PP等塑料的抗静电性能比较容易维持。

对于Tg高于室温的塑料,如PS、PVC、ABS等,由于在室温条件下其链段分子已处于冻结状态,抗静电剂很难迁移到塑料表面。

表3列出了不同Tg的塑料经水洗后抗静电性能的恢复情况。

4.3 塑料的结晶性
通常,内部混合型抗静电剂分子存在于塑料的非结晶部分,并且处于微胶粒状的混合状态.因此塑料的结晶性对抗静电剂分子的表面迁移也有很大影响.结晶度越高.表面迁移越困难,则抗静电效果越差。

塑料结晶性对抗静电效果的影响见表4。

4.4 其它因素的影响
环境温度越高,塑料链段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有利于抗静电剂向表面迁移,则抗静电效果越好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大.塑料的抗静电性能也越好.因此,如果在塑料表面附有一薄层水相,便能起到泄漏静电荷的作用此外,抗静电剂与塑料中其它助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其抗静电性能。

如抗静电剂与润滑剂的同时加入,抗静电剂与无机阻燃剂的复合使用等必须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般认为,影响高聚物材料抗静电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抗静电剂的表活性,添加量以及与树脂的相溶性等。

为获得足够的表面抗静剂浓度,必须有相应的添加量。

添加量过低,抗静电效果不明显J添加量过商会影响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因此应找出一个能保持高抗静电性能的临界添加量。

为较长时间保持抗静电性,应略高于临界添加量,以补充MC尼龙表面上{HotTag}抗静电前单分子层缺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