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用抗静电剂分类
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 塑料具有很高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率。
这种高电阻性能,使其在应用过程中会携带大量来自其它介质的静电荷,从而:干扰加工过程的进行;因放电影响产品的美观和卫生,损坏产品的性能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
添加抗静电剂可降低聚合物材料的带电能力,解决上述静电给塑料制品带来的问题。
抗静电剂具有吸湿性,它迁移至塑料表面,吸收大气中的水分而形成一层很薄的导电薄膜,使静电迅速消除。
抗静电剂一般都由表面活性剂组成。
按结构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高分子型等;按使用方法有外涂型和内添加型两大类。
抗静电剂或其组分应具备以下条件:用量小但抗静电作用大;抗静电效果持久;对光、热稳定;与聚合物相容性良好;不降低聚合物的性能;不影响成型加工性能;耐化学品;无毒;廉价。
抗静电剂的选用和最佳添加量取决于聚合物的性质、加工方式、加工条件、其它助剂的种类和多少、相对湿度和聚合物的最终用途。
?. 阴离子型 1 化学名 烷基磷酸酯二乙醇胺盐(抗静电剂P) 英文名 Alkyl phosphate diethanolamine salt 结构式 性质 棕黄色粘稠膏状物。
易溶于水及有机溶剂。
有一定的吸湿性,应密封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有机磷含量 6.5-8.5%,pH(20℃) 8-9。
用途 可用于塑料工业中作抗静电剂和润滑剂。
生产厂家 上海助剂厂 天津助剂厂 辽宁化学工业研究院 旅顺化工厂 2 化学名 醇醚磷酸单酯 英文名 Alcohol polyoxyethyl ether phosphoric monoester 结构式 性质 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总活性物 >95%,单酯含量 >80%,pH值(10%水溶性)< 2 用途 可用作化纤、塑料工业的抗静电剂。
生产厂家 深圳威莉化学品公司 河北邢台日化厂 上海合成洗涤剂厂 丹东市化学厂 南京市溧水县永寿表面活性剂厂 ?. 阳离子型 3 化学名 硬脂酰胺丙基二甲基-β-羟乙基铵硝酸盐,抗静电剂SN 英文名 Stearamidopropyldimethyl-β-hydroxyethyl ammonium nitrate 结构式 性质 商品形式是含本品50~60%的异丙醇-水溶液,呈淡黄色或琥珀色。
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应用

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静电危害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
防止聚合物表面产生静电的方法主要有空气离子化法、加湿法、金属接触放电法、辐射线法、导电物质导入法、表面形成吸湿膜法、化学处理变性法及应用抗静电剂等。
其中,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的是掺入导电物质和添加抗静电剂。
加入的导电物质一般为金属粉或金属短纤维、导电炭黑、导电聚合物短纤维等,能使制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表面电阻率<106Ω)或抗静电性(表面电阻率在106~108Ω之间)。
金属化合物的抗静电效果较好,但是价格较高,普通制品承受不了。
目前应用最多的抗静电方式是添加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是一种能防止产生静电荷,或能有效地消散静电荷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化学添加剂。
使用抗静电剂的方式是在制品表面涂覆或内添加。
从抗静电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指标表面电阻率可用于区分抗静电材料和导电材料的区别,如表1所示:表1 导电材料和抗静电材料的表面电阻率/Ω(23℃,RH50%)导电材料静电消散材料抗静电材料绝缘材料<106106~108108~1012>1012<106106~109109~1012>1012<106106~108108~1013>1013目前就导电、抗静电材料的分界线说法不一,导电材料与静电消散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5或106Ω,静电消散材料与抗静电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8或109Ω,抗静电材料与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12或1013Ω。
美国是抗静电剂最大生产和消费国,主要采用羟乙基化脂肪胺、季铵盐化合物、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用于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
欧盟也是生产和消费抗静电剂的主要地区,所用抗静电剂中50%为羟乙基化脂肪胺,25%为脂肪烃磺酸盐,25%为季铵盐和脂肪酸多元醇酯。
日本多用非离子型和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其中20%用于PVC,30%用于PP。
我国抗静电剂发展较快,主要是塑料工业用高效无毒抗静电剂、合成纤维工业用高效多功能抗静电剂及表面处理剂。
塑料抗静电剂规格

塑料抗静电剂规格
塑料抗静电剂是一种添加剂,可以使塑料制品具有抗静电特性。
在工业、医疗、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
以下是常见的塑料抗静电剂规格:
1. 外观: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粉末或颗粒状。
2. 溶解性:可溶于水、醇类、酮类和酯类溶剂。
3. 抗静电性能:电阻率要小于10的10次方欧姆。
4. 添加量:一般为0.5%-5%。
5. 适用塑料:适用于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塑料。
6. 包装:常见的包装形式有25kg/袋、200L/桶、1000L/桶等。
注意事项:
1. 使用时需按照产品说明书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2. 存储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3. 添加量过多可能会影响塑料的性能。
4. 产品应保存在密封、干燥、清洁的地方,避免杂质的混入。
总之,选择适合的塑料抗静电剂规格对于塑料制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 1 -。
国内外抗静电剂的市场分析

表3各种类型的抗静电剂及其适用树脂
种
类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两性型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型
适用树脂
PVC PS、PE、PP、PVC ABS、PE、PP、PVC
PS、ABS PP、PE
根据应用方式的不同,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可 分为外部涂布法和内部混炼法两种。
涂布法主要是在塑料或其他高分子材料表面涂 上一层抗静电剂,从而使其起到表面抗静电作用。 通常用水或有机溶剂将抗静电剂配成0.5%~2% 的溶液,然后再用浸渍或涂刷的方法使其附着于材 料表面并进行干燥。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用量较少, 不会影响制品的成型加工。但使用寿命较短,表面 抗静电涂层在经过水洗或摩擦之后容易脱落,因此 是一种暂时性的抗静电处理方法。近年来国外采用 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抗静电涂层来改善其抗静 电效果的持久性,即分子涂复技术。
上海助剂厂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
十八烷基羟乙基二甲胺硝酸盐 羟乙基脂肪胺与配合剂复合烷基醇酰 胺
大连轻化工研究所
济南市化工研究所 上海合成洗涤剂三厂
烷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钠硬化棉籽油单 甘醇
聚氧乙烯乙烯烷基胺复合物 季铵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据统计,目前国内对于抗静电剂需求量至少达 到5000∥a,而实际生产能力不到3000t/a,未来几年 中国抗静电剂需求将以年均10%一15%速度增长。 由此可见目前国内抗静电剂的生产能力还不足,尤 其是高性能新品种抗静电剂生产能力较小、品种较 少,尚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合成材料领域的需求。
products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better endurance and lower toxicity or non toxic property. Key wOrds:surfactant;macromolecular antistatic agent;plastics
抗静电剂

聚烯烃 PS PVC
抗静电剂及其作用机理
抗静电剂是指添加于塑料内部或
直接涂敷在其制品表面,降低塑 料的表学组成而 言,目前实用的抗静电剂以表面 活性剂和亲水性高分子为主。
抗静电剂及其作用机理
经典理论认为,在两个物体相互磨擦时,
电子离开一个物体的表面而附着在另一 个物体的表面,这样推动电子的物体带,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磨擦过程中电 荷在不断产生的同时也不断消失,电荷 的散去一般通过磨擦体自身的体积传导、 表面传导和向空气中三种途径进行。只 有当磨擦体的电阻值过高,电荷来不及 泄漏时才会产生静电蓄积现象。
静电剂的重要类型,其效果优于多 元醇脂肪酸酯,由于胺类结构可能 构成对接触制品的腐蚀,近年来随 着电子包装材料要求的日益苛刻, 其应用市场逐渐萎缩,消费增长速 度已明显低于抗静电剂的平均增长 速率。
多元醇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
多元醇脂肪酸酯类化合物是最早使用作混炼型抗静电 剂的类型之一。 常见的品种有甘油酯和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硬脂酸甘 酯(GMS)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抗静电剂品种,在聚乙烯 制品中具有优异的成本和效果平衡性,但由于其从内 部向表面迁移时容易形成硬脂酸单甘酯的岛状物而固 定凝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抗静电性能的发挥。 山嵛酸单甘酯(GMB)的效果大优于GMS,其表面电荷 散去的速度大大高于GMS。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不含 胺基基团,不会产生诸如胺类抗静电剂对包装材料腐 蚀和影响稳定体系助剂等现象。
电剂) 添加于聚合物中 特点:不易逸散, 耐磨,耐洗涤
外部抗静电剂的要求
有可溶的溶剂 与树脂表面结合牢靠 不逸散 耐磨檫 耐洗涤 毒性低 价格低 低温低湿下仍有效果
涂敷型抗静电剂
区分抗静电液的种类和成分

区分抗静电液的种类和成分#头号有新人#抗静电剂是添加在塑料之中或涂敷于模塑制品的表面,以达到减少静电积累目的的一类添加剂。
通常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抗静电剂可分为内加型和外涂型两大类,用于塑料的主要是内加型抗静电剂。
也可根据化学组成不同。
抗静电剂可分为硫酸衍生物、磷酸衍生物、胺类、季铵盐、咪唑类以及环氧乙烷衍生物等。
还可根据抗静电剂分子中的亲水基能否电离,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
离子型抗静电剂根据电离后电荷的正负又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三种。
1、阳离子抗静电剂:(1)单官能团:硬脂基三甲基季铵盐酸盐,主要用于聚烯烃、ABS、聚碳酸酯等;(2)双官能团:抗静电剂硬脂酰胺丙基羟乙基季胺硝酸盐,主要用于聚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薄及制品的抗静电剂。
2、阴离子型抗静电剂:(1)单官能团型抗静电剂对壬基苯氧基丙基磺酸钠(NP),主要用于氯醋树脂、ABS、聚烯烃等;(2)多官能团抗静电剂烷基双(α-羟乙基胺磷酸酯),主要用于合成纤维;(3)高分子型抗静电剂为聚丙烯酸盐、马来酸酐和其它不饱和单体共聚物的盐、聚苯乙烯苯磺酸等。
主要用于纤维。
3、非离子型抗静电剂:(1)四溴双酚A主要用于ABS、环氧树脂、聚氨酯。
同时也是阻燃剂;(2)硬脂酸单甘油酯类,如ADA-10M及ASA-10等主要用于聚烯烃类。
4、两性型抗静电剂:(1)烷基二羧甲基铵乙内酯,主要用于聚酯、尼龙等;(2)十二烷基二甲基季乙内盐,主要用于聚酯、聚丙烯、尼龙等。
各种抗静电剂由于化学结构不同,性能各异,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阳离子型的季胺盐类对高分子材料有较强的附着力,抗静电性好,是塑料中用得较多的一类抗静电剂,但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且有毒,不适用于食品包装薄膜。
阴离子抗静电剂,通常对皮肤无作用,又不影响塑料的着色,但在塑料中除酸性烷基磷酸酯或盐和烷基硫酸外,通常很少使用。
一般非离子型的抗静电性较离子型差些,但热稳定性好,不易引起塑料老化,尤适用于低温条件下;还可与阴或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并用。
塑料薄膜抗静电剂

为什么需要添加抗静电剂薄膜本身产生与携带的静电,对薄膜施用有机负面的影响,如印刷会产生高压火华,有使油墨燃烧的危险,静电会使印刷图案中的油墨分子飞溅而影响印刷质量,纸张腹膜表面会吸引灰尘.如何消除静电?薄膜必须添加半永久性抗静电剂,随着抗静电剂箱薄膜表面的迁移,在薄膜表面形成亲水层使静电短路而消除.聚丙烯抗静电剂的原理阶段一:在挤压过程期间,抗静电剂均匀分布.阶段二:挤压过后,抗静电剂开始迁移至表面.阶段三:数小时后或数天后,抗静电剂将表面覆盖.阶段四: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内用抗静电添加剂在如下期间添加至聚合物;---成产合成或加工有限的兼容性-----水分子的迁移吸收半持久保护耐磨损抗静电剂的分类1. 乙氧基胺: 最终产品中的乙氧基胺的含量须达到1-3,可是产品达到优良的抗静电特性.贝斯特公司所采用的均为著名品牌进口乙氧基胺,因此所生产的母料均达优秀指标.优点:极佳的抗静电特性极佳的产品物理特性,如对光学及力学指标无影响缺点:迁移时间慢,当达到最佳抗静电效果时需要10-20天成本高:4-4.5万元/吨(化学品原料)最终薄膜产品:化学品成本40-120元/吨2. 单干脂(甘油-硬脂酸脂): 单干脂是一种快速的抗静电剂,但仅提供暂时性的抗静电效果,单脂含量是抗静电有效成分,用于抗静电级的单脂含量为96%以上,但单组份的单甘脂(GMS)静电半衰期在3000ppm时也只能做到10(14)-10(15),根本不能满足优质产品的抗静电要求,并且只有短期效果.优点:快速迁移1-2天缺点:(1)大剂量使用可薄膜变白化,雾度由初下机时的1%左右上升至3-4%(10-20天),光泽度由94%下降到88%.(2)因产品含有大量的油脂,在高温中蒸发引起油污如模头滴油.TDO烘箱内滴油污染产品而影响薄膜质量.抗静电母料性能评定等级测定薄膜的抗静电评定抗静电母料的性能有两种方法:(1)测定薄膜的表面电阻; (2)测定薄膜表层电荷的半衰期。
塑料 抗静电剂B

≥99%
≥99%
≥99%
【性能与应用】
1、塑料用抗静电剂本系列产品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在水中形成胶体。
2、用作抗静电剂、乳化剂、再润湿剂、润滑剂。可用于杀虫剂和除草剂、油剂添加剂,纺织润滑剂。用作水基墨水和化妆品的乳化剂。
3、双(β-羟乙基)椰油胺用于聚丙烯、ABS的内部抗静电剂。还用作蒸汽发生和循环系统的抗静电剂和防腐剂。
5、双(β-羟乙基)牛油胺用于聚乙烯的内部抗静电剂。用量为0.5~2%。
【包装与贮运】
200Kg铁桶\50Kg塑料桶包装。
按一般化学品贮存和运输。
贮存于干燥通风处。
保质期二年。
4、双(β-羟乙基)硬脂胺为塑料专用抗静电剂,用于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丙烯腈的内部抗静电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耐热性、稳定性,无毒特性显著,主要用于包装薄膜、日用塑料容器、矿用塑料管材,丙纶纤维等。例如:100份高压聚乙烯中加0.25份本品(含55%辅料)制成矿用管道,表电阻稳定在108Ω,符合矿用管材的技术要求。聚丙烯树脂中加入0.3~0.5%本品(含55%辅料)制成的洗涤机内胆,不易沾污且易洗净。还用作具有防腐性能的油乳化剂。
塑料用抗静电剂
本产品由广东中联邦精细化工工厂研发
【化学成分】烷基胺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类 型】非离子
【技术指标】
型 号
B1
B2
B3
品 名
双(β-羟乙基)椰油胺
双(β-羟乙基)硬脂胺
双(β-羟乙基)牛油胺
外 观(25℃)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无色至淡黄色蜡状物
无色至淡黄色固状物
胺 值mgKOH/g
195-2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用抗静电剂分类
1 前言
众所周知,塑料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但塑料表面的高电阻率往往使其容易产生静电积累,从而引起吸尘电击或火花放电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塑料制品的加工和使用。
如塑料薄膜加工过程中常因静电而发生卷曲和粘附,电子计算机及其它电子产品因使用塑料壳体所带来的静电损害等等。
轻则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燃烧或爆炸等恶性事故。
因此,塑料的抗静电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能阻止静电蓄积的物质称为抗静电剂,抗静电剂用于合成纤维,既能防止静电的产生,又能使织物易于去污;用于燃料等油品,能提高油品的导电率,在高速泵输送及过滤时防止因摩擦起电造成火灾;用于塑料,可以消除塑料的静电,防止塑料吸附尘埃而影响制品的透明性和表面美观,防止电影胶片吸尘而影响放映质量;以及人在塑料地板上行走,因摩擦使人体带电,使人在与其他物体接触时遭电击。
塑料的抗静电处理方法很多,如机械法、湿度调节法和物理化学改性法等。
由干前两种方法受设备或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目前普遍采用添加抗静电剂的化学改性方法。
即将抗静电剂加入到树脂中或涂于塑料表面,从而降低塑料制品的表面电阻率,减轻或消散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积累。
理想的抗静电剂应具备如下条件:①抗静电效能大而持久;②耐热性好,在加工的高温(120~300℃)下或反复进行热加工时不分解;③与塑料等的相容性适中,在混炼和熔融加工时可与树脂良好的相容,成型后不会明显喷霜析出,但抗静电剂与树脂还须有一定的不相容性,以保证当表面的抗静电剂分子层受到破坏时,内部的抗静电剂能够及时析出,形成新的分子层,恢复防静电效能;④不影响制品的加工性能(如熔点、粘度、溶解性等)和制品性能(如透明性、着色性、印刷性、热合性和力学性能);⑤与其他助剂的相容性好,无对抗效应;⑥无臭、无味、对皮肤无刺激;⑦价格低廉。
2 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其特性
抗静电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按化学结构和使用方法分类,按照化学结构可将抗静电剂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按照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可分为外涂型和内加型两种。
外涂型抗静电剂是通过刷涂、喷涂或浸涂等方法涂敷于制品表面,它们见效快,适用面广,但容易因摩擦、洗涤而脱失。
因此它们只能提供暂时的或短期的抗静电效应。
内加型抗静电剂是在配料中加入的,使其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中,起到比较永久的抗静电作用。
它们耐摩擦,耐洗涤,效能持久,是广泛使用的抗静电剂。
在外涂型和内加型抗静电剂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往往是一种化合物可兼做两用。
塑料用抗静电剂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其基率特征是同一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性和亲油性两种基团。
根据分子中亲水性基团能否电离,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离子型中又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
表l列出了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其适用树脂。
其中,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性能优良,但耐热性相对较差,而且对皮肤有害,因此一般用作外部涂敷型。
阴离子型的耐热性和抗静电效果都比较好,但与树脂的相容性较差并对制品的透明性有影响。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的相容性和耐热性能良好,对制品的物性无不良影响,但用量相对较大。
两性离子型的最大特点是既能与阳离子型又能与阴离子型抗静电剂配合使用,抗静电效果类似千阳离子型,但耐热性能不如非离子型。
高分子型目前尚未广泛使用,国外一般用作外部涂敷型抗静电剂。
3 抗静电剂的使用技术与作用机理
3.1使用技术
根据添加方式不同,塑料抗静电剂的使用可分为外部涂敷法和内部混炼法两种。
外部涂敷法即在塑料表面涂上一层抗静电剂,从而使其起到表面抗静电作用具体步骤是先用水、乙醇或醋酸乙酯等溶剂将抗静电剂配制成0.5~2.0 浓度的溶液.然后直接喷涂、浸渍或涂剥塑料表面,再经室温或热空气干燥而形成抗静电涂层。
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用量较少,并且不影响制品的成型加工性能。
缺点是使用寿命较短.经过水洗或摩擦后,抗静电馀层容易脱落或消失,因此是一种暂时性的抗静电处理方法国外曾采用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抗静电涂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塑料抗静电性能的持久性内部混炼法则是将抗静电剂与树脂经机械混合后再加工成型,抗静电剂分子由塑料内部向表面迁移,并在表面形成均匀的抗静电层。
若表面的抗静电剂困水洗或擦落后,内部抗静电分子还可以移向表面,从而恢复其抗静电性能,因此又称为“永久性”抗静电剂,这种技术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3.2 作用机理
无论是外部涂敷法还是内部混炼法,塑料用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塑料表面形成导电层,从而降低其表面电阻率,使已经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漏;
二是赋予塑料表面具有一定的润滑性,降低摩擦系数.从而抑制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抗静电剂的作用效果与降低塑料表面电阻率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于抗静电剂中的亲油性基团与树脂有较强的亲和力,使其能渗透或扩散到树脂内部;而亲水性基团则在塑料表面形成导电层,或通过氢键与空气中的水分相结合,从而降低表面电阻率,加速静电荷的泄隔。
极性较强的抗静电剂即使不吸附水分,也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因而具有持久的抗静电性能。
表面活性剂系抗静电剂的亲油性基团和亲水性基团及其极性大小列于表2。
4 影响抗静电效果的因素
影响抗静电剂使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其本身的分子结构外,还受塑料性能和环境条件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抗静电剂与塑料的相容性
内部混炼型抗静电剂与塑料之问的相容性对塑料的抗静电效果有直接影响。
相容性太好,由于分子间引力使抗静电剂分子迁移困难,增加用量又会影响到塑料的其它物性。
相容性太差。
抗静电剂容易析出塑料表面,造成渗出过剩,这不仅影响制品的外观和加工性能,而且缩短抗静电的有效期限。
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求选用的抗静电剂与塑料之间具有适度的相容性,当塑料表面的抗静电剂被损耗完后,内部的抗静电分子又能及时渗出表面,从而恢复抗静电性能。
采用外部涂敷法时,若两者的相容性过好.则抗静电剂分子容易向塑料内部迁移.表面抗静电剂的含量相应减少,同样会降低塑料的抗静电作用效果。
抗静电剂和Mc尼龙相容性对抗静电剂分子向表面迁移有很大影响,相容性好,迁移性差,欲达到一定的表面浓度,必须增大添加量,应对尼龙其它方面的性能不利。
摩擦会使表面抗静电剂分子层缺损,导致抗静电性下降,不利于实际应用。
反之,如果相容性太差,则短时间内抗静电剂就会从表面大量渗出,出现“发汗”或“结霜”现象,使制品表面有油腻感,一旦表面被摩擦或洗涤后,则很快会失去抗静电能力。
另外,抗静电剂的迁移性还受聚合物形态的影响,尼龙为结晶聚合物,播混到聚合物中的抗静剂分子应该存在子无定形区域内,呈分子分散状态。
Mc尼龙结晶度高,分子链排裂规整,不利于抗静电剂迁移,抗静电刺的添加量应大一些。
磺酸盐抗静电剂与Mc尼龙有一定的相容性,同时迁移性适当,能满足抗静电要求,长期放置不“结霜”,受摩擦后,仍会恢复抗静电性。
4.2 塑料的玻璃化温度
塑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抗静电剂分子的迁移速度。
当Tg低于室温时,由于链段分子的运动,使内部抗静电剂分子容易向表面迁移。
如PE和PP等塑料的抗静电性能比较容易维持。
对于Tg高于室温的塑料,如PS、PVC、ABS等,由于在室温条件下其链段分子已处于冻结状态,抗静电剂很难迁移到塑料表面。
表3列出了不同Tg的塑料经水洗后抗静电性能的恢复情况。
4.3 塑料的结晶性
通常,内部混合型抗静电剂分子存在于塑料的非结晶部分,并且处于微胶粒状的混合状态.因此塑料的结晶性对抗静电剂分子的表面迁移也有很大影响.结晶度越高.表面迁移越困难,则抗静电效果越差。
塑料结晶性对抗静电效果的影响见表4。
4.4 其它因素的影响
环境温度越高,塑料链段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有利于抗静电剂向表面迁移,则抗静电效果越好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大.塑料的抗静电性能也越好.因此,如果在塑料表面附有一薄层水相,便能起到泄漏静电荷的作用此外,抗静电剂与塑料中其它助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其抗静电性能。
如抗静电剂与润滑剂的同时加入,抗静电剂与无机阻燃剂的复合使用等必须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般认为,影响高聚物材料抗静电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抗静电剂的表活性,添加量以及与树脂的相溶性等。
为获得足够的表面抗静剂浓度,必须有相应的添加量。
添加量过低,抗静电效果不明显J添加量过商会影响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因此应找出一个能保持高抗静电性能的临界添加量。
为较长时间保持抗静电性,应略高于临界添加量,以补充MC尼龙表面上{HotTag}抗静电前单分子层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