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王堡镇镇情简介
金昌市明代长城及其军事镇戍体系探究

金昌市明代长城及其军事镇戍体系探究作者:葸礼峰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23期摘要:明朝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在北方边境线上修筑长城。
根据金昌市明长城资源调查相关数据,结合明清文献记载,对境内明长城的修筑背景、建造技术以及与其配套的卫所、堡寨、墩台、驿递进行简要研究,探讨明代长城沿线地区军事防御体系。
关键词:金昌市;长城;军事防御体系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雄伟的军事防御工程,它自东向西纵横交错、绵延数千里贯穿我国北方。
甘肃境内的明长城修建于明代中期以后,其目的是阻挡蒙古鞑靼、瓦剌、亦不剌、阿尔秃厮诸部的侵扰和掠夺。
弘治七年(1494),兵部右侍郎张海提议:“甘肃东中西三路,延袤二千余里,四当敌冲,盗贼出没无时,若不因地制利,务为悠久之图,恐盗贼滋蔓,为祸不可胜言。
臣按诸路或当增筑墩墙,或当修理壕堑……”①提议被朝廷采纳,甘肃巡抚杨博组织实施长城修筑,此为甘肃长城修建之肇始。
我们今天看到的甘肃明长城主要修筑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
嘉靖十六年(1537),“巡抚赵载修浚镇番临河墩,起至永昌城东百余里,原无壕墙,宜行创筑,使有险可恃,居人便于耕牧”②。
明长城金昌段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修建的。
嘉靖二十年(1541)、二十六年(1547),朝廷又陆续组织几次长城增修工程,至此甘肃境内长城基本成型,连成一线。
1 金昌境内明长城基本情况金昌境内的明长城东起民勤县蔡旗乡麻家湾村与朱王堡镇郑家堡村交界,西至山丹县老君乡羊虎沟村,全长约151千米,实存101千米。
其中,墙体长129千米,实存约80千米。
长城墙体经永昌县朱王堡镇郑家堡村、喇叭泉林场,水源镇新沟村、西沟村、方沟农场、华家沟农场,河西堡镇青山堡村、上三庄村、寺门村、下洼子村、鸳鸯池村、沙窝村、河西村,城关镇金川西村,红山窑镇毛卜喇村、王信堡村、水泉子村,整体走向由东南向西北延伸(图1)。
根据国务院长城资源调查数据,金昌境内明长城主要由墙体、敌台、烽火台、壕堑、驿站等组成。
“标准化学校建设”展板(可爱的家乡)

美丽的金水湖
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 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北、 东与民勤县相连,东南与武威市相 靠,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相接, 西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搭界, 西与张掖市山丹、民乐县接壤,西 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毗邻。 全市总面积8896平方公里。其中永 昌县5877平方公里遗址
永昌县西大河风景区
圣容寺塔
永昌特产—虹鳟鱼
朱王堡镇位于甘肃省永昌 县最东部,毗邻凉州、民勤, 是周边三县(市)、四乡(镇) 交汇处人流、物流、商流、信 息流的集散地和区域经济中心。 朱王堡镇辖13个行政村、137 个社,总人口29176人,镇域 总面积407.17平方公里,总耕 地11万亩。2004年,朱王堡镇 国内生产总产值达15204万元, 财政收入520万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3936元。名优特产:啤 酒大麦籽、葵花、黑瓜籽、葫 萝卜等。
美丽的甘肃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因甘 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 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甘肃地处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地控黄河上游, 沟通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通陕西,南瞰巴蜀、青海,西达新疆, 北扼内蒙古、宁夏;西北出蒙古国,辐射中亚。甘肃省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全 省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4.72%。辖12个地级市、两个自治州,省会为兰 州市。
中国镍基地—金川公司
金川区双湾镇—葡萄种 植园
繁荣的永昌
甘肃永昌县汉长城
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 东邻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与肃南接壤。永昌县位于 甘肃省西北部,境内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交 通便利,通讯发达,是河西走廊的主要产粮区,甘肃省粮油生 产大县。位于东经101°04′—102°43′,北纬37°47′— 38°39′。东西最长距离144.8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44.55公 里,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总人口24.3万人,辖于中国镍 都——甘肃省金昌市。
永昌三中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永昌县第三中学迎接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好!欢迎来到永昌县第三中学检查验收。
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我校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走特色之路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永昌县第三中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永昌县朱王堡镇镇区,重点承担着朱王堡镇初中教育教学任务和较远小学高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
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94人,平均班额43.8人;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7名,市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1人。
二、办学达标情况1.校园校舍(1)学校占地面积41327㎡,生均37.8㎡;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0773㎡,生均9.6㎡;学生宿舍建筑面积4712㎡,生均5.92㎡;学生食堂面积1380㎡,生均1.74㎡;学校现有篮球场5个、排球场3个、羽毛球场1个、器械运动场地1个、 3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生均运动场面积14.6㎡;绿化面积8173㎡,占学校用地20%,校园用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体育运动场均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
2.装备条件(1)学校建有音、美教室3个,体育活动及器材室1个,理、化、生实验室6个,仪器药品室3间,科学实验室1个,器材、仪器配备均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实验仪器使用率和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实验操作合格率达到98%。
(2)学校建有计算机教室3间,多媒体教室1间,学生用计算机122台,生机比10:1;建有校园网站,且更新及时,成为学校形象展示、信息发布、教育互动、内部沟通、业务拓展的重要阵地。
(3)学校建图书室1个,藏书共计32199册,生均29册,建有学生阅览室1个,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3.队伍建设(1)教师配备。
全国文明村镇王宝镇

全国文明村镇王宝镇王宝镇地处绥中县境南部,东北距县城绥中镇32公里,南临渤海,北连前卫镇,西接高岭镇,东界网户满族乡,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有7.5公里海岸线,近海面积5.3万亩。
全镇总人口20,630人,耕地面积52,000亩,全镇有九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
2011年人均收入8,800元。
王宝镇在十星级乡镇评比中连续三年排名全县第一名;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乡镇;2008年被省委授予“五个好”乡镇标兵党委称号;2008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乡镇创建先进单位”。
2009年被市委评为“先进党委”;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2010年被省政府评为“文化建设先进镇”;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劳动模范先进集体”;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同年荣获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王宝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全镇继续实施“工业兴镇”战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招商引资工作卓有成效,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取得又好又快发展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实施了修路、安全饮水、建设便民服务大厅、助学、困难救助、兴修水利、兴农富民、中低产田改造、设施农业小区配水、高标准农田改造十项民心工程,落实了扩建农贸市场、改善敬老院生活设施、扩建中心幼儿园、建文化体育广场、建设文化馆、安装路灯等惠民实事,为改善人居环境环境整治工作常抓不懈,让群众分享改革成果,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招商引资王宝镇通过以资源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促进多家企业落户东戴河新区和王宝发展。
引进企业已投产的有5个,分别是绥中德菲格瑞特新型节能有限公司、老虎重装(绥中)精密转盘轴承有限公司、绥中乾鼎科技有限公司、绥中依菲人工晶体科技有限公司、辽宁金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2012年新引进7个项目,其中:落户东戴河新区工业项目1个、落户王宝镇服务业项目3个、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3个,北京德伟门窗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葫芦岛春贺集团和山东荣成华明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星级宾馆项目、葫芦岛春贺集团和山东荣成华明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星级宾馆项目、辽宁豪远集团投资1,500万元的商业地产项目、辽宁豪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蓝莓种植、育苗、深加工项目、辽宁金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鸡胆膏、鸭胆膏及相关产品项目新世纪萝卜条加工项目。
永昌县简介

永昌县简介永昌县隶属于甘肃省金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境内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河西走廊的主要产粮区,甘肃省粮油生产大县。
另外,零陵郡零陵县旧分置永昌县,后梁开平二年福清也改名永昌县。
县情概况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
东邻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与肃南接壤。
位于东经101°04′—102°43′,北纬37°47′—38°39′。
东西最长距离144.8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44.55公里,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总人口24.3万人,辖于中国镍都——甘肃省金昌市。
[1]土地面积永昌县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
土地总面积1115.9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5.6万亩,水浇地占90%以上;园地面积1.71万亩;林地面积29.68万亩(人工营造林14.86万亩);草地面积669.99万亩(包括天然草场662.66万亩、人工草场0.48万亩、半人工草场6.85万亩);水域面积3.22万亩;居民点、工矿用地13.78万亩;公路、铁路用地1.82万亩;未利用土地338.40万亩。
[2]地形地貌永昌县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河渠纵横,川原山峰相间,戈壁绿洲相连。
境南祁连山层峦叠嶂,境北龙首山巍峨绵延,大黄山、武当山夹居其间,形成县境内3个隆起带、两个狭长走廊平原和一块残丘戈壁荒漠区。
地势走向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部冷龙岭主峰海拔4442米,为县内最高峰;东部戈壁沙漠区的张家坑海拔1327米,为县内最低处。
县城所在地海拔1978米。
1、南部中、高山山地包括县境南的大黄山和祁连山冷龙岭、北松林、盖掌大坂等一系列的平缓山脉和山间盆地,海拔在2500—4000米以上。
阴坡有成片天然乔、灌林覆盖,阳坡为山地草场,为该县主要的林区和牧区。
2、中部低山丘陵地区包括龙首山、枸子山、武当山、风门山、龙口山等属龙首山系的平行山脉和山间盆地,海拔在1600—3000米之间。
怀念祖母的文章欣赏:怀念我的祖母

怀念祖母的文章欣赏:怀念我的祖母:祖母辞尘千载去,孙儿洒泪几时干。
祖母永垂不朽!祖母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怀念我的祖母》。
今天是祖母的祭日。
岁月如梭,一冬一夏在不经意间悄悄流走,掰指算来,祖母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七年了。
祖母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母,祖母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祖母是永昌县朱王堡镇的人,娘家苏氏。
生于民国三年,逝于公元一九九零年三月初九日,享年七十七岁。
祖母生育七女一男,祖父早逝,是祖母跟曾祖母含辛茹苦拉扯七个姑妈和父亲长大成人。
木本水源昭祖德,春露秋霜报宗功;祖母在我们家族所做的丰功伟绩被亲邻们称颂,被后世子孙永远铭记于心。
祖母终身吃素,甚至于葱蒜都不沾唇。
在家里有她的专用锅碗瓢盆,怕沾惹上腥膻味。
祖母一生身体健康,在我的印象中从未吃过一片药。
祖母到了晚年也闲不住,从早到晚,劳作不息。
弥留之际依然神志清醒,无疾而终。
祖母无论走到哪儿,都喜欢干活。
闲暇时姑妈们都请祖母到她们家,尽管姑妈们再三叮嘱要让祖母好好休息一下,可是祖母嘴上答应着,手里总有干不完的活。
扯破布,撕羊毛,让姑妈们做鞋子,做棉袄。
更有甚者,祖母走在大路上,连路上的大一点的绊脚石都拾起扔远。
邻居们也时常取笑祖母,说她爱管闲事。
祖母热心肠人皆尽知。
村里邻居们闹纠纷或谁家两口子吵嘴打架,祖母听到后总爱跑去说叨说叨,解劝一番。
久而久之,邻居们都会接受听劝,也不烦祖母的。
我小时候很黏祖母的。
祖母走亲串戚也总是带着我,我简直就是祖母的影子。
有时祖母去生产队劳动,我也拽着她不放,祖母只好想办法哄我,给我一个煮熟的鸡蛋或者用小铁勺子炒一个鸡蛋给我,让我不再缠着她不放。
每当姑妈们来我家时,看到油亮亮的小铁勺,笑着说,炒鸡蛋把小铁勺都渗出油来了。
夏天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呢,祖母已经提着一筐子青草回来喂猪喂羊了,忙得不可开交。
吃过早饭又开始做家务,没有消闲过一刻。
冬天的早上,我赖在暖烘烘的被窝里不起床,祖母好说歹说,动员我起床,然后给我穿戴整齐,其实祖母已经把院子打扫干净,又干了老半天家务活了。
(精品)耕地巡查简报5篇

(精品)耕地巡查简报5篇耕地巡查简报 1近日,金昌市自然资源局派出巡查组,对辖区范围内的耕地保护情况开展了巡查。
巡查组重点对永昌县朱王堡镇、水源镇、河西堡镇、焦家庄镇、红山窖镇、南坝乡和金川区双湾镇田长制公示牌完整情况,有无发生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窑、建房、建坟、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废弃物,以及有无排放倾倒污染物或其他破坏耕地行为进行了巡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把违法用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在开展耕地动态巡查的`同时,巡查组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培训,切实提高了镇、村两级田长履行保护耕地职责的主动性,增强了村民耕地保护的自觉性,营造出良好的耕地保护社会氛围。
耕地巡查简报 210月12日,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督导组一行来我区督导检查。
督导组先后深入秋江街道、涓桥镇,听取镇街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清理整治专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并就该项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督导组对我区现阶段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对秋江街道采取小喇叭流动广播、印发1万份手册的有效宣传手段表示赞许。
同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全面摸排。
充分调动基层党委和政府的力量,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对20某某年以来所有占用耕地房屋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好自下而上的全面摸排工作;二是突出重点。
对本次市勘测院下发的全区6490个图斑,要重点核实,一个不漏;三是强化协调。
对摸排工作中的镇村人员、有关技术单位及各自然资源和规划所三方力量要做好协调工作,倒排工期,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摸排工作。
耕地巡查简报 37月25日,省派督查员、驻市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和市农房整治办相关领导一行到市中区督导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工作。
督导组一行先到市中区青平镇水竹村中安家庭农场和水口镇乐西高速公路集中安置点实地查看占用基本农田修建情况,实地了解修建情况、产生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顶风违建”的原因。
朱坝镇简介

朱坝镇简介朱坝镇东临白马湖,西依洪泽湖,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小鱼锅贴”堪称一绝。
这里交通便捷,三产繁荣。
宁连高速公路、205国道穿镇而过,乘车去南京、连云港等通商口岸仅需2小时,该镇距沂淮铁路只有40公里,距涟水机场也就50公里。
由于闻名全国的“小鱼锅贴”是朱坝镇支柱产业,从而也带动了该镇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朱坝镇积极引导农民走高效农业之路,特色明显,助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进程。
该镇新建蔬菜基地500亩,各类新鲜蔬菜远销淮安市区、南京等地,亩均增收入2000余元。
大魏花卉园是淮安市规模最大的花木基地。
花卉园花木品种达120余个,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
至10月底,大魏花卉园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净增30% 。
此外,该镇还借力发展高效农业,鼓励农民种植芡实,亩均增收入1500余元。
今年初,该镇决定扩大这一产业,共落实芡实种植面积500亩,并聘请了一名专业技术员负责技术指导,提升了芡实的产量和质量,产品远销苏州、上海等省内外大中城市,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目前,该镇镇村两级正积极做好土地流转的相关工作,力争使明年的芡实连片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新培植芡实种植大户20户,户均年增收入2万元以上。
该镇朱高、马棚连线1.5万亩有机米种植、墩南等村种植千亩黑麦草养鹅等,丰富了高效农业的产业特色,使之成为农民土地里刨出金娃的“聚宝盆”。
围绕产业、围绕特色搞招商已成为朱坝镇工业集中区实现做大做强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法宝。
机械加工、建材生产、轻工制造、食品加工、木业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势头强劲。
朱坝镇工业集中区已累计落户项目近40个,项目协议引资固定资产投入9.8亿元,到位资金6.9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已竣工项目30个,建成标准厂房6.08万平方米。
今年一季度,完成销售收入1.3亿元,占市下达目标的43%。
该镇工业集中区全部建成后可容纳企业50家左右,固定资金投资额达12亿元,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6亿元,入库税金4000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4000人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王堡镇简介
朱王堡镇位于永昌县的最东部,东邻民勤县蔡旗乡、南靠凉州区双城镇、北毗金川区双湾镇、西接永昌县水源镇。
下辖13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476人;镇域土地总面积407.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4万亩。
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8元。
2000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8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
2009年被确定为金昌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镇。
自2000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七项国家级殊荣和十余项省级荣誉。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国列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发展改革试点镇为契机,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依托新农村建设,按照“关键抓发展、重点抓基础、核心抓民生”和“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总体要求,突出特色农业、小城镇、工业园区三个重点,强化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小城镇聚集和承载能力,努力建设特色农业强镇,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以啤酒大麦、硬质小麦、玉米制种、露地蔬菜、日光温室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不断做强做大。
发展各类中小型企业479家,建成三洋啤酒原料面业有限公司、清河麦芽公司、金鲜美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个。
小城镇建
设初具规模。
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硬化镇区道路2.96公里;建成商业、住宅、办公等各类楼房103栋,建筑面积达22.26万平方米;供水、供热、排污、供电、通讯等设施也日臻完善。
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06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达到6800多人。
村镇建设成效明显。
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其中四个村实现了社社通油路;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6%,照明入户率达到100%。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集小康住宅、沼气能源、卫生厕所、养殖小区、设施农业“五位一体”的生态家园,农村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整合教育资源,乡村中学已全部并入永昌三中,小学合并工作正在开展,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城乡教育资源逐步向均等化迈进。
朱王堡中心卫生院硬件设施达到国家一级甲等医院标准,医疗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村村配备了文化室、图书室。
创新基层民主管理形式,农村“一事一议”和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