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邹韬奋的报刊思想

合集下载

邹韬奋的新闻活动与办报思想

邹韬奋的新闻活动与办报思想
1936年11月22日,在“七君子事件”中,邹韬奋被捕狱。
(2)邹韬奋的办报思想。
第一,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现实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这是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指导思相。他一向主张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要由大众来办,在实践中,他注重对正确思想的宣传,积极组织捐资,支持前线,痛批反动派的罪恶。他十分注重读者信箱。积极为读者服务。
言论上的独立精神,工作上的敬业精神,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
(3)总评: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的经验,办《生活日报》的主张,以及他的工作精神与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他所提出的卓有见地的出版编辑观点,不仅在当时对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朝正确方向前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新闻事业的理论建设及具体实践,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
报刊要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邹韬奋接编《生活》周刊之初,就提出要“以文会友”,作者读者“精神可以连合为一”,刊物要成为读者“极好的朋友”。
第三,
要有创造精神,形成报刊的个性或特色。
邹韬奋办报刊很强调要办出个性或特色,这种个性或特色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
第四,
文风要“明显畅快”
主张用“一团和气”和读者“促膝谈心”,提出文字要“明显畅快”。
第五,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处理好“事业性”与“同业性”的关系;实行“集体的管理”与“民主的纪律”;“搞好管理,精打细算,自力更生,永远节约”;主和“为公择人”。
第六,新闻工作者应“视事业如生命”,有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
1)邹韬奋的新闻活动。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及启迪 (1)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及启迪 (1)

邹韬奋“报刊要有自己的特点“这一办报思想 为当今媒介在媒介同质化现象严重, 受众向分 众化发展,受众摇求多元化的现状下. 如何走 出困境指出了一条明路。
媒介竞争应光明磊落, 主张不能走别人的旧路, 而应 别出心裁、自辟蹊径、自成一家。 从读者的要求出发, 从报纸、期刊、图书等各种出版物 内容、版面、封面等形式入手, 层层严格要求, 形成了 自己的独特个性。
《生活》周刊
被迫查封 蒋介石示意要派人进人生活周刊社,“指导” 言论 。这些做法遭到韬奋义正词严的拒绝后,他们改而采用强 压手段,1932年7月密令禁止邮寄《生活》。 1933年初,韬奋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 委员,这年6月,民权保障同盟执委兼总干事杨杏佛被国 民党特务暗杀,韬奋亦被列人黑名单,被迫于7月“出国 暂避”。同年底,国民党政府终于以“言论反动,思想过 激,毁谤党国” 的罪名,下令封闭《生活》。最后一期 《生活》发表了早在一年多前韬奋就写好的《与读者诸君 告别》一文,坚定宣告:“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绝不为不 义屈”,愿与读者从实际方面努力,“共谋中华民族的独 立与解放”。《生活》出至8卷50期停刊,共出版417期。
《生活》周刊
改革 邹韬奋决定根据社会和读者需要,从内容到形 式,对《生活》周刊进行一次大幅度的革新。
他确定该刊的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 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 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周刊从单纯讨论“ 职业教育”和“青年修养”转而讨论社会问题。
《生活》周刊
疾呼救国 在邹韬奋的经营下 ,变为“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 因而,邹韬奋为黑暗势力所不容,经常受到国民党当局的 威逼、利诱和恐吓。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生活》杂志上发表文章,痛 陈国事,号召全国未死尽人心的人“组织起来,扩充起来 ,共同奋斗,共同制裁已死尽人心的人之行为” 。 《生活》周刊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成为以宣传 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为中心内容的舆论阵地。 1933年初,邹韬奋加入宋庆龄、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选为执委,之后,他便积极投入到 争取民众自由权利的民主运动中。

邹韬奋

邹韬奋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启迪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概述一、办报的大众立场邹韬奋在自己所办的报刊中, 经常表明办报刊要有正确而坚定的立场, 要坚定站在大众的立场上。

他多次谈到他所办的报刊的立场是“独立的”“大众的”立场, 认为立场问题是一个报格问题。

他在为《生活》被封闭提前准备的告别文章中说: “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决不为义屈”。

他说: “报纸的权威并非出于主笔自身的魔术, 乃全在能代表大众的一致和要求, 脱离大众立场而图私利的报纸, 即等于自杀报纸所以能得到权威的唯一生命, 那便不打自倒了二、视报刊特色办报要有特点, 邹韬奋说: ∃办报必须有其特点, 有了特点, 销路虽少, 还是有它的力量……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亦成问题, 发展更没有希望。

三、读者本位的受众观要重视读者需要, “不要忘记了你的读者”成了邹韬奋一生的原则, 是他一生办报的重要原则在他近20年的出版生活中, 他始终坚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 为读者各方面着想,这使他的新闻出版事业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 他认为: 报刊的内容要精炼, 文言要短小, 文章要明显畅达, 雅俗共赏; 为最大多数的群众读者服务, 这是报社的“分内事”;要为读者服务, 意味着要对读者负责, 要求编辑要有负责任的态度, 以质量为上, 而不能盲目迷信和祟尚名家。

邹韬奋对于名家从不盲目崇拜, 在选稿标准面前, 坚持“取稿凭质不凭名”, 曾为一篇文章而亲自找到作者黄炎培先生并让其修改, 认为满意后才予以发表邹韬奋提出, 不要忘记读者, 除了要顾到一般读者的需要, 从大多数的群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出发, 还要不能忘却对于少数先进分子的服务,因此, 在生活书店出版的图书和期刊中都顾及到各类读者的需求不忘读者, 还表现在乐于为读者做“分外事”的精神上除了表现在努力减轻读者的经济负担上, 还表现在: 邹韬奋常常为某些地处边疆、海外的读者买衣料、皮鞋, 不辞辛苦到处奔波办理其他事件等。

邹韬奋的报刊编辑人才思想

邹韬奋的报刊编辑人才思想

种 是 营业 人才 。所 以新 闻记 者属 于第一 种 。第一 种里 又有 内 勤外 勤之 分 , 内勤 是在 馆 内编辑 新 闻 , 勤 是在 外 探访 新 闻。 外 此 外 还有 一 部分 人 是 主持 各报 言 论 的 ,也 可 以说 是专 家 , 要 根 据 各人 自己所 喜欢 研 究 的部 门做研 究 工 夫 的 ,例如 政 治 、 经 济 、 交 、 育 、 政等 等 。” 刍 韬 奋 对 报 刊编 辑 人才 的探 外 教 财 ① 讨. 主要 从 报 刊编 辑人 才 的业 务 素 质及 业 务 素质 培 养 的途 径
有 专 门 的论 述 , 他认 为这 类 人 还 应 该 具 有 特殊 的能 力 , 借 他 用 当 时著 名报 人周 孝庵 ⑦ 的话 将访 员 应该 具 备 的特 殊 能力 归
纳 为 以 下几 种 : 一 须 下笔 迅 速 而 清 楚 , 项 能力 并 不 是 人 第 这 人 都具 有 。 须 有 相 当 的训 练 ; 二 须 能 在 嘈 杂之 场 所 而 不 必 第 乱 文思 , 须 有 相 当 的抗 干 扰 能 力 ; 三 是须 善 于记 述 问答 必 第
事 业 的人 分 为两 类 。 即编 辑 人 才和 营 业人 才 。他 说 :新 闻业 “
里 实 际 上 需 要 的 人 才 大 概 不 外 乎 两 种 :一 种 是 编 辑 人 才 , 一
质 , 说 : 做 主笔 的主 持论 坛 , 但 须 有 学 问 , 能文 章 , 他 “ 不 须 并
须 有精 锐远 大 的眼光 和 见解 , 有浩 大 的胸襟 。” 13 须  ̄ 9 0年 , 他 想 找 一 位 帮手 , 要 协 助他 做 好 报 刊 的言 论 工 作 。 主 因此 他 在 《 活 》 刊上 打 出《 求一 位 同志 》 生 周 征 的广 告 , 此 广告 中 , 在 他

集中的精力邹韬奋读后感

集中的精力邹韬奋读后感

集中的精力邹韬奋读后感读后感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邹韬奋的《集中的精力》,读完之后,真的是感触颇多呀!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被邹韬奋先生的文字给吸引住了。

他说的那些关于集中精力的道理,真的是简单又深刻。

就好像他在我耳边轻轻跟我说:“孩子,要集中精力才能做好事情啊!”你看,我们平时总是这儿忙一下,那儿忙一下,心都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

邹韬奋先生告诉我们,这样可不行!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比如说,我以前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玩玩笔,一会儿看看窗外,结果作业写得乱七八糟。

现在想想,不就是没有集中精力嘛!读完这篇文章,我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一把通向成功的小钥匙。

只要我能好好地集中精力,学习、做事都不在话下啦!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未来一定会更棒的!怎么样,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感呀?读后感二嘿,朋友们!今天来跟你们唠唠我读邹韬奋《集中的精力》的感受。

哇塞,刚翻开这文章,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邹韬奋先生讲得可太在理啦!他说集中精力才能把事情做好,这真的是真理呀!我就回想自己,常常做事情三心二意的。

比如说看书,看一会儿就开始想别的,结果书里讲的啥都没记住。

这可不就是浪费时间嘛!而且哦,他还提到集中精力不是天生就会的,得培养。

这让我恍然大悟!以前我总怪自己不专心,现在明白了,原来是我没好好去锻炼。

读完这文章,我就下定决心,以后干啥都要集中精力。

不再东想西想,要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

我相信,只要我能做到这点,我的成绩能提高,做事也能更有效率。

朋友们,你们也和我一起努力集中精力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韬奋精神”是指邹韬奋先生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态度。

韬奋精神强调了勇敢、奋斗和不屈服的精神品质,主张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守信念、坚持抗争,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邹韬奋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晨报》的创办人和主编。

他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1.弘扬国家精神和民族意识:邹韬奋以《晨报》为平台,弘
扬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通过报刊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国
家发展和民族团结。

他致力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提倡回归传统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提倡教育改革与知识普及:邹韬奋在报刊活动中践行了他
的教育理念,提倡教育改革和知识普及。

他关注儿童教育、女子教育以及农村教育等领域,通过报刊宣传和倡导全民
教育,推动知识普及和社会进步。

3.倡导社会进步与社会公正: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力求反思社
会现实,呼吁社会公正和进步。

他报道社会不公、宣传改
革,倡导废除封建传统,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4.坚持真实与客观:邹韬奋在报刊活动中坚持真实和客观的
原则,力图报道真实的事件和事实。

他注重采访和调查,
以推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并对不公正和错误的
行为进行抨击。

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发展、民族
教育和社会改革的道路。

他的韬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新闻从业人员,激励着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克服困难,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解析邹韬奋“以读者利益为中心”报刊思想

解析邹韬奋“以读者利益为中心”报刊思想

解析邹韬奋“以读者利益为中心”报刊思想摘要: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其“以读者利益为中心”的报刊思想至今为人所推崇。

基于此,本文将从“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与时俱进的态度、为大众服务的“孺子牛”精神”等方面进行解析,以期对当代的媒体人有所借鉴。

关键词:邹韬奋报刊思想读者利益中心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其“以读者利益为中心”的报刊思想至今为人所推崇。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一、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常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的基本选择。

作为报人的邹韬奋很重视手中的那支笔,用它担负起了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当他还是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时,就提出办报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

[1]1926年接编《生活》周刊后不久,即发表《本刊与民众》表示:“本刊的动机完全以民众的福利为前提”,为此,曾拟定周刊的宗旨是“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1928年在《〈生活〉周刊究竟是谁的?》一文中又进一步表示:“求有裨益于社会上一般人”。

可以看出,邹韬奋是抱着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为此,他很注意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各类问题,并随时进行分析研究。

“九一八”事变后,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士,邹韬奋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舆论宣传的任务。

9月26日出版的《生活》周刊第6卷第40期上,他一连发表三篇“小言论”和一篇《对全国学生贡献的一点意见》,呼吁全国人民一致抗日。

针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邹韬奋一再进行毫不留情的批评,这使《生活》周刊处在了风口浪尖。

邹韬奋被迫出国。

为此,这样两个问题便由此而生:世界的大势怎样?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带着这两个问题,他把英国、法国、美国、苏联、意大利、德国作为考察重点。

两年之后回国,先后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等报刊,继续投入到国内的抗日救亡宣传,并把立场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总结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总结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总结邹韬奋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新闻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的新闻思想对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新闻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主张新闻工作者应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报道新闻,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

本文将对邹韬奋的新闻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在新闻观的层面上,邹韬奋强调新闻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他认为,新闻是一种公共事务,它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服务。

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信息,履行好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的职责。

他主张新闻媒体应该主动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

其次,邹韬奋注重新闻报道的道德责任。

他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他提倡新闻报道应该遵循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的原则,不得捏造事实、歪曲事实或者有意隐瞒真相。

他还主张新闻报道应该尊重个人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他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

第三,邹韬奋强调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

他认为,新闻是一门学问,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和新闻业务技能。

他主张新闻工作者应该了解和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善于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严谨细致地开展新闻报道工作。

他追求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品质,要求他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四,邹韬奋关注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他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社会改革。

他主张新闻工作者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公众利益,通过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变革。

他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独立、客观地履行职责,不受任何政治、经济势力的干扰和控制。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对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社会责任观和公共利益观引领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他的道德责任观推动了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邹韬奋的报刊思想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政论家,杰出的新闻记者。

他一生主办过6刊一报,撰写了几百万字的文章,出版了几十本译著。

他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周刊以及《生活日报》等曾经风行海内外,对中华民族的解放、民主政治的实现和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的传播思想即人民报刊思想,并由此阐发出了重视受众的理念。

即使在今天,这些传播思想对当代传媒人仍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尽管邹韬奋本人经历了从爱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社会主义的
新闻工作者的转变,但是以人民大众的进步和民族解放事业为目的,是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指导思想。

他所办的是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作喉舌的刊物,他的人民报刊思想始终指导着他的报刊活动实践。

早在他主编《生活》周刊时,他就指出:“我们办这个周刊不是替任何个人培植努力,不是替任何机关培植势力,是要借此机会尽我们的心力为社会服务,求有裨益于社会上的一般人。

” “本刊的动机完全以民众的福利为前提”,认为办报应“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他创办的报刊,“不以赢利为目的”,“全靠自己的正当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力求自己的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对邹韬奋的思想是一个极大的震动,成为其思想发生质的飞跃的一个转折点。

事变爆发后,《生活》周刊立即作出强烈反应。

由于他的反应从而触动了当时恶势力,被迫流亡,
在随后被迫流亡国外的两年中,是邹韬奋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时期,他带着两大问题进行研究,即“世界的大势怎样?”以及“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认真考察了所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新闻事业的情况,搜集到大量材料,他不但将材料及时写入通讯,而且在通讯中对这些材料尽力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他一直坚持:我个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共同努力救此垂危的民族,是每个分子所应负起的责任。

他坚持决不消极,决不抛弃责任,虽千磨万折,历尽艰辛,还是要尽我的尽力,和全国大众,向着抗敌救亡的大目标,继续迈进。


在报刊中他特别重视受众的理念,正是因为邹韬奋所办的是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作喉舌的刊物,所以在人民报刊思想的基础上阐发出重视受众的理念。

他非常重视受众,时刻注意读者的需要。

其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要重视读者的需求。

邹韬奋认为,新闻工作者脑子里要时时刻刻想着读者,大众刊物要顾到一般读者的需要。

新闻工作者为读者着想,报刊的内容就要精练,文字要短小为了大众的利益,他始终坚持言论上的独立,认为“言论自由,纪载自由,出版自由,是中国国民应有的权利”,其次他坚持竭诚为读者服务。

他接办《生活》以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以后主编的每一个报刊都保持这一栏目,他十分重视这个栏目,热心为读者解答各种疑难问题。

邹韬奋先生离开我们已经60个春秋了,但是他的精神并没有过时。

他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与反动派作顽强的斗争,向人民传播先进
文化,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他的这种报刊思想对我们的现在媒体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