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X线CTMRI检查的阅片表现

合集下载

颈椎病x光片报告

颈椎病x光片报告

颈椎病X光片报告摘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骨科疾病,临床上常采用X光片来帮助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病X光片报告的步骤和内容,包括胸椎正位X光片、侧位X光片、斜位X光片和测量椎间隙等内容。

读者可以通过本文了解如何阅读和解读颈椎病X 光片报告。

1. 胸椎正位X光片首先,医生会观察胸椎正位X光片。

在这张X光片上,患者的头部和颈部应该保持正直,胸椎处于正常的生理曲度。

医生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椎体:观察椎体的形态和间隙是否均匀,是否存在骨质增生等异常情况;•椎间隙:测量相邻椎体间的间隙是否均匀,有无异常的椎间隙变窄或增宽;•椎间盘:观察椎间盘的高度和密度是否正常,有无退化或突出;•椎管:观察横断面内椎管的大小和形态,有无异常的椎管狭窄。

2. 侧位X光片接下来,医生会观察侧位X光片。

在这张X光片上,医生可以看到颈椎的前弯曲度和后弯曲度。

主要观察以下方面的信息:•弯曲度: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是否正常,有无过度前屈或后屈;•椎间隙:测量相邻椎体间的间隙是否均匀,有无异常的椎间隙变窄或增宽;•椎间盘:观察椎间盘的高度和密度是否正常,有无退化或突出;•椎管:观察横断面内椎管的大小和形态,有无异常的椎管狭窄。

3. 斜位X光片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还会要求患者进行斜位X光片的拍摄。

这种X光片可以更好地观察颈椎的椎间关节和椎间孔。

医生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椎间关节:观察椎间关节的大小和形态,有无关节增生或关节囊肿;•椎间孔:观察椎间孔的大小和形态,有无异常的椎间孔狭窄;•椎体:观察椎体的形态和间隙是否均匀,是否存在骨质增生等异常情况。

4. 测量椎间隙对于颈椎病X光片报告,还需要测量椎间隙的大小。

通常情况下,相邻的椎体之间应该保持均匀的间隙。

医生会测量椎间隙的前后和左右大小,以评估椎间隙变窄或增宽的程度。

结论综上所述,颈椎病X光片报告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工具。

通过胸椎正位X光片、侧位X光片、斜位X光片和测量椎间隙等步骤,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颈椎的状况。

颈椎X线阅片

颈椎X线阅片
颈椎X线\CT\MRI检查的阅片
颈椎X线片
颈椎X线解剖——颈椎正位片
C1
C2
钩突关节
C3
C4
横突
C5
C6
C7 T1
钩突
颈椎X线解剖——颈椎侧位片
横突
颈椎X线解剖——张口位
X

斜位片

线 解 剖
——
斜 位
观看颈椎X线口诀
• 颈椎的X线平片的一般征象,通过以下口诀的 分析介绍可大致有所了解。口诀为:一骨、二 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 七滑脱,八孔、九突、十张口。
• 4:看骨质增生的位置 • 5:看横突的长短变化 • 6:单椎错位是侧摆,系列侧摆就是侧弯。侧弯分C型和S
型。侧摆式错位伴随有棘突偏歪情况就是混合式错位(侧 摆加旋转)。
• 7:韧带钙化情况
张口位片
• 环枢关节的解剖学特点:
▪ 上部颈椎为寰椎 和枢椎。
▪ 寰椎与枕骨相关 节为寰枕关节, 是颅脑与全身衔 接的枢纽。
▪ 寰椎与枢椎相关 节称寰枢关节。
• 寰枢关节
– 在中部
• 由枢椎的齿状突与寰椎前 弓后面和横韧带构成。
– 在外侧
• 寰椎下关节突与枢椎的上 关节突构成寰枢关节。
• 关节囊大而松弛,关节面 平坦,活动度较大。
• 寰、枢椎间无间盘组织, 椎间结构不够坚固
• 易在外力下发生关节半脱 位。
• 齿状突与寰椎前 弓的后壁、侧块 的内侧壁均保持 一定的距离
• 6.旋指颈椎旋转。在X线片上显示为: • (1)棘突:偏歪,棘突不在上、下椎骨棘突
中心轴线的连线上,而偏向一侧。某一节 椎骨的棘突中心点偏离各棘突中心连线 ≥3mm,表示该节段颈椎有轴向旋转。 • (2)椎体:后缘出现双边影。 • (3)关节突:出现双突的影像。 • 以上3个影像出现在某一二个节段时才有临 床意义,说明这一二个节段出现了异常。

【影像基础】颈椎平片阅片重点看什么?

【影像基础】颈椎平片阅片重点看什么?

【影像基础】颈椎平片阅片重点看什么?
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头痛、脖子痛的病人来拍片,拍的颈椎平片我们主要看什么?
正常解剖关系
我们要注意看以下内容:
一、生理曲度:正常,变直,反弓,序列线不连续等。

生理弯曲变直
生理弯曲呈反弓
二、椎体形态: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骨质破坏,椎体融合畸形等
三、椎间隙:正常,变窄等。

生理曲度呈反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项韧带钙化
四、局部情况:钩椎关节,椎间孔,寰枢关节,项韧带钙化等
钩椎关节在正位片上看,但在平时工作中,报告里很少提到。

寰枢关节要摄张口位才看得清,
椎间孔是否狭窄要在斜位片上看,如图:
我自己在工作中就只注意看以上这些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多包涵!
分享知识,收获快乐!
来源: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影像解读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影像解读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影像解读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电脑综合症,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或进行大量电脑操作会导致颈椎受力过度,引发颈椎病。

颈椎CT与MRI成像技术是目前常用来诊断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下面将对颈椎CT与MRI影像进行解读。

一、颈椎CT影像解读1. CT影像分层观察颈椎CT采用横断面扫描方式,可以提供较为详细的颈椎骨结构信息。

在解读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影像分层观察,从上到下逐层查看每个椎间隙、椎体和椎弓根的形态、密度等情况,以便发现异常变化。

2. 椎间盘突出的表现椎间盘突出是颈椎病常见病变之一,其CT表现为椎间隙狭窄、椎间盘高低不平、椎间盘突出物的形态和范围等。

对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需要结合相关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的变化进行综合判断。

3. 骨质增生与关节融合颈椎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常伴有骨质增生和颈椎关节融合。

CT影像可以清晰显示椎间隙的变窄、骨质增生形态和范围、关节间隙的狭窄等,帮助医生进行骨质增生和关节融合的判断。

4. 神经根受压的征象颈椎病的一个主要症状是神经根受压,颈椎CT影像可以观察到神经根受压的征象,如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周围软组织的增厚等。

通过分析CT影像,可以了解神经根受压的程度和部位。

二、颈椎MRI影像解读1. MRI的多序列观察MRI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颈椎软组织信息,包括椎间盘、椎管、椎旁软组织等。

在解读MRI影像时,需要观察T1和T2加权图像以及增强图像,综合多个序列的信息进行判断。

2. 椎间盘退变的评估MRI影像是评估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工具,椎间盘退变表现为信号减低、椎间盘高度降低、裂隙扩大等。

通过比较不同层面和序列的MRI影像,可以了解椎间盘退变的程度和范围。

3. 神经根受压的观察与CT相比,MRI影像对神经根受压的观察更为敏感。

通过MRI影像可以直观地显示神经根被椎体或椎间盘压迫的情况,包括神经根的形态改变、水肿、信号异常等,有助于明确神经根受压的程度和位置。

4. 脊髓与椎管病变MRI影像还可以评估颈椎脊髓和椎管的病变,如脊髓病变的信号改变、椎管狭窄等。

颈椎小关节病变的X线及CT表现

颈椎小关节病变的X线及CT表现

颈椎小关节病变的X线及CT表现*导读:本文介绍颈椎小关节病变的X线及CT表现……颈椎的日常屈曲、伸展是以C5~6为中心发生的,颈椎频繁的伸曲运动以及长时间的固定,特别是突然或剧烈的运动,都极易造成韧带及小关节软骨的损伤,而经常性的损伤就会造成小关节的增生、肥大,从而引起椎间孔、横突孔及椎管的改变,引起临床症状及体症。

颈椎小关节病变主要累及C3~7,其中以C4~6发生率最高,C3~4及C6~7次之。

病变可累及多个小关节。

在X线平片上,颈椎病的小关节间隙常变窄,关节面硬化,关节突变尖,小关节和邻近椎体后缘的骨刺形成以及间隙变狭的影响,可使椎间孔的横径和上下径均缩小。

在CT上,增生肥大的钩椎关节突超过相应的关节面,并伴有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导致椎间孔及横突孔变形、狭窄。

正常颈椎管呈圆纯的三角形,椎体后缘和椎间关节表面的赘生物,可引起椎管和侧隐窝狭窄,表现为颈椎管横断面变形(矢状径小于1cm);双侧侧隐窝变尖细(矢状径小于2mm);关节突肥大增生亦可导致神经孔狭窄、硬膜囊和脊髓受压。

在CT造影图像上可见蛛网膜下腔细窄,显影淡或不显影,脊髓前后径大多不足 4mm。

颈椎小关节病变,特别是钩椎关节增生肥大是导致颈椎病发作的主要原因。

钩椎关节邻近椎管并构成椎间孔的前缘,又距横突孔不到1mm,钩突增生、钩椎关节变性均可出现脊神经根、脊髓及椎动脉受压和刺激症状;颈椎的上下关节突关节构成椎管及椎间孔的后缘,它的增生、肥大同样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

CT扫描对后纵韧带钙化是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可清楚显示后纵韧带骨化的部位、长度、宽度、厚度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的形态和程度,表现为椎管前壁紧贴椎体后缘的高密度影,向后突入椎管内,边缘清楚,可呈小圆块影、横条形、半圆形、卵圆形、飞鸟形、三角形、两半卷发形等多种形态。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除造成椎管狭窄外,尚可致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

综上所述,对于颈椎病来说,认真观察和识别颈椎中后部病变,特别是小关节病变尤其重要。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检查解读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检查解读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检查解读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颈部僵硬、头昏眼花等。

为了确诊和评估颈椎病的病情及其影响范围,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颈椎CT或MRI检查。

本文将对颈椎CT与MRI检查的解读进行详细介绍。

一、颈椎CT检查解读颈椎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X光成像技术来生成颈椎横断面图像的检查方法。

在进行颈椎CT检查时,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配合呼吸指导,并保持颈椎处于放松状态。

通过扫描仪器的旋转探测器对颈椎进行逐层扫描,从而获取具有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

在颈椎CT图像解读中,医生会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颈椎骨结构:通过颈椎CT图像,可以清晰观察颈椎骨结构的形态和密度。

正常情况下,颈椎骨结构整齐、密度均匀。

而在颈椎病变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异常现象。

2. 椎间盘状态:颈椎CT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椎间盘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均匀,具有适当的间隙。

而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椎间盘突出、退化等异常现象。

3. 神经根受压情况:颈椎CT图像可以显示神经根的位置和受压情况。

当颈椎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等问题存在时,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受压,出现相应的症状。

二、颈椎MRI检查解读颈椎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来生成颈椎横断面图像的检查方法。

与颈椎CT不同,颈椎MRI 采用的是磁场和无线电波的组合,不使用X射线,并且图像分辨率更高。

在进行颈椎MRI检查时,患者同样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保持颈椎处于放松状态。

通过磁共振仪器产生的磁场和无线电波,从而获取高清晰度的颈椎横断面图像。

颈椎MRI图像解读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结构:颈椎MRI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骼结构。

与CT检查类似,医生可以观察颈椎的排列和形态,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 椎间盘状态:颈椎MRI图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椎间盘信息。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一 定义及分型
❖ 定义:系指颈椎间盘变性及其继发的一系 列颈椎退行性病变刺激或挤压邻近的血管或 神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称颈椎病.
❖ 分型:脊髓型 神经根型 交感型 椎动 脉型
正常颈椎的影像表现
❖ 大体表现 ❖ 平片 ❖ 常规脊髓造影 ❖ CT及CTA ❖ MRI
三 颈椎退行性疾病
❖ 颈椎间盘突出症 ❖ 颈脊椎关节病
颈椎间盘突出症
❖ 占椎间盘突出症的10%,好发于C5-6及C6-7 ❖ CT表现:椎间盘膨出,膨出间盘边缘超出椎
体后缘2mm。 椎间盘突出,分为“软突”和“硬 突”。 MRI表现:突出物与变性间盘信号一致,有
窄颈与椎间盘相连或与间盘分离, 和CT所示软突对应;突出物呈不 均匀低信号,与CT所示硬突对应。
四 颈椎椎管狭窄及颈椎病
❖ 颈椎狭窄症系指椎管及椎间孔狭窄压迫了脊 髓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 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椎管狭窄症即为脊 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
❖ 椎管狭窄分类
先天性
合并于全身骨骼发育障碍 合并于先天性脊柱畸形 发育性椎管狭窄
后天性
退行性病变 、骨折或脱 手术后 、OPLL 、氟骨 症、强直性脊柱炎 、 肥 大性骨关节症。
水肿---长T2,略长或等T1信号。病灶边缘模糊。 坏死---不均匀长T2信号,略长T1信号,病灶边缘欠清
楚。 囊变---信号同CSF,病灶边缘清楚。
神经根型颈椎病
常规脊髓造影:一个或几个水平神经根鞘袖充盈 不良、变形、缺损或消失。
CTM及MRI: 前根及/或后根,联合后的神经根 受压,水肿增粗。
于4mm
硬膜囊及脊髓呈新月形,脊髓矢状径小于等发育性椎管狭窄Fra bibliotek颈椎病密切相关。

如何阅读颈椎病检查中的X线平片?

如何阅读颈椎病检查中的X线平片?

如何阅读颈椎病检查中的X线平片?(1)正位片观察有无寰枢关节脱臼,齿状突骨折或缺失(张口位片);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

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和狭窄。

(2)侧位片①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除病人的投照位置、投照角度等技术因素之外,可能会有几种原因:第一、颈部软组织发生急性扭伤或纤维织炎,疼痛剧烈或有肌肉紧张时,可以影响颈部的正常姿势及活动。

第二、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病变节段的脊椎固定不动或椎间隙有前窄后宽而出现后突现象。

第三、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部位不同,程度不一,也可发生曲度的改变及局部旋转或偏歪现象而表现为局部棘突偏歪;关节突、椎根切迹及椎体后缘呈双影现象。

在侧位片,以下三种情况有临床意义:a:一个或两个颈椎椎间小关节突呈有双影,称为双凸现象;椎根切迹呈有双影,称为双凹现象;椎体后缘呈有双影,称为双边现象,而上下颈椎却显影正常,表示其颈椎有旋转现象。

b:上部颈椎显影正常,而下部颈椎呈现双凸、双边、双凹现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类似的变化,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转现象。

c:颈脊椎的一个或两个脊椎显影正常,而其部分有双凸、双凹、双边现象,表示显影正常的颈椎有旋转现象,如全部颈脊椎的后部呈现双凸、双凹、双边现象,则为投照不当的原因,无临床意义。

②有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改变,弹性好者,相对稳定,其活动度小并与上下椎间盘相似;严重者可见有滑椎现象,表现为各颈椎前后缘排列不齐。

这种现象对病变的椎间盘的定位诊断及了解手术以后植骨情况有帮助。

③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都能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

后方的骨赘容易引起症状。

但骨赘的大小并非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因而骨赘不大明显而脊髓受压迫明显、骨赘大而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均可发生。

④椎间盘变窄:椎间盘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而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平片上椎间盘变窄。

⑤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较差,椎体发生半脱位,或称之为滑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增生
• 2.弓:指颈椎或腰椎的生理弓。正常人从侧位片可见颈椎 与腰椎都有均匀凸向前的生理弧度,即生理弓。在颈椎方 面,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观察生理弓的变化。
• (1)生理弓的形态:当颈椎某节段有病变出现代偿时可出现 生理弓变直、反屈、"S"形弯曲(2个弧度)或过度前屈。
• (2)测量弓顶位置:从齿状突尖至C7椎体后下缘划线,正常 生理弓的弓顶应在C5椎体后上缘。如果弓顶不在C5椎体后 上缘而在其下者为弓顶下移,或在C5椎体后上缘以上者为 弓顶上移,均提示颈椎某节段有病变存在的可能。
• 7.滑脱在颈椎多发生在C3、4,在一般情况下, 颈椎的滑脱多发生在椎间隙变窄的上方。有的 病人在做前屈和后伸活动时才出现滑脱。因此, 有时须做颈椎的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片检 查。滑脱的分级:把滑脱部位的下位椎体的上 侧面,前后分成了三等份,2个椎体滑脱不超 过1/3,为Ⅰ度滑脱;超过1/3未达2/3,为Ⅱ度 滑脱;上一椎体滑脱超过下椎体2/3,为Ⅲ度 滑脱。
• 6.旋指颈椎旋转。在X线片上显示为: • (1)棘突:偏歪,棘突不在上、下椎骨棘突中心轴线的
连线上,而偏向一侧。某一节椎骨的棘突中心点偏离 各棘突中心连线≥3mm,表示该节段颈椎有轴向旋转。 • (2)椎体:后缘出现双边影。 • (3)关节突:出现双突的影像。 • 以上3个影像出现在某一二个节段时才有临床意义, 说明这一二个节段出现了异常。如果在X线平片上颈 椎所有节段的椎体后缘都出现双边,或关节突都出现 双突影像,提示摄片时病人身体有移动。
C3椎体中断后移
• 8.孔指椎间孔。实际上椎间孔是一个短管,故又叫椎 间管,只是从X线平片上显示的是"孔"。管内含脊神经 的前后根、神经节及节段性动脉、静脉等。主要从斜 位片来观察椎间孔的影像变化。正常颈椎间孔呈长方 形或椭圆形,高10mm,横径5mm,前后壁光滑。椎 间隙变窄可造成椎间孔高度变小。椎间孔前后径变小 是钩突增生、关节突增生、关节突关节肥大和椎体滑 脱的结果。当钩椎关节增生时,除与正位片相似可见 钩椎关节硬化外,还可见增生的边缘向孔内突出,椎 间孔呈狭窄或肾形。关节突关节增生时,可自椎间孔 后方挤压椎间孔。
• (3)弓顶距离的测定:从齿状突向C7椎体后缘作一连线,弓 顶的椎体后缘至连线之间的距离,为弓顶距离,正常为 12mm±5mm,小于7mm为生理弓平直,大于17mm为生 理弓过度前屈。
• 3.钩突:正位片钩突呈三角形,钩椎关节宽约2mm; 侧位片呈扇形,占椎体上缘后段的1/3~1/2;斜位片在 椎间孔的前下方。钩突关节退变发生的较早,反映退 变也较灵敏,退变涉及的节段、范围也较大,如椎体 退变产生的骨唇常是2~3个椎体,而钩椎关节退变则 可能是3~4个椎体。钩椎关节退变在X片上表现为关节 间隙变窄(小于2mm)和钩突的肥大、增生或尖刺状增 生。钩椎关节退变两侧常不一致,有的一侧为重,有 的只发生于一侧。两侧钩椎间隙明显不对称示该节段 颈椎不稳定,存在左右侧摆。
• 4.颈项韧带钙化主要从侧位片上进行观察。以项韧带 钙化最多见,多发生在C 5、C6后方,呈长圆形;其次 为前纵韧带钙化;再次为棘上和棘间韧带钙化;最后 为后纵韧带钙化。显著的后纵韧带钙化,可导致脊髓 的受压而产生相应的症状。有时也可见到黄韧带钙化 的影像。黄韧带在腰部厚度正常值为4~6mm,而在颈 段仅厚1.5mm。颈黄韧带损伤、钙化多发生在下颈段。
• 1.骨指椎体骨唇增生。X线片上见到脊柱某些节段的椎体上下缘 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骨刺是X线照片上所见的形态变化,实 际上这种增生像嘴唇一样突出于椎体的上缘或下缘,故而称骨 质唇样增生为好,简称为"骨唇"。骨唇大多发生在椎体的两侧 下缘,其次为椎体的后下缘及前下缘,后上缘最少。发生在椎 体前缘及椎体两侧的骨质唇样增生,因其邻近无重要神经、血 管通过,所以不会引起压迫症状。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的骨唇, 在小于3mm以下时也很少会引起对神经的压迫症状。只有在极 少数情况下,因椎管内软组织已存在病变致使椎管容积已十分 狭小,或椎体后缘的十分显著的骨唇使脊髓或脊神经受压又无 退让回避余地时,才会产生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椎体骨唇 增生是人体退变的一种表现,它常随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 的存在而产生。因为该节段主要依靠附着在其上的软组织来维 持其稳定性,所以在活动时容易引起这些软组织的损伤。如前 纵韧带或后纵韧带损伤,韧带从椎体附着处剥离、部分撕脱下 来,在韧带下形成小血肿,随着血肿的钙化、成骨细胞的骨化 而逐渐形成椎体的骨唇增生。
颈椎X线\CT\MRI检查 的阅片表现
颈椎X线片
颈椎X线解剖——颈椎正位片
C1
C2
钩突关节
C3
C4
横突Leabharlann C5C6C7 T1
钩突
颈椎X线解剖——颈椎侧位片
横突
颈椎X线解剖——张口位
X

斜位片

线 解 剖
——
斜 位
观看颈椎X线口诀
• 颈椎的X线平片的一般征象,通过以下口诀的 分析介绍可大致有所了解。口诀为:一骨、二 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 七滑脱,八孔、九突、十张口。
• 颈项韧带钙化部位常提示相应节段的病变存在,并常 在相应节段还会发现其他异常X线征象的存在。
• 5.间指观察椎间隙变化。椎间隙是椎间盘所在位置,因此,椎间隙变 化也反映了椎间盘的变化。在30岁之后,人体椎间盘逐渐退变、脱水、 变窄。因此,X线平片上显示的椎间隙变窄就反映了该间隙的椎间盘 的退变。颈椎的退变最早发生在C 5、C6椎间盘上,因此, C 5、C6椎 间隙也最早发现变窄的征象。椎间盘退变或椎间盘吸收时,均可出现 椎间隙变窄。先天性变异时,可见椎体分节不全,出现融椎征象,椎 间隙完全或部分消失征象。颈椎骨性椎体为前低后高,而椎间盘则为 前高后低,因此,颈椎的生理性前凸,是由椎间盘的前高后低所形成 的。髓核突出,不仅在X线平片上可见椎间隙变窄,并且在正位片上 可见左、右间隙不等宽,髓核突出侧增宽;在侧位片上可见髓核突出 节段的椎间隙后部增宽(厚)。脊椎肿瘤及脊椎结核在X片上均可见到病 损部位的框体被破坏影像,但肿瘤仍可见到大致正常的椎间隙,而结 核病人的椎间隙也受到浸润破坏,间隙变窄不整,甚至消失。在正常 情况下,C2、3,C3、4和C4、5间隙大致相等,椎间隙前部为 3.8mm±0.5mm,后缘间隙为1.9mm±0.28mm。C5、6间隙较上为宽, 而C6、7间隙最宽,但C7、T1间隙又较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