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X线诊断 (1)

合集下载

颈椎病的X线诊断

颈椎病的X线诊断

BwI 均为高信 号 , 7例伴有膝关节不同程度积液 , 同时伴有临
近肌肉肿胀 ( ) 9例 和韧带 ( ) 半月板 ( ) 4例 、 3例 等解剖结构 的
变化 。在 1 例选用反转恢复序列扫描患者中 , l 9 有 7例病变信
号明显 示增强 。1 例骨挫伤患者跟踪 复查 3次 。 2次病灶 第
讨 论
e h T R i gswt o vnin l T R i g s c o S I ma e i c n e t a S I ma e .A R, h o J
1 9 1 6: 1 . 9 6, 6 I 9
骨挫 伤又称隐性皮质下骨折 。是 由于直接暴力创伤引起 的骨松质 内局 限性水肿和 出血 ,为骨松 质小梁的细微损伤所 致, 不发生骨皮质的断裂和骨折。有入认为 骨挫 伤预后 良 好, 被认 为是一种 自限性 的良性骨损伤 , 经保守治疗 后能完全 恢复 , 磁共振检查随访 可发 现异常信号能完全消失 。骨挫伤 的 病理变化是骨松质 内渗 出 、 水肿及出血 , 而导致骨组织局部 从 化学成分的改变 , I MR 驰豫时间发生变化 , 即产生 M I R 信号异
本组 3 0例 x线平片均显示阴性 , 股骨下段 l 例 , 骨近 8 胫
端 1 , 见关 节 面 / 向骨 干方 向走 行 的 不 规 则 班 片 和 / 2例 可 下 或
条状 TwI , 低信号改变 , 为相应形状高信号改变 , TwI 边缘模 糊不清 , 未见明显骨皮质的断裂 , 骨轮廓 良好。 其中 3例 TWI 、
Hale Waihona Puke 合理选择参数序列 , 充分认识不同损伤性病 变 , 一种 可供膝 是
部外伤检查选择的诊断性方法。
骨挫伤 时 由于没有骨 骼轮廓 和骨皮质断裂 等形态 变化 。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22
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具备的条件:
1. 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 影像学证实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变;
3.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
如果仅有影像学表现、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 而无临床症状,应该诊断为“颈椎退行性变”; 因为55岁以上人群80%影像学表现有颈椎退行性 变,而大部分无临床症状.
14
钩椎关节:由下位椎体外侧缘中后部向 上突出的钩 突(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上位椎体的外缘构成; 正位呈“托盘状”,左右对称。
15
8、颈椎的生理曲度: ☆ 颈椎前突,最突点一般位 于C4,
故颈椎病多发生于 C4上下方;
☆ 颈椎的前突距离测量:枢椎齿突后上缘向下至第 七颈椎体后下角划一连线,该线至C1—7椎体后线 的最宽距离,正常为12mm+-5mm。
之间基本平行。
18
9、颈椎韧带:颈椎周围的韧带对维持的内外平衡 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颈椎病无骨质改变时,而血
管、神经、韧带(尤其是黄韧带)受压或扭曲
(如某一椎体旋转)产生充血水肿,病史长者可 以纤维化,出现颈椎病症状。
椎体前有前纵韧带:
椎体后有后纵韧带:
椎体两侧有椎旁韧带:
椎弓间有黄韧带:
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
切凹增生征 正常下关节突
40
(五)椎间孔变窄变形:骨性椎间孔变
形、变小的原因主要是上关节突肥大和钩椎关 节增生; 平片斜位能显示椎间孔的骨性狭窄, “8”字形(系钩椎关节和上关节突同时增生) “3”字(系钩椎关节增生) 反“3”字形(系上关节突增生)。 CT和MRI可清楚显示椎间孔变窄;
41
椎间孔变形:主要表现前后径变小。 C4上关节突肥大、
35
小关节积气,关节面硬化 C3下关节突变尖硬化

退行性颈椎病的X线诊断及治疗

退行性颈椎病的X线诊断及治疗
讨 论
本组 5 0例糖 尿病合 并肺 结核 中 , 结 核病灶双肺分 布的 1 , 发于左 肺结 9例 单 核 ¨ 例, 单发于右肺结核 2 。共有 9 0例 6 个 肺 段 发 现病 变 , 中在 一 般 肺 结 核 常 见 其 部 位 , 叶 尖 后段 4) , 叶背 段 2 上 (个 下 6个 ; 少 见 部位 , 叶 前 段 1 上 O个 , 中 叶 8个 , 右 左舌叶 4个 , 叶基 底段 8个。本组 3 下 O 例呈多个肺 段病 变 ,2例 表现 为单 个肺 2 叶或肺段病变 , 中 l 其 6例发 生在少 见部 位 , 中叶 6例 , 右 左舌 叶和 上叶前 段各 4 例, 下叶基底段 2例 , 而发生 在上 叶尖后 段 仅 6例 。 本组肺结 核 病变 的 C T表现 呈 多形 性 , 中主要形 态与分布 : 其 以大片状 实变 影为主者 1 、 8例 空洞者 1 、 4例 肿块影者 6 例、 结节影者 1 2例和斑片影者 8例 、 磨玻
病 理 及 病 因 颈椎 的退行性改变 。椎问盘变性 : 当
当软骨板变薄 已形成明显变性 时 , 其滋养 作用进一步降低 , 甚至全部消失。 韧带 一椎问盘问隙出现血肿 : 由于椎 问盘变性 , 髓核 突 出韧 带下方 , 致 使局 部 压力增高从而引起韧带 、 骨膜与椎骨和椎 骨问的分离 , 而椎 问盘变性本身就可造成 椎 问关节松动及异常活动 , 继而加剧韧带 椎 间盘 问隙 的形 成。此时 多数有 局部 微循环血管 的损伤 与出血 而在该 问隙形
x线 表 现 : 颈 椎 生 理 弧 度 变 直 , ①
璃征 1 和有 树 芽状 支 气 管播 散 病灶 0例 1 , 2例 伴有胸 腔积液 8例 、 纤维条索或钙 化灶 ( 即卫 星 病 灶 ) 及 纵 隔或 肺 门淋 巴 以 结肿大 1 O例 。本 组 C T所 见 结 节 和 肿 块 影 的 密 度 可 不 均匀 , 数 伴 有 钙 化 。 少

颈椎病X线诊断100例

颈椎病X线诊断100例
( 本文 校对 :韩世 辉 收稿 日期 :2 1 . 1 7 0 20 . ) 0
颈椎病 X线诊断 10例 0
黄 仲存
( 山东省齐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齐河 2 10 ) 5 10

摘 要 :目的 探讨 x 线平片对 颈椎病 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 颈椎痛 患者的 x 线进行 回顾性分析 。 0例 结果 1 0 0 例颈椎病患者的 x 线表现为 : 颈椎 生理 曲线的 改变;②颈椎 旋转及 滑椎 ;③椎 问盘 变性 ;④钩椎关节软 骨退变;⑤椎骨骨质增 生;⑥韧带钙化或骨 ① 化 ;⑦椎 间孔 改变;⑧椎管狭窄。结论 关键 词:颈椎病 ; X线平面 ; 断 诊
2 0总2 第第 ・3 0 2下 期 1 4第刊 期1 0 月半 2 月 卷 年
的声像 图改变不典 型者应注 意与子宫恢 复不 良、子宫内 膜 炎,子宫 内膜钙 化、子宫 内膜 增生、宫外孕时子宫 内 膜蜕膜形成等进行 临床鉴别 。 宫 内残留物存在可造成子宫收缩不 良、 出血 、继发 感染 ,甚至导致绒癌 的发生 ,因此及时正确 的诊断尤为 重要 。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不需充 盈膀胱 , 受肥胖 、 经 不 气体等干扰 ,利用高频 、高分辨率探头 ,距子 宫更近 ,
11 一般资料 .
本组患者 1 0 0例 ,男性 5 7例 , I 3 生4
才 能改变 ,生理 曲度 改变 原因是颈 部附近肌 肉因神经受 刺激引起 的反射性痉挛的结果。生理 曲线可因髓核椎 间 盘变薄而发生改变 。诊断早期颈椎病首先要摄取标准颈
椎侧位片。本组 3 例有生理 曲线改变 。 0
d i 1.9 9 .s.6 227 . 1 . .7 o: 03 6 8i n17 .7 92 20 0 5 s 0 4 文 章 编 号 :17 —7 9( 02).40 0 —2 6 22 7 2 1 0 .1 60

颈椎病影像诊断及临床分型

颈椎病影像诊断及临床分型

颈椎病影像诊断及临床分型颈椎病属于多发病,和人们的坐姿不良,低头玩手机、受凉、劳累过度等都有关系,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不同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诊断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就颈椎病的影像诊断及临床分型特点进行讲解,希望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帮助。

1.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也叫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出现的一种疾患。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颈椎及其关节、韧带、关节囊、椎间盘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骨质增生、节囊肥厚、钙化等现象,对颈部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等造成压迫而产生疼痛等症状。

2.颈椎病的临床分型有哪些?临床医学结合颈椎病的病灶部位和不同症状,将其分为了六种类型,即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

其中最常见的为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占比超过了70%。

颈型最容易治愈,但容易反复发作,这会加速颈椎蜕变而加重病情。

而最严重的颈椎病就是脊髓型颈椎病,其致残率最高,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交感神经型麻烦且复杂,其症状多变,有较大的误诊率,治疗效果不理想。

而椎动脉型颈椎病会突然出现,导致眼花,严重时会失明。

3.不同分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诊断3.1颈型颈椎病3.1.1临床表现型颈椎病和睡姿、坐姿不当,颈椎较长时间弯曲等有关,当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造成刺激是就会引起疼痛。

其次,当颈部肌肉受寒、项背肌劳损时也会导致型颈椎病的出现。

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僵硬、肿胀和疼痛等不适感,一般出现在清晨醒后,病人的颈部活动会受限,个别病人的上肢会出现感觉异常,当活动时会加剧疼痛,而休息后可缓解。

颈型颈椎病的病程较长,持续时间从数月到数年不等,会反复发作。

发作时患者会将头部向患侧偏来缓解不适。

3.1.2影像诊断X线表现为颈椎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定,有“双突”“双边”征象。

3.2脊髓型颈椎病3.2.1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难度较大,对患者的危害较大,严重时会导致肢体瘫痪,有极高的致残率。

X线诊断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X线诊断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X线诊断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8-11-22T10:46:39.0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7期作者:葵旭[导读] 颈椎病属于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类型,其一般是由于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和颈椎间盘退行性变而引起的神经、血管。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425006)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X线诊断颈椎病的临床方法及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了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它们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CT诊断,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X线诊断,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达到了96.67%,而对照组仅为78.33%,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为其提供X线诊断,既能够有效呈现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检出率,为患者后续的治疗及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X线;颈椎病;临床效果颈椎病属于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类型,其一般是由于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和颈椎间盘退行性变而引起的神经、血管、脊髓损伤的一种综合性病症,如果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做好颈椎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尤为重要。

临床上一般为患者提供CT进行检查,其虽然也可以对病情作出判断,但是检出率比较低,因此我院尝试为患者提供X线检查,其能够对患者的病变给予直观的呈现,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诊断学效果,为后续的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随机选择了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它们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26-75岁,平均(49.5±1.4)岁,其中椎动脉型的颈椎病18例、颈型的颈椎病15例、神经根型的颈椎病12例、脊椎型的颈椎病9例、交感型的颈椎病6例;实验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28-77岁,平均(49.9±1.5)岁,其中椎动脉型的颈椎病19例、颈型的颈椎病15例、神经根型的颈椎病11例、脊椎型的颈椎病10例、交感型的颈椎病5例。

颈椎病的X线诊断(附600例X线和CT分析)

颈椎病的X线诊断(附600例X线和CT分析)

3黄秀玲 老斗性 a发性 血气岳 2 恻临床 骨 1
宴 志 ]9 ,9 蛳 9 9 】:

颈椎 病 的 x线诊 断 ( 60例 X线和 C 附 0 T分 析 )
海 南省 中 医院放 射抖 ( 口 500) 杜 福 J 海 723
颈椎病是 中 、 年人 的常见 病 和多 老
2 检 查 方 法
大的为 8 岁 , 1 最小的为 2 岁 . 中以 4 体位 、 5 其 5 患者 不配台 等。一般 照 片 时取 自 C ,5 C /6椎 问 盘 突 出 的 0 7例 , A' 、 5C C 2 . 8 约 不可取 卧位 。 岁 ~6 5岁 年 龄 段 为 最 多 , 比 例 为 然体位 , 其
参考i献
l] 髯阐 自发性 气胸 一家秉 5 】廖 例 中 国 宴 内 抖 杂 志 , 雕 ,8 2D 】 9 i:4
~15r 胸 a 法。 自发性气胸 只要病情允许 一般可 在 术 中所见肺 大泡破裂 口为 1 e ;
10 l本 发病后 1 2 2~ 4小时内进行抽 气 , 不宜 发 腔积压血达 10m , 组 提示 经 内科 积 应 病后 即抽气 以有利 于破 裂 口愈台 抽 极治疗无效 , 尽早外 科 手术 治疗 。缩
年 ~20 0 1年 问 经 确 诊 为 颈 椎 病 者 60 0
例 , 析其 临床 表 现 、 分 X线 征 象 、T表 C
维持颈椎稳定 的各 种 因素 如肌 肉 、 受累其中以 C /6椎 问盘 受 累 为最 多 , 5C 失去平衡 时 即发 生 颈 椎生理 弯 曲度 改 关 资料说 明:WC 、 C C /5椎间隙 C 3 ( A、A C . 3/
椎体骨质增生发生率较高 。本组病 常在相应的椎 体台并 有骨 质增 生 , 间 椎

颈椎X线平片读片诊断口诀

颈椎X线平片读片诊断口诀

颈椎X线平片读片诊断口诀颈椎的剖解形态小巧玲珑,颈部又是头颅与躯干四肢之间的神经和血管的通道和桥梁,并且涉及的疾病种类繁多,治疗难度颇大.因为颈椎其剖解构造的庞杂性,在临床影像学诊断进程中也有显著与胸腰椎诊断的不合指标,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颈椎X线诊断基本小技能.颈椎的X线平片一般现象,可经由过程以下口诀周全不雅测:”一骨,二弓,三钩突,四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脱,八孔,九突,十张口.“一骨:指的是椎体边沿的骨唇和骨赘增生.骨刺,是骨质增生的俗称,又称骨赘或骨唇.好发部位:椎体两侧下缘>椎体后下缘及前下缘>后上缘二弓:指的是颈椎的心理曲折度,正常人的侧位片可见平均前凸的心理弧度.罕有颈椎心理曲折转变有:变直,反屈(现代白领体检表上常消失的字眼…囧),S型曲折或过度前屈.病变重要提醒:从齿状突尖至C7椎体后下缘划线,正常心理弓的弓顶应在C5椎体后上缘.C5椎体后上缘偏上,或偏下均提醒颈椎某节段有病变消失的可能.弓顶距离的测定:从齿状突向C7椎体后缘作连续线,弓顶的椎体后缘至连线之间的距离,为弓顶距离,正常为12mm±5mm,小于7mm为心理弓平直,大于17mm为心理弓过度前屈.三钩突:钩突:正位片钩突呈三角形,钩椎关节宽约2mm;侧位片呈扇形,占椎体上缘后段的1/3~1/2;斜位片在椎间孔的前下方.钩椎关节退变在X片上表示为关节间隙变窄(小于2mm)和钩突的肥大.增生或尖刺状增生.钩椎关节的重要邻接:后方为脊髓.脊膜支和椎体的血管;后外侧部组成椎间孔的前壁,邻接颈神经根;外侧有椎动静脉和交感神经丛.正常退变变窄四韧带钙化:重要从侧位片长进行不雅察.以项韧带钙化最多见,多产生在C 5.C6后方,呈长圆形;其次为前纵韧带钙化;再次为棘上和棘间韧带钙化;最后为后纵韧带钙化.有时也可见到黄韧带钙化的影像.黄韧带在颈段仅厚1.5mm.颈项韧带钙化部位常提醒响应节段的病变消失,并常在响应节段还会发明其他平常X线现象的消失.五间:指不雅察椎间隙变更.椎间隙变更也反应了椎间盘的变更.颈椎的退变最早产生在C 5/6椎间盘上,是以, C 5/6椎间隙也最早发明变窄的现象.颈椎骨性椎体为前低后高,而椎间盘则为前高后低,是以,颈椎的心理性前凸,是由椎间盘的前高后低所形成的.在正常情形下,C2/3,C3/4和C4/5间隙大致相等,椎间隙前部为3.8mm±0.5mm,后缘间隙为1.9mm±0.28mm.C5.6间隙较上为宽,而C6.7间隙最宽,但C7.T1间隙又较窄.六旋:指颈椎扭转.在X线片上显示为:(1)棘突:偏歪,棘突不在上.下椎骨棘突中间轴线的连线上,而倾向一侧.某一节椎骨的棘突中间点偏离各棘突中间连线≥3mm,暗示该节段颈椎有轴向扭转.(2)椎体:后缘消失双边影.(3)关节突:消失双突的影像.以上3个影像出如今某一二个节段时才有临床意义,解释这一二个节段消失了平常.七滑脱:在颈椎多产生在C3.4,在一般情形下,颈椎的滑脱多产生在椎间隙变窄的上方.有的病人在做前屈和后伸运动时才消失滑脱.是以,有时须做颈椎的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片检讨.八孔:指椎间孔.现实上椎间孔是一个短管,故又叫椎间管,只是从X线平片上显示的是"孔".管内含脊神经的前后根.神经节及节段性动脉.静脉等.重要从斜位片来不雅察椎间孔的影像变更.正常颈椎间孔呈长方形或卵形,高10mm,横径5mm,前后壁滑腻.椎间隙变窄可造成椎间孔高度变小.椎间孔前后径变小是钩突增生.关节突增生.关节突关节肥大和椎体滑脱的成果.如1a图示C4/5间隙狭小,椎体后缘增生后翘,1b图示C5/6,C6/7双侧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九突:指关节突关节.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及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组成关节突关节.若产生病变,可见关节间隙隐约,关节面光滑.硬化,关节突关节间隙狭小(2mm)和边沿骨刺.关节突关节半脱位多与椎体滑脱并存,侧位片上显示上关节突与上位椎体后缘重叠,关节间隙宽窄不一.十张口:指不雅察张口位投照的X线正位片.(1)不雅察寰枢椎(2)看齿状突(3)不雅察寰椎椎弓(4)寰齿关节间隙上位颈椎X光片,张口位1 枢椎之齿突,2 寰枢之外侧块,3 寰枢关节,4 枢椎之椎体,5 第3颈椎起源:盘骨晓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析关节错位的类型,错位的程度。 3.分析脊椎整个退变的情况。
分析判断椎体退变的步骤

1):分析退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 如果没有我们还要继续查明其他原因。 2):判断此退变的程度,以便于我们以后的治疗。

3):如果退变的部位有错位,那么我们就可以做正骨 治疗。
一般情况我们可以拍摄正侧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加 拍张口位观察环枢关节错位情况,斜位片来观察椎间孔 的退变情况,如果伴随颈椎失稳的情况,我们要加拍过 伸和过屈的功能位。




3.钩突:正位片钩突呈三角形,钩椎关节宽约2mm;侧位 片呈扇形,占椎体上缘后段的1/3~1/2;斜位片在椎间孔 的前下方。钩突关节退变发生的较早,反映退变也较灵敏, 退变涉及的节段、范围也较大,如椎体退变产生的骨唇常 是2~3个椎体,而钩椎关节退变则可能是变窄(小于2mm)和钩
析介绍可大致有所了解。口诀为:一骨、二弓、 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脱,
八孔、九突、十张口。

1.骨指椎体骨唇增生。X线片上见到脊柱某些节段的椎体上下缘有不 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骨刺是X线照片上所见的形态变化,实际上这种 增生像嘴唇一样突出于椎体的上缘或下缘,故而称骨质唇样增生为好, 简称为"骨唇"。骨唇大多发生在椎体的两侧下缘,其次为椎体的后下 缘及前下缘,后上缘最少。发生在椎体前缘及椎体两侧的骨质唇样增 生,因其邻近无重要神经、血管通过,所以不会引起压迫症状。椎体 后缘突入椎管内的骨唇,在小于3mm以下时也很少会引起对神经的压 迫症状。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因椎管内软组织已存在病变致使椎管 容积已十分狭小,或椎体后缘的十分显著的骨唇使脊髓或脊神经受压 又无退让回避余地时,才会产生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椎体骨唇增 生是人体退变的一种表现,它常随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的存在而 产生。因为该节段主要依靠附着在其上的软组织来维持其稳定性,所 以在活动时容易引起这些软组织的损伤。如前纵韧带或后纵韧带损伤, 韧带从椎体附着处剥离、部分撕脱下来,在韧带下形成小血肿,随着 血肿的钙化、成骨细胞的骨化而逐渐形成椎体的骨唇增生。

7.滑脱在颈椎多发生在C3、4,在一般情况下,
颈椎的滑脱多发生在椎间隙变窄的上方。有的病 人在做前屈和后伸活动时才出现滑脱。因此,有 时须做颈椎的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片检查。 滑脱的分级:把滑脱部位的下位椎体的上侧面, 前后分成了三等份,2个椎体滑脱不超过1/3,为 Ⅰ度滑脱;超过1/3未达2/3,为Ⅱ度滑脱;上一 椎体滑脱超过下椎体2/3,为Ⅲ度滑脱。
颈椎X线诊断
平高医院康复科
赵铎
内容提要

颈椎独特的解剖生理功能决定其临床表现的特殊
性和复杂性。许多学者对颈椎功能评价与CT、MRI 等高新技术结合做出各种尝试,但仍找不到一种经大 规模基础和临床研究所证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 准确、客观测量颈椎X线仍是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评价
颈椎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就颈椎的X 线测量在





10.张口指观察张口位投照的X线正位片。 (1)观察寰枢椎:寰枢椎为头颅与脊柱的移行部位,在整个脊柱中结构 最为复杂和特殊。枢椎齿状突是枕骨与寰椎连接结构的骨性中轴,而 将其束缚于寰椎前弓内的横韧带是维持寰椎稳定的最重要的结构。当 X线测量寰椎两侧块向外分离移位距离之和大于6.9mm时,说明横韧 带已完全断裂。张口位首先观察齿状突是否居中;寰椎两侧的下关节 面最外缘间的连线叫寰底线,正常时寰底线中点作出的垂直线应恰好 通过齿状突的中心轴线。 (2)看齿状突:看齿状突有无骨折和畸形。齿状突骨折根据其骨折部位 而分成三型。其中I型骨折稳定性好,但不常见。Ⅱ型骨折最多见,但 稳定性差,晚期易发生骨不连。 (3)观察寰椎椎弓:观察有无寰椎椎弓骨折和枢椎椎弓骨折。寰椎椎弓 骨折的同时,若合并齿状突骨折和(或)寰椎横韧带断裂,则不稳定程 度更加严重。正常时,两侧的寰枢关节对称、关节面平行、关节间隙 等宽(约3mm)。 (4)寰齿关节间隙:侧位片可见寰椎前弓与齿状突前缘间距离,成人为 0.7~3mm(儿童不大于5mm),3mm(儿童5mm)应疑有寰齿脱位存在。 寰枢半脱位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生率较高,多数为寰椎向前脱位,有 时也可发生寰椎的后脱位或侧方脱位。当寰枢关节受累时,关节间隙 变窄,而齿状突尖端因肉芽组织增殖相对变长,故可发生垂直性脱位; 当其与寰椎的水平脱位并存时,后果将更加危险
颈椎旋转棘横线测量法A、棘突,B、C、左右横突,正常AB线等于A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
张口位片

环枢关节的解剖学特点:

上部颈椎为寰椎 和枢椎。
寰椎与枕骨相关 节为寰枕关节, 是颅脑与全身衔 接的枢纽。 寰椎与枢椎相关 节称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

在中部

由枢椎的齿状突与寰椎 前弓后面和横韧带构成。 寰椎下关节突与枢椎的 上关节突构成寰枢关节。 关节囊大而松弛,关节 面平坦,活动度较大。 寰、枢椎间无间盘组织, 椎间结构不够坚固 易在外力下发生关节半 脱位。
C3椎体中断后移

8.孔指椎间孔。实际上椎间孔是一个短管,故又叫椎间管, 只是从X线平片上显示的是"孔"。管内含脊神经的前后根、 神经节及节段性动脉、静脉等。主要从斜位片来观察椎间 孔的影像变化。正常颈椎间孔呈长方形或椭圆形,高 10mm,横径5mm,前后壁光滑。椎间隙变窄可造成椎间
孔高度变小。椎间孔前后径变小是钩突增生、关节突增生、
4:看骨质增生的位置


5:看横突的长短变化
6:单椎错位是侧摆,系列侧摆就是侧弯。侧弯分C型和S型。侧 摆式错位伴随有棘突偏歪情况就是混合式错位(侧摆加旋转)。 7:韧带钙化情况

颈椎椎体倾斜度测量法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 在所需测量椎体的下一个椎体上缘作CD连线,并与AB线平行, 将倾斜的椎体下缘作 EF连线,EF线与CD线相交角度, 为该椎体倾斜度。
关节突关节肥大和椎体滑脱的结果。当钩椎关节增生时, 除与正位片相似可见钩椎关节硬化外,还可见增生的边缘 向孔内突出,椎间孔呈狭窄或肾形。关节突关节增生时, 可自椎间孔后方挤压椎间孔。

9.突指关节突关节。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及下位
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若发生病变, 可见关节间隙模糊,关节面粗糙、硬化,关节突 关节间隙狭窄(2mm)和边缘骨刺。关节突关节半 脱位多与椎体滑脱并存,侧位片上显示上关节突 与上位椎体后缘重叠,关节间隙宽窄不一。
骨质增生

2.弓:指颈椎或腰椎的生理弓。正常人从侧位片可见颈椎与腰椎都 有均匀凸向前的生理弧度,即生理弓。在颈椎方面,主要从以下3 个方面来观察生理弓的变化。 (1)生理弓的形态:当颈椎某节段有病变出现代偿时可出现生理弓 变直、反屈、"S"形弯曲(2个弧度)或过度前屈。
(2)测量弓顶位置:从齿状突尖至C7椎体后下缘划线,正常生理弓 的弓顶应在C5椎体后上缘。如果弓顶不在C5椎体后上缘而在其下 者为弓顶下移,或在C5椎体后上缘以上者为弓顶上移,均提示颈 椎某节段有病变存在的可能。 (3)弓顶距离的测定:从齿状突向C7椎体后缘作一连线,弓顶的椎 体后缘至连线之间的距离,为弓顶距离,正常为12mm±5mm, 小于7mm为生理弓平直,大于17mm为生理弓过度前屈。

寰枢两侧间隙应左右对称
旋转移位
颈椎正位片

1:观看棘突,关节突,横突的连线是否在一条连线上。
2:看其棘突的连线是否与一旁的侧旁线(横突的连线)是相互平 行且距离相等的。如果仅仅是棘突偏歪,偏向一侧,是旋转式错 位。如果棘突是居中的,而三点同时向一侧偏歪,则是侧摆式错 位。 3:观察椎间隙情况,观察左右钩椎关节是否对称,钩突是否有退 变(变尖)。
突的肥大、增生或尖刺状增生。钩椎关节退变两侧常不一 致,有的一侧为重,有的只发生于一侧。两侧钩椎间隙明 显不对称示该节段颈椎不稳定,存在左右侧摆。

4.颈项韧带钙化主要从侧位片上进行观察。以项韧带钙化 最多见,多发生在C 5、C6后方,呈长圆形;其次为前纵 韧带钙化;再次为棘上和棘间韧带钙化;最后为后纵韧带 钙化。显著的后纵韧带钙化,可导致脊髓的受压而产生相 应的症状。有时也可见到黄韧带钙化的影像。黄韧带在腰

颈椎X线解剖——颈椎正位片
C1
C2
钩突关节
C3
钩突
C4
横突
C5
C6
C7 T1
颈椎X线解剖——颈椎侧位片
横突
颈椎X线解剖——张口位
张口位 1、枢椎之齿突 2、寰枢之外侧块 3、寰枢关节 4、枢椎之椎体 5、第3颈椎)
斜位片
观看颈椎X线口诀

颈椎的X线平片的一般征象,通过以下口诀的分

6.旋指颈椎旋转。在X线片上显示为: (1)棘突:偏歪,棘突不在上、下椎骨棘突中心轴线的连线 上,而偏向一侧。某一节椎骨的棘突中心点偏离各棘突中
心连线≥3mm,表示该节段颈椎有轴向旋转。

(2)椎体:后缘出现双边影。 (3)关节突:出现双突的影像。 以上3个影像出现在某一二个节段时才有临床意义,说明 这一二个节段出现了异常。如果在X线平片上颈椎所有节 段的椎体后缘都出现双边,或关节突都出现双突影像,提 示摄片时病人身体有移动。

在外侧





齿状突与寰椎前弓 的后壁、侧块的内 侧壁均保持一定的 距离





一、齿状突居正中,两侧有一等宽的间 隙,如一侧间隙变窄,且上宽下窄,或 下宽上窄,说明环椎向侧方旋转移位, 或枢椎向侧方旋转移位,如此间隙虽窄 但等宽,说明环椎向对侧侧方移位,或 枢椎向同侧侧方移位,或环椎和枢椎有 旋转移位。 二、如在齿状突前下侧,有白色钙化带, 说明环椎向前侧移位,或者枢椎向后侧 移位时间较长 三、环枢关节间隙正常时两侧是基本对 称的,长、短、宽、窄都对称。如一侧 间隙变窄,另一侧间隙变宽,说明环椎 向窄的一侧倾斜;如两侧间隙同时变窄, 说明该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挛缩;如一 侧间隙变窄,说明环椎向对侧侧方移位; 如两侧间隙同时变窄,说明有旋转移位。 四、如齿状突变短,说明枢椎俯旋移位; 如齿状突变长,说明枢椎仰旋移位。 五、如齿状突被大量的钙化影覆盖,说 明十字韧带长期张力很大,原因有环枕 关节轻度前移,或枢椎仰旋移位。 六、枢椎棘突的中点正常在齿状突的中 线上,如枢椎棘突中点偏离齿状突中线 则说明枢椎有旋转移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