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保利未来城市A1地块项目沉降观测方案1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我项目进行的沉降观测只适用于本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结构安全参考,正式沉降观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单位测量,观测点的布置,在结构施工前必须有方案,结构施工中我单位根据图纸要求埋设观测点(如下图)。
1 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在建筑物首层各转角及后浇带两侧(埋设点详结构平面图)。
2 沉降观测2.1基础底板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一个月一次;竣工一年后每半年一次观测。
如遇异常情况,可酌情增加观测次数,正式交付使用后,应持续观测一年,直至沉降稳定(连续二次半年沉降量<2mm)。
2.2 建筑施工期间,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立即进行每日或数日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2.3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观测工作。
本工程为高层建筑,竣工后将沉降观测数据及有关图纸移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自行观测。
2.4 沉降观测四定: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点成果整理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妥善保存,作为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
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计算出每次观测的沉降量,前后几次观测同点高差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沉降观测日期、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供设计、施工有关负责人员使用。
4沉降观测精度控制措施4.1为了确保观测值的精确无误,本工程的沉降量工作均由我项目经理部专职测量员进行观测,并且在每次观测时及时做好观测记录,其他人员不得代替进行此项工作。
4.2在进行每次沉降测量时必须确保了使用同一台水准仪及水准尺,不得私自乱用其他的仪器,以避免影响仪器的精确度误差影响观测值的精确。
4.3每次进行沉降测量必须按观测线路图及确定的观测水准点进行,严禁使用其他临时水准点,避免因水准点不准确合方法不统一而影响观测的精确值。
4.4在进行每次的沉降观测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以及路线进行,专职观测员必须严格按照仪器使用操作规程进行仪器的操作,严禁违章作业,避免因仪器使用不当以及自然客观条件影响观测值的精确度。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为了解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沉降现象,进而判断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沉降观测,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项目组织和管理2.观测人员:负责实施沉降观测工作,包括安装测点、测量数据记录等。
3.设计人员:负责制定观测方案和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三、工作步骤和流程1.观测方案制定: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规模确定观测方案,包括观测点数量和位置、观测周期等。
2.测点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负荷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测点位置,确保能够全面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3.测点标定:在测点位置进行标定,包括建立参考基准点和确定测点坐标系。
4.测点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测点设备,包括测点支撑物、测点盘等。
5.数据采集:按照观测方案规定的周期,进行数据采集工作,记录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校正、数据拟合等。
7.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8.报告编制:根据评估结果,编制沉降观测报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四、安全措施1.观测人员必须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2.在观测过程中,严禁随意移动或拆除已安装的测点设备。
3.在观测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确保周围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五、设备和材料1.测量仪器:包括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等。
2.测点设备:包括测点支撑物、测点盘等。
3.数据处理软件:包括测量数据的录入和处理软件。
六、预算和时间计划1.预算:根据项目规模和要求进行预算,包括设备采购、人员费用等。
2.时间计划:根据工作步骤和流程,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确保项目的按时完成。
七、质量控制1.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观测工作的操作技能。
2.观测设备必须经过校准和调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一、观测目的: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变形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观测内容:1.观测建筑主体的竖向沉降变形;2.观测建筑主体的水平位移变形;3.观测建筑主体的倾斜变形。
三、观测对象:本观测方案适用于建筑主体的沉降观测,包括建筑主体的框架结构、基础、承重墙等关键组成部分。
四、观测方法:1.测量仪器的选择:使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或测量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测点布设:根据建筑主体的结构特点,合理布设监测测点。
测点应覆盖建筑主体的关键结构部位,包括建筑主体的四个角点、房间墙角等关键部位。
3.测点的固定:测点应固定牢固,确保测点位置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混凝土固定点或者钉子固定点的方式进行固定。
4.观测频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要求,确定观测的频率。
一般情况下,可以每季度进行观测,以及在重大活动或事件发生后进行特定时段的观测。
5.数据的处理: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建筑主体的沉降变形情况,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和评估。
五、观测结果的评价:1.观测数据的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数值大小,分析建筑主体的沉降变形情况,判断是否超过设计要求。
2.评估结果的呈现:将观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包括建筑主体各部位的沉降变形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以及评估结论等。
六、观测方案优化:1.根据观测结果的评价,可以调整观测点的布设位置,增加观测点的数量或调整观测频率,以更加准确地监测沉降情况。
2.建议对观测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和优化,以适应建筑物变形特点和使用情况的变化。
以上为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的基本内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建筑变形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是由于建筑物自身的荷载、地基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引起的。
通过对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进行观测,可以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安全状况,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同时为后续的建筑维护和修复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观测内容:本次变形沉降观测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物的竖向沉降:通过测量建筑物的高程,掌握建筑物竖向的沉降情况。
2. 建筑物的水平变形:通过测量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各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掌握建筑物的水平变形情况。
3. 地基的垂直位移:通过测量地基的垂直位移,了解地基的变形情况以及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4. 地基承载力的变化:通过监测地基的变形情况,推测地基承载力的变化,为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参考。
三、观测方法和仪器: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次变形沉降观测将采用以下方法和仪器:1. 建筑物竖向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将建筑物各个基准点的高程测量数据与其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建筑物的竖向沉降;2. 建筑物水平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各部位的平面测量,将测量结果与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建筑物的水平变形情况;3. 地基垂直位移观测:采用超声波测距仪进行地基的垂直位移测量,将测量结果与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地基的变形情况;4. 地基承载力变化观测:通过地基承载力试验仪进行地基的承载力测量,利用测量数据分析地基承载力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频次和时间:为了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情况,本次观测将按照以下频次和时间进行:1. 建筑物竖向沉降观测:每月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一个小时;2. 建筑物水平变形观测: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两小时;3. 地基垂直位移观测:每半年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三小时;4. 地基承载力变化观测:每年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时间为四小时。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本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本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2)1.3 施工流程概述 (3)二、沉降观测点布设 (4)2.1 基础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要求 (6)2.2 沉降观测点的类型及选择 (7)2.3 布设位置的确定方法 (8)2.4 观测点的固定与保护 (9)三、沉降观测周期与频率 (10)3.1 初期观测周期与频率 (11)3.2 定期观测周期与频率 (12)3.3 特殊情况下的观测安排 (13)四、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14)4.1 数据采集与记录要求 (15)4.2 数据处理方法 (16)4.3 沉降量分析与评估 (17)4.4 变形趋势预测与预警 (17)五、沉降观测设备与工具 (18)5.1 观测仪器选型原则 (20)5.2 设备安装与调试 (20)5.3 设备维护与保养 (21)六、沉降观测施工组织与管理 (23)6.1 施工团队组建 (24)6.2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 (25)6.3 施工质量监控体系建立 (26)6.4 安全防护措施 (27)七、沉降观测施工安全与环保 (28)7.1 施工现场安全规定 (29)7.2 环保要求与措施 (30)7.3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31)八、沉降观测施工总结与评估 (32)8.1 施工成果总结 (33)8.2 成效评估方法 (35)8.3 改进措施与建议 (35)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各类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确保建筑安全、预防工程事故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价建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沉降观测,我们能够及时掌握建筑物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为科学决策、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特制定本次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以指导本次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方案遵循安全第质量至上的原则,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力求实现沉降观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由于地下开挖、基础施工等原因而发生的下沉现象。
沉降观测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工程师了解地下开挖对周围土壤和建筑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沉降观测方案,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观测目标1. 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2. 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3. 分析沉降引起的工程结构变形和破坏程度;4. 提供相关数据供工程监理部门和设计单位参考。
三、观测内容1. 地面沉降观测地面沉降观测是通过在观测点上安装沉降标志物,并定期测量标志物的变化来监测地面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工程施工的区域,同时考虑周围建筑物等因素。
观测周期为每月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2. 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通过在建筑物主体结构上安装沉降标志物,并定期测量标志物的变化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建筑物主体结构,以及与施工相关的区域。
观测周期为每周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3. 工程结构变形观测工程结构变形观测是通过在关键部位安装变形测量仪器,测量和记录变形数据,以判断沉降所引起的工程结构变形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施工方法来确定。
观测周期为每周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四、安全措施1. 在进行地面沉降观测时,要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确保观测点不会对交通和行人造成危险。
2. 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时,要确保观测点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观测点的标志物受到破坏。
3. 在进行工程结构变形观测时,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测量仪器受到破坏。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准备工作:本工程使用精密水准议DZS3-1及配套的水准尺做为沉降观测仪器。
2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依据稳定良好的水准点进行,现场水准点不考虑永久使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时以不转点为宜,为相互检查校对,每栋楼根据现场设置的3个专用水准点进行校核。
3结构的沉降及位移变形观测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须经常对结构进行观测,以检查结构变形。
如发现超过允许值的沉降变形,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3.1沉降观测的次数○1基础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结构施工期间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在施工期间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或复工前进行沉降观测。
同时根据施工的进度情况,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均应进行观测。
○2当结构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应立即进行观测或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在某一段时间内,若沉降量较大,应对观测次数进行加密。
○3沉降观测终止时间要以沉降观测量大小及沉降速度来确定并以月沉降量不超过2毫米时,可以认为沉降基本稳定。
3.2工作要求: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出建筑物观测情况,确保工程施工、使用安全应做到四固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观测路线固定,外界条件固定。
4观测点的布置4.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4.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结构外皮保持一定的距离(约30mm)。
4.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5观测与成果整理沉降观测资料要及时整理,妥善保存,在观测点布置完毕之后,即进行沉降观测以首次观测成果做为初值,每次观测后的成果均与首次成果比较,计算沉降量,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
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的成果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保利未来城市A1地块二组团工程测量放线及沉降观测方案编制:职务审核:职务审批:职务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4)三、沉降观测工作的准备 (4)四、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 (4)五、沉降观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6)六、观测成果整理 (7)七、观测频率 (7)八、安全环保要求 (8)九、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8)一、工程概况遵义保利·未来城市工程由保利集团遵义保利置业有限公司开发,贵州建工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
本工程位于遵义市马家湾龙坑镇,在龙坑1号路与共青路及园区2路所围区域,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約为80万平方米,该工程为群体工程,分别由1,2,3,4,共4个组团组成。
设计为高层及商铺群,其中33层11栋、22--32层12栋,商铺群都是3层,建筑总高度分别为99.3m(33层)、120m(36#楼),16.2m(商铺)总建筑面积約为80万平方米,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见附表:各栋号的具体参数序号栋号层数建筑高度(米)主要用途±0.000相对标高对应绝对标高值1 1#楼28F H=84.60 商住879.60米2 2#-1 28 H=99.60 住宅879.602#-2 13 H=39.3 住宅879.602#-3 33 H=99.3 住宅879.60 3 3#-1 33 H=99.60 住宅879.603#-2 18 H=54.3 住宅879.603#-3 33 H=99.3 住宅879.604 4# 32 96.3 住宅879.605 5# 33 H=99.3 住宅879.606 6# 25 H=85.60 商住879.607 7#-133 H=99.3. 住宅879.607#-2 18 H=99.3 住宅879.607#-3 30 H=99.3 住宅879.608 8# 23 H=69.30 商住879.609 9#-1 33 H=99.3 住宅879.609#-2 18 H=54.3 住宅879.609#-3 30 H=90.30 住宅879.6010 10# 30 H=90.30 住宅879.6011 11# 23 H=69.30 商住881.3012 12#-1 33 H=99.6 住宅884.3012#-2 15 H=45.3 住宅884.612#-3 33 H=99.3 住宅884.3013 13# 33 H=99.3 住宅881.3014 14# 26 H=78.60 商住884.3015 15#-1 27 H=81.60 商住884.6015#-2 24 H=72.3 住宅884.60 16 16#-1 27 H=81.60 住宅884.3016#-2 25 H=75.3 住宅884.3016#-3 21 H=63.3 住宅884.6017 17# 22H=66.60 商住884.3018 18#-1 33 H=99.3 商住879.3018#-2 33 H=99.3 商住879.30 19 19#-1 33 H=99.3 商住878.3019#-2 33 H=99.3 商业878.30 20 20#-1 33 H=99.3 商住876.3020#-2 33 H=99.3 商住876.30 21 21#-1 33 H=99.3 住宅875.3021#-2 24 H=72.3 商业875.3022 22# 2/3 H=69.3 商住881.6023 23# 2/3 H=16.2 商业872.4024 24# 1/3 H=6.2 商业874.5025 25# 2/3 H=6.2/11.2 商业874.5026 26# 1/3 H=6.2/16.2 商业876.0027 27# 1/3 H=16.2 商业875.3028 28# 2/3 H=6.2/11.2 商业873.2029 29# 1/2/3 H=6.2/11.2/16.2 商业872.6030 30# 1/3 H=6.2/16.2 商业872.6031 31# 1/2/3 H=6.2/11.2/16.2 商业873.9032 32# 1/2/3 H=6.2/11.2/16.2 商业875.0033 33# 1/2/3 H=99.3 商业875.0034 34# 1/2/3 H=6.2/11.2/16.2 商业875.0035 35# 1/2/3 H=6.2/11.2 /16.2 商业878.0036 36#(办公楼) 27 H=120 办公楼879.2037 37#(幼儿园)1/2/3 H=4.5/8.1 11.7/ 幼儿园878.00为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该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二、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9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三、沉降观测工作的准备1、根据设计平面施工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在一层施工平面埋设观测点。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建筑物四周10m以外埋设水准点。
四、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1、水准点布设,本工程以建设单位提供的三个控制点B8,B9,B10(X8=3057301.660,Y8=387765.532,H=874.774),(X9=3057344.416,Y9=387601.903,H=894.264),(X10=3057229.257 ,Y10=387576.926,H=892.338)为永久水准点,分别引测临时水准点至1组团、4组团。
其中1组团临时水准点如下:T1#:X=3057159.383,Y=387808.945,,H=874.170;T2#:X=3057098.810,Y=387913.607,H=879.350;T3#:X=3057215.361,Y=387832.707 ,H=868.793;T4#:X=3057165.555,Y=387933.517 ,H=873.908;T5#:X=3057239.930,Y=387967.264 ,H=867.203;4组团临时水准点如下:T18#:X=3057146.077,Y=388077.917,H=875.586;T19#:X=3057245.968,Y=388092.281,H=874.149;T20#:X=3057351.869,Y=388125.156,H=872.713;T21#:X=3057424.502,Y=388111.816,H=866.244;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防止某一水准点遭破坏,影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为了稳定,我们的临时水准点均设置在塔吊的基础承台上,既稳定又方便使用。
2、观测点布置根据设计要求留置,观测点在一层柱+0.45m标高处,采用B20钢筋,端部打扁开脚,观测点钢筋向上,端头应磨圆,如下图所示:沉降观测点大样图4、沉降观测要做到四固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线路进行观测。
5、在进行沉降观测前,应首先将观测点的高程测定准确,每个观测点的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
6、在进行沉降观测时,为避免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因此对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之前,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
最后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具体观测线路图见附图),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
7、沉降观测仪器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和铟钢尺,测量精度宜采用二级水准测量,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角度不宜低于0.3m。
前、后视观测必须采用同一根水准尺。
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闭合差不大于±1.0×n1/2mm,n为测站数,超过时必须重新测量)。
五、沉降观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1、观测曲线上升至第三次后,又逐渐下降,一般是由于初测精度不高引起的误差,应将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采用第二次初测成果。
2、曲线在中间某点回升,多是因为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至,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撞,其外形必有损伤,比较容易发现,如水准点被碰,可改用其他水准点继续观测,如观测点被碰,则需另行埋设新点。
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是由于水准点下沉所至,所以在埋设水准点时应保证点位的稳定。
六、观测成果整理1、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沉降、时间、荷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画出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及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
2、沉降观测精度要求:(1)为真实地反映出建筑物沉降的情况,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1/10~1/20。
(2)高层钢筋砼框架结构及地基土质不均匀的重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容差为±1㎜(即仪器在每一测站观测完前视各点以后,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1㎜)(3)测量闭合差不得超过±1.0×n1/2mm,n为测站数。
七、观测频率1、沉降观测为主体结构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装修阶段每一个月观测一次,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应每隔三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年两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即每100天下沉小于1mm时为止)。
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等特殊情况,则应增加观测次数,观测时应随记气象资料。
2、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均应进行观测。
八、安全环保要求1、在进行观测作业时,经常要进入交叉作业的危险区域,所以在每次作业前测量人员必须了解现场观测线路及作业点周围的安全情况,然后对记录及跑尺人员进行交底。
2、所有观测人员在进行施工现场时必须带好安全帽,并密切配合,争取快速、准确地完成观测任务。
3、严禁酒后作业。
九、沉降观测点布置图1、各商铺的沉降观测点及主楼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见后附图;2、建筑物沉降观测表如下所示: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观测单位技术负责人工程名称结构型式层次测点年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初次高度(m ) 高程(m )本次下沉(mm )高程(m )本次下沉(mm )累计下沉m (m ) 高程(m )本次下沉(mm )累计下沉m (m ) 高程(m )本次下沉(mm )累计下沉(mm )形象进度观测人监理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