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4节幼儿文学的改编和创作

合集下载

幼儿文学-童话故事及创编

幼儿文学-童话故事及创编
(四)表现手法多样化
拟人手法: ➢ 动植物拟人 ➢ 非生命体拟人 ➢ 无具象概念拟人
幼儿童话故事特点
(四)表现手法多样化
使用拟人手法,应遵循人性与物性 的和谐统一。
拟人化的形象既要具备“人”的某 些特点,又要保留“物”的某些属性。
幼儿童话故事特点
(四)表现手法多样化
3.象征 象征就是通过某种具体的可视可触 的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观念、思想或 情感。象征就是幻想与现实结合的一种 重要方式。
多采用线性结构,沿着一条线索贯穿: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避免倒叙、插叙、补叙,条理清晰明朗 为吸引注意力,设置必要悬念,形成波澜
幼儿故事创编
《一朵玫瑰花》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 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孩子,为什么坐在这 里哭?」「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疼。「这样啊……」
《伊索寓言》中收录有300多则寓言,内容大多与 动物有关。
书中讲述的故事简短精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 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 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
幼儿故事-寓言
《伊索寓言》
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 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 357篇。
绅士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 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幼儿故事创编
(四)语言生动、形象
幼儿故事的语言要求: 1、简单化
短句子,不提倡长句或复句,不要有太多复杂修饰 2、口语化

第一章 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第一章 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独立性的出现:
是婴儿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最初心理发展 成就的集中表现。它表明,婴儿心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特点: 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语言交际,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 自我意识,真正开始形成人类的全部心理机能。 2. 幼儿心理特点
1~3岁 各种心理活动发 展齐全的时期 3~4岁 认识能力、生活 能力、人际交往 能力都迅速发展 。情绪在心理活 动中的作用比较 大,幼儿的模仿 性非常突出。 4~5岁 心理发展有了质 变,认识活动的 概括性和行为的 有意性明显地开 始发展。 5~6岁 心理发展产生了 较大的飞跃。心 理活动概括性和 有意性的表现更 为明显。
婴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
• 婴幼儿的认知思维是自我中心思维。他们常常分不清物理 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界限、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界限、现 实和想象的世界。他们总是同时生活在现实和想象两个世
界中 。
• 同时,婴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导致他们认知世界时的泛灵 观念出现。即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看作和人一样有生命 和情感。这种泛灵观念使得他们对世界和生活表现出纯美 的爱心、神奇的向往和非凡的想象。
一个小娃娃, 摔了一跤, 老爷爷扶他起来, 连连说: 别哭啊,别哭啊! 一个老爷爷, 摔了一跤, 小娃娃扶他起来, 连连说: 别哭啊,别哭啊! 他们俩, 都笑了! 忘了谁是老爷爷, 谁是小娃娃。
——金波《老爷爷和小娃娃》
学前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
• 1. 学前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 2. 学前儿童文学是稚拙的文学 • 3.学前儿童文学是“荒诞”的文学 • 4. 学前儿童文学是质朴的文学
2岁左右
说话不成句 ,喜欢模仿 大人 想象性活动 。出现游戏 的萌芽。思 维发生,出 现了最初的 概括和推理 出现独立性 的表现

幼儿文学第一章PPT课件

幼儿文学第一章PPT课件

.
13
二、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 一支
• (一)幼儿文学 • 主要是供3—6、7岁的学龄前儿童阅读的文学。 • (二)儿童文学 • 主要是供6、7—11、12岁的学龄前儿童阅读的
文学。 《小壁虎借尾巴》 • 《草房子》的内容简介 •
.
14
• 本书作者是北大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 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委员,长期从 事文学研究、创造工作,着有多文部文学作 品集。其中《草房子》更是神品妙构之作, 作者也因此荣获国家文学奖。
• (三)少年文学
• 主要是供11、12—18岁的学龄前儿童阅读的 文学。
.
15
女孩的暖冬
• 选自《儿童文学作品选读》203页
• 女孩的日记被偷看 →发现L是女孩日记的主 人公→其实并没有什么,难道偷偷喜欢一个 人也有错吗?→选择离开
• 新环境→门卫竟是美院高材生→分配到示范 学校教书,在学校里创作时,模特是一位女 学生→就在校门口呆下来。
• 幼儿文学概念的理解
• (一)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 • 谈谈你怎样理解文学的?
• 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 达作者思想感情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是白云、蓝天
• 和快乐的自由
• (你摇头还是点头?)
• 这首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小诗,巧妙 抓住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几组事物,用点头和 摇头的方式进行,再现妈妈教育孩子的温馨 和循循善诱。
.
23
四、幼儿文学的功能
• (一)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
• (二)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 趣

幼儿文学人教版第一章第四节 幼儿文学的改编与创作

幼儿文学人教版第一章第四节 幼儿文学的改编与创作

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幼儿文学与其他文学种类最显著的区别就 是它的语言。 幼儿文学语言的特殊性是由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文学作品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有积极地引导作用。
因此,对幼儿文学作品语言的创作要求: 一是可接受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适合儿童的理解水平; 二是超前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稍稍超出儿童的实际理解能力, 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04
幼儿文学的改和创作
一、幼儿文学的改编 二、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
一、幼儿文学的改编
优秀的改编也是一种创作,即把包含有幼儿审美特质的 作品或作品片段简化、浅化为适合幼儿听赏的作品。 改编方法总的可概括为::“吃透两头,生发中间。”
所谓吃透两头,一是谨慎选择原作,把握原作的精 髓;二是把握作品改编的问题规范。 所谓生发中间,包括合理扩展情节或细节,添加或减 少人物,反复渲染某些情节和语言,把成人化的语言 改变成幼儿文学的语言。
情节
情节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经历的种种矛盾和他的整个活动过程, 它由一个、几个或者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 境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
创作要求: 1.情节要符合幼儿理解的水平。 2.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求单纯、生动有趣。 3.幼儿文学的情节应是完整的。 4.幼儿文学的情节构思特别强调要富于想象力、情节的奇幻怪诞、 曲折热闹对幼儿更有吸引力。
(3)节奏的安排 a.儿童文学的语言有的以押韵增强音乐效果,有的则靠句式的长短排 列或整齐统一来形成内在的节奏感 季华 童话《三只蝴蝶》 b.用结构相似或对称的平行句法,也可制造出语言的节奏感。 童话《金色的房子》 (4)反复手法的使用 a.作品根据情节需要用同样的语言多次反复,有助于儿童熟悉、理解 和记忆作品的内容,反复所造成的节奏感和音韵感,也可以强烈地感 染小读者。童话《金色的房子》《小蝌蚪找妈妈》《拔萝卜》 b.造成作品音乐性的手法还有很多,如双声词、叠韵词的使用,平仄 相间、韵字的位置等等。 阮章竞《金色的海螺》

《幼儿文学实用教程 》第一章 幼儿文学的理论基础done

《幼儿文学实用教程 》第一章 幼儿文学的理论基础done
幼儿文学不仅具有文学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自己的 个性,即“幼儿”属性。这就要求幼儿文学应当是“为 幼儿”创作的,能够“被幼儿”接受的作品。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适合幼儿阅读,但幼儿读 物的含义更为广泛,它是指适合幼儿阅读或 听赏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并非都有文学性, 其范围比幼儿文学广泛得多。
一、幼儿的年龄特征 (一)感知觉
11
(三)表演欣赏法
表演欣赏法有两种形式:一是艺术家把幼儿文学作品搬上舞 台,使语言艺术与舞蹈、音乐、造型等艺术结合起来,使幼 儿鉴赏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幼儿童话、幼儿故事、幼儿戏 剧;二是幼儿喜欢直接参与作品的表演,在活动中感受、理 解作品。
(四)阅读欣赏法
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图文并茂的卡通画、绘画文学 读物,可以让中、大班幼儿自己阅读欣赏。阅读欣 赏的特点是以个体活动为主,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 主动性、想象力,有利于幼儿初步掌握阅读能力, 养成安静、专注的阅读习惯,学会思考图片之间的 关系,发展思维。
二、这个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这个儿童文学的萌生
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的摇篮之中。
神话、传说是最原始的民间口头创作形式,为我国 儿童文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原始资料,也为我国儿 童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这
一时期提倡民主、科学、自由、个性解放,这一时 期的儿童文学也随之着重探讨怎样从封建桎梏中解 放孩子,“将儿童的文学给予儿童”。这时期,翻 译外国作品和改写古代作品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7
(五)思维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是通过头 脑中形成的故事人物及其言行的具体形象去理解故 事内容的。
(六)想象
幼儿的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仅初步发 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幼儿文学

幼儿文学

第二章:幼儿诗
第一节:幼儿诗概说
2、幼儿诗与儿歌的异同 a思想内容上,儿歌比较单纯、直率,幼儿诗比较具体含蓄
b在写法上,儿歌往往以叙述、白描、说明等方式描述事物现象,偏 重于明白的展示,追求生动、幽默、机警的谐趣,有“俗味” ,而幼 儿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意境的创造和表达的含蓄,多一些“稚趣”。
C在题材上,儿歌多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有较强的实用性,而幼儿诗题材广阔, 内容也更丰富深厚。 d.在篇幅上,儿歌短小、结构简单,更适合中、小班的孩子诵读,幼儿诗 可长可段、结构较复杂,更适合年龄稍大的孩子听赏,诵读 e.在韵律上,儿歌的语言运用讲求顺口、音律和谐,注重语音外在表现 形式上的音乐感,被称为半格律诗,靠听觉的成分多:幼儿诗的格式、 与雅安韵律则可以跟更灵活自由,音乐美体现于诗意之上,人称自由体, 靠联想思考的成分多。
2、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
(1)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语言应浅显易懂 情节应生动有趣 结构应条理清楚
(语言应该浅显明白,多用动词、名词等有具体形象内容的 词语,且是短句。) (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例如:幼儿童话和幼儿故事) (一条线索贯穿到底,不应穿插多条线,避免倒叙,插叙。)
主题应具有教育性 (有益于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发展。)
小胖变皮球
பைடு நூலகம்
小胖听见隔壁的姐姐说过:“人身上长的东西要是一直不用,它就会退化。” 小胖问:“什么叫退化。” 姐姐说:“退化就是变没啦!” “真的?”小胖歪着脑袋,想着。 有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天可冷了,小胖躲在被窝里不肯起来。 奶奶来叫他:“快睁开眼看看,天都大亮了!” 小胖紧闭着眼,不肯睁开,他说:“我的眼睁不开!”他把眼睛闭着,闭着,眼睛就再也睁不开了。 奶奶说:“小胖,小胖!你听窗外鸟儿叫得多好听,快起来锻炼身体吧!” 小胖说:“谁爱听,老叽叽喳喳的。外面多冷,锻炼身体要伤风的。” 奶奶还在说,小胖捂住两只耳朵不听,捂着,捂着,两只耳朵缩进头里去了。 奶奶说:“小胖快起来穿衣服!” 小胖想:穿衣服要动手,多麻烦,我才不高兴呢。小胖的两只手缩进身子里去了。 奶奶说:“时候不早了,快起来,奶奶带你出去玩玩吧!” 小胖想:出去玩,还得走路,那多累呀,我才不高兴呢。 小胖的两只脚也缩进身子里去了。 小胖不肯起床,奶奶生气地走了。 小胖躺着,一动也不动,脖子和脑袋都缩进身子里去了。 这时候,小灵来找小胖玩,他叫着:“小胖,小胖!”没人答应。他跑进房里,掀开被窝一看,小胖不见了,被 窝里只有一个大皮球。 小灵说:“咦,哪来的大皮球呀?一定是小胖藏在这儿的。”说着抱起皮球就向院子里跑。小胖大声喊:“我 不去,我不去!”可是,小胖在皮球里面说话,小灵听不见。 小灵跑到院子里,叫院子里的小朋友都来踢皮球玩。 小朋友们分成两队,这个一脚,那个一脚,把球踢来踢去,痛得小胖哇哇叫,可是,大家都听不见呀! 小灵一脚踢得太高了,把皮球踢出院墙外,落在阴沟里。阴沟里又臭又脏,皮球身上都是泥。小胖大叫起来: “臭死了!脏死了!” 正巧有个大哥哥经过,他把皮球捡起来,朝院子里踢去。院子里的孩子看见皮球回来了,都大声叫“好!” 皮球落在院子里的地上,又弹起来,哐的一声把玻璃窗打碎了,皮球落在床上。 小胖睁眼一看,自己卷着身子躺在被窝里,小灵正在打他的屁股,嘴里还在叫着:“小胖再不起来,要变成个 大皮球了!” 小胖怕自己真的变成大皮球,就连忙起来了

幼儿文学——幼儿童话

幼儿文学——幼儿童话

第三节、幼儿童话的分类
1、从童话的形成过程和作者看,可以分为民 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2、从体裁分,有童话故事,童话诗,童话剧 3、从篇幅长短分,有长篇童话、中篇童话, 短篇童话
4、从童话人物形象的类型分为: (1)超人体童话 这类童话形象在民间童话中最为常见, 是指那些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具有魔法、 能造就超自然奇迹的形象。 如:《白雪公主》中能够回答恶毒王后 问题的魔镜;《灰姑娘》中把南瓜变成四轮 马车的仙女等等。
改作:
从前,在一座金灿灿的房子里住着一个胖胖的大肚子皇 帝,他呀,最喜欢穿好看的新衣服了。一会儿穿这一件,一 会儿穿那一件。他的新衣服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 清。但是,他还嫌不够呢。 有一天,皇帝正在房间里,一面穿新衣服,一面照镜子 。忽然听见门外有人在喊:“谁要做新衣服,谁要做新衣服 哕。”皇帝一听,可高兴了,连忙派人“蹬、蹬蹬”跑出去 ,把这两个人叫到屋里。 皇帝问他们:“你们会做什么样的新衣服?” 那两个人眨眨眼睛,眼珠子一转,回答说:“我们做出 来的新衣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金的丝、银的线、红红 的领子白花边。 皇帝听了,心理乐滋滋的,他想:“我如果穿上了世界 上最美丽的衣服,我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了。 其实,那两个人都是骗子,他们根本不会做什么衣服。 他们还对皇帝说,他们做出来的衣服还有一个优点,如 果谁是个大笨蛋,谁就会看不见这衣服。
★世界童话的发展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欧洲各国童话佳作不断,童 话也从短篇进展到中、长篇,其中有不少是幼儿童 话,例如: ★英国作家金斯莱的长篇童话《水孩子》,最初就 是为自己4岁的小儿子创作的。 ★卡洛尔的《 》,主人公的 原型就是自己的邻居、7岁的小女孩爱丽丝。
★意大利科洛迪的长篇童话《 》 ★英国米尔恩的《小熊温尼· 菩》 ★捷克约瑟夫· 恰佩克的中篇童话《小狗小猫的故事 》

_幼儿文学第一章

_幼儿文学第一章

四、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幼儿文学的概念
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 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分类
唱诵类 幼儿诗 幼儿童话Biblioteka 寓言 讲述类 儿歌幼儿故事
幼儿散文 幼儿科学文艺
综合类
图画故事 和卡通 幼儿戏剧
用读音相近的字组成幽默的内容,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谜语歌(一)
上边毛,下边毛, 当中夹个小葡萄。 猜不着,对我瞧。
谜语歌(二)
老子有腿没有尾, 儿子有尾没有腿, 儿子长成老子样, 脱了尾巴长成腿。
谜语歌(三)
两把大剪刀,八把 小剪刀。 背了书包,拼命横 跑。
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幼儿的心灵是单纯而明净的,他们不谙世事而真诚地对待一切事物。 这种纤尘不染的童真得到许多作家的热情讴歌以及几乎所有人的赞美感叹, 人们甚至用童真去对照、映现成人世界的种种病态与丑恶。 纯真美也是幼儿文学独有的美, 它是幼儿纯洁真诚的心灵在作品中的艺术再现, 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极为透明、至纯至真的美, 常给成人以自叹弗如的美好感觉。 李其美的《鸟树》是一篇生活气息浓郁的幼儿生活故事, 流露出了的幼儿爱护生灵的纯真愿望。 幼儿园的冬冬和扬扬捉住了一只小鸟, 他们喂小鸟东西、帮小鸟找妈妈、解绳子放小鸟飞, 可小鸟已经死了。 他们很难过,想不通为什么对小鸟那么好,小鸟还会死掉。 一连串的细节把两个孩子天真、纯洁、善良、 富于同情心的纯真感情真切自然地表现出来。 他们埋葬了小鸟,折了一根葡萄藤插在土堆上。 春天,藤上长出了绿芽,他俩认为那就是鸟树, 鸟树长大后会开鸟花结鸟果,鸟果裂开会跳出很多小鸟。 作品真实地写出了幼儿天真无邪的童心 和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独特的想象,真实感人、真情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幼儿文学的创作和改编
一、幼儿文学的改编 总的方法:“吃透两头, 生发中间” 1、“吃透两头”: (1)谨慎选择原作,把握原作精 神。 (2)把握作品改编的文体规范。 2、生发中间: 合理扩展情节或细节,添加或减少 人物,反复渲染某些情节或语言, 把成人化的语言变成幼儿文学的语 言。
• 二、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 • 1、题材: • 定义:是文学作品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 现主题的具体材料,即作品中做描述的那组 有着内在联系的、相对完整的具体事物和事 件。 • 1、广泛多样 知识性题材在幼儿文学 中占较大比重。 • 如《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flv • 2、适应幼儿的理解水平
秋天,果树上结着各种各样的水果,枣、苹果、黄金 梨……大雁对鸭子说:“兄弟,这回总该起程了吧?”鸭 子缩缩脖子说:“哎,秋风起了.凉飕飕的,我实在受不 了,这还不是理想的日子。过些时候再说吧。”大雁鼓了 鼓翅膀,飞向前方,越飞越起劲儿。 冬天寒气袭人,树上披着银装,地上铺着雪毯,大雁 又对鸭子说:“兄弟,这回总该出发了吧!要不这一年就 过去了!”鸭子望着那纷纷扬扬的大雪,把头摇得像拨浪 鼓似的说:“要去,你自己去吧!”说完,鸭子颤动着两 条短腿,躲在避风的墙根底下去了。而大雁鼓着翅膀,迎 风斗雪,向遥远的地方飞去了。就这样,鸭子的翅膀渐渐 老化了,连走路也一拐一拐地像个胖大嫂。 而大雁常年的从北方飞到南方,又从南方飞回北方, 迎风击雨,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身子也越来越矫健,成 了著名的旅行家。
• 她满脸愁容,来向蚂蚁说: “收留我吧!收留我! 愿借你窝里把冬过。 让我吃饱,让我暖和, 春天一到我就好活。” 蚂蚁听后冷冷地说: “怎么,夏天你没有劳作?” “夏天哪里顾上这些! 我们日日寻欢作乐, • 鲜草丛里,歌声响彻,” “哦,事情原来是这样! 既然你已经唱够了歌, 现在该去跳舞娱乐!”
• (四)结构: • 定义:结构是文学作品内容的组织、 安排和构造。 • 基本要求:条理清楚 • (1)用顺叙 • 如《大雁和鸭子》 • (2)一条线索贯穿到底 • (3)起伏跌宕、切忌平铺直叙
大雁和鸭子本是亲兄弟,它俩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 要当一个旅行家。 春天,百花盛开,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 的叶子,到处莺歌燕舞,青蛙从洞里探出头来,“呱 呱”的叫着。大雁对鸭子说:“兄弟,咱们出发吧。” 鸭子望着那漫天烟雨,摇着头说:“这是什么鬼天气 呀,等找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吧。”大雁鼓鼓翅膀,冒 风顶雨,上了征程,飞向远方。 夏天,骄阳似火,狗热的吐出舌头,鸡热的耷拉 着翅膀,蝉热的不知如何是好,不停地在树上叫着 “知了,知了”大雁又对鸭子说:“兄弟,咱们起程 吧。”鸭子指着天上火辣辣的太阳,摇着头说:“哎, 赤日炎炎,晒得我难熬,我最怕流汗,等凉爽些再走 也不迟。”而大雁鼓鼓翅膀,顶着烈日,飞上了蓝天, 消失在天边的白云里。
• (五)形象: • 1、以正面形象为主 • 2、人物要活灵活现 • 3、抓形象的外部特征 • 4、类型化形象 • 如《小红帽》
• (六)语言: • 1、浅显: • 浅显是幼儿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 音乐性 • (1)文句有韵 • (2)象声词的使用 • (3)节奏的安排《三只蝴蝶》E:\幼 儿童话动画故事\三只蝴蝶(高 清).f4v
(4)反复手法的使用 如《金色的房子》 3、形象性 (1)、摹状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4、动作性 如《小熊拔牙》
金色的房子 -儿童故事 (高 清).f4v
• (三)情节: • 定义:情节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经历 的种种矛盾和他的整个活动过程,它 由一个、几个或者一系列能显示人物 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特定 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 – 情节要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 – 情节要求单纯、生动有趣。 – 情节应该是完整的。傻小子学害怕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5U视频工作 室】.flv
(二)主题: 定义:主题是文学作品中通过 气形象体系显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分类:道德性主题,知识性主 题,趣味性主题 要求:单纯、浅显、鲜明
蜻蜓和蚂蚁
蜻蜓姑娘能歌善舞, 唱过了一夏,跳完了三伏。 日子过得流水般速, 转眼寒冷的冬天已至。 田野里荒凉调敝, 美好的时光已逝去, 哪能再绿叶为家,无忧无虑, 饥寒交迫,蜻蜓不再唱歌, 肚里空空,唱歌又有何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