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浙江省2003年气候公报

摘要------------------------------------------------------------------------------------------------------1一、基本气候概况-----------------------------------------------------------------------------------21、气温-------------------------------------------------------------------------------------------22、降水-------------------------------------------------------------------------------------------43、日照-------------------------------------------------------------------------------------------7二、重要气候事件-----------------------------------------------------------------------------------91、高温-------------------------------------------------------------------------------------------92、干旱------------------------------------------------------------------------------------------113、热带气旋------------------------------------------------------------------------------------134、暴雨------------------------------------------------------------------------------------------145、冬春季阴雨---------------------------------------------------------------------------------146、寒潮------------------------------------------------------------------------------------------147、大雪------------------------------------------------------------------------------------------148、大雾------------------------------------------------------------------------------------------15三、气候影响评价----------------------------------------------------------------------------------161、气候与农作物-----------------------------------------------------------------------------162、气候与水资源-----------------------------------------------------------------------------163、气候与生态--------------------------------------------------------------------------------174、气候与交通--------------------------------------------------------------------------------18 特写:人工增雨斗旱魔-------------------------------------------------------------------------封三2003年度(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浙江省气候突出特点是:气温显著偏高,降水总量偏少,夏秋严重干旱,梅雨来迟去早。
2003年浙江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浙江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日期:2004-03-04 08:12:23保护视力色:2003年,全省教育系统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以创建新一轮教育强县为抓手,继续落实 "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关注弱势群体,积极推进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小学招生52.45万人,在校生340.29万人,初中招生60.72万人,在校生191.94万人。
小学毕业生升学比例达99.98%,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8.49%、99.85%,均比上年提高。
采取积极措施,保持高中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2003年高中段教育共招生59.8万人,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普通高中招生30.27万人,比上年增加3.42万人,增长12.7%;中职学校招生30.64万人,增加3.32万人,增长12.2%。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所占比例为50.3%,与普通高中招生基本保持1:1的水平。
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达84.6%,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继续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位。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使幼儿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
2003年,全省幼儿园11560所,在园幼儿达117.96万人,比上年增加0.35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4%。
0-2周岁早期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同时,2003年选择11个县(市、区)启动"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办学效益继续提高,校际办学条件差距逐步缩小。
2003年全省撤并小学1250所、初中92所,小学、初中数量分别减少到7712所、2081所,校均规模小学达到441人、初中922人。
二、加快以高教园区为重点的高校建设,促进高等教育积极发展2003年全省普通高校完成投资70亿元,竣工面积340万平方米,其中六大高教园区完成投资60亿元,竣工面积250万平方米。
200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1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应对世界经济衰退的不利影响,继续贯彻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一、综合2001年,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工业生产适度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外贸出口较快增长,财政金融形势良好,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2001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0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440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570亿元,增长11.9%。
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1.0∶52.7∶36.3变为10.3:51.3:38.4。
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455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若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4850元),增长8.8%。
二、农业2001年是浙江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年,全省农业经济在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工业增势强劲,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得到提高。
粮食作物生产大幅调减,蔬菜、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发展迅速,粮经比例渐趋合理。
2001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875.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6.0%,粮食总产量1055.8万吨,比上年下降11.8%。
经济作物面积为1370.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7%。
蔬菜、甘蔗、药材播种面积分别为628.0千公顷、17.4千公顷、19.7千公顷,分别增长10.4%、6.4%、19.9%。
花卉种植面积33.9千公顷,增长99.1%。
2024浙江省高考政治真题卷及答案

2024浙江高考真题政治(6月)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
上述主张()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屈辱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B. 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C. 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有了主心骨D. 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周密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积极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由此可见()①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②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推进③改革开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 “红色根脉”厚植浙江,“八八战略”引领浙江,共同富裕领航浙江。
专题0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原卷版)

专题0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判断题1. (2022·01浙江高考真题)国家推动基层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契合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2.(2021·浙江高考真题)经济过热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有助于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_______)3.(2021·浙江高考真题)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4.(2020·浙江高考真题)要解决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须优先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______)5.(2018·浙江高考真题)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二、单选题6. (2022·06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加快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设,大幅降低国际贸易专业化门槛,积极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
这些举措()①有助于稳定对外贸易②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③旨在扩大国内消费④旨在扩大对外投资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7.(2022·06浙江高考真题)疫情发生以来,面对上亿市场主体、数亿人就业创业,我国政府向企业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其目的在于()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直接纾解企业困难③优化经济结构④“放水养鱼”,涵养税源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8. (2022·01浙江高考真题)2021年“双十一”前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
其中,“把好平台准入关”“禁止先提价后打折”的规定()A. 旨在规范网购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B. 有助于完善市场准人机制,提升消费者维权能力C. 是用行政手段克服市场调节的自发性D. 是用法律手段引导市场主体有序竞争9.(2022·01浙江高考真题)2016~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相关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19.1 20.5 22.1 23.3 24.3煤炭消费链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62.2 60.6 59.0 57.7 56.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91.28 153.40 260.78 380.87 492.02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A. 生态环境逐步好转B. 煤炭消费量下降推动绿色发展C. 绿色发展理念有所体现D. 清洁能源消费推动了创新发展10. (2022·01浙江高考真题)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col/col164/index.html2000---2012201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字体:[ 大中小 ] 日期:2013-02-08 09:01:13 发布机构:2012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着力促发展,抓转型,惠民生,全省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增长,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为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46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24亿元,分别增长2.0%、7.3%和9.3%。
人均GDP为6326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022美元),增长7.7%。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9:51.2:43.9调整为4.8:50.0:45.2。
图1 2007-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3%(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8%。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全年财政总收入64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回落12.8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4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8.7万人,其中42.2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51.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783.5万吨,增长0.2%(见表2)。
汕头市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汕头市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正文:---------------------------------------------------------------------------------------------------------------------------------------------------- 汕头市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二00四年二月十三日)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奋力拼搏,扎实工作,有效化解非典疫情冲击,加快发展步伐,实现了全年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增长速度加快。
初步统计,全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526.15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0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66.86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216.24亿元,增长4.3%。
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9.39:47.69:42.92转变为8.18:50.72:41.10,第一、三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全市人均本地生产总值10856元,增长5.6%。
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等项目价格略有上升,其他各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有所下降。
2003年汕头中心城区各类价格比上年升降%(以上年为10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0.2%(一)消费品价格指数0.1% 食品类0.4% 其中:粮食 1.5% 油脂类 2.1%肉禽类及其制品-1.4%水产品类-2.1% 菜类 4.6% 烟酒及用品 4.5% 衣着类-2.9%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7%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0.2% 交通和通讯-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2.9%居住2.1% (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2%城镇劳动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
中国市场营销环境特点分析

中国市场营销环境特点分析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中国市场无疑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市场,因为它的博大与复杂,让它有一种不可捉摸性。
你不可能完全摸清这头“大象”。
正是如此,我们才一贯强调了解市场的重要性,了解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市场营销这一新的概念进入我国。
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的市场营销环境有着很大的改观。
但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国市场营销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广。
在中国谈营销,谈市场,几乎可以说不存在容量够不够大的问题。
这是一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大市场,几乎每一种消费品类都拥有上百亿元的总需求量。
对于每一家企业来说,中国市场都是潜力巨大的市场。
所以,企业关键是要去摸清消费者的脉络,找准自己的目标群体。
如果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去满足它的需求,容量将不是问题。
二、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市场差别大。
由于中国区域辽阔,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长背景、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均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并且,每一个不同的消费群体的绝对数量都比较大,因此,差异性大也就成为了中国市场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国市场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如沿海和内地、南部和北部,即使在同一个区域之内,这种特征也会表现得极为显著。
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实力较强,城市化规模发展较快,因此,其消费能力也更加突出,消费形式相对现代。
城市居民一般受教育较多,思想较为开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农村相对闭塞,消费观念较为保守。
2003年中国各行政区域经济实力对比排名单位名称/2003年GDP值/增长率/人口/人均GDP/面积(km2)01、台湾/2888.00亿美圆/3.5%/2250万人/12836美圆/3600002、广东/1624.39亿美圆/13.6%/7954.22万人/2042美圆/18600003、香港/1592.00亿美圆/1.5%/680.7万人/23125美圆/109504、江苏/1503.84亿美圆/13.5%/7405.8万人/2031美圆/10260005、山东/1501.21亿美圆/13.7%/9125.0万人/1645美圆/15300006、浙江/1111.11亿美圆/14.0%/4679.6万人/2374美圆/10180007、河北/856.93亿美圆/11.6%/6769.4万人/1266美圆/19000008、河南/848.54亿美圆/10.5%/9667万人/878美圆/16700009、上海/754.93亿美圆/11.8%/1341.8万人/5626美圆/620010、辽宁/724.94亿美圆/11.5%/4210万人/1722美圆/14570011、四川/658.97亿美圆/11.8%/8700.4万人/757美圆/48800012、湖北/651.68亿美圆/9.3%/6001.7万人/1086美圆/18740013、福建/633.06亿美圆/11.5%/3488万人/1815/12000014、湖南/559.63亿美圆/9.6%/6662.8万人/84015、黑龙江/535.39亿美圆/10.3%/3815万人/1403美圆/46900016、安徽/479.86亿美圆/9.2%/6410万人/749美圆/13900017、北京/436.22亿美圆/10.5%/1456.4万人/2995/1680018、江西/341.79亿美圆/12.2%/4259.25 万人/802美圆/16690019、广西/330.10亿美圆/10.2%/4857万人/680美圆/24010020、吉林/304.57亿美圆/10.2%/2703.7万人/1126美圆/18700021、云南/296.96亿美圆/8.6%/4375.6万人/679美圆/39400022、山西/295.36亿美圆/13.2%/3314.29万人/891美圆/15600023、陕西/289.68亿美圆/10.9%/3689.5万人/785美圆/20500024、天津/288.78亿美圆/14.5%/1011.30万人/2856美圆/1.1325、重庆/271.75亿美圆/11.4%/3130万人/86826、内蒙古/252.76亿美圆/16.3%/2379.61万人/1064美圆/110000027、新疆/226.45亿美圆/10.8%/1933.95万人/1171美圆/160000028、贵州/162.36亿美圆/10.1%/3869.66万人/420美圆/17000029、甘肃/157.13亿美圆/10.1%/2603.34万人/ 45000030、海南/84.34亿美圆/10.5%/810.52万人/604美圆/3400031、澳门/73.37亿美圆/9.5%/47万人/15610美圆/25.432、青海/47.12亿美圆/12.1%/533.8万人/883美圆/72000033、宁夏/46.50亿美圆/12.2%/580.3万人/801美圆/6600034、西藏/24.00亿美圆/12.5%/270万人/889美圆/122000000、中国大陆/13720亿美圆/9.1%/129227万人/1062美圆/9596960三、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国家方针政策的影响比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浙江省统计局(2004年3月10日)200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出乎意料,取得的成就也出乎意料。
尽管相继遭受了伊拉克战争、非典疫情和持续高温干旱、电力能源供应紧张等的严重影响,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八个优势”,深入实施“八项举措”,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奋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社会呈现一派蓬勃发展景象。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92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4830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3648亿元,增长13.2%。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8.9∶51.1∶40.0变化为7.8∶52.5∶39.7。
在全省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3730亿元,占40.5%,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增加值为5470亿元,占59.5%,比上年上升4.7个百分点,其中个私经济增加值4790亿元,占52.1%,比上年上升5个百分点。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9730元,比上年增长13.2%。
二、农业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
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165.2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6%。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
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7.5%,粮食等播种面积下降,药材、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增加。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427.8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3.9%。
粮食总产量为793.4万吨,下降15.8%;油料、棉花播种面积也呈下降趋势,分别比上年减少13.2%和5.9%,产量分别下降6.8%和6.1%。
果用瓜种植面积97.5千公顷,增长6.5%,产量282.1万吨,增长16.2%;药材播种面积26.2千公顷,增长16.0%;花卉苗木面积114.3千公顷,增长78.1%。
粮经面积比例由上年的54∶46变化为50.4∶49.6。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1情况单位:亿元工业经济内在动力增强。
全年限额以上工业完成投资1515亿元,比上年增长64.3%。
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588亿元,增长31.1%。
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1079亿元,增长34.9%;国家级和省级新产品产值1314亿元,增长41.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406亿元,增长34.6%。
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5.9%提高到26.8%。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134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实现利润785.8亿元,增长30.4%。
列入国家考核的7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指数为159.3,比上年提高7.1点。
表3200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注:工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建筑业快速发展。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4亿元,增长40.4%;实现税金总额87.8亿元,增长30.3%。
全年全省有地质环境监测站9个,安排地质勘查项目19项,新查明矿产地5处。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全年全社会投资4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66亿元,增长41.7%。
制造业投资增长迅猛。
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1533亿元,比上年增长62.5%,占48.0%;基础设施投资1354亿元,增长27.6%,占42.4%。
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额分别为554.5亿元、302.3亿元和238亿元,分别增长53.8%、25.2%和19.1%。
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非国有投资3198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占全社会投资的64.7%。
投资项目增加较多,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
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达16856个,比上年增加4747个。
其中,新开工项目10164个,增加2585个,增长68.3%。
甬台温高速公路瑞安至苍南段、长兴电厂技改项目、杭州绕城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顺利建成。
房地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72.4亿元,比上年增长34.2%。
开发施工面积1072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53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0.1%和19.7%;销售面积2614万平方米,预售面积2378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3.8%和13.0%。
高档商品房开发减少,经济适用房比重上升。
全年别墅、高档公寓的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分别比上年下降4.5%和21.5%,占住宅建设比重下降2.1和3.8个百分点;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分别增长49.3%和69.4%,比重上升了0.9和1.7个百分点。
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买住宅比重为97.9%。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5%。
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000亿元,增长11.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157亿元,增长9.8%。
批零贸易业零售额2696亿元,增长10.1%,餐饮业零售额358.9亿元,增长16.0%,其他行业零售额101.8亿元,增长14.4%。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通讯器材零售额分别为163.6亿元和8.1亿元,增长38.0%和59.2%。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
全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36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463个,超十亿元的市场93个,超百亿元的市场9个。
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5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市场价格有所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其中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2.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6%。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5%。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2.7%。
表4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六、对外经济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全年进出口达到6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4%,其中出口416.0亿美元,进口198.2亿美元,分别增长41.5%和58.0%。
外资外经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442家。
合同利用外资120.5亿美元,外资实际到位54.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7.5%和72.4%。
全年实施境外投资项目301个,投资总额9658万美元,分别增长33.2%和51.8%。
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额12.2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完成营业额12.5亿美元,增长18.6%。
表52003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单位:亿美元表62003年全省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邮电业稳步发展。
全年完成增加值6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表72003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91.2亿元,比上年增长35.2%。
年末拥有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2199万门,比上年新增285万门,增长14.9%;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477万户,新增421万户;长途光缆线路长度1.77万公里,增长25.6%。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57万户,新增275万户。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980万户,新增512万户。
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46.1部/百人提高到49.6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32.4部/百人提高到42.3部/百人。
拥有互联网用户344万户,增长8.9%。
旅游业基本得到恢复。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84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国内旅游收入695.3亿元,增长9.7%。
境外入境人数180.8万人次,下降11.5%。
其中外国人106.9万人次,下降12.0%;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73.9万人次,下降10.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7亿美元,下降6.0%。
全年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767.6亿元,增长8.1%。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大幅度增加。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4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6%。
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31.3%。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4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1.3%,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39.5%。
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68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89亿元。
证券市场继续发展。
年末全省企业直接上市73家,上市股票74只。
其中,A股64只,B股3只,H股7只。
累计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367.2亿元。
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0家,其中7家企业A股首发上市,募集资金21.8亿元,比上年增长92%;2家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3.2亿港币;还有1家A股上市企业迁入浙江。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
全年保费收入260.3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1.8亿元,增长16.8%;人身险保费收入188.5亿元,增长26.6%。
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60.0亿元,增长33.3%,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增长28.9%,人身险赔款支出增长41.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
全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3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80亿元,增长20%。
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72亿元,增长25%。
技术市场成交活跃。
全年专利申请受理数、授权数分别为21469项和14402项,分别比上年增长24.5%和36.9%;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授权数分别为2750项和398项,分别增长49.3%和1.1倍;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53亿元,增长36.4%;在全国技术市场中,技术流入成交合同金额60亿元,增长42.8%。
人力资本积累不断增加。
年末拥有各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285万人,比上年增长7.3%。
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从2002年的562人增加到600人;人才资源占从业人员比例从上年的9.3%提高到9.7%。
综合技术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
年末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597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4个;产品体系认证机构4个;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有4116个。
年末全省拥有海洋预报监测中心(站)15个,气象雷达观测站点3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5个。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72所(含正在筹建的8所高职学校);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76.5%,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分别招生6863人和17.3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2.3%和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