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南祛湿健发汤配方

合集下载

赵炳南用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探析

赵炳南用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探析

赵炳南用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探析标签:名医经验;赵炳南;清热除湿汤;急性湿热性皮肤病已故名老中医赵炳南先生是我国中医皮外科泰斗,是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在广泛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实践,在诊治皮外科疾病的理法方药中有许多创新,其中清热除湿汤就是赵老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的基本经验方。

现将赵老的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1 将温病学理论渗透于皮肤病的辨证体系赵老在传承前人中医疮疡外科辨证思想的基础上,将温病学的辨证体系特别是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湿热辨证引入皮损辨证中,形成了现代中医皮肤病的辨治体系。

如把温病学三焦湿热证按湿与热的多少分类而治的方法用于湿热性皮肤病治疗中。

以湿疹为例,症见发病急,病程短,口渴,心烦,皮损潮红,焮热肿胀,继而粟疹起片或水疱密集、瘙痒无度,为热盛型,治宜清热利湿,代表方为清热除湿汤。

方中重用白茅根、大青叶和生地黄清热凉血;龙胆、黄芩、生石膏清热泻火;车前草、六一散清热利湿。

若皮损表现为斑疹隐隐,虽无温病之出血症状,但亦是热迫血壅之结果,必佐以凉血,药用龙胆、黄芩、车前草、生地黄、白茅根、大青叶、生石膏为主;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皮损增厚变粗,抓痕重,顽固瘙痒,全身无明显症状,或见苔白腻,为湿盛型,治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药用厚朴、陈皮、茯苓、黄柏、苍术、车前草、泽泻为主;若湿邪久蕴,由急性变为亚急性,皮疹泛发,呈米粒大、红色丘疹或水疱,糜烂渗液的湿疹,为湿热并重型,治以清热利湿并重,药用龙胆、黄芩、黄柏、茵陈、栀子、车前草、泽泻、生地黄等。

临证中,赵老既注重整体辨证,也注重皮损辨证。

临床上,急性湿热性皮肤病,其皮损往往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

红斑表明血分有热;红色丘疹为心火过盛,外感风邪的表现;红色小水疱表明有湿热;糜烂渗出也是湿热的表现。

其病因病机乃火热、血热、湿热相合,作用于皮肤,形成上述急性湿热性皮肤病特有的皮损表现。

因此,治法应清热泻火、凉血利湿。

赵炳南--从“湿”治“天疱疮”方

赵炳南--从“湿”治“天疱疮”方

赵炳南--从“湿”治“天疱疮”方
赵炳南先生从“湿”治疗“天疱疮”经验初探
1. 解毒凉血汤(加减)
广角10、生地炭10、双花炭10、莲子心10、白茅根10、天花粉10、地丁10、生栀子10、
甘草10、黄连10、生石膏30、车前子15、冬瓜皮15、白鲜皮30
2. 清脾除湿饮(加减)赤苓皮15、生白术10、黄芩10、栀子6、泽泻10、茵陈6、枳壳10、生地黄12、竹叶6、灯芯草3、甘草10、麦冬10
3. 健脾除湿汤(加减)怀山药30、生扁豆15、生芡实15、生薏米15、茯苓10、泽泻10、车前草15、萆薢10、白鲜皮15、黄柏10、丹皮10、地肤子10
4. 人参养荣丸(加减)巴戟天10、肉桂2、党参10、黄芪15、茯苓10、白术10、阿胶10、菟丝子10、熟地10、当归10、桂枝10
5. 秦艽丸(加减)乌梢蛇10、秦艽15、漏芦10、黄连6、鬼箭羽30、鬼见愁10、萆薢30、白鲜皮30、地肤子30、车前子12
消肿利水:抽抽葫芦仙人头水葱车前子
除湿健脾:生白术生薏米生扁豆生芡实生黄柏生枳壳
健脾燥湿:炒白术炒薏米炒扁豆炒芡实炒黄柏炒枳壳。

赵炳南流派起手两方(三)

赵炳南流派起手两方(三)

赵炳南流派起手两方(三)(接上文)如果我们仅从湿和热的关系,湿多热少,湿少热多这关系来说,比较起来,热多偏向于纯阳证,相对好治,湿多偏向于阴证,相对较难治,加减除湿胃苓汤正是治疗湿重于热的这样一个类型的经典方剂,这是赵老第二个喜欢用的方剂。

加减除湿胃苓汤是非常厉害的一个方,是治疗湿邪为患的经典方,加减龙胆泻肝汤以及升级版清热除湿汤,虽然里面有热有湿,两个都有,但是很明显是治疗偏热为主的情况,因为湿邪的阻滞导致了气分热相对继发波及血分,或者气血热盛导致津液运行失常,出现气分热、血分热以及湿邪并存这么一种三证并存的状态,这是清热除湿汤的典型表现,重点在热。

对于皮肤病来说最核心、最独特的问题是湿热的存在,清热除湿汤是热重于湿的代表方,除湿胃苓汤是湿重于热的代表方,用好除湿胃苓汤可以治疗从肿胀一直到肥厚斑块的皮损表现,从急性到慢性湿疹全过程的治疗都可以从这一个方子里变化出来。

有的内科老中医一辈子就用一个方子,有的是逍遥散,有的是四物汤,有的是小柴胡汤,有的是桂枝汤等等,因为这是核心病机,都是抓住阴阳核心病机了。

除湿胃苓汤就是抓住了“湿”这一皮肤病的核心病机。

除湿胃苓汤是由平胃散和五苓散这两个方子合在一起又进行了加减变化,组成有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是平胃散的一部分,没用姜、枣;还有白术、茯苓、泽泻、赤苓皮。

较平胃散五苓散合方加上了黄柏、滑石、枳壳,减去了生姜、桂枝辛辣之味,大枣甜腻之品:治疗的是湿,所以这些都去掉。

实际临床上经常把桂枝加回来,因为湿邪的存在常常是气化不利造成的,加上桂枝就恢复了五苓散的完整组成,对恢复气化是很有必要的。

很明显除湿胃苓汤不是一个补药,和清热除湿汤一样是一个泻药,清热除湿汤除治热重于湿,除湿胃苓汤除治湿重于热。

前边提到湿邪有三种不同形态:“湿”字的小篆是左边一条小河,右上边是一横代表天,下边是“土”代表地,在天和地之间有两串悬浮的水珠,这是湿的经典状态,也就是呈现一种汽态。

脱发百分百根治特效秘方

脱发百分百根治特效秘方

脱发百分百根治特效秘方脱发一、【特效秘方处方】处方1制何首乌2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生地18克川芎10克黑芝麻30克侧柏叶15克牛膝10克旱莲草20克白芷6克防风6克用法水煎服。

来源民间经验方。

主治斑秃,俗称“鬼剃头”脱发,从头顶开始。

说明斑秃多为阴虚血弱,血虚受风所致。

本方补肾滋阴,养血祛风,对斑秃和脱发患者皆有良效,同时也有明显的复发作用,笔者治疗6例,1个月内全生新发。

处方2生地黄15克当归9克磁石30克砂仁6克熟地黄15克川芎6克旱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白芍12克制何首乌15克朱茯神15克黄精15克木瓜9克用法水煎服。

来源作者祖传效方。

主治脱发,头顶部明显。

说明斑秃多因肾水不足,致心肾不交,血虚不能荣养肌肤,腠理不固,风邪趁虚而入,风盛血燥,发失所养则脱,肾荣在发,发为血之,本方具有滋补肝肾,养血宁心,祛风生发之功效。

经我多年临床应用,屡用屡效。

处方3制何首乌20克生地30克菟丝子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蝉蜕12克天麻10克枸杞15克旱莲草12克用法水煎服。

来源民间经验方。

主治圆形脱发。

说明发为血之余,“精血互生”,由于精血不足,精血瘀滞使络脉空虚,不能上荣于发,阴血亏虚,内热由生,虚风上扰或外受风邪所致。

本方有滋补肝肾,荣养毛发,疏风凉血,活血通络作用。

笔者曾治97例,治愈率87.6%,无毒副作用。

处方4熟地3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羌活10克天麻10克木瓜15克菟丝子15克红花10克制何首乌3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桑葚子30克用法水煎服。

来源老中医杨月波经验方。

主治斑秃,脱发。

说明斑秃多由肝血不足,血虚受风,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发失所养而成。

余用本方养肝消风,活血化瘀,配合生姜外搽,每日2~3次,效果更好。

本病治疗缠绵,需耐心坚持服药3~6个月,自可缓缓见效。

处方5补骨脂100克侧柏叶100克百部20克斑蝥5克酒精500毫升用法将前4味药在95%酒精500毫升内浸泡7日,滤液装瓶密封备用,每日用棉签浸药液搽患处2次。

【名医赵炳南治湿疹秘验方】《全虫...

【名医赵炳南治湿疹秘验方】《全虫...

【名医赵炳南治湿疹秘验方】《全虫...国家级名医赵炳南《全虫方》【组成】全虫(全蝎)6g,皂刺12g,猪牙皂角6g,刺蒺藜15~30g,炒槐花15~30g,威灵仙12~30g,苦参6g,白鲜皮15g,黄柏15g。

【功效】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主治】慢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瘙痒性皮肤病,属风湿内侵,结为湿毒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方解】方以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为主要药物,其中全虫性辛平入肝经,走而不守,能熄内外表里之风;皂刺辛散温通,功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肠气,涤清胃肠湿滞,消风止痒散毒。

盖“热”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湿毒,非攻伐内托辛扬不得消散,而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三者同伍,既能熄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

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热散风,燥湿止痒,协同苦参以助全虫祛除表浅外风蕴湿而止痒;刺蒺藜苦温,祛风“治诸风病疡”“身体风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刺蒺藜协同驱风除湿通络的威灵仙,能够辅助全虫祛除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治顽固性的瘙痒;脾胃气滞则蕴湿,湿蕴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瘙痒无度,故方中佐以炒枳壳、黄柏、炒槐花,旨在行气清胃肠之结热,以期调理胃肠,清除湿热蕴积之根源,标本兼顾,寓意较深。

【加减】限局性或泛发的慢性湿疹、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如用之不应,可加乌梢蛇;如瘙痒甚烈,皮损肥厚,明显色素沉着或伴有大便干燥者,可加川军(大黄)9~15g。

【点评】本方对于慢性顽固的瘙痒性皮肤疾病偏于实证者最为相宜。

而对于血虚受风而引起的隐疹(如皮肤瘙痒症)不宜用,除非患者素来体质健康,外受风邪,复因搔抓,皮肤苔癣样变,瘙痒无度者,尚可加减使用。

运用本方时,如瘙痒甚烈,皮损肥厚,明显色素沉着者加用川军,一般都惧其通下太过,岂不知川军能活血破瘀,少用则泻下,多用反而厚肠胃,与诸药相配合不但止痒功效增强,而且可以促进肥厚皮损的消退。

赵炳南方

赵炳南方

内服方剂1疏风解表止痒法;麻黄方组成:麻黄3克,杏仁4.5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白鲜皮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白僵蚕9克,丹参15克功用:祛风散寒,活血止痒。

适应: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丹毒等偏于风寒者。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皮科》桑菊饮组成:桑叶9克,菊花9克,杏仁9克,桔梗9克甘草3克薄荷克连翘9克芦根12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适应:荨麻疹,以及皮肤疮疡之初起,兼有表症,偏于风热者。

来源:《瘟病条辨》荆防方组成: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银花12克,蝉衣3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4.5克,黄芩9克,甘草6克。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适应: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丹毒等偏于风热者。

也可用于血管神经性水肿。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皮科》全虫方组成:全虫(打)6克,皂12克,猪牙皂角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灵仙12克,苦参9克,白鲜皮15克,黄柏15克。

功用: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适应:一切慢性顽固瘙痒性皮肤病,如慢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皮肤瘙痒症等。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皮科》2养血润肤止痒法;养血润肤饮组成:生地9克,熟地9克,当归9克,天冬6克,麦冬6克,桃仁6克,红花6克,花粉9克,黄芩6克,升麻3克。

功用: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适应:银屑病(血燥型),以及一切慢性瘙痒性、角化性皮肤病。

来源《外科证治》养血解毒汤(白匕二号)组成:鸡血藤30克,当归15克,土茯苓30克,生地15克,山腰15克,威灵仙15克,蜂房15克。

功用:养血润肤,除湿解毒。

适应:银屑病(血燥型),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扁平苔癣等。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皮科》。

当归饮子组成:当归15克,生地12克,白芍9克,川芎9克,何首乌15克,荆芥6克,防风6克,刺蒺藜12克,黄芪12克,甘草9克。

功用: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适应:慢性荨麻疹、玫瑰糠疹,银屑病,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等(对于老年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效果尤著。

【名医经验】皮肤科泰斗赵炳南老中医五皮五藤饮,各种皮肉之疾,均可运用!

【名医经验】皮肤科泰斗赵炳南老中医五皮五藤饮,各种皮肉之疾,均可运用!

【名医经验】皮肤科泰斗赵炳南老中医五皮五藤饮,各种皮肉之疾,均可运用!导读:五皮五藤饮是皮科专家赵炳南老中医的经验方,主治隐疹。

但其以皮达皮、以藤达络,经张炳厚教授多年多年钻研,已不局限于治疗皮肉之疹。

方剂组成白鲜皮:苦、寒。

归脾、胃、膀胱经。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地骨皮:甘、寒。

归肺、肝、肾经。

凉血清热。

桑白皮:甘、寒。

归肺经。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海桐皮:苦、辛、平。

归肝经。

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粉丹皮:辛、苦、寒。

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青风藤:苦、平。

归肝、脾经。

祛风湿,通经络。

海风藤:辛、苦、微温。

归肝经。

祛风湿,通络。

首乌藤:甘、平。

归心、肝经。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双钩藤:甘、寒。

归肺、胃经。

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天仙藤:苦、温。

归肝、脾经。

理气祛湿,活血止痛。

因其含有马兜铃酸,现多弃之不用。

我并非赵老之门生,亦非皮科之医师,此方所得,甚是有缘。

1984年我身发隐疹,迭治不效,痛苦异常,求治于赵老,赵老究因查证,遂出此方。

我观此方,却丝毫不同于疏风清热,除湿止痒的消风散类。

便半信半疑,更以好奇心理验服此方,结果却大出意料,竟是3剂药后症若失。

在感叹之余,却激起我潜心专研此方的决心。

此方祛风胜湿,清热解毒,通络和血之功。

以皮达皮,皮属肺,能利水消肿,给驱邪以出路。

以藤达络,络通风祛痒止,血行疹消。

皮、藤各臻其妙。

合用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清中有行,行中有清,效能愈彰。

它既能治皮肉之疹,也一定能治其他皮肉之疾,我领略其旨趣,灵活加减,反复验证,广用于临床,取得可喜效果,现分别介绍如下:1. 瘾疹尹某,女,48岁。

近3年来患更年期综合征,夜间烦躁,汗出,启窗开门而寐,一年前胸部骤发瘙痒,抓之皮肤潮红,随即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鲜红色的隐疹,泛及全身,并兼有瓷白色风团,此起彼伏,剧烈瘙痒,越抓越多,每于傍晚发作,午夜后逐渐消失,消失后不留痕迹。

伴有烦热,胸闷、憋气,迭治无效。

1991年秋来诊,观其舌苔黄白而滑,脉浮弦而数,诊为阴虚内热夹风,遂用五皮五藤饮加减治疗。

祛湿健发汤(脂溢性脱发验方)

祛湿健发汤(脂溢性脱发验方)

祛湿健发汤(脂溢性脱发验方)
组成:白术15克(炒)、猪苓15克、萆薢15克、首乌藤15克、白藓皮15克、车前子9克、川芎9克(包)、泽泻9克、桑葚9克、赤石脂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

•功效与作用:健脾祛湿,滋阴固肾,乌须健发。

主治:脂溢性脱发。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白术、猪苓、萆薢、车前子健脾祛湿;桑椹、生地、熟地可滋阴固肾,乌须健发。

避免用肥皂洗头,可用鸡蛋1个打碎去皮,搅拌均匀后代肥皂洗头,然后再用清水洗净,1周2次。

待头发油垢减少,新发增生时改为1~2周洗头1次,用法同上至痊愈。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