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高频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高频实验指导书

高频实验指导书

高频实验指导书《高频电子线路II》实验指导书撰写人:粟建新李志军审核人: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7年11月23日前言一、实验总体目标《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也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利用典型实际高频电子线路,运用高频实验仪器,验证《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综合运用各单元电路完成模块化功能的学习,达到掌握和巩固所学基本概念和提高自行研究分析设计类似电路的能力。

在实验中要熟悉各典型高频线路的组成,元件及参数的选择,熟悉高频实验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使用高频实验仪器进行电路参数测试的方法,在实验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二、适应专业年级适应全日制本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3年级学生。

三、先修课程开设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修完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及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及实验、高频电子线路相关理论课程。

四、实验项目及课时分配实验是学习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培养科学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实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为适应电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多年从事教学仪器产品研制生产的经验,研制生产了TPE-GP系列高频电路实验学习机。

其中,TPE-GP2型高频电路实验学习机由试验机箱与单元电路板构成,可完成下述属于模拟电路范畴的实验,即:单、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小信号选频放大电路);丙类高频功率放大电路;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低电平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高电平集电极调幅与发射电路;变容二极管调频与相位鉴频电路;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构成的频率调制器;集成电路(锁相环)构成的频率解调器;利用二极管函数电路实现的波形转换电路;晶体管混频电路实验;调幅、调频接受实验等。

河南理工大学-高频电子课设—高频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的制作和调试精品

河南理工大学-高频电子课设—高频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的制作和调试精品

河南理工大学-高频电子课设—高频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的制作和调试精品通信基本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高频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的制作和调试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1设计任务本学期学习了《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对无线电通信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这次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实践来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设计能力。

通过对一只正规产品收音机的拆卸、安装、仿真调试、了解电子产品的装配全过程,训练动手能力,掌握元器件的识别,简易测试,及整机调试工艺。

1、掌握HX108-2 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调幅接收系统的调试过程及故障排除;3、通过对收音机的拆卸、安装及仿真调试,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4、分析仿真和现实的差距,解决实际问题;5、了解如何利用工艺文件独立进行整机的装焊和调试,并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1.2设计要求1、分析调幅接收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

2、仿真调试及仿真测量结果。

3、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如改善系统性能。

二、总体方案2.1系统方案实现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由变频级,中频放大级,检波和自动控制带路,和低频放大电路构成。

中频放大级电路时指变频输出至检波之间的电路,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收音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频率特性等指标。

从天线感应到的高频调幅信号,经输入回路的选择送入变频器。

本振信号与接受到的高频调幅信号在变频器内经过混频作用,得到一个与接受信号调制规律相同的固定中频调幅信号。

该中频调幅信号经中频放大后,送如检波器,把原音频信号解调出来,并滤除残余中频分量,再由低频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AGC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自动控制中频放大增益。

由中频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进行检波,这样就克服了直放式收音机在接收不同频率的时候灵敏度不均匀的缺点。

而且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既便于放大又便于调谐因此超外差式收音机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

高频实验指导书

高频实验指导书

目录高频电子线路D1型实验箱总体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LC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仪器使用高频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仪器使用高频实验指导书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一高频仪器使用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同组人员: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掌握常用高频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二、仪器使用说明1、QF1055A型信号发生器面板控键说明如下:在以下说明中用“3=AM”简化表示调制方式控键3置于AM位置,其余类推。

⑴电源开关。

⑵调制量程开关:在“3=AM或FM”时有效。

开关置为100、30、10且“14=满刻度”时,AM模式表示调幅度m a不小于100%、30%和10%,FM模式表示频偏△f不小于100kHz、30kHz和10kHz。

⑶输出信号类型开关:开关在OFF、AM、FM位置时,分别输出载波、调幅波和调频波。

⑷调制信号选择开关:在“3=AM或FM”时选择调制信号。

开关在400Hz、1000Hz时调制信号为内部产生的400Hz和1000Hz正弦波信号,且“5”同时输出该调制信号;开关在EXT时使用从“5”端口输入的外部信号作为调制信号。

⑸调制信号输入/输出开关:当“3=AM或FM”,且“4=400Hz或1000Hz时”本端口有400Hz或1000Hz,幅度0—1V rms(有效值)可调的正弦信号输出;当“3=AM或FM”,且“4=EXT时”,使用从本端口输入的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

使用外部调制信号时,调幅输入频率范围30Hz—10KHz,m a=30%时,输入电压<;调频输入频率范围30Hz—100KHz,频偏100KHz时,输入电压<。

⑹载频频率选择开关:从左到右五列的权值分别为100MHz、10MHz、1MHz、100KHz、10KHz和1KHz;上中下三排按键对应载频各位的升、降、清零。

⑺FINE载波输出幅度细调,“3=OFF”时有效。

“11和10”确定最大输出幅度档位后,本旋钮用于将输出从0-最大幅度之间进行调节,旋动本旋钮时“14”电平表指针有相应摆动。

高频电子实验指导书1

高频电子实验指导书1

实验一 LC 与晶体振荡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2)、比较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点,了解工作点对振荡波形的影响。

3)、测量振荡器的反馈系数、波段复盖系数、频率稳定度等参数。

4)、比较LC 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二、实验预习要求实验前,预习教材:“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3章: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的有关章节。

三、实验原理说明三点式振荡器包括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脱莱振荡器)和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1。

1、起振条件1)、相位平衡条件:X ce 和X be 必 需为同性质的电抗,X cb 必需为异性质的电抗,且它们之间满足下列关系:2)、幅度起振条件: 图1-1 三点式振荡器式中:q m ——晶体管的跨导,Xbe Vf eXce Vo Xcbbc +_+_LCX X X X Xc o C L ce be 1 |||| )(=-=+-=ω,即)(Au1* 'ie L oe m q q q Fu q ++>F U ——反馈系数, A U ——放大器的增益, q ie ——晶体管的输入电导, q oe ——晶体管的输出电导, q'L ——晶体管的等效负载电导, F U 一般在0.1~0.5之间取值。

2、电容三点式振荡器1)、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考毕兹振荡器图1-2是基本的三点式电路,其缺点是晶体管的输入电容C i 和输出电容Co 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较大,且频率不可调。

(a ) 考毕兹振荡器 (b ) 交流等效电路图1-2 考毕兹振荡器2)、串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克拉泼振荡器电路如图1-3所示,其特点是在L 支路中串入一个可调的小电容C 3,并加大C 1和C 2的容量,振荡频率主要由 C 3和L 决定。

C 1和C 2主要起电容分压反馈作用,从而大大减小了C i 和C o 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且使频率可调。

《高频实验》实验六 频率调制与解调

《高频实验》实验六 频率调制与解调

实验六频率调制与解调一、实验目的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器电路的原理。

2.掌握集成电路频率解调器的基本原理。

3.了解调频器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4.掌握MC3361用于频率解调的调试方法。

5.掌握调频与解调系统的联测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2.观察调频波波形3.观察调制信号振幅对频偏的影响4、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三、基本原理:调频即为载波的瞬时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

其频率的变化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常采用变容二极管实现调频。

该调频电路即为实验三所做振荡器电路,将S2置于“1”为Lc振荡电路,从J1处加入调制信号,改变变容二极管反向电压即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从而改变振荡器频率。

R1,R 3和VR1为变容二极管提供静态时的反向直流偏置电压。

实验电路见图6-l。

图6—1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图6—2 MC3361构成鉴频电路解调电路如图6-2所示,它主要完成二次混频和鉴频。

MC3361广泛用于通信机中完成接收功能,用于解调窄带调频信号,功耗低。

它的内部包含振荡、混频、相移、鉴频、有源滤波、噪声抑制、静噪等功能电路。

该电路工作电压为十5V。

通常输入信号频率为10.7MHZ,内部振荡信号为10.245MHZ。

本实验电路中根据前端电路信号频率,将输入信号频率定为6.455MHZ,内部振荡频率为6MHZ,二次混频信号仍为455KHZ。

集成块16脚为高频6.455MHZ信号输入端。

通过内部混频电路与6MHZ本振信号差拍出455KHZ中频信号由3脚输出,该信号经过FLI陶瓷滤波器(455KHZ)输出455KHZ中频信号并经5脚送到集成电路内部限幅、鉴频、滤波。

MC3361的鉴频采用如图6-3所示的乘积型相位鉴频器,其中的相移网络部份由MC3361的8脚引出在组件外部(由CP4移相器)完成。

图6—3 乘积型相位鉴频器C54、R62、C58、R63、R58与集成电路内的运算放大器组成有源滤波器。

高频实验指导书

高频实验指导书

前言本高频电子实验箱共包含十个实验单元模块:单元选频电路模块;小信号选频放大模块;正弦波振荡及VCO模块;AM调制及检波模块;FM鉴频模块一;FM鉴频模块二;混频及变频模块;高频功放模块;波形变换模块;综合实验模块。

本实验系统的实验内容是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频电子线路》一书而设计的。

本实验箱共设置了二十四个实验:其中有十九个单元实验,是为配合课程而设计的,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内容;五个系统实验是让学生了解每个复杂的无线收发系统都是由一个个单元电路组成的。

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我们所提供的单元电路自行设计系统实验。

本实验系统力求电路原理清楚,重点突出,实验内容丰富。

其电路设计构思新颖、技术先进、波形测量点选择准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同时,注重理论分析与实际动手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基本原理,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及动手能力。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系统接通电源前请确保电源插座接地良好。

2、每次安装实验模块之前应确保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为保险起见,建议拔下电源线后再安装实验模块。

3、安装实验模块时,模块右边的双刀双掷开关要拨上,将模板四角的螺孔和母板上的铜支柱对齐,然后用黑色接线柱固定。

确保四个接线柱要拧紧,以免造成实验模块与电源或者地接触不良。

经仔细检查后方可通电实验。

4、各实验模块上的双刀双掷开关、拨码开关、复位开关、自锁开关、手调电位器和旋转编码器均为磨损件,请不要频繁按动或旋转。

5、请勿直接用手触摸芯片、电解电容等元件,以免造成损坏。

6、各模块中的3362电位器(蓝色正方形封装)是出厂前调试使用的。

出厂后的各实验模块功能已调至最佳状态,无需另行调节这些电位器,否则将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若已调动请尽快复原;若无法复原,请与指导老师或直接与我公司联系。

7、在关闭各模块电源之后,方可进行连线。

高频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简本)

高频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简本)

目录实验一:扩展通频带 (1)实验二: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5)实验三:LC振荡电路 (8)实验四: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12)实验五:调幅与检波 (17)实验六:三极管混频器 (24)实验一:扩展通频带实验目的1.掌握共射-共基组合电路法扩展通频带的原理和特性。

2.掌握负反馈法展宽通频带的方法与原理。

实验原理及说明在实际宽频带放大电路中,要展宽通频带,也就是要提高上限工作频率,主要使用组合电路法和反馈法。

组合电路法组合电路法广泛采用共射-共基组合电路,如图1.1所示。

共射电路的电流增益和电压增益都多比较大,但是,由于受到密勒效应的影响,它的上限截止频率比较低,从而带宽受到限制。

共基极电路没有密勒效应存在,所以其上限工作频率远高于共射电路。

在共射-共基组合电路中,上限截止频率由共射极的上限截止频率决定。

利用共基电路输入阻抗小的特点,将它作为共射电路的负载,使共射电路输出总阻抗大大减小,进而使密勒电容大大减小。

这样,共射-共基组合电路的综合高频性能有所改善,从而有效地扩展了共射电路的通频带,亦即拓展了整个组合电路的上限工作频率。

由于共射电路负载减小,所以共射电路的电压增益也会减小,但是,共基电路可以提供足够大的电压增益,以弥补电压增益的损失。

因此,组合电路的整体电流增益和电压增益都比较大。

负反馈法调节负反馈电路中的某些参数,可以改变反馈深度,从而调节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和频带宽度。

如果以牺牲增益为代价,可以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

图1.2所示电路是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压并联型负反馈放大电路。

将电路中的A 1、A 2点分别与A 点连接,可以得到不同负反馈电阻的反馈通路,构成“电压并联”型的负反馈放大器。

由于运算放大器内部电路由多级放大电路组成,它的电压放大倍数很高,一般可以达到105以上。

为了在深度负反馈时不产生自激振荡,在运算放大器内电路中通常都加有补偿电容。

SR 124.7kR 3R 4CC 图1.1 共射-共基通频带扩展电路对于内接补偿电容的运算放大器,它的开环上截止频率很低(一般只有几赫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实验一调谐放大器 (1)实验二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 (5)实验三 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 (7)实验四石英晶体振荡器 (10)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一、 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试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 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扫描仪3、高频信号发生器4、毫伏表5、万用表6、实验箱 三、 预习要求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试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uh ,回路总电容C=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f0。

四、 实验内容及步骤(一)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 试验电路见图1-1 (1)、按图1-1所示连接电路(注意接线前先测量+12V 电源电压,无误后,关断电源再接线)。

(2)、接线后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连接电源。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IN2.静态测量试验电路中选R e=1K,R=10K。

测量各静态工作点,计算并填表1.1*V B,V E是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对地电压。

3. 动态研究(1)测放大器的动态范围Vi~V0(在谐振点)选R=10K,Re=1K。

把高频信号发生器接到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出端接毫伏表,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入电压Vi,调节频率f使其为10.7MHz,调节C T使回路谐振,使输入电压幅度最大。

此时调节Vi由0.05伏变到0.8伏,逐点记录V o电压,并填入表1.2。

Vi的各点测量值可根据(各自)实测情况来确定。

表1.2(2)当Re分别为500Ω、2K时,重复上述过程,将结果填入表1.2。

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Ic不同时的动态范围曲线。

(3)用扫描仪调回路谐振曲线。

仍选R=10K,Re=500。

将扫描仪射频输出送入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出接至扫频仪检波器输入端。

观察回路谐振曲线(扫频仪输出衰减档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位置),调回路电容点C T,使f0=10.7MHz。

(4)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当回路电阻R=10K时,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入电压Vi,将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200mV接至电路输入端,调节频率f使其为10.7MHz,调节C T使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大,此时的回路谐振频率f0=10.7MHz为中心频率,然后保持输入电压Vi不变,改变频率发由中心频率向两边逐点偏离,测得在不同频率f时对应的输出电压V0,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1.3。

频率偏离范围可根据(各自)实测情况来确定。

(5)改变谐振回路电阻,即R分别为2KΩ,470Ω时,重复上述测试,并填入表1.3。

比较通频带的情况。

(二)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1.实验线路见图1-2L3OUT IN图1-2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1)用扫频仪调双回路谐调曲线接线方法同3(3)。

观察双曲线回路谐振曲线,选C=3pf,反复调整C T1、 C T2使两回路谐振在10.7MHz。

(2)测双回路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按图1-2所示连接回路,将高频信号输出200mv接至电路输入端,选C=3pf,置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为10.7MHz,反复调整C T1、C T2使两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大,此时的频率为中心频率,然后保持高频信号繁盛期输出电压不变,改变频率,由中心频率向两边逐点偏离,测得对应的输出功率f和电压值,并填入表1.4。

五、实验报告要求1.写明实验目的。

2.画出实验电路的直流和交流等效电路,计算直流工作点,与实验实测结果比较。

3.写明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及名称、型号。

4.整理实验数据,并画出幅频特性。

(1)单调谐回路接不同回路电阻时的幅频特性和通频带,整理并分析原因。

(2)双调谐回路耦合电容 C 对幅频特性,通频带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找出单调谐回路和双调谐回路的优缺点。

5.本放大器的动态范围是多少(放大倍数下降1dB的折弯点V0定义为放大器动态范围),讨论Ic对动态范围的影响。

实验二: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一、实验目的1.了解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丙类放大器的计算与设计方法。

2.了解电源电压Vc与集电极负载对功率放大器功率和效率的影响。

二、预习要求1.复习功率谐振放大器原理能特点。

2.分析图2-1所示的实验电路,说明各元器件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扫频仪3.高频信号发生器4.万用表5.实验板1四、实验步骤1.实验验电路见图2-1按图接好实验板所需电源,(如要调节谐振点,将A、B两点短接,利用扫频仪调回路谐振,出厂调节在6.5MHZ左右。

)图2-1 功率放大器(丙类)原理图2.加负载电阻50Ω,测I0电流(直流电流档5mA,在C﹑D接入,红表笔接C点,黑表笔接D点)。

在输入端接f i=6.5MHz,V i=200mV信号,测量各工作电压,同时用示波器测量输入、输出峰值电压,将测量值填入表1内。

(注:V E、V B、V CE、I0、I C=V E3/R10用万用表测量)注:R10=10Ω表1(注:V B V E V CE输出级的静态工作点。

)表1其中:V i:输入电压峰-峰值V0:输出电压峰-峰值I0:电源给出总电流P i:电源给出总功率(P i=V C I0)(V C:电源电压) P0:输出功率 P a:管子损耗功率( P a=I C V CE)3.加75Ω负载电阻,同2测试并填入表1内。

4. 4.加120Ω负载电阻,同2测试并填入表1内。

5.改变输入端电压V i=100mV,同2、3、4测试并填入表1内。

6.改变电源电压V C=5V,同2、3、4、5测试并填入表1内。

五、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实验测量结果,计算各种情况下I C、 P i、 P0、η.2.说明电源电压、输出电压、输出功率的相互关系.3.总结在功率放大器中对功率放大晶体管有那些要求.实验二 LC 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一、 实验目的1、掌握LC 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LC 电容反馈式三点振荡电路设计及电参数计算。

2、掌握振荡回路Q 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3、掌握振荡器反馈系数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IEQ 对振荡器起振及振幅的影响。

二、 预习要求1、复习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2、分析图3-1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并计算晶体管工作电流IC 的最大值 (设晶体管的β值为50)。

3、实验电路中,L1=3.3uh ,若C=120pf ,c ’=680pf,,计算当C T =50pf 和C T =150pf 时振荡频率各为多少?三、 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频率表3、万用表4、实验箱四、 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电路见图3-1。

实验前根据图3-1所示原理图在实验板上找到相关器件及插孔并了解其作用。

1、 检查静态工作点(1)、在实验板 +12v 插孔上接入+12V直流电源,注意电源极性不能接反。

(2)、反馈电容C 不接,C ’接入(C ’=680pf ),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停振时的情况。

注意连接C ’的接线要尽量短。

+12VL2R OUT图3-1 LC 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原理图(3)、改变电位器Rp测的晶体管V的发射极电压V E,V E可连续变化,记下V E的最大值,计算I E值I E =设:Re=1kΩ2、振荡频率与震荡幅度的测试实验条件:Ie=2mA(V E=2V,调节Rp改变)、C=120pf、C’=680pf、R F=110K (1)、改变C T电容,当分别接为C9、C10、C11时,记录相应的频率值,并填入表3.1。

(2)、改变C T电容,当分别接为C9、C10、C11时,用示波器测量相应振荡电压的峰值V p-p,并填入表3.1。

C T F(MH Z) V p-p51pf100pf150pf3、测试当C、C’不同时,起振点、振幅与工作电流IER的关系(C T=100p,R=110KΩ)(1)、取C=C3=100pf、C’=C4=1200pf,调电位器R p使IEQ(静态值)分别为表3.2所示各值,用示波器测量输出振荡幅度V p-p(峰-峰值),并填入表3.2IEQ(mA)0.8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V p-p(v)状态1状态2状态3(2)、取C=C5=120pf、C’=C6=680pf和C=C7=680pf、C’=C8=120pf,分别重复测试表3.2的内容。

4、频率稳定度的影响(1)、回路参数固定时,改变并联在上的电阻使等效值变化时,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C T=100p时,C/C’=100/1200pf、IEQ=3mA(V E=3V)改变L 的并联电阻R ,使其分别为4.7KΩ、10KΩ、110KΩ,分别记录电路的振荡频率,并填入表3.3。

注意:频率计后几位跳动变化的情况。

(2)、回路LC参数及Q值不变,改变IEQ对频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C T=100p时,C/C’=100/1200pf、R=110K,改变晶体管IEQ时期分别为表3.2所示各值,此处振荡频率,并填入表3.4。

Q~f 表3.3 I EQ~f 表3.4R 4.7KΩ10KΩ110KΩF(MHz) I EQ(mA) 1 2 3 4 F(MHz)五、实验报告要求1、写明实验目的。

2、写明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3、画出实验电路的支流与交流等效电路,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以IEQ为横轴,输出电压峰值V p-p 为纵轴,将不同C/C'值下测得的三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制成曲线。

5、说明本振荡电路有什么特点。

实验四 石英晶体振荡器一、 实验目的1、了解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掌握晶体振荡器的设计方法及参数计算方法。

二、预习目的1、查阅晶体振荡器的有关资料。

阐明为什么用石英晶体作为振荡回路元件就能使 振荡器的频率大大提高。

2、试画出并联谐振晶体振荡器和串联谐振晶体振荡器的实际电路,并阐述两者在 电路结构及应用方面的区别。

三、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频率计3、万用表4、实验箱四、实验内容实验电路见图4-11、测振荡器静态工作点,调图中R P ,I E = 设:Re=1k Ω测得I E min 及I E max 。

2、测量当工作点在上述范围时的振荡频率及输出电压。

3、负载不同时对频率的影响,R L 分别取110K Ω、10K Ω、1K Ω,测出电路振荡频率,填入表4.1,并与LC 振荡器比较。

Rp R1R2R3L1 3.3mh C5EX 6MHz V C1R4C3100p CT C2C41500pRL OUT +12V C7C6图4-1 晶体振荡原理图五、实验报告1、写明实验目的。

2、写明实验所有仪器设备2、画出实验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