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临床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插针前洗手并戴好手套,保持操作无菌。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避免静脉曲张或肿块区域。
-注意静脉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消毒。
-观察心率、血压以及局部静脉区域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
并发症处理:-输液过程中如发生疼痛、局部红肿等情况,需停止输液,拔针处理,并及时给予局部冷敷。
-如果静脉穿刺点出现渗血或血肿,应立即停止输液,选择合适的压迫方式进行处理。
-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导致静脉破裂,应及时停止输液,并做好引流、局部处理和进一步护理。
2.插尿管并发症预防:-使用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术前洗手和戴好手套。
-确保尿道口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注意插入尿管角度,避免出现损伤尿道等情况。
-定期更换导尿管,并注意固定尿管,防止滑脱。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尿液排不出或排尿困难的情况,可以采取刺激尿道的方式促使排尿,如温水冲洗或按摩尿道。
-如果尿液排出含量明显减少或无尿液排出,可能是导尿管被堵塞,需及时更换导尿管或予以清理。
-如发现导尿管脱落或移位,应立即重新插入,并进行固定。
3.针刺并发症预防:-操作前洗手并戴上手套。
-选择合适的针头尺寸,避免过大或过小导致的刺痛或渗血。
-针头插入时要快速、准确,并控制好插入的角度和深度。
-在抽取或注射液体时注意是否顺利,防止发生血管破裂等情况。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渗血,需及时停止操作,拔针处理,并用纱布进行外敷。
-如果发生血管破裂,应立即拔针,固定局部,并及时进行处理。
-如出现局部肿胀、红肿、疼痛等症状,可能是注射部位感染或过敏反应,需及时处理。
4.护理转运并发症预防:-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包括固定好床位、准备好必要的设备、保持通畅的通道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平卧位、半卧位等。
-注意转运途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意识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转运并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详细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详细版)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时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过敏等,下面是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规范。
感染预防和处理规范1.1 预防措施1.1.1 洗手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需洗手。
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充分揉搓手部、指缝、指尖、指甲等处,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
需要消毒的情况下,应使用75%的酒精或其他消毒剂。
1.1.2 保持清洁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清洁,确保操作场所无菌。
对于需要开刀的患者,应提前做好术前皮肤消毒,避免手术时污染。
1.1.3 避免交叉感染不同患者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不同患者的器械、药品等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1.2 处理规范1.2.1 发现感染症状及时处理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局部红肿、渗液等感染症状,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进行处理。
1.2.2 用药规范对于感染患者的用药,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同时,对于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情况,应注意药物的种类和用法,避免滥用和误用。
出血预防和处理规范2.1 预防措施2.1.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进行有创性操作时,应注意操作规程,避免误伤血管和其他组织。
2.1.2 控制出血点在出血点进行止血措施,如使用纱布、压迫等方法控制出血。
2.1.3 术后观察术后应加强观察,如发现出血情况,应及时处理。
2.2 处理规范2.2.1 停止出血如发现出血,应及时控制出血点,如使用压迫等方法控制出血。
2.2.2 使用止血药物对于严重的出血情况,可以使用止血药物过敏预防和处理规范3.1 预防措施3.1.1 了解患者过敏情况在操作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特别是对于需要使用药物的情况,应先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情况,避免因为药物过敏导致不必要的风险。
3.1.2 注意使用药物对于需要使用药物的情况,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使用。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并向医生报告。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技术在日常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医护人员需要提前了解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针对以下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感染1. 手卫生:在接触患者或进行技术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尽量避免手部交叉感染。
2.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开放性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防护服,并及时更换。
3. 科学用药:在进行局部消毒时,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注意消毒方法和浓度,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和损伤。
4. 进行感染控制:避免多人使用同一操作工具,尽量对操作室、手术室等环境进行消毒。
出血1. 善于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和即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出血。
2. 采取止血措施:在发现患者出血后,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常见的方法有局部止血、压迫止血、缝合止血等。
肢体损伤1. 严格遵守规定:在进行高危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和操作流程,不得擅自修改或调整操作方式。
2. 保持沉着:在发生肢体损伤时,保持沉着冷静,做好紧急救护措施。
处理方针针对操作中出现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针:感染1. 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加强营养和护理:采取适当的营养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出血1. 停止出血:在出现出血时,应立即采取相关止血措施,如实施局部按压、外敷冰袋、输注血浆等。
2. 密切观察:术后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和心肺功能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肢体损伤1. 及时处置:在发现肢体损伤时,如果伤情轻微,应及时止痛、包扎,如伤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 安抚患者:在处理肢体损伤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和情绪疏导工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以上是关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技术操作的了解和掌握,并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1)静脉炎预防: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关节处穿刺。
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③ 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先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④ 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
⑤ 每次输液先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问询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
处理:①即将赋予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②在肿胀部位用硫酸镁或者土豆片湿敷20min/次,4 次/d。
2)液体渗漏预防:①妥善固定导管。
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
③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④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处理:对液体外渗者,予热敷、硫酸镁湿热敷等。
3) 皮下血肿预防:①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②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处理:可行冷敷或者热敷,每日1~2 次。
4)导管阻塞预防:①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③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在塑料管的近心端。
处理:发生堵管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将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拧下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静脉血栓形成预防:①再次输液时,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处,接上输液器,如果液体滴入不畅,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挤入循环而发生栓塞,应先调整肢体位置,检查静脉留置针有无脱出,然后用5 ml 针管抽取0.1%肝素盐水2 ml,连接输液针头回抽凝血块,通畅后再换接输液管输液。
②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且留置时间不可过长。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或检查时必须进行的操作,而在这些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护质量,预防和处理这些常见并发症非常重要。
下面将针对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规范的介绍。
1.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规范:-确保穿刺部位清洁,采用无菌技术;-检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防止发生压力伤害;-谨慎选择输液液体,避免发生过敏反应;-确保输液滴速调节正确,避免过速过慢;-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防止细菌感染。
并发症处理规范:-若发生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发生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应停止输液并及时报告医生;-若发生外渗或血管穿破,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静脉通路;-若发生肢体麻木或触觉异常等症状,应及时评估神经损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若发生急性过敏反应或休克,应立即停止输液,予以抗过敏药物和抢救措施。
2.导尿操作:并发症预防规范:-采用无菌技术进行导尿操作,减少感染的风险;-遵循正确的导尿原则,确保导尿管的正确放置;-注意保持导尿通畅,定时排尿;-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
并发症处理规范:-若发生尿液反流或外渗,应检查导尿管是否阻塞或脱落,及时处理和更换导尿管;-若患者出现腹部疼痛、膀胱灼热感、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出现血尿、尿液浑浊、腹胀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出现尿液减少或停止排尿,应检查导尿管是否被阻塞,及时处理。
3.高压氧治疗:并发症预防规范:-仔细评估患者的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避免不适当的治疗;-确保高压氧舱内的安全性和无菌性;-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的稳定性;并发症处理规范:-若患者出现头痛、耳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减少治疗时间或压力,同时观察和处理;-若患者发生失去意识、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实施抢救措施。
以上是对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常见临床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临床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并发症的预防
1.遵守操作规范:
执行临床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团队社会工作责任感和责任心,认真操作,不能随意妄为,尽量减少将来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2.运用科学安全技术:
在执行临床操作时,要掌握良好的技术,避免受到化学、物理、生物介质和机械冲击和热能等损伤,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
3.采用正确的麻醉方法:
执行临床操作时,要选择最适当的麻醉方式,尽可能减少操作前期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采用正确的外科技术:
在临床操作中,手术技术要熟练、精确,及时止血、止痛,保护潜在的器官,避免外科技术损害和出现并发症。
二、并发症的处理
1.对症的治疗:
及时采取对症的治疗手段,如局部处理,抗生素治疗,激素治疗等,能有效减少患者因临床操作发生的并发症。
2.合理使用药物:
执行临床操作时,要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抗菌药物过量使用,单药、复方药物要运用得当,尽量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3.定期随访:。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注射操作(1)皮下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注射前清洁皮肤,并且确保注射部位无出血。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出血等。
当发现皮肤有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应即刻变通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处理。
(2)肌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避开神经和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肌肉损伤等。
当注射部位发生疼痛、红肿以及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3)静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和采用无菌操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栓、静脉炎、药物反应等。
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肿胀、疼痛、静脉堵塞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尿操作(1)女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消毒导尿器置入口和注射用处女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感染、尿道损伤等。
当患者出现尿液异常、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男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和避免损伤尿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损伤、尿液滞留等。
当发现尿液异常、尿液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并处理。
3.静脉穿刺操作(1)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使用无菌技术。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静脉炎、出血等。
当发现穿刺部位有异常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2)动脉穿刺: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避免损伤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等。
当患者出现出血、血肿、局部压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4.管道护理操作(1)气管插管: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正确插入管道并定位。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误吸、肺炎等。
当发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管置入: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和避免感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导管堵塞等。
当发现导管出现感染、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1.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注射药物后外伤、出血:在注射药物时,应确保针头稳定,注药缓慢,避免对血管壁造成外伤,注射后嘱咐患者轻轻按压穿刺部位。
(2)静脉局部感染:应在操作前洗手、消毒,穿刺前用无菌巾固定表皮,确保穿刺部位干净。
穿刺后应巡视穿刺部位,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3)静脉穿透或穿透床单:穿刺时应注意选择静脉较深部位,并在穿刺后检查针头位置是否正确,避免在床单或患者体内穿透针头。
2.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尿道出血:导尿前要确定导尿管的位置,避免过度扭转或插入的力度过大,导致尿道黏膜损伤。
在拔除导尿管时要轻柔,避免拉伤尿道。
(2)尿道感染:导尿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洗手、戴无菌手套、穿无菌外科手术衣,使用无菌导尿包,而且要做好尿袋的消毒与更换,保持导尿管通畅,并经常巡视。
3.拔胃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恶心呕吐:在拔胃管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拔胃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和呕吐。
(2)反流性吸入:拔胃管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呼吸情况,避免管道内液体意外进入气管和肺部,可请患者深呼吸,且手指按压患者的套囊口,减少吸入风险。
4.换药、打针等操作的预防和处理:(1)药物过敏:在给患者新药物之前,要先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应采用皮肤试验等方式进行鉴别,并在给药前对药物进行过敏试验。
(2)局部感染: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无菌技术,包括手术常规洗手消毒、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棉签等。
操作后要及时处理穿刺部位的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3)疼痛和紫癜:在打针时要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技术,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但要避免插入太深,从而引起疼痛和紫癜。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过程中,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口腔护理
(一)窒息 预防:
1. 意识不清者禁漱口。操作时用血管钳夹紧 棉球,每次一个棉球,以免棉球遗漏在病 人口腔内。
2. 棉球湿度适宜,以不滴水为标准。 3. 有活动性假牙者应先取下。 处理: 1. 呼救报告医生。 2. 取出异物(用手、血管钳、吸引器等)。 3. 给病人头低脚高位,拍背。
特殊检查或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要点及处理措施
一、 胃镜 ﹎﹎﹎﹎﹎﹎﹎﹎﹎﹎﹎﹎11 二、 肠镜 ﹎﹎﹎﹎﹎﹎﹎﹎﹎﹎﹎﹎11 三、 腰椎穿刺术 ﹎﹎﹎﹎﹎﹎﹎﹎﹎11 四、 膀胱冲洗 ﹎﹎﹎﹎﹎﹎﹎﹎﹎﹎11 五、 腹透植管术 ﹎﹎﹎﹎﹎﹎﹎﹎﹎12 六、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 ﹎﹎﹎﹎﹎﹎12 七、 无创呼吸机的应用 ﹎﹎﹎﹎﹎﹎12 八、胸腔闭式引流 ﹎﹎﹎﹎﹎﹎﹎﹎12 九、石膏固定术 ﹎﹎﹎﹎﹎﹎﹎﹎﹎13 十、牵引 ﹎﹎﹎﹎﹎﹎﹎﹎﹎﹎﹎﹎13
处理:快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 1.一般过敏反应 ① 安抚患者,取合适体位。 ② 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 2.过敏性休克 ① 应立即停药,就地平卧抢救,呼叫援助,吸氧并注意保暖,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② 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
或静脉注射0.5 ml。 ③ 心跳骤停者立即行胸外按压。呼吸抑制时,用呼吸兴奋剂,如出现呼吸停止,应立即进
6
五、导尿
(二)虚脱及血尿
预防: 1. 防止膀胱高度膨胀。 2.操作时手法宜轻柔。 3.密切观察患者面色、神志等。 4.导尿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 处理: 1.夹闭导尿管,暂停放尿。 2.适当补充能量。 3.报告医生,有血尿者积极寻找原因,
及时处理。
(三)尿道粘膜损伤
• 预防: 操作时手法宜轻柔。 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 处理: 报告医生,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保护受损粘膜。 做好会阴护理。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护理部
1
目录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 测体温(口表)﹎﹎﹎﹎﹎﹎﹎1 二、 口腔护理 ﹎﹎﹎﹎﹎﹎﹎﹎﹎1 三、 保护用具 ﹎﹎﹎﹎﹎﹎﹎﹎﹎1 四、 清洁灌肠 ﹎﹎﹎﹎﹎﹎﹎﹎﹎2 五、 导尿﹎﹎﹎﹎﹎﹎﹎﹎﹎﹎﹎﹎2 六、 肌肉注射 ﹎﹎﹎﹎﹎﹎﹎﹎﹎3 七、 皮下注射 ﹎﹎﹎﹎﹎﹎﹎﹎﹎4 八、 静脉输液 ﹎﹎﹎﹎﹎﹎﹎﹎﹎4 九、浅静脉留置针﹎﹎﹎﹎﹎﹎﹎﹎5 十、PICC置管 ﹎﹎﹎﹎﹎﹎﹎﹎﹎6 十一、输血 ﹎﹎﹎﹎﹎﹎﹎﹎﹎﹎7 十二、鼻饲 ﹎﹎﹎﹎﹎﹎﹎﹎﹎﹎﹎9 十三、吸痰 ﹎﹎﹎﹎﹎﹎﹎﹎﹎﹎﹎9 十四、氧气吸入 ﹎﹎﹎﹎﹎﹎﹎﹎﹎10
7
六、肌肉注射
(一)局部硬块、局部感染
预防: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粉剂的药液溶解完全。 3.长期注射的患者,轮流更换注射部位。
处理: 1.一旦发生皮下硬结,可用热敷或50%硫 酸镁外敷。
2.必要时用红外线照射。 3.发生局部感染者遵医嘱使用抗菌素。
(二)出血、断针
• 预防:
1. 选择质量保证的注射器。 2. 注射时注意避开浅表静脉。 3. 勿将针头全部刺入,避免在硬结、皮肤有瘢
行人工或辅助呼吸。 ④ 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和补充血容量治疗。 ⑤ 密切观察病情并记录。
3.教会照顾者正确使用床栏,确保安全。 处理:
1.报告护士长、医生。 2.按医嘱对患者碰伤的肢体进行检查,必
要时摄片检查,明确诊断。
3.立即报修床栏。
(二)约束带致伤及肢体淤血 l 预防:
1. 履行告知,向患者家属解释清楚,家属同 意后方可使用。
2. 约束带宜短期使用,使用期间使患者卧位 舒适,经常更换体位。
2
一、测体温(口表)
体温表破损 预防:
1. 护士测体温前,检查体温表的质量。 2. 患者神志清者,叮嘱患者不要说话、勿咬破。 3. 患者神志不清者,测腋温和肛温,需有人看管。 处理: 1.检查患者是否吞入水银及口腔粘膜完好程度。 2.立即报告护士长。 3.嘱患者漱口吐出。 4.如有吞入,立即给患者吞服蛋清、牛奶等,食粗纤维蔬菜。
痕处注射。
• 处理:
1. 一旦发生穿刺针眼处出血,可用消毒棉签压 迫局部2-3分钟,一般可止血。若针筒里回抽 出血液,立即拔出针头并按压至出血停止。
2.一旦发生针体断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患者保持安静,用手 固定断针处皮肤,用止血钳拔出断针。
8
六、肌肉注射
(三)周围神经损伤
预防: 1.注射时部位选择正确。 2.关注病人的主诉。
处理: 1.一旦发生应行红外线或电磁波照射、按摩理疗等处理。 2. 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四)晕厥
预防:避免空腹注射。 处理: 1. 立即使患者平卧,解开衣领,吸氧。 2.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报告医生,根据病情做相应处理并做好记录。
9
六、肌肉注射
(五)过敏反应
预防: 1. 注射前询问有无过敏史。 2. 注射后观察30分钟。 3. 再次核对患者药物过敏史。
(二)口腔粘膜损伤 预防:
1. 夹棉球方法正确,不要使血管钳直 接接触患者的口腔粘膜及牙龈。
2. 擦洗动作轻柔。 处理:
1. 损伤粘膜处出血者立即止血。 2. 保护受损粘膜,如用西瓜霜、锡类
散等。
4
三、保护用具
(一)床栏致伤及床栏损坏
预防: 1. 护士每班检查床栏功能。 2.患者肢体与床栏之间用软枕隔挡,以保 护患者肢体。
3. 使用约束带必须垫衬垫,松紧适宜,定时 放松,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
4. 保持患者的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l 处理: 1. 报告护士长、医生。 2. 立即松开约束带,有专人看护。 3. 按医嘱对淤血、皮肤破损处进行换药。
5
五、导尿
(一)感染 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鼓励患者多饮水,自然冲洗尿道。 3.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 4.避免误入阴道。导尿管一旦误入阴道,应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 5.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防止尿液返流。 处理: 1.遵医嘱给予抗菌素治疗。 2.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使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 3.做好导管和会阴护理,保持导尿管及尿道口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