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练习 (2)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 (2)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 (2)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

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

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

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即“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

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

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

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观念,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1.娴熟论辩技巧。

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人入彀,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

大学语文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练习题答案

⼤学语⽂练习题答案⼤学语⽂练习题答案⼀、单项选择题1、《战国策》⼀书的整理编订者是A、郭茂倩B、刘向C、司马迁D、班固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A、七⾔律诗B、七⾔歌⾏C、五⾔绝句D、七⾔绝句、我国古代最伟⼤的现实主义诗⼈是 A、屈原 B、⽩居易 C、杜甫 D、⾟弃疾、在中国现代⽂学史上,属于“⽂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A、巴⾦ B、郁达夫 C、⽼舍 D、朱⾃清、诗集《⼥神》的作者是 A、闻⼀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D、冰⼼6、冰⼼《往事》借助对⼤海的描绘。

来抒写⾃⼰的主观情志,这叫做A、铺张扬厉B、托物⾔志C、映衬对⽐D、渲染烘托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法虽A、⽐喻B、拟⼈C、象征D、夸张。

8、在⼀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的事件,就是A、顺叙B、倒叙 D、插叙 D、平叙⼆、多项选择题1、下列诗作属于七⾔律诗的是A、王维《⼭居秋瞑》B、李⽩《送盂浩然之⼴陵)C、王昌龄〈从军⾏》D、社甫《登⾼》E、李商隐《⽆题》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D、《欧游杂记》 E、《闲书》、巴⾦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的关怀应体现在 A、给他们⼀个⽣活技能 B、向他们指⽰⼀条⽣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世界 D、让他们⾛⼀条既⾛的⽣活道路E、培养他们崇⾼的理想和善良的⽓质、屠格涅夫《门槛》通过⼀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民为争取民主⾃由⽽英勇⽃争的情景 B、赞颂⾰命者的献⾝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命者的迫害D、表现了对“圣⼈”的崇拜 E、斥责诬蔑⾰命事业的庸⼈和帮凶、构成完整的⼩说世界的要素有A、⼈物B、时间C、地点D、情节E、环境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的是A、幽居养静B、权衡轻重C、善于辞令D、变化⽓质E、审察事理三、填空题 1、“_________,悠然见南⼭”是陶渊明《饮酒》中的名句。

、王昌龄《从军⾏》:”___________,孤城遥望⽟门关。

大学语文(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采薇练习题

大学语文采薇练习题

大学语文采薇练习题一、文言文阅读(1)薇(2)作止(3)岁莫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B.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C.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D.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二、现代文阅读(1)文中是如何表现女子采摘野菜的动作?(2)诗中体现了哪些自然景象?A. 月亮B. 星星C. 太阳D. 雨三、诗歌鉴赏“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1)请分析诗句中的韵律美。

(2)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屈原B. 陶渊明C. 无名氏D. 杜甫四、文学常识A. 风雅B. 颂C. 赋D. 比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五、作文请以《采薇》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要求立意新颖,语言优美。

六、填空题1. 《诗经·采薇》中,“采薇采薇,_______。

曰归曰归,_______。

”请根据原文填空。

2. 在《诗经·采薇》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出征士兵的艰辛。

七、名词解释1. 请解释《诗经·采薇》中“君子”一词的含义。

2. 请解释《诗经·采薇》中“小人”一词的含义。

八、判断题1. 《诗经·采薇》主要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景象。

()2. 《诗经·采薇》中的“采薇”象征着战争与和平的交替。

()九、简答题1. 请简述《诗经·采薇》中“采薇”的意义。

2. 请简述《诗经·采薇》中表现出的思乡之情。

十、翻译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十一、论述题1. 论述《诗经·采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论述《诗经·采薇》中的战争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十二、综合分析题1. 结合《诗经·采薇》的内容,分析诗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请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诗经·采薇》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中的地位。

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1)薇:一种野菜。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整理2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整理2

《婴宁》-蒲松龄, 把握婴宁的个性特点和性格转化轨迹,体会小说所展示的社会人生内涵。

婴宁的性格最终发生了很大转化,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笑须有时”。

显然,这转化意味着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和对社会礼法的顺应;虽然这是不得已的,但却是社会人生的必然:狐女要走出荒山深谷,投身人际社会,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就必须经由这样一番洗礼。

如果说这里有一种“隐于笑”的悲剧情味,那就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类永远也无法解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

小说的深刻内涵和普遍意义或许就在这里。

, 作者说婴宁是“隐喻笑者”,这话该如何理解,蒲松龄说婴宁是“隐于笑者”,有两层意义,一是婴宁的天然本性得到了隐藏,既是婴宁对当时社会的适应,是婴宁成熟的表现,又是婴宁的天然本性并没有改变,仅仅是表现形式的改变而已;二是作者点明了本文的主旨:揭示人类永远无法解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

, 谈谈这篇小说的整体建构特点。

鬼母形象具有整体建构和主题深化的双重价值。

小说的表层叙事,是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但内里实情,却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

表面上的重重偶然与巧合,实际上都是鬼母为完成托养义务所作的有意安排;而鬼母无所不能,则是她导演这一幕幕喜剧的真正机杼。

特别是她对婴宁的一再教诲,督导婴宁从“笑辄不辍”到“笑须有时”,从“少教训”到成为“全人”,更是加速了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从而也就十分鲜明地彰显出小说披露人类困境的主题。

这就是《婴宁》整体构思的奥妙所在。

, 具体分析作品中描写花儿的表现作用花与笑,是婴宁的两大爱好。

小说中对笑与不笑的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转变。

爱花,是婴宁的重要性格特征。

小说中对花儿的描写,一方面推动着情节发展,一方面衬托主人公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

初见王生时,婴宁手中拈着一枝梅花,喜好清幽而不浓艳的梅花,表现她安于僻野、不事浮华的品格;她住的院子“桃杏尤繁”,见王生时,俯首自簪的也是一朵杏花,雪白清淡的杏花喻示她纯净自然的品格;她喜爱的海棠花与碧桃花也都清香宜人;嫁到王家,她仍“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甚至背着丈夫典卖金银首饰,用以购买上好的花种,几个月后,庭阶、篱笆、厕所,到处都是花草。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杂选多选练习题

大学语文杂选多选练习题

(二) ,杂选题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A )A《短歌行》 B 《饮酒》 C《蛇》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 AB C )A 反复咏叹B 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C 起兴手法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C )A 韩愈B 柳宗元C 白居易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 B )A 使动词B 意动词C 名词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A )A yìB sīC shī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A 柳永B 苏轼C 李清照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C )A 《短歌行》B 《月夜》C 《春江花月夜》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C )A 陆游B 唐琬C 白居易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 赠别诗B 七言古诗C 山水诗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ABC ) A 夸张 B 对比 C借代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 C )A 崔莺莺B 张珙C 红娘12,《铸剑》属于( C )A 散文B 神话C 小说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 A )A 《道士塔》B 《蛇》C 《乡愁》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的作者是( B )A 李白 B曹操 C 杜甫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B )A 《听听那冷雨》B 《雅舍》 C《神女峰》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是出自( A )A 《短歌行》B 《邯郸记》C 《还魂记》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 C )A 《蜀道难》 B《逍遥游》 C《短歌行》18,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 ABC )A 举一反三 B当仁不让 C君子成人之美19,《诗经》中的"风"是( C )A 人风 B家风 C 国风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 B )A 《大雅》B 《小雅》C 《国风》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 A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当仁不让C 君子成人之美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A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 ABC )A 夸张 B比喻 C 对比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C )A 韩愈 B柳宗元 C 白居易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 B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白云一片去悠悠 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27,下列诗篇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AB )A 《短歌行》 B《月夜》 C《春江花月夜》28,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 A )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B闺中只独看 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29,"春如旧,人空瘦"的作者是( A )A 陆游 B唐婉 C白居易30,"皆以客之功"中的"之"应解为( B )A 助词"的"B 动词"到"C 代词"这"31,下列加点的词为语气助词的是( A )A曰归曰归 B 三十而立 C 之二虫又何知32,下列诗句属于李白的有( B )A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33,《牡丹亭》主角是( C )A,崔莺莺 B,张珙 C杜丽娘34,《牡丹亭》的作者是( A )A汤显祖 B王实甫 C曹雪芹35下面是提出了"三美"主张的作者的作品是( A )A 《死水》 B《蛇》 C《乡愁》36,下面的作者属于"创造社"的是( B )A鲁迅 B郁达夫 C 梁实秋37,下列作品属于刘以鬯的有( B )A《道士塔》 B《蛇》 C《乡愁》38,《蛇》的作者是( A )A刘以鬯 B余秋雨 C余光中39,下列人物属于《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有( ABC ) A王雄 B喜妹 C丽儿40,《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何处所作( A )A黄州 B永州 C沧州41,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赠别诗 B七言古诗 C山水诗42,《采薇》中"薇亦作止"的"止"是( C )A 名词B 动词C 语气词43,《采薇》中"载饥载渴"的"载"的意思是( A )A又 B 存在 C运44,《道士塔》的作者是( A )A 余秋雨B 莫言C 金庸45,《铸剑》一文塑造的人物有( BC )A 鲁迅B 眉间尺 C宴之敖者46,《采薇》中"忧心孔疚"的"孔"的意思是( A )A很 B指"孔子" C洞47,表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作者是( A ) A陶渊明 B汤显祖 C白居易48,《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的主角是( AB )A崔莺莺 B张珙 C红娘4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出自( C )A 《对酒》B 《滕王阁序》 C《饮酒》50,《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A )A徐志摩 B 余秋雨 C余光中51,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写到"我的心灵的灯"象征着( C )A 大家庭的没落B 生活的悲剧 C走向新生52,《故都的秋》一文贯穿全文的手法是( AB )A 对比B 反衬C 夸张53,《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叙事人是( C )A王雄 B丽儿 C表少爷54,下列作品属于余光中的是( AB )A《听听那冷雨》 B《乡愁》 C《神女峰》55,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大门内亮起的灯"是象征着( A )A大家庭的没落 B生活的悲剧 C走向新生56,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姐姐爱尔克点的灯" 象征着( B )A大家庭的没落 B生活的悲剧 C走向新生57,《铸剑》属于( C )A散文 B神话 C小说58,与汤显祖的《牡丹亭》并称为"临川四梦"的作品是( AB )A《紫钗记》 B《邯郸记》 C《还魂记》59,杜甫的《月夜》中写了几地之月( AB )A鄜州月 B长安月 C灵武月60,《乡愁》的文体是( A )A 散文 B神话 C小说61,《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第二个"道"是( B ) A 名词 B动词 C副词6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出自( C )A《短歌行》 B《春江花月夜》 C《滕王阁序》63,下列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B ).A杨炯 B王维 C骆宾王64,被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称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是( C ) A 《短歌行》 B 《月夜》 C 《春江花月夜》6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二句在《春江花月夜》全诗结构上起( A )A 转折作用 B并列作用 C 起兴作用66,下列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B )A《红楼梦》 B《短歌行》 C《西游记》67,《滕王阁序》的抒情线索是( A )A兴——悲——振作 B 悲——兴——振作 C 兴——振作——悲68,《逍遥游》一诗的艺术特色是( C )A 现实主义B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C 浪漫主义69,下列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是( C )A《短歌行》 B《春江花月夜》 C《逍遥游》70,《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乌鹊南飞"是比喻( A )A贤才 B军队 C 皇权71,下面与《谏逐客书》为同一作者的是( A )A《会稽刻石》 B《吕氏春秋》 C《短歌行》72,《谏逐客书》的文体特点是( A )A驳论文 B立论文 C 说明文73,《逍遥游》是出自《庄子》的( B )A 《外篇》B 《内篇》 C《杂篇》74,下列描写的是《咏荆轲》描写的场面的是( ABC )A慷慨赴秦 B易水饯别 C刺秦失败7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读( C )A jianB jia Cxian76,下面的作品没有体现浪漫主义色彩的是( C )A《铸剑》 B《逍遥游》 C《谏逐客书》77,与《呐喊》,《彷徨》是同一作者的是( B )A 《短歌行》 B《铸剑》 C《乡愁》78,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是( A )A《难舍》 B《铸剑》 C《乡愁》79,下列作品属于闻一多的是( A )A《死水》 B《短歌行》 C《铸剑》80,《死水》鲜明地体现出诗人所倡导的新格律诗的主张是( ABC )A建筑美 B绘画美 C音乐美81,《死水》中"死水","清风","漪沦"等都具有丰富的( C )含义A比喻 B夸张 C象征82,被作者喻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的作品是( B ) A《短歌行》 B《红楼梦》 C《西游记》83,《牡丹亭》的作者是( A )A汤显祖 B 罗贯中 C白居易84,"剪不断,理还乱"是出自( B )A《短歌行》 B《牡丹亭》 C《红楼梦》85,别号"稼轩居士"的诗人是( A )A辛弃疾B汤显祖C白居易86,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的诗人是( C )A 杜甫B 李白 C陆游87,其作品以《西厢记》最为有名,曾被称为"杂剧之冠"的作者是( A )A王实甫 B汤显祖 C辛弃疾88,元杂剧中表示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的术语是( B )A旦 B科 C煞89,下列属于婉约派词人的是( A )A李清照 B汤显祖 C陆游90,《永遇乐》中"三五"是指( C )A 九月初九重阳节 B五月初五端阳节 C正月十五元宵节(三) 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有( )A、鲁迅B、茅盾C、朱自清D、冰心E、瞿秋白2、下列诗歌属于绝句的有( )A、《山居秋暝》B、《从军行》C、《送孟浩然之广陵》D、《登高》E、《无题》3、下列作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白朴B、关汉卿C、马致远D、王实甫E、张养浩4、下列属于宫调的是( )A、“越调”B、“天净沙”C、“正宫”D、“端正好”E、“朝天子”5、散曲的特点是( )A、长于比兴,注重寄托B、通首同韵,句句押韵C、不能换韵,可用衬字D、讲求文采、对仗E、以问答方式行文6、引起宝玉挨打的人物有( )A、袭人B、蒋玉函C、柳湘莲D、贾环E、金钏儿7、下列属于老舍戏剧名作的有( )A、《离婚》B、《茶馆》C、《龙须沟》D、《三姊妹》E、《四世同堂》8、“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所用的修辞格有( )A、借代B、拟人C、比喻D、夸张E、顶针9、下列属于山水田园诗人的是( )A、王维B、陶渊明C、谢灵运D、王昌龄E、岑参10、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用的修辞有( )A、夸张B、比喻C、拟人D、对偶E、互文11、“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使用的修辞有( )A、比喻B、比拟C、夸张D、对偶E、用典12、为了救国救民,曾在年青时就弃医从文的作家有( )A、鲁迅B、闻一多C、郭沫若D、茅盾E、老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穆旦《赞美》一诗作于( B)A、1937B、1941C、1945D、19482.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穆旦属于(D)A、创造社诗人B、新月派诗人C、七月派诗人D、九叶派诗人3.《九叶集》是本世纪四十年代(主要是1945——1949年)国民党统治区九个较年轻的诗人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和穆旦的作品的选集。

《九叶集》的出版是在( D)A、1949年B、1954年C、1976年D、1981年4.穆旦原名是( C )A. 梁真B. 查良镛C.查良铮D.穆旦5.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所说的“宗教感情”,指的是(A )A.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着追求 B.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C.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 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6.《我的世界观》中,爱因斯坦表明的政治理想是(A )A.崇尚民主,反对专制 B.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C.全神贯注,献身科学 D.不承认万能上帝存在7.《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B )A. 张巡B.南霁云C. 许远D.于嵩8.《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D)A.环境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D.细节描写9.《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指以相语”的是(B)A.于嵩读《汉书》事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 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10.《张中丞传后叙》的最大特色是(C )A.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B.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C.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D.叙事与描写紧密结合11.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B)A.背诵《汉书》B.为国让贤 C.拔刀断指 D.抽矢射塔12.“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依赖于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这句话阐明爱因斯坦的(C)。

A.世界观B.政治理想C.人生观D.社会责任13.“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祖国,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

”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表明(D)。

A.自己对别人和社会的冷漠B.自己性格的古怪C.自己内心的孤独D.自己作为科学家特具的素质:独立思考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课文文体属于演讲词的是( BD )。

A.《赞美》B.《我的世界观》C.《张中丞传后叙》D.《我有一个梦想》2.下列语句中存在通假字的句子是( ABDE )。

A.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B.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C.擅彊兵坐而观者,相环也D.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E.申之以孝弟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

A.爱因斯坦原本德国人,1940年加入美国籍,成为美国著名物理学家。

B.穆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

C.韩愈散文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诗歌与孟郊并称“韩孟”。

著有《昌黎先生集》。

D.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8月23日组织领导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黑人武装夺取政权的民族解放运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1942年,穆旦参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丛林与日军作战。

B.《我有一个梦想》又称《向华盛顿进军演说词》。

C.“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这句话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

D 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这句格言阐明的是人所想做的与人所想要的是不一致的道理。

5.下列人物曾获诺贝尔奖的有( ACD )。

A.阿尔伯特·爱因斯坦B.林肯C.马丁·路德·金D. 奥巴马6.下面句子中,属于侧面烘托的有(AE)。

A.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B.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C.擅彊兵坐而观者,相环也D.慷慨陈词,拔刀断指E.船上人有指以相语7.《张中丞传后叙》中为许远辩诬时采用的类比有( BD)。

A.以千万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B.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C.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D.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E.城之陷,自远所分始8.在驳斥“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谬论时,韩愈所用的类比有( CD )。

A.“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B.“善彊兵坐而观者,相环也”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D.“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E.“以千万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9.韩愈用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典型细节有( CD)。

A.突围,乞救兵于贺兰B.义不忍食,且慷慨陈词C.抽刀断指D.射矢明志E.就戮时,颜色不变10.在《张中丞传后叙》中,韩愈主要歌颂的正面人物有(BDE )。

A.于嵩B.张巡C.张籍D.许远E.南霁云11.在《我的世界观》这篇演讲词中,爱因斯坦阐述了自己的( ABC)。

A.人生理念B.政治理想C.宗教感情D.娱乐方式E.生活爱好12.、在《我的世界观》中,爱因斯坦认为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生活应该是(AE )。

A.淳朴的生活B.安逸的生活C.享受的生活D.豪华的生活E.简单的生活13.在《我的世界观》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认为照亮他的道路,并且不断给他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ABC )。

A.真B.善C.美D.诚E.德14.爱因斯坦认为人们努力追求下列哪些目标是可鄙的( ACE)。

A.奢侈B.勤劳C.虚荣D.正直E.财产15.《赞美》中包蕴了诗人多种感情,主要有()。

A.对历史耻辱的悲悯B.对民族灾难的痛苦C.对人民力量的崇拜D.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讴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1.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

主要领袖是马丁路德金。

民权运动迫使美国政府与国会通过了《民权法》和《选民登记法》。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现代非暴力运动的典型,在全世界被压迫阶级之中影响深远,它使人民看到可以通过合法的群众运动获得民主权利的可能,也使人看到世界必将走向民主平等的趋势。

2.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对唐宋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的合称。

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简析《赞美》中“我”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答:“我”既是《赞美》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是一位深爱着祖国、民族、人民的进步人士,还是一个愿为民族解放事业、保卫祖国与人民紧密站在一起,并做好一切准备上前线英勇杀敌的战士。

在这个形象身上有诗人穆旦个人的影子(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丛林与日军作战),但又不能狭隘地理解就是诗人自己。

他是一个大我,是当时抗日知识分子的代表。

从他身上表现出了革命知识分子爱国、爱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忧患意识以及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2.如何理解《我的世界观》中爱因斯坦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旅客”。

(答:“孤独的旅客”真实地剖析了作为科学家有必要“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内心的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这种超越了一般宽泛的对国家、朋友、亲人的情感,展示了在爱因斯坦的心目中,只有客观真理才是他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这是爱因斯坦对“一个人生存意义”的深邃解读。

)3.谈谈《张中丞传后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答:《张中丞传后叙》中几个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光彩照人,这首先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

如南霁云的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张巡的好学、记忆力超人和就义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都是文中的精彩片断。

其次,作者有意让英雄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之从容镇定、博闻强识、视死如归,许远之宽厚谦和、甘心让贤,南霁云之忠勇刚烈、嫉恶如仇,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此外,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也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

)五、文言释读题(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每题0.5分)1.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自远所分.①始。

以此垢.②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③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⑥,其亦不达于理矣。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④,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⑤,从而尤之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①分始..(.分,分守之处。

).②垢.(.通“诟”,辱骂。

).③藏腑.. (藏,通“脏”;藏腑,指人的内脏。

)④绝之.. (绝,断,使动用法;之,代词,代绳。

绝之,即使绳断掉)⑤然. (指示代词,这样。

)⑥尤之.. (尤,责怪;之,代词,代指患病的器官和绳子的断处)⑦乐. (意动用法,以……为乐。

)⑧卓卓..(卓越。

)2.及其无救而且穷.也。

困难到极点。

(困窘)3.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流言蜚语。

(夸大事实的邪说))(二)将下列文言文字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每题1分)1.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在外无援兵可待的情况下仍誓死守城,已经人吃人且将要吃尽,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数着日子知道死的地方了) 2.以千万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靠着千百名濒临灭亡的士乓,抗击着百万个一天比一天多的敌军)3.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当初许、张二公初守雎阳时,哪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因而抛弃城池预先逃跑呢?)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我曾经在汴、徐二州的幕府里任职,经常来往于两州之间。

)5.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凭着张、许二公的贤明,他们考虑得太精切了。

)6.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抽出箭来射佛寺的佛塔,箭的半截射进了它上边的砖中。

)7.吾归破贼,必灭贺兰。

此矢所以志。

(我回去击败叛逆,一定要消灭贺兰,这支箭用来作标记!。

)8.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于嵩准备到州里去告状,被武人杀害。

)9.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南八,男子汉一死罢了,不可为不义之人所屈服!)10.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许远不怕死这是很清楚了。

)(三)默写并翻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此矢所以志也。

”翻译: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恳求救兵。

贺兰嫉恨张巡、许远的声威功绩超出自己,不肯出师相救。

喜爱霁云勇敢并且豪壮,不听他的话,强行留他,准备了食物与音乐,请霁云入座。

霁云慷慨激昂地说:“霁云来时,睢阳之人没有粮食吃已经一个多月了!霁云纵然想一个人进食,在道义上不忍心;即使吃,也不能下咽!”因而拔出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给贺兰进明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