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纪·惠帝纪

合集下载

形容爱国的成语

形容爱国的成语

形容爱国的成语精忠报国、忧国忧民、碧血丹心、为国捐躯、赤胆忠心、保家卫国、匹夫有责、赤心报国、爱国如家、忠心耿耿、以身许国、保国安民、忧国忘家、舍身为国、国尔忘家、于家为国、忧国奉公、浩气长存、仁人志士、救亡图存、楚囊之情、乃心王室、毁家纾难、香草美人。

爱国如家: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出处: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

《晋书刘聪传》: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祐之如子。

碧血丹心: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

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保家卫国:保卫家乡和祖国。

出处: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楚囊之情:指爱国之情。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

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国尔忘家: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出处:《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浩气长存: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

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见异思迁:迁:变动。

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处:《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尽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出处: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必使爱国思想,普及于最大多数之国民而后可。

周礼·关于《周礼》全文

周礼·关于《周礼》全文

周礼·关于《周礼》全文一关于《周礼》书名《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始见于《史记·封禅书》,曰:《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

” 又曰: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

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礼仪,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

《汉书·礼乐志》亦称之为《周官》,曰:自夏以往,其流不可闻矣,《殷颂》尤有存者。

《周诗》既备,而器用张陈,《周官》具焉。

又《汉书·王莽传上》载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 年)征天下“异能之士”,其所列书名,亦称之为《周官》:征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籀》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

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

至《汉书·郊祀志》记平帝元始五年,王莽奏改南北郊祭礼时,仍称《周官》,其奏文有曰:《周官》天zhuì@②(地)之祀,乐有别有合。

同年五月,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列侯九百余人奏为王莽加九锡之礼,犹称引之为《周官》,曰:谨以《六艺》通义,经文所见,《周官》、《礼记》宜于今者,为九命之锡。

(《汉书·王莽传上》)以上所记,皆在王莽居摄以前。

王莽居摄三年(公元8年)9月,莽母功显君死,时刘歆与博士诸儒78人议功显君服,则改称《周官》为《周礼》了,其议有曰:圣心周悉,卓尔独见,发得《周礼》,以明因监。

又引《周官·司服》之文,亦称《周礼》,曰:《周礼》曰:“王为诸侯缌cuī@③”,“弁而加环dié@④。

” 是可知《周官》之改名为《周礼》,当在王莽居摄之后、居摄三年之前(公元6年至8年),故刘歆等78人之议方径称之为《周礼》。

《周礼》又有《周官经》之称,见于《汉书·艺文志》,曰:“《周官经》六篇。

”案《汉志》是沿袭刘歆的《七略》,据王葆@⑤考证,刘歆奏上《七略》,在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 年)之初(注:王葆@⑤:《今古文经学新论》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汉代中央的厩

汉代中央的厩

汉代中央的厩沈刚【摘要】The Stable of central authorities in Han dynasty was set up inside and outside Changan city. The amount of the stables of central authorities in the latter Han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Former Han.The stable of central authorities was administered by the system of emperor finance.The horses of the stable were chosen from the traditional herse breeding area.Confiscation and requisition from the local government were al⁃so the main sources. The horses were provided for emperor and his families to ride, sacrifices, complement to the regional post house, and as army horse. The officers of the stable were including of ling(令), cheng(丞),and jian(监). They were close to emperor in spite of their humble status. The change of stable in Han dynasty refl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汉代中央的厩设置于长安城内外。

论汉代尊老养老风尚

论汉代尊老养老风尚

093尊老养老在先秦已成风尚,及至汉代,在统治者的重视和相关措施的加持下,日益制度化、习俗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建构了新的伦理秩序。

本文将从法律、政治、经济和思想四个层面,对汉代的尊老养老风尚进行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一、法律之保障秦朝已把尊老养老纳入法律体系,如《秦律》有载:虐待、殴打六十岁以上长辈的不肖子孙,皆要被流放或被处以极刑。

到了汉代,在尊老养老的规定上又有发展和演变,进一步引孝入律,为后世奠定了“孝治”与“法治”长期并行不悖的发展基础。

二者各尽其责,分别在伦理和制度层面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养老律令汉代沿袭先秦尊老尚齿的习俗,颁行了诸多尊老养老的诏令。

如汉文帝曾下诏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

……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

”①其通过诏书来批评一些地方官员将陈旧粟米分给老人,并将赐物过程具体化,要求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赐物,当地县丞或县尉要亲自将鬻米送到老者手中,且有监督机制贯穿派送过程以保障其按要求运行,对违背律令者要“二千石察视责罚之”。

②汉武帝亦惜老,针对孤寡老人衣食匮乏的问题,其下诏:“其遣谒者巡行天下,存问致赐,年九十以上及鳏寡孤独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以上米,人三石。

”③统治者通过这些诏令表达了对尊老养老问题重视的同时,也将其思想转变成了“律”,使这些行为成为正式法令。

同时,将尊老养老的内容、过程以及惩治措施具体化,可见汉代对于尊老养老风尚的推崇和重视。

这些可渗透天下百姓之中的诏令,成为约束各级官员的准则,也是社会推崇尊老养老风尚的保障,利于国民生计,社会稳定,为统治者扩大了统治基础。

(二)刑罚宽宥高年者在人均寿命低的汉代本就少见,再由于其生理退化、危害性小等方面的原因,汉代对高龄老人实行刑罚宽宥制度。

汉惠帝有诏:“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完之。

”④《二年律令》亦有相似记载:“公士、公士妻及囗囗行年七十以上,……有罪当刑者,皆完之。

印章、封泥所见的汉代中央职官杂考

印章、封泥所见的汉代中央职官杂考

印章、封泥所见的汉代中央职官杂考郭俊然【摘要】汉代出土资料中有大量的印章、封泥,从这些印章、封泥中可以发现文献所遗的汉代官制的内容.所以,汉代印章、封泥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相关出土资料,可发现汉代中央官制的其他一些问题.【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0)003【总页数】6页(P50-55)【关键词】汉代;印章;封泥;中央官制【作者】郭俊然【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7学界对汉代官制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如,余华青的《新发现的封泥资料与秦汉宦官制度研究》①余华青.新发现的封泥资料与秦汉宦官制度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3).一文对大量新发现的有关秦汉宦官方面的封泥资料进行了考察,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孙闻博、周晓陆的《新出封泥与西汉齐国史研究》②孙闻博,周晓陆.新出封泥与西汉齐国史研究[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9-15.一文考察了临淄新出封泥,为进一步研究西汉齐国史乃至考察汉代的中央与诸侯国关系、诸侯国的职官设置、诸侯国的属县管理等,都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陈雍的《读印杂记》③陈雍.读印杂记[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3(1):31-35.对《汉印文字征》、《汉印文字征补遗》、《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中的一些官印进行了考释;任常中的《关于汉马丞、徒丞、空丞印问题》④任常中.关于汉马丞、徒丞、空丞印问题[J].中原文物,1983(3):77-79.一文对新莽印章马丞、徒丞、空丞进行了考论,认为马丞、徒丞、空丞均为西汉已有官职,并非新莽创造的官名,马丞、徒丞、空丞之设,不具有中央政府司马、司徒、司空之意;汤其领的《汉初楚王国官印与职官探赜》⑤汤其领.汉初楚王国官印与职官探赜[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10):79-83.一文对徐州汉楚王陵出土的汉代官印进行了考释,揭示了这些印章的特征以及楚王国职官设置的情况,等等。

《汉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汉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汉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汉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纪传体断代史。

从古至今婚姻的习俗

从古至今婚姻的习俗

从古至今婚姻的习俗古代成婚的年龄,各朝代并不相同。

春秋时期,男子20加冠,女子16及笄,即可结婚;又谓“男30而娶,女20而嫁”,是为不失时。

《汉书·惠帝纪》中就明文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五算”就是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

其实,中国古代早婚的现象也很严重,宋代曾有“凡男年15,女年13,并听婚嫁”的规定。

《后汉书·班昭传》中就记载:班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

《汉书·上官皇后传》中甚至有“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的记载。

但一般都是在20岁前后。

古时男家去女家迎亲时,均在夜间。

《仪礼·士昏礼》谓:“昏礼下达。

”郑玄注曰:“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

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

”并且,“主人爵弁、裳、缁,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

亦即迎亲的人均穿黑衣,车马也用黑色。

此俗与后世以白天迎亲、穿红色服饰的婚俗,迥然不同。

自唐代开始,始将迎亲的时间改为早晨。

据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礼,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

今行礼于晓。

”晓即拂晓。

此后相沿至今。

古代对刚入门新妇的姿态也很有讲究。

据《吕氏春秋》记载:“惠子出,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娶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所谓“安矜烟视媚行”,尚秉和注曰:“安矜烟视媚行,形容新妇之状态,可谓入微矣。

然可意会,难以言诠。

安者,从容;矜者,谨慎;烟视者,眼波流动不直睨;媚行者,动止羞缩柔媚安徐也。

是皆新妇初入门之状态,反是则失身份。

”汉代结婚时,均以青布幔搭成帐篷,用以举行交拜之礼。

《世说新语·假谲》篇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

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

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

”这种在青庐中成婚的习俗,一直沿续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多处提到。

又据史料记载,两汉之际,已经有了贺婚的习俗和新婚之夜听房的习俗。

汉书的基本介绍

汉书的基本介绍

汉书的基本介绍《汉书》又称《前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作者是东汉班固,后由其妹班昭补齐。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汉书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汉书的史迹《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

其中删兵书十家,增《七略》,完成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于西汉所撰写的著作。

总共著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

班固世代为望族,家多藏书,父班彪为当世儒学大家,“ 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采集前史遗事,旁观异闻,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

班固承继父志,“亨笃志于博学,以著述为业”,撰成《汉书》。

其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故《汉书》前后历经四人之手完成。

注疏《汉书》者主要有唐朝的颜师古(注)、清朝的王先谦(补注)。

《汉书》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

史学家意学诚曾在《文史通义》中说过:“迁史不可为定法,固因迁之体,而为一成之义例,遂为后世不桃之宗焉。

”历来,“史之良,首推迁、固”,《史风汉》、史班或班马并称,两书各有所长,同为中华史学名著,为治文史者必读之史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本卷叙述汉惠帝刘盈即位及其在位七年的史事。

刘盈,刘邦与吕后之子。

年六岁,立为太子。

性懦弱,刘邦晚年拟以戚夫人子刘如意代之,因大臣反对而未遂。

即位后,由吕后掌握大权,因对吕后毒害戚夫人及刘如意不满,纵情酒色,不理朝政,以至忧郁病死。

《史记》未为惠帝立纪,因他没有掌过实权,附其事于《吕后本纪》。

《汉书》为惠帝立纪,增补了减民租、城长安、以及自然灾异等史事,文字极简,但内容重要。

从体例的角度来看,完全是为刘家无能的惠帝圆场,填补帝系的空白点。

班固给惠帝“宽仁之主”的评语,未免过当;但惠帝遭吕后挟制,确也难以有所作为。

孝惠皇帝(1),高祖太子也,母曰吕皇后。

帝年五岁,高祖初为汉王。

二年,立为太子。

十二年四月,高祖崩。

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赐民爵一级。

中郎、郎中满六岁爵三级(2),四岁二级。

外郎满六岁二级(3),中郎不满一岁一级。

外郎不满二岁赐钱万。

宦官尚食比郎中(4)。

谒者、执盾、执戟、武士、驺比外郎(5)。

太子御骖乘赐爵五大夫(6),舍人满五岁二级(7)。

赐给丧事者,二千石钱二万(8),六百石以上万,五百石、二百石以下至佐史五千(9)。

视作斥上者(10),将军四十金(11),二千石二十金,六百石以上六金,五百石以下至佐史二金。

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12),皆颂(松)系(13)。

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14),皆耐为鬼薪白粲(15)。

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完之(16)。

又曰:“吏所以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与同居(17),及故吏尝佩将军都尉印将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给军赋,他无有所与。

(1)孝惠皇帝:刘盈,刘邦之了,吕后所生,前195年—前188年在位,汉自惠帝以下皆谥“孝”,意谓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

(2)中郎:官名。

秩比六百石,属郎中令。

郎中:官名。

秩比二百石,属郎中令。

(3)外郎:散郎。

(4)尚食:主管饮食。

(5)谒者:官名。

属郎中令。

执盾、执戟、武士、驺(驺骑):皆天子的侍从者。

(6)五大夫:爵名。

第九级。

(7)舍人:官名。

太子之宦属。

(8)二千石:俸禄等级,月俸一百二十斛。

下文六百石、五百石等也是俸禄等级。

(9)二百石:疑是衍文。

佐史:汉代地方官的属吏。

(10)斥上:圹上,墓穴。

(11)金:一金值万钱。

(12)宦皇帝:指中都官的官吏,以别于王国之官吏。

(13)松系:散禁,关押而不上刑具。

(14)上造:爵名。

第二级。

内外公孙:国家公室及外戚之孙。

耳孙:曾孙。

城旦、舂:秦汉刑名,四岁刑。

男筑城,女舂米。

(15)鬼薪、白粲:秦汉刑名,三岁刑。

取薪给宗庙为鬼薪,坐择米使正白为白粲。

(16)完:完刑。

不加肉刑(不损其体),但劳作。

(17)同居:指父母妻子之外,如兄弟及其子等同居共业者。

汉惠帝,是汉高祖的太子,母亲是吕后。

他在五岁时,汉高祖开始当汉王。

第二年,他被立为太子。

高祖十二年四月去世,五月十七日,太子继承皇帝位,尊母吕后为皇太后。

赏赐臣民爵位一级。

中郎、郎中官任职满六年的提爵位三级,满四年的二级。

外郎官任职满六年的二级。

中郎任职不满一年的升一级,外郎任职不满二年的赏钱一万。

宦官的俸禄与郎中相同。

谒者、执盾、执戟、武士、驺骑等皇帝侍从人员的俸禄与外郎相同。

太子御马参乘赏赐爵位为五大夫,舍人任职满五年的升二级。

赏赐给为高祖办丧事者,二千石钱二万,六百石以上一万,五百石以下至佐吏五千。

为高祖开土地为冢的视作斥上者,将军四十斤黄金,二千石二十斤黄金,六百石以上六斤黄金,五百石以下至佐吏二斤黄金。

减少田租,恢复十五税一的制度。

凡爵级在五大夫、六百石以上以及曾经侍奉过皇帝,皇帝也知其姓名的人,犯了罪应当披枷戴锁的,可以适当宽容——软禁而不投入监狱。

对官职在上造以上及皇家内外公孙或血缘已疏的耳孙等,犯罪当刑的,或应判四年徒刑的,减至三年。

百姓年过七十与不满十岁的有罪当刑的,都免予肉刑与剃光头。

皇帝还在令中指出:“官吏的职责就是为百姓办事,能努力把事办好就会得到百姓的信赖,之所以提高他们的爵禄,就是要求他们把百姓的事情办得更好。

凡是官吏的俸禄在六百石以上,与其父母妻子在一起居住的,以及已不在职的曾佩将军印、都尉印领过兵的或曾佩二千石官印的,都只给其家属以军赋赏赐,非直系人员不给。

令郡诸侯王立高庙(1)。

(1)诸侯王:指诸侯王国。

下令各郡的侯王建立高祖宗庙。

元年冬十二月(1),赵隐王如意薨(2)。

民有罪(3),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4)。

赐民爵,户一级。

(1)元年:汉惠帝元处(前194)。

(2)赵隐王如意:刘邦之子,戚夫人所生。

(3)民有罪:其上当有“令”字。

(4)买爵三十级:爵一级直钱二千,三十级为六万。

惠帝元年(前 194 ) 冬十二月,赵隐王如意去世。

臣民犯罪,可以出买爵三十级的钱以赎死罪。

赏赐民爵,每户一级。

春正月,城长安(1)。

(1)城:筑城。

春正月,修筑长安城。

二年冬十月,齐悼惠王来朝(1),献城阳郡以益鲁元公主邑(2),尊公主为太后(3)。

(1)齐悼惠王:刘肥,刘邦的长庶子。

(2)城阳郡:郡冶莒县(今山东莒县)。

邑:汤沐邑。

(3)尊公主:齐悼惠王尊鲁元公主为齐太后,是为了取悦于吕太后。

二年冬,十月,齐悼惠王来朝,献纳城阳郡以增加鲁元公主的汤沐邑。

尊鲁元公主为太后。

春正月癸酉(1),有两龙见(现)兰陵家人井中(2),乙亥夕而不见(现)(3)。

陇西地震(4)。

(1)癸酉:初四。

(2)兰陵:县名。

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

家人:庶民。

(3)乙亥:初六。

(4)陇西:郡名。

治狄道(今甘肃临洮)。

春正月初四日,有两条龙出现在兰陵平民家的井中。

至六日晚不知去向。

陇西发生地震。

夏旱。

郃阳侯仲薨(1)。

秋七月辛未(2),相国何薨(3)。

(1)郃阳侯仲:刘仲,刘邦之兄,刘濞之父。

(2)辛未:初五。

(3)相国何:萧何。

夏,发生旱灾。

郃阳侯刘仲去世。

秋,七月五日,丞相萧何去世。

三年春,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1),三十日罢。

(1)长安:指长安周围。

惠帝三年春,征发长安六百里之内的男女民工十四万六千人筑长安城,工期三十天,筑成一面。

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

夏五月,立闽越君摇为东海王。

六月,发诸侯王、列侯徒隶二万人城长安(1)。

(1)徒隶:有罪之人。

以刘氏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王为夫人以结友好。

夏五月,封闽越君摇为东海王。

六月征发各侯王、列侯的家人、奴隶二万人到长安筑城。

秋七月,都厩灾。

南越王赵佗称臣奉贡(1)。

(1)称臣奉贡:高祖时赵佗已称臣,此时为修职奉贡。

秋七月,都厩发生火灾。

南越王赵佗称臣奉贡。

四年冬十月壬寅(1),立皇后张氏(2)。

(1)壬寅:十三日。

(2)张氏:张敖之女。

惠帝四年冬十月,立皇后张氏。

春正月,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1)。

(1)孝弟力田:这里是指汉代选举的科目名。

复其身:免除其服役。

惠帝五年春正月,在各地选拔孝弟力田的贤者,免除其徭役负担。

三月甲子,皇帝冠(1),赦天下。

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2)。

长乐宫鸿台灾。

宜阳雨血(3)。

(1)皇帝冠:古时贵族男子二十岁成年时加冠。

是时惠帝年二十,故举行冠礼。

(2)除挟书律:秦律有挟书者族,此时废除之。

(3)宜阳:县名。

在今河南宜阳西。

雨(yù):落下。

三月十七日,皇帝举行冠礼,大赦天下。

省去妨害吏民的法令,废除挟书有罪的秦律。

长乐宫鸿台发生火灾,宜阳地区出现血雨。

秋七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1);丙子,织室灾(2)。

(1)凌室:藏冻之室。

(2)织室:汉代掌管皇室丝帛织造的官府。

秋七月二十日,未央宫凌室发生火灾;二十一日,织室发生火灾。

五年冬十月,雷;桃李华(1),枣实(2)。

(1)华:开花。

(2)实:结果。

惠帝五年冬十月,雷声隆隆,桃李开花,枣树结实。

春正月,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

夏,大旱。

秋八月已丑,相国参薨(1)。

(1)相国参:曹参。

惠帝六年春正月,再次征发长安六百里以内男女民工十四万五千人到长安筑城,工期三十天。

夏,发生大旱。

秋八月,丞相曹参去世。

九月,长安城成。

赐成爵,户一级。

六年冬十月辛丑,齐王肥薨。

令民得卖爵。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1)。

(1)算:一百二十钱。

女子及年不嫁出算钱,此为促使人民繁息之法。

九月,长安城全部竣工。

赏赐民爵,每户一级。

惠帝六年冬十月,齐王肥去世。

皇帝下令百姓可以出钱买爵,女子年龄在十五岁以上至三十岁不出嫁的,罚款六百钱。

夏六月,舞阳侯哙薨(1)。

(1)舞阳侯哙:樊哙。

起长安西市(1),修敖仓(2)。

(1)长安西市:长安立九市,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2)敖仓:在荥阳东北敖山上的大粮仓。

兴建长安西市,修建敖仓。

七年冬十月,发车骑、材官诣荥阳,太尉灌婴将。

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1)。

夏五月丁卯,日有蚀之,既(2)。

(1)日蚀:日偏食。

(2)既:尽。

惠帝七年冬十月,派车骑、材官到荥阳,由太尉灌婴指挥。

春正月初一日,日食。

夏五月二十九日,日全食。

秋八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宫(1)。

九月辛丑,葬安陵(2)。

(1)帝崩:惠帝终年二十三岁。

(2)安陵:惠帝陵,又县名。

在今陕西咸阳市北。

秋八月十二日,惠帝驾崩于未央宫。

九月五日,葬于安陵。

赞曰:孝惠内修亲亲,外礼宰相,优宠齐悼、赵隐(1)恩敬笃矣。

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2),纳曹相国之对而心说(悦)(3),可谓宽仁之主,遭吕太后亏损至德(4),悲夫!(1)齐悼:齐悼惠王刘肥。

赵隐:赵隐王刘如意。

(2)闻叔孙通之谏:详见本书卷四十三《叔孙通传》。

(3)纳曹相国之对:详见本书卷三十九《曹参传》。

(4)吕太后亏损其德:指吕后杀赵王刘如意,戮戚夫人,致使惠帝忧疾而死。

班固评论:汉惠帝内亲宗室,外礼宰相,对齐悼王、赵隐王都予以优宠,可谓恩敬笃厚。

听到叔孙的注意礼仪的谏言就自感惭愧,接纳曹相国的健全法度的建议就深为喜悦,可谓仁德宽厚。

可惜由于母后吕太后的残忍而增加了他的精神痛苦,抑郁而终,可悲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