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作--心理健康教案

合集下载

《学会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学会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学会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的概念,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的态度,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作的重要性2. 合作的基本原则3. 合作技巧的培养4. 团队协作的意义5. 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合作的思考,导入新课。

2. 合作的重要性:讲解合作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合作的基本原则:介绍合作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倾听、互助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4. 合作技巧的培养:教授一些合作技巧,如有效沟通、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实践这些技巧。

5. 团队协作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6. 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讲解合作与竞争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竞争,学会在竞争中合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作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合作技巧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技巧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活动: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合作精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合作重要性、基本原则、合作技巧等内容的PPT,用于课堂讲解。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关于合作与竞争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小学心理健康《学会合作》教案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学会合作》教案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学会合作》教案设计第一章:了解合作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合作的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合作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合作的定义和例子。

合作的重要性: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个人与团队合作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合作的理解和经验。

案例分析法:分析合作成功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合作的技巧。

1.4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合作的理解和经验。

案例分析:分析合作成功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合作的技巧。

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个简单的合作任务,体验合作的过程和成果。

第二章:培养合作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合作的基本技巧。

2.2 教学内容:沟通技巧:倾听、表达、尊重他人意见。

分工与协调:合理分配任务、互相配合。

解决问题与冲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尊重他人意见。

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合作技巧的经验。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

2.4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合作技巧的经验。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

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个有一定难度的合作任务,运用合作技巧。

第三章:学会倾听与表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倾听和表达的技巧。

3.2 教学内容:倾听技巧:专注、理解他人意见、不打断他人发言。

表达技巧:清晰、简洁、尊重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倾听和表达的经验。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倾听和表达的过程。

3.4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倾听和表达的经验。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倾听和表达的过程。

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个需要倾听和表达的合作任务,运用相关技巧。

第四章:培养团队精神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团队精神的含义。

小学心理健康《学会合作》教案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学会合作》教案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学会合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的能力,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3. 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就感,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合作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合作的基本技巧:倾听、沟通、协调、分工、合作。

3. 合作游戏的实践与体验。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合作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2. 如何培养学生协调、分工、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合作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游戏法:通过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意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会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一章:合作的意义1. 引入合作主题,让学生了解合作的定义。

2. 讨论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对个人和集体的益处。

3. 分享合作成功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魅力。

第二章:合作的基本技巧(一)1. 介绍倾听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2. 练习倾听技巧,提高学生在合作中的沟通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协调的重要性,学会协调矛盾。

第三章:合作的基本技巧(二)1. 讲解分工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2. 实践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3. 分享合作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合作自信心。

第四章:合作游戏1. 设计合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3.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

第五章:合作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的合作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合作技巧。

2. 讨论如何将案例中的合作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

六、合作的实践与应用1. 设计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合作实践。

《学会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学会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学会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1.2 教学内容1. 介绍合作的概念和意义2. 探讨为什么我们需要与他人合作1.3 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合作的理解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合作的经历,让学生分享经验2. 讲解合作概念:解释合作的定义和意义3. 探讨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合作的作用5. 总结: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寻求合作第二章:合作的技巧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合作时的沟通能力2.2 教学内容1. 介绍合作的技巧2. 探讨如何有效沟通和协调2.3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的经验2.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体验合作沟通的过程2.4 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合作的重要性2. 讲解合作的技巧:介绍有效沟通和协调的方法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合作经验,总结合作技巧4. 角色扮演:设置模拟情景,让学生体验合作沟通的过程5. 总结:强调合作技巧在合作过程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3.1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合作时的团队精神3.2 教学内容1. 介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方法2. 探讨如何培养团队精神3.3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经验2. 游戏法:通过团队游戏,让学生体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3.4 教学步骤1. 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技巧的应用2. 讲解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方法:介绍信任、尊重、沟通等关键因素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合作经验,总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方法4. 团队游戏:设置团队游戏,让学生体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5. 总结:强调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第四章:解决合作中的冲突4.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如何解决合作中的冲突2. 培养学生面对冲突时的冷静和理智4.2 教学内容1. 介绍解决合作中冲突的方法2. 探讨如何保持冷静和理智面对冲突4.3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冲突的经验2.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体验解决冲突的过程4.4 教学步骤1. 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技巧的应用以及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方法2. 讲解解决合作中冲突的方法:介绍沟通、倾听、寻求共识等关键步骤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决冲突的经验,总结解决冲突的方法4. 角色扮演:设置模拟情景,让学生体验解决冲突的过程5. 总结:强调解决合作中冲突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方法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 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合作的精神和技巧5.2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 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合作的精神和技巧5.3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2. 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5.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点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合作的精神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激发学生积极运用合作的精神和技巧4.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提升合作能力5. 布置课后作业:第六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6.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的意识6.2 教学内容1. 介绍团队合作的概念和意义2. 探讨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个人的作用6.3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团队合作经验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效果6.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有参与团队活动的经历,让学生分享经验2. 讲解团队合作概念:解释团队合作的定义和意义3. 探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团队合作的效果5. 总结: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团队活动第七章:团队合作技巧的提升7.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团队合作的技巧2. 培养学生在与团队成员合作时的沟通能力7.2 教学内容1. 介绍团队合作技巧2. 探讨如何有效沟通和协调团队成员7.3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团队合作经验2.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沟通的过程7.4 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 讲解团队合作技巧:介绍有效沟通和协调团队成员的方法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团队合作经验,总结团队合作技巧4. 角色扮演:设置模拟情景,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沟通的过程5. 总结:强调团队合作技巧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第八章:面对团队挑战的处理策略8.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如何面对团队挑战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8.2 教学内容1. 介绍面对团队挑战的处理方法2. 探讨如何在团队中解决问题8.3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面对挑战的经验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处理团队挑战的方法8.4 教学步骤1. 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技巧的应用2. 讲解面对团队挑战的处理方法:介绍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等关键步骤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面对挑战的经验,总结处理团队挑战的方法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处理团队挑战的过程5. 总结:强调面对团队挑战的处理方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第九章:团队合作的实践与应用9.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将所学团队合作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1. 探讨团队合作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2. 分析团队合作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9.3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团队合作经验2. 实际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际团队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9.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团队合作经验,总结团队合作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 实际操作:设置团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4. 总结:强调团队合作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 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团队合作精神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 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团队合作精神和技巧10.3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2. 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10.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点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团队合作精神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激发学生积极运用团队合作精神和技巧4.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5.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定一个团队合作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实施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导入重点关注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技巧的应用。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10篇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10篇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10篇《学会合作》教学设计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学会合作》,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属于交往心理的范畴。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没有养成合作的习惯。

本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渗透,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根据以上的活动理念,我制定了这样三个活动目标:1、认识合作,懂得合作的力量大,培养合作精神。

2、学会合作,使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很好地合作,合作中应该怎么做。

3、体验合作,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过程中的快乐,从情感上认同合作,养成合作的习惯。

在活动方法上,我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线,采用活动体验法、交流汇报法等进行教学。

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活动过程四部曲:一、情境导入,感受合作二、游戏引领,学会合作三、回归生活,体验合作四、实际行动,真诚合作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一课的。

一、情境导入,感受合作(一)导入新课,初步感受合作一开始上课,我就播放MTV《三个和尚》动画版,(课件出示)诙谐有趣的动画,轻快活泼的旋律,加上通俗易懂的歌词,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注意力,他们对三和尚的做法十分不瞒,私底下都纷纷议论起来了,于是我提问:为什么人多了反而没有水喝了呢?围绕这个问题,小朋友们展开了讨论,他们很快地明白三个和尚没有水喝的原因:有的说和尚们自私自利;有的说和尚们不团结一致;有的说和尚们斤斤计较……我适时引出课题:合作,让小朋友们对合作的概念得以感性认识。

(二)游戏激趣,感受合作的力量我告诉小朋友们,要和他们一起做个“折筷子”的游戏,他们个个兴高采烈,争着上台折筷子,班上力气最大的小胖子刘小洋没能折断十根筷子,这回只能灰溜溜的逃到了座位上。

(课件出示)我适时提问: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十根筷子则很难,从这里我们可以想到什么?我联系生活启发:个人的力量是很弱小,而众人、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让小朋友们明白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

心理健康《学会与人合作》教案

心理健康《学会与人合作》教案

心理健康《学会与人合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的概念,知道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作的概念与重要性2. 合作的基本技巧3.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4. 合作中的心理调适5. 合作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作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合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合作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合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合作技巧的应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合作场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 经验分享法:让学生分享合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合作相关案例材料。

2. 合作游戏道具。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合作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讲解合作的基本技巧,如沟通、协调、分工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合作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合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合作技巧的应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5. 角色扮演:模拟合作场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6. 经验分享:让学生分享合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7. 总结讲解:总结合作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与他人合作。

8. 课后作业:布置与合作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10.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情况,总结教学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合作意识的变化: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合作行为,评估其合作意识是否得到提高。

2. 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调、分工等。

3. 心理调适能力的增强:观察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冲突和困难,评估其心理调适能力。

4. 学长与合作的关联:通过长期观察,评估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个人成长,如自信心、责任感等。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学会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学会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学会合作光谷三小夏小芳【活动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1、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并尝试合作。

2、在创设的情境中领悟互相信任、互相谦让、互相配合、合理分工等合作的行为基础。

【活动难点】1、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辅导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课件。

【辅导步骤】一、在问题情境中了解合作1、导入问题情境1想一想:世界上有没有只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有没有必须靠两个人以上才能完成的事情?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根本就完成不了的事情?试举例。

学生简答后教师归纳: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要靠和别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

问题情境2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图片出示的工作需要多少人才能完成。

(图片略)①出版一本书;②制造一辆汽车;③唱一台好戏;④三峡工程。

师生共议后归纳:完成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众人合作!小到日常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都需要合作。

只有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合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就像我们这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合作。

(板书:出示形似握手的合作两字)2、引出“合作”(1)要求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分析合作的含义(2)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合作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3、了解合作(1)学生看表演并分析得出:共同的目标是合作的基础。

学生表演:两个同学放学结伴回家,到了院子,一个同学想去打球,一个想赶写作业,两个互不谦让,最后只好各做各的事了。

(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他们能在一起合作吗?为什么?)学生小议后分析:这两位同学没有共同的目标,是不能合作的,因此要合作就必须有“共同的目标”。

(2)学生辨析后明确:合作要坚持原则(课件呈现问题)①有同学考试时不会做,叫你给他抄,并答应给好处,你能与他合作吗?为什么?②有同学打碎了教室玻璃,就因为他是你的好朋友,你就隐瞒不报告。

《学会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学会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学会合作》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合作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途径。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3.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作的重要性2. 合作的基本原则3. 合作技巧的掌握4. 团队协作的意义5. 人际沟通与团队精神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合作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合作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合作与团队精神。

3.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场景,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分组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内容。

2. 案例材料: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合作案例。

3. 任务卡片:用于分组完成任务。

4. 评分表:用于评价学生表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合作游戏,引发学生对合作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合作的重要性:讲解合作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发展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3. 分析合作案例:分享一些成功的合作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作的力量。

4. 讨论合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如倾听、尊重、沟通等。

5.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过程,提高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

6. 分组完成任务:布置一个合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7. 分享与总结:各组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总结合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9.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合作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10. 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

2. 合作技巧:评估学生在合作任务中展现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合作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设计理念】
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

美国合作教学理论派认为: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的特点是大家通过努力实现共同目标,属于解决问题的协作性行为,在此过程中,人际关系和睦,集体能够一起成功。

在小学阶段,合作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学生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是小学生团体发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目前城市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

【辅导目的】
(1)知识与技能:创设情境,领悟信任、配合、分工等合作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辅导重点】
1、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并尝试合作。

2、在创设的情境、游戏中领悟互相信任、互相谦让、互相配合、合理分工等合作的行为基础。

【辅导难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辅导准备】
多媒体设备、图片、电脑课件、情景剧等。

【辅导步骤】
一、导入引题
1.播放《三个和尚》视频
2.谈感受
视频中三个和尚起火前后有什么变化?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呢?
3.揭示主题: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了解合作
1.谈谈你对合作的理解。

2.理解合作
判断辨析,下面的情况适合合作吗?
(1、)有同学考试或者写作业时不会做,叫你给他抄袭或者替写,并答应付好处费,你能与他合作吗?
(2、)有同学打碎教室玻璃,就因为他是你的好朋友,你就隐瞒不报告,你认为这种合作可取吗?
(3、)你的一位朋友被别人欺负,想让你与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去报复,你能答应合作吗?
3、联系生活,谈一谈这节心理健康课师生间该怎样合作完成?
三、AB剧、游戏体验合作
1、AB情景剧——手抄报比赛
分析:合作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1)明确分工(2)相互配合
2、逃生游戏
游戏规则: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我把它铺在地上。

洪水来临,这张报纸就是一条小船,报纸外边就是河水。

老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你们要一起站在这条“小船”上,谁也不要落水。

游戏结束后,采访谈感受。

(配合的重要性及要有牺牲精神)
3、传球游戏
游戏规则:请三组同学上台比赛,每组两人,背靠背,夹着球,由起点向终点走去,中间球掉了,得从起点开始。

比比哪组速度快。

4、哈利波特变变变
游戏规则:当老师说出口令“哈利波特,变变变”时,队员立刻反问“哈利波特变什么?”,老师提示“哈利波特变?”,队员迅速摆出相应的造型。

选两组同学进行比赛,看哪组同学摆得快,摆得好。

采访学生,发表感言。

四、认识自我,做令人满意的合作伙伴
让学生判断辨析,当遇到下列情形,会怎么做?
1、合作伙伴的想法与自己不同,怎么办?
A、心里不痛快,不高兴。

B、甩手不管,看笑话。

C、仔细想想他的话也可能有道理。

2、自己的做法被合作伙伴误解了怎么办?
A、心中很委屈,但不作声。

B、由此发生争吵。

C、不争吵,在背后发牢骚。

D、真诚地说理,想办法消除误解。

3、合作中两个人都需要某件东西,怎么办?
A、抢在别人前边先得到。

B、合理协商,共同使用。

C、为了成功,主动谦让。

4、总结合作真谛:与人合作要有统一的目标、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明确的分工,除此之外,还需要合作者彼此的默契配合,才能更好地获胜。

五、感受合作创造的价值
通过图片展示,感受成功的合作带来的振憾,创造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今后与同学们在哪些领域,怎样合作。

合作,让人感受成功,获得幸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利用合作,赢得人生精彩掌声。

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合作,回到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