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水泥》编制说明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水泥》编制说明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水泥》编制说明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水泥》

编制说明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规范编制组

2020年6月

目录

一、任务来源及编制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 背景和意义 (1)

二、工作简况 (2)

三、编制原则及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2)

3.1本标准的编制原则 (2)

3.2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3)

3.2.1 范围 (3)

3.2.2 术语和定义 (3)

3.2.3 主要技术指标 (3)

3.2.4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6)

3.2.5评价方法 (7)

3.2.6 附录A (7)

3.2.7 附录B (7)

3.2.7 附录C (12)

3.2.8 附录D (12)

3.2.9 附录E (12)

四、主要验证情况分析 (12)

五、标准中涉及专利情况 (13)

六、标准实施后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国内外关键指标对比分析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相关数据对比情况 (13)

八、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13)

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14)

十、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14)

十一、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度办法、实施日期等) (14)

十二、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14)

十三、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14)

一、任务来源及编制背景

1.1任务来源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要求,在“十三五”期间,以化工、特色轻工、有色、装备制造、建材、纺织、新能源、医药、电子信息行业为重点领域,推广应用绿色制造技术,提升绿色制造水平,构建化工产业绿色制造体系。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18]54号),《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水泥》(2018-1504T-JC)作为行业标准立项,完成年限2020年。由建材工业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编制工作由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

1.2 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调整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能源消耗加剧,建筑能耗持续攀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应对我国能源生态严峻形势的政策指南。《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目标,要求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资源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大力发展绿色产品,促进消费模式转变,正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因此,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工信部开展了以企业为建设主体,以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为基础,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的主要内容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工信部提出要全面统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到2020年,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制造相关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基本建成,在重点行业出台100项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的建设目标。

绿色建筑是如今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这就要求从原料到成品彻底实现节能的要求。作为建筑的基本原料的水泥行业自然责无旁贷。高效、绿色的生产的轨道是水泥行业的可行之机。如今的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污染浪费现象依然严重,供给侧改革将加速水泥行业的快速转型,所以一系列高科技、新型化设备的问世必将助推水泥行业走上绿色生产的发展道路。

“十三五”以来,以“去产能、稳增长、增效益”为主线的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初见成效。全国现在有规模以上水泥企业3000余家,水泥总产量稳定在24亿吨左右,熟料产量约14亿吨,占全球水泥总产量的60%左右。全国水泥工业,碳排放总量达12亿吨,占工业碳排放总量的20%。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水泥》旨在依据《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GB/T 32611),

采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重点从资源、能源、环境和产品品质四个方面选取表征水泥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程度的评价指标,并规定其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1)目前,我国尚无针对水泥产品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绿色水泥产品缺乏统一的定义和标准。本标准的制定,将统一我国绿色水泥产品的定义和指标体系要求;

(2)本标准为开展水泥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提供了技术依据,将水泥产品纳入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范围,扩充了绿色建材产品目录,为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下游产品提供了绿色原材料,将推动我国绿色建材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有力地支撑《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所提出的行动目标的实现;

(3)通过开展水泥绿色设计产品的评价工作,将促使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显著降低产品能耗物耗、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助力于《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所提出的绿色制造目标的实现。

二、工作简况

本标准遵循生命周期的基本指导思想,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水泥行业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技术导则、标准等文献,选择典型企业开展系统深入地实地调研,结合我国水泥环保的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撰写。该标准给出了绿色水泥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生命周期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具体编制过程如下:

2018年7月,工信部下达《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水泥》建材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计划编号2018-1504T-JC。

2019年3月14日,召开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确定标准编制组,由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天瑞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起草;

2019年6月,完成行业初步调研,搜集并分析了相关数据,作为标准评价指标提出的科学参考依据,编制完成标准初稿;

2019年9月5-6日,组织行业专家讨论,编制组向与会专家和企业介绍了本标准的起草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会后,起草组针对有关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进行了修改;

2020年5月26日,通过远程会议形式召开标准专家讨论会,就评价指标关键问题进行研讨,会后形成《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水泥》征求意见稿;

2020年6月,公开对外征求意见。

三、编制原则及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3.1本标准的编制原则

遵循标准编制先进性、科学性、一致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在编制过程中,以GB/T 32161-2015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为依据,以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为指导,在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以及水泥行业政

策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政策制定的相关目标,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广泛调研国内相关行业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综合考虑水泥产品行业当前水平与发展趋势,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对水泥绿色设计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依据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考虑到水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开发、原材料获取、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及废弃后回收处理等阶段,深入分析各阶段的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影响因素,选取不同阶段的典型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本标准在满足评价指标体系要求的基础上,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开展生命周期清单分析,进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将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作为产品生态设计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体现标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2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3.2.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的评价要求、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及熟料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

3.2.2 术语和定义

在充分考虑本标准适用范围以及参考其他相关标准定义的基础上给出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

参考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对绿色设计、绿色设计产品等关键性术语作相关定义。

3.2.3 主要技术指标

3.2.3.1 基础条件

首先企业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基本要求涵盖企业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水平、工艺技术、管理体系、能源计量器具配置、法律法规满足程度和产品基本性能等要求,如下所示:1)企业应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的《水泥行业规范条件》的要求,通用硅酸盐水泥产品基本性能应满足GB 175要求,硅酸盐水泥熟料产品应满足GB/T 21372要求。

说明:企业应达到的最基本条件

2)企业污染物排放应满足GB 4915等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排污许可证要求,近3年无重大安全、质量和环境污染事故。

说明: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基本要求。不但污染物排放浓度要达到国家标准,同时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必须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控制指标。

3)列入政府主管部门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的生产企业,其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二级及以上要求。

4)生产企业宜采用国家鼓励的先进技术工艺,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等文件鼓励的技术,不应采用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等文件中淘汰或禁止的技术、工艺、装备及相关物质。

说明:企业应采用国家鼓励推广的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经济高效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实现节能减排、绿色清洁。

5)生产企业应按照GB/T 19001、GB/T 24001、GB/T 28001和GB/T 23331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和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认证。

6)生产企业应按照GB/T 35461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按照GB 24789配备水计量器具,并根据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配置污染物检测和在线监测设备,具有熟料生产线的企业(除电石渣水泥生产线外)应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系统。

说明:企业应配备符合标准数量的能源及水计量器具,对于各生产环节实现监控,以实现节能节水、绿色生产。电石渣水泥生产线由于能耗较低一般不具备建设余热发电系统的条件。

7)一般固体废弃物的收集、贮存、处置应符合GB 18599的相关规定。危险废物的贮存应符合GB 18597的相关规定,后续应交付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置。

8)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应满足GB 30485、HJ 662要求,水泥熟料中可浸出重金属含量应满足GB 30760要求。

说明:对于具有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的企业除应满足水泥行业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外,还应满足GB 30485、HJ 662、GB 30760等水泥窑协同处置相关法规要求。

3.2.3.2 资源属性

资源属性从石灰石来源、塑料中绿色物料使用率、单位熟料天然钙质原材料消耗量、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生产废水回收利用率、单位产品取水量和所用耐火砖成分等方面提出指标要求,具体见下表。

企业生产所用石灰石应来源于具有绿色矿山资质的石灰石矿山。

熟料中绿色物料的使用率应大于30%,绿色物料的涵盖内容依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包括采矿选矿废渣、冶炼废渣、化工废渣和其他废渣。其中,采矿选矿废渣,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粉末、粉尘和污泥;冶炼废渣,是指转炉渣、电炉渣、铁合金炉渣、氧化铝赤泥和有色金属灰渣,但不包括高炉水渣;化工废渣,是指硫铁矿渣、硫铁矿煅烧渣、硫酸渣、硫石膏、磷石膏、磷矿煅烧渣、含氰废渣、电石渣、磷肥渣、硫磺渣、碱渣、含钡废渣、铬渣、盐泥、总溶剂渣、黄磷渣、柠檬酸渣、脱硫石膏、氟石膏、钛石膏和废石膏模;其他废渣,是指粉煤灰、燃煤炉渣、江河(湖、海、渠)道淤泥、淤沙、建筑垃圾、废玻璃、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

单位熟料天然钙质原材料消耗量、单位产品取水量依据行业调研结果选取行业前20%的量作为指标值。

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和生产废水回收利用率企业应尽量做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与固体废物的全部重复利用。

由于水泥产品中水溶性六价铬几乎全部来源于耐火砖,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含铬的耐火砖。

3.2.3.3 能源属性

能源属性从单位熟料产品综合能耗、单位水泥产品综合能耗和发电能耗比等方面提出指标要求,具体见下表。

单位熟料产品综合能耗与单位水泥产品综合能耗依照最新修订的GB 16780 水泥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中2级能耗的限制要求制定。

余热发电能耗比参考GB/T 33650水泥制造能耗评价技术要求中A级指标进行选取。

3.2.3.4 环境属性

环境属性从大气污染物排放、单位产品碳排放水泥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提出指标要求,具体见下表。

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GB 4915中的特别限值要求。

水泥与熟料产品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依据行业调研结果进行选取。

依据《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有关要求,企业生产废水无外排。

3.2.3.4 产品属性

产品属性从熟料28d抗压强度平均变异系数、水泥28d抗压强度平均变异系数、水溶性六价铬含量、氯离子含量和放射性核素限量等方面提出指标要求,具体见下表。

水泥与熟料的28d抗压强度平均变异系数指标限值参考T/CBMF 17- 2017《水泥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进行确定。

水溶性六价铬含量指标限值参考现行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综合选取。

氯离子含量指标限值在GB 175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放射性核素限量指标限值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并进行了进一步提升。

3.2.4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报告中应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部分,基本信息部分里应提供报告信息、申请者信息、评估对象信息、采用的标准信息等基本信息,其中报告信息包括报告编号、编制人员、审核人员、发布日期等,申请者信息包括公司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同时在报告中也应标注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产品名称、强度等级等。

第二部分为符合性评价部分,该部分需要在报告中提供对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的符

合性情况,并提供所有评价指标报告期与基期改进情况的说明。其中报告期为当前评价的年份,一般是指产品参与评价年份的上一年;基期为一个对照年份,一般比报告期提前一年。

附录B中提供了编制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的方法和流程。主要包括评价对象及工具、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和绿色设计改进方案。

报告的最后需要依据基本要求、评价指标、生命周期评价报告以及改进方案得出该种产品是否是绿色设计产品的初步结论。此外,还需要提供产品主要原材料清单、产品工艺流程图以及各单元过程的数据收集表等资料来证明核查过程的来源和依据。

3.2.5评价方法

同时满足基本要求、评价指标要求以及提供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三项要求的产品可判定为绿色设计产品:判定为绿色设计产品的可按照GB/T32162的要求粘贴标识,可以各种形式进行相关信息自我声明,声明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基本要求、评价指标的要求,但需要提供相关的符合有关要求的验证说明材料。

3.2.6 附录A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是评价指标要求中的部分指标计算方法。

3.2.7 附录B

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是水泥产品编制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的方法和依据。附录B依据GB/T 32161-2015《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和GB/T 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编制而成,包括目的和范围的确定、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及生命周期解释和报告阶段。

3.2.7.1 目的和范围的确定

目的与范围的确定是生命周期评价中的第一步,也是至为重要的一步,其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为何要进行某项生命周期评价(包括对其结果的应用意图),并表述所要研究的系统和数据类型。

(1)目的

GB/T 24040中要求,研究目的中须明确陈述其应用意图,开展该项研究的理由以及它的使用对象。因此本标准的目的为通过评价水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大小,提出绿色设计或生态化改进方案,从而可为提升和改善水泥产品的绿色设计提供依据。使用对象为水泥产品的生产商。

(2)范围

研究范围依据目的确定,需要分析的因素主要有:研究范围的修改及论证、功能、功能单位、系统边界、数据类型、输入输出初步选择准则、数据质量要求等。据此,本标准将功能单位定义为可测量的生产1吨(t)熟料或水泥产品,来为输入和输出提供参照基准,以

保证结果的可比性。

(3)系统边界

确定系统边界,即确定要纳入到模型化系统的单元过程。在理想情况下,建立产品系统的模型时,应使其边界上的输入和输出均为基本流。水泥产品全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原材料获取、能源获取、利废原料获取、运输、产品生产、产品使用以及生命末期等过程,其中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a)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主要原材料的开采及生产过程;

b)能源获取:所用焦炭、电力、汽油、燃料油等能源的开采及生产过程;

c)利废原料获取:如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冶金行业的合金废渣、高炉废渣等的生产过程;

d)运输:主要原材料、能源及利废原料的运输过程;

e)产品生产:产品生产所涵盖的全部工序。

f)产品使用:产品出厂后的运输、使用与维护过程;

g)回收再利用:产品报废、回收、循环利用与最终处置过程。

由于水泥产品是非终端消费品,其使用、废弃和回收过程的环境影响难以获取,故本标准界定的系统边界为“从摇篮到大门”的生命周期过程,即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能源、利废原料的获取,运输、产品生产。

(4)数据质量要求

数据质量要求是生命周期评价可信度的保障。这里的数据是指在评估中用到的所有定性和定量的数值或信息,这些数据可能来自测量到的环境清单数据,也可以是中间的处理结果。针对数据采集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能量)数据设定了相应的取舍准则,如下所示:

a) 所有的能源输入均需列出,包括使用的含能废弃物;

b) 应列出主要的原材料及利废原料输入,符合准则可忽略;

c) 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规定的大气、水体、土壤的各种污染物和固体废弃物均需列出;

d) 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均不可忽略;

e) 忽略的单项物质(能量)流或单元过程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均不得超过1%;

f) 所有忽略的物质(能量)流与单元过程对环境影响贡献总和不超过5%,且应予以说明。

3.2.7.2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ife Cycle Inventroy, LCI)是生命周期评价过程的第二步,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和计算程序。是对产品、工艺流程、活动等研究系统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和能源使用以及向环境(如:空气、水、土壤)排放的废弃物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过程。目的是对产品系统的有关输入和输出进行量化。根据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和范围需要来确定。

(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类型包括输入和输出,其中输入包括能量输入、原材料输入,辅助性输入,其他物理输入;输出报告产品以及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同时数据按照来源可以分为现场数据和背景数据。标准的附录C和附录D提供了数据采集

格式,其中现场采集数据按附录C中表C.1格式采集,背景数据按附录D中表D.1格式采集,对数据的获得方式和来源均应予以说明。在采集过程中,应对缺失的数据进行合理填补,并说明数据填补方法。

为了保证计算结果可信度,标准对于数据采集质量作出要求,现场数据采集质量应满足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背景数据采集质量应满足代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采集过程中,应验证数据的有效性,通过物料平衡、能量平衡、与历史数据和相近工艺数据对比等方式,确认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对于异常数据,应分析原因,予以替换,替换的数据应满足数据质量要求。

(2)数据计算

在数据收集与确认完成后,需要根据计算程序对水泥产品系统中每一个单元过程和功能单位求得清单结果。生命周期评价中的清单分析计算程序在确认数据后还需将数据与单元过程、功能单位分别相关联,同时根据流程图和系统边界可以将各单元过程相互关联,从而对整个系统进行计算,即数据合并。这一计算是以统一的功能单位作为该系统所有单元过程中物流、能量流的共同基础,求得系统中所有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形成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可参见附录E。

(3)分配

大部分工业过程都是产出多种产品,并将中间产品和弃置的产品通过再循环用作原材料。当环境负荷要用其中一种或部分产品来表征时,就产生了输入输出数据如何在多个产品或多个系统之间分配的问题。将过程或产品系统中的输入和输出流划分到所研究的产品系统以及一个或更多的其他产品系统中,GB/T 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将其定义为分配(allocation)。因此,必须根据既定的方案将物流、能量流和环境排放分配到各个产品。

本标准中同一企业生产的熟料和多种水泥产品互为共生产品,而对于涉及的共生产品清单分配方法应在生命周期评价报告中予以明确说明。水泥产品优先采用质量分配法。

3.2.7.3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依据GB/T 32161-2015《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要求,本章包括影响类型确定、清单因子归类、分类评价以及计算方法。

(1)影响类型确定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标准起草组对多家水泥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收集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的现场数据和背景数据,使用ReCiPe评价方法(该方法为评价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国际主流方法之一)进行过程贡献、环境影响贡献以及物质贡献分析见表3-4,辨识了水泥产品的关键影响类型、单元过程以及输入输出物质。

据此选取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化石能源稀缺(Fossil resource scarcity)、矿物资源稀缺(Mineral resource scarcity)、颗粒物形成(fine particulate matter formation)、陆地生态系统酸化(terrestrial acidification)等贡献率大于万分之一的环境影响类型作为必要的环境影响类型,在依据本标准对水泥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时必须包括相关数据。

矿物资源稀缺的贡献率虽然占总影响比例不足万分之一,但作为衡量矿产资源消耗的重

要指标,对环境影响较大,故也将其确定为必要的环境影响类型。

“人体毒性”和“土地使用”这两种环境影响类型的贡献率虽然大于万分之一,但国内外对该环境影响类型的研究较少,难以获取相关数据,因此本标准将其作为推荐的环境影响类型。此外,本标准将陆地生态系统毒性、富营养化、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辐射、淡水生态系统毒性和海洋生态系统毒性等7类贡献率小于万分之一的环境影响类型作为推荐的环境影响类型,建议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时包括相关数据。

表3-4 水泥熟料环境影响贡献结果

(2)清单因子归类

根据清单因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将对某影响类型有贡献的因子归到一起。根据水泥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相关的输入输出物质归类,结果如表3-5所示。本表仅提供了水泥产品生产过程的数据即部分现场数据,未将背景数据中有贡献的因子进行归类,仅为了便于企业进行自评价。

表3-5 水泥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因子分类

(3)分类评价

本标准所涉及的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影响特征化因子采用ReCiPe 2016 Midpoint(H)方法体系,环境影响特征化类型对应特征化模型、类型参数以及来源见表3-6。

表3-6 水泥产品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4)计算方法

影响评价结果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EP i=∑EP ij=∑Q j×EF ij……………………….…………(B.1)

式中:

EP i——第i种影响类型特征化值;

EP ij——第i种影响类别中第j种清单因子的贡献;

Q j——第j种清单因子的排放量;

EF ij——第i种影响类型中第j种清单因子的特征化因子。

但是该方法仅能计算表3-5和3-6中提供特征化因子的指标参数造成的环境影响贡献,具有局限性和不完整性。建议在使用该标准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报告时,可以根据现场数据和背景数据并借助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进行水泥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3.2.7.4生命周期解释和报告

本章为生命周期评价解释阶段,是生命周期评价中根据规定的目的和范围的要求对清单分析和(或)影响评价的结果进行归纳以形成结论和建议的阶段。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的稳健性评价、特点问题识别与改进方案确定以及结论、建议和限制。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的稳健性评价用于评价系统边界、数据来源、分配选择和生命周期影响类型等方法选择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宜用于评价水泥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稳健性的工具包括、完整性检查、敏感性检查和一致性检查。

特点问题识别与改进方案确定是为了产生环境效益或至少将环境责任降至最低,根据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阶段的信息提出一系列与产品相关的绿色设计改进方案。

结论、建议和限制则是根据确定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目的和范围阐述结论、建议和限

制。结论宜包括评价结果、热点问题摘要和方案。

3.2.7 附录C

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是现场数据收集信息,包括现场数据采集质量要求以及格式。

3.2.8 附录D

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是背景数据收集信息,包括背景数据采集质量要求以及格式。

3.2.9 附录E

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是水泥产品生命周期清单表。

四、主要验证情况分析

标准选取了较为典型的水泥企业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如下。

4.1 基本要求

标准中的基本要求除了企业合规性和管理方面的要求外,主要体现企业差异性的是行业规范条件满足情况和清洁生产水平。截至目前发布的十批规范条件共1015条生产线,710家企业符合要求,覆盖现有熟料生产线的90%。清洁生产基于前期验证的100余家企业的清洁生产执行情况调研,返回有效问卷73份,不满足清洁生产二级或以上要求的企业占比7%,部分企业不确定具体清洁生产级别。

4.2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部分依据生态设计产品通则进行企业自我评价,形成以符合性为结论的评价报告,提现指标的创建内容。本标准挑选了几家规模以上水泥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评价验证。依据评价结果及企业反馈情况,对部分在实际操作中较难评估的条款进行了可操作性调整。经验证,本标准评价指标体系部分具有可行性。

4.3 生命周期评价部分

生命周期评价分收集了企业生产数据,包括产品生产阶段的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以及运输(运输方式、运输距离、运输量)等直接调研的清单数据,生产数据采用企业现场调研的方式获取,数据统计时间周期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集到的原料消耗与能源消耗数据以声明单位进行核算。此外,在Simapro数据库中选取合适的背景数据,包括矿石开采、能源生产、原料生产以及厂外运输等基础清单数据。使用ReCiPe Eidpoint(H) V1.06方法体系对水泥产品全生命周期清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该方法体系涉及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人体毒性等18类环境影响指标,借助生命周期评价软件计算得到声明单位产品的各类环境影响指标值。

五、标准中涉及专利情况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

六、标准实施后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标准是我国第一本针对水泥产品生态设计评价技术的国家标准,以国家发布的系列鼓励水泥为代表的传统建材行业实现行业升级,改变以往高能源、资源消耗,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的文件为基础依据,所制定标准的技术指标充分结合了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技术规定,同时充分考虑从业企业水平的差异性,规定了利于引导企业生产产品实现环境友好性的技术评价体系。

该标准的制定,反映了近些年来我国水泥行业整体技术,特别是环境影响方面相关技术的发展,体现了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的真实水平,提倡水泥产品原材料的多样化,开发地方资源,节约自然资源;提倡实现水泥产品生产过程实现绿色生产,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小环境负荷;促进传统水泥产品向绿色产品转型。该标准实施之后将产生明显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国内外关键指标对比分析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相关数据对比情况

无。

八、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十、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建议本标准作为行业推荐性标准发布。

十一、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度办法、实施日期等)

建议按照标准报批计划确定实施日期。

十二、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三、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杂粮面(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杂粮面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杂粮面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青稞、燕麦、荞麦、藜麦米为原料,经研磨成粉后,添加小麦粉,辅以食用盐,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碳酸钠,经和面、碾压制片、切面、干燥、包装等工序制成的杂粮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355 小麦粉 GB 188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钠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GB 5009.2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酸度的测定 GB/T 5461 食用盐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1760 裸大麦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NY/T 892 绿色食品燕麦及燕麦粉 NY/T 894 绿色食品荞麦及荞麦粉 LS/T 3212 挂面 LS/T 3245 藜麦米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产品分类 按原料不同分为青稞面、燕麦面、藜麦面、荞麦面、青稞燕麦面、燕麦藜麦面、青稞藜麦面、青稞燕麦藜麦面。 3.1 青稞面:青稞粉、小麦粉、食用盐、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碳酸钠。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起草单位、起草人 (二)简要起草过程及意义 如,为了……,我公司计划生产××产品。由于该产品无相同产品或同类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其他国际/国外标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的规定,按照《北京市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试行)》要求,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特制定该产品的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生产、检验、贮存和销售的依据。 ……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如,我国现有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GB2763)、……等国家标准与本企业标准密切相关,均作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三、产品的原料和工艺要求 (一)原料的技术要求 说明使用的所有食品原料,按照添加量递减排序。如,产品使用××为主要原料,辅以××、××、××、××、××、××、……,应符合现行有效的标准要求。 1. ××应符合GB××××的规定。

2. ×××应符合GB/T××××的规定。 3. ×××应符合SB/T××××的规定。 4. ×××应符合NB/T××××的规定。 5. ×××应符合……的规定。 …… (二)产品的生产工艺 说明详细生产工艺。如,产品以××为主要原料,××、××、××、××、××、××为辅料,经××、××、××、××、××、××等工艺加工制成。 …… 四、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的比较情况 (一)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原则: 如, 1. 对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的(相同或同类、相近)食品标准,结合××食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标准; 2. 以“×××评估”结果作为标准制定、修订的依据; 3. 没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的,应当与两个以上国家或者地区的标准进行比较,优先选择发达国家或者与我国国情相近的国家或地区;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目的 复合调味酱以水、黄豆酱、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植物油、牛肉、香菇、大豆蛋白,脱水蔬菜,白砂糖、脱水蔬菜、食用盐、味精、圆葱、蒜、芝麻、辣椒粉、辣椒酱,添加食品添加剂辣椒红、苯甲酸钠、阿斯巴甜、黄原胶、柠檬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酵母抽提物、5'-呈味核苷酸二钠、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用香精,经处理、混合、加热、灌装工艺生产的复合调味酱;复合调味酱根据原料不同分为香菇牛肉酱、香辣酱、香熟酱、蘑菇酱、炸酱面专用酱,根据品种不同,生产时,选择性添加上述原料。 鉴于该产品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保障食品安全,在生产过程中有法可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定本企业标准,作为指导企业生产、检验的依据。 二、简要过程(包括调研、试验、验证、起草过程等) 根据对市场需求的调研情况,参照同类产品的企业标准进行了试产和检测,验证了本产品能够按本标准进行生产。 本标准的起草过程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2-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而制定编写,本标准是对标准Q/DBL 0001S-2018的修订,产品分类中增加了炸酱面专用酱,原料中用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代替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增加了酵母抽提物。 本标准食品安全指标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制定,其中铅指标严于国家标准,酸价、过氧化值参照GB 2716-2005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制定;其他指标根据产品实测值制定。 三、与现行有效参照的标准比较及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说明

食品企业标准备案--标准文本

标准 备案号: 盒饭卫生与营养要求(标准名称) 某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4.4营养指标、7检验方法、8抽样、9判定规则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Q/XXXX—2006《学生盒饭营养及卫生要求》。 本标准与Q/XXXX—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适用范围调整为所有盒饭,包括学生盒饭和社会盒饭; ——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食品添加剂、加工供应卫生要求、贮存及运输要求; ——增加了盒饭、冷藏盒饭、加热保温盒饭和高温灭菌盒饭等定义; ——调整了微生物指标的规定; ——调整了学生盒饭营养指标的规定; ——增加了附录A盒饭加工供应卫生要求、附录B推荐的盒饭加工供应过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管理模式和附录C盒饭中心温度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食品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XXX—2006

盒饭卫生与营养要求(企业名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盒饭的定义、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加工供应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抽样、判定规则、包装、标识、贮存、运输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加工、分装、分送的盒装主食和菜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T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测定 GB/T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测定 GB/T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葡萄球菌测定 GB/T4789.26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GB/T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5009.4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 GB/T5009.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GB/T5009.6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 GB/T5009.10 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 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盒饭 指集中加工、分装、分送的盒装主食和菜肴。 3.2 冷藏盒饭 指主食和菜肴烧煮后充分冷却(在2小时内须使中心温度降至10℃以下),并在中心温度10℃以下条件分装、贮存、运输,食用前须加热至中心温度不低于70℃的盒饭。 3.3 加热保温盒饭 指主食和菜肴烧煮后加热保温,在食用前中心温度始终保持在60℃以上的盒饭。 3.4 高温灭菌盒饭 指主食和菜肴盛装于密闭容器中经高温灭菌,达到商业无菌要求,可在常温下保存的盒饭。 3.5 学生盒饭 指配送给中小学校供学生食用的盒饭。

食品厂企业标准范本

Q/××× (食品标准名称) (标准名称必须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不得使用治疗、功能术语,不得使用谐音、形似等容易引起联想、误导的字眼。)

Q/企业代号四位顺序号 S-年号 前言 说明标准中的附录哪些是规范性附录,哪些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为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代替了(指以前的标准代号),(说明:若是修改标准需列出此项内容,则应紧接着另起一行说明本标准与代替标准相比的主要变化之处;若是制定新标准则不需此项。) 本标准与(以前的标准代号)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 ——………。 本标准由(××××公司名称)提出。如集团公司统一使用一个企业标准,还应写明其他适用的食品企业名称。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发布时间:×××,×××,……。

(食品标准名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标准名称)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说明产品由什么原辅料组成、经过什么样的工艺生产、产品的属性<如:饮料、罐头>是什么?什么包装?)制成(食品标准名称)。 【注:上述内容应载明所有原辅材料名称,食用油、食品添加剂、香辛料应标注具体名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示例如下:(最新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17 白砂糖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481.1 食品添加剂柠檬黄 GB 4789.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957 糕点厂卫生规范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8050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QB 1014 食品包装纸 QB/T 1505食品添加剂食用香精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说明:以上为示例,制标企业应全部列出本标准所需标准中当前有效的规范性引用的标准和文件一览表。一览表中文件排列的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内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及有关文件。国家标准按标准顺序号从小到大排列;其他标准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再按标

企业标准模板编写说明

“企业标准模板”编写说明 为了方便企业更好地制定企业标准,根据GB/T1.1、GB/T1.2的要求编制了“企业标准模板”。企业可以按照此模板的格式编制企业标准。在模板使用中,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术要求,但不能改变章节名称、顺序、字体和字号。以下为“企业标准模板”的具体使用说明。 1、封面左上角三位“XXX”为标准文献分类号,由一位大写字母和两位数字组成,如“A56”。 2、文本正文全部用5号宋体,大标题及一级标题用黑体,从前言开始到正文结束每页右上角用5号黑体写出标准号,涉及到表格的,表格题目用5号黑体位于表格上方居中,表格内容用小5宋体,表格宽度与版面同宽,如下表。 3、第一章“范围”中,本标准适用于…应完整交代本标准能“干什么用”,阐明标准的适用性,或适用的领域、界限。 4、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所涉及的标准必须是最新标准,标准号与名称一致(不写标准的年代号),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查询。另外,凡是第二章中引用的标准,后面的正文里必须要涉及,后面引用到的标准必须要列入第二章,一一对应。排序规则如下: a.“标准”在前,“法规”在后。 b.国家标准在前,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后 c.国内标准在前,国际标准在后 d.行标按A → Z顺序排列。 e.所有标准按“标准编号”由小→大排列。 5、第四章“要求”中要注意: a. 标准中的所有特性,可以直接用文字写出来,也可用引用方式引用其他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可量化的特性应给出极限值或可选值。 b. 产品标准是针对最终产品而言,提“要求”时不涉及其他中间生产环节的要求。 c. 执行“可检验性原则”,即提出的每一项要求一定要提及相应的试验方法。方法可直接用文字写出来,也可以引用现成的方法标准。 d. 指标应不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 e.食品类标准必须写出原辅料要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保质期、净含量等内容,检验规则参照“QS”《审查细则》的相关规定制定。 f.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其他类产品,必须制定出安全要求。 6、第五章“试验方法”是对第四章“要求”中特性及各种数值进行验证手段的描述,应符合一一对应的原则,有一项“要求”就应有一项对应的试验方法;且应尽量使用国家、行业中现有的试验方法标准。如果企业自己编写试验方法,需要符合下列要求: a.测定特性值时需要有测定程序,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 b.检查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有数据,给出结果的计算方法; c.测试结果要有保证,给出方法的精密度数据; d.试验方法如涉及安全,给出警示内容。 7、第六章“检验规则”中,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出检验类别,例如:出厂检验(常规检验、交收检验、交付检验),型式检验(属于全项检验) 。每种检验类别中必须包含检验项目、组批抽样规则、检验的条件(什么时候做、什么情况下做)、判定规则。复检规则中包含:项目、条件、次数、结果判定,指什么项目可以复检,什么项目不可以复检,所谓“不可以复检”是指该“项目”对于该产品是致命的,一旦出现,对该产品而言是不可修复的项目。

江苏省企业标准编制说明范本

(XXXXXXXX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食品性能特点、企业标准起草过程等有关情况 我公司生产的XXXXXX,由于目前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维护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订了本标准,作为生产加工,产品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评价的依据。 我公司生产的XXXXXX,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为主要原料,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进行调配、杀菌、包装而成。XXXXXX营养丰富,口感酸甜适口,适合每日饮用。 为向江苏省卫生厅进行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与备案,我公司内部成立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起草小组。主要过程包括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同类产品的国标、行标、地标,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及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制订依据的讨论,并通过查阅大量的食品安全相关国家标准而制定;同时邀请部分江苏省食品安全标准审评专家进行审查,并根据专家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我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负责企业标准的指导协调和制订工作。 二、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原则和与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关系及贯彻执行情况 我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定是以现行有效的GBXXXXX《XXXXXXXXXX标准》为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本产品的特点,围绕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要求进行制定,使本标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通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格式上符合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我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中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均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技术要求与相应国家标准相匹配。 在制定我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过程中,根据我公司的产品特色,参照GBXXXXX 《XXXXXXXXXX标准》的技术指标为基础制定。 原料要求与GBXXXXX《XXXXXXXXXX标准》要求一致,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均采用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及相关规定。 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与GBXXXXX《XXXXXXXXXX标准》要求持平,理化指标要求中根据我公司产品特点增加了XXXX。其中XXX项的要求严于该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调制即食水产品》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调制即食水产品》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编号、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 根据浙卫便函〔2011〕48号通知函要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调制即食水产品》(以下简称地标)列入2011 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订计划项目,受浙江省卫生厅委托(委托协议书编号2011004),舟山市卫生监督所主要承担该标准制订工作,国家海洋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舟山市出口水产行业协会、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浙江富丹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宁波史翠英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绍兴市咸亨酒店食品有限公司、浙江瑞松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协作单位参与制订。 (二)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 地标主要起草人:陈忠伟、顾仲朝、梅宏舟、周震海、王萍亚、杜俐、史翠英、宋瑞忠、徐静波、郭宝达,其中陈忠伟担任起草负责人。起草人员主要负责标准制订工作的组织、协调,相关资料的查阅、收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组织召开研讨会,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征集、整理和归纳相关的意见、标准送审等。起草负责人在地标制订期间未担任或兼任其他食品安全标准主要起草工作。 (三)简要起草过程 1、标准任务下达后,舟山市卫生监督所制定了地标制订方案,并于2011 年10月组建标准起草工作组,由舟山市卫生监督所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2、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在参照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广泛调研了浙江省调制即食水产品企业水产、标准执行和应用现状,初步形成包含感官、安全限量、质量指标以及检验方法的标准基本框架。2011年10月份,起草工作组召开会议对标准框架进行研讨,并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征集省内专家的制标建议,形成标准初稿。之后,各起草单位针对标准初稿中制订的指标判定值,调取了近几年产品的检测数据,并组织抽样对指标、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工作,积累了检验数据。 3、起草工作组依据研讨会、对比验证及其他形式所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对该标准初稿进行修改,于2012年3月上旬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2012年4月至5月,起草工作组向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大专院校、检测机构、食品监管机构和食品安全标准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共发放征求意见函103份,收到修改意见14份,经过整理分析,与6月召开专题研讨会,采纳了部分意见,并于2012年6月底形成标准送审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关系 地标依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结合近年来我省对该类食品监督抽检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充分考虑本省水产企业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并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予以制订。本标准引用或参照了现行的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10144-2005《动物性水产干制品卫生标准》、GB 2733-2005《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NY 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T 1712-2009 《干制水产品》、NY 5328-2006《无公害食品海参》和NY/T 1514-2007《绿色食品海参及制品》等标准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并充分考虑到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正在征求意见,即将出台,其中对水产品制品污染物指标作了限量规定,本标准也进行了参考。而致病菌限量的国标尚处于制订过程,直接引用还不现实,本标准直接引用了GB 10144的限量指标。本标准的格式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进行编写。

食品企业企业标准相关知识解析

食品企业企业标准相关知识解析 1.食品企业标准备案需求 (一)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二)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2. 企业标准的申请流程(以辽宁省为例) 答:1、受理(一)企业标准依法不需要备案的,应当即时告知当事人不需备案;(二)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当立即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告知当事人补正;(三)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规定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发布在相关网站上公示。应提交的材料:(一)企业标准备案登记表; (二)企业标准文本(一式八份)及电子版; (三)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资料。 2、网上公示,公示期为20个工作日。 3、公示期满,通知申报备案的企业,接受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建议予以修改,填写登记表。登记编号,在正式文本上加盖备案专用章,;对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与现行的强制性标准抵触的将责令企业停止实施并限期改正。 3. 企业标准编写的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答:要点:1、备案的企业标准的内容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的规定。2、先应对需要编写标准的产品有充分的了解;充分调研与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此类国标或行标可在食品伙伴网或相关收录标准的网站查找;内容应完整并准确表述产品的功能特性,一般应包含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3、企业标准应当包括食品原料(包括主料、配料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工艺以及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指标、限量、技术要求。标准内容可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结合产品自身特点来编写,其中技术指标的制定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与强制性标准相抵触,并且保证能通过产品检测; 4、标准的结构和格式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 5、集团公司所属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标准的,可以由集团公司总部或者其所属任一生产企业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该企业标准备案时,应当注明适用的各企业名称及地址。

XX食品企业标准--企标定稿

Q/XXXX xxxx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XXX 0001S-2018 Xxxx产品 2018-02-20布2018-02-27实施 XXXX有限公司发布 1

Q/XXXX 0001S-2016 I 前言 我公司的XXXX,是XXXX为菌种,经大规模人工培养后,经原料处理、干燥、包装而成的食用XXXX。本标准的安全性指标按照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XXXX-2005 《XX卫生标准》(含第1号修改单),其余指标根据《干制水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XXXX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XXXX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XX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蛋白核XXXX为菌种,经大规模人工培养后,再经离心、洗涤、分离、喷雾干燥、包装而成的食用XXXX。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 5009.19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技术要求 3.1 原辅料 3.1.1 蛋白核XXXX菌种 应符合XXXX属的形态、特性。 3.1.2 生产用水 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3.2 生产工艺 蛋白核XXXX→离心→洗涤→分离→喷雾干燥→包装→检验→入库。 1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晋盛大公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表》 编制说明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内的所有标准按其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 的有机整体,它是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的依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需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也需要适应这种竞争机制的企业标准体系,它展示了企业现有、应有和预计发展标准的全面蓝图,是编制标准、制定修订规划、计划的重要依据。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了适应企业发展和贯彻2003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需要,我公司组织整理汇编企业标准体系表并予以发布,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1.体系表编制依据 《XX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表》依据GB/T 13017-1995《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导则》、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 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2.体系标准的编制过程 本标准体系表于2011年首次发布,2011年,为了创建一流企业,进一步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按照GB/T15496-1995《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GB/T15497-1995《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 要求》、GB/T15498-1995《企业2005年,为了创建AA级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组织对公司标准体系表进行制定。“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结合贯彻2003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在标准化委员会的领

导下,研究当前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编制了《启东晋盛大公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表》 3.编制本标准体系表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体系表的编制,遵循下列基本要求: 3.1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方针政策; 3.2符合GB/T13016-1991《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的有关规定; 3.3将企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等各个具体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规范性文件)全部纳入企业标准体系,避免多个体系独立并存,从而导致体系间相互交叉重叠、彼此不协调的问题。 3.4包容公司现有的和应有的全部标准,所有标准力求分类明确,定位准确,以有利科学地、规范地进行企业标准化建设。 3.5贯彻公司提出的“统一、协调、精简、优选”的标准化工作方针,进一步简化、优化标准体系,保证体系的合适性和有效性。 3.6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规定企业须执行的标准以及有关强制性标准应全部纳入企业标准体系。 3.7应结合具体情况充分采用和贯彻全国标准体系中的有关标准并纳入企业标准体系表内。 4.本标准体系表的结构 按照江苏省提出的“公司运营规范体系”的概念,我公司把

2011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范本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编写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是企业标准备案时的必备资料,对于了解标准制定的背景、依据,保证标准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做好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统一《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要求,特编写此作业指导书。 2 内容要求 2.1标准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 2.1.1所申请企业标准的产品是否已存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如已存在相关的可参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应写明参考哪个标准,该企标与所参考的国标、行标不同点及理由; 2.1.2如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可参照,可参考以下例子的表述方法。 例:标准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 除雪是我国北方每年冬天都面临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兴起,传统的人工除雪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积雪不能及时除掉,给交通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为提高除雪效率,只能喷洒大量的盐。盐有腐蚀性,对路面、环境和车辆危害是不小的。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公司开发了新型环保除雪剂--冰雪融。该产品是专利产品,具有腐蚀性低、无环境污染、融雪能力强、成本低等特点。为保证该产品的生产质量,特制定本标准。(仅供参考,应按实际情况编写) 2.2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执行情况 2.2.1如依据某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而制定的,应写出参照哪个标准,该企标的哪些内容严于或等同于国家、行业标准。 例:本企业标准参照GBXXX《XXX》,其中XXX指标严于该国标,其他指标与该国标持平。 2.2.2如没有相对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应写明相关领域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对该产品的限量指标的要求。 例:本公司制定的“三合一奶茶(固体饮料)”企业标准现暂无相应国家或行业的质量标准,在制定中以GB 7101-2003《固体饮料卫生标准》蛋白型的技术指标为基础,其中XX项的要求严于该卫生标准。 2.3确定主要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的目的和依据 2.3.1标准中各项指标要求,应一一列举出其制定的依据,特别是直接参照执行某标准条款内容,在引用标准中看不到具体标准号的要特别指出。 2.3.2对检验规则中的出厂检验项目与型式试验项目的确定依据应着重说明,其他作简要说明。 例: (一)制定本标准技术要求的目的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固态复合调味料》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名称:沈阳市绿善食品配料有限公司 标准名称:固态复合调味料 标准编号:Q/SLS 0001S-2017 固态复合调味料由沈阳市绿善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生产。本企业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的规定,按照《辽宁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有关规定制定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一、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本公司是进行固态复合调味料加工的企业,根据消费者对食品原料安全健康的要求,本公司适应市场需要研制开发了以下产品: 固态复合调味料:以花椒、八角、草果、桂皮、小茴香等香辛料为主要原料,以麦芽糊精为辅料,经配料、过滤分选、粉碎、筛分、包装等工艺加工制成的香辛料含量85%以上的非即食固态复合调味料。 固态复合调味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生产,经部分消费者食用,普遍反映口感风味好。经查询检索,目前尚未见有本产品适用的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确保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定本企业标准作为生产指导的依据,并作为监测检验本企业固态复合调味料产品安全性的规范性文件。 二、工作过程 我公司在制定标准过程中,进行了详实的调研,反复试验、验证后,确定产品生产工艺,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引用标准,起草制定本标准。 (一)调研 1、配料:花椒、八角、草果、桂皮、小茴香、麦芽糊精 2、工艺: 以花椒、八角、草果、桂皮、小茴香等香辛料为主要原料,以麦芽糊精为辅料,经配料、过滤分选、粉碎、筛分、包装等工艺加工制成的香辛料含量85%以上的非即食固态复合调味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1、目的 喀左县兴隆酿造厂生产的风味醋产品,以固态发酵的酿造食醋为醋基,添加大蒜、辣椒干、姜、蜂蜜、香辛料、八角、肉桂、砂仁、的一种或几种进行浸泡、过滤、勾调、灭菌、灌装等工艺制成的风味醋。经过查询和检索,目前该产品既无国家标准,又无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要求,特制定《风味醋》企业标准,作为指导生产、控制产品质量、检验和销售的依据。 2、标准主要内容的制订依据 本食品安全企业标准贯彻执行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8954《食醋厂卫生规范》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技术指标比较了GB/T18187《酿造食醋》、GB2719《食醋卫生标准》。试验方法采用了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净含量及允差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确定;检验规则根据产品特点并参照类似产品相关要求而制定;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规定均执行了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3、标准编写表述的依据 本企业标准的编写格式和内容表述依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了规范。 4、标准的公示和完善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会有不足之处,将在今后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标准水平。本企业标准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供的网站平台上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公示期结束后,企业可根据公示反馈意见进行完善。 本企业依据权威的检验报告,产品质量能够达到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企业也具有实施本标准的条件和措施,能够满足指导和组织批量生产的需求。 喀左县兴隆食品厂 2018年11月29日

食品加工用氨基酸团体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

《食品加工用氨基酸》团体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1、任务来源 目前,我国氨基酸生产企业已达近百家,总产量超过300万吨,其中,大宗氨基酸产品谷氨酸及其盐类的年产量多达200多万吨,中国已成为氨基酸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食品添加剂已有1400多种,按照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氨基酸十几个系列产品都被划归到食品添加剂香精香料类,分类并不是十分准确。同时,在此标准中,只有将氨基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并没有将氨基酸作为食品的相关要求。依照我国法律,没有相关的标准,就不能获得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就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来使用。无奈之下,氨基酸企业只能将部分氨基酸产品按工业品去销售,国内一些氨基酸生产企业将产品按饲料级出口到国外,国外再作为食品添加剂或食品出口到中国,有些甚至连内包装都不更换,但出售价格却翻了一倍多。氨基酸产品的标准缺失不但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影响,同时,相关的监管部门也无据可依。为了尽快摆脱行业的困境,推动氨基酸产品在国内的生产和销售,扩大内需,制定《食品加工用氨基酸》标准已迫在眉睫。 “十三五”期间,国家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的调整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提升氨基酸等大宗发酵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的要求,更有利于我国氨基酸产业的发展和建设。目前,氨基酸产业新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已逐步形成,制定《食品加工用氨基酸》标准,不仅能够填补我国氨基酸标准的空白,彻底解决食品企业不能采购国产氨基酸的难题,进一步提高国产氨基酸的市场竞争力。本标准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提出,计划名称为《食品加工用氨基酸》计划标号2017-0020-ST-CBFIA。 2、主要工作过程 2017年8月,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开展《食品加工用氨基酸》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公开征集标准起草工作组, 2017年9月8日在哈尔滨召开标准制定启动会议,会上介绍了标准制定的重要性和指标程序,成立了标准制定起草小组,确定由无锡晶

速冻食品企业标准

速冻食品企业标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Q/YKRD XXXX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XXX 0001S-2012速冻预制混合肉卷(板、片) 2012-11-25发布 2012-12-15实施 XXXX食品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XXXX食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速冻预制混合肉卷(板、片)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鲜(冻)牛肉、羊肉、鸡肉或鸭肉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盐辅料和食品添加剂复合磷酸盐(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经解冻(或不解冻)、清洗、去皮、去骨、混合、分割、滚揉调制、制卷(板)、快速冻结、切片或不切片、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速冻预制混合肉卷(板、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07 鲜(冻)畜肉卫生标准 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畜禽肉中己烯雌酚的测定 GB/T 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GB/T 动物性食品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量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肉与肉制品氯化物含量测定 GB/T 肉与肉制品取样方法 GB 12694 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 GB 16869 鲜(冻)禽产品 GB/T 20759 畜禽肉中十六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GB 2668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 BB/T0039 商品零售包装袋 SB/T 10386 畜禽肉中氯霉素的测定 SB/T 10387 畜禽肉和水产品中呋喃挫酮的测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三篇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三篇 篇一:企业《标准名称》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二、标准编制的目的 三、编制原则和依据 四、标准制定的主要过程 五、标准编制中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标准名称 本标准适用于XXXXXXXX,故标准起名XXXXXXXX。 (二)标准主要内容说明(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 1. 2. 3. 六、与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 通过联机检索,未查到与本标准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查新报告见附件)。 通过联机检索,查到与本标准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查新报告见附件)。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XXXXXXXX行业的市场需求,标准的技术指标合理、先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七、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要求。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由于本标准为地方性基本要求,在制定过程中经常与生产企业进行沟通,本标准文本未见重大分歧意见。 九、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强制性)地方标准的建议 由于XXXXXXXX(直接)关系到XXXXXXXX,建议将《标准名称》作为企业标准批准发布,用于指导(引导、规范)。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实施方案等内容) (一)技术措施 (二)管理措施 (三)实施方案 (1)本标准由xxx发布,计划于XXXX年X月X日发布实施,由XXXX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2)XXXX应以本标准为依据,以保证XXXXXXXX;现有企业应根据本标准考察企业目前达标情况,并根据考察结果对生产工艺、设备以及XXXX设施进行改造。十一、参考标准和资料 起草单位名称 XXXX年XX月XX日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名称:柞蚕蛹虫草 标准起草单位:敦化市康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标准代号:Q/DHKS0001S-2018 1、标准制定概况 1.1柞蚕蛹虫草研发背景 冬虫夏草是为大众所熟知的珍贵滋补佳品,主要生长在西藏等高海拔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的影响,真正的野生冬虫夏草产量逐年在下降,价格一直长涨。人们同时也试着进行人工培养或是寻找可替代的产品,最终人们发现,真正的蛹虫草是冬虫夏草最好的替代品。蛹虫草种料繁多,而柞蚕蛹虫草是其中品质最好的之一。 柞蚕蛹虫草是将野生蛹虫草菌接种到鲜活的柞蚕蛹体上,而生长成的子实体。由于柞蚕本身具极高的营养成分,所以鲜柞蚕蛹为培养基而培养出的柞蚕蛹虫草在药理学作用上与冬虫夏草相近,且很多营养成份远高于冬虫夏草,比如氨基酸、虫草素、虫草多糖及微量元素硒(有抗癌特效)等。最新科研成果表明,柞蚕蛹虫草含有抗癌有效成份喷司他丁,而冬虫夏草中却不含有,此成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研究组于2017年10月19日发表在《细胞》杂志子刊《Cell Chemical Biology》上。 吉林省是重要的柞蚕生产地之一,有非常优越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其生产出的柞蚕在品质上是最好的,同时也是野生蛹虫草产地之一,早在90年代初,吉林省蚕业研究所就开始提取野生蛹虫草菌,并在柞蚕蛹上进行培养的研究,在2000年后,技术逐渐成熟,2010年左右开始用于批量生产。我公司于2014年开始与敦化市蚕业公司合作,进行柞蚕蛹虫草的培养研究,现已经掌握全部生产技术,可以批量生产。 二、产品特性说明 1、产品特性说明 柞蚕蛹虫草是蛹虫草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2009年第3号公告中把蛹虫草定义为新资源食品。柞蚕蛹虫草的制定标准是以蛹虫草标准为准,在生产、质检(包括污染物、有害病菌、外观形态等检测)、包装等都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要求制定。 食品级蛹虫草标准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