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试论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关 键 词 : 地 沙 漠化 ; 土 治理 ; 沙障 ; 沙生植 物 ; 灌溉
土地沙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 也是我国所面临 法 , 即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沙漠上 , 并用石头等重物压住 。 这种方法可 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 中国是受沙漠化严重 有效 防止水散失 , 但塑料 薄膜 易被风 刮起 , 使其丧失 固沙和保水功 危 害的国家 , 沙漠及 沙漠 化土地面积约为 10 6. 7万平方公 里 , 占国 能 , 同时 造 成二 次 污 染 。 土面 积 的 1 .%。 当前 我 国 沙漠 化 土 地 面 积 正 以 每年 2 6 方公 6 7 4 0平 21 利 用 废 塑料 治 理 沙 漠 。 .. 3 该方 法 可 有效 固沙 和保 水 。 用 简 利 里 的速度扩展 , 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 单工艺将废塑料改性成为固沙胶结材料 , 然后在所种植物周 围的沙 自2 0世纪 5 年代起 ,我 国就已开始大规模 的沙漠治理研究。 表面喷洒 1 固沙胶 结材料 ,5 2 mn后 固沙胶 结材料就将表层 0 层 1~ 0 i 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 , 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 。沙漠化土 沙 胶结 在 一起 , 是 形成 黏性 固沙层 。 固沙 层 为 柔 性 , 难 开 裂 , 固 沙 很 且 地 的 土壤 粒 间孑 隙大 , L 内部 排水 快 , 蓄水 量少 且 易 蒸 发失 水 。 且砂 质 层 由固 沙胶 结 材 料 与表 层 沙 紧 密黏 结 , 量 较 大 , 风 也 很 难 将 其 重 大 土 的 毛管 较 粗 , 管水 上 升 高度 小 , 毛 如果 地 下 水 位 较低 , 能湿 润 表 刮起 。 不 土 , 物则 很 难 在表 土 上 生 长 。 植 2 . 物 治理 。 漠 植 物治 理 指 在 沙漠 地 区 播种 沙 生 植物 , 阻 2植 沙 以 1 土 地沙 漠 化 的成 因 及 危 害 止沙漠扩张及改善沙漠土地。 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腾少 , 机械组织 、 1 主要成因。 . 1 输导组织发达等特点 , 可抵 抗 狂风 袭 击 , 尽 快 将 水 分 和 养 料 输 送 并 其细胞 内经常保持较高 的渗透压 , 具有很强 的持续 1 . 气候 因素。赤道地 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 向两极方 向流动, 到亟需 的器官 , .1 1 由于地球旋转偏 向力的影响 , 在南北纬 3 。附近 , 0 大部分空气不再 吸 水 能力 , 植 物 不 易失 水 , 使 能够 适 应 干旱 少 雨 的 环境 。 治 理 的方 其 a 在 造 前进 , 而在高空积 聚 , 并辐 射冷却下沉 , 近地 面气层常年保持 高气 法 :. 沙 漠地 区有 计划 地 栽 培 沙 生植 物 , 固沙林 。一 般 是在 沙 丘 压, 气象学上称之为“ 副热带高压带” 。这一地带除亚 欧大陆东岸季 迎 风 坡 上 种 植 低 矮 的灌 木 或草 本 植 物 , 固住 松 散 的沙 粒 , 背 风 坡 在 风 气 候 区外 , 他 地 区气 候 干燥 , 雨少 见 , 成 为 主要 的沙 漠 分布 的 低 洼 地 上 种 植 高 大 的树 木 , 其 云 而 阻止 沙 丘移 动 ;. 沙 漠 边 缘 地 带 造 b在 以削 弱 沙漠 地 区的 风力 , 阻止 沙 漠 扩 张 。 防风 林 的效 果 与林 区。 一 防 风林 , 11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人 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 带 的高 度 有关 , .. 2 树木 越 高 大 防风 效 果 越好 。 外 , 与 树 木 的疏 密结 此 还 其类 型有 三 种 : 密结 构 林 带 、 透 结构 林 带及 紧 疏 受的压力过重 , 过度开垦 、 过度放牧 、 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构 和透 风 性 能有 关 。 等使土地严重退化 , 森林被毁 , 气候逐渐干燥 , 最终形成沙漠。 通风结构林带 。 植物治理 的效果重点在于选择适 当的树种和科学的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熊欢(四川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摘要: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
我国市全球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
关键词:荒漠化危害防治对策1.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
土地荒漠化大致有四类:一是风力作用下的,以出现风蚀地、粗化地表和流动沙丘为标志性形态;二是流水作用下的,以出现劣地和石质坡地作为标志性形态;三是物理和化学作用下的,主要表现为土壤板结、细颗粒减少、土壤水分减少所造成的土壤干化和土壤有机质的显著下降,结果出现土壤养分的迅速减少和土壤盐渍化;四是工矿开发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损毁、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土地流失殆尽,土壤质地出现沙化、颗粒变粗、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减少、保水保肥性能减弱【1】。
(环境学概论吴彩斌,雷恒毅,宁平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06 28页)2.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荒漠化破坏土地资源,使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
荒漠化使耕地、草场、林地等可利用土地资源生产力丧失,沦为沙地。
荒漠化使土壤肥力降低。
2.2对植被与环境的危害荒漠化造成森林锐减,天然植被大量死亡。
荒漠地区的植物在极端的自然条件(干旱缺水,冬严寒夏酷暑,昼夜温差大,日照强,风蚀沙埋,土壤粗粒化,多盐碱、石膏等)和长期进化过程中,成功地发展了许多适应机制(包括生态的、生理的、形态结构的、行为的、遗传的,等等),其中许多野生植物是防治荒漠化生物措施的重要植物资源。
论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编号:AQ-Lw-04967( 安全论文)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论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方法On the harm and control method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论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方法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
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沙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主要成因是气候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沙漠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防风固沙和合理水资源利用是沙漠治理的2个关键问题,为此可开展工程治理、植物治理和汲水、输水及灌溉等一系列治理方法。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治理;沙障;沙生植物;灌溉中国是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已开始大规模的沙漠治理研究。
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1]。
沙漠化土地的土壤粒间孔隙大,内部排水快,蓄水量少且易蒸发失水。
且砂质土的毛管较粗,毛管水上升高度小,如果地下水位较低,不能湿润表土,植物则很难在表土上生长。
笔者论述了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并重点比较不同技术间的优缺点,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提供依据。
1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其危害1.1主要成因1.1.1气候因素[2]。
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
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

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沙漠化是指非沙漠地区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土地逐渐退化成沙漠的过程。
它不仅对土地及植被造成破坏,还对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防治沙漠化的方法。
一、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植被破坏:沙漠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植被的严重破坏。
当土地退化成沙漠后,原本生机勃勃的植被将无法存活,导致植物物种的减少甚至消失。
这将进一步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破坏物种多样性。
2. 水资源匮乏:沙漠化造成土地的失水性增加,水源的蒸发增加,水分在地下深处很少会被孤立出来,因此水资源日益匮乏。
随着水资源减少,附近地区的生态系统将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分支撑,导致植物枯萎,动物迁徙甚至死亡。
3. 土地侵蚀:沙漠化使得土壤变脆弱,容易发生侵蚀。
当强风或暴雨来袭时,沙漠中的薄弱土壤很容易被吹走或冲刷掉,进一步造成土壤流失。
这种土地侵蚀影响植物的根系,阻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连锁效应,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防治沙漠化的方法1. 人工造林:为了恢复退化土地上的植被,人们可以进行人工造林的方式。
通过选择适合的植物物种,合理规划植被的分布,可以有效地防止沙漠化的扩散,并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和保护本土植物的生长。
2. 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水资源是防治沙漠化的关键。
通过建设水库、引水渠等水利工程,收集、储存和合理利用雨水是解决沙漠化问题的重要一步。
同时,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避免过度开采,确保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3. 防风固沙: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强风对土地的侵蚀。
为了防止风沙侵蚀,人们可以采取措施,如种植抗风沙植物,修建沙墙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减少风沙对退化土地的侵害,有助于防治沙漠化。
4.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是防治沙漠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宣传沙漠化的危害以及沙漠化防治的方法,可以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总结起来,沙漠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植被破坏到水资源匮乏,再到土地侵蚀,都会对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威胁。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1) 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B )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解析】 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 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mm以下,荒漠中出 现了草原,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 下水水源。
(2) 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
的是( C)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5、(2014江苏地理)下图为 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 回答。
(1).该区域修建水库的 主要目的是(A ) ①保障城镇用水 ②开发水能资源 ③蓄水灌溉农田 ④发展水产பைடு நூலகம்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图示区域有沙漠、绿洲,应该位于我国西 北内陆,气候干旱而水源缺乏;修建水库目的是调 节径流季节变化,保障城镇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6.[2014·课标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 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 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 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 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 范围内。
(1)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解析 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
7、(2014郑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 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 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B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④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土地沙漠化与防治研究

土地沙漠化与防治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土地沙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土地沙漠化指的是土地逐渐失去耕地和草地的能力,变成干燥、贫瘠、荒芜的沙漠地带。
这种情况往往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防治土地沙漠化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土地沙漠化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因素。
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风沙频繁等气候变化,使土地失去水分和养料,因而造成水土流失,沙子不断堆积,最终演变成沙漠。
(2)人为因素。
长期的人类活动使得土地不能再自我调节,造成水土流失,陆地植被减少,坡地退化和河道淤积。
(3)地质因素。
地质构造的运动作用,地震、火山喷发、河水过多,等因素,变化了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土层产生了一定的裂缝和缝隙,降低了土地的水分和养分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二、土地沙漠化带来的危害土地沙漠化给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具体表现如下:(1)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由于土地沙漠化使得草地和树木大量死亡,动植物种群减少,土地上的水、土、空气等环境也遭受破坏。
(2)资源利用减少。
土地沙漠化导致植被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土地不适合耕种,也无法承载发展旅游业等经济活动,导致资源利用极大减少。
(3)社会经济发展受阻。
水土流失影响造成了土壤肥力、作物产量的降低等,对耕作、畜牧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会限制农民的收入和社会的发展。
三、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方法(1)植树造林。
适当的种植草木可以增强土壤的固体能力,避免土壤流失,同时这些树木也能够保护地面不被轻易的风吹和水冲走。
(2)调节灌溉。
合理地利用灌溉水,避免过度的浇水造成水浸、土地过度肥沃从而导致土地不可在耕种。
(3)草原养护。
草地是土地沙漠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增加草原保护意识,养护草原生态环境,禁止过度放牧和毁林开荒,都有助于遏制草原退化的进程。
(4)加强科技创新。
通过研制高效节水的农业技术、陆地动植物等方面的的科学研究,为解决土地沙漠化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方法。
沙化土地的治理方法

沙化土地的治理方法
沙漠化是一种严重的土地退化形式,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针对沙漠化土地的治理,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 植树造林。
选用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适应能力的树种进行直接播种或栽植,如柽柳、沙柳、沙樟等,通过形成绿化带和风景林,增加土地覆盖度,提高土地水分蒸散效益。
2. 沙漠化土地的造林还可以采用防风固沙的方式。
这种方式采用落沙网、草篱、竹筛、绿篱等,作为防护措施防止风沙的侵扰。
3. 废弃矿山、煤矸山等地区的荒山复绿。
根据土地本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途径进行治理,如遮盖、覆盖、修筑排水沟等。
4. 推广适用区域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重点进行草本植被恢复以及推广混合种植、成草混播等耐旱、抗逆性强的农作物种植。
5. 展开科技创新。
通过土壤改良、水资源利用等技术手段,提高沙漠化土地的耕作能力和生产率。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治理和防止沙漠化土地,实现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论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论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方法土地沙漠化是指原本具备农业、生态、人居条件的土地逐渐退化为沙漠或半沙漠地区的过程。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土地沙漠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它给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探讨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沙漠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直接的威胁。
沙漠化土地的扩张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导致粮食产量减少,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沙漠化还会导致水资源的匮乏,限制经济发展。
此外,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人类遭受健康风险,还对交通、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土地沙漠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沙漠化土地的出现破坏了原本的生态平衡,使植被减少,动植物物种灭绝或减少,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沙漠化还导致土壤贫瘠,减少土壤肥力,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进一步限制了植物的生长。
此外,沙漠化还会导致水循环中的干旱化现象加剧,进一步加剧沙漠化的进程。
针对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有以下几个主要方法:首先,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通过建立保护区、自然修复和植被覆盖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植被,预防沙漠化的发生。
同时,推广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法,降低土地的退化风险。
其次,进行人工造林和草原建设。
通过人工造林和草原建设,快速恢复和增强土地的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缓土地沙漠化的速度。
此外,加强对草原资源的合理管理,保持牧草地的生态平衡,预防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第三,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发展节水农业和水土保持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预防过度抽取地下水和过度开发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和植被恢复区,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源地的污染。
第四,加强土地沙漠化的监测和预警。
建立土地沙漠化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沙漠化的动态,提前预警,实施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探索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和发展规律,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摘要: 沙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主要成因是气候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沙漠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防风固沙和合理水资源利用是沙漠治理的2个关键问题,为此可开展工程治理、植物治理和汲水、输水及灌溉等一系列治理方法。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治理;沙障;沙生植物;灌溉
中国是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已开始大规模的沙漠治理研究。
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1]。
沙漠化土地的土壤粒间孔隙大,内部排水快,蓄水量少且易蒸发失水。
且砂质土的毛管较粗,毛管水上升高度小,如果地下水位较低,不能湿润表土,植物则很难在表土上生长。
笔者论述了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并重点比较不同技术间的优缺点,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提供依据。
1 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其危害
1.1 主要成因
1.1.2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3]。
在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上,联合国环境署对全球荒漠化灾害进行了估算,因荒漠化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保守估算为263亿美元。
Dregne等人于1991年对全球荒漠化进行了新的评估[6],得出在全球范围内由荒
漠化造成的损失为422.08亿美元,其中灌溉农业损失107.85亿美元,旱作农业81.89亿美元,草原232.34亿美元。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41亿元[7]。
2 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
2.1 防风固沙
2.1.2 在沙面上覆盖致密物。
以色列尝试了一种塑料薄膜固沙法[9],即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沙漠上,并用石头等重物压住。
这种方法可有效防止水散失,但塑料薄膜易被风刮起,使其丧失固沙和保水功能,同时造成二次污染。
2.2 植物治理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区播种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扩张及改善沙漠土地。
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腾少,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等特点,可抵抗狂风袭击,并尽快将水分和养料输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细胞内经常保持较高的渗透压,具有很强的持续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够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11]。
其治理的方法:①在沙漠地区有计划地栽培沙生植物,造固沙林。
一般是在沙丘迎风坡上种植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固住松散的沙粒,在背风坡的低洼地上种植高大的树木,阻止沙丘移动;②在沙漠边缘地带造防风林,以削弱沙漠地区的风力,阻止沙漠扩张。
防风林的效果与林带的高度有关,树木越高大防风效果越好。
此外,还与树木的疏密结构和透风性能有关。
其类型有3种:紧密结构林带、疏透结构林带及通风结构林带。
植物治理的效果重点在于选择适当的树种和科学的林带结构。
2.3 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在沙漠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
沙漠中的
水源主要有地下水、河道水和降水。
但沙漠区域的降水量不稳定,一般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湿润年份降水量多,而干暖年份降水量少。
沙漠地下水较稳定,其沙层厚,具有一定的“隔热”性,使水得以在地下保存。
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受到降水的制约[12]。
解决水资源主要从汲水、输水和节水灌溉等方面考虑。
2.3.2 输水。
水资源的输送方式主要有渠道引水和管道输水[14]。
①渠道引水。
这是我国农业进行灌溉的主要方式,目前全国渠系水的利用系数为30%~40%,即输水损失率高达60%~70%。
②管道输水。
该方式可减少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流失,其输水损失率仅为20%~30%,且输送量大。
参考文献 [2] 周宜吉,葛云.沙漠成因新探[J]. 江苏地质,2000,24(2):124 - 128.
[3] 王涛,陈广庭. 内蒙古巴林右旗沙漠化治理模式与效益分析[J]. 中国沙漠,2005,25(5):750- 756.
[4] 濮励杰,包浩生. 土地退化方法应用初步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1998,14(1):55-61.
[5] 朱雅丽,阮全贵,倪琳. 我国沙尘暴的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8):3l-33.
[7] 张玉,宁大同,SMIL V.中国荒漠化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6(1):45-48.
[9]李宝红. 以色列的沙漠治理与水资源利用[J].世界环境,2001,(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