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管总成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配胶作业指导书

配胶作业指导书

配胶作业指导书标题:配胶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配胶作业是创造业中常见的生产环节,正确的配胶作业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配胶作业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匡助读者更好地进行配胶作业。

一、准备工作1.1 确定配方:根据产品要求和配方要求确定所需原料和比例。

1.2 准备原料:检查原料质量,确保原料没有受潮、变质等情况。

1.3 准备设备:检查搅拌设备、计量设备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二、配胶操作2.1 称量原料:按照配方要求,精确称量各种原料。

2.2 搅拌混合:将各种原料放入搅拌设备中,按照搅拌时间和速度进行混合。

2.3 质量检验:取样检验混合后的胶水,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三、调整配方3.1 调整比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料的比例,以达到更好的产品性能。

3.2 调整搅拌时间和速度:根据实际搅拌效果,调整搅拌时间和速度。

3.3 质量检验:调整后的胶水重新进行取样检验,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四、清洁设备4.1 清洁搅拌设备:搅拌设备使用后,及时清洁设备,避免原料残留。

4.2 清洁工作区域:清洁作业区域,避免杂质污染原料。

4.3 定期保养设备:定期对搅拌设备进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五、记录与整理5.1 记录配胶过程:记录每次配胶的原料、比例、搅拌时间等信息。

5.2 整理配方:根据记录的配胶信息,整理配方,方便日后参考。

5.3 反馈改进:根据配胶记录和产品质量情况,及时反馈改进意见,提高配胶作业效率和质量。

结语:配胶作业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正确的配胶作业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希翼本文的介绍能够匡助读者更好地进行配胶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橡胶制品生产作业指导书

橡胶制品生产作业指导书

橡胶制品生产作业指导书1.引言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橡胶制品生产工人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引和注意事项,确保生产过程高效、安全和质量稳定。

2.安全操作指南- 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眼镜、口罩等。

-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立即报告维修。

- 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修改设备设置。

- 防止电气设备进水或触电,保持设备周围干燥。

3.橡胶原料准备- 确保所用橡胶原料质量优良,符合规定标准。

- 严格按照配方要求称取橡胶原料,并使用标准进行储存。

4.橡胶制品成型- 清洁并涂抹模具,确保模具表面光滑。

- 将橡胶原料放入混炼机,并按照设定时间和温度进行混炼。

- 将混炼好的橡胶料放入模具中,确保均匀分布并压实。

- 转移模具至硫化室,按照规定时间和温度进行硫化。

5.成品检查- 从模具中取出成品,检查外观是否完整和光滑。

- 使用合适工具进行尺寸检测,确保符合产品要求。

- 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拉伸、压缩等,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6.成品包装及储存- 成品经过检查合格后,按照指定的包装方式进行包装。

- 标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

- 储存时避免阳光直射及高温、潮湿等不利条件。

- 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存放,确保产品质量和库存管理。

7.废品处置- 废品必须分类,包括废橡胶料和废橡胶制品。

- 废品储存区域应符合安全规定,定期清理和处理。

- 废品应按规定进行环保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8.总结本作业指导书为橡胶制品生产工人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引,从安全操作到废品处置都有明确的规定。

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守,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产品质量稳定。

以上是《橡胶制品生产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橡胶制品的生产操作。

橡胶制品作业指导书

橡胶制品作业指导书

橡胶制品作业指导书简介橡胶制品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业制品都可以看到橡胶制品的身影。

本文档旨在为橡胶制品生产作业提供指导,包括橡胶材料的选用、加工工艺、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橡胶材料的选用1. 原料橡胶的选择橡胶制品的质量直接受到原料橡胶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原料橡胶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 橡胶的种类:常见的橡胶种类有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根据制品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橡胶种类。

- 橡胶的性能:不同种类的橡胶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根据制品所需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橡胶。

- 橡胶的成本:橡胶制品的成本直接受到原料橡胶价格的影响,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成本合理的原料橡胶。

2. 辅助材料的选择除了原料橡胶外,橡胶制品的生产还需要一些辅助材料,如填料、硫化剂等。

在选择辅助材料时需要注意: - 辅助材料的相容性:辅助材料与原料橡胶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制品的性能。

- 辅助材料的稳定性:辅助材料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会影响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

加工工艺1. 橡胶混炼橡胶混炼是橡胶制品生产的第一道工艺,主要包括断胶、混炼、压片等步骤。

在橡胶混炼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混炼温度:不同种类的橡胶对混炼温度要求不同,应根据橡胶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混炼温度。

- 混炼时间:混炼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橡胶的性能,应控制好混炼时间。

- 混炼方式:混炼方式有开炼和密炼两种,根据橡胶的种类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混炼方式。

2. 橡胶成型橡胶混炼完成后,需要进行成型工艺,包括挤出、模压、注塑等方式。

在橡胶成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成型温度:不同种类的橡胶对成型温度要求不同,应根据橡胶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成型温度。

- 成型压力:成型压力直接影响制品的密实度和外观质量,需要根据制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成型压力。

- 顶出方式:不同成型方式需要不同的顶出方式,如真空吸出、气压顶出等,应根据成型工艺选择合适的顶出方式。

光大公司钢丝编织(缠绕)液压胶管总成技术规格书

光大公司钢丝编织(缠绕)液压胶管总成技术规格书

钢丝编织(缠绕)液压胶管总成技术规格书一、使用地点本次采购的钢丝编织(缠绕)液压胶管总成主要供煤矿井下采掘设备及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等使用。

二、货物名称及供货范围1、货物名称:钢丝编织(缠绕)液压胶管总成2、供货范围:直径φ6mm—φ51mm(详见附件明细)三、主要技术参数1、液压胶管的平均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时间不大于30s,且任一胶管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时间不大于60秒。

2、液压胶管的抗静电试验中,两极间测试电阻不超过25×108/d(Ω),d 为软管公称外径,单位为毫米(mm)。

3、液压胶管总成的管接头材质为碳钢,接头表面须镀锌并作钝化处理,颜色为彩锌。

4、液压胶管总成的密封试验压力为其许用工作压力,试验三次,每次1min,不应有渗漏和损坏。

5、液压胶管总成出厂前,应以其许用工作压力的1.5倍进行保压试验,时间不低于1min,不能出现泄漏、接头拔脱或两端接头25mm范围内胶管发生破坏的现象。

6、液压胶管总成出厂前,应将液压胶管内的液体及杂质清理干净,并将两端接头加盖防尘盖。

7、软管公称内径小于或等于22mm时弯曲180°;软管公称内径大于22mm 时弯曲90°。

在弯曲后,使试件恢复到室温,再对试件以设计工作压力的2倍保压5min,不应出现渗漏、龟裂及其他异常现象。

四、检验检测所需物资文件须提供出厂检验报告、液压胶管煤安标志证书。

五、液压胶管使用环境及范围能适用于井下各种作业环境中。

六、适用标准1、MT/T98-2006《液压支架用胶管及软管总成检验规范》。

2、GB/T3683-2011《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3、GB/T10544-2003《钢丝缠绕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件》4、MT/T 986-2006《矿用U型销式快速接头及附件》七、质量及验收要求1、液压胶管外观无局部隆起,管体无受损、变形、腐蚀、老化等异常现象。

2、液压胶管公称外径、内径偏差符合GB/T3683-2011相关要求。

配胶作业指导书

配胶作业指导书

配胶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配胶作业是指在工业生产中,根据特定的配方和工艺要求,将不同的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胶状物质的过程。

配胶作业广泛应用于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化工产品等行业,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配胶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制定配胶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二、任务目的本文旨在编写一份配胶作业指导书,以提供给相关操作人员参考和执行。

通过本指导书的使用,能够确保配胶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配胶作业指导书内容1. 配胶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1 确认所需原材料种类和数量,以及配方比例。

1.2 检查配胶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1.3 清洁配胶设备和工作区域,确保无杂质和污染。

2. 配胶作业的操作步骤2.1 按照配方比例准备所需原材料。

2.2 将原材料挨次加入配胶设备中。

2.3 启动配胶设备,按照设备操作要求进行搅拌和混合。

2.4 根据产品要求,控制搅拌和混合时间。

2.5 检查配胶混合物的质量和颜色,确保符合要求。

2.6 关闭配胶设备,完成配胶作业。

3. 配胶作业的注意事项3.1 操作人员应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

3.2 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原材料的加入,避免误差。

3.3 配胶设备的操作要求必须严格遵守,以确保操作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3.4 配胶混合物的质量和颜色必须符合产品要求,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和处理。

四、配胶作业指导书的审核和更新4.1 配胶作业指导书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确保内容准确、可行。

4.2 配胶作业指导书应定期进行更新,以适应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变化。

4.3 配胶作业指导书的更新应及时通知相关操作人员,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五、总结本文编写了一份配胶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给相关操作人员参考和执行。

通过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配胶作业,能够确保配胶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配胶作业指导书的审核和更新也是必要的,以适应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变化。

配胶作业指导书

配胶作业指导书

配胶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在胶粘剂生产过程中,配胶作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胶粘剂的配方准确性、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保证配胶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一份配胶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二、任务目标本配胶作业指导书的目标是为配胶作业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配胶作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通过本指导书,配胶作业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一步的操作要求,避免操作失误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配胶作业指导书内容1. 配胶前准备1.1 确认所需配胶材料和数量,包括胶粘剂、溶剂、填充剂等。

1.2 确认配胶设备的运行状况,包括搅拌机、计量泵、输送管道等。

1.3 清洁配胶设备,确保无杂质和残留物。

2. 配胶操作步骤2.1 按照配方要求,准确称量胶粘剂、溶剂和填充剂等配胶材料。

2.2 将胶粘剂和填充剂依次加入搅拌机中,启动搅拌机进行混合。

2.3 在搅拌过程中,逐渐加入溶剂,控制溶剂的加入速度和比例,确保混合均匀。

2.4 混合完成后,停止搅拌机,清理搅拌机内的残留物。

3. 配胶注意事项3.1 配胶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等。

3.2 配胶材料的存放要求,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3.3 配胶作业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溶剂泄漏和胶粘剂飞溅。

3.4 配胶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任务成果通过本配胶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使用,可以达到以下成果:4.1 提高配胶作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减少操作失误和浪费。

4.2 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4.3 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率,增加客户满意度。

4.4 为新员工培训提供参考资料,缩短上岗时间。

五、总结配胶作业是胶粘剂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制定配胶作业指导书,能够确保配胶作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指导书的内容详细、操作步骤清晰,能够帮助配胶作业人员准确地完成配胶任务。

同时,本指导书还能为新员工培训提供参考资料,提高培训效果和上岗速度。

胶管 作业指导书 ZY

胶管 作业指导书          ZY

胶管硫化作业指导书ZY-07 版本:A/0 为规范操作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特制订本文件,胶管硫化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如下:一.准备工作:打开硫化罐电源并设置硫化温度开始升温.每次进罐前需检查泄气开关,泄气开关应处于关闭状态。

二.硫化:打开硫化罐罐盖,将装有已经穿在胶管模具上的生胶管的硫化车的轨道对准罐内轨道将其完全推入,完全关闭罐盖,打开进气开关,向罐内充气。

当仪表显示气压达到0.4±0.05Mpa时,开始保压记时,一般硫化时长为35-40分钟,并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

当达到硫化时间后,设备自动开始泄气、泄压。

当气压泄至0.1Mpa以下时,可打开前部的泄气阀加快泄气,待压力表显示气压泄至零后,打开罐门上方的抽风机再打开罐盖。

带好手套拉出硫化车并推至操作台旁。

三.脱模:带好手套应趁热将硫化好的胶管从模具上退出,将硫化好的胶管放置在筐内,不可使之落地,模具同样放在指定位置不可落地.所有硫化好的胶管全部脱模后,关闭硫化罐电源和相关阀门,清扫工作现场,用水将地面油污充洗干净。

并定期对硫化罐内的杂物进行清理。

整个操作过程注意安全,以免因地滑摔倒。

四.注意事项:1.硫化罐罐口密封圈处每隔三罐上一次黄油。

并检查密封圈是否断裂(如断裂需更换)。

2.保证泄气后阀门关紧。

3.操作过程中(进出罐、脱模、泄压)时注意避免被蒸气、热水及胶管烫伤。

在开罐时罐门活动区域内区域内勿站人和摆放物品。

穿管作业指导书ZY-06 版本:A/0 为规范操作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特制订本文件,穿管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如下:1.准备模具:根据生产任务在模具库领取相应的模具,变形、损坏的模具不得使用。

2.刷脱模剂:把领取的模具放在车间,擦去灰尘,用毛刷把脱模剂刷在模具上,脱模剂涂刷一定要均匀,不要有漏刷部位。

3.穿管:用手把截好长度的生胶管坯穿在对应型号的模具上,穿管过程用力要均匀,要避免生胶管坯损坏。

4.装车:把穿在模具上的生胶管坯放在硫化车上,等待硫化,装车过程中要避免挤压。

管子装配作业指导书

管子装配作业指导书

管子装配作业指导书
1 职责
1.1操作人员需按《总公司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要求考核合格后持
证上岗。

1.2 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按图纸工艺文件要求进行施工。

1.3 装配用的附件需按图号和型号归类存放,重要附件做标识,防止混料,装
配定位焊用的焊条不允许散放。

1.4 装配前检查管子弯曲质量,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管子有权拒收,返回上道
工序重新施工。

1.5 装配时发现缺少的管子不允许自行找料代用,需反馈上道工序,查找原因,
根据技术证件重新备料。

2 装配质量标准
3 装配过程
管子装配工序流程如下
3.1 检查上道工序转来的产品质量
3.1.1 检查管子附件图号或型号的正确性。

3.1.2 检查管子下料规格、材质和长度的正确性。

3.1.3 检查管子曲角、转角、圆度率、身长和皱折度的正确性。

3.2 装配
3.2.1 根据图纸给定的坐标尺寸,经复尺检查,切割支管口,并打磨光顺。

3.2.2 根据图纸选择正确附件,进行支管和附件的装配。

3.3 检查
3.3.1 自检。

根据装配质量标准对封闭尺寸、法兰垂直度、螺栓孔偏差、装配
间隙、支管角度、支管同心度等进行检查,对Ⅰ、Ⅱ级管需质量确认。

3.3.2 互检。

由装配班长对本工序的装配质量进行确认。

3.3.3 专检。

检验员负责对装配质量进行抽查。

3.4装筐转入下道工序
将确认合格后的产品按流程卡要求装入托盘,标识清楚后转入下道工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支架软管总成作业指导书HH/ZD-J-20131. 液压支架软管总成产品综述1.1液压支架胶管产品介绍液压支架软管总成属于液压机械配件,适用于煤矿、机械等行业的液压液体运输,如矿物油、可溶性油、油水乳浊液、乙二醇水溶液及水等,不适用于蓖麻油基和酯基液体。

适用工作温度为-40~100℃。

1.2产品标识标记示例:KJ4SP φ16—4000 表示四层钢丝缠绕中压液压支架软管总成,快速接头结构,内径16mm ,长度4000mm 。

1.3软管型别:2ST ——二层钢丝编织增强软管 4SP ——四层钢丝缠绕中压软管1.4液压支架软管总成主要技术数据 1.4.1基本性能见表一。

表一:最大工作压力、试验压力、最小爆破压力和低温最小弯曲半径最大工作压力Mpa 验证压力Mpa 最小爆破压力Mpa 最小弯曲半径 mm 最大工作压力Mpa验证压力Mpa最小爆破压力Mpa 最小弯曲半径mm835.070.0140.01151033.066.0132.013044.589.0178.018012.527.555.0110.018041.583.0166.02301625.050.0100.020035.070.0140.02501921.543.086.024035.070.0140.03002516.533.066.030028.056.0112.034031.512.525.050.042021.042.084.0460389.018.036.050018.537.074.0560518.016.032.063016.533.066.0660软管内径mm2ST型4SP型1.4.2液压支架软管总成的脉冲试验压力为1.33倍的最大(设计)工作压力, 脉冲试验频率为0.5~1.25Hz(30~75次/min), 脉冲次数应不少于20万次(4SP软管应能承受至少40万次脉冲);1.4.3阻燃性能:软管的平均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时间不大于30s,任一软管的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时间不应大于60s;1.4.4抗静电性能:软管表面电阻不超过25×108/d(Ω),d为软管公称外径,单位mm。

1.5液压支架软管总成使用要求a.液压支架软管总成必须在额定工作压力和温度范围内使用,不得超标,否则将缩短其使用寿命;b.当工作环境要求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得低于规定的最小弯曲半径,否则将缩短其使用寿命;c.外胶层发生损坏致使钢丝层裸露的产品不得再继续使用,以免钢丝锈蚀后不能承压,发生意外。

1.6液压支架软管总成的安装注意事项a.软管装配长度要有一定的余量,因为软管在承压时,通常其长度有3%的变化,因此进行直线安装时,应使软管有一定程度的松弛;b.软管弯曲安装时,应尽量保持在同一平面,防止扭曲,以免在使用中造成泄露、异常爆破或管接头拔脱等现象;c.避免软管在接头附近急剧弯曲,应有效利用其弯头;d.软管两端作相对运动时,应使软管弯曲部分始终保持在同一平面内,以防止软管扭曲,影响使用寿命;e.避免软管在弯曲部位固定,确需固定时,宜在加压后选取合适位置并留适当余量;f.若软管用于反复弯曲使用时,应使软管有充分伸展长度,其弯曲部位半径一定要大于规定限度,以避免在固定接头附近极度弯曲;g.软管两端固定在不同平面上使用时,应在适当部位将软管夹住,使其形成各自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两个部分;h.软管长度选取和安装布局要合理、尽可能直线使用,避免软管形成不必要的弯曲和加长;i.管体在相互碰擦下使用、安装时应配装合适的夹具,防止管体直接接触;j.软管安装要选择合适的附属金属接头,推荐使用弯头型配件。

1.7运输和贮存液压支架软管总成在运输和贮存中,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雨雪浸淋,禁止和酸、碱及有机溶剂等有害于橡胶质量的物质接触,贮存温度以-15~40℃为宜,相对湿度不大于80%,从生产日期起一年内其使用性能不变,否则,应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 液压支架软管总成产品工艺流程图橡胶软管*下 料剥 胶管接头*扣 压出厂检验入 库不合格品处置合 格不合格说明:带*的工序为关键工序。

进厂检验不合格品处置合 格不合格装配管接头3. 液压支架软管总成生产工艺规程3.1工艺流程*下料→剥胶→装配管接头→*扣压→检验→包装入库 其中:下料、扣压工序为关键工序。

3.2下料工序。

切管机切管允许公差见表二: 表二:软管组合件的长度公差25及以下50以上630及以下+7-363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1250+12- 4125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2500250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80008000以上软管组合件长度(mm)公 称 内 径+25- 625以上和50及以下+20- 6+12- 4+3-1+1.5-0.5+25- 6+20- 6%m m mm m mm mm mm mm m %软管组合件由软管和管接头组成,软管下料净尺寸=软管组合件尺寸-管接头尺寸,各规格下料尺寸见3.6。

切管技术要求:切管后的管材端部平齐,且和管材中心线垂直。

3.3剥胶工序。

下料后的胶管使用剥胶机剥去胶管两端外层橡胶,露出编织钢丝,剥胶技术要求:剥胶处均匀整齐,剥胶长度、剥胶倒角应符合表三要求,且剥胶处完全露出钢丝增强层,如未达到此要求,则调整剥胶刀位置,重新加工。

3.4装配管接头工序。

a.接头零件的准备。

芯子、外套等件均按零件图纸标准进行检验,合格方可进行装配。

将所需零件用煤油清洗,剔除毛刺、去污垢后,放在干净的布上凉干待装配。

b.胶管的准备。

用干净棉纱擦净胶管两端,检查是否有内孔不合格和内外层离胶现象,并擦净胶管外层。

c.装配胶管接头时,应先用木槌将外套装入剥去外胶层的胶管端部,然后用木槌直接敲击芯子,并使其达到装配要求位置。

d.装配后应符合:●金属接头和胶管连接处不得裸露钢丝,外胶层不得离层。

●接头端部的连接部分(指胶管使用装配部位)镀层不得损伤和脱落。

●金属接头和胶管连接处没有油泥、碎橡胶块等杂物。

●扣压后金属接头端部的软管内孔,不得小于芯子的内径,软管的内孔和外部不得因扣压产生变形,胶管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胶末和杂物。

3.5扣压工序。

a.根据胶管尺寸要求,安装扣压机模块,并准确地计算出缩制的扣压量,然后调整机器行程;b.应在检查胶管的装配质量,确认装配质量符合要求后,方能进行加工;c.将需加工的一端送至扣压模块中心,启动机器进行扣压,然后测量管接头外径,并计算扣压量是否符合加工要求,如达不到要求,需调整机器行程,进行再次扣压(如管材的公称直径大于38mm,则需要两次扣压才能达到所需要的尺寸);d.扣压后金属接头端部的软管内孔,不得小于芯子的内径,软管的内孔和外部不得因扣压产生变形,胶管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胶末和杂物。

e.将缩好的软管总成按照适当的试验压力进行液压试验,检查加工工艺参数(扣压量或扣压后最终管接头外径)是否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无任何问题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3.6加工基本参数(见表三):表三:软管组合件的基本参数下料长度剥胶长度剥胶倒角剥胶后直径剥胶后直径允许误差管接头扣压量1KJ2ST-6.3-642815°12.7±0.6 2.6-2.82KJ2ST-8-643115°14.3±0.6 2.6-2.83KJ2ST-10-643115°16.7±0.6 2.9-3.019 3.54KJ2ST-12.5-643615°19.8±0.8 2.9-3.023 3.65KJ2ST-16-743715°23.0±0.8 3.4-3.627 2.86KJ2ST-19-784515°27.0±0.8 3.5-3.6320.67KJ2ST-25-784815°34.9±0.8 3.3-3.638 1.58KJ2ST-31.5-785715°44.4±1.1 3.644 3.69KJ2ST-38-946015°50.8±1.2 3.5-3.650 4.210KJ2ST-51-946315°63.5±1.2 3.9-4.3625.419KJ4SP-12.5-643615°23.8±0.8 3.0-3.220KJ4SP-16-744215°27.0±0.8 3.2-3.532 1.221KJ4SP-19-784615°31.7±0.8 3.8-3.932 4.322KJ4SP-25-785015°39.7±0.8 4.0-4.338 4.823KJ4SP-31.5-785015°46.0±1.2 4.5-4.850 2.824KJ4SP-38-945815°52.4±1.2 4.4-4.5500.725KJ4SP-51-947315°65.9±1.24.0-4.2微调量序号规格型号加 工 参 数模块型号3.7检验工序。

由检验员对产品进行抽样,对外观、尺寸、密封性能、长度变化等进行测定和爆破试验,将试验结果记录在案,并最终作为出厂检验数据。

检验要求详见本指导书第4条。

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员出具出厂检验报告,填写合格证,注明产品的编号和出厂标记;如不合格,则对产品加倍抽样,重新检验;如仍不合格,则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3.8包装入库。

产品经过检验合格后,将产品擦拭干净,胶管两端加盖(塑料套帽)或堵头(塑料制品),加贴合格证,打捆、包装后入库。

4. 液压支架软管总成成品检验规程4.1外观、规格尺寸的检验a.软管总成不允许有气泡、裂口、海绵、裸露钢丝等异常现象。

否则为不合格品。

b.外径规格尺寸的检验按下表的规定。

如出现异常情况,需和用户协商解决。

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6.3 6.27.0 6.27.012.113.316.718.314.115.317.118.787.78.513.714.918.319.9109.310.19.310.116.117.320.622.216.918.120.622.212.512.313.512.313.519.020.623.825.419.421.023.825.41615.516.715.516.722.223.827.028.623.024.627.429.01918.619.818.619.826.227.831.032.627.429.031.433.02525.026.425.026.434.135.738.540.934.536.138.540.931.531.433.031.433.043.245.749.252.445.047.049.252.43837.739.337.739.349.652.055.658.851.453.455.658.85150.452.050.452.062.364.768.371.464.366.368.271.4内径软管型号公称内径增强层外径2ST型4SP型橡胶软管外径橡胶软管外径2ST型4SP型增强层外径c.软管总成装配长度标准公差为:25及以下50以上630及以下+7-363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1250+12- 4125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25002500以上但小于或等于80008000以上软管组合件长度(mm)公 称 内 径+25- 625以上和50及以下+20- 6+12- 4+3-1+1.5-0.5+25- 6+20- 6%m m mm m mm mm mm mm m %d.软管的同心度为:内径与外径之间内径和增强层直径之间6.3及以下0.80.5大于6.3但小于或等于191.00.7大于191.30.9壁厚最大变化 (mm)公称内径4.2高压密封性能的检验最大(设计)工作压力Mpa 试验(许用工作)压力Mpa 最小爆破压力Mpa 低温最小弯曲半径mm 最大(设计)工作压力Mpa 试验(许用工作)压力Mpa最小爆破压力Mpa低温最小弯曲半径mm835.070.0140.01151033.066.0132.013044.589.0178.018012.527.555.0110.018041.583.0166.02301625.050.0100.020035.070.0140.02501921.543.086.024035.070.0140.03002516.533.066.030028.056.0112.034031.512.525.050.042021.042.084.0460389.018.036.050018.537.074.0560518.016.032.063016.533.066.0660软管内径mm 2ST型4SP型在30S ~60S 之间使液压橡胶软管组合件的高压密封的试验压力达到上表中试验(许用工作)压力,并保持压力30S ~60S ,试验3次,每次1分钟,软管总成不应有泄漏、裂口、急剧变形现象或其它破坏的迹象,否则为不合格不能出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