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阿里山的姑娘》教案
《阿里山的姑娘》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节奏和合唱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高山族音乐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旋律和节奏:掌握歌曲的主旋律、副歌部分及节奏变化,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应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举例:歌曲中的一些特定旋律和节奏型,如高山族特有的五声音阶、切分节奏等。
(2)合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包括声音的融合、声部的平衡、呼吸的协调等。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2.分析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通过合唱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4.了解台湾高山族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感知音乐魅力:通过学习《阿里山的姑娘》,使学生感受高山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审美素养。
2.教学方法方面: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我采用了示范、讲解、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掌握仍有困难,今后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参与方面: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但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太感兴趣或对自己观点不够自信。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设置更多有趣的讨论话题,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阿里山的姑娘》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欣赏《阿里山的姑娘》阜康市厦门实验小学吕迎娣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2、了解台湾岛的地理概况、历史、风俗习惯。
3、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电脑、大屏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师生问好(音乐问好)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生:想师: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生:知道师:大家一起说吧生:《七子之歌》师:《七子之歌---澳门》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歌曲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
那谁能告诉我歌中的“七子”都指哪些地方?生:澳门、香港、台湾……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还有哪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生: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大七块领土为母亲离散的孤儿师:大约在100万年以前,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呀由于台湾海峡这一部分地壳下沉,被海水淹没,才使台湾同祖国大陆分离。
如今“七子”只有“台湾”尚未回归,同学们你们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呢?师: 大家心目中的台湾真的很美,下面就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台湾,去看一看那里的风光,在山明水秀的台湾,有美丽的“日月潭”,“日月潭”是一个很大的湖,它坐在海拔760米的高山上,湖水被一个小岛隔开,一边像圆圆的太阳,一边像弯弯的月亮,所以叫“日月潭”。
“阿里山”是台湾名山之一,它以奇特的林涛和云海为人们所称颂。
“高山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是最早居住在台湾的古老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那舞姿优美动人,歌声清脆悦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阿里山的姑娘》二、新课教学师: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是台湾高山族民歌,又名《高山青》,今天我们欣赏的歌曲由歌唱家邓立君演唱的,歌曲旋律亲切流畅、略带俏皮,表现了阿里山的姑娘活泼、多情的性格。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阿里山的姑娘》3篇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阿里山的姑娘》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阿里山的姑娘》精选3篇(一)教案: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阿里山的姑娘》课时:30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唱出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2. 学生能够通过表演和动作,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3.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的歌词意义,并能够简单解读歌曲背后的意思。
教学准备:1. CD播放器或其他音乐播放设备。
2.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音乐CD。
3. 画有人物形象的图片或娃娃。
4. 几张山的图片。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放一段音乐《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师给学生展示几张山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的东西,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山的感受。
主体:1. 教师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聆听。
2. 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读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意义。
3. 教师和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语调和音准。
4. 教师示范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跟随。
5. 教师分发一些图片或娃娃给学生,让学生用这些道具进行小小表演,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总结:1.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歌曲中的重要情感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对歌曲用自己的话进行解读和理解。
3. 教师提问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想法。
拓展:1. 鼓励学生在家里练习唱歌,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2. 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表演和想法,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交流。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学唱歌曲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对歌曲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阿里山的姑娘》精选3篇(二)《种子发芽》这节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设计。
它寓教于乐,通过歌曲与活动的结合,培养了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植物观察能力。
首先,歌曲的选择很合适。
《种子发芽》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旋律简单易学,有助于孩子们的参与和记忆。
而且歌词内容与主题相符,激发了孩子们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
欣赏阿里山的姑娘教案

欣赏阿里山的姑娘教案【篇一:阿里山的姑娘——优秀音乐课教案[1]】《阿里山的姑娘》教学目标:1.学唱《阿里山的姑娘》2.通过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歌曲音乐情绪。
3.通过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高山族”民歌的风格,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高山族”民歌的风格,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
教学准备:ppt、视频、伴奏教学方式:聆听法、探究法、教唱法【篇二:阿里山的姑娘教案】阿里山的姑娘教案【教学内容】学唱《阿里山的姑娘》【教材分析】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由邓禹平作词、张彻作曲,写于1947年,采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谱写而成,由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铃鼓和小鼓等乐器,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独树一格,曾被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民歌。
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台湾歌手奚秀兰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开始广为传唱。
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学唱,能够以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二)能够随音乐边唱边跳,体验歌曲的情绪。
(三)通过欣赏、学唱等,加强对台湾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能够以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难点】能够以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准备】音乐光盘【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师生问好(二)师: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欣赏的乐曲《阿里山的姑娘》吗?我们的音乐家为了表达自己的阿里山的热爱,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现阿里山的美,阿里山姑娘的热情。
你听二、学唱歌曲(一)初次欣赏,感受乐曲情绪师: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二)再次欣赏师:乐曲分为几个乐段?(三)跟琴视唱歌谱,熟悉歌曲的旋律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阿里山的姑娘》,先来学习歌曲的旋律。
阿里山的姑娘音乐教案

阿里山的姑娘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台湾高山族民歌《阿里山的姑娘》的经典旋律。
2.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的由来、歌词含义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歌曲结构分析:分析歌曲的调式、节奏、旋律等基本构成要素。
3. 歌曲演唱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咬字清晰等基本歌唱技巧。
4. 音乐欣赏:通过聆听、对比不同版本的《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2. 难点:歌曲中特有的节奏和旋律,以及高山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阿里山的风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
2. 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轮唱、对唱等形式的练习。
4. 歌曲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
5. 音乐欣赏:播放不同版本的《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对比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感情等方面。
2. 音乐知识测试:通过提问或书面测试,了解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讨论、练习等环节。
六、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阿里山的姑娘》相关乐谱和歌词。
2. 教学音频:不同演唱者的《阿里山的姑娘》音频。
3. 视频资料:阿里山的风景视频或图片。
4. 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乐器,以便示范和伴奏。
七、教学准备1. 事先准备好教学音频和视频资料。
2. 准备好乐谱和歌词,复印或打印出来。
3. 调整教学环境,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作。
4. 准备好伴奏乐器,并进行调试。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背景、乐理知识。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阿里山的姑娘》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阿里山的姑娘》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台湾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感受台湾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把握和音准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阿里山的图片、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音频和视频。
2.教学道具:歌曲简谱、指挥棒。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歌曲学习1.教师出示歌曲简谱,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歌曲。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逐句教唱。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集体演唱,教师指挥。
(三)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视频,让学生欣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特点,如旋律、节奏、歌词等。
3.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欣赏感受。
(四)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分组进行,每组选出一名指挥。
2.学生自由发挥,为歌曲创编动作。
3.全班集体表演,教师评价。
2.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1.在歌曲学习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关注和指导。
2.在实践活动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创意,为歌曲创编动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欣赏更多台湾民间音乐作品。
2.邀请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台湾民间音乐。
3.开展音乐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感受台湾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把握和音准的控制。
(一)导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来自宝岛台湾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你们谁知道阿里山在哪里吗?学生1:我知道,阿里山在台湾。
小学音乐人音六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6课两岸情深-阿里山的姑娘

《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用舒展流畅和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歌曲美好、快乐的情感。
2.在声势、体态律动、图形谱等活动中感受歌曲节拍、乐句、旋律等音乐要素的特点,体会它们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以及歌曲欢快祥和的氛围。
3.初步了解、体验台湾高山族音乐文化特点。
二.学情分析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是电影《阿里山风云》的主题曲,1947年由邓禹平作词、张彻作曲,四四拍子,一段体,C羽调式,采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谱写而成。
歌曲唱出了劳动人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厚感情,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虽不是真正的民谣,但总被误认为是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民歌。
2023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
六年级学生音乐体验、感受与探究创造的活动能力较强,读谱能力,音准,节奏节拍、乐感、模仿能力等方面总体表现较好。
在音乐活动中有部分女生表现出害羞,不愿意做,男生则表现的更为活跃、大胆。
课堂中,利用生动活泼,富有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得到身心的放松。
三.重点难点L重点:感受歌曲鲜明的高山族音乐特点,能用歌声表达歌曲美好、快乐的情感。
2.难点:歌曲“一字多音”的演唱;尝试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四、教学过程活动1:律动感知音乐节拍、乐句1.教师:请同学们聆听音乐,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音乐课堂。
(教师做着杵舞中手拿杵棒舂米的动作,带领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律动进教室。
)手:XXXX I XXXX I 脚:X - X - I X - X - |2.学生进教室后,随着音乐拉着一个圈,做乐句变化的律动。
(舒展地两拍一步向右侧移动,一拍一步的一起向中间集拢,又一拍一步的向外退回,两组动作随着乐句交替进行。
)3.在音乐的最后一段,继续第一个律动,带着学生回到座位上。
设计意图:体验歌曲的节拍、情绪及乐句。
活动2:了解、体验台湾高山族风情及音乐特点1.教师:刚才这段音乐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学生反馈: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2.教师:你知道阿里山在哪里吗?(点击PPT,学生反馈)对,阿里山在台湾,那里居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一一高山族,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它吧!(点击PPT,播放阿里山风景及高山族人文风情的视频)3.教师: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反馈:竹杆舞、头发舞、杵舞、鼻笛等)随机教学:(对,你们观察的很仔细,那我们也来跳一跳吧。
小学六年级音乐聆听课《阿里山的姑娘》优秀教案

小学六年级音乐聆听《阿里山的姑娘》教案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乐曲感受每样乐器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能够跟着乐曲独立完成律动。
三、乐曲主旋律的演唱,感受台湾阿里山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带来的阿里山风貌。
教学难点聆听每个声部并能与老师共同分析每样乐器在乐曲中的角色。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长笛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戴阿里山头饰,哼唱地方语言曲调,揭示题目。
今天带大家用音乐去探寻阿里山风貌。
二、聆听1(一)聆听短笛弦乐部分1.聆听这一乐段,思考:你仿佛看到了阿里山哪些景色?2.再次聆听,你能听出是什么种类的乐器主奏带给我们这些感受吗?(ppt出示种类乐器图)请你说出一样(两遍)(二)聆听短笛部分1.大家有选择木管组,我们来听听乐段中木管组中一个乐器的音色。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木管组的一样乐器“长笛”并简介长笛。
2.现场演奏《阿里山姑娘》乐段,再次推出乐曲中的乐器是短笛,属于长笛的变种乐器(观看短笛演奏视频)。
3.聊聊你觉得短笛的音色是怎么样的?作曲家用它想表现阿里山怎样的风景?4.把你心中的美景握在手中和老师来画一画。
5.请你自己画旋律线。
(三)聆听弦乐短笛片段1.请听这一乐段,你还能找到短笛的声音吗?它出现在这一乐段的前中后哪些部分呢?2.老师和大家一起再次聆听找出。
3.虽然都有短笛,但是带给你的感觉和之前的一样吗?为什么?是什么乐器组加入了?4.再次聆听,老师画提琴组旋律线,再次聆听,弦乐在这里的强弱是怎么展现的?5.如果短笛用一根手指去画,那弦乐组你会怎么画?从学生中寻找适合的带领大家画旋律线律动。
6.出示曲谱,这是大家刚刚所表现的旋律我们来试着唱一唱。
从单音、长音到一字多音,演唱准确。
(四)聆听铜管部分,你觉得阿里山人民在做什么?1.跟老师一起律动1段。
2.再次律动,思考“我们的身体动作与音乐什么关系吗?(强弱)3.自己跟音乐律动。
提示力度变化与身体的起伏。
4.再次完整律律动。
(五)我们看到了阿里山的美景与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
《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节奏编创和律动,体会歌曲旋律变化,增加对民族歌曲的理解。
过程方法目标:
聆听乐曲《阿里山的姑娘》,自选乐器并设计节奏为音乐伴奏,表现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知识技能目标:
背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随音乐边唱边跳,体验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唱旋律
(2)唱歌词
①情绪的处理。
“啊...”(想象坐在小船上,划着船。此起彼伏)
(3)师生合作演唱
( 4 )加入动作并演唱
四人牵手,三步一弹腿。随音乐跳舞
(3)下面隋老师一起走进台湾,去看一看那里的风光。
“阿里山”是台湾的名山之一,它以奇特的林涛和云海为人们所称颂。
介绍高山族。
3、拓展部分
1、高山族的歌曲还有很多,歌曲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歌曲情绪的处理,加入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聆听法,听唱法,视唱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Hale Waihona Puke 过程【导入】激趣导入:
听音乐进教室。(播放《阿里山的姑娘》管弦乐)
自选乐器并设计节奏,当听到第一段旋律出现时为音乐伴奏.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他们美妙的歌声(播放音乐)
播放《站在高山上》
师:这是台湾艺人张惠妹演唱的一首高山族民歌,更具有山歌的特色。
【巩固小结】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共同期盼海峡两岸的同胞早日团聚。
0 - 0 - | 0 - 0 - | 3 - 5 - | 7 - 6 - |
②老师弹琴,学生视唱
③随音乐画旋律线(播放引子)
师:引子部分旋律优美抒情,让人陶醉。用旋律线连起来像什么?
(这段旋律连绵起伏,宛转悠扬,仿佛站在高山上呼唤。)
2、第二部分
师:这段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活泼、欢快
师:大家随着音乐试着唱一唱(播放音乐)
【新授】
(1)聆听歌曲,探究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歌曲的旋律亲切流畅,略带俏皮,表现了阿里山的姑娘活泼多情的性格。
(2)分段聆听
1、播放引子部分
这段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听了这段旋律感受如何?
(这段旋律非常优美,仿佛站在高山上呼唤。应该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来视唱。)
①师生对唱
3 - 5 - | 7 - 6 - | 0 0 0 0 | 0 0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