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光影艺术(于静涛)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是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同时也是明暗光影艺术的代表人物。
他的绘画作品以其独特的明暗处理和深度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从伦勃朗的明暗光影处理、绘画技法以及主题选择等方面,来分析他作品的艺术特色。
伦勃朗的绘画作品以其精妙的明暗处理而著名。
他善于运用光线的明暗变化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通过强烈的明暗对比,伦勃朗能够营造出戏剧化的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力。
他善于利用光照来营造出画面中的深度感,使观者感受到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他的自画像作品中,通过明暗的巧妙处理,使自画像从画面中凸显出来,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伦勃朗的绘画技法独特而精湛。
他倾向于使用厚重的油画颜料,通过厚重的质感和光线的明暗变化来创造出画面的层次和细腻的表现力。
他擅长运用明亮的色彩来营造出画面的光影效果,通过透明的颜色叠加和反射来表现出物体的光感。
他的画笔运用灵活自如,能够精确地表现出形体的细节和纹理,使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在绘画技法上,伦勃朗的作品颇具个人特色,独树一帜。
伦勃朗的作品主题多样,但最为著名的是他的人物肖像和宗教题材作品。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和光线的明暗处理,使人物栩栩如生,充满了情感和生命力。
他的人物肖像作品常常显示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给人以深入的思考和共鸣。
而他以宗教题材为背景的作品,则强调了对于信仰和某种精神力量的探索和追求。
他也将一些日常生活场景纳入到他的作品中,展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细腻的观察力。
伦勃朗的绘画作品以其明暗光影处理、绘画技法和多样的主题选择而闻名。
他通过精准的明暗处理和深度表现,创造出戏剧化的效果和立体的画面。
他独特而精湛的绘画技法,使他的作品在色彩和质感上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而他丰富多样的主题选择,则展现了他的思考和对于人性和信仰的探索。
伦勃朗不仅是明暗光影艺术的代表,也是荷兰画坛的巨擘,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光影艺术经典案例

光影艺术经典案例光影艺术是一种独特而引人入胜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光的投射和影像的展示,创造出美丽、动人的视觉效果。
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经典的光影艺术案例,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我们来聊聊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每天夜晚都会进行一场壮观的光影秀。
通过高强度的灯光投射,塔身被点亮,创造出一种神奇而浪漫的氛围。
这个光影艺术表演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成为了巴黎城市的象征之一。
接着,我们来介绍中国的故宫。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通过光影艺术展示了古代文化的瑰宝。
每天夜晚,故宫的墙壁、宫殿和雕塑都会被特殊设计的灯光点亮,呈现出瑰丽的光影效果。
这个艺术装置不仅彰显了故宫的宏伟和壮丽,也为游客提供了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
此外,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也以其独特的光影艺术而闻名。
每年举行的悉尼艺术节上,歌剧院会进行一场盛大的光影秀。
通过投射在建筑物表面的图案和颜色,歌剧院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画布,展示出各种惊艳的光影效果。
这个光影艺术表演不仅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也成为了悉尼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我们来看看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基督像。
每天夜晚,这座巨大的耶稣基督像会被彩色灯光照亮,从而呈现出令人震撼的光影效果。
这个光影艺术装置不仅美化了城市的夜晚,也成为了旅游胜地之一。
许多人纷纷来到这里,感受这个庄严而壮观的景象。
光影艺术经典案例无疑是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们展示了建筑物的美丽、文化的传承以及城市的魅力。
这些经典案例的成功,不仅在于光影艺术本身的创新和特色,更在于它们将艺术融入到城市环境中,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沉浸。
总之,光影艺术经典案例丰富了城市的夜晚,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得以放松和享受艺术的美好。
它们的存在,不仅让城市变得更加迷人,也让人们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光影艺术经典案例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惊喜。
小学美术《光影》教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对光影艺术的热爱,增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小学美术《光影》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光影》教案,本节课内容基于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课《光影的魅力》。主要内容包括:
1.光影的基本概念:介绍光影的定义,以及光与影的关系。
2.光影的表现形式:学习如何用线条、形状和颜色表现光影效果。
3.光影作品欣赏:欣赏一些经典的光影艺术作品,了解光影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分组讨论的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但他们有时会陷入固定思维模式,需要我及时引导和启发。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设置更多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创作。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观点。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光影》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光影基本概念方面掌握得还不错,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体会到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然而,在实践活动中,部分学生在运用光影技巧进行创作时,仍然存在一定难度。
在讲授光影理论知识时,我意识到需要更多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影在实际中的应用。此外,对于光影表现技巧的讲解,我应该更加细致地进行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难点。
1.教学重点
人像摄影 (1)

《人像摄影》讲座我的简介于静涛出生于1949年,197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1986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第二学位,辽宁大学教授。
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教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沈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高校摄影学会名誉主席。
多年来兼任摄影专业的教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和丰硕的摄影成果。
出版了《基础摄影》、《摄影艺术与创作》、《摄影艺术与表现方法》等专著,参编了国家级规划教材《摄影构图学》、《新闻摄影教程》等的编写;发表了10多篇摄影论文;有320余幅摄影作品在国际、国内摄影展览中获奖或入选;多次获各级摄影组织颁发的“优秀组织工作奖”;荣获了教育部艺教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摄影教育突出贡献奖”、“中国摄影教育红烛奖”;“辽宁高校摄影终身贡献奖”,“沈阳市劳动模范”、被沈阳市政府授予“跨世纪摄影带头人”今天讲的题目是:人物摄影人们学习摄影大多是从给身边亲人、朋友拍摄纪念照开始的。
如今,拍摄风光以及花鸟鱼虫成为了大众摄影人的普遍喜好人物摄影有许多分类,例如婚纱摄影、儿童摄影、体育摄影、旅游摄影、民俗摄影、人体摄影以及人像摄影等等。
由于被拍摄的人物年龄、肤色、职业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对用光、构图的要求各不相同。
特别是在拍摄过程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在不断变化,有趣的以及有吸引力的瞬间稍瞬即逝,所以对拍摄技术技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这里讲的人物摄影不同于俗称的人像摄影,涉及到的不局限于简单的室内外拍摄人像,而是把人物放到其生活工作的环境中来研究如何拍摄人物。
人物摄影不仅要求达到被拍摄者的形神兼备,更要从摄影美学创作的角度,考虑主题鲜明、构图合理、用光巧妙、层次丰富以及色调和谐等等,要努力使被表现的对象更美,更生动,整幅画面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人物摄影不仅要求达到被拍摄者的形神兼备,更要从摄影美学创作的角度,考虑主题鲜明、构图合理、用光巧妙、层次丰富以及色调和谐等等,要努力使被表现的对象更美,更生动,整幅画面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是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绘画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以强调明暗对比和光影效果闻名于世,被誉为明暗光影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众多的作品中,伦勃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形象,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人性的表达。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艺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他善于运用强烈的光源和阴影来突出画面中的重要元素,同时准确把握光线的明暗变化,营造出戏剧性的效果。
在他的作品中,明暗直接影响了画面的氛围和主题表达,使得观者在视觉上和情感上得到强烈的刺激。
伦勃朗在明暗处理上的技巧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层次感和立体感。
他善于利用明暗对比来塑造人物的体态和面部表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他通常使用暗调背景并将光源集中在人物的重要部位,通过对比来凸显人物的特征和情感。
他的作品中的光影变化形成了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使人们感觉到人物和物体的真实存在。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艺术还赋予了他的作品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他通过明暗的对比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他擅长描绘人物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情感,通过光影效果来刻画人物的表情和情绪。
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人物心灵的扭曲和痛苦,使人们感到深深的共鸣。
伦勃朗通过明暗光影的运用,将视觉和情感融为一体,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体验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艺术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模仿。
他的明暗处理技巧成为了后来画家们追求的艺术目标,对于后世的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西方绘画的风格和传统,为后来的艺术家们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
伦勃朗通过其独特的明暗光影技法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形象,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人性的表达。
他的明暗光影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使观者在情感上得到深深的共鸣。
影视艺术的生命光浅谈光影在影视艺术中的造型作用

三、光影在影视艺术中的情感作 用
光影在影视艺术中的情感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光影的对比:光影的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反差和立体感,从而引发观众的 情感共鸣。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导演姜文运用了大面积的阴影和强 烈的阳光对比,表现了文革时期青年的迷茫、冲动和追求。这种光影对比不仅 让观众感受到了时代的氛围,还引发了观众对青春和历史的思考。
影视艺术的生命——光——浅谈光影在 影视艺术中的造型作用
目录
01 一、光影在影视艺术 中的综合运用
02
二、光影在影视艺术 中的造型作用
03
三、光影在影视艺术 中的情感作用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在影视艺术中,光影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塑造视觉形象和表达情感的重 要工具。本次演示将从光影在影视艺术中的综合运用、造型作用和情感作用三 个方面进行探讨。
光影在影视艺术中的造型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光影的构成:光影的构成是影视画面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安排 光线的方向、角度和亮度,导演可以突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例如,在电 影《泰坦尼克号》中,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运用不同角度的光线,展现了泰坦 尼克号船体的宏伟壮观,同时也凸显了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2、光线的明暗:光线的明暗可以影响画面的氛围和情绪。在电影《绿皮书》 中,导演彼得·法雷里通过控制光线的明暗,将主人公托尼和唐雪莉之间的矛 盾和友谊表现得淋漓尽致。明亮的灯光突出了托尼的世俗、玩世不恭,而柔和 的灯光则强调了唐雪莉的优雅、深沉。
3、光影的变换:光影的变换可以表达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在电影《星际穿越》 中,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运用了复杂的视觉特效和光影变换,让观众感受到 了时间和空间的扭曲、黑洞的神秘以及外太空的奇幻。
《光影艺术》课件

感和艺术气息。
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跨界合作
03
光影艺术可以与科技、教育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拓展其应用
范围,为更多领域带来创新。
社会文化影响与挑战
文化传承与创新
光影艺术作为现代科技与传统艺 术的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 承,也是对艺术的创新,将影响
人们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审美观念的转变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人们的审美 观念将发生变化,对光影艺术的 接受度和欣赏能力将得到提高。
光与影的结合
对比
通过明暗对比来强调或突出某些部分 ,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融合
通过柔和的光线和阴影过渡,使画面 更加自然、和谐,营造出一种柔和、 温馨的氛围。
03
光影艺术的应用
摄影中的光影艺术
摄影是捕捉光影的艺术,通过合理运 用光线和阴影,摄影师能够创作出富 有表现力和情感的作品。
阴影在摄影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可以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增强画 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光线的方向、软硬、色彩等特性对摄 影作品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摄影师 需要掌握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技巧 。
摄影师需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自然光和 环境光,同时根据需要使用人工光源 进行补光或创造特殊效果。
电影中的光影艺术
光影在电影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塑造角色 形象、营造氛围、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情感。
光影艺术可以通过对人物和场景的细 腻刻画,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状态和心 理活动,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 的主题和内涵。
光影艺术的文化内涵
历史与传统的体现
光影艺术可以通过对历史和传统 的表现,传递出文化的内涵和价 值,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 了解和感受到文化的深厚底蕴。
社会现实的反映
光影空间美学

光影空间美学光影空间美学是一种独特而令人着迷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光线和影子的变化与交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氛围和美感。
光影空间美学不仅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在摄影、绘画、舞台艺术等领域中展现出其独有的魅力。
光影的变化可以给空间带来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经过精心的规划和布局,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将光线引导到特定的位置,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例如,在教堂建筑中,设计师常常利用高耸的拱顶和彩色玻璃窗,使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折射出多彩的光影,营造出神圣而宁静的氛围。
而在现代建筑中,设计师则更加注重利用建筑材料的反射、折射和透明性,创造出光与影的对比和层次感,使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摄影和绘画是表现光影空间美学的重要艺术形式。
摄影师和画家通过捕捉光线和影子的瞬间变化,将其转化为静态的图像,展示出空间中的美感和情感。
光影的运用可以使图像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
例如,在一幅黑白摄影作品中,摄影师通过合理的光线控制和构图技巧,使影子在画面中成为一种独特的元素,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戏剧性。
舞台艺术是将光影空间美学发挥到极致的领域之一。
在舞台设计中,灯光的运用可以将观众带入不同的情境和氛围。
通过调整灯光的明暗、颜色和角度,舞台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空间效果,从而增强剧情的表现力。
例如,在一场悲剧中,设计师可以通过暗淡的灯光和长长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压抑和悲伤的氛围;而在一场喜剧中,设计师则可以运用明亮的灯光和快速变换的影子,增加喜剧效果的同时,使舞台更加生动活泼。
光影空间美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通过光线和影子的变化,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和情感表达。
无论是在建筑设计、摄影绘画还是舞台艺术中,光影都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和艺术语言。
它不仅能够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立体感,还能够引导观众的情绪和感受。
因此,我们在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时,应该更加关注光影的运用,体验其中的美感和魅力。
光影空间美学是一种令人着迷的艺术形式,通过光线和影子的变化与交错,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效果和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组简单的民生摄影作品,主题很明确,突出了 社戏对人民大众的巨大吸引力,折射出平民百姓 多么喜欢艺术,欣赏艺术。同时带给我们一定的 引申思考。这对于如何拯救国粹京剧,如何让艺 术惠民常惠于民,可谓是尖锐的提问,具有普遍 的现实意义。 • 这组作品从很小的题材入手,揭示了民生很重要 的一个方面,人民懂艺术,爱艺术,艺术只有贴 近人民大众才有生命力,这可能就是这组作品主 题的基本意义。
• 作品利用了距离透视和空气透视原理以及 疏密有致的手法明显地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色调简洁酷似油画作品。 • 拍摄数据:镜头85毫米;光圈F 5.6;速度 1/60秒;ISO200。 •
• 也有些作品充分利用光影的表现形式,在 观赏时需要观察作品光线效果的合理性, 色彩对比饱和状况以及色调层次过渡均衡 状态。例如“月光曲”这幅作品:
图解光影艺术
-------怎样读懂摄影作品
辽宁大学 于静涛
• 读即是鉴赏。摄影实践告诉我们,读懂摄 影作品对摄影人来说极其重要,也是提高 摄影素质的重要方面。
• 面对错综复杂的摄影画面,观赏者在与作 者没有事先沟通交流的情况下,想要充分 理解作品的内涵的确有一定难度。这只能 靠自己的经验与阅历针对画面提供的信息, 逐渐剖析。
• 彩虹桥上 • • 怎样分析“彩虹桥上”这幅作品呢? • 该作品将镜头对准挑担去浇灌农作物途中的普通农村妇 女,通过硕大的水桶、农具、汗水浸透的衣衫,质朴的 内涵讴歌了普通劳动者的伟大形象。 • 画面表现的是在婺源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彩虹桥上,一个 妇女挑着担子前往地里去给庄稼施肥的情形。妇女虽是 背影,但是,草帽以及被汗水浸透的单衣以及桶里的劳 动工具都是这一劳动妇女良好写照。人们自然会有疑问, 她为什么不用化肥呢,多方便啊,挑着农家肥去浇灌多 累啊。作品引申一定的思考,少用化肥,多用农家肥是 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大问题。 •
• 社戏 • 这一组作品怎样品读呢? • 在露天演出台上,专业京剧演员的精湛表 扬吸引了无数喜欢国粹的平民百姓。老戏 迷们专注的神情实在是情感太入戏了。 • 让我们分解一下进行品读。 • 首先第一幅是演员演出的场景,作者交代 出了观众在看什么,是在什么环境氛围中。 一般来说,交代事件时,交代该事件环境 氛围的应该是第一幅画面
• 渔船由黑色影调逐渐转变成中灰和浅灰色 调。必要的黑色调不仅没有破坏画面,反 而使画面轻重相宜,有利于平衡画面。
• 作品选择了一处S形水道更加强化了画面的 流畅,提升了作品的视觉美感。运用优美 构图形式对于作品成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 作用。 • 拍摄数据:镜头200毫米;光圈F 11;速 度1/100秒;ISO200。 •
• 事实上,这张片子的主题是在现场萌生的, 并非事先想好了的。那种主体先行的想法 只能是一种预盼,大多情况下难以实现。 当然,构思好了主题,选择模特进行摆拍 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只是难以被大多数人 接受而已。
• 审视主题时还需要同时审视主体。画面中 的主体是表现作品主体的灵魂,因此,品 读鉴赏摄影作品时读懂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进一步分析画面主体能否强当地表现主题 也很重要。这幅作品里两个恋人充满着对 今后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于彰显祈福这一 主题的确是很恰当的。 • 我们再看下面这幅人物作品:
• 鱼市 • • 怎样审视这幅作品呢? • 该作品内涵揭示了人民大众关注的是民生问题, 表现的是市民最关心的市场,高高的秤杆彰显 出普通商贩童叟无欺的品德,内涵显而易见。 这是一条深海鱼,而且可以看出不是冰冻的, 很新鲜。暗示出渔民的捕鱼能力完全可以深入 到深海之中。
• 作品恰当地运用了逆光来表现鱼市里的一个场面, 买卖双方一丝不苟的神情被表达的很是极致。卖鱼 妇女额头渗出的汗珠清晰可见,具有良好的质感。 妇女们身着传统服饰交代出了这是福建惠安一带的 人文环境;人物排列自然形成了近乎于椭圆形,秤 杆在逆光下格外醒目并以斜线形丰富了画面线条; 鲜鱼被理想的轮廓光刻画的富有立体感。整幅作品 富有较强的民生气息。民生,民需、民情这一内涵 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 拍摄数据:镜头35毫米;光圈F 8;速度1/30秒; ISO200。 • • 再例如“彩虹桥上” 这幅作品。
• 左侧,张着嘴巴的观众用瞠目结舌来形容 实在恰当,观众的神情与台上演员精湛的 演出形成了极好的呼应。
一位腿脚不便的观众进一步揭示了社戏对普通 大众的吸引力。
烈日下席地而坐,神情专注,更是强化了主题 社戏的凝聚力。
孩童不懂得看戏,可是戏痴爷爷宁可扛着孙儿也不愿意离开,京剧 的吸引力使他完全忘记了腰酸腿麻。
• 吊大件 • 怎样品读“吊大件”这幅作品呢? • 该作品内容反映了重振老工业基地这一主题,内涵 厚重。 • 在大型企业的车间里,巨大的铸件在强调一个“重” 字。吊钩悬在空中视觉上产生良好的势能,地面上 较多的竖线条以梯形汇聚状态指向了处于最佳趣味 中心点的操作中工人,有利于突出操作工人这一主 体。超广角镜头在有限的摄距内容纳了较多的环境 细节,较好的交代出了工人工作的环境氛围。画面 用光合理,在光线不佳的车间里,在操作工人背对 窗户投来有限光线的条件下,人物面部以及构件暗 部的黑灰白均有良好层次,整体反差适中,是一幅 比较理想的工业题材作品。
• 藏袍蜷于怀下,如同莲花座般的托起一尊 雕塑,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摈弃世 俗钟情于天国的虔诚者 。虽然沧桑岁月使 她的皮肤粗糙多皱,却掩饰不住骨骼的某 种力量。高位侧光使老妪脸部、颈下、躯 干、藏袍出现较大块的阴影,强化出的光 影对比更有助于表现人物坚韧的性格以及 某种信仰的力量,更有助于升华主题。
• 在鉴赏作品过程中,具有不同艺术修养水 准、不同价值观以及不同摄影阅历的人对 同一幅作品的看法会出现一定差异。 • 首先,不同摄影经历的人对同一幅摄影作 品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初学摄影的人与 摄影略有成就的人看法有差距;非摄影专 业的人与专业摄影的人看法有差距;作者 与评委的看法有差距;甚至评委之间的看 法也有一定分歧,这是极其正常的现象。
三 欣赏形式
• 观看一幅摄影作品质量如何很重要的是看 作品如何运用艺术形式来表现主题。主题 内容再好,没有良好的表现形式也无法取 得观赏者的青睐。表现形式是为更好地展 现内容服务的,但是这一形式往往决定了 作品的成败。例如“霞浦水韵”这幅作品:
• 霞浦水韵 • 怎样从艺术感角度解读这幅作品呢? • 福建霞浦的养殖场里,逆光条件下,无数 竹竿形成弧形状态,几条渔船穿行其中。 由于用高影调处理,画面极其明快,简洁 流畅,近中远景变化自然,体现出了较好 的空气透视感。
二 品味内涵
• 作品内涵是对主题的展开解读。观赏者看 到一幅作品一定首先会被画面亮,而是作品内涵表达了什么。 一幅或者一组摄影作品固然需要具有理想 的光影效果,妥善的构图等等,但是这多 种元素都是为更好地展示作品内涵服务的。
• 一味地最求奇特的光影效果以及特殊的构 图形式,忽视作品内容的厚重程度,作品 往往缺乏感染力。所以,人物摄影需要发 挥敏锐的洞察力,尽可能从人们生活工作 中提炼出具有丰富内容的画面,借助良好 的光影、构图等形式来表现。 • 例如“吊大件”这幅作品。
• 其次,摄影作品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人 物、风光、纪实、创意、广告、抽象、意 思流以及学院派、印象派摄影等等。不同 的摄影类别与表现形式的鉴赏标准也是存 在一定差异的。
• 虽然鉴赏摄影作品很复杂,但共性标准是 趋于一致的。这些共性标准主要表现在: 主题是否突出;内涵是否深刻;用光是否 合理;构图是否得当;抓拍是否准确;组 合是否有序;形式是否新颖;色彩是否和 谐以及作品是否有创新等等。 • 这里仅以综合评述的方法适当解读,为大 家在摄影鉴赏过程中,从多维角度理解并 读懂摄影作品提供一定参考。
• 画面里,京剧“狸猫换太子”演出中,李 娘娘正在向包拯哭诉18年冤情,画面首先 向观赏者交代出了这是一场露天演出的社 戏,引出“社戏”主题。
• 继而看到一位年逾八旬坐轮椅老者闭眼听 戏手打拍节的感人情景,无疑这是一位老 戏迷,不用看,只是听,真正的听戏人。 这是我们常见的听戏最入迷的典型画面。
• 作品内涵深刻,折射出在较现代化的大工业企业中, 巨大设备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仍然很高,危 险性仍然很大,提高自动化程度仍然是急需解决的 大问题。也向人们彰显了人在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 作用,引导人们关注我国工业的发展。 • 拍摄数据:镜头12毫米;光圈F5.6;速度1/30秒; ISO400:-0.3EV值。 • • 有内涵的摄影作品不一定都很大气,很有气势,很 张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作品里也可以看到 一定内涵。 • 例如“鱼市”这幅作品。
• 有的作品借助透视原理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例如“归”这幅作品:
• 归 • • 树林中有一条笔直的乡村小路,一位中年妇女倒拉 着小车,车上拉着化肥等用品。 树林里树冠相交形 成了美丽的林荫道。道路上光线较暗,针对妇女头 巾 • 处曝光,中速拍摄,地面变得较亮,妇女的帽子与 小路尽头处成为画面最亮的部位。 • 最暗处是两侧的树干,形成了对称式画框,将人物 圈在中间,有利于突出人物形态。 人物虽然处于较 暗的树林里,但是,由于曝光处理的恰当,人物的 服饰、车载的物品,鲜红的水靴在画面里都显得很 有质感。
• 月光曲 • “月光曲”这幅作品画面形式有哪些特点呢? • 这是舞蹈“月光曲”的舞台演出画面。画面光 影效果很好,主体突出,主题鲜明;主体红衣 少女与其身影形成良好的呼应。地面蓝色光影 似如海面,演员造型如同大海波浪,一轮圆月 冉冉升起,舞动着的少女被高高举起,身影投 射在月亮中,画面映示出良好的视觉美感。由 于有星光点缀,地面有反射光影,因此画面疏 密相间,人物与景物布局比较匀称。
• 从艺术手法来看,彩虹桥的立柱与横梁形 成了许多线条,这些线条使画面产生纵深 感,可以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必然汇聚到作 者想要突出的劳动妇女身上。画面中通过 透视汇聚的原理以及将人物放在黄金分割 最佳趣味线的位置,进一步突出了主体人 物。 • 拍摄数据:镜头85毫米;光圈F 5.6;速度 1/60秒;ISO200。
• 魂飞天国 • • 为作品取名就是在点明主题,这张片子取名 “魂飞天国”恰如其分。 • 在藏民长拜的路上,人流攒动,镜头躲开了周 边的景物、人物,仰拍了这幅酷似雕像的作品。 在黑白影调中,白云酷似雪山般纯洁,蓝天犹 如黑洞般深邃,无垠的苍穹敞开了巨大无比的 胸怀,准备迎接那些怀有最美心灵的人们,那 里就是每一个人未来的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