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之比较(4)

合集下载

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战略。

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日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出口导向战略在中国要以新的外贸战略加以代替。

对此,从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东亚相关国家的发展现实,结合中国的实际,来说明中国出口导向战略不仅不能因亚洲金融危机或加入WTO而被抛弃,更要在坚持中加以调整,在调整中加以发展。

目录[隐藏]1 基本概况2 战略背景3 与进口替代差别4 发展方向5 参考资料出口导向战略-基本概况中国出口在出口供给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供给国,中国的贸易条件现阶段趋于恶化,而且国际上劳动密集产品出口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中国此类产品生产规模增长过快,引起此类商品价格逐年下降。

由于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与珠三角一带,而近期这些地区中部分企业出现了破产倒闭等问题。

这些负面冲击了中国实体经济。

暂时有必要通过财政政策的适当调整,防止出现因出口大幅下滑而影响中国实体经济。

这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中国的服装纺织行业、玩具、机电行业以及高附加值医药行业构成一定程度的利好。

美国次债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中国外贸出口,中国应抓住这一契机,调整出口导向战略,要通过适度降低外贸依存度,扩大内需,充分利用大国优势加速产业结构升级,避免向长期产品附属化增长模式的方向发展。

放弃单一的出口导向型战略,通过鼓励与扶持高附加值产业与产品出口,走向内外需求均衡的大国经济,走向技术引领的经济增长模式。

出口导向战略-战略背景海运出口出口退税调整一共涉及3486项商品,大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由于中国出口型企业受多方面不利因素冲击,利润下滑显著。

中国通胀压力较大,原材料涨价比较厉害,同时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也比较大,给中国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人民币不断升值,给中国出口型企业也带来了较大的出口压力;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濒临衰退,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也给中国出口带来了较大的障碍。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区别辨析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区别辨析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区别辨析----27a6e828-7165-11ec-908e-
7cb59b590d7d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区别及优缺点
(一)进口替代:主要方法是通过高关税和量化措施限制基本消费品的进口,并利
用高估的汇率鼓励工业所需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进口,支持国内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基本
消费品进口替代。

(1)优点:
① 奠定一个国家的最初工业基础;
②发挥本国资源等方面优势;
③ 确保在最关键的地方使用外汇。

(2)缺点:
① 阻碍出口发展,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②忽视非进口替代部门的发展;
③ 排除竞争,降低经济的整体效率。

(二)出口导向:其主要特征是逐步向均衡汇率靠拢,有的还实行低估汇率,鼓励出口;取消数量限制措施。

(1)优点:
①有利于比较利益的获得;
② 引入竞争机制;
③促进出口发展;
④ 适应国际贸易规范。

(2)缺点:
① 容易出现外汇失衡;
②对外依赖性较大。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比较

贸易发展战略思考一、两种外贸战略的对比分析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战略,不可能也不应当作为一切时代和所有国家(主要指发展中国家)的固定发展模式,而应当根据世界经济关系的时代特征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其各自的战略。

因为两种战略之间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而且每个战略各有优缺点。

(一)两种贸易战略横向对比研究(1)理论基础方面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保护贸易化,而出口导向战略的基础是自由贸易化。

保护贸易理论认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没有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自由竞争,应利用关税或配额等措施来支持本国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直至他们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

正是利用这一理论,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率先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可以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专心生产其较有利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经济发展。

正是利用这一理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国相继推行了出口导向战略。

(2)促进就业方面进口替代多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资本与技术要素比较稀缺,而对于进口替代产业来说,往往产生对资本密集工业的偏好,从国外进口的先进设备中,这些设备也往往是从节约劳动力的目的出发而设计的,这些技术设备的引进,对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往往并不能产生促进作用,难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过剩这个难题。

但出口替代则消除了进口替代对资本密集工业的偏好,在出口导向初期,通过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力地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3)国际环境方面对于进口替代产业,由于其市场主要面向国内,只要其国内市场比较大,它就可以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竞争能力得到增强,而最终在逐步放松进口替代政策后能同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相互抗衡。

但对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则不然,它较多地受限于国际环境的变化。

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是以国际贸易中自由贸易为基础的,要求具有宽松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对于实行出口导向的国家,当其主要产品出口国经济形势看好,无通货膨胀造成的市场萎缩、贸易政策较为宽松的条件下,出口导向政策一般说来较易成功,但当其主要出口产品国经济处于低速增长,有通货膨胀造成市场萎缩,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致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这时候采取出口导向的战略,则会大受影响,成功的可能性也小。

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之比较

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之比较
性的是进 口替代战略理论和出 口导向战略理论 , 这两种战略理论在发展 中国家经 济发展特别是经济起飞阶段得到 了很好的实践与运用 , 帮助发 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 的飞跃 , 从而初步莫定 了工业化的基础。 因此 , 通过
对这两种 战略理论 的 比较研究 , 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 和教训 , 为广大发
维普资讯
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
文章编号 : 0 — 0 32 0 )4 0 - 2 1 5 6 3 (0 6 1- 19 0 0 1
S IT C 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E HI O M TO E E O M N N CNM
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 , 先建立 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 , 内生产的消费品替 代进口品, 当国内生产 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 口商品并 满足 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 入第 二阶段 ; 在第 二个 阶段 , 口替代 由消费 进 品转 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 品的生 产, 如机器 制造 、 油加工、 石 钢
20 年 06
第 l卷 6
第 l 期 4
收稿 日期 : 0 —6 2 2 6 0—9 0
进 口 替 代 战 略 和 出 口导 向 战 略 之 比 较
高怀 民
( 大同大学 , 山西大 同,3 0 8 070 ) 摘 要: 阐述 了进 口替代战略和 出 口导向战略的含义 , 分析 了这两种战略在 帮助发展
中国家经济起飞 中发挥的作用 , 并指 出这 两种战略在经济发展 过程 中存 在的不足 和限
制条件。
关键词 : 贸易战略 ; 口替代战略 ; 进 出口导向战略 ;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7 6 F4 文献标识码 : A
业时 , 发达国家也用各种措 施破坏或打破关 税保护 , 抵制发 展 中国家 的 进 口替 代 , 以进 口替代 战略常常 出现无 能为力的状态 , 实践 中逐 渐 所 在 暴 露出许多缺陷 。一些学者在 研究 中认 为 , 口替代战略 的核心 问题 是 进 它违背 了比较利益原则。2 世纪 6 年代末 7 年代初 , 口替代战略受 O o O 进

进口替代是我国赶超世界工业大国的长期战略

进口替代是我国赶超世界工业大国的长期战略

进口替代是我国赶超世界工业大国的长期战略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密切,制定正确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

然而,人们在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时,大都对进口替代战略持否定态度。

特别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遇上了外汇短缺的瓶颈,不仅理论界有一部分同志认为我国应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实际工作中也提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问题。

鉴于战略选择事关全局,我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若干认识1.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都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战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从对外经济关系的角度表述的一国的工业化战略,是一国工业发展的总方针和总政策。

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中的不利地位集中反映在垂直贸易方面。

发展中国家通过工业化改变垂直贸易状态的途径一般可有如下三种选择:(1)同时致力于改善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2)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结构;(3)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结构。

第一种选择要求在进出口方面同步实现水平贸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做不到,所以切实的选择乃是第二种或第三种。

如果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结构,即通过实现原有劣势工业部门的发展,来逐步取代大多数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则该国奉行的是进口替代战略。

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结构,即通过发展原有优势工业部门或潜在优势工业部门,来逐渐增加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则该国奉行的是出口替代战略。

由于在进口替代战略下工业生产首先着眼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而在出口替代战略下工业生产首先着眼于打进国际市场或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因而进口替代被称为内向型战略,出口替代被称为外向型战略或出口导向战略。

2.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主要差别(1)战略重点不同。

进口替代战略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商品的结构,出口导向战略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商品的结构。

(2)战略目标不同。

进口替代战略的目标是以传统工业中的支柱产业为基础,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的比较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的比较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的比较一、引言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策略。

本文将对这两种政策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其应用领域和效果。

二、进口替代政策进口替代政策是指国家通过采取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发展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这种政策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 保护本国产业:进口替代政策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数量等方式来刺激国内产业的发展。

2. 解决就业问题:进口替代政策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国内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促进经济发展。

3. 促进技术创新:进口替代政策可以促进本国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提升,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来增强国内产业的竞争实力。

然而,进口替代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1. 高成本:限制进口可能导致本国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上涨,给消费者带来负担。

2. 低效率:国内产业可能无法达到进口产品的质量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导致竞争力不足。

3. 依赖问题:国内市场需求有限,如果仅通过进口替代政策,可能导致本国产业对外依赖程度增加,造成经济风险。

三、出口导向政策出口导向政策是指国家鼓励本国产业面向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这种政策的主要原因有:1. 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导向政策可以扩大本国产业的市场,增加出口量,带动经济发展。

2. 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本国产业可以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3. 获得外汇收入:出口导向政策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提供资金支持其他领域的发展。

然而,出口导向政策也存在以下问题和限制:1. 对内需的忽视:过度追求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萎缩,对内需的发展形成阻碍。

2. 外部风险:国际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崛起可能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经济风险。

3. 不平衡发展:出口导向政策可能加剧经济结构不平衡,过度依赖外贸可能导致其他产业的衰退。

论韩国成功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

论韩国成功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
实施出口导向政策以来,使得中国的进出口贸易(1978年——1996年)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1978年进出口增额仅为206.4亿美元,1996年跳跃到千亿美元大关——1014.45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由1985年的16.8亿美元提高到1996年的3234亿美元,在中国出口增额中所占比重由6.1%上升到54.5%,成为中国出口额最大的产品,中国已经实现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的:“二战”后,好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实施这两项政策取得经济发展的成功。而韩国与中国是典型的例子。
典型案例:韩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改变了单一的畸形经济结构和对发达国家的严重经济依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于60年代初完成了重化工业的调整。然而新的问题也凹现出来: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出路。这促使韩国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实行出口导向性发展战略。
论韩国成功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
论文摘要:经济基础很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在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如果想发展本国经济的话,应当根据本国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实行适当措施(进口替代政策,它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代替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对本国的经济进行保护和引导其发展,等到本国经济根基牢固了,便是这个国家可以放心在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出口导向政策是外向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并通过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工业制成品代替初级产品出口,用精细加工制成品代替粗加工制成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政策。)的情况下,放飞本国经济,让其在国际贸易的国际经济之中翱翔之时。

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之比较

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之比较
场 出 发 提 出 了 一 些 贸 易 理 论 成 为 发 展 中 国 家 制 定 贸 易 政 策 的 依 据 ,其 中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理 论 即 进 口替 代 战 略 和 出 口导 向 战略 ,这 两 种 战 略 在 发 展 中 国家经 济 发 展 特 别 是 经 济 起 飞 阶 段 得 到 了很 好 的 实 践 与 运
用 。
业 等 , 以 求 用 国 内 生 产 的 消 费 品 替 代 进 口 品 ;第 二 阶 段 , 在 这 个 阶 段 进 口替 代 由 消 费 品 转 向 国 内 短 缺
的 资 本 品 和 中 间 产 品 的 生 产 , 如 机 器 制 造 、石 油 加 工 、钢 铁 工 业 等 资 本 密 集 型 工 业 。 进 口替 代 战 略 的 实 施 需 要 实 行 贸 易 保 护 政 策 , 主 要 有 三 个 方 面 : 第 一 ,关 税 保 护 , 即 x 最 终 消 费 l , 品 的进 口征 收 高 关 税 ,对 生 产最 终 消 费 品所 需 的资 本 品 和 中 间 产 品 征 收 低 关 税 或 免 征 关 税 。 第 二 ,进 口配 额 , 即 限 制 各 类 商 品 的 进 口 数 量 , 以 减 少 非 必 需 品 的 进 口 , 并 保 证 国 家 扶 植 的 工 业 企 业 能 够 得 到 进 口 的资 本 品和 中间 产 品 ,降低 它 们 的 生产 成 本 。
维普资讯
进 口替代 战略和 出1 向战略之比较 3导
高怀 民 局
( 同职业技 术 学 院 ,山西 大 同 0 7 0 ) 大 3 0 8
摘 要 :发展 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 由于工业基础薄弱 ,被迫采取 以初级产品 出口来换取 工
业制 成 品 ,但这 种 发展 道路 很 难 积 累起 足 够 的 资本 建立 本 国 工业 ,改 变 贫穷 落后状 态 ,实现 工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 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 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第二,进 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 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 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 第三,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
关键词:进口替代;出口导向;比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应当选择一条什 么样的贸易战略,引起了广大发展经济学家的广泛 关注与研究。一些发展经济学家从发展中国家的立 场出发提出了一些贸易理论成为发展中国家制定贸 易政策的依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即进口替代 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这两种战略在发展中国家经 济发展特别是经济起飞阶段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与运 用。
·!"·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年第 ! 期
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 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实施进口替代在一定程 度上刺激了民族工业中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加强发 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有效减少经济的对 外依赖。同时,政府部门也从中获得了管理经济的 经验和知识,因此许多拉美、南亚、中欧国家选择 了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但是这一战略对刺激民族工 业的发展是有限的,因为它并不能完全消除对外的 依赖性,它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它只是改 变了进口商品的结构,从成品进口改为进口国内不 具备的原料、技术专利、机器设备、中间产品与资 本。当发展中国家用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时,发达 国家也用各种措施破坏或打破关税保护,抵制发展 中国家的进口替代,所以进口替代战略常常出现无 能为力的状态,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许多缺陷。一 些学者在研究中认为,进口替代战略的核心问题是 它违背了比较利益原则,严重降低了经济效率,抑 制了出口,加剧了失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理学报论 》#$$% 园 年第 #地期
进口替代战略和
出口导向战略之比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怀民
)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 +
摘 要: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被迫采取以初级产品出口来换取工 业制成品,但这种发展道路很难积累起足够的资本建立本国工业,改变贫穷落后状态,实现工业 化。因此,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应当实行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贸易战略。典型的是 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这两种战略各有优缺点,发展中国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 训。
首先,这一战略受到国际市场的极大限制。国 际市场对劳动密集型工业品的需求有限,随着更多 的发展中国家采取外向型贸易战略,各国之间的竞 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 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扩张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其次,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一国经济开放度大 大提高,国内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 如汇率、利率、贸易条件、债务条件的变动,国际 游资的袭击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 市场体系不够发达,监督和管理制度也不健全,缺 乏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一旦危机发生,会对 经济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利用本 国的比较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变 化及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过程。在第一个阶 段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本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通过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来增加外汇收入带 动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 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将上升,劳动力优势
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替代 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这一战略是 #$ 世纪 &$ 0 %$ 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 什和辛格提出的。长期以来,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国 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 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 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
( 责编:马迎君 )
·$"·
再次,出口导向战略也需要实行一些保护措 施,这些措施也会扭曲市场价格体系,降低资源配 置效率。
通过对这两种贸易战略的比较,我们可以认 为,这两种战略各有优缺点,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 分,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应有的作 用。今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关键取决于选择一种适 合本国国情的贸易战略,并根据国际环境和世界市 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收稿日期〕#$$& ’ (# ’ #" 〔作者简介〕高怀民 ) ("&* ’ + ,男,大同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业,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 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 现进口替代。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 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 业等,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第二 阶段,在这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 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 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
逐渐丧失,此时及时调整产业政策,鼓励资本和技 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也需要一定 的措施。第一,对出口企业给予优惠如减免税收、 低息贷款、补贴等。第二,对出口企业需从国外进 口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技术专利等实行减免税、 放宽进口配额。第三,使本国货币贬值以降低本国 出口商品以外币计算的价格,增强企业和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施这一战略可以通过保持较 高的出口增长率来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使一 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由于 国际竞争压力对国内企业形成了有效的激励,促使 国内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经济管理、 开发新技术、培训员工,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 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近 !" 年来,几乎所有经 济高速增长的国家都是出口占 %&’ 比重不断上升的 国家,包括中国、亚洲 “四小龙”、东盟等国家。 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出口导向战略的完美无缺,通过 对台湾和韩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出口的关系研 究,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出 口企业的生产率并没有表现出随累积出口量的增加 而递增的趋势,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出口导向战 略也非尽善尽美。
从 #" 年代中期一些国家和地区就开始转向更加 开放的贸易战略,特别是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 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口替代 工业化过渡后,不遗余力地推行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 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这是发展 中国家的工业化有了一定程度后采取的战略,这些 国家一般具有二元经济特征,即一部分是传统的、 落后的经济,而另一部分却具有现代化的经济特 征。它们以本地廉价的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的资金、 技术相结合,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从而加速外向 型经济的发展。出口导向战略一般也要经历两个阶 段:第一阶段,以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 口,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如食品、服装、纺织 品、一般家电制造业等;第二阶段,以重化工业产 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致力于发展资本密集 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如机械电、石化等行业。此 后,极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始着手建立知识和 信息密集型高科技工业,力图在高科技工业产品的 世界出口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