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送别》教案苏少版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送别》教案苏少版

送别教学目标:1、会唱歌曲《送别》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2、简介歌曲这四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

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二、认识作者: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

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

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三、歌曲介绍: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七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七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七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歌曲。

本节课通过学习国歌,让学生了解国歌的背景、结构以及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国歌作为特殊的歌曲,其历史背景和演唱要求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国歌背后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和结构特点。

2.学会正确演唱国歌,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国歌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

2.重点: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激发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和结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国歌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国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结构特点等。

2.音响设备:播放国歌音频。

3.乐谱:国歌乐谱。

4.黑板: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利用课件介绍国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和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国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国歌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国歌,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拓展(10分钟)讲解国歌在不同场合的演唱要求,如升国旗、重大节日等。

让学生了解国歌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国歌,并演唱给家人听。

8.板书(课堂全程)在黑板上板书重点内容,如国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结构特点等,方便学生随时查阅。

2015~2016学年苏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015~2016学年苏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015~2016学年苏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苏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教学内容:听:《花儿与少年》《月光下的凤尾竹》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歌表演律动竖笛:《阿西里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2、能准确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的乐谱和歌词;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乐句连接1、认唱旋律短句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欣赏《花儿与少年》《花儿与少年》(民乐合奏)由作曲家吕冰(1930—)创作于1956年,系按照青海传统歌舞《四序调》改编而成。

《四序调》别名《四序歌》,撒布于青海地区。

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

语言生动,旋律精美而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曲为ABA三段式结构。

A段的旋律欢快乐泼,二四拍,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段与A段形成对比,旋律精美抒情,三四拍;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旋律。

欣赏多种表现形式的《花儿与少年》,学生感受歌曲中二拍子三拍子的变化,体会其变化带来的韵律感,为给去分段,并随着歌曲中的旋律片段唱一唱,尝试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出来。

四、新授课(一)情境创设1、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喜欢听什么样的歌呢?本日老师见到你们特别高兴,所以我们来听两首欢快乐泼的歌,好吗?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播放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歌曲片断,听后交流感受。

(歌曲的情绪、流传地域等)2、导入:中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我们去过美丽的新疆,也到过古老而神秘的“世界屋脊”——西藏,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到祖国的东南沿海去看看,去领略那里特有的椰风海韵,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台湾。

(二)感受体验1、欣赏:在背景《我的祖家是歌乡》音乐声中,欣赏台湾风光。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红星歌PPT课件3苏少版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红星歌PPT课件3苏少版
旧上海时的一 名流浪儿童, 他没有家,没 有父母,为了 生存,他卖报 纸,擦鞋,
同学们还知道那些 关于旧社会儿童的电影?
抗日战争时期,河 北白洋淀有个倔强 的小男孩,人们喜 欢叫他嘎子。 嘎子的奶奶为了掩 护八路军伤员,惨 遭日寇杀害。嘎子 满怀深仇加入了八 路军,在各民队伍 中成长为一名勇敢 的英雄!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七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七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七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歌曲。

本节课通过学习国歌,让学生了解国歌的背景、结构以及创作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音乐素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乐谱、图片、文字等,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国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感受国歌的庄严和激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国歌的背景、结构和创作特点,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演唱国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结构和创作特点。

2.难点:演唱国歌,把握节奏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国歌的背景、结构和创作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唱国歌,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国歌的特点,分享心得。

4.视听结合法:观看国歌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国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地位。

2.新课教授:讲解国歌的结构、创作特点,分析旋律和节奏。

3.示范演唱:教师演唱国歌,学生跟随模仿,注意情感的表达。

4.练习演唱: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课堂展示:学生代表演唱国歌,全班同学评价、学习。

6.拓展环节:讨论国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升国旗、重大活动等。

7.总结:强调国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背景:历史地位、创作背景结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庄严、激昂、简洁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国歌的正确性、流畅性。

2.学生对国歌历史背景、结构、创作特点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学习:《小星星》、《两只老虎》、《数鸭子》等。

2. 音乐知识:了解音乐节拍、旋律、和声等基本音乐概念。

3. 民族音乐:学习我国各民族音乐特点,如民歌、民间器乐等。

4. 音乐欣赏:欣赏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分组合作、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4. 结合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积极性、演唱准确性等。

2. 学生歌曲演唱: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音乐知识掌握:音乐节拍、旋律、和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4. 音乐欣赏能力:对国内外音乐作品的评价和分析。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歌曲《小星星》,了解音乐节拍。

2. 第二周:学习歌曲《两只老虎》,掌握旋律。

3. 第三周:学习歌曲《数鸭子》,认识和声。

4. 第四周:欣赏民族音乐,了解我国各民族音乐特点。

5. 第五周:学习音乐欣赏方法,欣赏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

六、教学内容1. 歌曲学习:《捉泥鳅》、《拔萝卜》、《小燕子》等。

2. 音乐知识:学习简单乐理知识,如音阶、音符、休止符等。

3. 民族音乐: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点,学习民族乐器演奏。

4. 音乐欣赏:欣赏经典国内外音乐作品,分析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七、教学方法1. 运用图片、实物、动画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音乐知识。

2. 采用接龙、游戏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参与度。

3. 设置音乐实践活动,如小组演奏、合唱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提升自信心。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苏少版

《送别》课型:歌唱课课前准备:电子琴、音频资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了解学堂乐歌,掌握歌曲的节奏,有情绪的演唱歌曲2.过程与方法:通过富有情绪的演唱歌曲以及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4/4拍的强弱关系,正确并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难点:歌曲中出现的切分、长音、休止符的演唱。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新课导入:游戏导入(首先很高兴能和我们三(2)班的孩子们再次的见面,今天在上课前呢,我们先做个关于听力和反应的游戏好不好?然后介绍游戏规则)3.教师通过总结歌曲的性质,向学生推荐《童年》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再引出今天的新课《送别》4.初听歌曲在播放歌曲前教师先进行问题的设定,让学生在听歌的时候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5.介绍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以及学堂乐歌和歌曲的填词背景。

6.节奏练习:4/4 (1)X X X X (2)X XX X XX (3)XX X XX X (4)X XX X. X练习节奏后,待学生掌握后教师加入歌词进行带读,学生熟悉后教师进行教唱。

7.教师范唱:然后让学生跟琴小声地哼唱,对于处理不好的地方,教师可以问学生自己觉得哪里唱的不好,然后再进行纠正。

8.歌曲编排:(1)在歌曲的开始前加入撞铃,重拍处加入沙锤。

增加歌曲的趣味性。

(2)对于副歌部分可以进行轮唱。

9.让学生欣赏不同的版本演绎,进一步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10.课堂小结:孩子们,人的一生总会面对离别,和家人、朋友、老师……,但我们不必去悲伤,因为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七单元红星歌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七单元红星歌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七单元红星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红星歌》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意义的歌曲,选自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歌曲以激昂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展现了我国先辈的英勇事迹,表达了人们对红星的敬仰和追求光明的信念。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学唱、音乐欣赏和相关的音乐知识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表现力,通过对本单元其他歌曲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音乐分析方法和演唱技巧。

但在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符号的理解上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感受歌曲的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红星歌》,并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2.培养学生对先辈的敬仰之情,激发他们追求光明、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3.通过音乐欣赏和相关的音乐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

2.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示范教学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音响、投影仪等。

2.准备《红星歌》的乐谱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3.准备红色教育影片或图片,以便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红色教育影片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程,唤起学生对先辈的敬仰之情。

在此基础上,引入《红星歌》的学习。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红星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红星歌》,重点指导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姿势,确保演唱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介绍学堂乐歌
二十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了向同学们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封建迷信的。
3.教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二、学习歌曲《送别》
1.多媒体播放《送别》,学生欣赏。(课件展示)
师:这是故事片《铁道游击队》,今天我们来欣赏故事片里的一段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学习用坚定有力、感情饱满的声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红星歌》,二部合唱声音和谐、节奏整齐。认识并唱准旋律中的三连音节奏及附点节奏,体会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了解《国歌》创作与选定的背景以及作曲家聂耳的重要地位。
3.能看着老师的指挥,随叔同的重要贡献。
4.好,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能跟着老师唱了,来,跟着老师的钢琴一起来一遍(高声部)。
(1)跟钢琴唱第一段。
(2)跟钢琴唱第二段(指出不足,师示范唱)。
(3)纠正后整体唱一遍(提醒用自然的声音唱,不要喊唱)。
5.二部合唱练习,师伴奏(错误及时纠正)。
(1)跟钢琴唱低声部。
(2)唱熟后进行二部合唱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声音的和谐。
(《闪闪的红星》视频片段) 师:故事发生在1931年到1938年间的江西红色革命根据地,一个年仅十岁穷苦农民的孩子——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因为冬子的爸爸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妈妈报仇。后来他真的成了一名光荣的小红军。
(课件出示潘冬子照片) 师:这就是小潘东子,他机智勇敢,他相信,只有将敌人都消灭掉,百姓们才能不受压迫过上好日子。 同学们说他勇不勇敢?我们看小潘冬子走路神气不神气(放潘东子走路片段)我们跟他比一比好不好?
出示成长的足迹(一)
引导学生唱旋律,注意唱准三连音。
(3)在唱三个起来这一句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三个“起来”的音一个比一个——?(高) 力度是越来越——?(强) (结合冲锋号让学生感受到号角式音调的作用——有号召性、鼓舞性)
3.再次歌唱音乐片段,当三个起来出现时,用手随着旋律的上行挥动。
4.播放录音(学生聆听感受,体会不同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
师:二部合唱比较难,请同学们回去后多练习,要唱准音高,注意声音的和谐,想要完美演绎二声部合唱仅靠一节课、一首歌是远远不够的,今后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单元
第七单元难忘的歌
课时安排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听:《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奏:竖笛练习《鳟鱼》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让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音乐文化,能尝试给歌曲分段,用图谱表现歌曲,并能视唱或背唱主题乐段部分,能用合适的打击乐器或拟声为歌曲的不同段落伴奏。
二、同学们起立,现在我们都是勇敢机智可爱的小潘冬子
好,同学们敬个军礼给老师看看。(师鼓励并纠正做的不正确的) 听音乐跟老师做。(放红星歌音乐,老师做动作)
1.原地向左向右转。
2.火车似的走路多跳几遍。
3.师做动作,一段两个动作(语言提示:要换动作了)。
师:刚才小英雄偷偷告诉我你们表现特别棒,所以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同学们找找看? 同学们都找到了吗?告诉老师它是什么?。小!红!星!对,它是一颗小红星。
2.再次听赏:
思考:(1)关于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背景、词曲作者、深刻含义、积极作用?在哪些场合会听到国歌?听后有什么感受?
(2)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国歌?
(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A《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由田汉作 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诞生于 1935 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 大地上歌唱了近 70 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2.学习用竖笛演奏《鳟鱼》片段,巩固已学过的高音演奏技法,熟练掌握变化音升“fa”及“ti”音的替换指法。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音乐文化。
难点:熟练掌握变化音升“fa”及“ti”音的替换指法。
教具
钢琴、多媒体、竖笛等








主备
复备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
2.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影片VCR,你们知道它的名称吗?
3. 认:三连音
4. 评:成长的足迹(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国歌的诞生过程,了解聂耳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2.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国歌》雄壮的情绪,有表情地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能背唱歌曲。
3.能够感受三连音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和特点,并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
重难点
重点:背唱国歌。
钢琴、多媒体








主备
复备
一、组织教学,导入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要问问同学们,同学们都有哪些理想?谁来告诉老师? (学生举手回答)
哦,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理想,那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理想吗?老师的理想呢是当一名士兵,可惜没有当成。唉?有这么一个小孩儿,他也有一个军人梦。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一段电影片段。
6.体会不同节奏的音乐效果,让学生尝试用打击乐器奏一下。
7.跟音乐踏步,体会不同的速度、感受进行曲风格。
师:好,接下来我们大家来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全体起立。 同学出来模仿红军战士走路。但是老师有要求,走路的速度要跟老师弹奏音乐的速度一样。(三段音乐)
第一段速度快,第二段速度特慢,第三段速度适中。
师:同学们觉得哪组才应该是红军走路的正确速度啊?(生回答,教师给与鼓励)
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
难点:能看着老师的指挥,随旋律的起伏,用合适的力度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具
钢琴、多媒体








主备
复备
一、播放歌曲《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
1.教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的歌名是什么?(童年)童年是一首什么歌曲?(校园民谣)什么是校园歌曲?(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学堂乐歌)
难点:三连音。
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自制三连音卡片








主备
复备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一)、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由影片VCR片段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管弦乐版《国歌》。体验歌曲的情绪:请你仔细听听,你是否能听出熟悉的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感受歌曲的号召性、激励性、战斗性,
教学目标
1.能自信的用坚定有力、感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红星歌》,二部合唱声音和谐、节奏整齐。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3.能试着给红星歌编排舞蹈,并用列队行进的方式进行表演。
重难点
重点:能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
难点:能积极参加课堂互动活动,二部合唱《红星歌》。
教具
分析旋律、节奏特点,感受乐曲中号角式音调的力量。从音乐角度上看,歌曲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力量?
(1)节奏上有些什么特别?除了运用附点音符、休止符,还运用了冲锋号中使用的三连音。向学生介绍三连音的有关知识。(多媒体出示音乐知识)
(2)学唱三连音 ,边唱边划拍。
“号角音”在旋律中非常突出。听一听,找一找,说一说“号角音”在什么位置出现?表现什么样的情景?其中的三连音节的特殊节奏,你能准确模唱吗?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单元
第七单元难忘的歌
计划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红星歌》《送别》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认:三连音
评:成长的足迹(一)(二)
奏:竖笛练习《鳟鱼》




1.热爱国歌,喜欢经典音乐作品的演唱与欣赏,了解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强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4.配合打击乐器及拟声活动,进一步体会速度、节奏与音乐作品的段落和情绪的关系,并能用合适的词语表达。
5.学习用竖笛演奏《鳟鱼》片段,巩固已学过的高音演奏技法,熟练掌握变化音升“fa”及“ti”音的替换指法。
单元
第七单元难忘的歌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多媒体出示二拍子基本图示和变化图示,让生跟着老师练一练。
4.全班起立齐唱《国歌》,并试着指挥。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除了国歌,你还能想出唱祖国的歌曲吗?你们能哼唱出来吗?(分组讨论,每组说出一首。例 如:大中国、爱我中华、我的中国心等)




单元
第七单元难忘的歌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唱《红星歌》
2.跟琴和老师学唱歌曲《送别》谱(低声部),注意唱准音高,对比与高声部音高的不同。
3.分二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师伴奏给予低声部多些帮助(错误及时纠正)。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和谐把握,声音的和谐,做到轻而不虚、响而不炸,不能喊唱。
4.欣赏黑鸭子合唱组的《送别》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好,我们就用这个正确的速度,唱一遍。 (跟音乐唱,教师给予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