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1)第1章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建筑、结构概况................................................ 1.1.2.1建筑概况 (1)1.2.2主要材料 (1)1.2.3结构概况................................................... 2 .............1.3项目部执行的标准、规目录...................................... 2 ......... 1.4项目目标....................................................... 3 .............1.4.1质量目标................................................... 3 .............1.4.2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3. .........1.4.3工期目标................................................... 3 ..............4.第2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2.1施工现场概述 (4)2.2施工围场、道路布置与原贝U .................................................................. 4.2.2.1 施工生产布置原贝U (4)2.2.2文明施工原则 (4)2.2.3临时设施布置............................................... 5 .............2.3施工临时用水用电布置........................................... 5 .........2.3.1临时排水及污水排放....................................... .6. .........2.3.2施工消防设施布置........................................... 6. .........2.3.3现场照明................................................... 6 ............. 第3章项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 ....................................... 7.3.1项目关键工序的确定 (7)3.1.1基坑工程.................................................. 7.3.1.2模板工程................................................... 7.3.1.3混凝土工程................................................ 7.3.3外板墙裂缝、渗漏控制施工技术措施.............................. 8.......3.3.1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8. ........ 3.4控制板墙裂缝施工技术措施....................................... 8 .......... 3.5后浇带施工技术措施............................................. 9 ..........第4章工程难、特点分析 (11)4.1预埋地脚螺栓安装施工要求高 (11)4.2成品、半成品保护要求高 (11)第5章施工案和技术措施 (13)5.1施工部署 (13)5.1.1施工准备 (13)5.1.2施工临时用电量、用水量的初步计算 (14)5.1.3各阶段施工部署 (16)5.2测量案 (17)5.2.1平面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17)5.2.2施工中轴线、标高的垂直传递 (17)5.2.3垂直控制点的设置、转换和测量法 (18)5.2.4沉降观测 (18)5.3桩基、围护、冠梁施工案 (19)5.3.1钻灌注桩主要施工法 (19)5.3.2基坑围护情况 (23)5.3.3冠梁施工 (24)5.4井点降水工程案 (27)5.5 土开挖施工案 (28)5.5.1 土开挖案 (28)5.6地下室结构施工技术案 (28)5.6.1地下室底板施工 (28)5.6.2地下室墙、顶板施工 (31)5.6.3地下室外防水施工 (32)5.7.1上部结构施工流程 (34)5.7.2钢筋工程 (34)5.7.3模板施工 (37)5.7.4混凝土施工 (38)5.7.5砌体施工 (37)5.7.6外脚手架施工 (41)5.8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案........................................ 4Q2......5.8.1钢结构加工 (42)5.8.2钢结构吊装 (42)5.8.3高强螺栓施工 (42)5.8.4焊接施工 (44)5.8.5钢结构涂装 (44)5.8.6压型钢板及组合楼板混凝土施工 (45)5.9屋面工程施工技术案 (45)5.9.1 防水卷材施工 (45)5.9.2保温板施工 (46)5.10装饰工程施工技术案 (46)5.10.1装饰施工的总体要求 (46)5.10.2外粉刷 (47)5.10.3涂料墙面施工 (47)5.10.4玻化砖墙面施工 (45)5.10.5地砖地坪施工 (45)5.10.6细混凝土地面施工 (46)5.10.7环氧砂浆地坪施工 (50)5.10.8涂料平顶施工 (50)5.10.9吊平顶施工 (50)5.10.10门窗施工 (52)5.11.1室给排水、消防工程 (53)5.11.2电气工程 (54)5.12室外总体施工技术案 (56)5.12.1施工布置 (56)5.12.2施工步骤安排 (56)5.13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57)5.13.1冬期施工措施 (57)5.13.2夏季施工措施 (54)5.13.3雨季施工措施 (55)5.13.4防台防汛措施 (55)第6章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60)6.1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60)6.1.1质量目标管理网络 (60)6.1.2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图 (60)6.1.3 具体质量保证措施 (61)6.2保证工程安全的技术措施 (65)6.2.1安全及消防保证体系 (65)6.2.2安全及消防保证措施 (66)6.3保证文明施工的技术措施 (72)6.3.1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72)6.3.2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保证措施 (72)6.3.3环境保护施工管理措施..................................... 71.4.....第7章施工进度计划 (76)7.1总工期投标设想 (76)7.2主要进度节点说明 (76)7.3案编制计划 (76)7.4施工总进度计划表 (80)7.4.1附表《施工进度计划表一一横道图》 (80)7.5工程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80)7.5.2劳动力保证措施 (80)7.5.3组织保证措施 (81)第8章各种机械、用工计划 (82)8.1主要施工机械选用表 (82)8.2主要材料进场计划 (83)8.3主要劳动力使用计划表 (85)第9章原材料检验计划和检验批划分 (86)9.1原材料、半成品检验试验计划 (86)9.1.1碌试块 (86)9.2材料取样送验 (86)9.3分项工程检验计划 (86)9.4分部工程检验计划 (87)9.5隐蔽工程验收计划 (87)9.6技术复核计划 (87)9.7检验批划分、同条件试块制作计划 (85)第10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90)10.1确保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消防治安的保证措施 (90)10.2基坑开挖以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对原有市政道路及管线的加固保护措施 (92)10.2.1施工前对基坑边环境的评估及分析 (92)10.2.2对边建筑及地下管线的保护部署 (92)10.2.3对地面及地下管线、电杆保护措施 (93)10.2.4对电缆、通讯管线的保护措施 (93)10.2.5交通配合组织案 (94)10.3现场边环保、噪音防治、渣土整治措施 (94)10.3.1大气污染防护措施 (94)10.3.2水污染防护措施 (95)10.3.3固体废物的防治措施 (95)10.3.5渣土垃圾整治措施 (95)第11章项目部组织机构 (97)11.1施工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 (97)11.2管理职责划分 (97)11.2.1技术科 (97)11.2.2施工科 (98)11.2.3质监科 (95)11.2.4经营科 (95)11.2.5安监科 (95)11.3管理人员一览表 (96)11.4施工项目部各成员职责、职权................................. 100....11.4.1项目经理................................................ 100 .........11.4.2项目工程帅.............................................. 1.0.0. ......11.4.3 施工负责人............................................ 1.0.1 .......11.4.4项目经济帅............................................. 1.0.1 .......11.4.5 施工员................................................. 101 .........11.4.6 技术员................................................. 102 .........11.4.7 质量员................................................ 103 .........11.4.8 材料员................................................. 103 .........11.4.9 安全员................................................. 104 .........11.4.10 预算员................................................ 1.05 ........11.4.11 资料员................................................ 1.05 ........11.4.12 试块工................................................ 1.05 ........第12章工程总承包管理措施.................................... 1.0612.1总承包管理的主要容.......................................... 106 ......12.1.1工程计划和进度管理...................................... 1.0.6......12.1.2工程项目技术工作管理.................................... 106.....12.1.3工程项目质量工作管理................................... 106.....12.1.4工程项目现场文明(标准化)、安全施工管理............ 1.0712.1.5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107......12.1.6工程项目预算管理........................................ 107......12.1.7工程项目机械设备、材料管理............................. 107...12.1.8工程项目公共关系协调.................................... 105..... 12.2主要协调配合措施........................................... 1.Q5.......12.3对专业分包的管理措施 (1070)第1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七宝明强小学改扩建工程建设单位:上海七宝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单位:上海七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地址:位丁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新镇路1050号1.2建筑、结构概况1.2.1 建筑概况本工程为新建一幢综合楼,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146.58 m2,地上建筑面积为6755.36肘(其中保温面积为49.55肘),总建筑面积为:8901.94肘。
钢结构框架设计

钢结构框架设计钢结构框架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强度高、抗震性好、施工周期短等优点。
在设计钢结构框架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因素,包括荷载分析、结构材料选择、构件设计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钢结构框架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荷载分析在进行钢结构框架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荷载分析,确定结构需要承受的各项荷载。
这些荷载包括常规荷载(如自重、活载等)、非常规荷载(如地震荷载、风荷载等)以及温度荷载等。
通过准确分析各种荷载的作用,可以为后续的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结构材料选择在进行钢结构框架设计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
钢材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可以满足大部分建筑的需求。
在选择钢材时,需要考虑构件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施工成本等因素,并且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进行选择。
三、构件设计钢结构框架由多个构件组成,包括柱、梁、框架等。
在进行构件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强度、稳定性等因素。
钢柱的设计需要满足承载荷载的要求,并考虑到稳定性问题,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截面设计和稳定性分析。
钢梁的设计需要考虑受力情况以及连接方式等因素,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截面设计和受力分析。
在进行框架设计时,需要考虑框架的整体稳定性和连接方式,选择合适的节点形式和连接方式。
四、施工技术在进行钢结构框架设计时,需要考虑施工技术及工艺要求。
钢结构的施工包括制造、加工、运输和安装等环节,需要确保施工工艺合理,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还需要考虑装配式建筑技术在钢结构框架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优化施工方式,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五、维护与管理钢结构框架的设计不仅考虑到结构的初始性能,还需要考虑到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维护管理。
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检修通道、防腐措施等,以便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此外,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结构检测和维护工作,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结语钢结构框架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荷载分析、结构材料选择、构件设计、施工技术和维护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钢结构框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建筑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
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基本框架49页)

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基本框架49页)Chapter 1: General nsChapter 2: XXXn 1: Project OverviewThe XXX of a new building for commercial use。
The building will have multiple floors and will be located in a busy urban area。
The n process will involve the use of us materials and equipment.n 2: XXXXXX for this project are to XXX and efficient manner。
and that the XXX.Chapter 3: n nn 1: Materials and Semi-Finished ProductsThe materials and semi-XXX to the site on time and in good n.n 2: Working nsXXX work。
The project team will work XXX.Chapter 4: XXX nsn 1: XXX FormsThe support surface forms for the XXX to support the weight of the building。
The project team will work XXX of safety and quality.第二节钢柱基础调整方法钢柱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钢柱基础的调整至关重要。
钢柱基础调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支撑调整法:在钢柱基础底部设置支撑点,通过调整支撑点高度的方法来调整钢柱的位置。
2.挤压调整法:在钢柱基础底部设置挤压点,通过调整挤压点的位置和大小来调整钢柱的位置。
钢框架结构设计

2、建筑高宽比限值
1.2.2、“抗震规范”(GB 50011- 2023)旳要求
1、合用高度
高层民用建筑钢构造多种类型旳最大合用高度 应符合规范要求。对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或建造 于Ⅳ类场地旳钢构造,其高度应合适降低。
2、建筑高宽比限制
第二篇 钢框架旳构造布置 2.1、按照承重方案旳不同划分为三种:
N Mx My f
An xWnx yWny
➢ 强轴平面内稳定:
N
mx M x
ty M y f
x A
xW1 x
(1
0.8
N N 'Ex
)
byW1 y
➢ 弱轴平面内稳定:
N
my M y
tx M x f
yA
yW1 y
(1
0.8
N N ' Ey
)
bxW1 x
截面抗震验算
S R RE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节点因腹板较薄,节点域将产生 较大旳剪切变形(图1-17),从而使框架侧移增大10%至20% (“高钢规程”要求,应计入其影响);对内力旳影响在10% 以内(可不计其影响)。
4.2.2、钢框架构造侧移要求
➢ 框架构造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旳变形由总体 剪切变形和总体弯曲变形两部分构成。
➢ 基本假定:
(1)在剪力分配时, 以为梁旳线刚度与柱旳线 刚度之比为无限大,两端无转角;
(2) 拟定各柱旳反弯点位置时,以为除底层外 其他各层柱上下两端旳转角相同;
(3) 不考虑柱旳轴向变形,同一层各节点旳水 平位移相等。
同层柱旳剪力分配
柱旳侧移刚度: 第i层旳总剪力:
Vik dik i
dik
12ic h2
mVik VikFra bibliotek1i
钢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1)

***公司创业大厦室外改造工程附属用房工程钢结构专项施工设计方案编制:审核:审批:陕西精工钢结构限责任公司2016年3月10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4)1.1 总体概况 (4)1.2 建筑、结构概况 (4)1.3 工程特点及重点、难点 (5)第二章编制依据 (6)2.1 编制范围及依据 (6)第三章施工部署 (7)3.1 工程管理目标 (7)3.2 现场项目管理组织 (8)3.2.1 现场项目管理机构图 (8)3.2.2 施工协调管理 (8)3.3 工程进度计划 (10)3.4 现场施工部署 (10)3.4.1 现场施工方案 (10)3.4.2 施工工艺流程 (11)3.4.3 劳动力投入计划 (12)3.4.4 拟投入的机具及设备 (12)3.5 施工现场布置 (16)3.5.1 道路及场地布置 (16)3.5.2 施工用水用电计划 (16)3.5.3 施工临设布置 (16)3.5.4 施工总平面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钢结构安装. (17)4.1 施工测量 (17)4.1.1 测量准备工作 (17)4.1.2 工程定位放线 (17)4.1.3 轴线控制 (18)4.1.4 标高控制 (18)4.1.5 施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19)4.2 主体结构安装 (19)4.2.1 进场构件的质量检验 (19)4.2.2 地脚螺栓的埋设 (22)4.2.3 现场锚固环的预埋 (24)4.2.4 结构安装工艺 (25)4.2.5 钢构件校正工艺 (29)4.3 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工艺 (31)4.3.1 施工工艺流程 (32)4.3.2 高强螺栓施工 (32)4.4 钢结构安装的焊接工艺 (36)4.4.1 焊接工程概况 (36)4.4.2 焊接工艺流程 (36)4.4.3 焊接施工准备 (38)4.4.4 焊接施工顺序 (39)4.4.5 典型接头形式焊接 (39)4.4.6 焊接变形控制及应力消除措施 (41)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2)5.1 质量保证体系 (42)5.2 质量控制重点 (42)5.3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43)5.4 现场安装质量控制 (43)5.5 测量放线的质量控制 (44)5.6 高强度螺栓连接质量控制 (45)5.7 焊接质量控制 (46)第六章工期计划及进度保证措施 (48)6.1 组织管理措施 (48)6.1.1 施工节点网络计划 (48)6.1.2 建立计划保证体系 (48)6.2 影响工期节点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对策 (48)6.3 现场管理的保障 (49)6.4 技术保障措施 (50)6.4.1 资金保障 (50)6.4.2 劳动力、物资保障 (51)6.4.3 构件加工、运输保证 (51)6.4.4 构件安装保证措施 (51)6.5 成品保护措施 (52)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54)7.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54)7.1.1 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目标 (54)7.1.2 安全管理方针 (54)7.1.3 安全保证体系 (54)7.1.4 安全责任制度 (55)7.2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5)7.2.1 安全管理制度 (55)7.2.2 施工安全措施 (56)7.2.3 高处作业 (56)7.2.4 攀登作业 (57)7.2.5 悬空作业 (57)7.2.6 防止起重机倾覆 (57)7.2.7 防止高空坠落和物体落伤人 (58)7.2.8 防止触电 (59)7.3 施工安全用电措施 (59)7.4 施工现场消防措施 (59)7.5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60)第八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62)8.1 雨季施工措施 (62)8.1.1 雨季施工准备 (62)8.1.2 雨季施工措施 (63)8.2 强风期间施工保证措施 (63)8.3 夜间施工及抢工措施 (64)第一章工程概况1.1 总体概况工程名称:***公司创业大厦室外改造工程附属用房工程建设单位:***公司设计单位:榆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陕西**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榆林**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面积:1499.5平米建设地点:榆林高新区1.2 建筑、结构概况本工程位于榆林市高新区创业大厦东。
钢框架设计规定 BG

公 司 标 准62BG006 -2011 代替: 62BG006 -2005钢框架设计规定第 1 页 共 11 页武笑平 万朝梅 王维宗 王松生 2011-12-30 2012-01-15 编 制校 审标准化审核审 定发 布 日 期实 施 日 期目 次1 适用范围…………………………………………………………………………………………12 引用文件…………………………………………………………………………13 钢材………………………………………………………………………24 连接材料………………………………………………………………… 35 结构设计………………………………………………………………………………46 构造要求……………………………………………………………………………8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框架的材料、结构设计和构造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冷换框架、空冷框架、三旋框架、反应器框架、塔型设备支架、管架、钢楼梯间、排气筒和火炬塔架及其它支承设备和供操作用的钢框架结构。
执行本规定时,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
2引用文件2.1 国家标准规范序号 编号规范/标准名称1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 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3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4 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5 GB/T 706-2008 热轧型钢6 GB/T 1228-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7 GB/T 1229-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8 GB/T 1230-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9 GB/T 1231-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10 GB/T 1591-2008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11GB/T 3277-1991花纹钢板第2 页共11 页62BG006-201112 GB/T 5117-1995 碳钢焊条13 GB/T 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14 GB/T 5313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15 GB/T 5780-2000 六角头螺栓C级16 GB/T 5781-2000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C级17 GB/T 11263-2010 热轧H型钢及剖分T型钢2.2行业标准规范序号编号规范/标准名称1 YB 3301-2005 焊接H型钢2 YB/T 4001.1-2007 钢格栅板及配套件第1部分:钢格栅板3 JGJ 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4 JGJ 82-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5 SH 3077-1996 石油化工企业钢结构冷换框架设计规范6 SH 3043-2003 石油化工设备管道钢结构表面色和标志规定7 SH/T 3147-2004 石油化工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2.3公司标准规定序号编号规范/标准名称1 62SC 013-2008 建构筑物结构设计手册(3)-钢框架2 62SC 014-2008 建构筑物结构设计手册(4)-钢管架3 62SC 016-2010 建构筑物结构设计手册(6)-焦炭塔框架4 62SC 023-2010 建构筑物结构设计手册(13)-楼梯间5 62SC 033-2010 建构筑物结构设计手册(21)-重整反应构架6 62SC 034-2011 建构筑物结构设计手册(22)-重整再生构架7 62SC 039-2010 建构筑物结构设计手册(27)-标准图块8 62BS 003-2008 设备钢支座计算表格9 62BS 005-2009 楼梯间风荷载计算表10 62BS 006-2009 冷换框架风及设备荷载计算11 62BS 007-2009 管架风及设备荷载计算3 钢材3.1钢材宜采用Q235-B。
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

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钢框架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项目中。
然而,在追求建筑美观和实用性的如何优化钢框架结构的设计,以降低成本、提高结构性能、确保安全稳定,已成为当前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对钢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稳定性、经济性等关键因素的分析,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以期为钢框架结构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介绍钢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阐述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钢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探讨不同设计参数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再次,结合经济因素,研究如何在满足结构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材料消耗和工程造价;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计算,验证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方法论,为建筑工程师在实际工程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钢框架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和优化发展。
二、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理论钢框架结构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支柱,其优化设计理论在提升结构性能、提高经济效益和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优化设计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段,使钢框架在满足安全、稳定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最佳的性能表现。
在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要求设计者在结构选型、材料选择、截面尺寸确定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
通过先进的计算方法和设计软件,对结构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受力性能进行精确分析,从而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优化设计还需要注重结构的经济性。
在满足结构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材料使用、截面优化、节点设计等手段,降低结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优化设计还需考虑结构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例如采用可再生材料、优化能源利用等。
钢结构框架的设计原理与构造要点

钢结构框架的设计原理与构造要点钢结构框架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桥梁等领域。
其设计原理与构造要点是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钢结构框架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
一、钢结构框架的设计原理1.1 强度与稳定性钢结构框架的设计首先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设计中,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荷载等因素,选取合适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确保结构在各种力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
1.2 刚度与变形钢结构框架要能够满足一定的刚度要求,并在受力下尽量减小变形。
在设计中,要合理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布置,通过采用适当的刚连接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同时考虑材料的塑性变形,使得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小。
1.3 功能要求钢结构框架的设计需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考虑其功能性。
如建筑工程中,需满足室内空间需求,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与美观性;桥梁工程中,需考虑通行要求,包括承载能力、抗风、抗震性能等。
二、钢结构框架的构造要点2.1 材料选择钢结构框架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选用高强度钢材,如Q345、Q420等,以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考虑钢材的抗腐蚀性,可以采用防腐涂层或不锈钢材料。
2.2 截面设计钢结构框架的截面设计是决定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截面形状的选择应根据受力情况和结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常见的截面形式有工字形、H形和管状等。
在设计中要考虑构件的弯曲承载能力、抗压能力和抗剪能力等。
2.3 节点连接钢结构框架的节点连接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保证节点的承载能力。
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具体选择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来确定。
2.4 防火设计钢结构框架的防火设计是重要的安全要求。
可通过在钢材表面覆盖防火涂层或采用阻燃材料进行包覆等方式来提高结构的防火性能。
2.5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钢结构框架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是保证结构质量的关键。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构件的制造和安装质量,确保结构的加工精度和连接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层柱的剪力分配
柱的侧移刚度: 第i层的总剪力:
12ic d ik 2 h
V
k 1
m
ik
Vi
Vik dik i
i
1
d
k 1
m
Vi
ik
Vik
d ik
d
k 1
m
Vi
ik
柱中反弯点的位置:
对于底层柱,反弯点的位置位于柱距柱底 2/3h处。 除底层柱外,其它柱反弯点的位置位于柱 的中点;
1.6 4K 1 K 2 7.5 K 1 K 2 K 1 K 2 7.5 K 1 K 2
K1、K2分别为柱上端、下端的梁线刚度和与柱线 刚度和的比值。
5.3.1、柱的长细比限值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
不超过12层的钢框架柱的长细比作了如下 规定:
常见的柱截面图
大红274
2、梁的选取
框架梁或仅承受重力荷载的梁,其受力状
态为单向受弯。
通常采用双轴对称的轧制或焊接H型钢截面,
对跨度较大或受荷较大,而高度又受到限 制的部位,可采用抗弯和抗扭性能较好的 箱形截面(双腹板梁)。
5.2、构件的计算
梁的承载力计算 梁的整体稳定 框架柱的承载力计算
证,使其不控制设计。 铺板起阻止梁的失稳作用应满足的两个条 件:
一是铺板在自身平面内有相当大的刚度; 二是铺板与梁有可靠的连接。
当铺板不满足是刚性条
件时,按右式计算梁的 稳定:
Mx f bWx
5.2.3、框架柱的承载力计算
框架柱是指与梁刚接的柱,在轴向压力和
弯矩的共同作用下,兼有梁和柱的特点, 以截面出现塑性铰作为压弯构件的极限承 载力。 承载力计算:
第五篇
5.1、构件选型: 5.2、钢构件设计:
钢构件设计
构件强度验算 构件稳定承载力验算
1、框架柱的选取
多层钢框架多度要求来 确定。 框架柱截面可采用H形、箱形、十字形、圆 形等,见图。 对于多层钢框架,柱轮廓外边尺寸不超过 800mm。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节点因腹板较薄,节点域将产生 较大的剪切变形(图1-17),从而使框架侧移增大10%至20% (“高钢规程”规定,应计入其影响);对内力的影响在10% 以内(可不计其影响)。
4.2.2、钢框架结构侧移要求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由总体
剪切变形和总体弯曲变形两部分组成。
1、适用高度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各种类型的最大适用高度 应符合规范规定。对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或建造 于Ⅳ类场地的钢结构,其高度应适当降低。
2、建筑高宽比限制
第二篇
钢框架的结构布置
2.1、按照承重方案的不同划分为三种:
横向承重 纵向承重 纵横向双向承重
2.2、柱网布置
方形柱网和矩形柱网是多高层框架结构常
6~8度时
120 235 f ay
9度时
100 235 f ay
5.3.2、梁的板件宽厚比限制
不超过12层钢框架的梁板件的宽厚比限值 7度 11 36 8度 10 32 9度 9 30
抗震设防烈度 工字形截面和箱形 截面翼缘外伸部分 箱形截面翼缘在两 腹板间的部分
工字形截面和箱形 截面腹板
N
Ey
my M y
截面抗震验算
S R RE
内力基本组合设计值 承载力调整系数 抗震承载力设计值
非抗震 0 S R 抗震 S R / RE
5.2.4、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设计框架柱时,多采用计算长度法,把框
架的稳定简化为柱的稳定来对待。 对于纯框架结构,当没有支撑、剪力墙、 电梯井筒等支撑结构,称为有侧移框架。 有侧移的计算长度系数的电算近似公式:
《抗震规范》:
多高层钢框架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第一阶段抗震设计)
1/300
《高钢规》: 在风荷载作用下,顶层质心位置的侧 移不宜超过建筑高度的1/500,质心层 间侧移不宜超过楼层高度的1/400。
4.3、框架结构近似计算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将框架结构的空间形式,简化成平面形式,如图
框架杆件用其轴线表示;杆件之间用节点
风荷载 地震作用
3.1.1、风荷载
W Z s ZW0
v W0 1600
2
——基本风压,由空旷平坦地面,离 地 10m 统计的重现期为 50 年 ( 或 100 年)
的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计算所得。
Z
——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
s
风荷载体形系数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3.1.2、地震作用
框架体系的主要特点
5、形成较大空间,平面布置灵活,结构各部 分刚度较均匀,构造简单,易于施工; 6、侧向刚度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二阶效应 不可忽视;由于地震时侧向位移较大,引 起非结构性构件的破坏。
1.1、钢框架结构的特点
存在的问题:
1、耐火性能差:钢结构中的梁、柱、支撑及 作承重用的压型钢板等要求用喷涂防火涂料。 2、吸取震害经验教训完善钢结构设计:由于 地震的随机性和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很难避免 节点的开裂、支撑的压曲等震害。
结构所承受的“地震力”实际上是由于地震地面 运动引起的动态作用,属于间接作用,称为“地 震作用” 。 “三水准”设计原则: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两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 主要验算构件的承载力、稳定性及结构的层间位 移 第二阶段设计——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 形验算,主要验算结构的屈服机构、层间位移和 层间位移延性比。
表示;杆件长度用节点之间的距离表示; 计算跨度取框架之间轴线距离; 柱的计算高度可以取层高,底层柱一般取 到基础顶面的距离; 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按等跨计算内力; 屋面斜梁坡度不超过1/8时,按水平梁计算。
1、分层法
(1)
(2)
计算假定: 框架的侧移和侧移力矩忽略不计; 每层梁荷载对其它层梁和柱的影响忽略不计。 计算要点: 除底层柱外,其它柱的侧移刚度乘以0.9, 传递系数为1/3; 适用条件: 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 ib / ic 3
3.2、荷载效应组合
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分为
1、无地震作用时的荷载效应组合 2、有地震作用时的荷载效应组合 注:9度设防烈度时,以及建筑高度 H>60m时,应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 组合。 结构侧移验算时的荷载效应组合有 1、风荷载作用时: S=SWk 2、水平地震作用时: S=SWhk
4.4、结构的整体稳定P-△效应
由于钢框架的侧向刚度较柔,在风荷载 或水平地震作用下将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 这使已作用于产生水平位移的结构上的竖 向荷载,对该结构的各构件产生附加内力, 而且增大已有的结构位移水平,因而降低 结构的承载力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按反映二阶效应的方法验算结构的整 体稳定。
第四篇 框架结构的计算
4.1、框架结构的受力特性及内力分布
柱脚轴向力产生的力偶是平衡倾覆力矩的 主要部分
M0V Ni ai Mi
柱脚轴向力产生的平衡力矩 Ni ai 远大于柱 脚弯矩之和 Mi 。 框架梁的刚度越大, Niai 值越大。当框架边 柱之间的距离越大,或建筑物的高宽比越 小,柱脚轴力产生的平衡力矩越大,梁柱 内力也可有所减小。
框架梁柱内力计算
柱的内力根据柱间剪力和反弯点的位置确 定,梁端弯矩由平衡条件求出。
(1)柱端弯矩: (2)梁端弯矩: (3) 梁端剪力: (4) 柱的轴力:
2、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两个方面的改进
1、修正了框架柱的抗剪刚度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不仅有侧移,且各 节点都有转角。 2、调整了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 不再是定值,而是与柱的上下端的刚度有关, 反弯点偏向刚度小的一端。 有了D值和反弯点的位置后,其他内容的计算和 “反弯点法”完全相同。
用的基本柱网,其柱距宜采用6~9m。 当柱网确定后,梁格即可自然地按柱网分 格来布置。框架的主梁应按框架方向布置 于框架柱间并与柱刚接。 一般需在主梁间按楼板受载要求设置次梁, 其间距可为3~4m。
柱网一般布置
第三篇 荷载
3.1、荷载分类: 竖向荷载
按《建筑构件荷载规范》(GB50009-2001)有 关条文取值。
4.2、框架结构的水平侧移
4.2.1、水平位移是由三方面原因产生的
水平位移曲线属剪切型,层间位移下大上小
对于多层框架结构可忽略柱轴向变形产生的层 间位移。对高层框架虽不能忽略此变形,但由 梁柱构件变形产生的层间位移是主要的,它构 成的水平变形曲线属剪切型。 由于柱脚处无水平位移,且底部作用剪力最大, 最大的层间位移常位于底层或下部几层,顶部 较小。
1.2、钢框架结构体系的适用高度 及建筑高宽比
1.2.1、“高钢规程”的规定 1、适用高度 “高钢规定”对非抗震设防和设防烈度为6度至 9度的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按照所采用的结 构类型和结构体系,规定了下表适用高度。
2、建筑高宽比限值
1.2.2、“抗震规范”(GB 50011- 2001)的规定
My Mx N f An xWnx yWny
强轴平面内稳定:
ty M y mx M x N f x A W (1 0.8 N ) byW1 y x 1x ' N Ex
弱轴平面内稳定:
N y A
tx M x f N W1 x bx yW1 y (1 0.8 ' )
一般在不超过30层时比较经济。
1.2、钢框架结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