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食品的起源
舌尖上的微生物-发酵食品

分析发酵食品的独特 风味、营养价值和健 康益处。
发酵食品的定义与分类
发酵食品是指通过微生物发酵过 程制成的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
和营养价值。
常见的发酵食品包括酸奶、奶酪、 泡菜、酱油、酒、面包等。
发酵食品可根据不同的发酵原料、 微生物种类和发酵工艺进行分类。
02
发酵食品的历史与文化
发酵食品的起源与发展
。
维生素
发酵食品中的维生素,如B族 维生素,在人体内更易吸收和
利用。
矿物质
发酵食品中的矿物质,如钙、 铁、锌等,有助于维持人体正
常生理功能。
膳食纤维
发酵食品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 维持肠道健康,促进消化。
发酵食品对健康的益处
降低胆固醇
发酵食品中的某些成分有助 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增强免疫力
发酵食品中的益生菌和营 养物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
疫力,提高抵抗力。
促进消化
发酵食品中的酸性和益 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
群,促进食物消化。
预防贫血
发酵食品中的铁元素有 助于预防贫血和缺铁性
贫血。
发酵食品与肠道微生物
益生菌作用
发酵食品中的益生菌可以定植 在肠道中,维护肠道微生物平
衡,提高免疫力。
详细描述
泡菜制作需要将蔬菜清洗干净,切块或切片后用盐腌制,再放入密封的容器中,加入乳酸菌种和盐水 ,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一定时间。泡菜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和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 力,同时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益于人体健康。
酱油制作过程
总结词
酱油是一种以大豆为主要原料,通过曲霉发酵制成的调味品。
合成生物学
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设计和构建新型的发酵微生物,实现特定代 谢产物的优化生产。
大豆发酵食品―丹贝

丹贝的创意菜品展示
丹贝汉堡
将丹贝制成汉堡饼,搭配 蔬菜、酱料等,制作出美 味健康的丹贝汉堡,适合 现代快餐生活。
丹贝寿司
将丹贝制成寿司馅料,搭 配紫菜、米饭等,制作出 别具一格的丹贝寿司,为 日料爱好者提供新选择。
丹贝披萨
在披萨饼上撒上丹贝碎, 搭配奶酪、蔬菜等,制作 出独具特色的丹贝披萨, 满足西方口味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丹贝在烹饪中的应用
丹贝的烹饪方法
炒制
丹贝可用于炒菜,搭配蔬菜或其他配料,炒制出美味可口的菜肴。炒制过程中,丹贝能够吸收配料的香味,口感 鲜美,营养丰富。
煮汤
丹贝可作为汤料,与骨头、蔬菜等食材一同煮制,增加汤品的鲜味和营养价值。长时间的煮制使得丹贝中的营养 成分充分释放,更易被人体吸收。
丹贝在各式菜肴中的应用
缓解胃肠不适
丹贝中的益生菌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胃肠道炎症,缓解胃肠不 适。
丹贝与心血管健康
降低胆固醇
丹贝中的大豆异黄酮和益生菌 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
心血管疾病。
控制血压
丹贝中的钾元素含量丰富,可以促 进体内钠钾平衡,有助于控制血压 。
预防血栓
丹贝中的大豆蛋白和多种生物活性 物质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 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2. 制作工艺独特:丹贝的制作依赖特定的微生物 和发酵条件,经过长时间的自然发酵,产生了独
特的风味和口感。
总结与展望
• 健康益处众多:丹贝中的益生菌有助于肠道健康,同时,其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保健效果。
总结与展望
展望:
2. 拓展产品线与创新产品:基于丹贝的传统制作 工艺,开发新的产品线,如不同口味的丹贝、丹 贝衍生品等,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味精的发酵

谷氨酸发酵强制控制工艺
谷氨酸发酵
1,适应期:尿素分解出氨使pH上升.糖不利用.24h. 措施:接种量和发酵条件控制使适应期缩短.
2,对数生长期:糖耗快,尿素大量分解使pH上升, 氨被利用pH又迅速下降.溶氧急剧下降后维持 在一定水平.菌体浓度迅速增大,菌体形态为排 列整齐的八字形.不产酸.12h. 措施: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须的氮源及调节pH, 在pH7.5-8.0时流加尿素;维持温度30- 32℃
一、氨基酸发酵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其中有8种氨 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但又必需的氨基酸,称为 必需氨基酸,人体只有通过食物来获得。
另外在食品工业中,氨基酸可作为调味料,如 谷氨酸钠、肌苷酸钠、鸟苷酸钠可作为鲜味剂, 色氨酸和甘氨酸可作为甜味剂, 在食品中添加某些氨基酸可提高其营养价值等 等。因此氨基酸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1列出部分氨基酸生产所用的菌株。
味精的使用是否安全?
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
界卫生组织宣布,取消对味精的食用
限量, 作为一种增加食品风味的调味
料,味精不再需要评价其每日容许摄入
量,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味精。
味精安全性报告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1995年8 月31日公布一份最新的报告,结论是:对一 般人而言,食用正常消费量的味精是安全的, 且无任何证据显示食用味精和任何严重的或 慢性的疾病有关。 这份报告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 委托独立的科学研究机构——美国实验生物 学学会联盟(FASEB)进行长达三年的研究评 估后得出的。报告澄清了人们对味精于人体 健康的疑虑。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历史及发展趋势的思考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历史及发展趋势的思考摘要:食品科学与工程是研究食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的学科领域。
本文通过回顾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其在食品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持续不断地创新和进步,推动了食品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致力于提供安全、营养和高品质的食品产品。
关键词:食品科学;工程历史;发展趋势;思考引言: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涉及了农业、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自古以来,人们就始终面对着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各种问题。
食品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回顾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并展望未来的前景。
1食品科学与工程历史1.1发酵食品的发展历史发酵食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人类历史,他们发现将食材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会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随着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些变化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为发酵食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早的发酵食品之一是面包,大约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出现。
人们开始利用大自然中存在的酵母菌或其他微生物进行面粉的发酵,制作出可口的面包。
此后,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陆续出现了各种发酵食品,如酸奶、酱油、葡萄酒、啤酒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发酵食品的认识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在19世纪,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和理解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活动和化学变化,从而为发酵食品的制作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
而20世纪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更加推动了发酵食品的创新和改良。
1.2食品冷鲜保存技术的发展历史食品冷鲜保存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古代人们通过利用自然环境中的低温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例如,在冬季,他们会将食物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以延缓食物的腐败。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食品冷鲜保存技术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发展。
乳制品的起源

中国传统乳制品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中华民族饲养乳畜、食用乳和乳制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 商朝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据甲骨文考证,我国在当时 已普遍实行牲畜的饲养,有了乳的利用。同时我国北方和南 方地区少数民族利用黄牛、牦牛挤乳食用已有5000多年的历 史。在秦末(公元前206年)的佛教经典中出现了“牛乳”。
乳制品的历史、起源
目录
发酵乳的历史起源 关于发酵乳起源的故事 中国传统乳制品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酸奶文化 酸奶的营养、保健功能
发酵乳的历史起源
发酵是人类用于延长乳制品保存时间的最古老的方法之一。 关于发酵乳生产的确切起源难以确定,但在10000-15000 年前,那时人类的生活方式由食物的采集转变到了食物的 生产。这种转变也包括动物(如奶牛、绵羊、山羊、水牛 和骆驼)的驯养,而且它极有也能是在不同的时期出现在 世界的不同地方。考古学上的证据显示,一些文明古国 (如美索不达米亚的苏马尔和巴比伦,非洲东北部的菲拉 斯和亚洲的印度)在农业、牧业生产方式及发酵乳如酸乳 的生产方面极为发达。 虽然关于酸乳的起源没有明确的记载,但酸乳有益于人类 健康并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这一观念在许多文明国度已存在 了很长时间。依据波斯人的传统,亚伯拉罕把自己的富饶 和长寿归功于酸乳;而法国皇帝法兰西一世据说也因饮用 由山羊奶制成的酸乳而治愈其体虚气弱之疾。
酸乳的保健功能
酸奶中所含有的维生素c作为人体内的一种还原剂,在黑色 素的形成过程中则能够有效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碍酪 氨酸的氧化过程,减少人体内的黑色素的沉积作用,因此长 期食用酸奶则可使皮肤白嫩而且富有弹性和光泽。酸奶中所 含有的钙、镁、钾、钠等无机矿物质元素,能够有效地改善 人体血液的酸碱度,减少皮肤中色素斑的形成,并对黄霭斑、 雀斑等各种色斑还有一定的高活性的无机矿物质微量元素锌 及维生素a、维生素b的某些衍生物等还有助于促进人体内某 些有毒物质的转化和排泄,减少对痤疮(俗称青春美丽豆) 的刺激,缓解痤疮的程度,并有助于促其消退。
中国古代的发酵食品

中国古代的发酵食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中,大部分都与发酵食品有关。
发酵食品是我国古代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以酿造工艺加工而成的食品。
它们的品种很多,最主要的是酿酒,醋、酱和酱油,也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酿造调味品。
此外,腌酱菜、腐乳、乳酪等发酵食品也都是我国人民普遍喜爱的传统食品。
这些成果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在生物化学上的成就,它们为现代微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尤其是我们祖先对“”的首创和发明,对近代发酵科学的兴起更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酿酒关于我国酿酒的起源,自古流行着许多传说,《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是为仪狄造酒说。
《世本》说:“少康作秫酒。
”说法不一,似难定论。
然而,造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是若干代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结果。
酒是含乙醇的饮料,在古代条件下,乙醇是某些糖类化合物在酵母菌所分泌的酒化酵素(酶)的作用下被氧化而成的。
糖类(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及麦芽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简单的糖类。
只有简单的糖类才能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转变成乙醇,淀粉则不能。
所以,谷物不能直接发酵转变为酒。
但是谷粒一旦受潮发芽,谷芽就会分泌出一种糖化酵素,把谷粒中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而麦芽糖与空气中飘浮的酵母接触,就会产生出酒。
这种发芽糖化的谷物,我国古书称之为“蘖”。
因此以蘖酿酒是粮食酒的缘起和最早的方法,但它的出现应该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它的发展则是我们祖先智慧的产物。
根据考古发现,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一些遗址中,就发现了很多的陶质酒器,所以有人认为,我国在龙山文化时期以前就已经开始酿酒,到了夏代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规模。
我国古代有一项卓越的发明,那就是用发芽同时发霉的谷物做引子,来催化蒸熟或者碎裂的谷物,使其转变成酒。
古书上把这种引子称为“(曲)蘖”。
当时人们即了解到:只要把谷物蒸煮,放置在空气中,环境适合时就可以发霉变“曲”,而无需先使它发芽,即可直接用来酿酒。
食品发酵:调味品世界的奇妙旅程

食品发酵:调味品世界的奇妙旅程食品发酵是一项古老而神奇的技术,用于制作各种各样的美食和调味品。
通过发酵过程,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微生物转化为酸、酒精或气体,赋予食物丰富的味道和营养。
这种传统的食品处理方法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今天仍然是世界各地的人们所钟爱的一种调味方式。
要追溯食品发酵的起源,我们必须回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
古人们首次意识到,在特定条件下,食物会自然发酵,并产生令人愉悦的味道和香气。
他们将这个过程视为一种奇迹,于是开始探索如何利用这种奇迹来改善他们的食物。
最早的发酵食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
古代中国人发现,将大米浸泡在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会发酵,并产生一种酸味。
他们尝试着将这种发酵汁液用于烹饪,发现它可以改善食物的味道。
这便是世人熟知的米醋的起源。
自古埃及时代开始,人们就开始制作面包。
然而,当时的面团发酵是无意识的,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会使面团发酵。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加入酵母进一步促进了发酵过程,面包也变得更加松软美味。
在欧洲,奶酪是另一种食品发酵的典型代表。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首次记录了奶酪的制作方法。
他们将牛、羊、山羊等动物的牛奶放置在阴凉处,通过自然发酵产生的酸味使牛奶凝结成坚硬的奶酪。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不同的发酵剂,如脱脂牛奶和脱脂乳酪,以改善奶酪的质地和味道。
另一个令人兴奋的发酵产品是酱油。
酱油是一种古老而复杂的调味品,起源于东亚地区。
古代中国人首次发现,将大豆浸泡在盐水中,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可以得到一种黑色而有味道的酱油。
今天,酱油已成为亚洲菜肴的必备调味品。
此外,泡菜、腌肉、酸黄瓜等等,都是采用食品发酵技术制作的传统美食。
这些食物都深受不同地区的人们喜欢,因为它们既美味又富含营养。
现代食品发酵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探索出新的发酵方法和新的发酵剂。
这使得我们可以制作出更多多样化的美食和调味品。
发酵行业总结感悟

发酵行业总结感悟引言发酵行业作为一项古老而重要的生物工艺,一直以来都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发酵行业的认知也在逐渐加深。
在我学习和研究发酵行业的过程中,我深感这一行业的重要性和潜力。
本文将对发酵行业进行总结,并分享我对该行业的感悟。
发酵行业的定义和发展发酵,顾名思义就是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快速生长繁殖的过程。
而发酵行业则涉及到利用微生物的这种能力,生产各种发酵产品。
这些产品包括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等。
发酵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人类利用发酵技术来制作面包、酒等食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行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现代工业发酵已经成为了一种高效、可控的生产方式。
发酵行业的发展不仅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还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酵行业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发酵是食品加工中常见的工艺之一,它可以通过微生物的活动,将食物中的部分成分分解、转化或合成,从而改变食物的性质、口感和味道。
常见的发酵食品包括面包、酸奶、啤酒、酱油等。
发酵食品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有利于人体对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
例如,酸奶中的乳酸菌可以帮助肠道健康,并增强免疫力。
此外,通过发酵,食品中的一些抗营养物质可以得以破坏,提高食物的可消化性。
发酵行业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发酵行业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许多药物的生产都离不开发酵技术。
通过合理选择微生物菌株,优化发酵条件和提高发酵产量,可以实现大规模高效的药物生产。
以青霉素为例,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青霉素的生产主要依靠青霉菌的发酵过程。
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可以提高青霉菌生产青霉素的能力,并使得青霉素的产量达到工业化的水平。
除了药物生产,发酵行业还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蛋白质的表达和纯化为例,这一研究领域常常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样品。
利用发酵技术,可以通过大规模培养微生物来表达目标蛋白质,并将其纯化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食品的起源
发酵起源于中国,这一点已毋庸置疑。
在农耕社会,寒露之后,天气转寒,这就意味着大地不能为百姓提供足够的新鲜食物了。
所以,秋收之后,勤劳的主妇们就开始筹划制作各类过冬菜品:包括酿醋、腌酱菜、做豆豉等等。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其中也透露了发酵的秘密。
无论是酱,醋,酒,酿,酵等字,都无不和“酉”有关。
而酉的本义就有将食物发酵和酿酒的意思。
这就说明带有“酉”的字多多少少都与发酵有关。
在古代,储存食物的条件比较简陋,加上粮食又比较珍贵,古代的先民们爱惜粮食,即使粮食坏了也舍不得扔掉。
便存放在一个器皿里。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各种因素条件叠加巧合,就神奇地发现了发酵技术。
具体地说就是有意储存,无意得之的神启之术。
就像是一个神的启示,让中国先民找到了滋养生命的食物密码,从而支撑和改变了人类的生命所需和食物结构。
到今天,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酵食品都是人类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北京的豆汁和腐乳、东北的酸菜、蒙古的奶酪、山西的陈醋、四川的豆瓣酱、镇江的酱油、绍兴的黄酒、贵州的茅台,中国传统发酵食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其种类之多,方法之妙,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智慧。
当然,韩国的泡菜、法国的葡萄酒、苏格兰的威士忌、欧洲的面包等等也都是十分著名并且极具代表性的发酵食品和饮品。
现在,大家都知道,发酵的核心于“酶”。
“酶”参与我们身体的
新陈代谢,我们走路、睡觉、思考,每一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酶”的参与。
所以,发酵,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和丰富了事物的口味,更为我们的健康增添了活力。
这些食物经过发酵后,味道变得别有一番风味,形成让人难忘的特色食品。
最常见的发酵食品有馒头、面包、酸奶、啤酒、酱油、臭豆腐等。
因为食物在发酵后具有一种很强的抗氧化物,所以常吃发酵食物的好处就是预防衰老,并且提高人体免疫力
发酵食品有那些种类了
1、谷物类发酵食品
种类:馒头、包子、面包、发糕、米醋、米酒、甜面酱等。
发酵后的馒头、面包比大饼、面条等没有发酵的食物营养更丰富,蛋白质含量更高,口感也更加松软、好吃。
米酒、米醋、甜面酱当中富含苏氨酸等成分,它可以防止记忆力减退。
另外米醋中含有0.4%~0.6%的醋酸成分,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在腹泻高发的秋季适当给孩子吃点醋是有必要的。
2、豆类发酵食品
种类:包括豆瓣酱、酱油、豆豉、腐乳等。
发酵的大豆含有丰富的抗血栓成分,它可以有效地溶解血液中的血栓等物质起到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之功效。
豆类发酵之后,能参与维生素K合成,可使骨骼强壮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但豆类发酵品大多过咸,钠含量较高,孩子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3、乳类发酵食品
种类:酸奶、奶酪等。
乳类经由发酵后各种成分降解,增加了可溶性的磷和钙,并合成了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等,营养价值比鲜奶更高。
其中的乳酸菌等成分能调整肠道菌群,预防便秘和腹泻。
4、蔬菜类发酵食品
种类:泡菜、酸菜等
发酵后的蔬菜中草酸被分解,蛋白质水解后产生了有鲜味的肽和氨基酸,使蔬菜的口感更好,还有生津开胃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蔬菜类发酵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老人和孩子要少吃或者不吃,胃酸患者也不适宜吃。
5.水果发酵制品
种类:果酒、果醋等
水果种类丰富,营养价值很高,绝大部分水果都含有一定量的果糖、苹果酸、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水果的包藏时间较短,因此考虑通过对水果进行一系列深加工提高一些难以保存的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一大重要方法就是以水果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对其进行发酵,通过利用发酵产品如果酒、果醋、等增加水果的附加价值。
人们也会利用水果和发酵工艺研究出更多的营养更丰富,口感更美味的食品。
6.肉类发酵制品
种类:金华火腿、萨拉米香肠
发酵肉制品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或酶
的发酵作用,使原料肉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而形成具有特殊风味、色泽和质地以及较长保藏期的肉制品。
其主要特点是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保质期长。
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发酵,引起肉中蛋白质变性和降解,既改善了产品质地,也提高了蛋白质的吸收率;在微生物发酵及内源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醇类、酸类、杂环化合物、核苷酸等大量芳香类物质,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肉中有益微生物可产生乳酸、乳酸菌素等代谢产物,降低肉品pH,对致病菌和腐败菌形成竞争性抑制,而发酵的同时还会降低肉品水分含量,这些将提高产品安全性并延长产品货架期
7.水产类发酵制品
种类:鱼露、虾酱、蚝油
鱼露俗称鱼酱油,以小形鱼、杂鱼等为原料加盐腌渍发酵,经长时间的自然发酵,待鱼体肌肉完全液化和发酵成熟后,成为滋味鲜美的调味用汁液。
滤去配料制成类似酱油的产品。
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国家都有此类产品。
虾酱是将生鲜糠虾类磨碎并加盐发酵的制品,使之自然发酵成为滋味鲜美的酱类发酵制品。
蚝油是中国特产,系利用煮后的汤,予以浓缩并加少量食盐,经放置较长时间,使之适度发酵而成。
发酵食品带来的好处
1、面食发酵后蛋白质增加2倍
实验证明酵母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酶类。
每1千克干酵母
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5千克大米、2千克大豆或2.5千克猪肉的蛋白质含量。
因此馒头、面包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比大饼、面条要高出3~4倍,蛋白质增加近2倍。
2、产生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对身体制造红血球和保护免疫系统的功能是相当重要的,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维生素会合成大量的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2。
自然界中的维生素B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高等动植物不能制造维生素B12,而大多数植物性食物中基本上没有维生素B12。
3、提高人体对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率
植物类食物在发酵时,由于酵母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较多的活性植酸酶,可促使磷、钙、锰、钾、锌等微量元素从植酸中分解出来形成无机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利用。
特别是可溶性锌,可以增加2~3倍,锌的吸收率可以增加30%~50%。
4、保留活性成分,分解有害物质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保留了原来食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多糖、膳食纤维、生物类黄酮等对机体有益的物质,还能分解某些对人体不利的因子,如豆类中的低聚糖、胀气因子等。
5、热量低且能解毒
发酵食品一般在发酵过程中会消耗食品中大量碳水化合物的能量,适合肥胖体质和需要减肥的人食用。
发酵后的酵母还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物,可以保护肝脏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酵母里的硒、铬等矿物质能抗衰老、抗肿瘤、预防动脉硬化,并提高人体免疫力。
6、风味独特
很多食品通过发酵后本身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并产生独特的风味。
简单来说,加入的微生物就像一台台小小的加工机,对食物的每个细胞挨个儿进行处理,增加一些有营养的物质、去除一些没营养的物质,顺便改变味道和质地。
这样的食物,孩子们往往特别喜欢吃,例如面包、酸奶、奶酪等。
更妙的是,很多发酵食品中富含益生菌。
肠道微生物是我们肠道的长期居民,但益生菌却只是肠道的匆匆过客。
所以,需要不断的补充益生菌。
既然益生菌来去匆匆,那么对肠道有什么好处呢?益生菌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益生菌的到来,相当于来陪免疫系统做演习。
它们充当了“白军”的角色,调整免疫系统对真正危险的致病菌的反应。
发酵,这份需要交给时间来成就的美好。
这就好像这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最终完成。
将自然界获取的蔬果给予微生物能量,微生物发酵后的产物给予人类能量,人类代谢的废物供给大自然万物生长,以此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
发酵来源于先民们的智慧,是时间带给我们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