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竹石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共18张PPT)

风劲中 松
。,。 ,
自主学习:
❖ 1、弄清“咬定、立根、原、破岩、磨、 坚劲、尔”的意思。
❖ 2、解释每句诗意。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原 :本来。 坚劲:坚韧、刚劲。 磨 :折磨,挫折。 任 :任凭。 尔 : 你。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 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神,在言志。作者 表面写竹子的坚忍不拔,实际上是表明自己 不怕打击、不畏风浪、顽强斗争的精神。
《竹石》就是 郑板桥题写在 自己的竹石画 上的一首诗。
为自己的画画作品而写的诗 就是题画诗。
《竹石》是讲竹还是讲石?
• 竹石
•
郑燮(xiè)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任 尔
/
千 磨
立 根
咬 定
竹 石
/
/
东万原 青
/
/
/
/
·
西击在 山
清
“花中四君子”指的是哪四君 子?
“岁寒三友”指的是哪三友?
竹石
清 郑燮 xiè
郑燮其人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 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 苏兴化人。出身贫寒,性情落拓,不 拘小节,人多目为狂士。清潍县知县, “扬州八怪”之一。
郑燮其事
郑板桥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 “三绝”。其画 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 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揉楷、 行、草、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 著有《板桥文集》、《板桥家书》、《板桥诗钞》 等。郑板桥在中国文学史、美术史上有一定地位。 徐悲鸿先生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 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书画尤奇。观 其诗文与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且寓仁慈于奇妙, 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竹石》古诗三首PPT电子课件

春夏秋冬 喜怒哀乐
千变万化 千军万马
随堂演练
二、将《竹石》补充完整。 咬定青山 ,立根原在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坚忍不拔、顽强不屈
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主题概括
小组讨论:这三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课后第三题)
《马诗》 马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共同特点是都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石灰吟》 石灰 不怕牺牲,品格高尚
《竹石》 竹 正直倔强,高傲风骨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诗人简介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知识链接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的政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百姓,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
郑板桥书法欣赏
郑板桥墨竹图欣赏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知识链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课后第二题)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表达了诗人对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坚强不屈精神的赞美之情。
竹石古诗原文及翻译

竹石古诗原文及翻译《竹石》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以下精心整理了《竹石》古诗原文、翻译、词语注释、作者简介、赏析等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竹石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词语注释】1.咬定:咬紧。
2.立根:扎根。
3.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4.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5.坚劲:坚强有力。
6.任:任凭,无论,不管。
7.尔:你。
【作者简介】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 竹石》(课件)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坚定的意志
竹子扎根 立场坚定、顽强不屈
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样的 表达效果?
“咬”字,充分表现了竹子倔强和坚 韧的性格。“任”字,生动、准确地写出 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千”“万”是 虚指,突出加害者 用心的险恶。
突出加害者 手段的残忍。
竹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 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结构梳理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特点
状物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精神
言志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坚 畏定 艰顽 险强
课堂小结
《竹石》借描写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的坚韧劲拔,表现了诗人坚定顽强、不 畏艰险、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品质。
再读三首古诗,它们分 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马诗》
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志向。
理想和信念
《石灰吟》 诗人吟咏清白磊落、坚贞不屈的人格。
《竹石》 诗人坚守刚正不阿、不屈不挠的风骨。
思考:三首古诗》 石灰
《竹石》 竹
志向与信念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清白磊落、坚贞不屈 刚正不阿、不屈不挠
古诗三首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 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 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 “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 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 著有《郑板桥集》。
千磨万击还坚劲,坚定,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 你
无畏乐观的精神
立
意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版(23张)

•
6.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 教,必 须通过 形象的 语言实 物进行 描绘, 就像报 告文学 是报告 事实和 文艺创 作一样 ,解说 词是说 明和描 写的结 合,具 有文学 的一些 特点, 好的解 说词是 一支感 人的歌 ,一首 动人的 诗。
•
7.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 向我们 展示了 宇宙空 间的奥 秘及天 体的物 理特征 和遨游 太空的 收获, 引发世 人对宇 宙探索 的兴趣 ,激发 献身宇 宙科学 、造福 人类的 勇气和 斗志。
•
4.“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 乐成为 一种表 达最高 意境与 情操的 民族艺 术。”其 中或有 溢美之 词,但 也足见 中国人 对笔墨 艺术的 特殊感 情。
•
5.游解说词,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 解说词 ,多用 文学、 散文手 法,既 抒情又 有解释 说明, 语言绚 丽多彩 ,情感 真挚浓 郁。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 版(23张 )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 版(23张 )
墨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 版(23张 )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竹石ppt优秀课件部编 版(23张 )
竹石
作者介绍
•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
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
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

(可上传郑燮的竹子 作品)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里有一句诗总写了这丛竹子活下来不容易,是 哪一句?
竹子经受了一千次的折磨、一万次的 打击。“千”“万”都是虚数,指许 许多多。
具体会遇到哪些折磨和打击呢?请结合诗歌说一说。
根扎在岩石缝里,缺少水分,缺少养料。 有来自各个方向的狂风吹打。
(可上传郑燮画像)
据史料记载,郑燮(郑 板桥)确实挺有骨气的。他 做县官时,遇到灾荒年,经 常开仓赈灾,想方设法救济 灾民。他关心老百姓和小商 贩,不和富商混在一起。老 百姓非常爱戴他。
这是一匹正在奔跑的马。哪个词语表明马在奔跑?
“走”是跑的意思。“快 走”就是飞奔了。
这是一匹在什么环境中奔跑的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匹在大漠中奔跑的马。 这是一匹在晚上奔跑的马。 这是一匹在秋天奔跑的马。
边疆的秋天,尤其是晚上,非常寒冷。你能看出来吗?
月下的沙漠,白花花一片,和雪确实 很像。而这句诗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边 塞很冷。 让人有寒冷的感觉。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是在赞美马,但是除了题目中出现“马”字, 诗中写“马”却未出现“马”字,那么我们从哪一句 诗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马?
马的嘴巴上罩着的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是 系缰绳用的。“金络脑”就是指马。
(可上传佩戴马笼头的 马图片)
《马诗》 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一展抱负。 《石灰吟》不畏艰难,坚贞不屈,持身清白。 《竹石》 不畏艰难,坚忍顽强,不随波逐流。
(可上传李贺画像)
诗人李贺一直盼望在辽 阔的塞外策马狂奔,指挥千 军万马,建功立业。他还写 过两句诗:“男儿何不带吴 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0.古诗三首之《竹石》课件PPT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想象画面
咬优翼定文教青山不放松,立优根翼文原教 在破岩中。优翼文教
“咬定”“不放松”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坚韧的竹子从岩石缝隙中长出
来,挺立在青山之上。这里运用拟人
事物所处的环境都很恶劣,但两种事物身
上都有着高尚的品质。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合作探究
诗优翼人文教在写石灰石和竹子优时翼文只教 是单纯地赞叹它优翼们文教吗? 《石灰吟》一诗,诗人借歌咏石灰石,来表达
诗优翼人文教自己不畏艰难、不优怕翼文牺教 牲的精神以及优永翼留文教高洁 品格在人间的志向。
《竹石》一诗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了诗人 面对恶劣环境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定意志,以 及优翼自文教己刚正不阿、铁骨优铮翼文铮教 的高尚情操。优翼文教
神态。“任”字写出了竹子凛风而立、无畏无惧、
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想象画面
千优翼磨文教万击还坚劲,任优尔翼文东教 西南北风。优翼文教
读了这两句,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竹子面对东西南北风这样恶劣的 自然环境,仍然坚韧挺拔。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了一首诗。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知识链接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岁寒三友:松竹梅
优翼文教
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案例分析:竹子的象征意义
(4)课堂讨论与展示:咏物诗的案例分析
5. 课后作业:
(1)阅读拓展:咏物诗的案例分析
(2)创作拓展:咏物诗的写作手法
6.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咏物诗的定义与特点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咏物诗的写作手法
(3)随堂测试:竹子的象征意义
4. 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竹石》的意境: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诗人通过咏竹子表达自己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意境。
(2)掌握《竹石》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习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及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3. 实践练习
(1)尝试创作一首咏物诗,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描绘,表达对其的喜爱和赞美。
(2)以咏物诗的形式,描绘校园中的某一景物或物品,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
4. 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
(1)组织一次咏物诗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感受咏物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开展一次咏物诗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咏物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想象。
(3)了解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通过学习《竹石》,使学生了解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
(4)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领悟诗人的情感:学生需要学会从诗句中发现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理解诗人通过咏竹子表达自己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二、课文朗读
认真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感受古诗的韵律。 结合插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喻人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句意: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一点儿也不肯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既是实写竹,也
是暗喻人的坚定立场。
句意:原来,竹子把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碎裂的山 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折磨。
句意:哪怕遭受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击,竹 子依然还是那样坚韧和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既指自然界,也
郑板桥自言自语道吗?你神气什么?”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 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
官船上的,是朝廷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有财。此人虽不学无术,但仗 着老子的势力,捞了个乌纱帽,这回正要到扬州上任去。
这时见一只小船的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奇怪,一打听, 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
竹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词语理解
坚劲: 任: 尔: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四、理解诗意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播放朗读
五、当堂检测
咬定青山不放松, 既是实写竹,也是暗
指人类社会。
句意: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 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六、课堂小结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 强,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劣的境遇 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写了诗 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社会的不妥协的斗争 意志和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高尚品质, 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背古诗《石灰吟》。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这是一首题画诗,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 而题写的。
一、作者简介
奉旨革职
郑板桥在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被皇上 撤了职。于是,雇一小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
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 所有的民船回避。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竹石》 2.完成第10课知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