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10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第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1.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字词解析。

-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这里是西北边陲的一个重要地标。

- “长云”:层层浓云。

这云啊,就像一块大布,把雪山都给遮暗了呢。

-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 “孤城”:一座孤零零的城,这城在那遥远的地方,显得特别孤单。

-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从孤城远远地望着玉门关,感觉距离好远好远啊。

- “黄沙百战穿金甲”,“黄沙”就是那漫天的黄沙,在这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啊,战士们打了好多好多仗。

“百战”可不是真的一百次战斗,就是说战斗很多很多啦。

“穿金甲”,这铠甲都被磨穿了,可见战斗有多激烈,战士们有多辛苦。

-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战士们心里就想着,不把敌人打败,就绝不回家,这决心可真是大得很呢!3. 赏析。

- 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别壮阔又有点苍凉的西北边疆的画面。

你看啊,青海湖上空的云又浓又长,把雪山都遮暗了,一座孤城在那远远地望着玉门关。

这画面里有湖、有云、有雪山、有孤城、有关口,空间感特别强,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遥远又艰苦的边疆。

-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更厉害了。

前面描绘了那么艰苦的环境,这两句呢就直接写战士们的决心。

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战士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铠甲都磨穿了,但是他们不怕,就想着一定要打败敌人才能回家。

这种决心就像一把火,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

这就好比我们玩游戏,遇到了超级难的关卡,但是我们就是不服输,一定要通关才罢休。

1.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 字词解析。

- “三万里河”:指黄河。

“三万里”是虚数,形容黄河很长很长。

黄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那气势可壮观了。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教案+反思)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教案+反思)

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理解“焚烧、千锤万凿、粉骨碎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和诗歌背景,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4.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马图)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战场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唐代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马的诗歌作品,马对他来说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古诗,去探索李贺的精神世界。

(板书课题:马诗)二、简介作者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

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时英年早逝。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2.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机指导,出示诗的朗读节奏)3.指名再读,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5.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大家思考:诗题中的“马”是指哪种马?(战马)6.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匹战马?(大漠、金络脑)7.理解字词。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师小结:通过了解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边塞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古诗三首 马诗、石灰吟、竹石(3课时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0 古诗三首 马诗、石灰吟、竹石(3课时版)完整版

句意: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 来的石灰石,将烈火的焚烧看作平平常常 的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为粉末。 浑:全,全然。 浑不怕:一点儿也不怕。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句意:即使粉身碎骨又有何畏惧,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你觉得这首诗,作者仅仅是在写石灰吗?它 还有什么含义?请同学们齐读,仔细品味一下。
(2)纵然粉身碎骨也全不惧怕,只要能将清白 留在人间。
(3)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 ,任凭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 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马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远大抱 负。《石灰吟》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和高 洁傲岸的情操。《竹石》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 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这三首古诗都运 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墨梅 元·王冕 我有家关洗托砚物言池志头,树表,明自己志向的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 佩戴上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 骋,立下功劳呢?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完诗文,大家通过诗题“石灰吟”觉 得这是一首什么诗?
一首吟诵、赞 美石灰的诗。
石灰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题意:赞颂石灰。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这里指撞击次数多。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若,好像。等闲, 平常。

2020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马诗 公开课PPT课件

2020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马诗 公开课PPT课件

丹枫红似﹙火﹚, 秋水平如﹙镜﹚。
大漠沙如雪
大漠:广阔无边的沙漠。
燕山月似钩
❖ 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是一种弯刀。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
金络脑: 一种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到重用。 走: 跑。
清秋:金秋,取秋高气 爽之意。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 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 ?
❖《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 发自己的远大志向,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
大Z老师简介
“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是大Z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从踏入讲台的第一天起,大Z老师就立下了“当圆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誓言, 在那一方黑板前,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稚嫩的幼苗,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自我的人生乐章。
❖,
你会读吗?
yān
gōu
luò
Hale Waihona Puke tàmò燕钩 络 踏 漠
{ yān燕山

yàn燕子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大漠沙如雪,
{ 燕山月似钩。
大漠沙如雪,
{把 ﹙大漠﹚ 沙比喻成 。雪 燕山月似钩。 把 ﹙燕山﹚比月喻成 。 钩
大Z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向担任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任教以来,一向以“做一名好老师;为追求目标,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工作,以“勤奋 钻研、不断探索;为自我工作的座右铭,严格要求自我,把根深深地扎在第一线的教育教学土壤中。
在教学实践中,大Z老师深深地懂得:一个良好的教师务必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素质修养,用自我的行为、思想、语言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德是一 个人的立身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大Z老师始终坚持服从领导安排,维护学校领导的权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工作纪律,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 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课件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课件

二、诗词填空。
大漠沙如雪,_燕__山___月__似__钩___。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___留__清__白__在___人__间__。 千___磨__万__击__还___坚__劲__,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拓展阅读。
竹 【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课后作业
一、积累类似咏物诗,体会其中情感。 二、说说自己喜爱的一种事物,想想
石灰吟
石灰: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喻人: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坚守节操
托物言志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竹子
状物
立根原在破岩中
精神 千磨万击还坚劲 抒情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 畏 艰险
坚 定 顽 强
随堂练习
一、连一连。 钩
清白 何当 等闲

任凭。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指高尚的节操。 平常。 何时将要。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表的的坚现性了 格韧劲。不拔竹咬立定根青原山在不破放岩松中,。写 的出生长了环竹子境。
前两句诗写竹子的根在山岩中牢牢扎根。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
磨万击。
指导朗读,诗人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 不拔吗?
不怕磨难、不畏艰险
齐读第一、二句诗。
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句 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体会到了石灰“勇于献身、清白 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
齐读第三、四句诗。
读读全诗,说说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不畏艰难、坚贞不 屈的高尚品质
都是咏物诗, 借助事物, 表达人生志 向
《竹石》
竹子
刚正不阿、铁骨铮 托物言志 铮
结构梳理
咬定——青山

立根——破岩

千磨万击——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主题概括
《竹石》中的竹子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 的 写照,诗人借竹子 坚韧 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 不阿、 铁骨铮铮 。
拓展延伸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学写字
luò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chuí záo
锤凿
fén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chuí
要注意右半部分四 个横的长短分布情况, 四个横之间的间隙要匀 称。
坚强有力
想象画面
想象竹子面对恶劣环境的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
岩石中生长 的竹子具有不屈 不挠的精神。
资料
郑燮出身寒士子家庭,幼年丧母。乾隆七年出任山 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 东巡至泰山,封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饥荒为民请愿得 罪大吏而被罢官。郑燮为政有干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 同情底层百姓。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 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他性格旷达,不拘小 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即被人称为“狂”和 “怪”。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A. yān B. yàn
1. 成群的燕. ( B )子在燕. ( A )山附近的低空飞行。
A. jìng B. jìn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思想感情。(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大漠沙如雪,燕. 山月似钩。
yān ( 燕山 )

yàn ( 燕子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 焚(fén fénɡ)烧
踏(tà tā)清秋
··√ √ ·√ 千√锤(cuí chuí)万凿(záo zháo)
二、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何当
平常。
等闲
指高尚的节操。
清白
全,全然。

何时将要。
10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 初读 品读 结构 当堂 资料 感知 释疑 主旨 检测
《石灰吟》 作者:于谦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课文结构
千锤万凿
等闲
石 灰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不怕
要留清白
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
课文主旨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 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即__使__粉__骨__碎__身__也__全__然__不__怕__,__只__要__能__把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留__在__人__间__。__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竹__子__牢__牢__地__咬__定__青__山__一__点__也__不__放__松__,__它__的__根__深__深__地__扎__在__岩__石__ _的__缝__隙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停顿。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jìnɡ 任尔/东西/南北/风。
齐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诗中 有两个动词很生动形象,你能找出 来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 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借助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把竹拟人化
实写竹子,暗喻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实写竹子扎根, 暗喻人立场坚定
诗意:竹子抓住青 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 有用武之地。
齐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
何时将要。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 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金络 脑”属 贵重鞍 具,象 征马受 重用。
请你鉴赏一下!
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 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 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 种愤慨之情。
文章结构
马 诗
写景 抒情
月光下大漠如雪
燕山上弯月如钩 佩戴金络脑
驰骋沙场
主题归纳
《马诗》借马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不被赏识,但又热切期望 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 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石 灰 吟 【明】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读第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 理解诗句意思,说一说:诗句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全然。
石灰的颜色
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译文:即使粉 身碎骨也毫不 惧怕,只要把 高尚的节操留 在人世间。 (课后第二题)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歌颂了石灰不怕牺牲 的精神。暗喻诗人不管要经历多少磨难,哪怕粉 身碎骨,也要做清白的人。这两句借石灰之口, 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 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结构梳理
马诗
沙如雪 月如钩
何当 快走
建功立业 报效国家
主题概括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 人 以马自喻 ,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 建功立业 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 了自己 怀才不遇 的感慨与愤懑。
拓展延伸
马诗
[唐]李贺
龙脊贴连钱, 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 谁为铸金鞭。
齐读后两句诗,借助注释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说说这首诗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千”“万”是虚指,写出竹 子坚韧从容的神态
千磨万击还坚劲,坚定,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 你。
写出竹子无畏乐观的精神
诗意:哪怕遭受 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 击,竹子依然还是那 样的坚韧和强劲。也 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 还是南风北风,都不 能把它吹倒,都不能 让它屈服。(课后第二题)
《竹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正直倔强的 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一起伴着音乐读一读吧!
伴读音乐
结构梳理
竹:咬定 千磨万击
竹 石
人:任尔
正直倔强 高傲风骨
主题概括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环境中 的岩竹,抒写了诗人 坚忍不拔、顽强不的屈高 尚品质,说明做人要 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停顿。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jìnɡ 任尔/东西/南北/风。
齐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诗中 有两个动词很生动形象,你能找出 来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பைடு நூலகம்
拓展延伸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小组讨论:这三首诗,在表达 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课后第三题)
《马诗》 马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石灰吟》 《竹石》
石灰 不怕牺牲,品格高尚 竹 正直倔强,高傲风骨
共同特点是都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 这种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石灰吟
于谦(1398年-1457年),字 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 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 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然 后与同座对读,注 意读准字音、读通 诗句。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 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借助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把竹拟人化
实写竹子,暗喻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实写竹子扎根, 暗喻人立场坚定
诗意:竹子抓住青 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再读这首诗, 注意读出石灰不怕 牺牲的精神和高洁 的品格。
(课后第一题)
伴读音乐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拓展延伸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结构梳理
千锤万凿
石 灰
烈火焚烧
吟 不怕 留清白
看到燕山秋月联想到武器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此指西 北沙漠地带。
指燕然山, 今蒙古国境 内杭爱山。
古代的一 种兵器, 形似月牙。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译文:月光下,辽阔的沙漠一望无垠,黄沙万里,像铺 上了一层皑皑的白雪。燕山山脉的上空,高高地悬挂着 一弯秋月,放射着清冷的光辉。
这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10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
第一课时
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 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 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 的共同愿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马诗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 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 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 《马诗二十三首》等名篇。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luò

左右结构
右上是“夂”。
联络 网络 经络
互动课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 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 读流利。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读古诗前两句,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思考:诗人描绘了怎样 的景象?
沙漠的景象
不怕牺牲 品格高尚
主题概括
《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 为国尽忠、不怕牺牲 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 , 的决心。
第三课时
我们学过画家王 冕的《墨梅》,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 画家的写的《竹石》。
竹石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 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 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 “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 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 等,著有《郑板桥集》。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第二课时
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 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 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 的这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烧制过程中 要经历的痛苦
平常。
译文:石灰要经历过千万次的捶 打和开凿,才能被开采出深山。 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 事情。
看图记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 有用武之地。
齐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
何时将要。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 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金络 脑”属 贵重鞍 具,象 征马受 重用。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给马配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 头。让它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杀敌报 国,建功立业呢?(课后第二题)
再次朗读这首诗, 读出作者报效国家、 建功立业的期望,以 及不被重用的苦闷, 特别是三四句,语调 激昂一些。
(课后第一题)
伴读音乐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