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案例

合集下载

禁毒教学案例

禁毒教学案例

禁毒教学案例毒品问题一直是困扰社会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严重。

因此,禁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开展禁毒教学工作,我们需要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禁毒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禁毒教学案例,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案例一,小明的选择。

小明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学生,但他的同学张三却是一个吸毒的人。

小明在得知张三吸毒的事情后,面临着一个选择,是选择继续和张三交往,还是勇敢地远离他并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请学生们以小明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描述小明面临的困境和他的选择,以及选择的原因和结果。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吸毒的危害,明白正确的选择对自己的影响。

案例二,真假毒品鉴别。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看似毒品的物品,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嗅闻等方式来判断这些物品是否是真正的毒品。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鉴别毒品,增强他们对毒品的警惕性和辨别能力。

案例三,禁毒漫画创作。

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创作一幅禁毒漫画,漫画内容可以围绕着“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展开。

学生们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表达对毒品的态度和看法,同时也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毒品的拒绝和抵制,增强他们对禁毒的认识和态度。

案例四,禁毒知识竞赛。

组织一场禁毒知识竞赛,让学生们在竞赛中检验自己对禁毒知识的掌握程度。

竞赛题目可以涵盖毒品的种类、危害、预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既能增强学生对禁毒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能检验学生对禁毒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禁毒教学工作,增强学生对禁毒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各位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生动有趣的禁毒教学案例,让禁毒教育工作更加有效,让学生们远离毒品,健康成长。

禁毒案例

禁毒案例

禁毒案例禁毒案例之一●“1·10”特大跨国贩卖冰毒案支队在沈阳抓获了43岁的韩国毒贩子朴泰运,并在其居住地发现21.7克冰毒,朴泰运被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犯罪嫌疑人被宣判,案件似乎可以终结了,但侦查员们从朴泰运的言行中发现疑点,继续深挖。

经过两个多月的心理较量,朴泰运终于交代了他周围庞大的贩毒网络:以沈阳西塔地区为据点,涉嫌的犯罪人员有数十人。

这个贩毒团伙已先后贩卖毒品近百公斤,毒资近千万元,贩毒通道涉及韩国、日本及我国北京、天津、延吉、丹东、沈阳、大连等。

2004年8月10日,朴泰运向侦查员提供线索,一个叫崔秀德的中国人,曾在2002年前后向韩国走私2公斤冰毒。

此人现活动在沈阳、丹东等地,近期有冰毒欲在沈阳出手,正在沈阳联系买主。

禁毒支队遂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并通过国际禁毒合作渠道找到因贩毒被韩国禁毒部门逮捕的崔秀德的下线金胜浩,了解崔秀德的有关情况。

通过崔秀德在沈阳的关系人,查到崔秀德的电话号码,12月初,禁毒支队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决定让支队侦查员以金胜浩狱友的身份,用韩国电话与崔秀德联系购买冰毒,后又用沈阳某宾馆的固定电话与崔秀德再次联系,称已专程由韩国来沈与崔秀德进行冰毒交易。

2005年1月10日上午,禁毒支队在桃仙机场进行布控,狡猾的崔秀德却再次改变了交易时间和地点,侦查员多次通过电话与其斗智,最终迫使其于18时30分带冰毒赶到沈阳市和平区西塔地区一咖啡馆进行交易,并将其抓获。

经审查,崔秀德真实姓名为金珠德,1958年出生,哈尔滨市道里区人,现住丹东市元宝区八道沟,丹东市金德贸易公司总经理。

禁毒案例之二●“6·10” 特大跨省贩卖、运输毒品案多家乡镇医院通过大量伪造病历,到药监局建立麻卡后骗购杜冷丁,再经各医院主治医生开具医疗处方平帐,然后高价卖到贩毒者手中。

禁毒支队侦查员在工作中获悉,在沈阳扎吸杜冷丁的吸毒人员中,一个叫“斌子”的人手中货源充足。

青少年禁毒案例

青少年禁毒案例

青少年禁毒案例在当今社会,禁毒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道路上关键的成长阶段,他们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

禁毒工作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关于青少年禁毒的案例。

案例一,小明的遭遇。

小明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他在学校学习成绩优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然而,他的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无法陪伴他。

在这种情况下,小明感到孤独和无助,渐渐地与一些不良少年结伴,他们在一起打架、抽烟,甚至尝试吸食毒品。

小明的成绩一落千丈,家庭关系也变得紧张,直到父母发现他的变化并及时帮助他戒除毒瘾,才让他重新回到正轨上来。

案例二,小芳的误入歧途。

小芳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但她的家庭环境并不和谐。

她的父母常年吵架,对她的教育也不够关注。

在这种环境下,小芳渴望得到关爱和关注,于是她开始和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

她们一起逃课、吸烟,甚至尝试吸食毒品。

小芳的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变得虚弱不堪,直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戒除毒瘾,重新走上正途。

案例三,小华的自救之路。

小华是一个内向害羞的男孩,他在学校并不受欢迎,经常受到同学的欺凌和排挤。

在这种情况下,他感到自卑和无助,于是开始逃避现实,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

然而,在虚拟世界里,他结识了一些吸毒的网友,他们利用小华的孤独心理,引诱他尝试吸食毒品。

小华陷入了毒品的泥沼,成绩一落千丈,家庭关系也变得紧张。

直到老师和家人的关心和帮助下,小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戒除毒瘾,重新树立自信,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

以上三个案例告诉我们,青少年禁毒工作刻不容缓。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远离毒品的侵害。

只有这样,我们的青少年才能茁壮成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青少年远离毒品,走向光明和健康的未来!。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作文及例子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作文及例子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作文及例子一我有一个邻居的表哥,今年十五岁,因为染上毒品,他的父母痛苦万分,整天工作无激情,忧心忡忡,原来那种喜笑颜开、温馨的家庭格调也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听邻居讲,他的表哥自从上小学以来,学习成绩总是在班上名列前茅,深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们的羡慕。

全家人都为有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并把他视为掌上明珠。

一位学习如此优秀的好学生是如何染上毒品这个“天敌”,走上犯罪道路的呢?听说他十一岁生日那天,正当他和朋友举杯开怀畅饮时,一位读高中的朋友拿出一支烟引诱他吸毒,他明知是毒品,但是为了那所谓的男子汉,便吸了几口。

从此,他就染上毒瘾,向家人要的钱越来越多,也远远不够了,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只好去抢,在一次抢劫过程中,被警察叔叔当场抓获,送进了劳教所。

就这样,他的才华被毒品扼杀了。

据记载,自18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英国东印度公司无耻地采用走私的手段,将鸦片大量运输到中国,使我国越来越穷,贵族吸了毒,使政治更加腐败,人们也变得越来越贪婪,正在这危难时刻,林则徐挺身而出,发动老百姓在虎门消烟,拯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

可是,又有什么用?毒品像一条毒蛇,快速延伸着,现在一年不知有多少人败倒在毒品的引诱下,多少无辜的人们丧失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还有一些人,因吸毒成瘾,身体衰弱、精神疲惫,发生呕吐,心中像有千万只蚂蚁在叮咬,像千万只虫子在吸血,像万箭穿心般难受,而且奇痒无比,叫人求生不成求死不得,有的人因为实在难受而上吊自尽了……这样一来,不但使家庭破裂,而且给国家、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此,我作为一名小学生,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当看到贩毒、吸毒、种毒等事件时,要及时报告警察叔叔,对他们进行处理,加以制止,彻底消灭毒品的危害。

我们每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参与禁毒活动,学习和大力宣传有关禁毒知识。

不要因为毒品的诱惑而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放弃温馨和睦的家庭,放弃自己远大的理想。

禁毒优秀服务案例

禁毒优秀服务案例

禁毒优秀服务案例在我们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里,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禁毒服务案例,主角是阿强(化名),一个曾经深陷毒海的年轻人。

一、初识阿强。

我第一次见到阿强的时候,他整个人就像霜打的茄子,瘦得皮包骨头,眼神躲躲闪闪,充满了警惕和不安。

他刚从戒毒所出来不久,被社区安排到我们的禁毒服务中心接受定期的康复和心理辅导。

那时候的阿强,就像一个浑身长满刺的刺猬,对我们的帮助充满抵触情绪。

每次跟他说话,他不是爱答不理,就是冷言冷语。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热情地跟他打招呼:“阿强,今天感觉怎么样?”他翻了个白眼,哼了一声说:“就那样,有什么好问的。

”二、寻找突破口。

面对阿强这样的态度,我们禁毒服务团队并没有灰心。

我们聚在一起分析阿强的情况,发现他其实很在意他的家人。

虽然他表面上对家人不闻不问,但每次提到家人的时候,他的眼神都会有一丝波动。

于是,我们决定从他的家人入手。

我们找到了阿强的妈妈,一位饱经风霜的中年妇女。

她一提到阿强就忍不住落泪,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阿强能够彻底戒掉毒瘾,重新做人。

我们和阿强妈妈商量了一个计划,让她给阿强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信里回忆了阿强小时候的可爱模样,讲述了这些年家庭因为他吸毒所遭受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满满的爱和信任,希望他能振作起来。

当我们把这封信递给阿强的时候,他刚开始还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但看着看着,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眼眶也红了起来。

那一刻,我知道我们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三、个性化帮扶。

从那以后,阿强对我们的态度稍微有了一些转变。

我们趁热打铁,根据阿强的特长和兴趣,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扶计划。

阿强以前在汽修厂打过工,对汽车维修还挺感兴趣的。

我们就联系了一家愿意接纳阿强的汽修厂,让他去那里做学徒。

刚开始的时候,阿强因为长时间吸毒,身体比较虚弱,工作起来有些吃力。

而且,汽修厂的一些工人知道他曾经吸毒的经历后,对他有些排斥。

阿强又开始打退堂鼓了,他觉得自己在那里不受欢迎,也干不好这份工作。

违反禁毒法案例

违反禁毒法案例

违反禁毒法案例案例名称:《禁毒法违反案例之一:贩毒集团被捣毁》案例细节:时间:2008年3月15日地点:某省某市事件背景:2008年3月15日,警方经过数月的秘密调查,成功捣毁了一起大型贩毒集团,此案涉及到了违反禁毒法的一系列犯罪行为。

该集团组织严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贩毒网络,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事件经过:在该省某市的密林中,警方发现了一个在违法禁毒活动中充当枢纽的地下窝点。

经过反复踩点和侦察,警方成功掌握了该贩毒集团的一系列犯罪证据。

在3月15日晚上,重案组民警联合特警队员组成的行动小组展开了一次秘密行动。

当天晚上,行动小组成员化装成毒贩的买家与该贩毒集团的卖家进行了联系,并在交易现场成功抓获了该贩毒集团的首要头目刘某某,他被认定为该贩毒集团的幕后主使,负责组织和指挥贩毒活动。

随后,行动小组展开了一系列的同步行动,并成功搜查了贩毒集团的多个关键人员住所,缴获了大量的毒品、财物和作案工具。

通过搜查和查证,警方逐渐查清了该贩毒集团的内部架构和犯罪活动。

据了解,该贩毒集团以从国外输送毒品到该省为主要盈利来源,经营地下工厂生产和贩卖冰毒等毒品。

该集团资金雄厚,横跨多个省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

通过其手下的各级分子,该集团实施输送、储存、销售等环节,并极大地破坏了该省的社会安全。

通过调查,警方初步掌握了该贩毒集团的涉案人员达50余人,其中有20余人已经被实施强力抓捕。

警方进一步表示,他们将继续展开打击整治,全面清除禁毒违法活动。

律师点评:这是一起典型的禁毒法违反案例,该贩毒集团通过组织严密、分工专业的违法活动,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破坏。

在这起案件中,警方展示了执法机关的果断和敏锐,通过秘密调查和精确打击,成功摧毁了该贩毒集团。

禁毒法是保护公民的健康和社会治安的重要法律法规,对于类似的违法活动应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打击力度。

只有通过警方的严密侦查和细致抓捕,才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关于禁毒的真实案例

关于禁毒的真实案例

关于禁毒的真实案例近年来,我国在禁毒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缉毒力度加大,禁毒法规也日益健全。

然而,禁毒之路上仍充满艰辛和挑战。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几个真实案例,以期引起对禁毒事业的关注和反思。

案例一:某城市查获的大量毒品去年,某城市警方在一次打击毒品犯罪行动中查获了一起重大毒品案件。

经过缜密侦查,警方锁定了一个毒品窝点,并成功抓获了多名涉案人员。

在行动中,警方搜查到了大量的毒品,涉及的品种包括冰毒、海洛因等。

这次成功的缉毒行动为整个城市的禁毒工作注入了强心剂,也向毒品犯罪分子发出了明确的警示。

案例二:禁毒教育带来的启发在某中学举办的一场禁毒宣讲活动上,一名退休的警察讲述了他多年来从事禁毒工作的亲身经历。

他生动有趣地描述了与毒品打交道的危险和可怕,用鲜活的案例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毒品的恶劣影响。

这场宣讲活动让学生们对毒品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也提高了他们的禁毒意识,使他们更能够坚守远离毒品的底线。

案例三:法律打击毒品犯罪的成效随着我国禁毒法规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毒品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近年来,通过严惩毒贩、打击毒品制造、加大追赃力度等措施,禁毒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许多重要的毒品案件被成功破获,一批危害社会的毒贩被绳之以法。

这些案例的成功打击,有效震慑了毒品犯罪行为,为禁毒事业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持。

总结起来,尽管禁毒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那些真实而触动人心的案例所带来的教训。

禁毒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希望大家能增强禁毒意识,远离毒品,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共同贡献力量。

禁毒社工个案案例

禁毒社工个案案例

禁毒社工个案案例禁毒工作是社会公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禁毒社工的工作更是至关重要。

在众多社工个案中,有一个名叫小明的案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禁毒社工的工作重心和重要性。

小明,一个平凡的年轻人,在外人眼中,他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人,但在他的家人和朋友眼中,他却是一个善良、有责任心的人。

小明从小就接受父母的良好教育,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不良分子的侵害。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遇到了一个让他痛心疾首的事情。

小明的朋友阿强,是一个有着丰富社会经验的人,他深知毒品的危害,因此,阿强一直在努力地劝告自己的朋友小明远离毒品。

可是,小明却因为一时的轻浮,跟着阿强尝试了毒品,从此走上了无法自拔的歧途。

阿强深知小明的情况,因此,他将小明的情况告诉了社工小张。

小张,是社会公益组织的一名禁毒社工,他深知禁毒工作的伟大意义,因此,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阿强的请求。

小张开始和小明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了解到小明因为一时的冲动,才误入歧途。

于是,小张决定以引导、教育和帮助为主,帮助小明尽快走出毒品困扰。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张和小明共同努力,抵制毒品的诱惑。

小张通过组织戒毒所的活动,让小明结识了很多戒毒成功的人,分享了自己的戒毒经历,帮助小明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而小明也在小张的引导下,逐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后果,表示愿意为戒毒所做志愿者,帮助那些和他曾经一样陷入困境的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的心态回归正常,重新树立起了对生活的信心。

同时,他还意识到,禁毒工作是一项漫长而伟大的事业,他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禁毒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禁毒社工小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小明这样的青年人提供了帮助。

同时,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了解禁毒工作的重要性。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社会更加美好,更加充满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禁毒案例禁毒案例之一●“1·10”特大跨国贩卖冰毒案支队在沈阳抓获了43岁的韩国毒贩子朴泰运,并在其居住地发现21.7克冰毒,朴泰运被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犯罪嫌疑人被宣判,案件似乎可以终结了,但侦查员们从朴泰运的言行中发现疑点,继续深挖。

经过两个多月的心理较量,朴泰运终于交代了他周围庞大的贩毒网络:以沈阳西塔地区为据点,涉嫌的犯罪人员有数十人。

这个贩毒团伙已先后贩卖毒品近百公斤,毒资近千万元,贩毒通道涉及韩国、日本及我国北京、天津、延吉、丹东、沈阳、大连等。

2004年8月10日,朴泰运向侦查员提供线索,一个叫崔秀德的中国人,曾在2002年前后向韩国走私2公斤冰毒。

此人现活动在沈阳、丹东等地,近期有冰毒欲在沈阳出手,正在沈阳联系买主。

禁毒支队遂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并通过国际禁毒合作渠道找到因贩毒被韩国禁毒部门逮捕的崔秀德的下线金胜浩,了解崔秀德的有关情况。

通过崔秀德在沈阳的关系人,查到崔秀德的电话号码,12月初,禁毒支队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决定让支队侦查员以金胜浩狱友的身份,用韩国电话与崔秀德联系购买冰毒,后又用沈阳某宾馆的固定电话与崔秀德再次联系,称已专程由韩国来沈与崔秀德进行冰毒交易。

2005年1月10日上午,禁毒支队在桃仙机场进行布控,狡猾的崔秀德却再次改变了交易时间和地点,侦查员多次通过电话与其斗智,最终迫使其于18时30分带冰毒赶到沈阳市和平区西塔地区一咖啡馆进行交易,并将其抓获。

经审查,崔秀德真实姓名为金珠德,1958年出生,哈尔滨市道里区人,现住丹东市元宝区八道沟,丹东市金德贸易公司总经理。

禁毒案例之二●“6·10” 特大跨省贩卖、运输毒品案多家乡镇医院通过大量伪造病历,到药监局建立麻卡后骗购杜冷丁,再经各医院主治医生开具医疗处方平帐,然后高价卖到贩毒者手中。

禁毒支队侦查员在工作中获悉,在沈阳扎吸杜冷丁的吸毒人员中,一个叫“斌子”的人手中货源充足。

5月末,从抓获的5名吸毒人员中,再次获知杜冷丁来源于“斌子”。

6月10日禁毒支队立案侦查。

经工作,其中一个任姓吸毒人员检举:“斌子”真名叫张德斌,沈阳人,常年从山东籍毒犯“倩姐”手中购买杜冷丁,在沈贩卖。

6月23日,侦查人员将张德斌秘密抓获,并缴获杜冷丁450支(45盒)。

据张交待:其在沈阳贩卖的杜冷丁,均系从山东乐陵人“倩姐”手中购得。

“倩姐”,化名李倩,与张德斌已合作多年。

侦查员先指令张德斌用电话与李倩取得联系,说沈阳缺货,急需去取,骗得李倩的同意后,于24日凌晨押解张德斌奔赴山东。

次日早晨,在某人民医院门前,将前来交易毒品的李倩抓获,当场缴获杜冷丁550支(55盒)。

经审查,李倩交代其真名叫李素云,系当地人,其上线是一个开诊所的叫赵承月的人。

26日,专案组在诊所内将赵承月及另一嫌疑人抓获,赵承月供认、指证了上线之一——某镇医院的院长张志刚,同时交待,为其供货的还有多家该市所辖乡镇医院。

据张志刚交待,这些乡镇医院是利用大量伪造假病历骗购杜冷丁的。

将案件移交到当地公安机关后,支队专案组押解赵承月、李素云、张德斌等涉案人员,和当场缴获的毒品及其它涉案物证,连夜返回了沈阳。

目前,已查明涉案的医院4家,抓获涉案嫌疑人9人,现场缴获毒品杜冷丁针剂1000支,杜冷丁片剂400粒,并已初步查实涉案贩卖的杜冷丁针剂4100支、片剂20800粒和氯胺胴针剂20支。

此案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禁毒案例之三●“301” 特大团伙贩卖运输毒品案2005年,丹东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历时八个月,成功破获了建国以来丹东市最大的一起贩卖毒品案件——301团伙贩卖、运输毒品案,先后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40余人,案件辐射全省14个市及深圳、昆明等地。

经查,涉案摇头丸达10余万粒,海洛因500余克,由此案破获涉毒案件187起,其中特大案件59起,重大案件71起,一般案件57起。

2002年,丹东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经过调查,初步掌握了以宋晓东、刘福文等人为首的贩运摇头丸团伙的情况。

同时掌握了一个叫沈晓莉的人对外市、地销售摇头丸的线索。

2003年初,一封举报名为“小川”的匿名信邮至丹东市公安局,在调查中警方发现,这个叫“小川”的人,真名叫朱世川,与宋晓东关系甚密。

而长期活跃在市内各舞厅之间的则是于世江,他的外号叫“大李毛”。

至此,此案的几个主要人物已浮出了水面。

从已掌握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情况看,刘福文有自己的家,但却常年在江滨酒店居住,沈晓莉、朱世川均在和馨园有新买的住处,而宋晓东则常年居住在深圳,且经常往返于深圳、丹东之间。

4月18日,专案组获悉有4000粒摇头丸将从深圳空运至大连机场。

专案组成员兵分两路,一路直奔大连机场,抓捕提取摇头丸之人;另一路则布置在犯罪嫌疑人聚集地周围,实施监控。

4月19日中午12时许,在大连机场,缉毒民警将取货人抓获,当场缴获藏于水果箱中的摇头丸4000粒,而此时,丹东方面留守的民警成功抓获了7名犯罪嫌疑人。

其中包括这起团伙案件的主犯宋晓东、刘福文、朱世川、于世江、黄崇勇等人,并当场缴获准备用于毒品交易的毒资近10万元。

当晚6时许,民警抓获了沈晓莉和郝铭军,当场缴获毒资7.4万元。

禁毒案例之四●“4·22” 夫妻贩毒案2005年3月11日,营口市站前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在对已抓获的吸毒人员讯问中得知,一个叫“小辉”的人曾在半月前从一个叫“小文”的女子手中购买过毒品麻古丸。

经查,“小文”真名叫姚晓雯,该人于2005年2月同一名叫雷继辉的男子登记结婚。

此线索正与大队秘密控制线索相吻合,“小文”的丈夫雷继辉即为“小辉”。

专案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跟踪追查,逐步查明这是一个由雷继辉、姚晓雯夫妇和一个绰号叫“宝龙”的男子共三人组成的贩毒团伙,该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宝龙”负责到广州、珠海等购进毒品,雷继辉负责联系购买毒品的吸毒人员并为其送货,姚晓雯则负责管理资金及账目以及为部分下家送货。

2005年4月22日下午,“宝龙”从珠海购买毒品回到营口,来到站前区春光楼里4号楼2单元301室姚晓雯母亲家,与雷继辉、姚晓雯汇合。

14时50分,三人正在卧室内清点毒品时,侦查员破门而入,“宝龙”越窗而逃,雷继辉、姚晓雯被抓获,当场收缴毒品麻古丸2100余粒,摇头丸140余粒。

2005年5月15日,专案组将身藏盖州的“宝龙”抓获。

禁毒案例之五●兄弟毒枭联手缔造跨省毒案重庆市一对王氏兄弟长期在我市进行毒品交易活动,并建立了一条严密的跨省贩毒通道。

我市缉毒民警乔装成买家一步步接近毒枭兄弟,放长线钓“大鱼”,一举破获了“4·05”贩毒案件。

该案不仅捣毁了王氏兄弟建立的跨省贩毒通道,还查获海洛因1000克,将王氏兄弟及其他犯案人员当场抓获。

禁毒案例之六●毒贩缅甸“进货”横跨11省长途贩运今年1月28日,禁毒支队成功地破获了“2007·01·10”特大跨国走私贩毒案件,一举捣毁了以赵某为首的重大贩毒团伙,12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获归案,缴获冰毒片10. 24公斤(十余万粒)、贩毒车辆2台。

今年1月10日,禁毒支队获悉,富拉尔基区某药店经理张某在梅区有一处土炼油厂,此人曾用毒品与大庆的李某兑换过原油。

接此线索,禁毒支队专案组兵分两路迅速展开侦破工作,一路围绕张某等人开展工作;另一路赴云南昆明追查“上线”和毒品来源。

经过18个昼夜的连续奋战,专案组辗转哈尔滨、大庆、昆明、西双版纳等地,全面掌握了他们的犯罪事实和主要证据,查清了“上线”赵某的全部情况。

1月27日,专案组分成四个抓捕分队,于28日晚18时,同时在昆明、哈尔滨、大庆、齐市富拉尔基区展开行动。

云南抓捕分队在昆明市将主犯赵某、于某及其马仔张某等人抓获,当场搜缴“麻骨”(冰毒片)6.035公斤。

与此同时,哈、大、齐三个抓捕分队分别将张某、于某等其他涉案人员全部抓获,缴获毒品0.801公斤。

经查,这个贩毒集团自去年以来,多次从云南省的打洛镇出入边境,在缅甸购进毒品“麻骨”,在国内进行贩卖。

仅张某今年就购进40余万元的毒品,在哈尔滨、大庆等地进行贩卖,获利30万元。

“01·10”特大跨国贩毒案件是齐市近年来破获的最大一起毒品案件,涉及新型毒品数量之多、活动范围之广、社会影响之大,在全省都是罕见的,特别是毒贩子直接从缅甸“进货”,横跨11个省进行长途贩运,是今年全省同类案件的首例。

禁毒案例之七●“7·27”特大贩卖毒品案2006年2月,建华公安分局禁毒大队获悉,一个叫“生子”的吸毒人员有贩毒迹象。

经工作,警方掌握了一条以姜某为首的家族式贩毒网。

此贩毒网有共同的毒源,涉案人员多,网络复杂。

建华公安分局决定禁毒大队与刑警大队联手侦破此案。

经调查,该贩毒网的毒源“小东”频繁游走于延吉、青岛等地购毒品。

11月4日上午,警方在水师营预先设计交通事故假象,造成自然堵车现场,随后将从青岛购毒开车回齐的“小东”等人抓获,当场从车内收缴冰毒250克、“麻骨”2000粒、摇头丸300粒、麻烟9克。

经讯问,“小东”等人供出“上线”是青岛的“衣哥”。

11月6日,侦查员在青岛市将正在宾馆分装毒品的“衣哥”、“刚哥”、王某某抓获。

据衣某交代,自2005年至被抓捕时,他从南方某地购进毒品,在全国各地销售。

至此,一个由齐市辐射至青岛、大庆等地的特大贩卖、吸食毒品犯罪网络被建华警方成功打掉,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20名,收缴冰毒3699克、“麻骨”39700粒、摇头丸700粒、“K粉”100克、麻烟9克。

禁毒案例之八●毒枭朱贵生被擒始末2003年度,在我市贩毒猖獗的“朱贵生贩毒团伙”被遵义市公安局一网打尽,该案的成功破获,有力地震慑了我市的毒品犯罪,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003年8月29日,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获得情报:白杨路“白杨阁休闲山庄”的老板近日将与一个云南毒贩进行大宗毒品交易……经过民警对涉案人员的审讯和及时抓捕,终于将“朱贵生贩毒团伙”一举歼灭,当场查获海洛因2145克,在其金银新村住房内缴获毒品海洛因788克及用于分包毒品的天平、剪刀等物。

禁毒案例之九●广州购毒航空邮寄2006年8月16日,禁毒支队获悉,一贩毒团伙主要成员17日凌晨将从外地自驾车携毒品返回齐市;另一贩毒团伙主要成员乘飞机于18日下午由广州到达齐市。

根据所掌握的情况,16日下午,抓捕行动随即展开。

17日凌晨3时,侦查员进入指定区域。

3时30分,侦查员在联通大道收费处将从外地驾驶白色宝来轿车携带毒品回齐的贩毒人员董某、李某抓获,在其所驾车辆中查获毒品冰毒500克。

随后,侦查员将贩卖并吸食毒品的团伙成员李某抓获,在其家中搜出毒品冰毒30克。

当日上午10时,侦查员将贩毒人员李某某抓获并在其住所搜出毒品摇头丸227粒、“麻骨”10粒、冰毒2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