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中常考的十六条焦点性质及其证明(精品)

椭圆中常考的十六条焦点性质及其证明(精品)
椭圆中常考的十六条焦点性质及其证明(精品)

2A y y -=-

椭圆的特殊性质

一、椭圆的几何性质(以22a x +22 b y =1(a ﹥b ﹥0)为例) 1、焦点⊿PF 1F 2中: (1)S ⊿PF1F2=2 tan 2θ?b (2)(S ⊿PF1F2)max = bc (3)当P 在短轴上时,∠F 1PF 2最大 2、 过点F 1作⊿PF 1F 2的∠P 的外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M ,则M 的轨迹是x 2+y 2=a 2 证明:延长1F M 交2F P 于F , 连接OM 由已知有1PF FP =, M 为1F F 中点 ∴212OM FF ==()121 2 PF PF +=a 所以M 的轨迹方程为 222 x y a +=。 3、以椭圆的任意焦半径为直径的圆,都与圆x 2+y 2=a 2内切 4、过焦点F 的弦AB , )(2112定值b a BF AF =+ 5、AB 是椭圆的任意一弦,P 是AB 中点,则22 a b K K OP AB -=?(定值) 证明:令()()1122,,,A x y B x y ,()00,P x y 则()1202 x x x += ()1202 y y y += x x

22 1122 22 222211x y a b x y a b ?+=????+=?? ()()()()1212121222 ..0x x x x y y y y a b +-+-?+= ∵ ()()1212AB y y k x x -=-,00OP y k x =, ∴ 2 2A B O P b k k a ?=-。 6、椭圆的长轴端点为A 1、A 2,P 是椭圆上任一点,连结A 1P 、A 2P 并延长,交一准线于N 、M 两点,则M 、N 与对应准线的焦点张角为900 证明:令()221200,,,,,a a M y N y P x y c c ???? ? ????? ,()1,0A a -,()2,0A a ∴()()100200,,,,A P x a y A P x a y =+=-uuu r uuu r 221122,,,a a A M a y A N a y c c ???? =+=- ? ????? uuuu r uuu u r ∵ 由于1A 、P 、M 共线 ,∴ 2 0001210() a y a x a y c y a y x a a c ?++=?=++ ∵ 由于2,,A P N 共线 ,∴ 2 0002220() a y a x a y c y a y x a a c ?--=?=-- ∴ 22 242200012222 000()() a a y a y a y a a c c c y y x a x a x a c ?-?+-==?-+-, ∵ 2222 0002222201x y y b a b x a a +=?=-- ∴ 2422 1222 b a a c y y a c -=-?42b c =-, ∵ 2122,,a F M c y c a F N c y c ? ??=-? ???????? =- ?? ??? uuu r uuu r 4 122b FM FN y y c ??=+uuu r uuu r ∴ 0FM FN ?=u u u r u u u r , ∴ M 、N 与对应准线的焦点张角为900 7、圆锥曲线如椭圆上任意一点P 做相互垂直的直线交圆锥曲线于AB ,则AB 必过定 x

椭圆焦点三角形面积

椭圆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多年来,椭圆、双曲线相关的焦点?21F PF ,(为曲线上的任意一点P 21F F 与为曲线的焦点)中的边角关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也是 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尤其是近几年的出题频率呈上升趋势.现列举部分典型试题说明其应用类型. 定理 在椭圆122 22=+b y a x (a >b >0)中,焦点分别为1F 、2F ,点P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θ=∠21PF F ,则2 tan 2 21θ b S PF F =?. 证明:记2211||,||r PF r PF ==,由椭圆的第一定义得 .4)(,2222121a r r a r r =+∴=+ 在△21P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cos 22 212 22 1c r r r r =-+θ 配方得:.4cos 22)(2 2121221c r r r r r r =--+θ 即.4)cos 1(242 212 c r r a =+-θ .cos 12cos 1)(22 2221θ θ+=+-=∴b c a r r 由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2tan 2 cos 22cos 2 sin 2cos 1sin sin 2122 222121θθθ θ θ θθ?=?=+?== ?b b b r r S PF F . .2 tan 221θ b S PF F =∴? 同理可证,在椭圆122 22=+b x a y (a >b >0)中,公式仍然成立. 典题妙解 例1 若P 是椭圆 164 1002 2=+y x 上的一点,1F 、2F 是其焦点,且?=∠6021PF F ,求 △21PF F 的面积. 解法一:在椭圆 164 1002 2=+y x 中,,6,8,10===c b a 而.60?=θ记.||,||2211r PF r PF ==

椭圆的几何性质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及练习(付答案)

(一)椭圆的定义: 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 1F 、2F 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12||F F 叫做椭圆的焦距。 对椭圆定义的几点说明: (1)“在平面内”是前提,否则得不到平面图形(去掉这个条件,我们将得到一个椭球面); (2)“两个定点”的设定不同于圆的定义中的“一个定点”,学习时注意区分; (3)作为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的“常数”,必须满足大于| F 1F 2|这个条件。若不然,当这个“常数”等于| F 1F 2|时,我们得到的是线段F 1F 2;当这个“常数”小于| F 1F 2|时,无轨迹。这两种特殊情况,同学们必须注意。 (4)下面我们对椭圆进行进一步观察,发现它本身具备对称性,有两条对称轴和一个对称中心,我们把它的两条对称轴与椭圆的交点记为A 1, A 2, B 1, B 2,于是我们易得| A 1A 2|的值就是那个“常数”,且|B 2F 2|+|B 2F 1|、|B 1F 2|+|B 1F 1|也等于那个“常数”。同学们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5)中心在原点、焦点分别在x 轴上,y 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分别为: 22 22 2222 x y y x 1(a b 0),1(a b 0),a b a b +=>>+=>> 相同点是:形状相同、大小相同;都有 a > b > 0 ,2 2 2 a c b =+。 不同点是:两种椭圆相对于坐标系的位置不同,它们的焦点坐标也不同(第一个椭圆的焦点坐标为(-c ,0)和(c ,0),第二个椭圆的焦点坐标为(0,-c )和(0,c )。椭圆的 焦点在 x 轴上?标准方程中x 2项的分母较大;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标准方程中y 2 项的分母较大。 (二)椭圆的几何性质: 椭圆的几何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坐标系有关的性质,如顶点、焦点、中心坐标;一类是与坐标系无关的本身固有性质,如长、短轴长、焦距、离心率.对于第一类性质,只 要22 22x y 1(a b 0)a b +=>>的有关性质中横坐标x 和纵坐标y 互换,就可以得出2222 y x 1(a b 0)a b +=>>的有关性质。总结如下:

椭圆中焦点三角形的性质(含答案解析)

焦点三角形习题 性质一:过椭圆焦点的所有弦中通径(垂直于焦点的弦)最短,通径为a b 2 2 性质二:已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三角形 21F PF 中,21θ=∠PF F 则2 tan 221θ b S PF F =?. 证明:记2211||,||r PF r PF ==, 由椭圆的第一定义得.4)(,22 22121a r r a r r =+∴=+ 在△21P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cos 22 212 22 1c r r r r =-+θ 配方得:.4cos 22)(2 2121221c r r r r r r =--+θ 即.4)cos 1(242 212 c r r a =+-θ .cos 12cos 1)(22 2221θ θ+=+-=∴b c a r r 由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2tan 2 cos 22cos 2 sin 2cos 1sin sin 2122 222121θθθ θ θ θθ?=?=+?== ?b b b r r S PF F . .2 tan 221θ b S PF F =∴? 同理可证,在椭圆122 22=+b x a y (a >b >0)中,公式仍然成立. 性质三:已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三角形 21F PF 中,21θ=∠PF F 则.21cos 2e -≥θ 性质三 证明:设,,2211r PF r PF ==则在21P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 1222242)(2cos 2 12 221221221212 212221--=--+=-+=r r c a r r c r r r r r r F F r r θ

高考数学竞赛圆锥曲线中与焦点弦相关的问题

与焦点弦相关的问题 8.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焦点弦性质(定值1) 问题探究8 已知椭圆22 143 x y +=,1F 为椭圆之左焦点,过点1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是否存在实常数λ,使AB FA FB λ=?恒成立.并由此求∣AB ∣的最小值.(借用柯西不等式) 实验成果 动态课件 椭圆的焦点弦的两个焦半径倒数之和为常数 11112 ||||AF BF ep += 备用课件 双曲线的焦点弦的两个焦半径倒数之和为常数 AB 在同支 11112 ||||AF BF ep += AB 在异支 11112 | |||||AF BF ep -= 备用课件 抛物线的焦点弦的两个焦半径倒数之和为常数 112 ||||AF BF ep += 备用课件

9.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正交焦点弦性质(定值2) 问题探究9 已知椭圆22 143 x y +=,1F 为椭圆之左焦点,过点1F 的直线12,l l 分别交椭圆于A ,B 两点和C ,D 两点,且12l l ⊥,是否存在实常数λ,使AB CD AB CD λ+=?恒成立.并由此求 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实验成果 动态课件 椭圆互相垂直的焦点弦倒数之和为常数 ep e CD AB 22||1||12 -= + 备用课件 双曲线互相垂直的焦点弦倒数之和为常数 ep e CD AB 2| 2|||1||12-=+ 备用课件 抛物线互相垂直的焦点弦倒数之和为常数 ep e CD AB 22||1||12 -= + 备用课件

10.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焦点弦与其中垂线性质(定值 3) 问题探究10 已知椭圆22 143 x y +=,1F 为椭圆之左焦点,过点1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AB 中垂线交x 轴于点D ,是否存在实常数λ,使1AB F D λ=恒成立? 实验成果 动态课件 设椭圆焦点弦AB 的中垂线交长轴于点D ,则∣DF ∣与∣AB ∣之比为离心率的一半(F 为焦点) 备用课件 设双曲线焦点弦AB 的中垂线交焦点所在直线于点D ,则∣DF ∣与∣AB ∣之比为离心率的一半(F 为焦点) 备用课件 设抛物线焦点弦AB 的中垂线与对称轴交于点D ,则∣DF ∣与 ∣AB ∣之比为离心率的一半(F 为焦点) 备用课件

焦点三角形的性质

椭圆中焦点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定义:椭圆上任意一点与两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与焦点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有意地考查了定义、三角形中的的正(余)弦定理、内角和定理、面积公式等. 一.焦点三角形的形状判定及周长、面积计算 例1 椭圆上一点P 到焦点21,F F 的距离之差为2,试判断21F PF ?的形状. 解:由 112 162 2=+y x 椭圆定义: 3||,5||.2||||,8|||212121==∴=-=+PF PF PF PF PF PF . 又4||21=F F Θ,故满足:,||||||2 12 212 2PF F F PF =+故21F PF ?为直角三角形. 说明:考查定义、利用已知、发挥联想,从而解题成功. 性质一:已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三角形 21F PF 中,21θ=∠PF F 则2 tan 221θ b S PF F =?。 θ cos 2)2(212 2212 2 12PF PF PF PF F F c -+==Θ)cos 1(2)(21221θ+-+=PF PF PF PF θ θθcos 12)cos 1(244) cos 1(24)(2 222 22121+= +-=+-+= ∴b c a c PF PF PF PF 2 tan cos 1sin 2122212 1θθθb b PF PF S PF F =+==∴? 性质二:已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左右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三角 形21F PF ,若21PF F ∠最大,则点P 为椭圆短轴的端点。 证明:设),(o o y x P ,由焦半径公式可知:o ex a PF +=1,o ex a PF -=1 在21PF F ?中,2 12 2 121212cos PF PF F F PF PF -+= θ2 12 21221242)(PF PF c PF PF PF PF --+=

高中数学抛物线的焦点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抛物线定义,焦半径公式,由焦半径公式推导的焦点弦式 问题:1、抛物线的定义内容是什么? 2、焦半径公式有哪些? 3、利用焦半径公式推导的焦点弦弦长有哪些? AB 为焦点弦.点A(x 1,y 1),B(x 2,y 2) y 2 = 2px (p >0):|AB|= y 2 = -2px (p >0):|AB|= x 2 = 2py (p >0):|AB|= x 2 = -2py (p >0):|AB|= 二、新课引入 问题1、利用焦点弦的两端点横坐标和可以求焦点弦的弦长,那么如果知道焦点弦所在直线的倾斜角或是斜率,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去直接求出弦长呢?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例1、过抛物线y 2 = 2px (p >0)的焦点F 做倾斜角为 的直线 ,设 交抛物线于A,B 两点,求证: 问题2、上面的例题的抛物线开口是向右的,那么抛物线开口向左、向上、向下的时候弦长又是多少?我们一起来探究。 结论:若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的倾斜角为θ时,其焦点弦弦长为: 当焦点在x 轴上时, 焦点在y 轴上时, 问题3、焦点弦的两个端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是否有关系呢?如果有关系,又是什么? 例2、过抛物线y 2 = 2px (p >0)的焦点F 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设点A(x 1,y 1),B(x 2,y 2), 求证: 12 p x x ++12()p x x -+12 p y y ++12()p y y -+θ 2sin 2p AB = l θθ 2 sin 2P AB = θ 22COS P AB =22 21p y y -=

圆锥曲线焦点弦问题

圆锥曲线焦点弦问题

θ2222 sin 2c a ab - 高考题:1.过抛物线)0(22 >=p py x 的焦点F 作倾斜角为300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点A 在y 轴左侧),则 =FB AF 解:由公式:11cos +-= λλθe 得:11-21+=λλ,解得λ=3,∴=FB AF 3 1 2.双曲线122 22=-b y a x ,AB 过右焦点F 交双曲线与A 、B ,若直线AB 的斜率为3, 4=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 解:∵由已知tan θ=3∴θ=600, 由公式:11cos +-= λλθe 得:e 11-21+=λλ=1 41 -4+ ∴ e= 5 6 3.(2010高考全国卷)已知椭圆C :12222=+b y a x (a>b>0),离心率23 =e ,过右焦点且 斜率为k (k>0)的直线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3=,则k=( B )

A 、1 B 、2 C 、3 D 、2 解:由公式:11 cos +-= λλθe 得cos θ=3 1∴ k=tan θ=2;故选B 。 4.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科题)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 ,过 且斜率为的直线交 于 两点。若 ,则 的离心率为( ) 解 这里,所以,又,代入公式得,所 以 ,故选。 5.(08高考江西)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与抛物 线交于 两点(点在轴左侧),则有____ 图3 解 如图3,由题意知直线 与抛物线的地称轴的夹角 ,当点 在 轴左侧时, 设,又,代入公式得,解得,所以。

6.(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科第16题)已知是椭圆的一个焦点,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的延长线交于点,且,则的离心率为___解设直线与焦点所在的轴的夹角为,则,又,代入公式得,所以。 7.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过左焦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交的两支于两点。若,则___ 解这里,,因直线与左右两支相交,故应选择公式,代入公式得,所以所以,所以。8.(2009年高考福建)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若线段的长为8,则___ 解由抛物线焦点弦的弦长公式为得,,解得。 11.(2007年重庆卷第16题)过双曲线的右焦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则的值为___ 解易知均在右支上,因为,离心率,点准距 ,因倾斜角为,所以。由焦半径公式得, 。

椭圆标准方程+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高三复习)

椭圆标准方程+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高三复 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椭圆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性质1(选填题课直接用,大题需论证): 在椭圆122 22=+b y a x (a >b >0)中,焦点分别为1F 、2F ,点P 是椭圆上任意一 点,θ=∠21PF F ,则2 tan 221θ b S PF F =?. 证明:记2211||,||r PF r PF ==,由椭圆的第一定义得 .4)(,2222121a r r a r r =+∴=+ 在△21P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cos 2212 22 1r r r r =-+θ配方得:.4cos 22)(22121221c r r r r r r =--+θ 即.4)cos 1(242212c r r a =+-θ .cos 12cos 1)(22 2221θ θ+=+-=∴b c a r r 由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2tan 2 cos 22cos 2 sin 2cos 1sin sin 2122 222121θθθ θ θ θθ?=?=+?== ?b b b r r S PF F . .2 tan 221θ b S PF F =∴? 同理可证,在椭圆122 22=+b x a y (a >b >0)中,公式仍然成立. 典型例题 例1 若P 是椭圆 164 1002 2=+y x 上的一点,1F 、2F 是其焦点,且?=∠6021PF F ,求 △21PF F 的面积. 例2 已知P 是椭圆 19252 2=+y x 上的点,1F 、2F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若2 1 | |||2121= ?PF PF ,则△21PF F 的面积为( )

与焦点弦相关的问题

三、与焦点弦相关的问题 8.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焦点弦性质(定值1 ) 问题探究8 已知椭圆22 143 x y +=,1F 为椭圆之左焦点,过点1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是否存在实常数λ,使AB FA FB λ=? 恒成立.并由此求∣AB ∣的最小值.(借用柯西不等式) 实验成果 动态课件 椭圆的焦点弦的两个焦半径倒数之和为常数 11112 ||||AF BF ep += 备用课件 双曲线的焦点弦的两个焦半径倒数之和为常数 AB 在同支 11112 ||||AF BF ep += AB 在异支 11112 | |||||AF BF ep -= 备用课件 抛物线的焦点弦的两个焦半径倒数之和为常数 112 ||||AF BF ep += 备用课件

9.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正交焦点弦性质(定值2 ) 问题探究9 已知椭圆22 143 x y +=,1F 为椭圆之左焦点,过点1F 的直线12,l l 分别交椭圆于A ,B 两点和C ,D 两点,且12l l ⊥,是否存在实常数λ,使AB CD AB CD λ+=? 恒成立.并由此求 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实验成果 动态课件 椭圆互相垂直的焦点弦倒数之和为常数 ep e CD AB 22||1||12 -=+ 备用课件 双曲线互相垂直的焦点弦倒数之和为常数 ep e CD AB 2| 2|||1||12-=+ 备用课件 抛物线互相垂直的焦点弦倒数之和为常数 ep e CD AB 22||1||12 -=+ 备用课件

10.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焦点弦与其中垂线性质(定值 3) 问题探究10 已知椭圆22 143 x y +=,1F 为椭圆之左焦点,过点1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AB 中垂线交x 轴于点D ,是否存在实常数λ,使1AB F D λ= 恒成立? 实验成果 动态课件 设椭圆焦点弦AB 的中垂线交长轴于点D ,则∣DF ∣与∣AB ∣之比为离心率的一半(F 为焦点) 备用课件 设双曲线焦点弦AB 的中垂线交焦点所在直线于点D ,则∣DF ∣与∣AB ∣之比为离心率的一半(F 为焦点) 备用课件 设抛物线焦点弦AB 的中垂线与对称轴交于点D ,则∣DF ∣与 ∣AB ∣之比为离心率的一半(F 为焦点) 备用课件

椭圆的基本性质

课题:12.4椭圆的基本性质(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对称性,顶点,范围等几何性质. 2、能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对椭圆方程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会画椭圆的图形. 3、学会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能够解决直线与椭圆相交时的弦长问题,中点问题等. 4、在对椭圆几何性质的讨论中,注意数与形的结合与转化,学会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探究新事物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直线与椭圆相交时的弦长问题和中点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知识回忆 (1) 椭圆和圆的概念 (2) 椭圆的标准方程 2、课前练习 1) 圆的定义: 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______的图形的轨迹。 椭圆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形的轨迹。 2) 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 轴上____________( ) 2。焦点在y 轴上____________( ) 若125 162 2=+y x ,则椭圆的长轴长________短半轴长__________,焦点为________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焦距为______________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曲线与方程”是解析几何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其中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由曲线求方程,二是由方程画曲线.前面由椭圆定义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属于第一类问题,本节课将研究第二类问题,由椭圆方程画椭圆图形,为使列表描点更准确,避免盲目性,有必要先对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进行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 对称性 问题1:观察椭圆标准方程的特点,利用方程研究椭圆曲线的对称性? x -代x 后方程不变,说明椭圆关于y 轴对称; y -代y 后方程不变,说明椭圆曲线关于x 轴对称; x -、y -代x ,y 后方程不变,说明椭圆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问题2:从对称性的本质上入手,如何探究曲线的对称性? 以把x 换成-x 为例,如图在曲线的方程中,把x 换

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总结非常好)

学习任务单 椭圆焦点三角形的性质 班级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任务一课前小测,知识回顾 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3 A π=,2a =,求,b c .2.△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a =,4b c +=. (1)若23B π=,求c ;(2)设B θ=,试用θ表示c . 3.(教材习题)如果椭圆22 110036 x y +=上一点P 到焦点1F 的距离等于6,那么点P 到另一个焦点2F 的距离是________. 4.(教材习题)已知经过椭圆22 12516 x y +=的右焦点2F 作直线AB ,交椭圆于A ,B 两点,1F 是椭圆的左焦点,则△1AF B 的周长为________.思考与总结: ①你能说出椭圆焦点三角形,焦点弦的定义吗? ②通过题3、题4的解答,你能说说“椭圆焦点三角形的元素”与“椭圆的几何性质”间的一些关系吗? 任务二抽丝剥茧,试题分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2020顺德二模第19题)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122F F =, 设点P 为椭圆C 上一点,123 F PF π∠= ,且△12F PF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设椭圆C 的左右顶点为1A ,2A ,称以12A A 为直径的圆为椭圆C 的“伴随圆”.设直线1l ,2l 为过点1F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设1l 交椭圆于Q ,T 两点,2l 交椭圆C 的“伴随圆”于M ,N 两点,当QT 取到最小值时,求四边形QMTN 的面积.思考与总结: ①题5条件中有很多△12F PF 的信息,由这些出发,你能得到什么?这些对第(1)问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有帮助吗? ②第(2)问表面上“高深莫测”,请耐心一点,逐句分析,你能得到哪些基本信息?请一一写出来! ③你能想到什么方法求QT 的最小值? 任务三方法感悟,素养提升

圆锥曲线焦点弦的一个性质

圆锥曲线焦点弦的一个性质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 张铭 由于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有着统一的内在规律,因而它们的一些性质逐渐被人们揭示。本人在研究圆锥曲线焦点弦时,发现了一个统一性质,现叙述如下: 定理1:已知抛物线E:y 2=2px (p>0)的焦点为F ,其准线为L: 2 p x =-,,过焦点F 的直线m 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则112||||AF BF p += 证明:若过点F 的直线m 的斜率存在为k(k ≠0),则m 的方程为()2 p y k x =-. 设1122(,),(,)A x y B x y ,将()2p y k x =-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22()22 p k x px -= 即22222 (2)04k p k x p k x -++= 22 12122(2),4p k p x x x x k +∴+=?= 1112||||,||||22 p p AF AA x BF BB x ==+==+又 221222 (2)2(1)||||p k p k AF BF x x p p k k ++∴+=++=+= (1) 2 1212122222222||||()()()2224(2)1424p p p p AF BF x x x x x x p p p k p k p k k ?=++=?+++++=+?+=? (2) (1) 除以(2)得 ||||22||||A F B F A F B F p p +=+=?11 ,即 |AF||BF| 若过F 点的直线m 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m 的方程为:2p x = 则A.B 两点坐标为(,)(,)||||22p p p p AF BF p -∴==和 11112||||AF BF p p p ∴+=+= 命题也成立。 综上,定理得证。

椭圆性质及详细证明

椭圆性质的证明与证明: 性质1、 椭圆上一点P 处的切线平分焦点三角形外角的证明: 题目:已知12,F F 为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焦点,P 为椭圆上一点。求证:点P 处的切线PT 必 平分12PF F ?在P 处的外角.在解答此题之后,我们还得到一个重要的定理. 证法1 设1200(,0),(,0),(,)F c F c P x y -. 对椭圆方程22221x y a b +=两边求导得,22 22.0x y y a b ' += ∴ 22b x y a y '=- ∴ 0020(,) 20 pT x y b x k k y a y '===- 又1010pF y k k x c == +,20 20pF y k k x c ==-, 由到角公式知 2002002 2002 200tan 211. b x y a y x c k k b x y kk a y x c ----∠== +-- 22222 000222 000 () ()b cx b x a y a b x y a cy -+=-- 222222 00222000000()()b cx a b b cx a b c x y a cy cy cx a cy --=== --, 同理200 22 0012 00 10 200 tan 111.y b x x c a y k k b y b x k k cy x c a y ++-∠===+-+. ∵ 1,2(0,)π∠∠∈, ∴ 12∠=∠, 又14∠=∠, ∴ 24∠=∠

证法2 设1(,0)F c -,2(,0)F c ,00(,)P x y ,如图1,过1F 、2F 作切线PT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 切线PT 的方程为 00221x x y y a b +=,则点1F 、2F 到PT 的距离为 1F M = , 2F N = ∴ 0 22 012 01021 1cx cx a F M a cx F N cx a a ----==-- 001002ex a a ex PF ex a a ex PF --+===-- ∴ 1PMF ?∽2PNF ? ∴ 12∠=∠, 又∵14∠=∠ ∵ 24∠=∠. 两种证法都是由12∠=∠导出,如图,设PD 为法线(即PD ⊥切线PT ),则PD 平分12F PF ∠,故得如下重要定理. 定理 在椭圆上任意一点P 的法线,平分该点两条焦半径的夹角. (到角公式) 把直线L1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L2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L1到L2的角,简称到角.tan θ=(k2-k1)/(1+k1·k2) 性质2.椭圆焦点三角形定义及面积公式推导 (1)定义:如图1,椭圆上一点与椭圆的两个焦点12,F F 构成的三角形12PF F 称之为椭圆焦点三角形. (2)面积公式推导 解:在12PF F ?中,设12F PF α∠=,11PF r =,22PF r =,由余弦定理得

椭圆常见性质

椭圆常见性质 1. 11 || 1PF e d =< 2.PT 平分12PF F ?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3.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 4.以焦点半径1PF 为直径的圆必与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5.设12,A A 为椭圆的左,右顶点,则12PF F ?在边2PF (或1PF )上的旁切圆,必与12A A 所在的直线切与2A (或1A ). 6.椭圆焦点三角形的旁切圆必切长轴于非焦顶点同侧的长轴端点. 7.椭圆两焦点到椭圆焦点三角形旁切圆的切线长为定值a+c 与a-c . 8.椭圆焦点三角形的非焦顶点到其内切圆的切线长为定值a-c . 9.椭圆焦点三角形中,内心将内点与非焦顶点连线段分成定比c . 10.椭圆焦点三角形中,过任一焦点向非焦顶点的外角平分线引垂线,则椭圆中心与垂足连线必与另一焦半径所在直线平行. 11.椭圆焦三角形中,过任一焦点向非焦顶点的外角引垂线,则椭圆中心与垂足的距离为椭圆长半轴的长. 12.椭圆焦三角形中,过任一焦点向非焦顶点的外角引垂线,垂足就是垂足同侧焦半径为直径的圆的和椭圆长轴为直径的圆的切点. 13.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焦半径公式: 1020||,||.PF a ex PF a ex =+=-(0x 是P 点横坐标). 14.设P 点是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一点,12,F F 为其焦点.记 12F PF θ∠=,则1222122(1)||||;(2)tan .1cos 2 PF F b PF PF S b θ θ?= =+ 15.若P 为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一点, 12,F F 为其焦点, 1221,PF F PF F αβ∠=∠=,则 tan tan .22 a c a c αβ -=+ 16.设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两个焦点为12,F F ,P(异于长轴端点)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高考数学竞赛圆锥曲线中与焦点弦相关的问题

与焦点弦相关的问题 8.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焦点弦性质(定值1) 问题探究8 已知椭圆22 143 x y +=,1F 为椭圆之左焦点,过点1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是否存在实常数λ,使AB FA FB λ=?恒成立.并由此求∣A B∣的最小值.(借用柯西不等式) 实验成果 动态课件 椭圆的焦点弦的两个焦半径倒数之和为常数 11112 ||||AF BF ep += 备用课件 双曲线的焦点弦的两个焦半径倒数之和为常数 AB 在同支 11112 ||||AF BF ep += AB 在异支 11112 | |||||AF BF ep -= 备用课件 抛物线的焦点弦的两个焦半径倒数之和为常数 112 ||||AF BF ep += 备用课件

9.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正交焦点弦性质(定值2) 问题探究9 已知椭圆22 143 x y +=,1F 为椭圆之左焦点,过点1F 的直线12,l l 分别交椭圆于A ,B 两点和C,D两点,且12l l ⊥,是否存在实常数λ,使AB CD AB CD λ+=?恒成立.并由此求四边 形AB CD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实验成果 动态课件 椭圆互相垂直的焦点弦倒数之和为常数 ep e CD AB 22||1||12 -= + 备用课件 双曲线互相垂直的焦点弦倒数之和为常数 ep e CD AB 2| 2|||1||12-=+ 备用课件 抛物线互相垂直的焦点弦倒数之和为常数 ep e CD AB 22||1||12 -= + 备用课件

10.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焦点弦与其中垂线性质(定值3) 问题探究10 已知椭圆22 143 x y +=,1F 为椭圆之左焦点,过点1F 的直线交椭圆于A,B 两点,AB 中垂线交x 轴于点D ,是否存在实常数λ,使1AB F D λ=恒成立? 实验成果 动态课件 设椭圆焦点弦AB 的中垂线交长 轴于点D ,则∣D F∣与∣AB ∣之比为离心率的一半(F 为焦点) 备用课件 设双曲线焦点弦AB 的中垂线交焦点所在直线于点D ,则∣D F∣与∣AB ∣之比为离心率的一半(F 为焦点) 备用课件 设抛物线焦点弦AB 的中垂线与对称轴交于点D ,则∣DF ∣与 ∣AB ∣之比为离心率的一半(F 为焦点) 备用课件

椭圆中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椭圆中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例1:椭圆14 92 2=+y x 的焦点为F l 、F 2,点P 为其上动点,当 21PF F ∠为钝角时,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二)问题的分析 问题1. 椭圆14 92 2=+y x 的焦点为F l 、F 2,点P 为其上一点,当21PF F ∠为直角时,点P 的横坐标是_______。 问题2. 而此题为钝角,究竟钝角和直角有何联系? 解题的关键在于点动,发现21PF F ∠的大小与点P 的位置有关,究竟有何联系。 性质一:当点P 从右至左运动时,21PF F ∠由锐角变成直角,又变成钝角,过了Y 轴之后,对称地由钝角变成直角再变成锐角,并且发现当点P 与短轴端点重合时,21PF F ∠达到最大。 3.“性质一”是为什么呢?你能证明吗? 问题3:解三角形中我们常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问题4:究竟转化为求哪种三角函数的最值,经演算、试验,悟出“欲求21PF F ∠的最大值,只需求cos 21PF F ∠的最小值”

问题5:由上面的分析,你能得出cos 21PF F ∠与离心率e 的关系吗? 性质二:已知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设焦点三角形21F PF 中,21θ=∠PF F 则.21cos 2e -≥θ(当且仅当动点为短轴端点时取等号) 题2:已知1F 、2F 是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椭圆上一点P 使?=∠9021PF F ,求椭圆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变式1:已知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焦点分别为,,21F F 若椭圆上存在一点,P 使得,1200 21=∠PF F 求椭圆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变式2:若椭圆13 42 2=+y x 的两个焦点1F 、2F ,试问:椭圆上是否存在点P ,使?=∠9021PF F ?存在,求出点P 的纵坐标;否则说明理由。

椭圆与双曲线性质有关性质推论归纳共92条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92条 椭 圆 1.12||||2PF PF a += 2.标准方程:22 221x y a b += 3.11 ||1PF e d =< 4.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 5.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6.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 7.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8.设A 1、A 2为椭圆的左、右顶点,则△PF 1F 2在边PF 2(或PF 1)上的旁切圆,必与A 1A 2所在的直线切于A 2(或A 1). 9.椭圆22 221x y a b +=(a >b >o )的两个顶点为1(,0)A a -,2(,0)A a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交椭圆 于P 1、P 2时A 1P 1与A 2P 2交点的轨迹方程是22 221x y a b -=. 10.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 1x y a b +=上,则过0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11.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外 ,则过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 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12.AB 是椭圆22 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且过原点的弦,M 为AB 的中点,则 2 2OM AB b k k a ?=-. 13.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内,则被Po 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22 00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14.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内,则过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22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15.若PQ 是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上对中心张直角的弦,则 122222 121111(||,||)r OP r OQ r r a b +=+==. 16.若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上中心张直角的弦L 所在直线方程为1Ax By +=(0)AB ≠,

椭圆性质总结

椭圆性质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椭 圆 一.考试必“背” 1 椭圆的两种定义: ①平面内与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定长()212F F a >的点的轨迹,即点集M={P| |PF 1|+|PF 2|=2a ,2a >|F 1F 2|};(212F F a =时为线段21F F , 212F F a <无轨迹)。其中两定点F 1,F 2叫焦点,定点间的距离叫焦距。 ②平面内一动点到一个定点和一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小于1的正常数的点的轨迹,即点集M={P| e d PF =,0<e <1的常数 }。(1=e 为抛物线;1 >e 为双曲线) 2 标准方程: (1)焦点在x 轴上,中心在原点:122 22=+b y a x (a >b >0); 焦点F 1(-c ,0), F 2(c ,0)。其中22b a c -=(一个 ?Rt ) (2)焦点在y 轴上,中心在原点:122 22=+b x a y (a >b >0); 焦点F 1(0,-c ),F 2(0,c )。其中22b a c -= 注意:①在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有a >b >0,22b a c -=并且椭圆的焦点总 在长轴上; ②两种标准方程可用一般形式表示:Ax 2+By 2=1 (A >0,B >0,A ≠B ),当A <B 时,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A >B 时焦点在y 轴上。 3.参数方程 :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的参数方程 ? ??==θθ sin cos b y a x )(为参数θ 4.性质:对于焦点在x 轴上,中心在原点:122 22=+b y a x (a >b >0)有以下性 质:

椭圆性质总结

椭 圆 一.考试必“背” 1 椭圆的两种定义: ①平面内与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定长() 212F F a >的点的轨迹,即点集M={P| |PF 1|+|PF 2|=2a ,2a >|F 1F 2|};(212F F a =时为线段21F F ,212F F a <无轨迹)。其中两定点F 1,F 2叫焦点,定点间的距离叫焦距。 ②平面内一动点到一个定点和一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小于1的正常数的点的轨迹,即点集 M={P| e d PF =,0<e <1的常数 }。(1=e 为抛物线;1>e 为双曲线) 2 标准方程: (1)焦点在x 轴上,中心在原点:122 22=+b y a x (a >b >0); 焦点F 1(-c ,0), F 2(c ,0)。其中22b a c -= (一个?Rt ) (2)焦点在y 轴上,中心在原点:122 22=+b x a y (a >b >0); 焦点F 1(0,-c ),F 2(0,c )。其中22b a c -= 注意:①在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有a >b >0,22b a c -= 并且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 ②两种标准方程可用一般形式表示:Ax 2+By 2=1 (A >0,B >0,A ≠B ),当A < B 时,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A >B 时焦点在y 轴上。 3.参数方程 :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的参数方程 ?? ?==θθ s i n c o s b y a x )(为参数θ 4.性质:对于焦点在x 轴上,中心在原点:12 2 22=+b y a x (a >b >0)有以下性质: 坐标系下的性质: ① 范围:|x|≤a ,|y|≤b ; ② 对称性:对称轴方程为x=0,y=0,对称中心为O (0,0); ③ 顶点:A 1(-a ,0),A 2(a ,0),B 1(0,-b ),B 2(0,b ),长轴|A 1A 2|=2a ,短轴|B 1B 2|=2b ; (a 半长轴长,b 半短轴长); ④ 准线方程:c a x 2± =;或c a y 2 ±= ⑤ 焦半径公式:P (x 0,y 0)为椭圆上任一点。|PF 1|=左r =a+ex 0,|PF 2|=右r =a-ex 0; |PF 1|=下r =a+ey 0,|PF 2|=上r =a-ey 0;c a PF c a PF -=+=min ma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