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获奖公开课 新课标

合集下载

《阿房宫赋》优质课获奖课件(2024)

《阿房宫赋》优质课获奖课件(2024)

和学习动力。
25
定期辅导答疑,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固定答疑时间
设立固定的答疑时间,方便学生随时向老师提问,及时解决学习 中的疑难问题。
多样化答疑方式
提供线上和线下多种答疑方式,如面对面答疑、电话答疑、网络 答疑等,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问题汇总与分享
鼓励学生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分享,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 促进问题的更好解决。
修辞手法
采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修 辞手法,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 天日”等,形象地描绘了阿房宫的 宏伟壮观。
12
文学常识及历史背景知识
文学常识
《阿房宫赋》是唐朝杜牧的一篇辞赋作品,属于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辞赋 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以铺陈事物、抒发情感为主要特点。
历史背景知识
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宫殿,代表了秦朝时期的建筑艺术和文化成 就。然而,秦朝短命而亡,阿房宫也最终化为废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学生参与度高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参与 度。
2024/1/28
28
反思总结本次课程不足之处
1 2
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在讲解《阿房宫赋》的艺术手法时,部分内容涉 及较深,教师未能进行充分展开和深入讲解,导 致学生理解不够透彻。
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关注到不同学生的学 习需求和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 度。
03
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灭亡 的历史教训,树立正确 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6
04
通过学习《阿房宫赋》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8

2024版年度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24版年度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 奖教案
2024/2/3
1
目录
2024/2/3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材内容与特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与实施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2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2024/2/3
3
课程背景介绍
01
02
03
古代文学经典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 牧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 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创作背景
《阿房宫赋》是杜牧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创作的一篇赋文。当 时,唐朝统治者骄奢淫逸,不顾人民疾苦,杜牧通过这篇文章 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同时,他也希望通 过这篇文章警醒后人,引以为戒。
10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2/3
11
诵读法、讲解法结合运用
2024/2/3
诵读法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诵 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赋文的韵律 美,理解作者的情感。
04
作业内容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
巩固和拓展课堂知识。
作业完成指导
为学生提供作业完成的方法和 思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
作学习。
2024/2/3
作业批改与反馈
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出具体 的评分和反馈意见,帮助学生
了解自身学习状况。
疑难问题解答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疑难 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和
指导。
23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2024/2/3
24
本次公开课亮点总结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丰富
本次公开课紧扣《阿房宫赋》的教学重点和 难点,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整个教 学过程有的放矢。

人教版新教材《阿房宫赋》示范课公开课优秀课件

人教版新教材《阿房宫赋》示范课公开课优秀课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个性化学习计划
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培 养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
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如阅读技巧、记忆策略等,帮助学生提 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反思与评价
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语句解读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此句高度概括了秦朝统一天下的气势和阿房宫的兴建之艰辛。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阿房宫规模的宏大。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通过对歌舞升平的描写,反衬出秦朝的衰落和宫廷生活的空虚。
写作风格及艺术特色
写作风格
古代文化常识补充
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 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成为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阿房宫
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和权 威,在统一六国后开始修建阿房 宫,阿房宫规模宏大,壮丽无比
,成为了秦朝的象征。
赋的发展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 文体,它起源于楚辞,经过汉代 的发展,到了唐代达到了巅峰。 赋的特点是以铺陈事物为主,讲
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现场提问和答疑环节
学生自由提问
鼓励学生就《阿房宫赋》的相关内容、课堂讲解的疑难点以及自己的思考等问题向老师 提问。
教师答疑解惑
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
问题讨论与拓展
引导学生就一些有争议或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如“阿房宫是否真实存 在”、“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说”等,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和认知能力。

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1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六国为秦所灭,秦历二世而亡,这一段历史历来深受关注。

探讨六国、秦朝灭亡的诗文很多,这里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两篇。

《阿房宫赋》探讨秦朝速亡的原因,细读课文,结合杜牧写作的社会政治背景,总结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思考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领会其中所表现的古代士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阿房宫赋》是一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感知文章文体美,积累文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会辩证分析。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说理艺术。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心系天下、勇于担当的情怀教学重点:掌握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联系相关历史背景探究文章的针对性,辩证思考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会辩证分析。

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心系天下、勇于担当的情怀。

歌曲导入环节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唐代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宰相杜佑之孙。

为人耿介,不屑逢迎。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遂称之为“杜樊川”。

其为诗注重文意辞采,追求高绝绮丽,于晚唐浮靡诗风中自树一帜,文、赋、诗皆负盛名,尤擅文赋,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

文、赋、诗皆工。

拓展:诗歌特点: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2.相关背景《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与宦官嬉戏终日,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曾在长安洛阳有兴修宫殿的庞大计划。

后因平卢、成德节度使借口“以兵匠助修东都”想趁机夺取洛阳,才作罢。

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文本分析,探讨秦国灭亡的原因。

3、审美鉴赏与创造:借助课文赏析赋的特点,关注文中所使用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了解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目的。

教学重点:疏通文本,通过文本分析,探讨秦国灭亡的原因教学难点: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了解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目的。

教学过程01故事导入:一篇文章之于一生崔郾侍郎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在一家饭店饮酒吃饭。

听说著名的清流人士吴武陵来了,连忙离席前来迎接。

吴武陵看到他,夸奖他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

"他今天给崔郾推荐一名贤士。

不久前,吴老看到一些太学生情绪激昂地讨论一篇文章,乃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

吴老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便正腔圆地、摇头晃脑地将《阿房宫赋》诵读一遍。

崔郾听后,称赞不已。

吴老,要求崔郾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将杜牧评为状元。

但是,崔郾侍郎说状元已经有人选。

吴老,便推荐杜牧为第五名进士及第。

崔郾踌躇犹豫,吴老说,你能找出比这篇更好的赋吗?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满口答应。

一篇文章,还没大考,已经为自己夺得了进士,且好名次,当真是厉害。

今天,我们有幸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让我们一起大声诵读。

纠正字音蜀(shǔ)山兀(wù) 阿(ē)房廊(láng)腰檐(yán)牙囷(qūn) 水涡(wō) 矗(chù)霁(jì) 冥(míng)迷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 辇(niǎn)荧(yíng)荧鬟(huán)也渭(wèi)流涨腻(nì) 辘(lù)辘杳(yǎo)无音信妍(yán) 缦(màn)立剽(piāo)掠鼎铛(chēng) 珠砾(lì) 逦(lǐ)迤(yǐ) 锱(zī)铢(zhū) 椽(chuán) 磷(lín)磷在庾(yǔ) 粟(sù)粒横槛(jiàn) 呕哑(ōu yā)参差(cēn cī)02印象作者,才子才高杜牧诗句《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6-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6-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6-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阿房宫赋》是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本文为晚唐文赋,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教学应结合“诵读”,把握“形象",立足当代,寻找历史事件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学情分析】经过语文必修板块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预将教学重点逐步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引导学生感悟文赋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手法;由浅入深,逐步深入,读出文本内涵,培养阅读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声韵美、文辞美。

2.品味散文形象,明晓“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3.引导学生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品味散文形象,明晓“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赏读结合、问题教学、情境教学【学法设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唐代胡曾的《咏史·阿房宫》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咏史·阿房宫胡曾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

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阿房宫的兴废告诫君王要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而与胡曾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也选择了阿房宫作为他讽时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杜牧,学习《阿房宫赋》。

二、检查学生预习1.作者(完成知识卡片)2.文体(结合《赤壁赋》,温故知新)3.字音,重点字、词、句。

三、抓住关键,理清思路学生活动: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赋“体物写志"的特点思考:文章哪些段落在“体物”?哪些段落在“写志"?预设:1.体物(铺陈描写):①段摹写阿房宫建筑②铺陈宫中生活2.写志(说理议论):③段“嗟乎!”④段“呜呼!" 四、以形解神,品味鉴赏学生活动1:反复朗读第一段,读出文赋的音韵美,并独立思考作者是如何摹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的?预设:宫中的建筑(大兴土木)一、总写:面积广,建筑高,位置好奢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由远及近俯视仰观靡二、具体描写楼、阁廊、檐结构精巧建筑密集长桥、复道三、歌台舞殿铺陈、描写、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学生活动2:反复朗读第二段,继续体会文赋的音韵美,并思考第2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预设:1. 宫人的来历(妃嫔媵嫱,王子皇孙)2. 美人的生活(朝歌夜弦,梳洗打扮,而望幸焉)3. 珍宝的来源及处置(六国→剽掠其人→秦国)学生活动3:齐声诵读《阿房宫赋》前两段,并合作探究文章前两段共塑造了哪些形象?预设:表面:阿房宫等形象实质:写宫殿实则是写人,阿房宫越是奢华,秦始皇就越显残暴,文章在写阿房宫,其实是在写一个大起宫殿、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秦始皇的形象。

16-1《阿房宫赋》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6-1《阿房宫赋》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6-1《阿房宫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16课教学设计第16课《阿房宫赋》目录一、素养目标二、教学素养三、作者背景常识四、鉴赏活动五、文本研读六、文本联读第16课《阿房宫赋》一、素养目标1.梳理、积累两文中的重要文言基础知识;背诵两文。

2.把握两文的思想观点、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3.赏析两文不同的说理风格、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学习文中体现的责任与担当以及以史为鉴、针砭现实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素养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要想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的目的。

宏伟瑰丽的阿房宫何以焚化为一片焦土,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杜牧、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三、作者背景常识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著名诗人。

杜牧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

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人称“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诗歌语言流利而又清新,气势豪放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致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否则,最终只能落得“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教案杜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并积累本文常用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赋"这一文章体裁,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思考并找出文章中的论证方法,感受文章所体现出来的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保持谦虚态度,具有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并积累本文常用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了解“赋”这一文章体裁,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

【教学难点】1、思考并找出文章中的论证方法,感受文章所体现出来的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

2、认识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保持谦虚态度,具有忧患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家作品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而杜牧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阿房宫赋》。

二、知人论世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朝文学家,宰相杜佑之孙。

[27]大和年间,考中进士,起家校书郎,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外放黄、池、睦、湖等州刺史。

晚年长居樊川别舍,世称杜樊川。

大中六年,去世,时年五十。

性情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

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

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

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

年轻时,好读兵书,注解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历来被 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 之作,典范之作。杜牧通过 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 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 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 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 现出作者忧国忧民、匡世济
俗的情怀。
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 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
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
错落有致。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特殊句式
参考教材和练习资料 强化记忆
思考:
1.全文共四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2.请用原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
• 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 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
• 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
• 四、总结教训,讽谏统治者勿蹈覆辙
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作者生活的唐 朝,统治者却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仍以为安。 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的阿房宫 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不料 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 与忧愤溢于言表。
表现手法探究 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 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为了实现感染力,作者是从哪 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 由远及近,由外
及里,前后照应, 叙述中时有生动 的比喻,以及对偶、 排比句式的运用 。
写作特色:
1、 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2、 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偶、排比、夸张、 反问、比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阿 房 宮 賦
杜牧
“赋”的演变过程
战国楚辞 南北朝) 汉赋(汉) 律赋(唐) 骈赋(汉魏、两晋、 文赋(唐、宋)
本文属于文赋,辞藻华丽,工整有力
杜牧:
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也是著名的
“文赋”和古文大家。诗歌方面,与李商
隐并称为“小李杜”。古文方面,多为针
砭时事的作品。在“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