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课堂化学答案
高中化学微课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微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矿泉水C. 纯水D. 海水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A. 光能B. 电能C. 热能D. 机械能3.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下列哪个选项的化学计量数是正确的?A. 2H2 + O2 → 2H2OB. 2H2 + O2 → H2OC. 4H2 + O2 → 2H2OD. 2H2 + O2 → 4H2O4.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平衡常数表达式?A. K = [A][B] / [C][D]B. K = [C][D] / [A][B]C. K = [A] / [B]D. K = [A][B] / [C]5.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反应速率表达式?A. v = k[A]^2[B]B. v = k[A][B]^2C. v = k[A] + [B]D. v = k[A][B]二、填空题6.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是_________。
7. 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
8. 反应速率v = k[A]^2[B],其中k代表的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9. 请简述什么是化学平衡,并解释其特点。
10. 请解释什么是活化能,并说明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四、计算题11. 已知反应A + B → C + D,反应速率常数k = 0.05 s^-1,初始浓度[A]0 = 0.1 mol/L,[B]0 = 0.2 mol/L。
若反应进行5秒后,求[A]的浓度。
五、实验题12.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测定一个未知溶液的pH值。
答案:1. C2. C3. A4. B5. A6. 1:17. K = [C][D] / [A][B]8. 反应速率常数9.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此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2023年九年级下期化学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下列过程中主要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用稀盐酸除铁锈B.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C.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D.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答案】D【解析】A、用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氧化铁反应,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是利用羊毛燃烧发出烧焦羽毛气味,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是利用酒精将紫罗兰花的汁液溶解,形成溶液,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选择题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4、CH3COOH、C6 H12O6都属于有机化合物B.棉花、羊毛、塑料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C.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D.CO(NH2)2、KNO3,Ca(H2PO4)2都属于复合肥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
B.塑料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 错误。
C.熟石灰不可以用作干燥剂,故C错误。
D.CO(NH2)2不属于复合肥料,故D错误。
选择题下列有关现象或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通电后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过氧化氢能杀菌消毒而水不能——分子的构成不同C.稀盐酸和烧碱溶液中和反应——盐酸中氢离子和烧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D.氨气加压变成液氨——氨分子之间间隔以及氨分子本身变小【答案】D【解析】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结合成新的分子,故A正确;B、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B正确;C、稀盐酸和烧碱溶液中和反应原理是盐酸中氢离子和烧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C正确;D、氨气加压变成液氨是因为氨分子之间间隔变小的缘故,分子本身不变,故D错误。
2021选修一化学步步高答案

2021选修一化学步步高答案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4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这些有的是第一节有的是本章后面几节的不管怎么说记下来有好处,以后都用的上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
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特点主要有: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
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
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
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
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
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
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
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超过400℃。
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
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催化剂等手段。
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课后习题答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
A. 烧杯、玻璃棒 B. 大试管、集气瓶 C. 酒精灯、铁架台 D. 导管、单孔橡胶塞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1)固体药品的取用可以用匙子、食盐、瓶子完成;将瓶子倾斜,用药匙将食盐伸入 瓶子底部,再缓慢竖立起来 (2)液体倾倒可用瓶子、杯子和水完成;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和杯口紧挨,缓慢 倾倒 (3)排水集气法可用碗、杯子、吸管和水完成;在杯子中装满水倒扣在碗中,将吸管 伸入杯子中,呼气将杯子中的水排出,即可收集到呼出的气体
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为 26.0 mL, 该同学的 读数 27.0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实际体积。
10.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导管末端可能会出现下图所示的现象。如
果装置的气密性好,很快会出现的是 a (填字母,下同),冷却后会出 现的是 b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c
3. 判断下列操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闻气体气味时,将鼻孔凑近集气瓶口。 (2)取用固体试剂后,立刻擦拭药匙或镊子。 (3)用量筒取液读数时,量筒没有放平。 (4)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5)将刚结束加热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干净。 (6)连接试管与橡胶塞时,将试管抵在桌上使劲塞进塞子。 (7)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目录
走进化学世界 空气和氧气 物质构成的奥秘 自然界的水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碳和碳的氧化物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1单元
化学高中空中课堂答案大全

化学高中空中课堂答案大全1、E与水任意比例相溶(正确答案)不耐热成分不宜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浸渍法B渗漉法C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2、在溶剂提取法中,更换新鲜溶剂可以创造新的(),从而使有效成分能够继续被提取出来。
()[单选题] *A极性差B压力差C浓度差(正确答案)D体积差3、阿托品是莨菪碱的()[单选题] *A左旋体B右旋体C同分异构体D外消旋体(正确答案)4、具有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作用的是()[单选题] * 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莪术醇D桂皮醛(正确答案)5、极性最大的溶剂是()[单选题] *A酸乙酯(正确答案)B苯C乙醚D氯仿6、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季铵碱类(正确答案)B哌啶类C吡啶类D吡咯类7、一般情况下,为无色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黄酮B花色素C二氢黄酮(正确答案)D查耳酮8、厚朴酚的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简单木脂素B单环氧木脂素C木脂内酯D新木脂素(正确答案)9、美花椒内酯属于()[单选题] *A呋喃香豆素B吡喃香豆素(正确答案)C环木脂素D环木脂内酯10、下列化合物可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是()[单选题] * A七叶内酯(正确答案)B七叶苷C厚朴酚D五味子素11、香豆素衍生物最常见的羟基取代位置是()[单选题] *AC7位(正确答案)BC5位CC3位DC6位12、容易发霉变质的是()[单选题] *A中药水提取液(正确答案)B中药乙醇提取液C二者均是D二者均非13、提取遇热不稳定的成分宜用()[单选题] *A回流法B煎煮法C渗漉法(正确答案)D蒸馏法14、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下列方法中能始终保持良好浓度差的是()*A浸渍法B渗漉法(正确答案)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15、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单选题] * A一个苯环的β位B苯环的β位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正确答案)D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16、下列关于香豆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 A游离香豆素多具有芳香气味B分子量小的香豆素有挥发性和升华性C香豆素苷多无香味D香豆素苷多无挥发性,但有升华性(正确答案)17、下列哪个中药中含有机酸()[单选题] *A金银花(正确答案)B大黄C黄芩D乌头18、即有一定亲水性,又能与水分层的是()[单选题] *A正丁醇B乙酸乙酯C二者均是(正确答案)D二者均非19、单萜和倍半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20、萃取时,混合物中各成分越易分离是因为()[单选题] * A分配系数一样B分配系数相差越大(正确答案)C分配系数越小D以上都不是21、挥发油常见属于哪类萜类化学物()[单选题] *A半萜与单萜B单贴与倍半萜(正确答案)C倍半萜与二萜D二萜与三萜22、连续回流提取法在实验室用的装置为()[单选题] *A氏提取器(正确答案)B回流装置C蒸馏装置D分液漏斗23、下列不能作为极性吸附剂的是()[单选题] *A活性炭(正确答案)B氧化铝C硅胶D氧化镁24、以下哪种方法是利用混合中各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冷热情况下溶解度显著差异的原理而达到分离的()[单选题] *A沉淀法B分馏法C结晶法(正确答案)D升华法25、结晶法一般是在分离纯化物质的哪个阶段常常使用的()[单选题] *A开始B中期C最后(正确答案)D以上均可26、香豆素及其苷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条件为()[单选题] *A在酸性条件下B在碱性条件下C先碱后酸(正确答案)D在中性条件下27、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用乙醇作溶剂提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植物细胞壁穿透力强(正确答案)B溶解范围广,提取较全面(正确答案)C提取液中蛋白质、多糖等水溶性杂质少(正确答案)D有防腐作用,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正确答案)28、倍半萜和二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29、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时,宜采用(多选)()*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30、没有挥发性也不能升华的是()[单选题] *A香豆素苷类(正确答案)B游离蒽醌类C樟脑D游离香豆素豆素类。
乐学考试题及答案

乐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乐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应试教育B. 快乐学习C. 严格管理D. 知识积累答案:B2. 乐学教育提倡的学习方式是?A. 死记硬背B. 理解记忆C. 机械重复D. 被动接受答案:B3. 乐学教育认为,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 考试成绩B. 学习兴趣C. 课堂纪律D. 作业完成度答案:B4. 乐学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增加作业量B. 举办竞赛C. 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D. 严格考核答案:C5. 乐学教育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是?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监督者C. 兴趣的引导者D. 纪律的执行者答案:C6. 乐学教育鼓励学生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A. 放弃B. 求助C. 逃避D. 独自解决答案:B7. 乐学教育认为,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是?A. 严厉的监督者B. 学习的参与者C. 知识的传授者D. 纪律的执行者答案:B8. 乐学教育提倡的学习氛围是?A. 紧张严肃B. 轻松愉快C. 竞争压力D. 严格规范答案:B9. 乐学教育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哪些能力?A. 应试能力B. 创新能力C. 记忆能力D. 重复能力答案:B10. 乐学教育鼓励学生如何参与课堂活动?A. 积极发言B. 保持沉默C. 只听不说D. 只做笔记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乐学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_________,即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答案:快乐学习2. 乐学教育认为,教师应该_________,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案:引导兴趣3. 乐学教育提倡学生在学习中_________,以提高学习效率。
答案:主动思考4. 乐学教育鼓励家长_________,与孩子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答案:积极参与5. 乐学教育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应该_________,以培养创新思维。
答案:勇于尝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乐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特点?答案:乐学教育的教学方法特点包括:-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年级下册乐学课堂答案

四年级下册乐学课堂答案
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
“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
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学生自读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只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事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第二课时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咙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点拨,揭示中心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
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北京九年级化学(2023年下半年)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最大,故错;B、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体积分数最大,故正确;C、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体积分数比较小,故错;D、二氧化碳大约占0.03%,体积分数比较小,故错。
故选B。
选择题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A.钙B.铁C.锌D.碘【答案】A【解析】A、骨质疏松是由骨组织中钙盐流失引起的骨病,缺钙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选项A正确;B、人体缺铁会得缺铁性贫血,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B不正确;C、缺锌会影响人体发育,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C不正确;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选择题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石油B.乙醇C.煤D.天然气【答案】B【解析】三大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天然气。
故选B。
选择题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其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的是A.甲烷B.一氧化碳C.红磷D.氢气【答案】A【解析】A、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
A正确;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
B错误;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化学方程式为:。
C 错误;D、氢气燃烧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为:。
D错误。
故选A。
选择题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取固体粉末C. 稀释浓硫酸D.读取示数【答案】C【解析】A、加热少量液体使用试管加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并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并且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A正确;B、取用固体粉末时,应该平放试管,将盛有药品的药匙伸入试管底部,并慢慢的竖直试管。
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的倒入在水中,并且边稀释边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浓硫酸放出的热量导致液体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C错误;D、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处的最低点保持相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学课堂化学答案【篇一:“乐学课堂”模式】txt>一、围绕“一个中心”:学生乐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乐学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教育的正轨。
”这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所说的“乐学”中的“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之“乐”,而是学生主观上的思维亢奋和进取之乐,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之乐,是能够品味出学习、探索过程之艰辛中的乐趣之“乐”。
明代学者王守仁说:“乐学可常使人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乐学,就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科学地学,就是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心理上具有愉悦、轻快感,而无愁闷、困乏感。
课堂中学习快乐的本源在于发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成为不断发现的过程,学生自然乐趣无穷。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善于发现,乐于表达,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鉴于此,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乐学为中心,以学生乐学为目标。
二、搭建“两个载体”:乐学案(导学案)、小组建设乐学案即我们通常讲的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
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自主先学、小组互学、交流展示、达标测评、拓展延伸、归纳反思等环节。
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路线图”,学案可以看作是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任务,引导着学生怎样自学、交流、展示和总结,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乐读、乐思、乐做”的作用,是乐学课堂不可缺少的载体。
小组建设是乐学课堂合作探究必不可少的载体,要实现课堂的有效,就要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
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乐学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的,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
组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每个组都有组名、组训、格言等,形成了一定的小组文化。
乐学课堂要以乐学案和小组建设来支撑。
离开二者,乐学课堂必将成为空中楼阁。
三、体现“三个突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们的乐学课堂以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浓厚兴趣为根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特别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对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自学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的途径去获得。
对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的途径去获得。
对难度很大的内容,仅凭学生的确难以解决,则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探究的途径去获得。
四、实施“四个策略”:兴趣驱动、先学后教、互动生成、当堂训练1、兴趣驱动策略: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但有“趣”才可能有“乐”,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
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都会明显提高。
2、先学后教策略:先学是一种策略,其本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先学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在“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采用交流、点拨、拓展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是“后教”。
“后教”不是由老师包办,更不等于老师独自讲解,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习。
3、互动生成策略:“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
“生成”,就是通过开放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资源的生成。
生成性是乐学课堂的亮点,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
4、当堂训练策略:美国缅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学习后马上应用的效率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率最高的,达到90%。
“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及时训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五、运用“五步学习曲”:乐预习、乐探究、乐展示、乐应用、乐总结乐于预习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中进行。
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写好预习提纲。
教师指导学生用读读、想想、填填、划划、写写、做做、问问的方法自学课本,完成预习作业。
乐于探究是学习小组一起合作探究。
探究的问题既可以是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老师预设的核心问题,也可以是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探究的形式可以是交流讨论、动手操作、写研究小报告等。
乐于展示是全班展示和交流。
展示可以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也可以教师根据巡视情况选取人员来展示,展示可以是口头展示、黑板展示、演示展示等。
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要发挥引导、提升作用,如语文课要在展示环节随机抓好朗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突出语文课的特点,数学课教师要多采用追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乐于应用是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当堂达标,活学活用。
乐于总结是学生对本堂课进行学习反思,总结学习所获或提出仍不懂的问题,对课堂中合作、展示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篇二:乐学课堂构建】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
”现代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强制”和“吸引”,这是对教学的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表明了两种迥然有异的教育观。
“强制”,以学生为“奴仆”,学生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只能唯命是从。
“吸引”,则表明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
“强制”和“吸引”的效果也不一样:“强制”学习学生以学习为“苦”,把学习当“苦差事”,越学越乏味,导致学生“厌学”“弃学”。
“吸引”学习,就是用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欢乐,越学越有味,美在其中,乐在其中,称为“乐学”。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乐学”的思想在本质上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肯定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是解放学生,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和谐发展。
“乐学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
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
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
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
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乐学”的课堂结构呢?一、融洽关系心心相通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师生关系的交往、学生与学生关系的交往,构成了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关系。
特别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
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等,都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的。
只有师生间的融洽、合作,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才能成功。
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将会得到诱发和补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教学效率必然提高,教学效果也必然增强。
“乐学”思想必须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相互平等,人格互重,教学相长,双方的创造精神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为学生着想,经常进行心理位子互换,不只是让他们学会,更注重让他们会学。
学生希望怎么学、想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
“理解比一切都重要”,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合作关系,就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必须具备几个特点:1、人道性。
师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尊重人格和权利。
2、民主性。
师生间民主平等,尊重各自的正当权益。
3、合作性。
师生合作,共同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共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4、教育性。
这是师生关系的特质,服从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兴趣形成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兴趣可以把艰苦的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享受,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兴趣的形成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兴趣的培养主要从主观方面入手,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目的,提高自觉性。
布鲁纳说:“要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语文的工具性及其重要的社会作用,认识到“能文意乃申”,作为交际工具的语文是一个人须臾不能离开的,从而使之对语文产生一种迫切的需要之感,引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2、激发广泛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对于没听见过没看见过的事物的一种新奇感和探究精神。
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究,从而使人产生兴趣。
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知识面也是极其宽泛的,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等,无所不有,几乎没有时空限制,这些都为我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3、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和爱好是相通的,人们对有情感的东西都很容易产生兴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入情”也就是有了兴趣。
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些课文中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如果学生学时能有所领悟,就很容易与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也只有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才是真正的“乐学”。
三、引导学生大胆置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怀疑不仅能辨伪去妄,发现问题,也会“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提问,是课堂上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手段。
除了教师问学生外,还应该鼓励学生问(质疑、驳问)教师。
提倡学生问教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教师提出来,这是他们刻苦学习,主动钻研的表现。
学生驳问教师就要动脑筋,或者认为教师讲得不当,或者对教师讲的知识需要补充,或者要探本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