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死因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死因档案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死因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职责1. 医院综合办公室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制度,对全院死因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临床科室负责死因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3. 档案室负责死因档案的保管、利用和销毁工作。
四、死因档案的收集和整理1. 临床科室在患者死亡后,应及时收集以下死因档案材料:(1)死亡证明书;(2)病历资料;(3)尸检报告;(4)死亡原因分析报告;(5)其他相关材料。
2. 收集到的死因档案材料应按照以下要求整理:(1)按照死者姓名、住院号、死亡日期等顺序排列;(2)对档案材料进行分类、编号,填写档案目录;(3)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死因档案的归档1. 临床科室在整理完死因档案后,应在每月底前将档案材料交至档案室。
2. 档案室在收到死因档案后,应进行审核,确保档案材料完整、准确。
3. 档案室将审核通过的死因档案进行归档,并填写归档登记簿。
六、死因档案的保管和利用1. 档案室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死因档案进行分类、编目、整理和保管。
2. 档案室应确保死因档案的完整、安全和保密。
3. 档案室应定期对死因档案进行检查、修复和整理。
4. 死因档案的利用应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查阅、复制、借阅死因档案。
七、死因档案的销毁1. 死因档案的保管期限为长期。
2. 未经批准,不得销毁死因档案。
3. 档案室在销毁死因档案前,应报经医院领导批准,并做好销毁记录。
八、奖惩1. 对在死因档案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档案损坏、丢失、泄露等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九、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综合办公室负责解释。
医院死因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死因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死因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死因档案的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所有死因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死因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规范运作;(二)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三)保密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四)方便利用,提高效率。
二、职责分工第四条医院设立死因档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死因档案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医院死因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下设死因档案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死因档案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死因档案管理工作负总责,负责科室死因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
第七条医院死因档案管理员负责死因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销毁等。
三、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八条医院死因档案的收集范围:(一)住院患者死亡病例档案;(二)门诊死亡病例档案;(三)其他死亡病例档案。
第九条收集死因档案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档案资料完整、真实、准确;(二)档案资料分类明确、编号规范;(三)档案资料整理规范,便于查阅。
第十条死因档案的整理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收集:按照档案收集范围,收集相关死因档案资料;(二)分类:根据档案内容,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三)整理:对分类后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包括编制目录、填写档案盒标签等;(四)归档:将整理好的档案资料按照档案编号顺序,归入相应的档案柜。
四、档案保管与利用第十一条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室,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设施,确保死因档案的安全。
第十二条死因档案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按照档案分类和编号顺序存放;(二)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三)对破损、褪色的档案资料进行修复、复制;(四)确保档案室内的温度、湿度适宜,防止档案霉变、虫蛀。
第十三条死因档案的利用应遵循以下规定:(一)查阅死因档案需经医院死因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批准;(二)查阅人应出示有效证件,填写查阅登记表;(三)查阅人应遵守档案保管规定,不得随意翻阅、涂改、损坏档案;(四)查阅完毕后,应将档案归还原位,并做好登记。
死因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死因工作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死因工作的档案,包括死亡证明、尸检报告、调查报告、相关证明材料等。
第三条死因工作档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完整性原则: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不得遗漏重要信息。
2. 准确性原则:档案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不得伪造、篡改。
3. 安全性原则: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档案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
4. 有效性原则:确保档案的及时归档、及时查阅,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二、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第四条死因工作档案的收集范围:1. 死亡证明文件;2. 尸检报告;3. 调查报告;4. 证人证言;5. 相关证明材料;6. 其他与死因工作相关的资料。
第五条档案的收集应当及时、完整,由负责死因工作的部门或个人负责收集。
第六条档案的整理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 分类整理:按照档案的性质、时间、内容等进行分类整理。
2. 编号管理:对每份档案进行编号,确保档案的唯一性。
3. 制作目录:编制档案目录,方便查阅和检索。
三、档案的归档与保管第七条档案归档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 档案应当在办理完毕后及时归档;2. 归档的档案应当完整、准确;3. 归档的档案应当符合档案管理规范。
第八条档案的保管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 实体保管:档案应当存放在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档案柜中,确保档案的实体安全;2. 信息安全:对电子档案应当采取加密、备份等措施,确保信息安全;3. 定期检查: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发现损坏、缺失等情况及时修复或补充。
四、档案的利用与查询第九条档案的利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公开原则:档案信息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应当向社会公开;2. 保密原则: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档案,应当严格保密;3. 便民原则:提供便捷的档案查询服务。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一、死亡病例报告制度1、出现死亡病例,经治医生首先填写死亡病例登记簿,再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分析根本死亡原因,报公共卫生科进行编码。
2、死亡时间到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五天。
3、在公共卫生科完成死因编码后,送医务科进行审核盖章。
第一联作为存根,并将该联送交公共卫生科网络直报员进行网络直报,第二、三、四联交给病人家属。
4、网络直报员接到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在收、审、报卡登记簿上进行登记,24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5、出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时,网络直报员及时与病案室、经治医生进行沟通,并详细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上的调查记录。
6、网络直报员做好原始《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保管,保存期至少三年。
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管理制度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由科室经治医生或科主任填写,任何人不得随意开具,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时认真填写存根联,并向有关人员通报,以防重复开具。
2、《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开具后,经医务科审核盖章。
第一联作为存根,并将该联送交公共卫生科网络直报员进行网络直报,第二、三、四联交给病人家属。
3、《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填写认真、详细、准确。
字迹清晰,不得缺项、错项。
4、各科室每月进行一次《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核查,将死亡病例与《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使用数进行对比,以防死亡病例的漏报错报,凡死亡病例与证明书数目不符者,需查清原因。
5、公共卫生科对各科室《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6、凡出具虚假《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者,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罚,涉及法律与其它后果的,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三、死因监测自查自纠制度1、死因监测自查自纠由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自查自纠全过程。
2、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死因监测自查自纠的实施。
3、自查自纠每月一次。
每月5日前检查上月各科室的各种登记。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4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4目录医院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1..。
.。
.。
..。
.。
.。
.。
.。
..。
.。
...。
....。
.。
.。
.。
.。
2死因监测工作例会制度。
..。
..。
....。
...。
.。
.。
...。
.。
.。
.。
.。
.。
.。
...。
.。
.。
..。
7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10医院死因监测登记报告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科组织有关医生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公共卫生科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公共卫生科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6、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公共卫生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8、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9、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接龙镇中心卫生院2011年3月20日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例会制度1、本院各科室临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讨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及《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等,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人死因监测管理制度

人死因监测管理制度一、概述人死因监测是指对死因进行系统收集、分析和评估,以识别和防止死亡事件,并促进公共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立健全的人死因监测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死因监测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死因监测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法律法规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健康工作的意见》2.《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传染病防治法》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文件以上法规均对人死因监测管理制度有明确规定和要求,相关部门应当根据上述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人死因监测管理制度的内容1.制度的基本要求(1)建立统一的人死因监测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管理死因监测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
(2)明确人死因监测的范围和对象,确保全面、系统地监测死因信息。
(3)建立健全的死因信息采集、报告和分析机制,保障死因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死因采集和报告(1)建立人死因信息系统,对所有死亡事件进行登记、报告和分析,并建立完整的死因档案。
(2)建立死因信息的标准化采集流程,确保信息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3)对于可疑死因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进行深入调查,确保及时发现风险因素。
3.信息分析和评估(1)建立完善的死因信息分析和评估机制,对死因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常见的死因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指导防控工作。
4.监测结果的发布和应用(1)定期发布人死因监测的结果和分析报告,向公众和相关部门传达监测结果。
(2)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多部门合作,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
(3)及时调整和完善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四、管理制度的实施1.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1)建立统一的人死因监测管理机构,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职责。
(2)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培训和考核(1)建立员工培训机制,对监测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
死因监测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承担死因监测任务的单位。
第三条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确保死因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不得虚报、瞒报、漏报。
(二)完整性:保证死因监测档案的完整性,包括死亡报告、调查问卷、相关证明材料等。
(三)保密性:严格保护死因监测档案中的个人隐私,未经授权不得对外泄露。
(四)规范性: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档案管理。
第二章档案管理职责第四条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设立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
第五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二)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三)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能够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第六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一)负责死因监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二)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三)参与死因监测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四)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死因监测调查和评估。
第三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七条死因监测档案的收集范围:(一)死亡报告;(二)调查问卷;(三)尸检报告;(四)相关证明材料;(五)其他与死因监测相关的资料。
第八条死因监测档案的整理要求:(一)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保持档案的连续性;(二)对档案进行编号,便于查阅和管理;(三)对档案进行分类,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保管期限;(四)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电子档案库。
第九条死因监测档案的归档要求:(一)档案收集齐全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审核;(二)审核通过后,按照档案保管期限要求进行归档;(三)归档时,填写档案归档登记表,并由档案管理人员和归档人签字。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计划、总结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计划、总结一、管理制度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1. 工作职责(1)死因监测工作由专门部门负责,设立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监测工作。
(2)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居民死亡的相关资料,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
(3)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2. 工作流程(1)收集资料:由医疗机构、派出所、社区等相关部门提供居民死亡的基本信息。
(2)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医疗机构专职技术人员根据居民死亡情况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3)确定根本死亡原因: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
(4)资料上报:将填写完毕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相关资料按时上报至死因监测部门。
(5)数据汇总和分析:死因监测部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3. 工作质量保障(1)定期对专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
(2)建立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原始资料和卡片的安全、完整。
(3)建立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4)建立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时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录入和上报工作。
二、工作计划1. 工作目标通过死因监测工作,了解居民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预防疾病、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2. 工作重点(1)加强死因监测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2)完善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3)提高死亡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深入开展死因监测数据分析,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3. 工作时间安排(1)第一季度:完成专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第二季度:开展死因监测工作,收集和整理死亡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为保证死因文件的完整,便于查找利用,做好收集、立卷、保管、等工作,维护文件档案的完整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专管人员工必须切实做好文件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立卷、归档工作,保证文件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使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
二、凡是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和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类资料等都要齐全完整地收集、整理、立卷、保管。
三、专管人员要做好各村居民死亡的收集、整理、上报、管理工作,确保资料完整。
四、文件资料档案的保管、查阅。
1、所有档案必须入框上架,科学排列,便于查找,避免暴露或捆扎堆放。
2、文件柜要保持整洁卫生,要定期检查、经常核对文件档案资料,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文件档案资料的完整与安全。
3、做好纸质和电脑登记,定期备份!
五、居民需要死者居民死亡医学证明,可拿相关证件证明可以给予办理!
归义卫生院计免科
2014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