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粉尘监测规定正式样本

合集下载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标准版本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754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矿井粉尘监测规定标准版本矿井粉尘监测规定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为规范和加强煤矿作业场所的粉尘监测工作,分析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现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等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一、测尘机构设置(一)各矿井必须设置专职测尘机构,建立粉尘测定实验室和配置专职测尘人员。

专职测尘人员的配备每个采区不少于1人。

(二)测尘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两年以上的井下工龄,并经专门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从事测尘工作。

(三)矿通风科负责本矿范围的测尘管理和指导工作。

负责检查测尘人员的工作质量,了解、评价防尘情况,定期公布和上报测尘结果。

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的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以便采取措施改善作业环境。

(四)粉尘测定实验室按规定配备感量不低于0.0001g的分析天平、烘箱、采样器、气体流量计、秒表(计时器)、干燥器、滤膜等仪器和材料。

(五)使用的粉尘检测仪器仪表,必须具有有效的计量检验合格证。

二、测尘时间(一)作业场所的总粉尘(以下称“全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每半月测定1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

(二)定点呼吸性粉尘:每月测定1次。

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它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

(三)粉尘中游离SiO₂含量和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采掘工作面有变动时,应及时进行SiO₂测定。

(四)采掘工作面每个月应进行1次全工作班连续粉尘(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测定。

三、测尘方法及合格率计算(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测尘点应布置在尘源的回风侧粉尘扩散的较均匀地区的呼吸带(井上下作业场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见附表1)。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范本(2篇)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范本(2篇)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为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和保护矿工健康,规范矿井粉尘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矿井的粉尘监测工作。

二、监测标准和指标1. 粉尘浓度标准:根据矿井所属行业和国家相关标准,制定相应的矿井粉尘浓度标准,并进行监测。

2. 粉尘成分分析:对采集到的粉尘样品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其中不同成分的含量,以便进一步分析粉尘来源和对矿工的危害程度。

3. 粉尘颗粒大小分布:通过粉尘分析仪器,对采集到的粉尘样品进行颗粒大小分布分析,掌握粉尘颗粒的平均粒径和分布范围。

三、监测方法和频率1. 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样装置和采样点,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采样,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 采样点选择:根据矿井的特点和生产工艺,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包括主运输通道、工作面、采掘机械周围等。

3. 采样频率:定期进行粉尘监测,包括每日、每周、每月的监测,确保对矿井粉尘情况进行全面掌握。

四、监测设备和仪器1. 粉尘监测仪:选择具有国家认证和检测准确度的粉尘监测仪器,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仪器维护和校准:定期对粉尘监测仪器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检测准确度。

3. 数据记录和存储:对监测仪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及时记录和存储,以备后续分析和参考。

五、监测结果处理和分析1. 监测结果评价:根据监测结果,结合相关标准和指标,对粉尘浓度和成分进行评价,确定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2. 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价,分析粉尘来源和浓度超标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3. 数据报告和汇总:将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归档,编制粉尘监测数据报告,定期进行汇总和分析。

六、监测记录和报告1. 监测记录:对每次监测的时间、地点、监测结果等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2.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记录和分析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粉尘浓度、成分分析、原因分析和建议措施等内容。

煤矿粉尘监测制度样本(2篇)

煤矿粉尘监测制度样本(2篇)

煤矿粉尘监测制度样本一、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粉尘防治规范要求,配备专职测尘员,进行粉尘测定工作。

二、根据《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办法》(MT79-84)中有关规定结合本矿现在的生产布局,设置合理的井下测尘地点。

三、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监测:总粉尘,井下每月测定____次,地面每月测定____次。

呼吸性粉尘: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工作面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每个采样工种分____个班次连续采样,____个班次内至少采集____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____个。

粉尘分散度,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

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____次。

粉尘测定结果每月上报技术负责人。

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____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____个。

四、每季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一次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

所涉及到的井下各单位要积极配合,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班次、工种进行监测。

五、测尘员有权监督防尘措施执行情况,发现有违章作业的或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的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煤矿____年____月____日煤矿粉尘监测制度样本(2)一、引言煤矿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煤矿中粉尘的产生和积聚给矿工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粉尘不仅影响矿工的呼吸系统,还可能导致肺部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为了确保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粉尘监测制度至关重要。

二、监测目标粉尘监测的首要目标是确定煤矿中粉尘的浓度,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同时,粉尘监测还应关注粉尘的粒径分布、化学成分以及相关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有助于评估工人的健康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三、监测标准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煤矿粉尘的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粉尘监测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范本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范本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矿井工人的健康安全,防止粉尘对工人造成的危害,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等不同类型的矿井,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排放的监测与管理。

第三条矿井粉尘监测应当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和监测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粉尘污染。

第四条矿井应当建立健全的粉尘监测系统,并配备专业的测试与检测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矿井应当建立健全的粉尘防护设备,并对工人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对粉尘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条矿井应当配备专职的监测人员,定期对生产环境中的粉尘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向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章监测要求第七条矿井对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应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

第八条矿井应当对生产环境中的粉尘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工作场所的粉尘污染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治理。

第九条矿井应当定期对粉尘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十条矿井应当建立粉尘监测数据的记录和保存制度,对监测结果进行归档和备份。

第三章监测措施第十一条矿井应当加强生产环境的通风设备,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畅通,避免粉尘积聚。

第十二条矿井应当规范爆破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爆破方法,最大限度减少粉尘产生。

第十三条矿井应当配备合适的粉尘防护设备,包括防尘面罩、防尘服等,为工人提供全面的防护。

第十四条矿井应当加强对工人的健康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和报告与粉尘有关的健康问题。

第四章监测报告第十五条矿井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向管理部门提交粉尘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时间、粉尘浓度、治理措施等。

第十六条矿井应当向工人公示粉尘监测结果,增强工人对自身健康的保护意识。

第十七条矿井应当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提供粉尘监测数据的源数据和监测设备的相关证明。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若矿井违反本规定,导致工人出现粉尘中毒等健康问题,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罚款、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范本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范本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范本煤矿粉尘是在煤矿作业中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危害因素。

其含有的有害物质,如呼吸道刺激剂、致癌物质等,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的煤矿粉尘检测制度是保障煤矿工人健康和安全的重要举措。

下面是一份煤矿粉尘检测制度范本,供参考。

一、总则1.本制度的制定目的是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煤矿粉尘监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2.本制度适用于全矿范围内的粉尘检测工作。

3.20XX矿粉尘检测工作由矿长负责,监测工作由专职监测人员完成。

二、粉尘监测要求1.煤矿按照煤层采矿状况、工作面、作业地点等情况划分成不同的粉尘危害区域。

2.每个粉尘危害区域都应进行粉尘监测,监测点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各因素的综合影响。

3.监测点的数量应满足监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要求,监测数据应真实可靠。

4.粉尘监测应覆盖煤矿的不同作业状态,包括采矿、运输、装车等环节。

5.监测工作应定期进行,具体频次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三、粉尘监测方法1.粉尘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监测设备、仪器应符合质量检验标准,使用前应进行校准和检查。

3.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以及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

4.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粉尘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1.监测数据应及时录入、整理和分析,生成监测报告。

2.监测报告应详细记录监测点、监测时间、监测结果等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

3.监测报告应由专职监测人员负责,经矿长审核后发布,并定期汇总上报给相关部门。

五、粉尘控制措施1.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及时采取相应的粉尘控制措施。

2.粉尘控制措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煤矿粉尘的排放量和浓度达标。

3.煤矿应对粉尘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模版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模版

煤矿粉尘检测制度模版一、概述煤矿产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但由于煤矿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煤矿粉尘检测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煤矿粉尘检测工作,确保工人的健康安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二、检测目标1. 煤矿井下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2. 各类设备和防护装备的粉尘浓度;3. 工人个体暴露于粉尘环境中的粉尘浓度。

三、检测方法1. 采样器的选择(1)采样器应符合GBZ 1.2《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2)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和流量,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采样器应定期校验和维修,确保正常工作状态。

2. 采样点的选择(1)根据煤矿工作条件和可能存在的粉尘源,确定合适的采样点;(2)采取不同时间段、不同工作岗位的采样点,以覆盖各个工作环境。

3. 采样过程(1)采样前,应将采样器校准至零点;(2)采样员应按照相关标准操作规程,准确取样;(3)采样结果应按要求记录并报告。

四、检测频率1. 定期检测(1)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定期对煤矿井下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2)定期对各类设备和防护装备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保证其正常使用和保养;(3)定期对工人个体进行粉尘浓度检测,掌握工人的暴露程度。

2. 不定期检测(1)根据生产状况、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工人的反馈,不定期对可能存在粉尘超标风险的区域进行检测;(2)在出现煤尘事故或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检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检测结果与处理1. 检测结果的评价(1)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粉尘浓度进行评价,判断是否达标;(2)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掌握煤矿粉尘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

2. 异常处理(1)一旦检测结果超过国家相关标准限值,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人的健康安全;(2)对超标区域进行封闭、清理等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3)追究责任,对超标事故进行调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六、制度宣传与培训1. 制度宣传(1)将本制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宣传,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和认识;(2)加强与煤矿安全教育、环境保护等制度的衔接,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模版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模版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矿井粉尘监测工作,保障矿工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水平,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各类煤矿的粉尘监测工作。

第三条矿井粉尘监测工作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的规定。

第四条矿井粉尘监测应当依据科学、准确、可靠的原则,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第五条矿井粉尘监测应当及时通报矿工,并记录监测数据和处理结果。

第六条矿井粉尘监测应当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条煤矿应当加强对矿井粉尘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质量。

第二章矿井粉尘监测设备第八条矿井粉尘监测设备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一)能够准确测量矿井粉尘的浓度和粒度。

(二)能够实时监测矿井粉尘的变化,并报警提示。

(三)具备数据存储和传输功能。

第九条矿井粉尘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符合以下要求:(一)设备应定期进行检验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二)设备的运行记录应当详细,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记录。

(三)设备安全使用手册应当齐全,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

第十条矿井粉尘监测设备的校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校准时间间隔应按照设备的要求进行。

(二)校准过程应当规范,记录详细,确保校准的准确性。

(三)校准结果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第三章矿井粉尘监测方法第十一条矿井粉尘监测应当采用以下方法:(一)定点监测:选取矿井内代表性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运输工作面进行常态监测。

(二)动态监测:在井下行进过程中,对不同工作面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粉尘超标问题。

(三)定期监测: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矿井进行监测,了解矿井粉尘的变化情况。

第十二条矿井粉尘监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一)采样方法应科学、可靠,能够保护采样过程中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样品分析方法应准确、敏感,能够准确测量矿井粉尘的浓度和粒度。

(三)监测数据应及时上传电脑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比性。

煤矿粉尘监测制度模版

煤矿粉尘监测制度模版

煤矿粉尘监测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煤矿粉尘监测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保护矿工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煤矿企业内的所有工作场所和生产矿井,包括地下和地上各类工作场所和生产矿井。

第三条煤矿粉尘监测工作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粉尘浓度达到国家安全标准。

第四条煤矿应建立并完善粉尘监测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矿长是煤矿粉尘监测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粉尘监测工作负总责。

第六条煤矿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粉尘监测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七条煤矿应定期组织对粉尘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检定和维护,确保其准确可靠。

第八条煤矿应建立健全粉尘监测台账,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记录和保存。

第二章粉尘监测仪器设备第九条煤矿应购置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粉尘监测仪器设备,并对其进行检定和认证。

第十条煤矿应定期对粉尘监测仪器设备进行运行和质量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一条煤矿应根据需要,进行粉尘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确保其准确可靠。

第十二条煤矿应为粉尘监测仪器设备配备必要的配件和耗材,以备需要时更换使用。

第三章粉尘监测管理第十三条煤矿应建立健全粉尘监测管理制度,确保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四条煤矿应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粉尘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第十五条煤矿应在矿井和工作场所建立粉尘监测点,确保监测的全面覆盖。

第十六条煤矿应根据矿井和工作场所的情况,制定粉尘监测频率和时间,确保监测工作的及时性。

第十七条煤矿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粉尘危害。

第十八条煤矿应将监测数据及时报送上级监管部门,并按规定报送相关报表。

第十九条煤矿应建立粉尘监测数据报告制度,及时向矿长和相关部门汇报监测结果。

第四章监测数据测量和计算第二十条煤矿粉尘监测数据的测量和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煤矿应按照规定的监测方法,进行粉尘浓度的测量和计算。

第二十二条煤矿应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掌握粉尘浓度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5754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正式
样本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规范和加强煤矿作业场所的粉尘监测工作,分
析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保护职工的安全
和健康,现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粉尘
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等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一、测尘机构设置
(一)各矿井必须设置专职测尘机构,建立粉尘
测定实验室和配置专职测尘人员。

专职测尘人员的配
备每个采区不少于1人。

(二)测尘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两年以
上的井下工龄,并经专门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从
事测尘工作。

(三)矿通风科负责本矿范围的测尘管理和指导工作。

负责检查测尘人员的工作质量,了解、评价防尘情况,定期公布和上报测尘结果。

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的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以便采取措施改善作业环境。

(四)粉尘测定实验室按规定配备感量不低于0.0001g的分析天平、烘箱、采样器、气体流量计、秒表(计时器)、干燥器、滤膜等仪器和材料。

(五)使用的粉尘检测仪器仪表,必须具有有效的计量检验合格证。

二、测尘时间
(一)作业场所的总粉尘(以下称“全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每半月测定1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

(二)定点呼吸性粉尘:每月测定1次。

工班个
体呼吸性粉尘: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它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

(三)粉尘中游离SiO₂含量和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采掘工作面有变动时,应及时进行SiO₂测定。

(四)采掘工作面每个月应进行1次全工作班连续粉尘(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测定。

三、测尘方法及合格率计算
(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
测尘点应布置在尘源的回风侧粉尘扩散的较均匀地区的呼吸带(井上下作业场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见附表1)。

呼吸带是指作业场所距巷道底板高1.5m 作业人员呼吸的地带。

在薄煤层及其它特殊情况下,呼吸带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随之变化。

(二)测尘方法
1. 煤矿粉尘浓度(全尘、呼吸性粉尘)、游离SiO₂含量和粉尘分散度测定应按GB 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规定的方法进行。

2. GB 5748规定的用采样器进行采样测定的方法为基本方法,如果使用其它仪器或方法(如快速直读测尘仪)测定粉尘质量浓度时,必须以粉尘采样器测得的质量浓度为基准,对测定的数据进行换算,换算后的数据方可上报。

3. 不具备测定游离SiO₂含量和粉尘分散度条件的单位,可按规定采样后,送集团公司通风实验室或其它有测定条件的单位测定。

(三)测尘合格率计算
1. 按以下原则计算全矿井测点数N
(1)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迎头按以下工序计算测点
①炮采面:打眼、放炮、回柱放顶、多工序作
业、其它工序(浓度取其平均值)5个测点。

②炮掘面:打眼、放炮、多工序作业、装岩(机械或人工)、其它工序(浓度取其平均值)5个测点。

(2)转载点测尘点:按巷道长度计算,不足1000m的巷道,取各转载点粉尘浓度的平均值作为一个测点。

大于1000m的巷道作为两个测点。

(3)主要峒室:包括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室等都作为单独一个测点。

2. 按以下方法计算测尘合格率
X=(M/N)×100%
式中N---实测粉尘点数(个);
M---合格粉尘测点数(个)。

指实测粉尘浓度符合煤矿粉尘浓度卫生管理标准的测点总数。

《煤矿安全规程》第七百三十九条规定的作业场
所空气中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标准见附表2。

四、测尘报表管理
(一)矿井要建立粉尘浓度测尘结果报告制度。

通风科和测尘人员必须按以下规定及时总结上报测尘结果,以便各级领导掌握防尘、测尘情况和采取对策。

1.测尘员每半月向通风科和矿领导上报一份粉尘浓度测定半月报。

2.矿通风科每月向公司指挥中心上报一份粉尘浓度测定月报。

(二)测尘员应按计划定期进行粉尘测定和填写测尘表格,统计、计算和上报测尘结果。

测尘员有权监督井上、下防尘措施执行情况,发现违章作业,应及时制止。

(三)矿井要建立完善粉尘测点设置计划、粉尘浓度称量分析记录、粉尘浓度测定台账、粉尘浓度测定半月报、粉尘浓度测定月报等报表和资料。

测尘员现场测尘时,必须携带现场测尘手册。

五、切实加强综合防尘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尘措施,从源头上治理粉尘危害,有效降低粉尘浓度,使测尘合格率达到70%以上。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