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

合集下载

07第二章 第七节 粗纱

07第二章 第七节 粗纱

三、粗纱机工艺流程
1、喂入机构 2、牵伸机构 3、加捻机构 4、卷绕成形机构
加压装置
• 粗纱加压装置: 弹簧摇架加压 装置、气动加 压装置ຫໍສະໝຸດ 左:弹簧加压 右:气动加压
牵伸装置
三罗拉双短皮圈牵伸
三罗拉长短皮圈牵伸 四罗拉D型牵伸 四罗拉 型牵伸
四、工艺配置
1、粗纱定量(g/10m) 一般为2~6 g/10m 2、牵伸倍数 (1)总牵伸倍数:根据细纱的线密度、细纱牵伸 倍数以及熟条定量决定。 一般为5~15倍 (2)牵伸分配 根据粗纱机的牵伸形式和总牵伸倍数而定。 后区:张力牵伸,偏小掌握, 1.08 ~1.35 主区:承担较高的牵伸倍数
4 捻幅 纱线截面上的一点在单位长度内转过的弧长。
PA = AA = tan β
/
5 捻系数 用途:反映纱线加捻的程度。 用途:反映纱线加捻的程度。
计算公式: 特数制捻系数α 计算公式: 特数制捻系数 tex = Ttex
NT
Tm 公制捻系数α 公制捻系数 m = Nm Te 英制捻系数α 英制捻系数 e = Ne 意义: 意义: ①影响纱线结构的紧密程度——纺织品设计时必须考虑。 ②影响加捻纱条的长度缩短程度——影响“捻缩”程度
熟 条
粗 纱
Zinser RO-WE-MAT 670内置式自 动落纱粗纱机
HY495型全自动落纱棉纺电脑粗纱 型全自动落纱棉纺电脑粗纱 机
二、粗纱机的发展 (一)竖锭式粗纱机 A454、A456 、 (二)悬锭式粗纱机 FA401、FA421、FA423、FA425、 FA401、FA421、FA423、FA425、 FA458、FA481、FA491、FA492、FA493、 、 、 、 、 、 FA494、HY493 、

纺纱学-粗纱

纺纱学-粗纱
第六章 粗纱
一、粗纱工序的任务
1.牵伸
2.加捻
将熟条抽长拉细,施以5~12倍的牵伸, 并进一步改善纤维的平行伸直度与分离度。
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使粗 纱具有一定的强力,以承受粗纱卷绕和在细纱机 上退绕时的张力,防止意外伸长。
3.卷绕与成形
将加捻后的粗纱卷绕在筒管上, 制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卷装,便于搬运、贮存, 并适应细纱机的喂入。
(二)粗纱卷绕的条件 为了将管纱绕成上述的形状,粗纱卷绕时, 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筒管与锭翼有相对运动
2.管纱的卷绕速度与卷绕直径成反比 3.下龙筋的升降速度与管纱的卷绕直Fra bibliotek径成反比
4.下龙筋的升降动程逐层缩短
1.筒管与锭翼有相对运动
一般筒管和锭翼的回转方向一致, 因而两者回转速度应有差异,两者
① 粗纱的捻度不变,即 Ns和VF不变。 ②因DX由小变大,所 以Nb将随DX的增大而减 小。 ③由此可见,Nb是由恒 速的Ns和变速的卷绕转速 VF/π·Dx两部分速度合成 的,而合成的结果仍是变 速。 ④在一落纱的时间内, 锭翼(子)转速不变,筒 管转速和卷绕转速随卷绕 直径的增大而逐层减小; 同一纱层里,筒管转速和 卷绕转速不变。
在一落纱
的时间内, 龙筋升降速
度随卷绕直
径的增加而
逐层减小;
同一层内, 龙筋升降速 度不变。
的转速之差为卷绕转速,即:
管导: 翼导: NW=Nb-Ns NW=Ns -Nb
式中:Nb——筒管转速(r/min) Ns——锭翼转速(r/min) NW——卷绕转速(r/min) 在棉纺粗纱机上,一般都采用管导
式,即Nb>Ns。
2.管纱的卷绕速度与卷绕直径成反比

粗 纱工序

粗 纱工序

3.每绕一圈粗纱,筒管(随龙筋运动)需移动一个圈距。
式中: vr-筒管的升降速度(mm/min),单位时间内绕的圈数 (圈/min); h-粗纱轴向卷绕圈距(mm)。
L vr h Dx
第五节 辅助机构
一、铁炮三自动机构 (一)下铁炮升降机构 (二)铁炮胶带复位机构 (三)满纱自停机构 二、防塌肩装置:防冒装置 三、防细节装置 四、自动落纱
捻回传递
粗纱捻陷
粗纱加捻过程存在着捻陷,
捻陷点为须条与锭翼顶孔上边
缘接触处。由于捻陷,纺纱段 纱条获得捻回少,纱体松散, 纤维彼此间的联系弱,纱条强 力低,易出现纱条的意外伸长, 特别是不稳定的伸长,影响产 品的条干,甚至断头增多。
假 捻
当纱条进入加捻区间前具有捻度为 T0 ,经过加 捻区后捻度为T,则有△T=T-T0。 ⑴当△T≠0时,则称须条获得真捻。 当△T>0时,则加捻区最终施加于纱条的捻回捻 向与纱体原有的同向,其效果为纱条增捻。 当△T<0时,则前后所加捻回捻向相反,其效果 为纱条退捻。 ⑵当△T=0时,纱条经过加捻区后,未获得捻回, 称加捻区对纱条施加了假捻,加捻器即称为假捻 器。
三、粗纱张力的调整方法 (一)目测法:
托锭粗纱机纺纱时,以上三种情况都能被观察 到。悬锭粗纱机在纺纱时,1、2两种情况无法区分。
(二)粗纱伸长率测定法
1、粗纱伸长率:粗纱伸长率以同一时间内筒管上 卷绕的实际长度与前罗拉钳口输出的计算长度之差 对前罗拉钳口输出的计算长度之比的百分率表示的。 即: l l
A B
锭帽式假捻器
粗纱捻系数的选择
粗纱捻系数的选择依据:细纱的后区 工艺及其粗纱剩余捻回的利用能力、粗纱 纺纱段伸长的稳定性、粗细纱前后供应平 衡。

第六章 粗纱(4-5)

第六章  粗纱(4-5)

18
牵伸齿轮z6-z8
差 动 装 置
捻 度 齿 轮 z1
z3
卷绕齿轮Z13 主电机
升降减减Z12
张力齿 轮Z4,Z5
升降齿 轮z9-z11
19
(二)变换齿轮的作用 1、捻度齿轮(中心牙):调节前罗拉速度,改变粗纱 捻度。 2、牵伸齿轮(轻重牙):调节前、后罗拉速比,即改 变E,获得所需粗纱的特数。 3、卷绕齿轮:决定空管时粗纱的卷绕速度是否正确, 一般不调整。仅当空管直径、粗纱定量改变较大, 锥轮皮带始纺位置调整不能满足时,才调节。
4-龙筋升降
12

组成:行星轮系,包括太阳轮(轴承固定的齿轮)、行 星轮(自转又公转的齿轮)、转臂(支撑行星轮的杆件)
13
维里斯公式:
N 末 N臂 Z首 = =i N首 N臂 Z 末
N末:末轮转速(从动的太阳轮,35T) N首:首轮转速(原动的太阳轮,32T)
Z首 32 21 4 i= = = Z末 24 35 5
N w Nb N s
式中: Nw-卷绕速度(r/min) (wind) Nb—筒管转速(r/min) (bobbin) Ns—锭翼转速(r/min),即锭子转速 (spindle) 因Ns、L恒定,故一落纱中:Dx↑,Nb↓
6
L Nb N s N w N s Dx
3.筒管升降速度与卷绕直径成反比 每绕一圈粗纱,筒管(随龙筋运动)需移动一个 圈距。筒管的升降速度为:
升降杆绕A点摆 动,使龙筋升降
齿条固定在 龙筋上
升降轴上有 平衡块;平 衡龙筋重量
15
(2)摆动装置 作用:将装在固定轴上的差动装置输出的合成速 度传递给随龙筋升降的筒管轴端齿轮。
筒管轴

粗纱安全操作规程7篇

粗纱安全操作规程7篇

粗纱安全操作规程7篇【第1篇】粗纱机:平安操作规程项目工作标准一、危急因素1、机器运转时不要触及驱动装置、齿轮、蜗杆、导向轴、皮带、罗拉、锭子、活板和风扇等危急区域。

否则可能造成人体损害。

2、机器运转时发出的噪声可能超过85db,工作时应佩戴耳塞。

3、粗纱机生产过程中,会无组织排放粉尘,工作时应佩戴口罩。

4、配电箱内有电压,应保持关闭。

电器维护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电工举行维护。

否则可能电击造成伤亡。

二、操作规范1、惟独当您接受过从事粗纱操作培训后,方可在机器上操作。

2、不准穿着宽裕的衣服或飘散着长发逼近机器的转动部件或在作业区内逗留。

发长超过领口应使用束发网套并戴上帽子。

3、机器应具备完整的平安设施,且其功能正常,位置正确。

机器运转时机器上全部的门均应关闭。

4、应清理机器上和机器内部任何工具或其他不属于机器的物品。

5、启动机器时应确保机器的作用区域内没有任何人在机器上作业。

6、工作时,不要将手脚伸入中罗拉与前罗拉之间、筒管推压装置或喂管圆盘等危急区,切勿在落纱臂的摆动区域内停歇,切勿接触升降臂和轴承桥区域。

不要抓握热烫的轴承、马达。

7、掀起盖板或摇架应彻低向上掀起到位,并确保其不会自动落下。

手动落下盖板或摇架应双手操作,以防伤手。

8、机器运转时绝不要将身体的任何部位进入锭翼内。

9、罗拉、齿轮、皮辊绕花,锭翼挂花,必需在车停稳后处理。

10、已损坏或超负荷的部件必需立刻更换。

11、滴落在地面上的油或油脂必需立刻清除,并以适当的办法举行环保处理。

注重不要弄脏纺纱原料和衣服。

12、不得桥接限位开关、平安限位开关和平安监控器13、在控制箱上工作务必在机器关断约5 分钟后开头作业并测量变频器接线端“+”和“-”的剩余电压。

14、维修压缩空气失控气流时应先关闭管路压缩空气然后给管路排气。

15、转动机件维护应停机挂检修牌,确认关闭并锁定电源才可作业。

三、质量要求1、粗纱头、回条分品种、分批次分离送到指定的回收箱内。

粗纱的解释及造句

粗纱的解释及造句

粗纱的解释及造句粗纱拼音【注音】: cu sha粗纱解释【意思】:纺纱过程中的半成品,供细纺用。

粗纱造句1、本文提供了一种粗纱伸长率的在线自动测量方法。

2、用这种方法不仅能使粗纱伸长率的测量变得十分方便,而且还可使粗纱的试纺周期大大缩短。

3、喂入粗纱的条子意外伸长。

4、粗纱伸长。

5、粗纱接头不良。

6、粗纱捻度过大。

7、锭速的设定应在“中纱”前等高速,“中纱”以后逐渐降速,使筒管表层粗纱所承受的离心张力小于粗纱强力。

8、粘结剂,树脂,预浸料,粗纱,编织类型和蜂窝夹心材料。

9、喂入条中有未打开的粗纱条。

10、丙纶纺纱项目拥有自主研发的.10多项专利,转杯纺高粗纱填补国内空白。

11、粗纱导纱器的往复运动不灵活或振动。

12、通过试验测试发现粗纱伸长率对粗纱重量不匀率和条干CV值影响显著,强调了控制粗纱张力的重要性。

13、并条和粗纱在棉纺工程中的作用,随着系统纺纱工艺理论的发展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14、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后区牵伸倍数、罗拉中心距和粗纱捻系数进行了优选。

15、阐述了亚麻粗纱化学脱胶工艺中与化验相关的各种问题。

16、研究了喂入粗纱间距、捻系数与成纱性能的关系,测试分析了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涤纶长丝包芯纱的性能。

17、粗纱回潮率对细纱生产和纱线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18、通过对传统粗纱吊锭结构和退绕张力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弊端;19、使满管粗纱置换细纱机纱架上的空管工作量减少了90%,全过程总工作量压缩到37%。

20、这种测试方法捕捉不到动态运行出现的条干质量问题,而这个问题对粗纱和细纱工序产生的影响又是不可轻视的。

21、赛罗纺配用的后导纱器对粗纱产生的假捻会影响细纱牵伸的稳定性和成纱条干。

22、它是通过在粗纱纺制过程中检测管纱直径和筒管转速,由微机计算出粗纱的伸长率。

23、阐述了亚麻粗纱漂白的发展,介绍了双氧水稳定剂的复配原理。

24、用于摇取一定长度的条子和粗纱,供测定其重量及重量不匀率。

25、本文介绍了A453系列粗纱机改造的一种方法。

第六章 粗纱

第六章 粗纱

第二节 粗纱机的喂入牵伸机构与牵伸工艺
(1)化纤混纺时,一般以主体成分(百分比 大的成分)的纤维长度为基础,适当考虑混和 纤维的加权平均长度。棉型化纤与棉混纺时, 化纤长度(38mm)长于棉纤维,为减少纤维损 伤,应主要考虑化纤长度。 (2)纺化纤时牵伸力大,罗拉握持距大于纤 维长度的数值也应较纺棉时适当放大。
第三节 粗纱机加捻的原理
1、竖锭式加捻机构(A453B型、A456C型、A454型 粗纱机) (1)结构 圆柱形长杆,直径19~22mm,长度700~1000mm。 锭子下端插在固定龙筋的锭脚油杯内(下部支撑); 中部靠锭管上部的一段内壁支撑(中部支承);顶端 有凹槽,锭翼销嵌入其中。为使锭翼易于插上和拔下, 凹槽部分外圆有锥度,与锭翼套管内壁吻合。
第一节 概述
2、粗纱伸长率 粗纱伸长率 (1)定义 定义 同一时间内,筒管上卷绕的实测长度与前罗拉输出的 计算长度之差对前罗拉输出的计算长度之比的百分率。
式中:
l1 − l2 ε= × 100% l2
ε
——粗纱伸长率(%); L1——筒管上卷绕的实测长度; L2——前罗拉同一时间内输出的计算长度。
第二节 粗纱机的喂入牵伸机构与牵伸工艺 (五)集合器口径 集合器口径 要求前区集合器口径与输出定量相适应,后区集合器 口径与喂入定量相适应。
前区集合器口径
粗纱定量 /g.(10mm)-1 2.0~2.4 4.0~5.0 (6~7) ×(3~4) 5.0~6.0 (7~8) ×(4~5) 6.0~8.0 (8~9) ×(4~5) 9.0~10.0 (9~10) ×(4~5)
第二节 粗纱机的喂入牵伸机构与牵伸工艺
(4)牵伸分配 牵伸分配 前牵伸区有双胶圈及弹性钳口,对纤维的运动 控制好,故牵伸倍数主要由前区承担,后区为 简单罗拉牵伸,其牵伸倍数不宜过大,一般为 1.12~1.48倍。

第7章纺纱学 粗纱

第7章纺纱学 粗纱

2
T0 n = = λ1 V λ1
翼锭(粗纱)加捻
CD区:
T3 T4
T0 n = = λ2V λ2 T0 n = = λ3V λ3
DF区:
FG区:
T5
T0 n = = λ4 V λ4
GH区:
n T= = T0 V
综上知,除AB区外,其它各区纱条的稳定捻度为:
T0 n Ti = = V λi λi
第三节
2、真捻的形成过程

动画
稳定捻度定理:加捻器单位时间内加给纱条某区段的 捻回数等于同一时间内由于纱条运动而从该区带出的捻回 数。
n 稳定状态下有:n=VT,即:T= V 在稳定状态下纱条获得的最终捻度,与加捻时间和加


捻区的长度无关,仅与加捻器转速和纱条线速度有关。
(二)假捻的获得
(一)静态假捻过程 动画
纱条结构
• 实捻:加捻须条基本上呈圆柱体形,如长丝、单纱在纱条 中呈圆柱螺旋线状态。(如股线) • 卷捻:加捻须条呈扁平状。加捻时,钳口处的须条围绕轴 线回转,须条宽度逐渐收缩,两侧逐渐折叠而卷入纱条中
心,形成三角形。
•层捻:纤维一边凝聚一边加捻,凝聚一层加捻一层,先凝 聚的多加捻,后凝聚的少加捻,成为分层加捻状态。(如转 杯纺纱和摩擦纺纱) •缠捻:部分纤维绕纱条主体包缠。(如喷气纺纱)
•搓捻:纱条作圆周搓动。(如自捻纺纱)
纱条结构
四、粗纱中的加捻
(一)加捻的目的 • 加捻使粗纱强力增加,减少卷绕和退绕过程中的意外伸长 或断头。 利于纺纱
• 加捻粗纱绕成的管纱,层次清楚,不互相粘连,搬运和贮
存也不易损坏。 利于成形
• 适量的粗纱捻度,有利于细纱机牵伸过程中纤维运动的控 制,对改善成纱质量有利。 利于细纱后区牵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捻度 纱条单位长度上的捻回数,称为捻度。 表示方法: (1)特数制:捻/10cm (2)公制:捻/m (3)英制:捻/inch
5.捻系数
t an
d
h

d
10 / Ttex
式中:Ttex 号数制捻度(捻/ 10cm) d 纱线直径(cm)
d 2 N tex 105 N tex 2 5 10 tan 10 / Ttex
Nb N s N w N s L Dx
式中: Nw-卷绕速度(r/min) (wind) Nb—筒管( bobbin)转速(r/min) Ns—锭翼转速(r/min),即锭子( spindle) 转速 因Ns、L恒定,故一落纱中:Dx↑,Nb↓
3.筒管升降速度与卷绕直径成反比 每绕一圈粗纱,筒管(随龙筋运动)需移 动一个圈距。筒管的升降速度为,

四罗拉双短皮圈牵伸的指导思想: (1)避免牵伸过程中纤维微量横向移动; (2)主牵伸区浮游长度减小,使变速点前移 且更稳定。
(三)粗纱机的牵伸工艺 1、粗纱定量 依据:熟条定量、细纱机牵伸能力、成纱线 密度、品种及粗纱设备性能。 范围:2~6g/10m,细特纱为2~ 2.5g/10m为 宜。 粗纱定量重,往往因中上罗拉打滑,使上 下皮圈间的须条容易产生分层现象。
锭翼 由上 部传 动;
传动筒管
(二)托锭加捻机构 1、锭子:由下龙筋传动 2、锭翼:由锭子传动 3、筒管:由上龙筋传动 这种机构已逐步被淘汰。
传动筒管
锭翼(锭杆) 由下部传动
(三)封闭式加捻机构 两端支承,即顶部和底部均有 轴承支承 在高速时锭翼的变形量极小、 运行平稳,特别适应于高速大 卷装。
L vr h Dx
6.换算关系 65/35涤棉纱: tex 95.43 e , tex 3.16 m 纯化纤: tex 95.67 e , tex 3.16 m 纯棉纱: tex 95.07 e , tex 3.16 m
(二)粗纱的加捻
握持点:前罗拉 加捻点:侧孔 加捻器:锭翼
A
B
锭帽式假捻器
(三)粗纱捻系数的选择
捻度越大↑→粗纱的强力↑→粗纱伸长↓ →锭速↑→振动与耗电↑ →产量↓ 确定粗纱捻系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粗纱定量:定量大时,纤维根数多,粗纱抱合力 大,捻系数可偏小。 2、精梳与普梳:精梳粗纱纤维的长度与整齐度都较 好,可偏小掌握;一般同特数的精梳粗纱比粗梳纱低 10%左右。 针织用纱的粗纱捻系数应偏大,以提高条干(针 织用细纱的粘系数较小)
式中:N tex 纱线号数;-纱线体积密度( g / cm3)
Ttex Ntex
tan 107 2
tan 107 令 t 2
则 t Ttex N tex
1 Ttex t N tex
号数制捻系数: t=Ttex N tex 公制捻系数: m Tm / N m 英制捻系数: e Te / N e
罗拉(Roller)
多节组成,每节4~6锭,节间用螺纹联接,螺 纹旋紧的旋向,须与罗拉的回转方向一致,保证在 运转中越转越紧;
前、后罗拉表面有沟槽(倾斜或平行), 中罗拉表面有滚花。
双皮圈牵伸
皮辊(Top Roller)
双节活芯式、两节组成一套,外包丁腈橡胶 要求:表面光滑、耐磨,并具有适当的弹性和 硬度;罗拉与皮辊要保持平行。
第一节
概述
条子 粗纱
一、粗纱工序的任务
1.牵伸:将棉条抽长拉细成为粗纱。
2.加捻:给粗纱加上一定的捻度,提高粗纱强 力,从而能承受加工过程中的张力,防止意 外牵伸。 3.卷绕:将加捻后的粗纱卷绕在筒管上。
二、粗纱机的发展
我国
50-60年代,A系列A453B、A456A
A453B型:锭速1000r/min,卷装 φ122×280 A456A型:卷装 φ135×320; 80年代,FA系列,如FA401、FA421、FA481 (锭翼转速1200r/min,卷装φ152×400); 二 十 一 世 纪 , 智 能 化 发 展 阶 段 , 代 表 机 型 EJ521A、FA425、FA468、FA491。 国外:丰田FL-100型、青泽670型、立达F5D型 等。
2、动态假捻 设须条原来无捻,则: AB区的捻回:T1·v=n BC区的捻回: T2·v=-n+T1·v=0 在运动的纱条上设加捻点,使输入端有捻, 而输出端无捻。输入端的捻回为假捻,产生假捻 的机构为假捻器。 可以证明,若 AC 之间有两只以上的假捻器, 输出端纱条的捻回数仍为零。
3、假捻的应用 锭翼顶孔刻槽或加装假捻器,纵向摩擦不 变,增加纱条与顶孔周向的摩擦,当锭翼回转 时纱条在顶孔边缘滚动自转,产生假捻,提高 AB段强力,减少意外伸长。
3、纤维品种:化纤的纤维长度长、化纤之间的 摩擦系数大,要比纯棉捻系数小; 4、车间温湿度:温度高时,棉纤维表面的棉蜡 融化,摩擦系数减小,捻系数应大;湿度大时, 棉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捻系数应小。
第四节
粗纱的卷绕
一、实现粗纱卷绕的条件 (一)卷绕的基本要求 1.松紧适当 有适当的紧密度,增加卷装容量 2.成形良好 纱圈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不脱 圈,不塌边,使退绕顺利。 3.圆柱形平行卷绕 便于下道工序粗纱的周向退绕。
侧孔以下的纱条不加捻,仅顶孔 以上的一段纱条加捻。锭翼回转一 圈,给纱条加上一个捻回。
锭翼加捻
捻度T(捻/m)=锭翼转速n/纱条喂入速度V (r/min) (m/min)
三、粗纱机加捻的特点及工艺 (一)捻回的传递和捻陷 1.捻回的传递:捻回从捻度多的加捻点沿 轴向向捻度少的握持点传递。
2、捻陷: 纱条的输送方向与捻回的传递方向相反,加 捻点与握持点间的摩擦件使摩擦件与握持点间纱 段的捻回比正常捻回减小,这种现象叫捻陷。
1—分条器 2—后导条辊 3—中导条辊 4—前导条辊 5—喇叭口 6—后罗拉 7—链轮 8—链条
二、牵伸机构
目前普遍使用双皮圈(胶 圈)牵伸装置。 特点:浮游区小;摩擦力界分布合理,能有效控 制纤维运动,总牵伸倍数高,粗纱条干好。但结 构复杂,安装要求高,对温湿度变化敏感。 (一)组成 罗拉、皮辊、上下皮圈、上下销、皮圈张力 装置、钳口隔距调节块、加压机构。

皮圈(Apron)
合成橡胶,要求厚薄均匀,
弹性好 下皮圈套入下罗拉,前端由 固定下销支持 上皮圈套入上罗拉,前端由 可上下摆动的弹簧销支持 在片簧作用下,上下销之间 形成弹性皮圈钳口 下皮圈由罗拉带动,上皮圈 由下皮圈的摩擦力带动
罗拉加压机构

作用:产生罗拉钳口压力,使其握持纤 维,控制纤维运动;
翼导
管导
2.粗纱的卷绕速度与卷绕直径成反比 正常卷绕:任一时间前罗拉输出的长度L等 于管纱的卷绕长度。
L nw Dx
--粗纱卷绕方程
式中: nw—粗纱的卷绕转速(r/min) ; L—单位时间前罗拉输出纱条长度(mm/min); Dx—粗纱的卷绕直径(mm)。
对于管导:
N w Nb N s

压掌(presser) 压掌:压掌叶、压掌杆、上圆 环、下圆环。 锭翼回转,压掌绕空心臂转动 转一定角度,粗纱卷绕过程中, 压掌叶始终压向粗纱管。

压掌叶
压掌杆
2.筒管:用于绕纱
3. 锭杆:用于支撑筒管。有的 没有锭杆。 上龙筋固定,锭翼装在上龙 筋上,形成悬吊锭翼。锭杆从 上部插入筒管内,下龙筋带动 筒管作升降运动。
三、粗纱机的工艺过程 组成:喂入、牵伸、加捻、 卷绕四部分。 流程:棉条从条筒1中抽出 导条辊2牵伸装置3 前罗拉钳口锭翼5筒管 6。
第二节
一、喂入机构
喂入和牵伸
分条器:隔离棉条,防止
纠缠; 导条辊:积极传动,减少 意外牵伸; 喇叭口:引导棉条进入牵 伸装置。 横动装置:避免须条在钳 口固定位置摩擦。

封闭式加捻机构
二、粗纱的加捻 (一)加捻的一般概念
1.捻回与捻回角 捻回:纱条绕自身轴线回转一周,便获得一 个捻回。
捻回角:纱条加捻后表面纤维发生倾斜,表
面纤维与纱条轴线的夹角,称为捻回角。
2.加捻的实质 纱条各截面间产生角位移 , 纱条表面的 纤维发生倾斜,产生向心压力,使纱条紧 密并获得强力。 3.捻向 S捻、Z捻
4、罗拉加压
依据:须条定量、牵伸倍数、罗拉速度、握持距。 原则:握持力大于牵伸力
范围:
三罗拉双短胶圈:前200、250、300 (N/双锭) 中100、150、200 (N/双锭) 后150、200、250 (N/双锭) 四罗拉双短胶圈:前90、120、150 (N/双锭) 二150、200、250 (N/双锭) 三100、150、200 (N/双锭) 后100、150、200 (N/双锭)
第三节
粗纱的加捻
一、粗纱机的加捻机构 (一)悬锭式加捻机构 (二)托锭加捻机构 (三)封闭式加捻机构
(一)悬锭式加捻机构
1. 锭翼:用于加捻,由空 心臂(粗纱的通道)、 实心臂(平衡空心臂)、 压掌等组成,。
锭翼(Flyer)

组成:实心臂、空心臂、压掌; 锭翼回转时,压掌叶在压掌杆的 离心力和粗纱张力作用下压向纱 管表面,使粗纱卷绕紧密。 改变粗纱在压掌曲臂上的包绕圈 数,可调节粗纱张力。
喂入点A,加捻点C 捻陷点B
3、有捻陷的动态捻回传递 T1=n1/v T2·v=(n-n1)+T1 ·v n-n1
n1
式中:T1-AB段的稳定捻度; n1-单位时间加捻点传给AB段的捻回; v-须条运动速度; T2-BC段的捻度; n-加捻点的回转速度。 T2· v=n → T2=n/ v
捻陷对最终输出的纱条捻度无影响。
加捻点 4、捻陷的危害 B 点的摩擦力阻止了捻回的 传递,顶孔以下( BC段)捻回 多,顶孔以上( AB段)捻回少 (比应加的少 20%~30%),故 上段粗纱强力低,易断头。 解决方法:顶孔刻槽或装假 捻器,产生假捻,提高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