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经典作品[1]1

合集下载

贝聿铭十个伟大作品演绎精彩人生(上)

贝聿铭十个伟大作品演绎精彩人生(上)

贝聿铭十个伟大作品演绎精彩人生(上)作者:来源:《海外星云》2019年第10期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生于广州,其祖上贝家是吴中的名门望族,原籍浙江兰溪,明代中叶迁居苏州。

贝家族人中人才辈出:清朝中期的贝慕庭为吴中巨富,与戈、毛、毕姓人家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颜料大王贝润生是贝聿铭的叔祖;其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青少年时期的贝聿铭在苏州和上海居住,1935年,年轻的贝聿铭如同彼时大户人家的有志青年一样远渡重洋留学,不过他没有遵从父亲的希望学习金融,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便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

之后贝聿铭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哈佛短暂的留校任教之后,贝聿铭做出了一个让导师和同学目瞪口呆的决定,受邀加盟纽约地产大亨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从事商业房地产的规划和设计,而且一干就是12年。

12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了不少社会改建计划。

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

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1960年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

费城莱斯大学在1963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

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

在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

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聿铭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布西耶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及其作品简介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及其作品简介

所获荣誉:
※ 1984年,获法国政府授予艺术及文学勋 章司令勋位 ※ 1988年,获法国密特朗总统授与法国荣 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 ※ 1993年,升格为军官勋位 ※ 1988年,获美国雷根总统授与美国国家 艺术勋章 ※ 1993年,获美国乔治· 布什总统授与美国 总统自由勋章
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 “现代派设计大师”,这绝非溢美之词。 悬挂在他办公室墙上的幅幅奖状就是最好 的证明。美国全国建筑学院继1979年向贝 聿铭颁发了金质奖章之后,1982年推选他 获得“最佳大型普里茨克建筑学奖金”。 总部设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向他颁奖, 表彰他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设计的形式 多样、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有助于增进美 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了解。上海同济大学 授予他“名誉教授”的称号。
华盛顿国家 艺术馆东馆
肯尼迪图书馆
北京香山饭店
法国卢浮宫 院内金字塔
作品风格: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 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 杰出的作品之一。还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费城社交 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 号。 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 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 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 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 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 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 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 学 大 楼
主要作品概况:
※1976年 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 ※1974年 -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 顿 ※1979年 - 肯尼迪图书馆,波士顿 ※1982年 -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 ※ 1982年 - 1990年 中银大厦,香港 ※ 1995年 - 中国银行总行,北京 ※ 1996年 - 1997年,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 2002年 - 2006年,苏州博物馆,中国江 苏苏州

建筑之美:贝律铭100年作品(全集)

建筑之美:贝律铭100年作品(全集)

建筑之美:贝律铭100年作品(全集)导读:周末的光阴,最适合浪费给美好的事物。

CFT50本周向您荐读,贝律铭先生的设计作品。

从法国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到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从中国的香山饭店再到日本的美秀美术馆,贝老的作品征服了世界。

他用了100年的时间,倾其一生,只为向世人呈现最美设计。

谨以此文向贝老致敬。

贝聿铭这个名字似乎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存在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贝聿铭始终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1.经典作品2.作品摘选3.贝老经历(本文较长,需耐心观看)第一部分【经典作品】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法国巴黎1983年—1989年▼改造巴黎卢浮宫设计图纸▼贝聿铭为卢浮宫扩建设计的图纸▼贝聿铭在卢浮宫金字塔模型前▼贝聿铭与卢浮宫金字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卡塔尔多哈2000—2008▼这座博物馆在2008年顺利开馆,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贝老的目标是将较久远时代的价值观融入当今的文化之中,或如他所说的,捕捉住“伊斯兰建筑的精髓”。

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

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日本滋贺县甲贺市1996-1997年▼贝老以桃花源为原型,精心策划设计了这栋美术馆。

整个美术馆的参访过程,好比是世外桃源的发现之旅,峰回路转,引人入胜,唯美景致处处动人,让人留以回味。

美术馆平面图▼局部鸟瞰图▼鸟瞰图▼隧道▼苏州博物馆2003年—2006年(新馆)▼建筑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苏州博物馆片石假山手绘图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部分作品赏析

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部分作品赏析

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部分作品赏析贝聿铭名言精选✧建筑是有生命的,虽然它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人类只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唯有城市将永久存在。

✧让光线来设计。

✧“一个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堆建筑物,相反的,是由那些被建筑所围圈,所划分的空间构成。

”✧如果房间与自然隔绝的话,就无异于坟墓。

贝聿铭简介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作品风格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

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还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

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

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

”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

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

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 (1)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 (1)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设计之初: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

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

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

结果,有[1]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当密特朗总理以国宾的礼遇将贝聿铭请到巴黎,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卢浮宫设计新的扩建时,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

在贝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13年中,有2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

当他于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

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

创作始末: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本文着重介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部分经典建筑作品。

一、澳门科技馆澳门科学馆占地面积六万二千平方米,于2009年竣工。

主体由一个倾斜的圆锥体、一个半球体和一个菱形的基座组成,这三部分的功能分别是展览厅、天文馆和会议中心。

建筑物的外墙以银灰色的金属铝板饰面,并有玻璃幕墙的设计,主要是引入自然光线到科学馆之内,充分显示出善用天然资源,辅以深色的花岗岩,从远处眺望,外形科学味甚浓,贯彻贝氏喜爱几何图案的建筑风格。

从而体现了科学、环保的设计理念。

展览中心是整个建筑的核心,由一个倾斜圆锥体及其顶部的一个斜切圆柱体所组成。

展厅地面以下建有机电房及物资储存地,至三楼有设有14个展览厅,四楼及五楼分别是观景亭及观景台。

展览中心内部还设有咖啡厅、精品店等休闲消费场所。

会议中心曾称多功能厅,以菱形为基座,划分为设备区和多功能活动区。

天文馆主体构造由一个直径为19.35 m的圆柱及半球形的屋顶组成。

馆内一楼为半圆形的电设备机房,二楼是一个多功能的环幕影院。

裙楼是科学馆的附属配套建筑,由商店、咖啡室、售票处、办公室大厅等组成,与展览中心、天文馆、多功能厅及室外扶手电梯有走道相通。

裙楼正门入口的雨篷为钢质,呈双伞形,并以玻璃幕墙作为顶盖。

二、美国国家美术馆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

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贝聿铭经典作品赏析

贝聿铭经典作品赏析

从“对摇滚乐可是一 无所知”,到亲身去 学习和体验什么是 Rock—roll,然后再 作出设计的计划,从 人性的角度出发,充 分映照了他“以人为 本”的设计理念。
主体建筑物与玻璃帷幕 构成底边为4.2英亩的 直角三角。空间的变化 有利于地平下空间的隐 藏以及提供高调控交流 场所。 简单的几何造型在流畅 的整体中实现不同的功 能。 “摇滚乐就是能量。”在 听过许多演唱会之后, 贝聿铭为摇滚乐下了如 此的批注,他说,他设 计这座摇滚乐博物馆建 筑物,就是为了显示这 种音乐的能量。
香港中银大厦 1982年 - 1990 年 年
贝聿铭认为,“建 筑和结构”是不可 分割的整体,建筑 师如果不能意识到 结构所蕴藏的力量, 就不可能有好的设 计。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 贝氏采用了严格的“模数 制”(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
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 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 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 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以毫米为单位),所有的模数都
4 巴黎卢浮宫门前的 透明金字塔1989年 透明金字塔 年
大师一生都在忙碌的创 作,把这份科学与艺术 相结合的美带入人们的 生活。建筑与自然相融 合的空间理念,主导着 贝聿铭一生的作品,这 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 使自然融于建筑。人们 行径在他设计的建筑中, 自然的阳光透过窗棂交 织的光影仿佛能让周围 的线条流动起来。
建筑物有中国山水 画般的寂与静。 简化了的形式语言 多用光影线条变化 丰富室内空间 采 用现今建筑材料, 诠释江南风景园林 大量采用园林的借 景 框景 庭园理 水等涉及手法
光,是建筑的 色彩。让光线 来设计是建筑 师贝聿铭的名 言。罗浮宫的 金字塔入口就 把大量的光线 引入死气沉沉 的博物馆里, 让过去的历史 晒晒今天的阳 光

贝聿铭十个伟大作品演绎精彩人生(下)

贝聿铭十个伟大作品演绎精彩人生(下)

贝聿铭十个伟大作品演绎精彩人生(下)作者:暂无来源:《海外星云》 2019年第13期贝聿铭,华裔建筑大师,荣获了1979 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 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 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 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在日本设计的60 米高的钟塔和在法国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打动了小山美秀子,于1990 年委托贝聿铭设计美术馆。

鉴于业主对建筑师的完全信任,一切均尊重设计者的意见,不惜花费250 亿日元的造价建成这座人间的天堂。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

这家美术馆是日本最大的一个私立美术馆,坐落于滋贺县信乐町的原始保护林。

不仅仅是远离都市,其80%以上的建筑物都埋藏于地下。

为了充分保护自然环境,通往美术馆的道路都是由吊桥和隧道构建而成。

而这样的设计,也充分展现了贝聿铭最初的设计想法。

这就是一座桃花源,就该建造一座地上天堂。

要到达美术馆,需要走过一条两旁布满了樱花树的弯弯曲曲的幽径,穿过一条长200 米的隧道,还有一座120 米的斜拉桥。

美秀美术馆最特别的地方是建筑80%都埋藏在地下,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层。

天窗是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格子,而室内的壁面与地面的材料特别采用了法国产的淡土黄色的石灰岩,这与卢浮宫美术馆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样。

从1990 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

设计一个独特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

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

这也为苏州博物馆以及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

贝聿铭的童年记忆中,狮子林分量不轻。

狮子林当时是贝氏的家族产业,贝聿铭经常在里面嬉戏,玩耍。

直到1935 年他离开上海去美国求学,一走就是半个多世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