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处方规范化和合理用药特点探析

合集下载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门诊处方作为医生为患者开具的医疗处方,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目前我国在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生开处方不规范、患者用药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医疗部门加强了对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监管与改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治疗效果。

一、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现状1. 医生开处方不规范在一些医院门诊,医生为患者开具处方时存在开药过多、用药过重等情况。

有的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要求,过度开药或者开高药量的药物,导致患者用药不合理、药品费用高等问题。

而有些医生由于医疗知识水平有限或者医德不高,开具处方时存在药品不合理搭配、误诊、滥用抗生素等情况,给患者的健康带来隐患。

2. 患者用药不合理一些患者在拿到处方后,往往自行加大或减少药物剂量、不按时服药、擅自更换药品等情况比较普遍,导致治疗效果下降或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一些患者由于资金状况等原因,会自行购买药物并进行药物自我治疗,忽视了医生的建议,也容易导致用药不合理的情况。

1. 加强医生培训医疗部门应当加强对门诊医生的培训,提高其临床用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通过定期的学术交流、专业知识培训、临床技能演练等方式,不断提高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增强医生的用药合理性和规范性。

2. 完善处方点评体系建立处方点评体系,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定期点评和评估。

通过专业的药师团队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药品搭配合理、适量合适、用药频次合理等。

对于不合理的处方,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整改,确保医生开出的处方符合临床指南和标准,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3. 加强患者教育加强对患者的药物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正确用药观念。

通过医生的耐心解释和患者教育手册等渠道,提醒患者按照医嘱规范用药,不要擅自更改药物剂量、频次和用药时间,及时向医生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等。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成为了医疗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门诊就诊,而门诊处方的合理用药问题成为了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关注的焦点。

一、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现状在我国,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医生用药行为的控制不足,一些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依赖于经验和传统观念,忽视了药物的风险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用药不合理。

其次是患者对药物的认识不足,缺乏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疗效预期的认识,容易出现药物滥用和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再次是药品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监管,存在着假冒伪劣药品、次标准药品和不良药品流入市场的情况,给患者用药安全带来了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在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改进举措。

一方面,加强了医生药物处方的管理,实施了处方点评制度,医院设置了药物管理评审委员会,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重点治疗药物进行了统一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推行抗菌药物点评系统。

积极开展了合理用药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患者用药知识,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管理,规范慢性病患者的配药和用药行为。

加强了药品监管,建立了完善的药品流通追溯制度,加强了对药品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净化了药品市场,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加强点评与合理用药的工作,提升医务人员的用药管理能力,普及患者用药知识,加强药品监管,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的调查与探讨

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的调查与探讨

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的调查与探讨【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和表现,说明处方点评能规范医生用药行为,促使医生合理用药。

方法将2010年的每月门诊处方100张,共1200张进行点评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每月处方的用药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1200张处方中合格为1045张,占87.1℅;不合格为155张,占12.9℅。

155张不合格处方分析,处方格式及书写不规范为123张,占79.4℅;不合理用药17张,占11.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开具权限不符合要求10张,占6.5℅。

结论处方点评是解决不合理用药的新手段,实行处方点评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Abstract】Objective Review prescriptions, prompting doctors to a reasonable standard prescription. Methods 2010 100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per month, a total of 1200 for review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onthly prescription drug use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1200 qualified for the 1045 prescriptions, accounting for 87.1 ℅; failure is 155, accounting for 12.9 ℅; 155zhang unqualified prescriptions, prescription forms, and writing is not standardized to 123, accounting for 79.4 ℅; improper use of medicines 17 Zhang, accounting for 11.0 ℅;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the rights issue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10, accounting for 6.5 ℅.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of hospital prescribing comments can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Key words】Prescription Reviews; Rational drug use; Study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在不断改善。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资源的不断丰富,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逐渐成为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门诊处方点评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过去,门诊医生可能凭借经验和直觉来开具处方,而现在,很多医疗机构都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使得门诊处方点评变得更加科学和规范化。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查询电子病历系统中的相关信息,以便做出更准确和合理的诊疗决策。

一些医疗机构还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大数据和学习算法,为门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和个性化的处方点评意见,从而提高了门诊处方的质量和准确率。

在门诊医生的教育培训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目前,许多医疗机构都将合理用药的理念和方法纳入医生的培训课程。

医生在学习期间,将接受相关的药学知识和处方点评技巧的培训,从而提高门诊处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一些医疗机构还推出了处方点评考核制度,对医生的处方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对于存在问题的医生,及时进行指导和培训,以提高医生的药物治疗水平和合理用药意识。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还离不开药师的积极参与。

药师作为药品专业人员,拥有丰富的药物知识和处方点评的经验,可以为门诊医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建议。

一些医疗机构设置了药学科室,在门诊处方点评环节中加入了药师的审核环节,通过药师与医生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合理用药方案。

药品管理的改进也对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疗机构建立起了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对药品进行统一采购和配送,避免了医生开具不必要或过量药品的行为。

医疗机构还加强了药品库存管理,规范了药品的进货和使用,减少了药品浪费和滥用的现象,从而提高了门诊处方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在不断提升。

通过医疗信息化、医生培训、药师参与和药品管理的改进,门诊处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和有效的药物治疗服务。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疾病患者增多,门诊处方的质量和合理用药问题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医疗体制不断完善,门诊处方管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部分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存在药品过多、重复、不合理搭配等问题,患者对药品的正确使用和管理也存在一定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成为当前医疗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

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和合理用药指导,可以有效减少药品滥用和不当使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分析门诊处方的现状和问题,探讨点评与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介绍改进措施及其效果评估,最终为合理用药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当前门诊处方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2.认识点评与合理用药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3.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门诊处方的质量;4.评估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其有效性;5.为进一步做好合理用药指导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升门诊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改善医患关系作出贡献。

.rawQuery2. 正文2.1 门诊处方现状分析其中包含疑问句、因果关系等内容。

门诊处方现状分析包括医生开具处方的频率、药品种类和数量、药品费用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大量门诊患者处方的统计分析可发现,一些医生存在过度开具处方的情况,导致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药物治疗。

药品种类和数量也是门诊处方现状分析的重要内容。

一些医生可能因为个人偏好或者其他原因,常常开具相同种类的药物,造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药物选择空间。

一些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可能出现多次变更医院或医生,导致用药不连续,影响治疗效果。

药品费用的高低也是门诊处方现状分析的重要指标。

新形势下处方规范化和合理用药特点探析

新形势下处方规范化和合理用药特点探析

新形势下处方规范化和合理用药特点探析发表时间:2018-12-07T13:40:55.1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0期作者:向慧[导读] 在接待患者时能够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药学监管部门需要做好处方药物监管工作,避免出现差错,减少患者投诉率。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云南德宏 6793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形势下处方规范化和合理用药特点,希望能够对临床治疗和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开具的2153张处方,归纳和总结不合理处方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处方点评结果。

结果:在此次所抽取的2153张处方中,有132张处方不合理。

其中最主要原因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用法用量不合理,超过7d用量等。

结论:为了实现处方规范化,确保用药合理性,需要全面提升药学医疗服务,药师需要给予患者优质的服务水平,明确考核标准,全面满足患者需求,确保药物价值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充分展现。

【关键词】处方规范化;合理用药;特点探析【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328-02我院在实施处方点评工作以来,成立了处方点评专业小组,在对我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分析之后,结果显示,我院西药处方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1]。

因此为了全面促进处方临床应用合理性,给予临床规范用药依据。

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新形势下处方规范化和合理用药特点,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开具的2153张处方实施评价分析。

1.2 方法采用处方管理规范和药品说明书的处方评判标准,采用PASS处方点评软件对我院处方应用情况实施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不合理处方。

1.3 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新形势下的药品的合理使用

新形势下的药品的合理使用

医保支付压力增大
• 2014年, 全国城镇职工医保225个地区收不抵支(32%) 、 城居保108个地 区收不抵支
• 2015年, 收入增医保控费下的药品合理使用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 : 系统推进按人头付 费、 按病种付费、 按床日付费、 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 合支付方式改革 1、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 的监管
天然胶体无显著临床获益
ALBIOS研究:多中心、开放试验,100个ICU中的1818名严重全身性感染 患者随机分为20%白蛋白加晶体液组或单纯晶体液组。白蛋白组患者维 持血清白蛋白水平不低于30 g/L。 研究发现: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补充白蛋白不能改善预后
人工胶体的肾损伤风险不可忽视
VISEP研究:537个病例,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比较羟乙基淀粉与乳 酸林格对于脓毒症患者28天生存率及器官衰竭等终点事件的影响。 研究结论:HES vs Ringer‘s lactate:HES明显增加肾衰凝血障碍风险
人工胶体的肾损伤风险不可忽视
CHEST研究:7000个病例,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比较羟乙基淀粉 与生理盐水对于脓毒症患者90天生存率、肾功能影响。 研究结论:HES与NS相比,ICU患者90天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然而接受 HES治疗的患者肾损害较严重。
液体治疗使用的液体种类对 患者生理功能有重大影响
其他各地
四川
2016年3月,四川卫计委发布《关于建立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的通知》,对质子 泵抑制剂、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3大类25个品种药品开展临床应用重点监控,公布25个重 点监控药品目录,主要针对医师处方行为进行规范。
苏州
首批有60个品种被纳入监控目录 苏州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医改试点城市。当地医改小组原则通过系列医改措施,其中

临床合理用药的处方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的处方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的处方分析在医学实践中,合理用药一直是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

处方作为医生开具药物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方面的重要性。

一、开具合理处方的重要性合理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和剂量,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佳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开具合理处方具有以下重要性:1. 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合理用药能够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选用最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应用,要根据细菌感染类型和耐药性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患者获得最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2. 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不合理用药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开具合理处方能够减少患者出现不必要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

此外,一些药物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者不良反应增加。

合理用药可以避免或减少这些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处方分析的方法与步骤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用药,临床医生在开具处方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和药物选择。

处方分析是评估和审核处方是否合理的重要环节。

1. 患者评估:在开具处方前,医生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验结果等信息。

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用药需求。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既往用药史等,以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和剂量。

2.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孕妇或哺乳妇女等特殊情况,医生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使用方便性等因素。

同时,还应考虑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和药物禁忌症等情况。

3. 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基于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医生需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对于儿童、老年人和特殊人群,药物剂量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处方规范化和合理用药特点探析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人们医疗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用药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安全用药的制度,国家出台了《处方管理方法(试行)》,并正式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开始落到实处,这是我国医疗系统用药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谈新形势下处方规范化以及合理用药的关系,旨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改革。

关键词新形势;处方规范化;合理用药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用药安全性方面的改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处方规范化以及合理用药的相关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以及助理医师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所开具的一份诊断患者的用药凭证,此凭证需要经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之后才可以生效[1],这是药剂师进行配药的依据,对处方进行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因此加强对处方规范化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医院处方规范化管理
1. 1 处方的类型处方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法定处方、协定处方和医师处方。

法定处方顾名思义就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处方,具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医师在开具此类处方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

协定处方主要是指在满足某一地区或没有医疗机构日常用药需要的条件下,医疗机构的药剂科和医师共同商议制定的处方,这类处方主要用来开具储备型药物以及大剂量的药物,这可以对用药剂量以及种类进行控制,并且减少了患者中间购药的环节,为患者提供了便利。

医师处方就是指医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患者的特殊需要而当面开具的文件,此文件开具之后就同时具备了法律、经济和技术效力,如果此处方造成了严重的医疗事故,则开具此处方的医师需要对医疗事故进行负责[2]。

1. 2 处方规范对处方进行规范化管理,首先就需要对处方的主要项目内容进行规范。

处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处方前记、处方头、处方正方、处方后记,处方前记主要记录的内容包括医院的名字、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就诊信息;处方头通常以“R”或“RP”起头;处方正方是处方的主要部分,主要记录的内容为使用药品的名称、规格以及用法用量等;处方后记主要是相关人员的签名,并且原则上不能涂改,出现涂改的情况,处方人需要在涂改的位置签字。

2 处方规范化的要求
2. 1 对处方的书写进行规范和管理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医师在开具处方时需要使用专业术语和规范化的语言,对药物相关信息的书写需要将
药物的名称写全,同时还需要保证对用量以及用法的书写清晰明确,对西药、中药和中成药需要分开开具。

对处方的书写进行规范主要是为了解决医师用药和药师配药出现的分离问题,有利于提高处方调配的准确性。

另外,在现实中,医生开具的处方字迹潦草不清晰,患者根本就不明白自己使用的药物,因此需要对医师书写字迹的清晰度进行严格的要求,保证处方上的字迹尽量工整、清晰,保证患者可以清楚辨认,从而实现就医用药的透明度。

2. 2 对处方的颜色进行严格的区分不同科室处方的颜色有所区别,需要进行严格的区分。

《处方管理方法》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对处方的印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都需要对医疗处方进行统一的印刷,对处方包括的内容进行统一的规定,同时根据科室的不同对处方的颜色也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如儿科处方为淡绿色、急诊处方为淡黄色、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为淡红色。

并且要求在印刷时直接印上唯一的编号进行计数管理,建立处方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管理制度。

以防止空白麻醉药品处方流失等。

对处方的颜色以及基本格式进行统一的规定,可以为药品监管人员对药品的流向审查提供便利,提高审查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医院财务整理的水平[3]。

2. 3 对处方用药的天数、品种等进行规范《处方管理方法》规定,处方用药一般≤1周,而急诊处方一般≤3 d,西药和中成药处方用药的品种≤5种。

对于一些慢性的疾病,可以适当的延长时间,但是一般也≤15 d。

对处方用药进行规范有利于解决滥开药物的问题,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维护患者的利益。

另外,新规定放开了对购药地点的限制,除了特殊的药品之外,其他的药物医院都不可以强迫患者必须在医院内购买,这一规定使药品制度更加的公平和透明。

3 处方规范化和合理用药的关系
对医疗处方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在现实中,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处方用药和临床诊断不相符合、开具大处方、用法和用量不够规范、重复用药的情况严重、滥用辅助药物等,而对处方用药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的研究证明,在临床处方开具当中,滥用抗生素的情况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因为这类药物利润较高,并且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医疗事故,此问题的出现反映出我国药物规范化管理的漏洞,国家正在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规范,对于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4]。

4 小结
安全合理用药是医疗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处方的规范化管理,安全合理用药,保证符合医疗的四项基本要求,即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

要想实现安全合理用药的目标,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相关政策的推动,同时还需要医疗机构的积极配合,医疗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不断的吸收新的、先进的知识,从而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开出
更加科学、有效、安全,同时又经济合理的处方,这样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梁锦芬,陈斌. 不合格处方分析与对策.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3):267-270.
[2] 唐瑾. 5800张中药处方质量调查与分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73-76.
[3] 郑家龙,储戟农,潘艳丽,等. 门诊中成药处方规范化分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12):1073-1074.
[4] 郭伟民,朱红球,许百虹. 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及对策.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z1):6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