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公开课自制)
文言文宾语前置课件

这种用法常见于古籍中,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例如:“唯赤则之言”(《左传·僖公二 十八年》)。
介词宾语前置
用“于”把介词宾语提到介词前面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被动句中,介词“于”引导的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面。例 如:“怀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06
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的 应用
在口语中的应用
总结词
少用、表达不正式
详细描述
在口语中,我们通常使用简单、直接的语句,很少使用复杂的语法结构。因此,宾语前置的情况在口语中并不常 见,仅用于表达不正式或强调的语气。例如,“我饭吃了”这句话在实际语境中可能是为了强调自己已经吃过饭 了。
在书面语中的应用
04
介词宾语前置
06
• 以“以”为介词的介词短语:如“以此 为戒”中的“以此”。
宾语前置的语法意义
01
02
03
强调受事
通过将受事提前到句首, 来强调受事的重要性或突 出某个信息。
强调施事
通过将施事提前到句首, 来强调施事的重要性或突 出某个信息。
表达疑问或反问
通过将疑问代词或否定词 提前到句首,来表达疑问 或反问的语气。
用“以”把介词宾语提到介词前面
介词“以”后面跟着的宾语放在介词前面。例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也”(《荀子·劝学》)。
介词宾语与动词宾语的比较
结构不同
动词宾语前置时,动词和前置的 宾语之间没有介词;介词宾语前 置时,介词和前置的宾语之间有
介词。
强调重点不同
动词宾语前置主要强调动作的对象 或接受者,而介词宾语前置主要强 调动作的方式或手段。
在散文中的应用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PPT课件

19
.
1、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20
.
2、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 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21
.
谢谢!
22
.
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
6
.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C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
.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知自 丁宁我 莫忘我
结论五:代词“自”、“相”、“见”作宾语, 常常前置。
18
.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五、代词“自”、“相”、“见”作宾语,常常 前置。
8
.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信自 未有之 不欺余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词 2、都由代词 (“自”“之”“余”)充当宾语。
结论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否定词:不、未、莫、无、毋等
9
.
宾语前置公开课课件

10年 名词活用为动词,省略句 年 名词活用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
预测2011年高考单独设题的可能性不大,但在翻 年高考单独设题的可能性不大, 预测 年高考单独设题的可能性不大 译题中一定会有所涉及。 译题中一定会有所涉及。
考题演练
1、( 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 、(`06年广东卷 下列各句, 、( 年广东卷) 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由也 。 .君何以知燕王。 C.夫晋,何厌之有 。 D. 何故而至此。 夫晋, 何故而至此。 夫晋
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特殊情况: 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特殊情况:
1方位名词有时候也可以前置,如: 方位名词有时候也可以前置,
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东向 南向 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 北向坐 张良西向 西向侍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2“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 可译为“ 相 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 这时“ 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儿童 她 吾已失恩义, 相见不相识(我)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 吾已失恩义 会不相从许( 3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 可译为“ 见 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 这时“ 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如 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 如: 生孩六月, 请勿见 望见谅/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请勿见笑 生孩六月 慈父见 请勿
4 古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押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 古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押韵的需要 为了平仄或押韵的需要, 到谓语动词前。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中原北望气如山 孙仲谋处/中原北望 到谓语动词前。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中原北望气如山
文言文句式之宾语前置句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谓(动)── 宾
介词 ── 宾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 焉、奚 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C)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B、童子何知? C、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判断句)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不欺余”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 “自”“己”“余”都是代词,它们分别作 “信”“知”“欺” 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完整版)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1,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5,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7,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8,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9,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11,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2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4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5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6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7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8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9洞庭君安在哉?10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三、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1“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岳阳楼记》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3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4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5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6余是以记之。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公开课

3(亮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 当时的人没谁承认这一点 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的规律三:疑问代词作宾语 +动词/介词, 即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介词的宾语,则代词提前
例7 沛公安在/童子何知/大王来何 操/而又何羡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例8国足已乱,将何以战 / 微 斯人,吾谁与归 / 何由知之
文言常见疑问代词:何/胡/安/谁/焉/孰/奚/恶/曷 文言常见介词: 于/以/与/为/由/如/向/从/在 探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宾语前置句吗
宾语前置的规律四:宾语+以+动词性短 语,即此处介词的宾语不是疑问代词, 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的宾语前置
例9 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严以律己/宽以 待人/坐以待毙/夜以继日 /文以载道
宾语前置的规律一:用“之”“是” 提宾,即(唯/惟)+宾语+之/是+动 请关注此结构的变种(例 5):何……+之有 词
此处翻译不带“唯/惟”字的句子时应先将宾 语恢复原位;而用“唯/惟” 目的是加强语 气,译成现代汉语时,除了要复位外,还得 译成“只/只要/只有/一定”等,如唯利是图/唯 才是举
当然见到“之”不能一概认定为“提宾”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也有特例: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黍离》)
小试牛刀: 翻译句子(提示:还原成现代汉语习惯 的语序后再翻译) 1、(07年深圳第一次调研)子不自悲 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
你这个人不为自己的事感到悲伤却为 我的感到悲伤,不怜悯自己却怜悯我。
2自古及今,未之闻也
从古代到今天,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宾语前置的规律二: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 即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若是代词,则放动词前 试判断“齐人未尝赂秦”一句是否宾语前置 我尝试着大胆改动:齐人未之(秦国)赂 例6忌不自信 / 莫我知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常见否定词: 未、弗、不、莫、非、勿、毋
《宾语前置句》课件

知识梳理
1、什么叫宾语? (1)动词性谓语中的宾语。
动词性谓语中被动词支配的对象,叫宾语。 现代汉语: 他‖写文章。 古代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
(2)介宾短语中的宾语。
介词以及其后所接的一个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这
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就是介词的宾语。
※介宾短语作状语,表示动
现代汉语: 在教室
拓展延伸
几种特殊的宾语前置:
1.“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 (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 谓语的后面。例: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 “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
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 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① 府吏见丁宁 (我)
达标练习
C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 )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马之千里者。 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解析:C项是定语后置句。
课堂小结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 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特点: 都是否定句; 宾语是代词; 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注意如下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典例分析
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特点: 宾语都前置; “是”“之”是提宾的标志。
宾语前置句式教案

1. 让学生理解宾语前置句式的概念及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宾语前置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句式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将宾语放在谓语前面的句式。
2. 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a.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b.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c. 强调宾语3. 宾语前置句式的用法:a. 表示疑问b. 表示否定c. 强调宾语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宾语前置句式的类型及用法。
2. 难点:疑问句、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判断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类型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汉语中的典型例句,让学生加深对宾语前置句式的理解。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汉语中宾语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宾语前置句式的定义、类型和用法。
3. 举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式。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转换和表达。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口语表达。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宾语前置句式的理解程度。
b. 学生运用宾语前置句式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c. 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对宾语前置句式的运用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与现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句式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
2. 文化渗透:介绍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句式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课外阅读:推荐阅读古代汉语文献,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宾语前置句式的运用。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古代汉语教材。
2. 辅助材料:古代汉语文献、典型例句、练习题库。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等词语
•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 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 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 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 以馈之?
小试身手: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
不同的一句是:( C )
A、寂寥而莫我知也。 B、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 C、后遂不复至 。 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 何陋之有哉?
有何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3、唯利是图。
唯图利
4、唯才是举。
唯举才
疑问代词、方位名词、数量词、时间词 等常置于介词前。
介词“ 以 ” 比较常见。
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D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奚以知其然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
以衣帛矣。
B.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C.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D.状语后置。以桑树之
• 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
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 如:①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②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
扶将(她)/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 • 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
“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 如:府吏见丁宁(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望见恕/诚
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 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好 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扶助弱小),为人放荡不羁, 他不从事正当的职业,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 特的地方。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 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不能 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
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类型?
一、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大王来何操? 何操
操何
2.沛公安在? 安在3.何以战?来自何以在安 以何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宾语“何”“安” 都是疑问代词,分
别作动词“操”、“在”和介词“以”的
宾3、语这。些宾语都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 规律一:介)的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句式特点:
1、用“之” 、“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 强调宾语。
2、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译。“唯(惟)……是……” 格式。惟:只, 只是。
规律三: 用 “是”或“之”为标 志的宾语前置。
小试身手: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
的一项( B )
A、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宋何罪之有 ? D、何厌之有?("厌"通“餍"yàn”, 满足)
翻译: (1)国家拿什么救济百姓? (2)国家拿什么供养军队?
翻译:
• 年成有好坏,这是自然界常 有的,大禹、商汤曾遭受过。 如果不幸再有方圆二三千里 土地发生旱灾,国家拿什么 救济百姓呢?如果边境突然 告急,几千几万的部队,国 家拿什么去供养军队呢?
7.从句式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小结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 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将其 “顺装” 过来。
补充:另外还有三种特殊情况
翻译:我看从我这里经过的人多了,却没 有人同情我。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乞丐便对他表示同情。乞丐 跟着他并乞讨食物,庄子说:“我已经七天没吃食物 了啊!”乞丐叹息道:“我看从我这里经过的人多了, 却没有同情我的。同情我的只有先生您了,
9、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yóng] 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 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旧知回顾
• 文言句式中: • 1.什么是倒装句?
• 2.倒装句有哪些类型?
(定语) 〔状语〕 (定语)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文言句式复习之
宾 语 前 置
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 词或者介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与用法。 2、通过练习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 特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A.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不多见
四、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项王项伯东向坐。 “东向”
2、一言以敝之。
“一言以”
句式特点:
“向东” “以一言”
1、“东向”“一言以”是介宾结构。
2、介词的宾语“东”“一言”提到了介词的前 面 ,为了突出介词所介绍的对象。
规律四: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 B.夫子之谓也 “谓之夫子也”,说的就是夫子您啊. •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yāo è者
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了
• 【答案】C • 【解析】C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8、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疑问代词有: 1、指人:谁、孰 2、指物:何、胡、奚、曷(hé) 3、指处所:恶(wū)、安、焉、
小试身手: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 同的一项( C )
A 、 卿欲何言 ? B 、 之二虫又何知 ? C 、其间旦暮闻何物? D 、君何患焉?
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忌不自信。 不自信
不信自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 未有之
3、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不欺余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不、未)。 2、宾语“自”“之”“余” 都是代词。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 宾语要前置。
注意如下否定词:
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常见的代词:
余、吾、己、自、汝、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