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术解剖及操作要点。[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pt课件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pt课件

-
8
-
9
大 静 脉 解 剖 图
-
10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
11
颈内静脉解剖
• 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
在颈动脉鞘内下行于颈 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外 侧,至胸锁关节的后方 于锁骨下静脉汇合无名 静脉入上腔静脉。
-
12
-
13
-
14
-
15
右侧颈内静脉优于左侧
a. RIJV与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 b. 右侧胸膜顶低于左侧 c. 右侧无胸导管
中心静脉置管术
成武县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 陈明新
-
1
中心静脉置管
• 经皮肤直接自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
脉和股静脉等进行穿刺,沿血管走向直至腔静 脉的插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与右心 房连接处,即右心耳处
• 我们常用的穿刺路径:锁骨下、颈内、股静脉、
外周(PICC)
-
2
适应证
1.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2. 长期输液治疗 3. 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休克,四肢血管塌陷, 脆弱又需大量快速补液
4. 胃肠外营养治疗 5. 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 6.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
3
● 禁忌证
* 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 穿刺部位有感染 * 凝血功能障碍 * 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
穿剌,以免误伤动脉,引起局部巨大血肿,血气 胸者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剌
-
4
中心静脉置管优点
-
19
中路穿刺法
1、胸锁乳突肌下端胸
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 上缘组成一个三角, 称胸锁乳突肌角,颈 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 角的中心位置。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PT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PT

锁骨பைடு நூலகம்静脉穿刺
置管操作步骤
(1)穿刺点为锁骨与第一肋骨相交处,即锁骨中1/3段与外1/3交界处,锁骨下缘1~2cm处,也可由锁骨 中点附近进行穿刺。 (2)体位:平卧位,去枕、头后仰,头转向穿刺对侧,必要时肩后垫高,头低位15 ~30 ,以提高静脉压 使静脉充盈。 (3)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巾。 (4)局部麻醉后用注射器细针做试探性穿刺,使针头与皮肤呈30 ~45 向内向上穿刺,针头保持朝向胸骨 上窝的方向,紧靠锁骨内下缘徐徐推进,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边进针边抽动针简使管内形成负压, 一般进针4cm可抽到回血。若进针4~5cm仍见不到回血,不要再向前推进以免误伤锁骨下动脉,应慢慢向 后退针并边退边抽回血,在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至皮下后改变进针方向,使针尖指向甲状软 骨,以同样的方法徐徐进针。
颈内静脉穿刺
置管操作步骤
(1)以右侧颈内中路穿刺点为例,确定穿刺点位,锁骨与胸锁乳突肌 的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区 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3~5cm。 (2)体位:患者平卧,去枕,头后仰,头转向穿刺对侧,必要时肩后 垫一薄枕,头低位15 ~30 使颈部充分外展。 (3)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巾。 (4)局部麻醉后用注射器细针做试探性穿刺,使针头与皮肤呈30 ,与 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进针深度一般为3.5~4.5cm,以进针深度不超 过锁骨为宜。边进针边抽回血,抽到静脉血即表示针尖位于颈内静脉。 如穿人较深,针已对穿颈静脉,则可慢慢退出,边退针边回抽,抽到静 脉血后,减少穿刺针与额平面的角度(约30 )。
锁骨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一肋骨的外侧缘,成年人长3~4cm。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详解 ppt课件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详解 ppt课件

2020/11/13
14
三、Swan-Ganz导管技术
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 置入3腔,4腔或6腔Swan-Ganz导管,监测 血流动力学。技术操作主要掌握如何把导 管置入肺动脉。
20
PCWP wave 5-12mmHg
CVP wave 4-8mmHg RV wave S 15-30mmHg D 0-8mmHg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二)股静脉示图 来自下肢静脉血回流
2020/11/13
5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意义
1、生命延续通路。 2、监测血流动力学,为诊断治疗抢救病人提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方法 和Swan-Ganz导管技术及并发症预防
2020/11/13
1
一、解剖学
• (一)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示图

来自上肢、颅内、颅外、颈部静脉血回流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供科学数据。
2020/11/13
6
三、穿刺置管方法
1、前路:
在胸锁乳突肌内缘中点,颈总动脉外缘,平喉 结或环甲膜处进针,针与皮肤呈30-45度,进针 方向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点。注射器带负压进 针退针。
2020/11/13
7
2、中路:
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锁骨形成三角 的顶点进针,在三角内任何点都为中路。进针如 在胸骨头肌外缘应向外偏斜指向锁骨中点;如在 锁骨头肌内侧缘进针,应指向锁骨切迹,针干与 皮肤呈15-35度。注射器带负压进退。

《中心静脉置管》PPT课件

《中心静脉置管》PPT课件
6
导管维护
ACL三步曲
❖ A-Assess 导管功能评估 ❖ C-Clean 冲管 ❖ L-Lock 封管
7
A-Assess 导管功能评估
❖ 1.输液速度降低 ❖ 2.无法回抽回血 ❖ 3.冲封管困难
推10ml生理盐水轻松,回抽3ml血轻松。OK!
8
C-Clean 冲管
(1)冲管的定义:
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避免刺 激局部血管,并较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9
C-Clean 冲管
(3)冲管的目的: ➢ 保持血管通畅 ➢ 避免残留药液沉淀在导管内 ➢ 避免药物 之间的反应
10
冲管操作
冲管方法:脉冲式冲管(推一下,停一下) 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将附着在导管和血管壁药液冲 洗干净。
普通式冲管
脉冲式冲管
11
L-LOCK封管
1. 封管的定义: 用稀释肝素液或生理盐水,注入中心静脉导管内,
5
置管长度及保留时间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刺激性小、置管时间长,一般置 管长度为:14cm~18cm。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风险大,易误伤动脉,造 成血、气胸,置管长度为12cm~15cm。 股静脉穿刺穿刺置管感染率高,易形成深静脉血栓, 适用于短期置管患者,一般置管长度:20cm~25cm。 导管留置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周,最长不能超过3个 月。提高护理的标准对延长导管的存留时间有很大 意义。
19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
2.保持通畅 ➢ 静脉输液前确定管道在静脉内:输液前抽回
血,见回血方可输液,若无回血,严禁加压 推注。 ➢ 正确冲封管 ➢ 维持静脉输液的速度不低于5ml/h,建议使用 输液泵匀速输液。 ➢ 经中心静脉输血、营养液、高浓度液体之后, 要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一次。 ➢ 24h持续输液,必须保证每日冲管一次。

中心静脉置管术 PPT课件

中心静脉置管术 PPT课件
➢ 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2-3厘米, 股动脉搏动的内侧1厘米,针与皮肤呈45 角,对准肚脐方向进针。
14
中心静脉导管的操作方法
15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1)在已经选定的穿刺点上,先做消毒/铺巾/局 部麻醉的准备。取出空针,抽吸1毫升肝素生 理盐水在其中,按照该穿刺位置的操作要领穿 刺,针尖斜面指向心脏方向,边进针边回吸直 到抽到血液。
16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大多数状况下,可以通过观察血液的颜色(动脉血为鲜红色,静 脉血为暗红色)来确认穿刺针尖是否在静脉内。某些状况下(如:低 氧血症,贫血),可能不能用颜色区分动脉/静脉。ARROW提供了特殊 的构造来解决。将压力探针(pressure probe)连接压力换能器后插 入蓝空针尾端的小孔,自监护仪上得到静脉波形(如右上角图形)。 或者,将压力探针接到静脉输液器的尾端后,插入蓝空针尾端的小孔, 若见到盐水滴入通畅即为静脉,若盐水不能滴入说明位置错误,若有 血液返回到输液器中说明穿刺入动脉。
11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穿刺点
在锁骨中/内1/3段交界处下方1厘米处定 点,注射器和穿刺针与额面平行,穿刺针指向 内侧稍上方,紧贴在锁骨后,对准胸骨柄上切 迹进针,深度为3-5厘米。
12
股静脉
股静脉导管置入术
13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 股静脉穿刺与其他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在解剖上股静脉位于腹股沟韧带下股动 脉内侧,外侧为股神经,因此,股静脉 穿刺需要在摸到股动脉搏动后在其内侧 穿刺。
22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导管置入后,用注射器连接延长管尾端并抽吸, 应当回血通畅,证明导管尖端在静脉血管中。然后, 将不会立即使用的管径中注入肝素生理盐水以防止凝 血。缝合点缝在皮肤上固定。

中心静脉置管术解剖及操作要点讲课文档

中心静脉置管术解剖及操作要点讲课文档
现在九页,总共五十五页。
颈内静脉周围解剖关系
❖颈动脉鞘内:颈内静脉、颈内
动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
❖上段:颈内静脉位于颈内动脉
的后外侧。
❖下段:位于颈总动脉前外侧。 ❖后方:膈神经、甲状颈干、椎
静脉、锁骨下动脉、胸导
管(左侧)
❖内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
现在十页,总共五十五页。
现在十一页,总共五十五页。
❖穿刺针与冠状面夹角不宜>30°
❖穿刺针靠近(不是紧贴)锁骨后面进行 ❖进针向上不超过锁骨上缘、向内不超过同侧胸锁关节
现在二十七页,总共五十五页。
4.锁骨上进路锁骨下静脉穿刺解剖与优势
❖进针点接近锁骨下静脉内段膨大部,一次试穿成功
率高(作者:86.6%,Haapaniemi:85.4%)
❖不存在狭窄锁肋间隙影响,进针与置管均不受艰制 ❖穿刺针可始终与冠状面成负向角度(10°- 15°)
❖外侧0.5 ~ 2cm上缘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 锁骨上0.5 ~ 1cm处
现在二十二页,总共五十五页。
锁骨下进路发展
❖锁骨中点下缘。
❖锁骨中、内1/3交点处下缘。
❖锁骨中点外侧下缘。 ❖第2前肋与锁骨中线交点。
❖锁骨中点外侧0.5~1cm,
锁骨下1 ~2cm。
现在二十三页,总共五十五页。
2.锁骨下进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
现在四十页,总共五十五页。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现在四十一页,总共五十五页。
1.技术要点
❖病人体位:仰卧,双下肢外展外旋45°
❖进针点: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偏内侧,股动脉外侧,腹股沟
韧带下1 ~ 2cm,婴儿近韧带下方,股动脉旁进针
❖进针方向:向上、向后、指向内侧(脐部),针与冠状

中心静脉置管(全)ppt课件

中心静脉置管(全)ppt课件

• 锁骨上途径:
膈神经麻痹 血胸 气胸 胸腔积液 动静脉瘘 臂丛神经损伤 空气栓塞 心律失常 肺动脉撕裂
.
6
概述 术前准备
➢ 物品准备:
a. 中心静脉置管包 b. 1%利多卡因 c. 无菌注射用水 d. 肝素钠盐水 e. 消毒敷料 f. 消毒用物 g. 手术包 h. 静脉输注液体及输液管 i. 敷贴 j. 垫肩小枕
➢ 术者准备:
a. 洗手 b. 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c. 口罩、帽子
➢ 患者准备:
锁骨上途径优点:
a. 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的结合部“目标”很大。 b. 进针方向远离胸膜,朝向纵隔。 c. 可避开锁骨骨膜,所以疼痛程度较轻。 d. 与锁骨下途径技术相比,皮肤与静脉之间距离较
短。
e. 避免了第一肋和锁骨之间的间隙。 f. 导管置入适合部位的成功率较高。误入颈内静脉
的几率较小。
g. 置管时患者可取坐位。.对不能平卧者更为有用。 45
由SCM覆盖。 上段位于SCM内侧,颈内动脉后方 中段位于SCM前缘下面,颈总动脉后外侧 下段位于SCM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 内 ,颈总动脉前外方
在胸锁关节处与SCV汇合成无名静脉
.
14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
15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 适应证:
a. 高营养支持 b. 应用升压药物 c. 中心静脉测定和监测 d. 快速冲击使用大量液体 e. 插入颈内静脉起搏器 f. 插入Swan-Ganz导管 g. 外周静脉无法开通. 患者建立静脉通路 16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 禁忌证:
a. 激动和不合作的患者 b. 肥胖、肩带肌创伤、纤维化改变、胸壁畸形、既
往外科手术和锁骨骨折造成解剖标志扭曲

中心静脉置管PPT课件

中心静脉置管PPT课件
21
解剖位置
图5:颈内静脉的解剖部位
22
穿刺方法
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根据颈内静脉 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可分为前路、中路、后路三 种。
23
前路
体位:
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 仲展,面部略转向对侧。
穿刺点及进针:
操作者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在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 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 推开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约0.5cm处进针,针干 与皮肤呈45°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的中、内 1/3交界处。
20
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起源于颅底,颈内静脉全程均被胸锁乳 突肌覆盖,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内侧,中部位 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和颈总动脉的后外侧, 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头臂) 静脉,继续下行与对侧的无名(头臂)静脉汇合成上 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一般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更为方便,因右 侧无胸导管,右颈内静脉至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几乎 为一直线,且右侧胸膜顶部较左侧低。
此路径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24
中路
体位:
同前路
穿刺点与进针:
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的 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形的中心位置,该点距 锁骨上缘约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肤呈30°角,与中 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如果穿刺未成功,将针尖退至皮 下,再向外倾斜10°左右,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 侧后缘,常能成功。
15
锁骨下路操作步骤
➢ 一旦进入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后即可抽得大量回血,此时再轻轻推 进0.1~0.2cm,使导针的整个斜面在静脉腔内,并保持斜面向 下,以利导管或导丝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锁骨上进路锁骨下静脉穿刺解剖与优势
❖进针点接近锁骨下静脉内段膨大部,一次试穿成功
率高(作者:86.6%,Haapaniemi:85.4%)
❖不存在狭窄锁肋间隙影响,进针与置管均不受艰制 ❖穿刺针可始终与冠状面成负向角度(10°- 15°)
针尖指向前方,有利于预防误穿锁骨下动脉和胸 膜顶
❖在锁骨上胸锁突肌锁骨头后方,前斜角肌将锁骨下
颈内静脉解剖特点- 4
右胸膜圆顶较左侧低,右侧颈内静脉的穿 刺点到乳头的连线,几乎与颈内静脉的走向 平行,容易穿刺,更不会穿破胸导管,所以 右颈内静脉是首选的途径。
颈内静脉周围解剖关系
❖颈动脉鞘内:颈内静脉、颈内
动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
❖上段:颈内静脉位于颈内动脉
的后外侧。
❖下段:位于颈总动脉前外侧。 ❖后方:膈神经、甲状颈干、椎
锁骨下静脉解剖特点- 4
在靠近胸骨角后侧,两侧头部静脉汇合成 上腔静脉,锁骨中1/3段矢状切面观,胸膜顶 在锁骨下动脉的后下侧及锁骨下静脉的后侧。
周围解剖关系
❖前方:锁骨 ❖后方:前斜角肌、膈神经、锁

下动脉、臂丛、胸膜顶、
胸导管(左侧)
❖锁骨下静脉内段位于锁骨、第

肋和前斜角肌之间。
股 静 脉 解 剖
中心静脉置管术解剖及操作要 点。
适应症及禁忌症
❖ 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脏大血管 手术
❖ 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 波动、输血量较大的手术
❖ 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 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 测量CVP
❖ 需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或化 疗
❖ 经静脉放置心脏起搏器
❖ 血小板减少或其他凝血机制 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 静脉穿刺,以免操作中误伤 动脉引起局部大血肿
静脉(在前)与锁骨下动脉和胸膜顶在后分隔, 减少了相关并发症
5.锁骨上进路锁骨下静脉置管建议
❖根据病人体形选择进路(进针点) ❖根据穿刺进路预先设计将穿刺针进入锁骨下静脉的部位
及其体表标志
❖穿刺针靠近锁骨后面并始终与冠状面成负向10°~ 15 °
进针
❖穿刺向内、向下、向前推进,针尖不宜超过锁骨下缘和
❖ 锁骨上进路发展
❖锁骨与胸锁乳突肌外缘 ❖夹角处
锁骨与胸锁乳突后缘夹角
❖等分线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 锁骨上处
❖右锁骨上缘中、内1/3交点 ❖改进锁上进路锁骨中点 ❖外侧0.5 ~ 2cm上缘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 锁骨上0.5 ~ 1cm处
锁骨下进路发展
❖锁骨中点下缘。 ❖锁骨中、内1/3交点处下缘。 ❖锁骨中点外侧下缘。 ❖第2前肋与锁骨中线交点。 ❖锁骨中点外侧0.5~1cm,
锁骨下静脉解剖特点-2
锁骨下静脉在锁骨下内1/3及第一肋骨 上行走,在前斜角肌内缘于胸锁关节后方, 与颈内静脉汇合,右侧形成右头臂静脉,左 侧形成左头臂静脉。
锁骨下静脉解剖特点-3
左侧较粗的胸导管及右侧较细的淋巴管在 靠近颈内静脉的交界处进入锁,与跨越 胸骨柄后侧的左头臂静脉汇合。
静脉、锁骨下动脉、胸导
管(左侧)
❖内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
锁 骨 下 静 脉 解 剖
锁骨下静脉解剖特点-1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成人长 3~4cm,直径1~2cm,起于第一肋骨外侧缘, 于前斜角肌的前方,跨过第一肋骨,前斜角 肌厚10~15mm,将锁骨下静脉与位于该肌后 侧的锁骨下动脉分开。
同侧胸锁关节
6. 锁骨下静脉置管适应症
❖成人、小儿、婴幼儿。有报道用于新生儿 ❖婴儿、新生儿采用锁骨上进路,比锁骨下
进路更安全
❖严重出血倾向者慎用 ❖高度肺气肿合并呼吸困难者慎用锁骨下进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
穿 刺 定 位 标 志
颈内静脉
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成 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 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约3~5cm,进 针时针干与皮肤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 指向足端。如果试穿未成功,将针尖退到皮 下,再向外偏斜10°左右指向胸锁乳突肌锁 骨头内后缘,常能成功。
❖穿刺技巧:左手拇指压于进针点,食指轻
按于针尖拟刺进锁骨下静脉部位的体表 投影处。穿刺过程中尽量保持穿刺针与 胸壁呈水平位。
❖置管体位:头偏向穿刺一侧,使颈内静脉
与锁骨下静脉夹角变小,减少导管误入颈 内静脉。
3.锁骨下进路锁骨下静脉置管建议
❖高度肺气肿,呼吸困难病人慎用 ❖选择进针点合理(不推荐锁骨中、内1/3交点) ❖穿刺针与冠状面夹角不宜>30° ❖穿刺针靠近(不是紧贴)锁骨后面进行 ❖进针向上不超过锁骨上缘、向内不超过同侧胸锁关
股静脉
❖ 周围解剖关系 外侧:股动脉、股神经 上方:腹股沟韧带、腹膜
腔、髂动脉
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导引钢丝外置管法Seldinger
❖细针穿刺:损伤小,减少误穿
动 脉引起的出血,血肿。
❖置入 J 型导引钢丝:插至胫静
脉右房口前。
❖外套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进展
1.穿刺置管路的发展
锁骨下1 ~2cm。
2.锁骨下进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
❖首选右侧穿刺置管 ❖病人体位:平仰卧、肩后不垫枕,自然头位
或头稍偏向置管一侧(传统:肩后垫枕、头 偏向对侧、头后仰)
❖进针点:
正常或偏瘦型:锁骨中点,下1cm 肥胖型:锁骨中点外侧1 ~2cm , 下2cm
❖进针方向:
▲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与锁骨夹角 后方(作者) ▲ 指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外缘与锁骨夹角 上缘(方机、罗光辉、李忠华等) ▲ 传统方法:指向胸锁关节、胸骨角、胸 骨上窝、喉结
颈内静脉解剖特点-2
颈内静脉上段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中 段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下端位 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构成的颈动脉 三角内。
颈内静脉解剖特点-3
颈内静脉末端后方是锁骨下动脉、膈神 经、迷走神经和胸膜圆顶,在该处颈内静 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汇合后右侧进入无 名静脉,左侧进入左头臂静脉。
❖ 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 部位
❖ 血气胸患者避免行颈内及锁 骨下静脉穿刺
穿刺置管途径
❖ 常用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 可选用
贵要静脉 颈外静脉 股静脉
解 剖 学 基 础
颈 内 静 脉 解 剖
颈内静脉解剖特点-1
颈内静脉从颅底静脉孔内穿出,颈内静 脉、颈动脉与迷走神经包裹在颈动脉鞘内, 与颈内和颈总动脉伴行,先位于颈内动脉后 侧,然后在颈内与颈总动脉的外侧下行,最 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 的外侧稍偏前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