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也。

祖楷,魏殷州刺史。

父谦,周荆州总管。

彭少孤,事母以孝闻。

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

善《周官》、《尚书》,略通大义。

周武帝时,为侍伯上士,累转门正上士。

及高祖为丞相,周陈王宇文纯镇齐州,高祖恐纯为变,遣彭以两骑征纯入朝。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留题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留题

一、字字者,文言之基石也。

翻译之际,首当辨明字义。

字义者,字之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之总称。

辨明字义,需察其上下文,审其语境。

如《论语》中“仁”字,本义为亲善,引申为道德之根本。

翻译时,当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之意。

若译为“仁爱”,则失其本义;若译为“道德”,则过于抽象。

故字义之辨,为翻译之根本。

二、词词者,字之组合,文言之筋骨也。

翻译词义,须把握词性、词义、词境。

词性者,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词义者,词之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

词境者,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作用等。

如“马”字,名词,可译为“马匹”、“马儿”等。

若在句子中作动词,则译为“骑”、“驾驭”等。

翻译词义,需结合上下文,使译文通顺、准确。

三、句句者,文言之骨架也。

翻译句子,需把握句式、句意、句境。

句式者,主谓句、动宾句、偏正句等。

句意者,句子表达的意思。

句境者,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作用等。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调整语序。

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如此翻译,既保持了原文的句式,又使译文通顺。

四、意意者,文言之灵魂也。

翻译文章,需把握文章大意、情感、修辞等。

文章大意者,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

情感者,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修辞者,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如《离骚》一文,作者屈原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翻译时,需传达出这种情感。

译为:“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如此翻译,既传达了原文之意,又使译文具有感染力。

五、神神者,文言之韵味也。

翻译文章,需把握文风、格调、风格等。

文风者,文章的风格。

格调者,文章的格调。

风格者,作者独特的风格。

如《红楼梦》一书,曹雪芹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

翻译时,需传达出这种风格。

译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

”如此翻译,既保留了原文的风格,又使译文具有韵味。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综合2014·2文言文、古典诗词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让学生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理解内容、感悟情感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总结了文言文翻译五字诀,诸位老师在教学中不妨一试。

一、连———弄懂每个字的意思,再把它们连接起来其实,此法是解释文言文、解释词语最常用的方法。

“使弈秋诲二人弈”即“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之意。

“孔君平诣其父”即“孔君平拜见他的父亲”的意思。

当然,在此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和注释,弄懂关键词的含义,尤其是要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虚词、代词的意思,如“之”、“其”、“而”等重点字词。

唯有如此,日积月累,学生方能养成钻研的好习惯,从而自得其法,自读自悟。

二、搬———照搬原文的字词文言文中有大量的地名、人名、国名、动植物名等,学生不必解释这些字词,可以照搬原文。

其中的背景资料、语言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

如“梁国杨氏子九岁”,要理解这句话并不难,但要弄明白其中的史地知识就没那么容易了。

对梁国的方位,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探究,他们知道了古代的封王制度和一些常见的地理名词的大概所指。

如梁国在河南一带,齐鲁在山东一带……这反映了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大语文观”。

三、调———调换原有句式,更加符合语言习惯文言文中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在理解的时候,宜调换它们的词序,使语言更流畅。

如“惟弈秋之为听”的教学片段:师: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生1:意思是只听弈秋的教导。

生2:老师,我发现我们的解释跟原句的词语顺序有些不同。

师:哪里不同?生2:若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解释,应该是“只弈秋的教导被听”,现在我们却解释成了“只听弈秋的教导”。

师:具体体现在哪里?生2:我们把“听”字放在“惟”字的后面了。

师:真聪明!其实,文言文里有很多这样特殊的句子,现在我们还在运用。

你们听过“惟……是……”的成语吗?生3:惟命是从。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

正德九年进士。

授礼科给事中。

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

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出核松潘边饷。

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20200203114603)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20200203114603)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忘庵王先生传(清)汪琬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

以诸生入太学,少时风流傥爽,不屑意举子业,自读书赋诗外,若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方,无不通究,而尤长于画,素擅鉴赏。

家本饶裕,而王先生雅不事生产,数为徭赋所困,又性好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概置不问,计一岁所入,辄缘手尽,以是其家遂落。

文言文翻译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应该掌握五字诀:留、删、增、调、变。

1、留
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

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

2、删
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3、增
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

4、调
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

如:“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就要把定语“可以终身行”调到中心词“一言”之前。

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两个宾语前置句,应按“不知句读,不解惑”来翻译。

5、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译为“(湖面)风平浪静”。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亡妻冯孺人行述朱彝尊孺人姓冯氏,讳福贞,字海媛,世居嘉兴练浦之阳。

考讳镇鼎,归安县儒学教谕。

教谕君为学官,弟子有名,交渐广,徙碧漪坊,去先太傅文恪公第近止百步。

教谕君年过四十无子,生孺人,特珍爱之。

五龄,延塾师陈翁,授《毛诗》《孝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
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
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
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
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
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
词序。

如《幼时记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
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
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
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