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分型
脊柱损伤分型-PPT

3、分离-屈曲型
4、压缩-伸展型
• Allen-Ferguson分期
• 分期
骨折描述
•Ⅰ
单侧椎板骨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Ⅱ
双侧椎板骨折
•Ⅲ
双侧无移位骨折
•Ⅳ
双侧部分移位骨折
•Ⅴ
完全移位骨折
5、分离伸展型损伤
• Allen-Ferguson分期
• 分期 骨折描述
• Ⅰ 前纵韧带断裂
•
肌肌力3级以上。
• E正常
感觉或运动功能正常。
• 1、压缩骨折 • 2、爆裂骨折 • 3、chance骨折 • 4、骨折脱位 • 5、脱位
• 单纯压缩骨折
爆裂骨折
爆裂骨折
• 骨折线呈水平走形,由椎体前缘向后经椎弓根至棘突发生水平骨折或致 棘间韧带断裂,常见于安全带骨折,骨折移位不大,脊髓损伤少见
•chance骨折
脱位
四、按脊柱稳定性分类
• 常在颈部损伤导致死亡后得尸检中发现 • 高分辨率CT常可显示此类损伤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就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寰枕关节脱位
Traynelis分型 • 脱位类型 • Ⅰ型 • Ⅱ型 • Ⅲ型
描述 向前移位 纵向分离移位 向后移位
寰枕关节半脱位
• 枕骨大孔后缘相对于 颈1椎板线向前移位
• 枕骨髁移出枕骨髁间 窝
脊髓损伤得分类
脊髓震荡 脊髓不完全性损伤 脊髓完全性损伤
脊髓震荡
• 最轻得脊髓损伤
脊髓收到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迟缓性瘫痪,损伤平面 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在组织学 上无病变,只就是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内 功能可以完全恢复
脊柱的稳定性及脊柱损伤的分类

不稳定性骨折
不稳定性爆破型骨折: 这是前、中、后三柱 同时损伤的结果 暴力来自垂直的轴向 压缩以及顺时针或逆 时针的旋转,使后柱 亦出现断裂 由于脊柱不稳定,会 出现创伤后脊柱后突 和进行性神经症状
Chance 骨折:椎体 水平状撕裂性损伤 脊柱过伸而产生损伤 例如从高空仰面落下, 着地时背部被物体阻 挡,使脊柱过伸,前 纵韧带断裂,椎体横 形裂开,棘突互相挤 压而断裂 可以发生上一节椎体 向后移位
前柱:前纵韧带、
椎体和纤维环的前 2/3
中柱:后纵韧带、
椎体和纤维环的后 1/3
后柱:后关节囊、
骨性神经弓(椎弓根、 椎板)、黄韧带、关 节突(椎间小关节)、 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稳定性骨折
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 这是脊柱前柱损伤的结果 暴力致脊柱向前屈曲所致, 后方的结构很少受影响, 椎体通常成楔形 该型骨折不损伤中柱,脊 柱稳定性好 通常为高空坠落伤,足、 臀部着地,身体猛烈屈曲, 产生椎体前半部压缩
屈曲一牵拉型损伤:屈曲轴 在前纵韧带的后方 前柱部分因压缩力量而损伤, 而中、后柱则因牵拉的张力 形成后纵韧带断裂;关节囊 破裂、关节突脱位、半脱位 或骨折 往往旋转力量的参与,黄韧 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都 有撕裂,是潜在性不稳定型 骨折 多见于高速公路安全带遇急 刹车时上身突然前屈所致
稳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脊 柱前柱和中柱损伤的结果 暴力来自垂直轴向压缩 通常亦为高空坠落伤,足、 臀部着地,脊柱保持垂直, 胸腰段脊柱的椎体受力最大, 因挤压而破碎 由于不存在旋转力量,脊柱 的后柱则不受影响,因而管前方,损伤脊髓 而产生神经症状
脊柱、脊髓、骨盆伤 (Trauma of Spine, spinal cord and pelvis)

石膏背心
支具
(二)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
RDIF
Reduction(复位) Decompression(减压) Internal Fixation(内固定)
上颈椎骨折(C1、2)
寰椎骨折 齿状突骨折 Hangman骨折
Jefferson骨折
后路单纯寰椎复位固定
后路寰枢椎经关节突螺钉固定Magerl 技术
韧带断裂。 (3)关节突骨折脱位 (4)关节突跳跃征 (5)腰4~5椎弓骨折(尤其双侧椎弓
骨折容易滑脱)
(三)根据有无脊髓损伤分为
无神经损伤; 合并神经损伤
完全性 不完全性
不完全脊髓损伤的分类
(1)脊髓前部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表现为肢体瘫痪或浅感觉(痛温觉) 丧失,深感觉可能正常,有括约肌功能障碍,把这 种损伤的临床表现称之为脊髓前部损伤综合征。
颈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
胸腰段骨折的治疗
固定的胸椎与活 动的腰椎转换点
关节突关节面 朝向的移行处
胸椎后凸与腰 前凸的衔接点
,
占 脊 柱 临脊 床髓 常损 见伤 损的 伤 以 上
60%
胸腰段骨折的TLICS分类法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
高处坠落伤
患者,男,29岁,10米高坠落
1 2 3
54
1
2
3
4/5
S1
4
5
S1
一、脊柱损伤的分类
(一)根据损伤机制分类
1.屈曲型损伤 占脊柱损伤总数的80~90%。如
椎体压缩性骨折、关节突骨折 合并椎体向前脱位等
法医鉴定 脊柱损伤

十三、脊柱和脊髓损伤一、脊柱损伤(一)《标准》条文《人体轻微伤的鉴定》第4.9条:脊柱韧带损伤。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四十三条:外伤性脊柱骨折或者脱位;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外伤影响脊髓功能,短期内能恢复的。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八十条:脊柱骨折或者脱位,伴有脊髓损伤或者多根脊神经损伤。
(二)适用说明1、脊柱骨折《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四十三条所规定的脊柱骨折或者脱位是指:(1)椎体或者附件的骨折,包括椎板骨折、横突骨折、棘突骨折、关节突骨折、椎弓骨折等;(2)脊椎滑脱;(3)颈椎寰枢关节半脱位;等。
不包括:椎体小关节紊乱等情况。
关键在于:在影像学资料上可以见到骨折、脱位改变的证据,而一般不以临床诊断作为鉴定依据。
椎体骨折包括:撕脱性骨折,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
脊椎滑脱分度(以第5腰椎与第1骶椎为例):I度(轻度):第5腰椎的后下缘在骶椎上后1/4位置。
II度(中度):第5腰椎的后下缘在骶椎上后2/4位置。
III度(重度):第5腰椎的后下缘在骶椎上后3/4位置。
I度无症状者无需特殊治疗;I度以上如有慢性腰痛及神经根痛或马尾受压征象者为手术指征。
颈椎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枢椎的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之间的距离相差超过2mm。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八十条所指“脊柱骨折或者脱位”均须伴随神经损伤,将在以后讲解。
2、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参照《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四十三条之规定,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是指颈椎、胸椎、腰椎因机械外力直接作用致椎间盘突出,髓核脱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椎间盘由髓核(富含胶原物质)、纤维环(髓核周围)和软骨板构成。
宜掌握以下原则:(1)鉴别椎间盘膨出与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是由于年龄增长,髓核因水份的减少而逐渐缩小,纤维环韧性逐渐减低,椎间盘变平,纤维环向周围膨出的退行性疾病。
外伤对椎间盘膨出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外伤可以使椎间盘膨出症状显现或者加重。
脊柱损伤——TLICS分型

1、椎体后上部骨折碎片后移 –楔形压缩可表现为后缘皮质突出,但不表现 后移。2、椎体矢状骨折(90%);3、后柱矢状骨折(85%);4.椎弓根 间距增宽(80%)
该图显示了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 摔倒后背部X线未发现 骨折, 然而CT显示很薄的骨折线通过椎体的前侧以及棘突。
影像所见: 1、骨髓水肿;2、黄韧带撕裂(黄箭头);3.骨折通过后柱(红箭头) TLICS评分较高,因为有分离和PLC损伤
形态学
单纯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损伤形式, 可见90%的病例中。
另一个会被认为压缩性骨折的病例。椎体前部高度减小, 可见嵌顿所致高密度带, 两份椎体的前上角骨折。其中一个棘突分为两半, 具有较宽的分离。所以为牵拉 性骨折。形态学评分为4分。
本例是很好的教学病例, 棘突间距增宽, 可见一骨碎片, 撕脱远离10mm以上。这个 细微的征象意味着有很重的损伤。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横向移位或牵拉伤风险高。本例患者可见前侧部牵拉, 注意容 易忽略强制性脊柱和严重损伤。
棘突骨折提示分离存 在,形态学应该为4分 。但是该病例最突出 表现为压缩。
横向移位-旋转
这类骨折包括所有水平方向移位的骨折: 一个椎体较另一个椎体做侧对侧运动, 如左向右,或前向后,或侧向侧旋转运 动。
通常一侧或双侧小关节旋转可见于旋转 骨折,是损伤较为严重的一类骨折,总 累及PLC。
TLICS评分中,形态学为3分,PLC评3 分,总计6分,提示需要手术固定。
压缩性
1
爆裂性
2
横行移位、旋转 3
牵拉性
脊柱损伤的分型

脊柱损伤的分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
临床上对脊柱脊髓损伤的研究方兴未艾。
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从最早的Holdsworth脊柱的二柱理论到最新的下颈椎和胸腰椎骨折AO分型,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脊柱损伤的分型在指导临床和科研的同时,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和细化。
按照解剖部位,脊柱损伤的分型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颈椎损伤上颈椎包含枕髁、寰椎、枢椎,由于其解剖结构特点,上颈椎损伤时常常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上颈椎由于解剖结构和损伤机制复杂,尚缺乏统一的分型。
目前主要针对不同解剖节段,细化为枕骨髁骨折、寰枕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寰椎骨折、寰枢关节脱位、枢椎骨折等[1]。
目前常用的分型有枕骨髁骨折的Anderson-Montesano分型、寰枕关节脱位的Traynelis和Harborview分类法、寰椎骨折的Landell分型、齿状突骨折的Anderson-D'Alonzo和Grauer分型、Hangman骨折的Levine-Edwards分型等[1]。
虽然针对上颈椎的各个节段均有分类和治疗手段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骨折的分类不明确。
因此,有必要结合CT、MRI 检查手段对上颈椎骨折的基础解剖、分类以及临床诊治进行深入研究。
二、下颈椎损伤下颈椎损伤是指C3~C7节段的损伤,多发生于活动度较大的C5~C7节段,常合并脊髓损伤。
1982年Allen等[2]根据下颈椎骨折的损伤机制,将下颈椎损伤分为6类:屈曲压缩、垂直压缩、屈曲牵张、伸展压缩、伸展牵张和侧方屈曲。
Magerl等[3]于1994年基于AO分型并根据损伤形态,将脊柱骨折分为3种类型:A型为压缩型,B型为分离型,C型为旋转/平移型;并衍生出53个亚型。
但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临床相关性不强、分型方法过于复杂。
早期的下颈椎损伤分型主要依据X线片和CT等影像学资料所反映的损伤机制和骨折形态来进行分类,未将脊柱与神经损伤结合,忽视了韧带等软组织结构的重要性。
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分类及其现代外科治疗

C级:不完全性损害,存在感觉和运动功 能,但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在3级以下。
D级:不完全性损害,存在感觉和运动功 能,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等于或大于3级。
E级: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功能独立性测定(FIM)
7级:完全独立 6级:独立性减弱,需要辅助工具独立。 5级:监护或示范。不需要体力帮助,但需要提
而前路手术对矫正脊柱成角畸形和解除
前方脊髓压迫具有良好作用。对于爆裂 型骨折拌脊髓神经损害者,由于压迫来 自于椎管前方,手术必须致力于椎管前 方减压,同时采用髂骨植骨。胸腰椎脊 柱骨折
胸腰椎脊柱骨折前路手术适应症
1) 急性爆裂型骨折合并不完全性神经损害 者,急性或陈旧性爆裂型骨折伴有进行 性神经功能恶化者是前路手术的适应症。
素(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脱水, 高压氧治疗等,防止或减轻脊髓的继发 性损伤。
2.手术治疗
早期选择正确的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达到 解剖复位,恢复椎管的正常容积,重建 脊柱的生理解剖结构和稳定性,促进脊 髓功能的恢复.
a.手术治疗的目的
1) 通过手术摘除压迫脊髓.圆锥与马尾神 经的骨折片.脱出的椎间盘或血块。以 减轻或阻止脊髓和马尾神经的继发性损 害;
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分类及其 现代外科治疗
定义: 胸腰段脊柱一般指胸11~12至腰1~2脊柱, 该节段脊柱脊髓损伤称为胸腰段脊柱脊髓 损伤。
(一)根据受伤的暴力作用的方向分类
1. 屈曲型损伤 2. 伸展型损伤 3. 屈曲旋转型损伤 4. 垂直压缩型损伤
屈曲型
屈曲旋转型
(二)根据损伤程度分类
1. 单纯椎体压缩骨折 2. 椎体粉碎压缩骨折 3. 椎骨骨折,脱位
示、指导及示范。
《脊柱损伤分型》PPT课件

• Ⅰ型
无移位或移位 <3mm无成角
• Ⅱ型
移位>3mm显著成角 C3前上终板压缩
• Ⅱa型 无移位显著成角
前纵韧带完整后纵韧带及C2~C3椎间 单侧或双侧C2~C3关节突脱位
成角畸形
整理课件ppt
21
7.枢椎椎体骨折
• 枢椎椎体骨折通常是稳定的
• Fujimura分型
整理课件ppt
23
整理课件ppt
24
(三).下颈椎损伤
Allen-Ferguson分型(按损伤机制)分为6型 • 压缩-屈曲型 • 垂直压缩型 • 分离-屈曲型 • 压缩-伸展型 • 分离伸展型 • 侧方屈曲型 • 它揭示骨与韧带的生物力学缺陷并指导手术方式
及手术入路的选择
整理课件ppt
25
1、屈曲-压缩型
• 枕骨斜坡后缘线与齿 状突前缘线相交
• 齿状突尖端、颅底点 及枢椎后缘线与颅底 点的距离大于12mm
整理课件ppt
11
3.寰椎骨折
• 寰椎骨折相对罕见。发生孤立损伤的几率不足 50%。
• 因该节段的椎管较宽大,骨折很少造成神经症状。 但常可以观察到脑神经损伤的表现
• 前后位开口像可评估寰椎侧块与枢椎侧块的位置 关系。如果双侧寰椎侧块相对枢椎侧块的移位超 过6.9mm,可诊断横突骨折及潜在不稳定.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
压缩-伸展型
齿状突骨折
分离伸展型
创伤性枢椎滑脱
侧方屈曲型
枢椎椎体骨折
整理课件ppt
4
㈡上颈椎损伤
• 1.枕骨髁骨折 • 枕骨髁骨折是罕见的骨折
• 约1/3枕骨髁骨折合并寰枕关节脱位
• 常见于无意识患者,经CT检查发现。颈椎 平片极少显示这种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类型
描述
• Ⅰ型(最常见) 单纯旋转移位,而无向前
•
滑移(半脱位)
• Ⅱ型
旋转移位,寰椎向前移位
• • Ⅲ型
3~5mm 旋转移位,寰椎向前移位
• • Ⅳ型
5mm 旋转移位,伴向后移位
a
16
环枢关节脱位
a
17
5.齿状突骨折
• Anderson-D’Alozo分型
• 骨折类型
骨折描述
• Ⅰ型
齿突尖撕脱骨折
及手术入路的选择
a
25
1、屈曲-压缩型
• 分期 • Ⅰ期 • Ⅱ期 • Ⅲ期 • Ⅳ期 • Ⅴ期
骨折描述 椎体前上缘变钝 椎体前下缘骨折 椎体喙状骨折 椎体头侧骨折向后移位<3mm 椎体头侧骨折向后移位>3mm
a
26
a
27
2、垂直压缩型分期
• 分期 • Ⅰ期 • Ⅱ期
移位 • Ⅲ期
管
骨折描述 上椎板或下椎板呈杯状 上椎板或下椎板杯状骨折,无明显
椎体粉碎或骨折块明显移位进入椎
a
28
3、分离-屈曲型
a
29
4、压缩-伸展型
• Allen-Ferguson分期
• 分期
骨折描述
•Ⅰ
单侧椎板骨折
•Ⅱ
双侧椎板骨折
•Ⅲ
双侧无移位骨折
•Ⅳ
双侧部分移位骨折
•Ⅴ
完全移位骨折
a
30
5、分离伸展型损伤
• Allen-Ferguson分期
• 分期 骨折描述
•Ⅰ
脊柱脊髓损伤分型
安康医院外科 —李智波
a
1
a
2
脊柱脊髓损伤按解剖部位分类
• 上颈椎损伤 • 下颈椎损伤 • 胸腰椎损伤
a
3
颈椎损伤的分型
• 颈椎损伤可 分为两大类:
上颈椎损伤
及下颈椎损 伤
颈椎损伤
上颈椎损伤 下颈椎损伤
枕骨髁骨折 寰枕关节脱位
压缩-屈曲型 垂直压缩型
寰椎骨折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
齿状突骨折
• 骨折类型 稳定性 骨折的描述
• Ⅰ型 • Ⅱ型 • Ⅲ型
稳定 因寰椎侧块撞击所 致的粉碎无移位骨折
稳定 线性骨折-是颅底骨折 的一部分
不稳定 翼状韧带附着点的撕脱骨折
a
6
a
7
环椎侧块向外侧移位
a
8
2. 寰枕关节脱位
• 寰枕关节脱位的患者大多死亡,极少数幸 存患者通常残留神经功能障碍特别是第Ⅸ~ 第Ⅻ对脑神经
基本点
Y轴 X轴 Z轴
以FSU上椎体的中心为原 点引出三条互相垂直的轴。 伸、缩和旋转。 前屈、后伸和侧移。 侧屈和前后移。
a
23
a
24
(三).下颈椎损伤
Allen-Ferguson分型(按损伤机制)分为6型 • 压缩-屈曲型 • 垂直压缩型 • 分离-屈曲型 • 压缩-伸展型 • 分离伸展型 • 侧方屈曲型 • 它揭示骨与韧带的生物力学缺陷并指导手术方式
分离-屈曲型 压缩-伸展型 分离伸展型
创伤性枢椎滑脱
侧方屈曲型
枢椎椎体骨折
a
4
㈡上颈椎损伤
• 1.枕骨髁骨折 • 枕骨髁骨折是罕见的骨折
• 约1/3枕骨髁骨折合并寰枕关节脱位
• 常见于无意识患者,经CT检查发现。颈椎 平片极少显示这种骨折
a
5
•
•
枕骨髁骨折的Anderson-Montesano分型
a
35
一、按受力机制分类
• 1、屈曲压缩 • 2、屈曲分离损伤 • 3、垂直压缩 • 4、旋转及侧屈 • 5、伸展损伤
上述损伤可复合,如屈曲并垂直压缩,屈曲 旋转等
a
36
3、垂直压缩
a
37
二、按脊椎损伤的部位
• 棘突骨折 • 关节突骨折 • 横突骨折(由肌肉突然收缩牵拉所致) • 椎体骨折及骨折脱位等。
a
38
附件骨折
a
39
三、按骨折形态分类
• 1、压缩骨折 • 2、爆裂骨折 • 3、chance骨折 • 4、骨折脱位 • 5、脱位
a
40
a
41
• 单纯压缩骨折
• Ⅱ型
最常见,齿突基底部骨折
• Ⅱa型
齿突基底部严重 粉碎骨折
• Ⅲ型
枢椎椎体骨折
a
18
a
19
a
20
6.创伤性枢椎滑脱
• Effendi分型
• 骨折类型 骨折描述
• Ⅰ型
无移位或移位 <3mm无成角
• Ⅱ型
移位>3mm显著成角 C3前上终板压缩
• Ⅱa型 无移位显著成角
前纵韧带完整后纵韧带及C2~C3椎间 盘破裂
• CT是可供选择的影像学检查
a
12
寰椎骨折的Levine-Edwards分型
• 骨折类型
•
Ⅰ型
•
Ⅱ型
•
Ⅲ型
•
描述 后弓骨折 侧块骨折 经典的Jefferson骨折或爆 裂骨折
a
13
Jefferson骨折
• 颈1五处骨折, • 移位不明显 • 平片难以发现
a
14
4.寰枢椎旋转半脱位
• 儿童的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相对多于成人
• 常见症状包括颈痛,并伴有斜颈、枕下疼 痛及颈部旋转受限
• 侧位像有助于判断有无咽后软组织肿胀 • 影像学检查包括:开口位像(观察齿状突)、
颈椎侧位像( ±前屈后伸位像)、动力位像 、CT及MRI。动态CT可确诊此类损伤。 MRI有助于诊断或排除横韧带撕裂
a
15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
• Fielding-Hawkins分型
• 齿状突尖端、颅底点 及枢椎后缘线与颅底 点的距离大于12mm
a
11
3.寰椎骨折
• 寰椎骨折相对罕见。发生孤立损伤的几率不足 50%。
• 因该节段的椎管较宽大,骨折很少造成神经症状。 但常可以观察到脑神经损伤的表现
• 前后位开口像可评估寰椎侧块与枢椎侧块的位置 关系。如果双侧寰椎侧块相对枢椎侧块的移位超 过6.9mm,可诊断横突骨折及潜在不稳定.
• Ⅲ型
C2~C3前移位
单侧或双侧C2~C3关节突脱位
成角畸形
a
21
7.枢椎椎体骨折
• 枢椎椎体骨折通常是稳定的
• Fujimura分型
• 骨折类型
骨折描述
• Ⅰ型
枢椎椎体前下方撕脱骨折
• Ⅱ型 央部
横突骨折经过枢椎椎体中
• Ⅲ型
枢椎椎体的爆裂骨折
• Ⅳ型
枢椎椎体的矢状面骨折
a
22
三维六自由度运动
• 常在颈部损伤导致死亡后的尸检中发现 • 高分辨率CT常可显示此类损伤
a
9
寰枕关节脱位
Traynelis分型 • 脱位类型 • Ⅰ型 • Ⅱ型 • Ⅲ型
描述 向前移位 纵向分离移位 向后移位
a
10
寰枕关节半脱位
• 枕骨大孔后缘相对于 颈1椎板线向前移位
• 枕骨髁移出枕骨髁间 窝
• 枕骨斜坡后缘线与齿 状突前缘线相交
前纵韧带断裂
•
椎体横行骨折
• Ⅱ 移位骨折累及后柱
a
31
a
32
6、侧方屈曲型损伤
• Allen-Ferguson分期
• 分期
骨折描述
• Ⅰ期 不对称的椎体压缩
骨折单侧椎弓根骨折
• Ⅱ期 移位骨折,对侧韧带撕裂
a
33
a
34
胸腰椎篇
• 一、按受力机制分类 • 二、按脊椎损伤的部位 • 三、按骨折形态分类 • 四、按脊柱稳定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