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数学(上)习题集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习题集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习题集

思考,是进步的灵魂!

初二数学(上)

主编:邓大艳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开一片天空

11.1.1全等三角形

【基础知识理解】

1.全等形的、相同.

2.一个图形经过、、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 .

4.“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是,通常把表示对应定点的字母写在的位置上.

【知识应用与提高】

1.下列图形中,和左图全等的图形是()

A B C D

2.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3.若ΔDEF≌ΔABC, ∠A=70°,∠B=50°,点A的对应点是点D,AB=DE,那么∠F的度数等于()

A.50°

B.60°

C.50°

D.以上都不对

4.如右图所示,若ΔABC≌ΔAEF, AB=AE,∠B=∠E,则下列结论:①AC=AF,

②∠FAB=∠EAB, ③EF=BC,④∠FAC=∠EAB,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已知:△ABC≌△A′B′C′,∠A=∠A′,∠B=∠B′,∠C=70°,AB=15cm,

则有:∠C′=_________,A′B′=__________.

6.如图1,在△ABC中,AC>BC>AB,且△ABC≌△DEF,则在△DEF中,____<____<____(填边).

7.如图2,△ABD≌△BAC,若AD=BC,则∠BAD的对应角是________.

(1)(2)

8.如上右图(1)所示,△ABD≌△EBC,AB=3cm,BC=5cm,则DE的长为: .

9.如上右图(2)所示,若ΔOAD≌ΔOBC, 且∠O=65°,∠C=20°,则∠OAD= .

10.如下左图所示,△ABC≌△CDA,AB与CD是对应边,则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其余对应边是:、;图中相等的角是: .

11.如上右图所示,△ABN≌△ACM,AB与AC是对应边,∠B和∠C是对应角,则图中其余相等的边及角分别是: .

12.请你试着把下图(六个全等的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图形(保留画图痕迹):

13.△EFG≌△NMH,∠F和∠M是对应角,在△EFG中,FG是最长边。在△NMH中,MH是最长

边。EF=2.1㎝,

EH=1.1㎝,HN=3.3㎝ .

(1)写出其对应边及对应角.

(2)求线段NM及线段HG的长度.

14.如图,△ABC≌△DEC,CA和CD,CB和CE是对应边.∠ACD和∠BCE相等吗?为什么?

15.如图,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直角梯形,如何把它剪在4块全等的图形?(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剪痕即可)

11.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之SSS 【基础知识理解】

1.已知:如图所示, CE=DE,EA=EB,CA=DB.

求证:△ABC≌△BAD.(完成下面证明过程中的填空)

证明∵CE=DE, EA=EB

∴________=________

在△ABC和△BAD中

()

()

()?

?

?

?

?

=

=

=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

已证

已知

∴△ABC≌△BAD.()

2. 已知:∠AOB

求作: ∠DEF 使∠DEF=∠AOB (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

解:

【知识应用与提高】

1.根据条件分别判定下面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在每一小题后面的括号里填“是”或“否”).(1)线段AD与BC相交于点O,AO=DO, BO=CO. △ABO与△BCO. ()(2)AC=AD,BC=BD.△ABC与△ABD. ()(3)∠A=∠C∠B=∠D.△ABO与△CDO. ()(4)线段AD与BC相交于点E,AE=BE, CE=DE, AC=BD. △ABC与△BAD. ()

2.如图所示,AB=AD,CB=CD.△ABC与△ADC全等吗?为什么?

E B

D C

A

B D O

C A F

E B

D C A

3.如图所示,C 是AB 的中点,AD=CE ,CD=BE ,求证:△ACD ≌△CBE

4.如图所示,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DE ,AC=DF ,BE=CF.求证:∠A=∠D

5.如图,在△ABC 中,AD=AE ,BE=CD=AB=AC ,试说明△AB C ≌△ACE .

6.如图,已知AD=BC ,OD=OC ,AO=BO ,试说明△AOD ≌△BOC .

7.如图,已知AB=DF ,AC=DE ,BE=CF ,试说明A B ∥DF .

1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之SAS

【基础知识理解】

1.根据下列已知条件,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下图中的△ABD 和△ACE 全等,且理由是SAS. (1)AB AC =,A A ∠=∠, . (2)AB AC

=,B C ∠=∠, . (3)AD AE =, ,DB CE =.

2.有一两端A 、B 不能直接到达的池塘,而要测量AB 的距离,可以先在平地上取一个能直接到达点A 和点B 的点C ,使CA=CD.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EC=BC.最后连接DE ,量出DE 的长就达到目的.为什么?

3.已知:△ABC

求作:△DEF 使得△DEF ≌△ABC.理由是SAS.(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不必证明.)

【知识应用与提高】

1. 已知:如图所示,AE=AC,AD=AB ,∠CAE=∠DAB

求证:ACB AED ???

2. 已知:EF ∥AB,EF=AB,AD=EC 求证:△ABC ≌△EFD

D

A B

C

E

F

E

D

C

B A

E

B

D

C

A

3. 已知:AD=AB,AC 平分∠BAD

求证:∠1=∠2

4.已知:∠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然后证明:△ABE ≌△ACD

5.已知:如图所示,AC=DB ,AB=DC , 求证:∠B=∠C .(提示:考虑添加适当的辅助线)

6. 已知: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

求证:2AD

11.2.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之ASA及AAS

【基础知识理解】

1. 分别根据下列已知条件,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下图中的△ABD和△ACE全等,并在后面的括号内注明理由.

(1)AB AC

=, . ()

(2

)AD AE

=,,DB CE

=.()

(3)∠B=∠C, . ()

2.已知:如下图所示,点B,F,C,E 在一条直线上,FB=CE,AB∥ED,AC∥FD .

求证:AB=DE

3.已知:△ABC

求作:△DEF 使得△DEF≌△ABC.理由是ASA.(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不必证明.)

【知识应用与提高】

1. 在△ABC和△DEF中,∠C=∠D,∠B=∠E,要使△ABC≌△DEF,还要条件()

A. AB=ED

B. AB=FD

C. AC=FD

D. BC=FD

2. 如下左图所示,已知AB=AC,∠ABD=∠ACE,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3.小杨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成三块(如上右图所示),他准备只带其中一块去玻璃店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新玻璃,他应该带去的是().

A. 第1块

B. 第2块

C. 第3块

D. 哪一块都可以4.在△ABC和△A′B′C′中,已知∠A=∠A′,AB=A′B′,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增加条件∠B=∠B′,则△ABC≌△A′B′C′ (ASA)

B.若增加条件∠C=∠C′,则△ABC≌△A′B′C′ (AAS)

C.若增加条件AC=A′C′,则△ABC≌△A′B′C′ (SAS)

D.若增加条件BC=B′C′,则△ABC≌△A′B′C′ (SAS)

E D

C

B

A

M F E C

B A

6. 如下左图所示,∠B=∠DEF,AB=DE,试说明△ABC≌△DEF,①若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 .②若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

7.如上右图所示,△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

①△ACE≌△DCB;② CM=CN;③ AM=DN。其中,正确结论有:(只填代号)

8. 已知:如图所示,已知M是△ABC的BC边上的一点,BE//CF,且BE=CF.

求证:AM是△ABC的中线.

9.如图,在△ABC与△DBE中,点A、B、E在同一直线上,且∠A=∠D,∠C=∠E, AC=DE.

(1)试判断△ABC与△DBE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2)若AB=3cm,BC=5cm,求AE的长度.

10.已知:如图所示,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

证明:AE=CE

11.如图,已知∠1=∠2,∠3=∠4,D是AE上任意一点,试说明:DB=DC.

11.2.4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之HL

【基础知识理解】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般三角形有: ; 直角三角形还有: 。

【知识应用与提高】

1.如图四边形ABCD 中,CB =CD ,∠ABC =∠ADC =90 0, ∠BAC =350,则∠BCD 的度数为:( )

(A )145 0 ( B )130 0 ( C )110 0 (D )70 0 2.如图,AB ⊥AC 于A ,BD⊥C D 于D ,若AC=DB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D (B )∠ABC=∠DCB (C )OB=OD (D )OA=OD 3.如图,∠B=∠D=900

,BC=CD,∠1=400

,则∠2=( ) (A ) 400

(B )) 500

(C )600

(D )750

4.如图,AB=AC,BD=EC,AF ⊥BC,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5.如图,AC ⊥CB, DB ⊥CB,AB=DC,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ABD=∠ACD (B)AC=CD (C) ∠B=∠C (D )∠CAB=∠DCB

6.如图,C 是路段AB 的中点,两人从C 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 两地,DA ⊥AB, EB ⊥AB,D,E 与路段AB 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7.如图,AB=CD, AE ⊥BC, DF ⊥BC,CE=BF,求证:AE=DF .

8.如图,从C 地看A,B 两地的视角∠C 是锐角,从C 地到A,B 两地的距离相等,A 到路段BC 的距离AD 与B 到路段AC 的距离BE 相等吗?为什么?

C

F

E D

C B

A

A

B E D

C B C D

第1题 A

B

D

C

第5题

【必考题】初二数学上期末试题(附答案)

【必考题】初二数学上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张老师和李老师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15千米去县城购买书籍,张老师比李老师每小时多走1千米,结果比李老师早到半小时,两位老师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设李老师每小时走x 千米,依题意,得到的方程是( ) A . 15151 12 x x -=+ B . 1515112 x x -=+ C . 15151 12 x x -=- D . 1515112 x x -=- 2.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2 211x x +=+ B .()2 2211x x x +-=- C .()()2 2x 22x 1x 1=-+- D .()2 212x x x x -+=-+ 3.把多项式x 2+ax+b 分解因式,得(x+1)(x-3),则a 、b 的值分别是( ) A .a=2,b=3 B .a=-2,b=-3 C .a=-2,b=3 D .a=2,b=-3 4.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3 x m x -=-的解是非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3m ≤ B .3m < C .3m >- D .3m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坐标为(2,2),点P 在x 轴上运动,当以点A ,P 、O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个数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如图①,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b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数学开学考试试卷新版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数学开学考试试卷新版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计算:6a·3b的结果是() A . 6ab B . 18a C . 18ab D . 9ab 2. (2分)在代数式、、、中,分式的个数有() A . 2 B . 3 C . 4 D . 5 3. (2分)如图,在△ABC中,AD和BE是高,∠ABE=45°,点F是AB的中点,AD与FE、BE分别交于点G、H,∠CBE=∠BAD.有下列结论:①FD=FE;②AH=2CD;③BC?AD= AE2; ④S△ABC=4S△ADF .其中正确的有() A . 1个

C . 3 个 D . 4个 4. (2分)如图,桌面上竖直放置一等腰直角三角板ABC,若测得斜边AB在桌面上的投影DE为8cm,且点B距离桌面的高度为3cm,则点A距离桌面的高度为() A . 6.5cm B . 5cm C . 9.5cm D . 11cm 5. (2分)如图,在△ABC中,∠C=90°,BD平分∠ABC,若CD=3,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A . 4 B . 3 C . 2.5 D . 5 6. (2分)代数式中,y的取值范围是()

B . y≠2 C . y>﹣2 D . y≠﹣2 7. (2分)已知甲、乙、丙均为x的一次多项式,且其一次项的系数皆为正整数.若甲与乙相乘为x2﹣4,乙与丙相乘为x2+15x﹣34,则甲与丙相加的结果与下列哪一个式子相同?() A . 2x+19 B . 2x﹣19 C . 2x+15 D . 2x﹣15 8. (2分)下列四边形对角线相等但不一定垂直的是() A . 平行四边形 B . 矩形 C . 菱形 D . 正方形 9. (2分)如图,A是半圆上的一个二等分点,B是半圆上的一个六等分点,P是直径MN上的一个动点,⊙O半径r=1,则PA+PB的最小值是() A . 2

【必考题】初二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必考题】初二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兰用尺规作图作△ABC 边AC 上的高BH ,作法如下: ①分别以点DE 为圆心,大于DE 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F ; ②作射线BF ,交边AC 于点H ; ③以B 为圆心,BK 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AC 于点D 和E ; ④取一点K 使K 和B 在AC 的两侧; 所以BH 就是所求作的高.其中顺序正确的作图步骤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②④③① D .④③②① 2.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 ,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 有( ) A .8个 B .7个 C .6个 D .5个 3.如果2 220m m +-=,那么代数式2442m m m m m +? ?+? ?+?? 的值是()n n A .2- B .1- C .2 D .3 4.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0 ,20BC BD BAD =∠=,则BCD ∠的度数为( ) A .50° B .55° C .60° D .65° 5.如果2x +ax+1 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a 的值是() A .2 B .-2 C .±2 D .±1 6.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0°,AB 的垂直平分线l 交AC 于点D ,则 ∠CBD 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50° D .75° 7.如图,在Rt△ABC 中,∠ACB=90°,∠B=30°,CD 是斜边AB 上的高,AD =3 cm ,则 AB 的长度是( ) A .3cm B .6cm C .9cm D .12cm 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则它的顶角是( ) A .40° B .60° C .80° D .100° 9.下列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和夹角的度数 B .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以及两角夹边的长度 C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的度数 D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 10.如图,Rt △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垂足为E ,若AB=10cm ,AC=6cm ,则BE 的长度为( ) A .10cm B .6cm C .4cm D .2cm 1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都是108°,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3 B .4 C .5 D .6 12.下列计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 A .236a a a ?= B .(2)(3)6a a a ?= C .236()a a = D .623a a a ÷= 二、填空题 13.把0.0036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该记作_____. 14.记x=(1+2)(1+22)(1+24)(1+28)…(1+2n ),且x+1=2128,则n=______. 15.如图,在△ABC 中,∠ACB=90°,CD 是高,∠A=30°,若AB=20,则BD 的长是 . 16.分解因式:x 3y ﹣2x 2y+xy=______.

(word完整版)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学期主要概念

初二上学期数学主要概念 11.1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有这样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11.3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教的平分线上。 12.1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他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 对称轴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垂直于这条线段。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2.3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3.1 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a 的算数平方根记为√a,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0的算数平方根是0.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开学考试试卷A卷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开学考试试卷A卷 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列四个图形中,如果将左边的图形作轴对称变换,能变成右边的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2. (2分)下面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 x3﹣x=x(x﹣1) B . 3xy+6y=y(3x+6) C . a2﹣a+1=(a﹣1)2 D . 1﹣b2=(1+b)(1﹣b) 3. (2分)(-a5)2+(-a2)5的结果是() A . 0 B .

C . D . 4. (2分)如果、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那么代数式 的值是() A . 0 B . 1 C . -1 D . 2 5. (2分)如果m和n互为相反数,则化简(3m-2n)-(2m-3n)的结果是(). A . -2 B . 0 C . 2 D . 3 6. (2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x2n)3=x2n+3 B . (a2)3+(a3)2=(a6)2 C . (a2)3+(b2)3=(a+b)6 D . [(-x)2]n=x2n 二、填空题 (共8题;共8分) 7. (1分)方程2x+y=5的正整数解是________ 。 8. (1分)因式分解:y3﹣4x2y=________.

9. (1分)x2+kx+9是完全平方式,则k=________ 10. (1分)计算:a(a2÷a)﹣a2=________ . 11. (1分)如图,OA⊥OC,∠1=∠2,则OB与O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12. (1分)如图,已知∠B=75°,需要添加条件________ 就可得到AB∥DE. 13. (1分)如图,AB、CD相交于点O,AC⊥CD于点C,若∠BOD=38°,则∠A=________. 14. (1分)已知a,b互为相反数,m、n互为倒数,|s|=3,求a-mn+b-s的值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共5题;共21分) 15. (1分)分解因式:a2b﹣2ab+b=________. 16. (5分).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D C A B 数学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两直线a ∥b ,与∠1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不等式组x>3 x<4??? 的解集是( ) A 、33 D 、无解 3、如果a>b ,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a 3b -- D 、2a<2b -- 4、如图所示,由∠D=∠C,∠BAD=∠ABC 推得△ABD ≌△BAC ,所用的的判定定理的简称是( ) A 、AAS B 、ASA C 、SAS D 、SSS 5、已知一组数据1,7,10,8,x ,6,0,3,若x =5,则x 应等于( ) A 、6 B 、5 C 、4 D 、2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B 、三棱住的侧面是三角形; C 、六棱住有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 D 、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图形; 7、△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2 (a+b)(a-b)=c ,则( )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B 、c 边的对角是直角; C 、△ABC 是钝角三角形; D 、a 边的对角是直角; 8、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学生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那么最终买什么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 A 、中位数; B 、平均数; C 、众数; D 、加权平均数; 9、如右图,有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都按照相同的顺序,依次标有1,2,3,4,5,6这六个数字,并且把标有“6”的面都放在左边,那么它们底面所标的3个数字之和等于( ) A 、8 B 、9 C 、10 D 、11 10、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北京市出台了新的居民用水收费标准:(1)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不超过4立方米,则按每立方米2米计算;(2)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超过4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4.5米计算(不超过部分仍按每立方米2元计算)。现假设该市某户居民某月用水x 立方米,水费为y 元,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1 a b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 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 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幕 . 注意公式:a+b=b+a ; a-b=-(b-a); (a-b)2=(b-a)2; (a-b)3=-(b-a)3. 4 ?因式分解的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2-b2= (a+ b ) (a- b ); ⑵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 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 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 6 ?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 )提负号; (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 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 x2+px+q , 有“ x2+px+q 是完全平方式二 2 ” . 分式 A 1 ?分式:一般地,用 A 、B 表示两个整式,A - B 就可以表示为B 的形式,如 A 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叫做分式. 3. 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 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 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有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整式 分式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D C B A 、 B 、 C 、 D 、 博瑞教育数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两直线a ∥b ,与∠1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不等式组x>3 x<4 ???的解集是( ) A 、33 D 、无解 3、如果a>b ,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a 3b -- D 、2a<2b -- 4、如图所示,由∠D=∠C,∠BAD=∠ABC 推得△ABD ≌△BAC ,所用的的判定定理的简称是( ) A 、AAS B 、ASA C 、SAS D 、SSS 5、已知一组数据1,7,10,8,x ,6,0,3,若x =5,则x 应等于( ) A 、6 B 、5 C 、4 D 、2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B 、三棱住的侧面是三角形; C 、六棱住有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 D 、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图形; 7、△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2 (a+b)(a-b)=c ,则( )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B 、c 边的对角是直角; C 、△ABC 是钝角三角形; D 、a 边的对角是直角; 8、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学生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那么最终买什么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 A 、中位数; B 、平均数; C 、众数; D 、加权平均数; 9、如右图,有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都按照相同的顺序,依次标有1,2,3,4,5,6这六个数字,并且把标有“6”的面都放在左边,那么它们底面所标的3个数字之和等于( ) A 、8 B 、9 C 、10 D 、11 10、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北京市出台了新的居民用水收费标准:(1)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不超过4立方米,则按每立方米2米计算;(2)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超过4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4.5米计算(不超过部分仍按每立方米2元计算)。现假设该市某户居民某月用水x 立方米,水费为y 元,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分) 11、不等式 12、已知点x 313、为了了解某校初三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1 a b

最新初二升初三数学入学测试卷

初二升初三数学入学测试卷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 100 分 2、考试时间 60 分钟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分解因式: x 2y-y 3= 。 12.若 3a=2b ,则 b b a +的值为 ; 若234z y x ==,则=+-x z y x 3_ ; 13.已知某班5名同学目测同一本教科书的宽度时,产生的误差如下(单位:cm ):2、2-、1-、1、0,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 cm. 14.在比例尺为400:1的地图上,成都市某经济开发区的面积为2 2.0m ,那么该经济开发区的实际面积为 . 15.如图,铁道口的栏杆短臂长1米,长臂长16米,当短臂的端点下降0.5米时,长臂端点应升高_________. 三、解答题(16-19题各5分,其余各7分,共55分) 16.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求出该不等式组的自然数解之和.()() ??? ??-<---≥+-x x x x 22131323 17.化简求值:622 225--??? ? ??---x x x x ,其中x =21 18、解方程:21133x x x -=--- 19、如图,AB 表示路灯,CD 表示小明所在的位置,小明发现在CD 的位置上,他的影子长是自己身高的2倍,他量得自己和身高为1.6米,此时他离路灯的距离为6.8米,你能帮他算出路灯的高度吗? E D A C B 20、将某雷达测速区监测到的一组汽车的时速数据整理,得到其频数及频率如下表(未完成) :

F E D C B A 注:30~40为时速大于等于30千米而小于 40千米,其他类同. (1)请你把表中的数据填写完整;(4分)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4分) (3)如果汽车时速不低于60千米即为违章,则违章车辆共有多少辆? (2分) 21、甲、乙两班同学参加“绿化祖国”植树活动,已知乙班每小时比甲班多种2棵,甲班种60棵树所用的时间与乙班种66棵所用的时间相等,问:甲、乙两班每小时各种多少棵树? 22、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且BD=CE ,AD 与BE 相交于点F. (1)求证:△AB D ≌△BCE (2)求证:EF BE AE ?=2 23、已知: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点C ′的位置上. 若∠1=60°,AE=1. (1)求∠2、∠3的度数; (2)求长方形纸片ABCD 的面积S . 24、如图所示:爬上小山有甲、乙两条石阶路. 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图中的数字表示台阶的高度,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压轴题】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带答案

【压轴题】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生活在古巴的吸蜜蜂鸟,它的质量约为0.056盎司.将0.0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5.6×10﹣1 B .5.6×10﹣2 C .5.6×10﹣3 D .0.56× 10﹣1 2.下列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能完成镶嵌的是( ) A .2个正八边形和1个正三角形 B .3个正方形和2个正三角形 C .1个正五边形和1个正十边形 D .2个正六边形和2个正三角形 3.如图所示,小兰用尺规作图作△ABC 边AC 上的高BH ,作法如下: ①分别以点DE 为圆心,大于DE 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F ; ②作射线BF ,交边AC 于点H ; ③以B 为圆心,BK 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AC 于点D 和E ; ④取一点K 使K 和B 在AC 的两侧; 所以BH 就是所求作的高.其中顺序正确的作图步骤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②④③① D .④③②① 4.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3x m x -=-的解是非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3m ≤ B .3m < C .3m >- D .3m ≥- 5.如果解关于x 的分式方程 2122m x x x -=--时出现增根,那么m 的值为 A .-2 B .2 C .4 D .-4 6.若2310a a -+=,则12a a +-的值为( ) A .51+ B .1 C .-1 D .-5 7.若代数式 4x x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 B .x =4 C .x ≠0 D .x ≠4 8.如图,在△ABC 中,以点B 为圆心,以BA 长为半径画弧交边BC 于点D ,连接AD .若∠B =40°,∠C =36°,则∠DAC 的度数是( )

初二数学入学测试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入学测试题(含答案) 姓 名 学校 成绩 一、选择题(每道题7分,共42分) 1.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 ) A .ab C .ab>0 D .b a >0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是2(-1)的算术平方根 B .7)7(2=- C .27-的立方根是3- D .12144±= 3.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8,则它的周长为( ) A .20 B .16 C .20或16 D .不能确定 4.二元一次方程2534=+y x 的正整数解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如果p (a -3,a+1)在第二象限,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 .a>-1 B .a<3 C .-3+>--1214)2(3x x x x 的解集是_______. 8、已知△ABC 的高为AD ,∠BAD=70°,∠CAD=20°,则∠BAC 的度数是_______ 9.如果01622=-a ,那么a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

10、观察下面一列数:根据规律写出横线上的数,-11;21;- 31;___;-51;6 1;______;….,第2007个数是__________。 三、化简求值(本题10分) 11、化简求值y x xy y x xy xy xy 2222332323+?? ???? +??? ??---其中31,3-==y x 四、解答题(本小题满20分) 12.为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某校积极进行校园环境消毒,购买了甲乙两种消毒液共100瓶,其中甲种消毒液6元/瓶,乙种消毒液9元/瓶。 (1)如果购买这两种消毒液共用780元,求四甲乙两种消毒液各购买了多少瓶? (2)该校准备在购买这两种消毒液(不包括已购买的100瓶)使已种瓶数是甲种瓶数的2倍,且所需费用不超过1200元(不包括780元)求甲种消毒液最多能再购买多少瓶?

初二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 入下表相应的空格 ) 1.在天气预报图上,有各种各样表示天气的符号,下列表示天气符号的图形中,既 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如图,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为 A (46)--, B (63)-, C (52), D (34)-, 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416±= B 9273 -=- C 3) 3(2 -=- D 2 11 4 12 = 4. 下列图形中,单独选用一种图形不能进行平面镶嵌的图形是 A 正三角形 B 正方形 C 正五边形 D 正六边形 5.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等腰梯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6.若点),(1y a 、),1(2y a +在直线1+=kx y 上,且21y y >,则该直线所经过的象限是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二、三、四象限 D 第一、三、四象限 7.如图所示,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的图形是 8. 如图,是一块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矩形色块图,由6个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组成, 晴 C 冰雹 A 雷阵雨 B 大雪 D 第8题 第2题 x y A B C D

已知中间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这个矩形色块图的面积为 A 142 B 143 C 144 D 14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目中的横线上) 9.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 . 10.把1.952取近似数并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是 . 11.已知:如图,E (-4,2),F (-1,-1),以O 为中心,把△EFO 旋转180°, 则点E 的对应点 E ′的坐标为 . 12.梯形的中位线长为3,高为2,则该梯形的面积为 . 13.已知点),(11y x 、),(22y x 、……、),(n n y x 都在直线53-=x y 上,若这n 个 点的横坐标的平均数为a ,则这n 个点的纵坐标的平均数为 . 14.等腰梯形的上底是4cm ,下底是10cm ,一个底角是60 ,则等腰梯形的腰长 是 cm . 15.如图,已知函数y a x b =+和y kx =的图象交于点P ,则二元一次方程组 , y a x b y k x =+?? =? 的解是 . 16.在Rt △ABC 中,∠C =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BC =15,且BD ∶DC =3∶2,则D 到边AB 的距离是 . A C 第16题 第18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清单: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用符号“△”加顶点字母表示,如“△ABC ”(读作“三角形ABC ”). 2.三角形(按边)分类 ?? ??????等边三角形三角形腰与底边不相等的等腰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 3.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三条高或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5.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6.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之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 7.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边长度固定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固定不变,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所有的多边形中,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8. 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也称为三角形的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

(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 三角形的外角:由三角形的一条边和相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为360°. 三角形外角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 (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10.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n 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叫做n 边形. 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1.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和为 .1802n ??-)( 12.多边形的外角:由多边形的一条边和它的相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外角和定理:n 边形的n 个外角的和为360°. 13.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n 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 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14..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也称为平面的密铺.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清单: 1.全等图形与全等三角形: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开学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同角的余角相等 B. 同旁内角互补 C. 对顶角相等 D.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如图,点E在CD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A.∠1=∠2 B.∠3=∠4 C.∠5=∠B D.∠B+∠BDC=180°[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92765544.html,] 3、下列图形可由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4、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 B. C. D. 5、的立方根等于(). A.±8 B. 8 C. 2 D.±2 6、下列实数中:、、、、0.1010010001,(往后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无理数有() A.2个 B.3个 C.4个D.5个 7、已知是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解,则的值 为()[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292765544.html,]

A. B.2 C. D. 8、不等式1+x<0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9、下列事件中适合用普查的是() A.了解某种节能灯的使用寿命 B.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 C.了解重庆市中学生课外使用手机的情况 D.了解某种炮弹的杀伤半径 10、购买铅笔7支,作业本3本,圆珠笔1支共需3元;购买铅笔10支,作业本4本,圆珠笔1支,共需4元,则购买铅笔11支,作业本5本,圆珠笔2支共需() A. 4.5元 B. 5元 C. 6元 D. 6.5元 二、填空题(每空 4 分,共24分) 11、如图,将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55°,则∠2的度数为 12、已知代数式2x﹣y的值是,则代数式﹣6x+3y﹣1的值是. 13、若关于x的不等式mx﹣n>0的解集是x<,则关于x的不等式(m﹣n)x>m+n的解集是. 14、若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则x的值为 15、与1+最接近的整数是______________.

【压轴题】初二数学上期末试卷带答案

【压轴题】初二数学上期末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若长度分别为,3,5a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 的值可以是( ) A .1 B .2 C .3 D .8 2.风筝会期间,几名同学租一辆面包车前去观看开幕式,面包车的租价为180元,出发时又增加两名同学,结果每人比原来少摊了3元钱车费,设前去观看开幕式的同学共x 人,则所列方程为( ) A .18018032x x -=+ B .18018032x x -=+ C .18018032x x -=- D .18018032x x -=- 3.如图,在ABC ?中,90?∠=C ,8AC =,13DC AD = ,BD 平分ABC ∠,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 ) A .4 B .3 C .2 D .1 4.如图,已知△ABC 中,∠A=75°,则∠BDE+∠DEC =( ) A .335° B .135° C .255° D .150° 5.如图①,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b

A .8 B .9 C .10 D .11 7.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2111m x x --=--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4且m ≠3 B .m <4 C .m ≤4且m ≠3 D .m >5且m ≠6 8.若代数式 4x x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 B .x =4 C .x ≠0 D .x ≠4 9.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50°,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6 B .12 C .16 D .18 10.下列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和夹角的度数 B .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以及两角夹边的长度 C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的度数 D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 11.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 ) A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 C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三条中线的交点 12.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则∠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 .∠A=∠1+∠2 B .2∠A=∠1+∠2 C .3∠A=2∠1+∠2 D .3∠A=2(∠1+∠2) 二、填空题 13.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o,则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14.如图ABC V ,24AB AC ==厘米,B C ∠=∠,16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BC 上以4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厘米/秒,则当BPD △与CQP V 全等时,v 的值为_____厘米/秒. 15.若实数,满足,则______.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习题集

思考,是进步的灵魂! 初二数学(上) 主编:邓大艳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开一片天空

11.1.1全等三角形 【基础知识理解】 1.全等形的、相同. 2.一个图形经过、、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 . 4.“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是,通常把表示对应定点的字母写在的位置上. 【知识应用与提高】 1.下列图形中,和左图全等的图形是() A B C D 2.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3.若ΔDEF≌ΔABC, ∠A=70°,∠B=50°,点A的对应点是点D,AB=DE,那么∠F的度数等于() A.50° B.60° C.50° D.以上都不对 4.如右图所示,若ΔABC≌ΔAEF, AB=AE,∠B=∠E,则下列结论:①AC=AF, ②∠FAB=∠EAB, ③EF=BC,④∠FAC=∠EAB,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已知:△ABC≌△A′B′C′,∠A=∠A′,∠B=∠B′,∠C=70°,AB=15cm, 则有:∠C′=_________,A′B′=__________. 6.如图1,在△ABC中,AC>BC>AB,且△ABC≌△DEF,则在△DEF中,____<____<____(填边). 7.如图2,△ABD≌△BAC,若AD=BC,则∠BAD的对应角是________. (1)(2) 8.如上右图(1)所示,△ABD≌△EBC,AB=3cm,BC=5cm,则DE的长为: . 9.如上右图(2)所示,若ΔOAD≌ΔOBC, 且∠O=65°,∠C=20°,则∠OAD= . 10.如下左图所示,△ABC≌△CDA,AB与CD是对应边,则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其余对应边是:、;图中相等的角是: . 11.如上右图所示,△ABN≌△ACM,AB与AC是对应边,∠B和∠C是对应角,则图中其余相等的边及角分别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