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方言特点

蓟县方言特点
蓟县方言特点

蓟县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蓟县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蓟县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北毗兴隆,南邻宝低,东北接遵化,东南交玉田,西北

依平谷,西南连三河。县境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面积1470

平方公里。蓟县为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高南低,北起长城,

南至蓟运河,逐渐下降,呈阶梯状分布。蓟县山区和平原对等分布,北部群

山连绵起伏、满目青翠;中部湖水荡漾、水田相接;南部平原一望无际、河渠

纵横。蓟县全县有26个乡镇,945个行政村。县内人口达80万左右,绝大

多数为汉族,另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3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以

满族人口居多,且比较集中的居住于孙各庄满族乡。

蓟县历史颇为悠久,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清池一带就有人类活动的

迹象,并已形成了氏族部落。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的西周时期,

今蓟县属燕国。春秋中期,今蓟县为无终子国国都所在。战国后期,称无终邑。秦置无终县,秦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封韩广为辽东王,建都无终。此后,汉、三国、西晋、南北朝、隋,虽隶属略有不同,但皆称为无终县。北魏时

始属渔阳郡,隋大业,无终县改名渔阳县。隋末,高开道攻占北平、渔阳两郡,自立为燕王,定都渔阳县。唐设蓟州,为州治。而后,唐、五代、辽、金、元,皆称之为渔阳县。明洪武初年,撤渔阳县入蓟州,清顺治元年称蓟州。1913年,蓟州改为蓟县。建国初,蓟县隶属河北省,1973年8月,蓟

县划归天津市。

1蓟县方言的语言特点

蓟县方言在北京话等强势方言及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影响下,其音韵特

点总体上看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呈现出中古音残留、方言接触等多来源

多层次的特征。

声母的特点

蓟县方言的声母(包括零声母)为24个,其主要音韵特点是:

(l)知组与章组完全合流,而庄组大部分辖字也读同知章组,如责、策、册、泽、择、所、森、涩、色、厕、音、测、所、森、厕;仅有少部分读做

舌尖前音。

(2)尖团不分,

古影母、疑母部分开口一、二、三等字,

(4)精组、见组部分字的白读音中,存在声母未愕化的残迹。

(5)精组部分字声母白读音读同端组,如:在、再等。

(6)泥母细音字。如:泥、尼、腻、尿、女等。

(7)泥母和来母有别,如:“暖”

(s)以母个别字,声母读同日母,如“允”仁聊。

(9)存在部分特殊的读音现象,具体来说,个别古精母、古见母平声字,声母读为送气音,如“歼、键”;昌母烛部入声字“触”的声母读为不送气音;个别明母字声母如谬论;晓母流开三有部上声字。

2.2.2韵母的特点蓟县方言的韵母有37个,其主要音韵特点是:

(l)鱼韵、虞韵不分,绝大部分泥来母鱼韵、虞韵字,

如驴、女、吕、旅、虑、滤、屡、缕等;止摄、臻摄、通摄部分三等泥

来母字,

也读为合口复韵母uei,如履、律、率、绿等。

(2)部分宕摄、曾摄、梗摄入少气字韵母,与果摄归并。如,格、额、或、落等。

(3)药韵、觉韵入声字存在大量文白异读现象,如:削、弱、约、跃、乐、学、壳、剥、觉等。

(4)遇摄合口一等模韵字,存在部分读同果摄合口韵的现象。如:虏、塑等。

(5)古曾、梗摄知庄两组入声字,部分读为ai韵母,如:色、择、责、策、册等。

(6)合口韵中存在大量u介音消失的现象,具体来讲:止摄合口三等泥来

母字,介音u皆已消失,如垒、累、类、泪等;山合一缓韵来母上声字“卵”丢失u介音;臻合三梓韵日母去声字“闰”的u介音消失;曾合一德韵匣母入

声字“或”,无u介音。通合一送韵精母去声字“粽”丢失u介音,来母去

声字“弄”白读音丢失u介音,’;通合一冬韵泥母平声字“农”丢失u介音,;通合一宋韵精母去声字“综”丢失u介音。单字调特点

蓟县方言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单字调。古清声母平声字今

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平声字今读阳平;古全浊上声字今读去声;古

全浊入声字今多归阳平,次浊入声字今多归去声,古清入字分别归入四声。

蓟县方言的儿化,从音值上来看,有7种类型:

(1)主元音是低元音、后元音时,韵母直接卷舌,如[a]、[u]、[o]、

[ε ]。发

这些元音时,不用舌尖部分,同时由于音节没有韵尾,所以便于直接卷舌。如:

[a]一[ar]刀把儿[u]一[ur]水珠儿

[ia」一[iar」衣架儿[uo」一[uor]圆桌儿

〔ua]一[uar]牙刷儿[i]一[ior]树叶儿

(2)主元音是后元音[γ],韵母儿化时变为中元音[?]。如:

[γ]—[?]饭盒儿、自行车儿

(3)主元音是前高元音[i]、[y]的,儿化时增加一个中元音[?]。发这两个高

元音韵母时要用舌前部分,儿化也要用舌前部分,因此需要增加?,才能读出一

个动程变化融入儿尾。

[i]一[ior]被里儿 [y]一[yor」灿灿儿

(4)韵尾是[i]、[n]的韵母卷舌时,[i]、[n]脱落,同时,韵腹向央元音方向

趋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当主要元音是中元音[?],丢掉韵尾,自然卷舌;

[?n]一[?r]树根儿、木棍儿

当主要元音是前半高元音[e]时,变为[?]。因为发[e]时用舌前部,儿化也用

舌前部,丢掉韵尾融入儿化时,自然读出一个动程;

[ei]一[er]酒杯儿 [uei〕一[uor〕衣柜儿

当主要元音是前低元音[a],丢掉韵尾融入儿尾时,舌位自然抬高并向央元

音趋变;

[ai]一阮[r]瓶盖儿[an」一阮[r]木板儿、果盘儿

[yan]一[r」圆圈儿[uan]一[朋r」水管儿

当主要元音是前半低元音间,丢掉韵尾融入儿尾时,舌位趋变成央次低元音

蓟县方言的形成

蓟县方言的形成,可以从两条线索上来观察:

其一,居民融合导致的方言(或语言)接触与融合;

其二,民族共同语和权威方言的规范与弱势方言的趋同。

历史上,蓟县境内居民的融合形式,主要有兵民融合、胡汉杂居融合及土客(非军事移民)融合等。伴随着一次次的军事移民,当地居民不断的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兵士广泛接触,耳濡目染,其所持方言在作为交际工具的过程中,渐次的与阿尔泰语言、与各地方言磨合,异质而有序地慢慢形成了今天蓟县方言的面貌。异质在于其非单一性,而有序则体现在原蓟县方言底层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稳固性,外来成分必须依其兼容度而适当的折合,方可进入。

蓟县,地处幽燕,自古以来就是山戎、高丽、东突厥、回绘、契丹、女真、满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杂居之地。宋辽金元时期,蓟县长期处在少数

民族的统治之下,胡汉融合力度加大。胡汉民族融合,致使出入于口角之间

的方言(或语言)随之自然而然地、隐蔽性地发生着变化,蓟县方言深受阿尔

泰语系诸语言的影响,并不断吸收、融合它们的一些成分。今天,这种融合

后的方言面貌,在蓟县方言的词汇项目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此外,非军事性移民,也造成了土(当地人)客(非军事移民)混居的状况。蓟县境内的民族、人口由于战乱等原因,始终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而其方言

也处在一个不断接触、不断融合的形成过程中。战争的破坏功能,变成了推

动人口流动、促使方言变异的条件。

民族共同语和权威方言的规范与弱势方言的趋同民族共同语和权威方言

对弱势方言的规范,是一种方言接触现象,这种规范有时是无意识的,有时

是人为行为。在古代,主要体现为政府通过官话韵书,以教育的方式来影响

弱势方言的发展。而在近现代,接触的方式更为多样化,无论是语言政策及

教育活动,还是广播电视娱乐,权威方言都在对弱势方言起着规范作

用。

2 蓟县方言的音系及其特点

蓟县虽处京畿之地,受普通话的强势影响,但境内方言口音略有不同。

县城城关及中部乡镇为一小片;下营镇、罗庄子镇的段庄、西大峪、桑园等

村为一片,与平谷方言接近;孙各庄满族自治乡自成一片,与遵化县东陵、

马兰峪一带口音相同,近似北京话;出头岭镇、西龙虎峪镇及五百户镇大部

为一片;南部上下仓、

杨津庄镇、候家营镇等6乡镇为一片,与宝纸口音接近;桑梓镇因

受三河县方言影响,也自成一片。

湛江_我的家乡作文1200字

湛江_我的家乡作文1200字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是全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傲然挺立在星光闪耀的大道上绽放自己的异彩。尤其是在60年代时陈毅元帅视察湛江时写下的诗句“海港湛江,日与夜,勤劳无暇。看吞吐,往来汝我,欧非美亚。”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南方大港的繁忙景象。 谁都喜欢旅游,我也不例外。我游玩过湛江的许多地方,这里景色风光秀丽,颇具一番南国情调和亚热带特色,是个不错的旅游胜地。 湛江申报“全国旅游城市”和“园林城市”时,我们放眼目光看着这秀丽的景色,其中的湛江八景相信人人都知道吧。湖光镜月,长廊观海,东海旭日,南三听涛,硇洲古韵,寸金浩气,港湾览胜,南亚奇缘,它们洋溢着平静之美、柔和之美、刚强之美、古韵之美,奇特之美、浩瀚之美。 八景的湖光岩和东海岛的龙海天最为我所喜欢。湖光岩位于湛江市西南部,是雷州半岛上山清水秀,风景奇特的旅游胜地,也是全国著名的火山口游览区。这里的山岩是火山爆发而形成的。湖是火山口,湖顺岩势组成椭圆形的风景区。湖水清澈,明净如镜,青峰兀立,石岩峭拔,竹树翠影,真可谓是湖光山色,浑然一体。特别是月夜,月光照在湖面上,映射到崖壁上,光采动人,故有“湖光镜月”之美誉。湖光岩旅游点主要有净湖,楞严寺,白衣庵,狮子岭,七星洞,九曲桥,诗廊等美丽胜地。每个旅游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或神秘的传说,千百年来,贬官滴臣,墨客骚人慕名而来,玩月听涛,赋诗作文,留

下了不少佳作。到了夏天时,到龙海天玩玩还不错,那里林密沙细,风清浪柔为夏日消暑,野营,游泳,冲浪的胜地;内设有帆篷区,烧烤区和海上快艇,独木舟等游乐项目。 在湛江不仅风景秀丽,美食也让人赞不绝口。尤其是湛江靠海,以其海鲜更为出名。湛江的“美食城”香气迷人,美味可口的佳肴和风味小食更为人所称赞。湛江的海产品之所以会闻名遐迩,是因为其新鲜、质优、价廉,各市场均有大量供应。在宾馆、酒店以至街边小食店及一般家庭亦可品尝到。因而,湛江是人们品尝海鲜、购买海鲜的理想之地。所以今年来有“要吃海鲜到湛江”之说。 介绍了美景美食,不能不说说湛江古色古味的娱乐艺术吧!湛江也是雷剧的故乡。雷剧是广东省的一个剧种,是从雷州半岛的民歌发展起来的,流行于雷州半岛的独特剧种,具有浓厚为鲜明的地方异彩,能很好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在业余期间很受雷州人们喜欢。湛江的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不少有特色的节目,其中有流行于市郊东海岛的“人龙舞”和廉江县的安铺“八音”,是民间文艺的珍品。这些艺术美都刚柔结合,风格独特精彩,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湛江盛产珍珠,故有“珍珠之乡”之称。湛江这颗南海明珠,虽经历了沧海桑田却仍旧可以在无尽的黑暗里发出耀眼的光芒。这颗明珠需要我们的勤奋来继续改善,南海宾诚湛江,依港而兴起,湛江港口资源的开发,有将随着我国的开放而圹大,使这颗明珠更加绚丽多彩。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 全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 1、好(所有一个字的都可以加嘛比)--叫嘛比的好。 2、不行--叫毛比吧。也叫也熊吧。 3、好吃--叫好吃的羊熊样。 4、不怎么样--叫马虎熊。 5、行不行--叫可照。 6、好--叫好的羊熊样,嘛比的好。 7、不是那样的--叫你胡几吧吊扯。 8、是、是--叫旧地、旧地。 9、(坏)了--叫考了。 10、怪好的(非常好) 11、一嘴:一句话好说的意思 12、管:行可以的意思 13、可是的该:为疑问短语“是不是的呢”之意 14、麻灿:为副词短语常置于形容词前起修饰作用很非常的意思例句:麻灿的好 15、喽喽吧:为感叹词得了吧行了吧的意思例句:喽喽吧就你那熊样 16、胡吊搞:动词短语为乱来胡做非为之意 18、搞哄黄子该!(搞什么搞) 19、哧花了吧!(失误、失手、完蛋、搞砸了) 20、腌喳人!(恶心人) 21、吊烟(狗屁)

22、打吊腰(心不在焉) 23、你看把你倨地(倨傲,你看把你宠的) 24、你洋唬什么(你来劲什么) 25、你这人真叽一裤(见不得人的恶心本质) 26、那大驴熊!(骂人的话) 27、杠路、杠家、杠腿(走、回) 28、七叶子(二青头、缺叶子肺、楞头青) 29、不照器(不行、效果不好) 30、能吊台(自作聪明) 31、不管台、不管筋(不行) 32、恶咽人、搁咽人(恶心人) 33、扯地跟袄套子样(胡扯) 34、遮鼓劲(装模作样、掩饰) 35、猫吊喽、猫水吧你!(完了吧、算了吧你) 36、过劲!(厉害) 37、你搁哪喝(读音:豁)地该!(语无伦次、搞不清状态) 38、各、各饭(吃) 39、喝朗朗地(游刃有余、象摩象样) 40、细比扣(吝啬) 41、狗比羊眼(骂人的话) 42、鬼子六(不诚实的人) 43、精豆屁(狡猾的人)

安徽蒙城方言

蒙城方言属北方话大方言的淮北话土语群。县境内语音略有差别,县东南境接近凤台方言,县西北境则受阜阳方言影响较大。 早在4000年前,夏氏族西迁夏水(今北淝河),本县纪委古老民族的活动地区;夏分天下为九州,本县属豫州,为中原地区的东南部。西晋武帝时侨置蒙县,中原豪族大量的迁徙,带来以河南中北部为腹心地区的中州话。1956年以来,在全县各学校推广普通话,加上历年来,大专毕业生分配本县,干部交流及上海、蚌埠等地知青下放蒙城,本县方言逐渐接近普通话。 声母、韵母 蒙城话属于北方话范畴。有39个韵母、21个声母,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稍有差异。如“药”,普通话读 yaò(要),蒙城话读 yǔe(约)。全境略有差别,县西境常将普通话声母 sh 改换成 f ,如“书”、“水”普通话读 shū、shuǐ ,县西境读 fū 、fěi。县东南境把普通话的声母 f 读作 h ,如“风”,普通话读 fēng ,县东南境读为 hǒng 。1956年推广普通话,蒙城话逐步接近普通话。普通话里声母 z 、c 、s 与韵母 i 连用,叫做整体认读。如 zī(姿)、cī(刺)、sī(私)。蒙城话常把 z 、c 、s 与韵母 i 拼写。如 zì(集)、c ì(齐)、sì(夕)。 声调 蒙城方言的调类与普通话相同,均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只是顺序不同。普通话的顺序为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全降调,而方言的顺序则是降升调、高平调、中升调、全降调。 方言的调值与普通话悬殊较大。普通话的调值分别是:高平调 55、中升调 35 、降升调 214、全降调 51.而方言的调值分别是:高平调 44、中升调 24、降升调 212、全降调 53. 发起声来,普通轻柔高扬,方言则硬重低沉。 蒙城方言与普通话部分汉字读音比较2 词汇 情态用语 可——否定(重声)、肯定(轻声) 擦——戏弄、找茬 乖——小孩听话 旋磨——故意闹人 嗲啦——撒娇(嗲发diě音) 磨牙——小孩打闹 唧喂——叫喊(多形容小孩哭闹) 烧包——过分卖弄 迷瞪——睡一会 呓怔——梦呓 妖野——粗暴、刻毒 左着——抓着 咂摸——品味 腻歪——不耐烦 蒲种——少心眼 不得劲——生病、不舒服 拔豁子——捅了篓子 闲磕牙——闲聊 舍皮赖脸——不知羞耻的乞求 接话把子——插话 时令用语 一门——刚才 早晚?——什么时候 麻似亮——天刚明 麻似眼——天将黑 昨个、今个、明个、后个——昨天、今天、明天、后天 称谓用语 老实头——形容人循规蹈矩 下三滥——无赖 老人精——小孩子像大人一样说话、做事 七叶子、半吊子——差心眼 不上线——不论理、胡扯 砸眼子——死板 搅毛手——蛮不讲理 窝囊废——甘受人欺、不敢抗争 有身子——怀孕 家里人——妇女、妻子 寡汉条子——未婚的成年男子 外头人——成年男子、丈夫 当家的——丈夫 礼盒子——女孩子 泼皮小子、半拉蹶子——男孩 二黄老头(老妈)四、五十岁的男(女) 贱货——人品低下 另外还有一些常见方言如:

南京话的演变和现状

南京话的演变和现状 南京话,又称南京官话,南京官话特指曾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11区、溧水县北部和句容市。南京话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及清代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官话。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所传授、使用的中国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中国话,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公元前 南京自公元前495年筑城以来,迭经变迁;自东吴兴都起,成为江南之都;到晋朝五胡乱华后,京师南迁,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始成中华文化的中心。南京话也在历代的变迁中演化。 南朝 东晋定都南京,中原汉民带来雅言,流行于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又称“士音”。南京本地居民语言为吴语,又称“庶音”。雅言和吴语逐渐融合成为金陵雅音,为南朝宋、齐、梁、陈四代所袭。 自东晋起,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统嫡传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流传到周边国家。 明朝 明代建都南京,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话成为确立国家官话标准语的基础音系,这就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明、清时代因作为汉语正音,南京话相对比较稳定。 民国 民国以来,南京城区语言的格局发生了较多变化。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即便到了清末,在上海滩依然有“申话不如京话好,南京土白更堪嘉”的说法。清末汉语拼音的创制者卢戆章,仍然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近百年来,南京城区语言的格局发生了较多变化。 影响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南京话音,明清的南京官话,加之六朝的金陵雅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形成了江淮官话中独立的南京小片方言,范围扩及苏南镇江、苏北、皖东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地。同时也对周边国家的语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日本,六朝时期中国传入日本的语音主要是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日本官立学校和民间私塾所教的中国语都是南京话,直至明治九年(1876年)日本官方才转而使用北京话。在中原经历北朝统治以后建立隋朝,在金、元以后建立明朝,南京话都以古中原雅音正统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标准音的主要依据,这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

南京方言土话百句

南京方言土话百句 倒三不着两——指说话办事不着边际,不知轻重 焐蛆——天气热了,穿着太多,一般是善意的骂人话 韶老太——指喜欢说话且又罗嗦的人 异怪——恶心,肉麻 十达子(十达、十里八达)——喜欢跟人说话,话多,见什么人都喜欢搭讪 海里湖天——希里糊涂,不知轻重,愣头青 算活拉倒——算了,拉倒 夹生——斤斤计较,不好说话,难相处 啊要辣油啊?一点儿——吃馄饨时老板问“要不要放辣椒”,回答“放一点”,后被传为老外误听成“I LOVE YOU”。是个笑话,可以当作“我爱你”用 来斯——厉害,有两下子 莫里十孤——不知轻重,做事莽撞 吴二逮鬼——不怎么样的, 毛娃子——婴儿 犯闲——讨厌

脚巴子——脚 手力儿——手帕 指抹头——手指或脚趾 黑漆马污——颜色很黑或者指又黑又脏 刷刮——办事干净利落 多大事啊——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能急了——拿你(他)没办法了 杀(S)痒——过瘾,爽了 挑子——汤匙 唉哟,后(第一声)死了——盐放多了,太咸,或者是糖放多了,太甜 看这个天,阴私阳嗨的——这里指天气不好,阴沉沉的没有太阳。也可以 指一个人态度不理不睬不阴不阳 二五郎当的——没正经,或者傻了八叽的, 阿物——叔叔(最小的叔叔又称“老无”) 老靓——小姑(姑妈、阿姨都可以称“晾”) 活丑——办事办砸了,难看了

煞渴——过瘾,爽 盼兮——姑娘,女朋友,小蜜 杆子——很仗义的 放倒——打败,搞定 死走——叫人走开,滚蛋,不跟你说了 不对箍子——不对头,不上路子 希奇扒拉——不希奇,通常后面跟一句“猴子搬家” 搞得没得鸟身呢——搞得不得了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钉毛栗子——弯起手指在人头上敲,指给人厉害瞧瞧 毛竹片子炒肉丝——毛竹板子打屁股,通常指小孩子回家挨打 栀子花茉莉花——说话不着边际,天花乱坠,东一榔头西一棒 瞎糙——乱起哄 老奎——以前是骂人真傻,现在中学校园里流行“魁”,是指很厉害 摆——厉害,牛~

关于我的家乡的作文

我的家乡可美丽、漂亮了。 春天,一棵棵挂花树开花了,一阵阵清香飘荡在家旁,只要一走出家门就能闻到桂花的清香。桂花还可以做茶叶,在树上,把它一朵又一朵的摘下来,在炎热的天气里晒上几天再把它放在瓶子里放上五六个月,就可以泡茶了。 夏天,荷叶在小河中长着,花开了红红的花瓣展开,里面有像碗一样的东西,碗里放着一颗颗可以吃的小圆圆。 秋天,一棵一棵的果树结果子了,有橘子、橙子……那橙子又大又黄,而且还很甜,橘子也一样好吃美丽。 最美的就是冬天了,雪花空中飘荡,到了中午,伙伴们在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等。 你们看,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无锡,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地方。 大家一定知道在我们无锡有许多特产,其中有人称太湖“三白”的白鱼、白虾、银鱼。

这太湖“三白”所生活的水域,正是鼎鼎大名的太湖: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优美的水质,哺育着太湖岸边的人民。 春天,阳光明媚,一阵阵清风吹来,湖面上泛起了片片涟漪,在清澈见底的湖水中有一条条小鱼,有的在悠闲自得的嬉戏玩耍;有的张着那好奇的大眼睛望着外面那美丽的景色;有的听着划船人优美而又动听的曲子,都被陶醉了。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知了在树上叫着:“热死了!热死了!”这时,到太湖边去走走,散散步是你的最佳选择,一阵阵清凉的风迎面吹来,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不在受夏天地折磨,再吃一支棒冰,那真是绝妙的享受。 到了“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秋天,在硕大的太湖旁的一棵棵桂花树都开花了,你划着小船闻到从岸边飘来的淡淡的清香,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好似来到了人间仙境神奇无比。这时,也是我们太湖“三白”的出产期,我们又可以大饱口福了。 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在太湖旁点燃一堆篝火,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烧烤食物,一

安徽经典合肥土话

xx经典合肥土话1。孩子叫: 呀来! 2。吃叫: 七,扫,干,肿。 3。抽烟叫: 拔烟! 4。敲门叫: 靠门! 5。床单叫: 窝单! 6。拖鞋叫: 腮鞋! 7。聊天叫: xx! 8。小孩叫: 峡们! 9。郁闷叫: 搞伤的了! 10。恶心叫: 吐的了!

11。可爱叫: 得味! 12。漂亮叫: 化的了! 13。爸爸叫: 达! 14。外公叫: 窝哋! 15。外婆叫: 窝赖! 16。打架叫: 披架! 17。砸叫: 叮! 18。我一脚把你揣死叫:我一板觉给你耸屁的了!19。我拿个石头砸死你叫:一渣巴图路订屁的你!20。洗衣服: 死嚷 21。厉害:

过劲 22。不明事理: 不愣 23。换鸡蛋: 哄子蛋 24。上下左右: 高豆,底下,地崩,xx 25。明天: 麻个 26。xx: 日豆(头) 27。不明事理: 不顶龙 28。漂亮叫: 排场 29。干什么: 搞红个 30。怎么搞的: 讲搞的 31。大哥: 大故

32。大姐: 大子 33。自行车: 纲狼车 34。摩托车: 木的卡 35。老母鸡: 老母子 2006-10-12 13:39:00二手车快讯辛巴 等级: 中校 文章:903 积分:727 门派: 无门无派 注册: 2006年9月16日第2楼 -------------------------------------------------------------------------------- xxxx方言笑话 福建莆田一妇女在卖甘蔗,来了一个人要买,妇女说:

“你钱给我,我嫁(‘甘庶’的莆田方言)给你。”此人很奇怪,素不相识却要嫁给我。但妇女却不停地说: “你钱给我,我嫁给你。”这人越想越奇怪,最后满脸通红地跑了。 2006-10-12 13:40:00二手车快讯辛巴 等级: 中校 文章:903 积分:727 门派: 无门无派 注册: 2006年9月16日第3楼 -------------------------------------------------------------------------------- xxxx方言发牢骚 半夜3更老子点了光烟, 坐来动床头个旁边, 看你个照片,眼泪水乱喷 记得你窝老子恰头披脑 一看就是个麻袋 xx天xx地没花头,啊要每天油趣得死 难道我真当噶失败

南京话

部分字词介绍 1、风的南京话读音?车的南京话读音?风是读fen;车是读cer 2、癔怪,曾见于《红楼梦》一书,南京话的两个意思分别是?癔里巴怪,又是什么意思?癔怪就是恶心、令人作呕、变态、色情的意思...癔里巴怪就是加强版,强调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3、公交车司机每到一个人少的小站会问:啊下……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南京话中…啊?字是哪个字的变音?要不要下;“还”的变音 4、你到哪过Ki啊……翻译成普通话为?你到哪里去啊? 5、罗嗦用一个经典的南京字代替是?韶(sao) 6、南京人说小婴儿用一个什么词?毛娃 7、南京人如何说碗,用拼音打出来?wer 8、你吃馄炖时最经典的一句问话是?哈要辣油啊? 9、伯伯,南京话如何念?白白10、哥哥,南京话如何念?国国(guoguo)11、你站着别走。请用正宗南京话回答。你站到表动!12、你喊奶奶,用一个字去喊,该如何念?来(第四声)13、对面。南京人更爱怎么说?张爱玲的书里也这么说过。对过(或者是“二面二”?老人们说“二面二”是面对面的意思...)14、宋楚瑜致辞通篇地道南京话:“我离开南京时还是"小三子”。小三子是什么意思?小孩?那应该是“小杆子”(2子的弟弟?)15、黑漆吗乌是什么意思?黑南京话怎么念?非常黑,黑漆漆一片;喝(he)16、二五是什么意思?二五郎当,意思是?神经病,脑子少根筋;和二五一样的意思,加重语气17、舌(shi 2声)搭子是什么意思?十里八达呢?跟谁都套近乎;十里八达就是跟谁都没完了韶18、小炮子是什么意思?烦嫌调皮的小孩,特指男生19、夹生的意思?不好说话、爱计较20、…孤苏?的意思?心里面一麻一麻的,不舒服21、…犯嫌?的意思?令人讨厌22、…胎气?是什么意思?大方23、…老巴子?的意思?家里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孩子24、… 刷括?的意思?干脆利落25、…搛菜?的意思?夹菜26、…磕膝头?的意思?膝盖27、…来斯?的意思?有本事、能干28、…直不弄冬?的意思?直,或者形容很直29、…脏乌?的意思?乱搞一气30、活丑,意思是?丢人31、兴得一头核子,核应该怎么念?意思是?huo;相当兴奋、兴奋过头hu,指长疖,果核也念hu子32、南京经典骂人话:“甩”的意思是?脑子少根筋、二五(现在这个字不算贬义词,往往会形容很搞笑的人)33、…啊是地呀?的意思?是不是啊?34、…算活拉倒?的意思?算了35、南京话…啊油--?是什么意思?有寒碜的意思,语气词36、南京话没有怎么说?么的37、你不买马就没的了……请问…马就?是哪三个字的速读?这句话的意思是?马上就;你不买马上就没有了38、水煮得要漫出来了用一个字去形容?浦39、“一塌带一抹”什么意思?非常40、猴子的猴字,南京话中有…猴到树上去?和…冻得猴猴的?等用法。请问这两个用法的含义分别是?用力爬到树上;冻得直打抖41、干么丝啊,南京话含义?干什么啊?42、窝赖,南京话含义。恶心43、喝人巴拉的,意思是?同样,吓这个字南京人怎么念?吓死人了;吓(he)44、胡里八涂,什么意思?糊

江阴方言土话集锦

江阴方言土话集锦 俗话说:江阴十八蛮。意思说江阴辖区方言就有十八种,虽此十八并不是精确的计数,但也是用相对夸张的数字来形容江阴的方言杂而多。 江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江阴方言独特的韵味。东临苏州的常熟、张家港(张家港有近半地区八十年代初从江阴县划过去的),南临无锡,西临常州,北临(长江北望)靖江、泰州,在过去若干年的民间交往中,各相邻地区之间的语言相互交融和影响,使得周边的乡音各有各的特色,与外县市相邻乡村的语言交流十分流畅,与本市的边远地区的语言交流上反而显得生疏了。以至于常有一些笑话流于人们中间。 江苏最难懂十大排名第六:江阴话 江阴话有29个声母,43个韵母,8个声调。江阴地方虽小,可方言差别很大,一股分东乡,西乡,东乡人讲话近常熟口音,“我”“你”“他”叫“俄”“嫩”“给”。而西乡人讲话近常州人口音,说“藕锅”“坭锅”“达锅”,而往南乡,如青阳这里又略带无锡口音,但是词汇带苏州常熟影响,叫“俄里”“嗯嗒”“伊嗒”了。 总体来讲,江阴话有生硬、刚腔、纷杂、舌齿音多后鼻音浓、一字多音字出现频繁、语意与真实意思随讲话人声调变化等特点。江阴人讲话大多数比较直率,并且喉咙特大(大多数)。 说起江阴话的生硬,是与吴侬软语味最重的苏州相比来说的,就连江阴人自己也常有“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不愿听江阴人讲话”的说法,何等生硬可想而知。比如:你要吃刀啦(你想吃什么?) 江阴话舌齿音多与后鼻音浓是长期养成的一种特有的发音规则,恐怕江阴本地人也很难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这一特点。如“全”、“线”、“显”、“鲜”的区别,“新”、“兴”的区别,“响”、“乡”、“象”、“祥”的区别,“粗”、“醋”、“除”的区别,等等。 说到江阴人的一字多音,我曾与几个土生土长的江阴人讲起,他们自己也没想到还真是这么回事,在不经意间就这么讲着、说着,谁也没去注意,但作为外地人想了解并学会江阴的本土话,就不得不重视这些发音了。如:“大蒜”、“大学”、“大小”三个词中均有一个“大”,但发间确截然不同的,分别是“dai”蒜、“da”学、“dou”小;“杏春桥”、“春三头(早春三月的意思)”二词中均有“春”字,但前者读“ceng”,后者读“qiong”;“人事局”、“人”二词中均有一个“人”字,但发音也不同,分别是“sen”事局、“nin”等。

我的家乡作文(10篇)

我的家乡作文(10篇) 我的家乡作文(10篇)我的家乡作文(10篇)作文(1)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涉县,位于美丽的太行山脚下。这里风光秀丽,人民善良。 因为这里有丰富的铁矿,所以建了一个钢铁厂天津铁厂。每天都有很多钢铁运到祖国各地。 涉县最有名的特产是核桃。它皮薄仁满,色泽金黄,放在嘴里越嚼越香。 我的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二年级:旷野星辰 我的家乡作文(2)从前,我的家乡新华充满了欢歌笑语。我每次回去了都占山为王。一会儿我跑到地里压倒了一片油菜,一会儿我又拔掉了许多蒜苗。田埂上都是我的脚印,我们还在地里烧烤呢。 可是,突然有一天地震来了,它改变了我的世界。 墙裂了,缝隙就像张大的嘴,很可怕。厨房被夷为平地,变成了一堆废墟。 大人们因为灾难皱紧了额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家为大家送来了很多东西,吃的、喝的、用的全有了。大人们在田里、空地上搭起了帐篷和小木屋,生活渐渐地恢复了正常。 这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家乡修起了一排排小洋楼,孩子们背着新书包,上了新学校。大人们开心地干活去了,家乡变得更美

好了。 二年级:杨米乐 我的家乡作文(3)我的家乡在余姚,那里的风景十分迷人,有远近闻名的龙泉山,山上有成片的毛竹林和一条条被树木遮挡住的小路。田野里有金黄的油菜花,那里还飞着成群的小蜜蜂呢! 余姚不仅风景优美,还有许多特产,有酸甜可口的杨梅,有爽口的榨菜,还有香甜的豆酥糖。 余姚的科技变的越来越发达了,原来没有的书城、咖啡馆、托管都建成了。以前的老房子大多数也都被拆掉建成新房子了,余姚的经济越来越好了,连乡下的泥巴路也变成又宽又长的马路了。 余姚还有四大名人:王阳明、朱舜水、严子陵、黄黎洲,,人们为了纪念他们,还以他们的名字取名建造了四大中学 余姚真是个好地方,我爱余姚,我爱我的家乡! 二年级:谢子彤 我的家乡作文(4)我的家在杏林东村,杏林东村是个交通便利的小区。 杏林东村的南面是固镇路,它是一条交通便利的路。北面是北二环路,它是一条又宽又广的路,爸爸妈妈每天上班都是从北二环路走。东面是火车道,当火车在道上奔跑的时候,它就像一条活泼的长龙。西面是嘉山路,它是一条跟固镇路,北二环路连在一起的路。 我们的小区非常方便,四面环绕着路,这就是我的家乡。 二年级:tt060628

安徽方言

安徽方言“安徽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它既有官话方言,又有非官话方言。安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中原官话主要通用于淮北和沿淮以南的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通用于江淮之间和沿江以南的部分县市。安徽方言中的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赣语主要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以东的各市县。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此外,还有在近百年来,先后成批迁徙之一居我省南方的客籍人所说的客家话。客籍话中有湖北人说的西南官话,有河南人说的中原官话,有湖南人说的湘语,也有为数较少的福建人说的闽语和客家话。还有从浙江迁徙皖南的畲族移民说的作畲话。说西南官话的湖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宁国、广德、朗溪、泾县、铜陵等县境内。说中原官话的河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广德、郎溪等县内。皖南的闽方言,是指由浙江、福建等地移居宁国岩山一带,和散居在广德、郎溪、歙县等地的浙江、福建人所说的话。说湘语的湖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所说的,近似“客家话”的汉语方言。我省的畲民大都居住在宁国县东南部的畲乡。 1、皖北中原官话:阜宿方言。 分布在准河以北和沿准南岸的一部分市县,淮河以北只有怀远属江准官区,其他县市都属中原官话区。它们是;砀山、萧县、毫州市、涡阳、界首市、太和、利辛、蒙城、临泉、阜阳(颍东、颍泉、颍州)、阜南、颍上、淮北市、濉溪、宿县、宿州市、灵壁,金寨城关及北部,霍邱,凤台、寿县、蚌埠市、固镇、凤阳、五河、泗县(县东部除外) 淮河以南的凤阳县、蚌埠市、霍邱县、金寨县和长丰县下塘集以北地区。 其语言特点:声母n与L不混,韵母和普通话韵类关系对应较为一致,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语法上普通话的“不知道”说成“知不道”。 2、皖中江准官话 江淮官话。其语音特点:n与L不分,en和eng不分,in和ing不分,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5个声调。语法上普通话的选择疑问句如“你去不去”在境内说成“你可去”? 主要分布在安徽的中部。淮北的怀远话,沿江南岸的城市,以及皖南少数县市的城区,了属于这个方言区。它通行于怀远(城区))、淮南市、长丰、定远、嘉山、天长、来安、滁州市、全椒、肥东、合肥市、肥西、六安市、霍山、舒城、巢湖、含山、和县、无为、庐江、桐城、枞阳、安庆市、马鞍市、当涂、芜湖市、繁昌(荻港镇)、铜陵(市区)、铜陵县(安平、董店、大通)、池州市、东至(大渡口、姜坝)、南陵(城区)、青阳、广德(城区)、郎溪(城区)、宣州市(市区)、芜湖县(湾址)、泾县(童疃)、旌德(蔡家桥)等地。 这此地区的江淮话统属于江淮官话的洪(泽湖)巢(湖)片方言。 3、皖西赣语:潜怀方言。 通行于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望江、怀宁、东至、贵池西部等地的话。它们统属于赣语中的怀(宁)彭(泽)片方言。 以岳西话为代表,通行于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望江、怀宁、东至、贵池(西部及东南角)等地。传说境内先民系明朝初年从江西吉安地区迁来。其语音特点:古全浊声母今已清化、读塞音、塞擦音时,不论平仄都读送气声母;古寒、桓两韵见溪声母的字今音韵母相同;古咸、衔两韵的端系声母字的韵母今音也相同。有阴平、阳平、阴去、阳去、上声和入声6个声调。语法上普通话的“给我报纸”说成“把报纸我”。它们统属于赣语中的怀(宁)彭(泽)片方言。

江苏方言

江苏方言——终于找到个精准区分的了来源:杨润池的日志 在千余年以前,江苏曾经是吴语的天下,就像今天的山东或是河南一样一省有一通用语,然而走到今天,江苏方言非常之杂,大概有七个点可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在方言区的边缘地带,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丹阳(就是这个神奇的地方,居然会有同县用普通话交流的现象)、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把江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海泗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在大多数人眼里江苏方言应该如上(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高中生水平不在讨论范围),然而,《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前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方言区,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争议。

由于《江苏省及上海市方言概况》年代久远,我手上仅有的扫描版画质十分拙劣并且还是黑白色,斗胆自己把中国方言地图集中的图给换了一下,图上深紫色区域包括:江都县东部,扬中,泰兴,泰州,姜堰,兴华,大丰,东台,海安,如皋,如东,以及南通,这一区域的方言十分特别,兼有吴语和淮语的特点,底层为吴语,与两边都不能通话(少数搭界吴语区可以慢速交流),在词汇上吴语淮语的都有,总的来说吴语多一些,占70%。 这一方言区内部有高度统一性,和外部完全不能通话,而内部除了右下角的南通,互相之间可以毫无任何障碍通话,这去除南通的部分,文化上叫泛泰文化圈,当地网民称自己是大泰如国,其中泰州泰兴东台三地在争首都权,泰兴网友在争首都失败后甚至喊出要建立泰兴人民共和国,吴语区淮语区都管他们叫省内泰国话。关于泰如地区的文化形成及历史原因我会在地理篇着重笔墨,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通泰区为何被中国方言地图集划为淮官呢?原来仅仅是根据全浊辅音的有无,这一划分显得相当草率,属于纸上谈兵型划分法,淮语和吴语有七大区分点,通泰只符合三项,下面上一张主语词汇表:

安徽方言概况

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安徽境内共存在着现代汉语四大方言,它们从北向南逐渐变化。它们依次是:北方方言、赣语、吴和徽语。其中,既有官话方言,又有非官话方言。比如,北方方言从北至南又分为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 安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中原官话主要通用于淮北和沿淮以南的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通用于江淮之间和沿江以南的部分县市。 方言中的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赣语主要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以东的各市 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 ,在近百年来,受历史上移民影响,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湘语、闽语、客家话、西南官话和畲话,也零星分布于皖南许多县市,受其他方言包围,逐步形成方言岛。比如,先后成批迁居我省南方的客籍人所说的客籍话有:湖北人说的西南官话,河南人说的中原官话,湖南人说的湘语,也有为数较少的福建人 的闽语和客家话。还有从浙江迁徙皖南的畲族移民说的作畲话。 说西南官话的湖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宁国、广德、朗溪、泾县、铜陵等县境内。 说中原官话的河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广德、郎溪等县内。 皖南的闽方言,是指由浙江、福建等地移居宁国岩山一带,和散居在广德、郎溪、歙县等地的浙江、福建人所说的话。 说湘语的湖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 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 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所说的,近为"客家话"的汉语方言。我省的畲民大都居住在宁国县东南部的畲乡。 中原官话。 1、皖北中原官话:阜宿方言。 以阜阳话为代表,分布在准河以北和沿准南岸的一部分市县,包括本省淮河以北22个县市。 以北只有怀远属江准官话区,其他县市都属中原官话区。它们是;砀山、萧县、毫州市、涡阳、界首市、太和、利辛、蒙城、临泉、阜阳(颍东、颍泉、州)、阜南、颍上、淮北市、濉溪、宿县、宿州市、灵壁,金寨城关及北部,霍邱,凤台、寿县、蚌埠市、固镇、凤阳、五河、泗县(县东部除外)。 淮河以南的凤阳县、蚌埠市、霍邱县、金寨县和长丰县下塘集以北地区。 其语言特点:声母n与L不混,韵母和普通话韵类关系对应较为一致,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语法上普通话的“不知道”说成“知不道”。 官话。其语音特点:n与L不分,en和eng不分,in和ing不分,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5个声调。语法上普通话的选择疑问句如“你去不去” 境内说成“你可去”? 2、皖中江准官话 以合肥话、淮北的怀远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安徽的中部,包括怀远县和江淮之间的21个市县,以及沿江皖南少数县市的城区,属于这个方言区。 县(城区)和江淮之间的21个市县包括:淮南市、长丰、定远、嘉山、天长、来安、滁州市、全椒、肥东、合肥市、肥西、六安市、霍山、舒城、巢湖和县、无为、庐江、桐城、枞阳、、铜陵(市区)、铜陵县(安平、董店、大通)、池州市、东至(大渡口、姜坝)、南陵(城区)、青阳、广德(城区郎溪(城区)、宣州市(市区)、芜湖县(湾址)、泾县(童疃)、旌德(蔡家桥)等地。 江南岸的城市包括:安庆市、贵池市、青阳县、铜陵市、芜湖市、芜湖县、南陵县、宣州市、郎溪县、广德县、当涂县和马鞍山市。当涂、繁昌(荻港镇

合肥土话大全

合肥土话大全 0、妈妈:妈姨 1、捞头八基:很笨,脑子不好。 2、一逼吊糟:一塌糊涂,乱七八糟。 3、猪头八基:鲁莽。 4、歇屁黄良:不正经。 5、韶不拉几:没有实力却爱表现。 6,搞不车你:不明白你的意思。 7、外龙你妈:表示惊讶,并不是骂人。 8、七屁八磨:经常骗人。 9、孩子:呀来! 10、吃:七,扫,干,肿。 11、抽烟:拔烟! 12、敲门:靠门! 13、床单:窝单! 14、拖鞋:腮鞋! 15、聊天:郭旦! 16、小孩:侠们! 17、郁闷:搞伤的了! 18、恶心:吐的了! 19、可爱:得味!很可爱就真得味! 20、漂亮:化的了!

21、爸爸:达答! 22、外公:屋爹 23、外婆:屋奶 24、打架:披架! 25、砸:定! 26、我一脚把你揣死叫:我一板觉给你耸屁的了! 27、我拿个石头砸死你叫:一渣巴订屁你! 28、洗衣服:死嚷 29、厉害:过劲 30、不明事理:不愣 31、换鸡蛋:哄子蛋 32、上下左右:高豆,底下,第崩,耐崩 33、昨天:搓个今天:街个明天:麻个 34、太阳:日豆(头) 35、不明事理:不顶龙 36、漂亮:排场 37、干什么:搞红个 38、怎么搞的:讲搞的 39、长一点的:长豪的 40、大哥:大锅 41、大姐:大纪 45、捎道:绍到,故意表现自己!

46、有点意思:有好赞! 47、没时间:不得手! 48、场面大:排场! 49、脑子不清楚:拨弄 50、现在:张个 51、钥匙:约赤 52、勺子:唰子,挑子 53、簸箕:戳布 54、鼻涕:龙鼻 55、这里:料块 56、那里:啦块 57、一天的时间:天把 58、谁:哈个? 59、什么:横个、轰个 60、傻,蠢,笨:孬头巴子、孬头巴鸡 61、够狠的意思:猪(野)头巴子 62、喜欢:泗洪斯烘 63、按不住:然不住 64、知道了:晓得了 65、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好大四、轰要经的? 66、拖鞋:色鞋、撒鞋 67、不睬你:不优你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班级:10社工2班姓名:王景霞学号:10251203233 家乡,即故乡,自己的家庭祖祖辈辈的居住地。自出生以来,虽搬过两次家,但始终是绕着那片地旋转,自己始终是那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一份子。不过,在自己的家乡成长了20余年,当谈及家乡这一话题时,才发现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竟是如此的浅薄,如此的不堪一击。所以,很高兴这次有机会和理由督促我去深入地探索和思考我日夜厮守却视而不见的家乡的那片地、那群人、那些事。 一、家乡的总体概况 黄略镇地处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东北部,东临湛江港,北邻遂溪县城,西至东坡荔园度假村,南接湛江市郊,距遂溪县城7公里,距湛江市区4公里,总面积为149平方公里。原属遂溪县第三区,1957年分设为黄略乡,1986年12月改为黄略镇。下辖21个村委会,151条自然村,总人口9.2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8.8万多人。而黄略村,我所居住的村庄,是属于这个镇的一个小村庄,下辖3个村委会:北合、高碧和南新。近年来,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到处高楼林立,成为黄略镇经济状况最好的村庄。但是,要想了解一个村庄的沉浮,窥视其本质,或许我们应该撩起轻纱,迈开步伐,走进其中。 二、土地的华丽变身 城市灯火闪耀,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农村则应该是一望无际的、大片大片的农土,这些是最能体现其本质的标志。然而,时代无法抵挡现代化的巨轮,伴随游子“家乡沦陷”的叹息,这首巨轮轰轰隆隆的行驶在村庄里。如今,家乡的土地发生了华丽变身,到处高楼林立,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小洋房。看着家乡的现状,似乎可以理解游子的发问:为什么我们曾经“热爱的故乡”,变成了一个自己不愿回去或回不去的地方?农村失去了它本身的特色,我们曾经耕割过的稻田,曾经牧牛过得草地,曾经玩耍过的小溪流水···都被高楼大厦取代了。于是,许多人渐渐觉得回去农村,回去家乡失去了意义,渐渐觉得哪里的风景都一样,哪里的感觉都一样。村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乡的建设愈趋现代化,但自己童年的点滴记忆逐渐被涂抹掉。此情此景,我无法争论孰是孰非,只能深深地感叹:谁人故乡不沦陷? 三、昔日的英雄,今夕的流氓 黄略人民的抗法斗争 公元1898年法国侵占“广州湾”,遂溪县黄略人民奋起反抗,挫败了法国企图扩大租界阴谋,有力地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黄略人民的抗法斗争,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抗击外来侵略史上,谱写了一曲“以一村之民,抗一国之师”令侵略者闻风丧胆、震惊中外的英雄赞歌。为了纪念黄略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王福秋、王乔等19位革命烈士,遂溪县人民政府在我们村庄里面建立了抗法纪念碑和纪念像。虽然每年清明都有很多干部和学生前去祭扫,一些年长者也会定期举行抗法纪念活动,但是,那段历史依旧渐行渐远。人们所做的一切都变成了一种形式,定期举办的抗法纪念活动甚至成为了一种聚会,村委会每年还花销一大笔钱来设宴款待那些回来参加活动有声望的人物。村民似乎忘记了那段历史,不再惦记,不再景仰,不再敬畏。站在这些建筑物前面,明显地可以看到:纪念碑的周围荒草丛生,阶梯破烂不堪,纪念碑上的字体已经褪色风化,

安徽方言概述

安徽方言概述 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安徽省淮北17个市县(不包括怀远城区话)和沿淮以南的凤阳、蚌埠市、寿县、霍丘、金寨(北部)等5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语音特征: 1.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浊擦音声母。例如,“安”读~213,“昂”读ɑ~55,“爱”读,“袄”读。1 ①为了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也说成“皖北官话”或“皖北话”。 2.各地话n与l声母不混。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例如,“买菜”说成,“报销”说成,“蓝天”说成la~55tia~213,“刚强”说成kɑ~ɑ~55。 4.各地话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古清入和次浊入一般并入阴平,古全浊入大都并入阳平,古全浊上今音归去声。例如,失=诗,袜=蛙,食=时,是=世视。 5.各地话都没有把“知绸招唱声”等古知章组三等韵的字读成声母的情况;没有将成批的“家敲学”等古见晓组开口二等韵的字读成kkx声母的情况。 6.将古全浊声母全部读成清音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声母时,跟普通话一样,也是古平声字读成送气声母,古仄声字读成不送气声母。例如:袍p≠暴p,桃t≠稻t,葵k≠柜k,求≠旧,才ts≠在,肠(或ts)≠丈(或ts)。词语特征: 1.在亲属称谓上较特殊的叫法:祖父大多面称“爷”(这与皖中江淮话和徽语

的叫法相反,这些话里“爷”多称父亲或父辈的兄弟们,)祖母面呼奶〔〕或〔~24〕与表示乳房意思的“奶”有分别;呼父亲为“爹”或(音达),母亲大都呼“娘”;外祖父呼“老·爷”或“外老·爷”,外祖母叫“姥”或“姥·娘”,舅母呼“妗·子”。 2.在人体、疾病方面说法特殊的词:额头叫做“额脑头子”,脖子叫“脖梗子”或“脖脑梗子”,指甲叫做“指甲盖子”(指读阴平);生病大都采用避讳的说法,说“不伸·坦”(伸读抻)、“不郁·着”、“不舒·坦”(舒音出)、“不得劲”等,发疟疾说成“打老瘴”、“发疟子”。 3.有特点的食品名称:大米饭叫“干·饭”(其他方言区叫“饭”),面粉叫做“面”,面条儿叫做“汤”,擀面条儿说成“擀汤”,饺子叫“扁·食”,把包饺子说成“包汤”或“捏扁·食”。 4.动物、植物的特殊叫法:鸭子叫“扁嘴子”,麻雀叫“小小·儿”或“老雀子”,结网的蜘蛛叫“蛛蛛子”或“罗·罗蛛”,蚯蚓叫“蛐·蟮”,母牛叫牛(音四),玉米叫“玉秫·秫”、“油秫·秫”或“大芦·秫”,南瓜叫“倭·瓜”。 5.时间词“今天、明天、后天、昨天、前天”分别说成“今(儿)个、明(儿)个、后(儿)个、夜(儿)个、前(儿)个”,去年说成“年·时个”。 6.人称代词中都有包括式“咱·们”,还有表现亲密感情的“俺”和“俺·们”。疑问词“什么”说成“啥”(~东西?),“怎么”说成“咋”(~弄的?)。 7.具有地方特色的常用动词和形容词:“撞”说成“石如,一头~到南墙上。“扔、丢掉”说成“板”pa~24如,把它~掉吧!请吃喝说成“厚”xou53如,俺帮你搬家,你咋~俺?“借”说成“磨”mo53如,~几个钱给俺。“舂、砸”说成如,~蒜;坑害也说“”,他把我~的

“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

“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乖乖隆地冬”、“烦不了”……前面说的几句话对于南京人来讲并不陌生,或许有些外地人也能听得懂,但有些老南京话,“木里是故”(音)、“拿翘”这类老南京话,可能连在南京出生的年轻人都没听过,南京话带着亲切的“儿化音”韵味儿,让听过它的人都念念不忘,有时还忍不住学几句,以做回家后的谈资。究竟南京话的源头、发展、魅力何在?记者专门寻访了几个精通此道的老南京人作了解答。朱皇帝时,南京话散掉了南京话的特点是带有亲切的“儿化音”。严格地讲,现在南京的年轻人所说的话已经不是地道的南京话了,因为他们的话多少带有点普通话的味道。记者从资料中得知,尽管地处江南,但由于南京是在苏皖两省交界地带,相比之下,江淮各地的方言对南京话的影响远比吴越方言要大。所以,在语言学中,南京话是应该属于北方方言系统中的江淮次方言。南京是历史名城,又是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任何一方面的改变都有可能使南京的人口发生变化。人口的变动,自然会带来语言的交流和变化。南京白话老演员卜俊保告诉记者,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兴建规模宏大的南京城墙,曾征调了全国百十个州县的近20万民工前来参加建设。到了明永乐年间,当时居住在南京的40多万居民中几乎有一半的人口是从外地征调或强制迁来的,“从那以后,南京话就散掉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引进、外地经商工作人员大量流入,南京居民中,真正世代居住南京的,实在只

占很少一部分。老南京话时时处在被外地话改造的状态中。幸而讲老南京话的市民大都聚集在秦淮区门东门西、城南及城西一带,还能勉强自成系统。但近几年来,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老城区改造工程的加快,老南京话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倘若再过若干年,人们恐怕只有在舞台才能听到正宗的老南京话了!外国人追捧南京白话用南京方言说相声,被称为“南京白话”,又名“南京相声”,流行于南京及其毗邻地区。南京还有两位赫赫有名的白话小子蔡冠宇和孙国卿两位小朋友,他们是表兄弟,在南京电视台《夺冠》栏目中一举夺得南京白话六连冠,在南京掀起一股南京白话热,记者联系到他们家长,孙国卿的母亲告诉记者:“两兄弟明年就要小升初了,蔡冠宇在小数报竞赛中夺得第一名,被南京外国语学校看中,两兄弟到现在还是喜欢‘南京白话’。” 据卜俊保介绍,南京白话是最正宗的老南京话,上世纪60年代时,南京秦淮区有两位说相声的同志苦于普通话不好,便商量用南京话说相声,他们创作的《老相识》,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中国曲艺杂志》也专门找两位同志刊登作品,在给他们的作品定曲种时,他们就以“南京白话”作为名称。卜俊保说,“南京白话和普通相声有区别,相声讲究抖包袱,包袱一定要扣好,一点都不能乱。而白话一开口就逗人乐,开场就起效果,不管是歇后语还是什么,观众都有同感。许多外地人也喜欢这门艺术,因为,南京话他们也听得懂”,“有些外国人,为了学习正宗的南京话,经常带着录音机和摄像机去看南京白话的演出。” 这些南京白话老演员们正在筹备“白局、白话研究会”,争取把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