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方言特点

合集下载

安徽方言——精选推荐

安徽方言——精选推荐

安徽方言徽州方言 【徽州方言】区域方言名。

是一种与一般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土语群,包括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六类小区方言。

徽州方言跟吴语方言有一些联系,而古徽州区域内各县的方言又互有差异。

明嘉靖《徽州府志》载:“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

”但毕竟徽州方言是单一体系的方言整体,无论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共同的特点。

语音上,大多数具有尖音;鼻音声母g,跟k、x为伍,同是标准的舌根音;没有“日[z]”母而有“[n]”母;n化韵严重,如休宁话“猫”读成“民”;祁门话“猫”读成“棉”;黟县话“猫”读成“命”,这种带n尾的词,在性质功能方面类似普通话的儿化词,所不同的是非卷舌音;徽州方言有入声,除休宁话外,不分阴入和阳入,入声近似吴方言的喉塞声,但又不是真喉塞声。

徽州方言有不少独特的方言词,但各县有异,来源不一。

一些词语至今仍沿用古义,如“先”即“先生”义;“种种”为“短而乱的胡须”;“造化”为“幸运”之义等。

徽州方言有某些独特的具有语法作用的语素,其中表示复数的有“人”、“大家”。

有的具有结构上的组合作用,表示某方面的人,如“仂”。

有的表示领属关系,如“个”。

有些独特的介(动)词,义项多,但在句中不模糊。

如“帝”有“到”、“在”、“被”、“把”等义,在句中如何用一目了然。

表示动作重复,除了在谓语前面加副词“再”作状语,有时还在句尾附加“添”来表示,如:“再吃一碗添”。

【祁门方言】祁门方言以流行于阊江上游流域的城区话为代表。

有声母21个、韵母35个、声调六个。

其音系特点是大多数流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为不圆唇高元音。

流行于沥水河与文闪河流域的西路话同城区话稍有不同,西路话有声母22个,韵母36个,声调五个。

音系特点表现在流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大凡是较高的圆唇元音。

流行于阊江中游流域的南路话,流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为较低的圆唇元音。

祁门方言词汇中的单音词丰富,其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语词,如“妪”(祖母)、“斫”(砍)、“洒”(我)等。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安徽方言主要有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吴语、徽语、赣语五个语种,大致以长江和淮河为界限,淮北地区基本是中原官话,江淮之间则是江淮官话,长江以南主要是徽语、赣语以及吴语。

下面上一安徽方言地图。

安徽地形复杂,特别是皖南和大别山区,隔一座山隔一条河口音都不同,有的甚至听不懂。

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和关中民系的母语,是以洛阳雅言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中又分为大概13个官话片区。

安徽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片:徐淮片淮北市的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宿州市的砀山县、萧县商阜片阜阳市、亳州市、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信蚌片淮南(北部、西部)、凤台、颍上霍邱、寿县(不含瓦东地区)、蚌埠怀远(不含县城周边)、固镇五河(不含县城及浍河以南部分地区)凤阳、泗县及明光市北部的司巷等地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淮语,属南方官话,通常将南京话和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

大体分布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江南也有零星的分布。

江淮官话自东向西分为通泰片(泰如片)、洪巢片、黄孝片,其中以洪巢片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黄孝片是否属于江淮官话仍然存在争议,比如安庆市区、枞阳、桐城等地就属于黄孝片,黄孝片和赣语怀岳片有几分相似。

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如下:洪巢片合肥市:市区、肥西、肥东巢湖、庐江、长丰(大部分)芜湖市:市区、南陵县部分地区、无为马鞍山:市区(除博望区)当涂(除大公圩地区)、和县、含山铜陵市:市区(除义安区)滁州市:市区、来安、全椒、定远明光、天长、凤阳(东部南部)六安市:市区、金寨(西北部除外)霍山、舒城、霍邱(南部)宣城市:旌德部分地区,广德部分地区淮南市:市区(限东部九龙岗、上窑、洛河,中部陈家岗等地区)寿县(瓦东地区)蚌埠市:怀远县(限县城周边)五河县(浍河以南部分地区)黄孝片分布安庆市区、桐城市、枞阳县赣语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在安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地的方言犹如繁星璀璨,而淮南方言则是其中独特而耀眼的一颗。

淮南方言不仅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承载着淮南人民的情感与记忆,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来说说发音方面。

淮南方言的声调相对较高,语调上扬,听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比如“好”这个字,在淮南方言里读“hào”,而且发音较为短促有力。

“吃”字读“qī”,“喝”字读“huō”,“书”字读“xū”。

这些独特的发音,让外地人初听时可能会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对于淮南本地人来说,却是再亲切不过的乡音。

词汇方面,淮南方言更是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表达。

“俺们”是“我们”的意思,“可照”表示“行不行、可不可以”,比如“这件事这样办可照?”“得劲”表示舒服、畅快,“你今天过得可真得劲!”“谝”是炫耀、显摆的意思,“他就爱谝他新买的手机。

”“胳肢窝”叫“胳老肢”,“膝盖”称为“磕几头子”。

还有“噫嘻”,用来表示惊讶或者感叹。

在日常生活中,淮南方言的运用更是生动有趣。

比如打招呼时会说:“恁这去哪来?”回答可能是:“上街买点东西。

”如果问一个东西好不好,会说:“这东西咋样?管不管?”夸赞一个人厉害,会说:“这人真过劲!”淮南方言里还有很多形象的比喻。

形容一个人很瘦,会说“瘦得跟猴似的”;说一个人很笨,会说“笨得跟猪一样”;形容天气热,会说“热得能把人蒸熟”。

这些比喻虽然简单直接,但却十分生动形象,让人一听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在描述动作方面,淮南方言也有独特的词汇。

“趿拉”表示拖着鞋子走路,“擤鼻子”是指捏住鼻子用力出气排出鼻涕,“薅草”就是拔草的意思。

淮南方言中的一些词语还反映了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比如“锅铲子”叫“抢锅铲子”,“扫帚”叫“条帚”,“拖鞋”叫“呱嗒板子”。

此外,淮南方言在亲属称谓上也有特点。

“姥姥”称为“朗娘”,“舅妈”叫“妗子”,“叔叔”称为“老达”。

淮南方言中的俗语和谚语也不少,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安徽方言考察句子

安徽方言考察句子

安徽方言考察句子
(实用版)
目录
1.安徽方言的特点
2.安徽方言的考察方法
3.句子在安徽方言中的运用
4.结论
正文
安徽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性语言,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安徽方言主要分为三个方言区,分别是江淮官话、赣语和徽语。

江淮官话是安徽方言的主要代表,其特点是发音清晰、声调丰富,与普通话较为接近。

赣语主要分布在安徽南部,其特点是口音浓重,有些词汇与广东话相近。

徽语则主要分布在黄山和宣城等地,其特点是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征。

要对安徽方言进行考察,需要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可以查阅相关的方言志和方言词典,了解安徽方言的基本情况。

其次,可以通过实地调查,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日常用语和习惯表达。

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安徽方言区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来探究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在安徽方言中,句子的运用也具有特色。

安徽方言的句子结构与普通话大致相同,但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例如,安徽方言中常用的“夜饭”指的是晚饭,“喝茶”指的是吃饭,这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并不常用。

另外,安徽方言中还有一些独特的语法现象,如“子”的用法、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这些都为句子的运用增色添彩。

总之,安徽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性语言,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通过考察安徽方言的句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安徽方言,并从中汲取语言文化的魅力。

安徽10大方言,哪种最难听懂?

安徽10大方言,哪种最难听懂?

安徽10⼤⽅⾔,哪种最难听懂?安徽10⼤⽅⾔,哪种最难听懂?20-03-08 ⼋⾯楚风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前却听不懂你说什么都是安徽⼈,我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中国语⾔博⼤精深在安徽安徽的⽅⾔主要分为五类以“两⽔三⼭”为天然界限包括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关于安徽⽅⾔就不得不提到1997年出版的《安徽省志·⽅⾔志》⼀书成为安徽省唯⼀⼀本全⾯反映各地⽅⾔的专著书中提到包括淮河以北的怀远县城区江淮之间的淮南市、合肥市等21个县市以及沿江以南的贵池、芜湖市(不含四县)、马鞍⼭市等11个市县都说的是皖中江淮官话01黄⼭话【难懂系数】:★★★★★★黄⼭地区⽅⾔属徽语,使⽤区域⼤致为原徽州地区歙县等所在地,所以其⽅⾔也能很好的代表徽语。

但是黄⼭⽅⾔内部差异很⼤,可谓是每个县都有其⾃⾝的语⾔魅⼒。

黄⼭⽅⾔不仅仅外地⼈听不懂,当地⼈也难以理解。

所以其难懂程度⾃然不⾔⽽喻。

常⽤词语黟县⽩丝丝=相当雪⽩长捞捞=长长的样⼦呆秃秃=傻呆的样⼦热头=太阳为奇= 撒娇歙县痴达匪=傻乎乎森垮=那样⼦很挫痴⿁=傻⼦搞卖=⼲什么唠鱼=下⾬增困=睡觉泾县飞天=淘⽓好动灵番=聪明、机灵砸锅=喻指⼯作办糟了嫩⽣=不⽼练02⾩阳话【难懂系数】:★★★★★⾩阳话⼜称⾩阳⽅⾔,整体属于中原官话,主要包括商⾩⽚和信蚌⽚两种,属北⽅⽅⾔,通⾏于皖北、苏北、豫东、鲁南⼀带。

⾩阳话属于中原官话的分⽀,主要包括商⾩⽚和信蚌⽚两种,商⾩⽚发⾳多翘⾆,存在[ʂʻ]-[fʻ]不分的现象,句末多以哩作语⽓组词,⼉化⾳明显。

常⽤词语撷(xié)=倒酒炯(jiǒng)=⾼兴、兴奋谝(pián)=炫耀烀(hǔ)=炖噦(yué)=吐叨(dǎo)=夹03亳州话【难懂系数】:★★★★★亳州话属中原官话—商⾩⽚,属北⽅⽅⾔,通⾏于皖北、苏北、豫东、鲁南⼀带。

亳州市⽅⾔25个辅⾳声母按发⾳部位分为7组,加上零声母共为8组。

安徽方言特点

安徽方言特点

“安徽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

它既有官话方言,又有非官话方言。

安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主要通用于淮北和沿淮以南的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通用于江淮之间和沿江以南的部分市县。

安徽方言中的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

赣语主要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

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以东的各市县。

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

此外,还有在近百年来,先后成批迁徙定居我省南方的客籍人所说的客籍话。

客籍话中有湖北人说的西南官话,有河南人说的中原官话,有湖南人说的湘语,也有为数较少的福建人说的闽语和客家话,还有从浙江迁徙皖南的畲族移民说的畲话。

说西南官话的湖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宁国、广德、郎溪、泾县、铜陵等县境内。

说中原官话的河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广德、郎溪等县内。

皖南的闽方言,是指由浙江、福建等地移居宁国岩山一带,和散居在广德、郎溪、歙县等地的浙江、福建人所说的话。

说湘语的湖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

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

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说的近似“客家话”的汉语方言。

我省的畲民大都居住在宁国县东南部的畲乡。

(二)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安徽省淮北17个市县(不包括怀远城区话)和沿淮以南的凤阳、蚌埠市、寿县、霍丘、金寨(北部)等5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语音特征:1.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浊擦音 声母。

例如,“安”读 a~21 3,“昂”读 ɑ~55,“爱”读 53,“袄”读 24。

1①为了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也说成“皖北官话”或“皖北话”。

2.各地话n与l声母不混。

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

例如,“买菜”说成m 24ts 53,“报销”说成p 53 i 213,“蓝天”说成la~55tia~213,“刚强”说成kɑ~213t iɑ~55。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属于吴语方言分支,是宣州吴语的一种。

南陵话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在语音方面,南陵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有一些特点。

例如,南陵话的声母中存在大量的浊音,包括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韵母方面,南陵话的入声字较多,且具有独特的韵尾;声调方面,南陵话的调类和调值与其他吴语方言有较大的差异。

在词汇方面,南陵话也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南陵话中存在一些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嗲嗲”、“姆妈”等亲属称谓,以及一些日常用语和习惯用语。

在语法方面,南陵话的基本语法结构与其他吴语方言类似,但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

例如,南陵话中的“哉”可以作为句末助词,表示强调或确认;还有一些特殊的动词用法和词序表达方式。

总之,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是一种具有独特特征的吴语方言分支,其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安徽话方言大全

安徽话方言大全

安徽话方言大全安徽话,又称徽语,是指使用于安徽省境内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官话的徽语分支。

安徽话方言种类繁多,各地方言差异较大,主要分为徽语北片和徽语南片两大类。

在安徽省内,安徽话主要分布在徽州、皖南、皖北和皖西等地。

安徽话在很多地方仍然是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流语言,因此,了解安徽话方言对于深入了解安徽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话方言的音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

在声母方面,安徽话方言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浊化现象,例如“z”音浊化为“d”音。

在韵母方面,安徽话方言的韵母丰富多样,有的地方还保留了古汉语的韵尾。

在声调方面,安徽话方言的声调变化较大,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多达七八个的声调。

安徽话方言的词汇和语法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词汇方面,安徽话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的地方还保留了古汉语的词汇,例如“汝”、“尔”等。

在语法方面,安徽话方言的语法结构灵活多变,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古汉语的语法现象,例如“把”字结构的使用等。

安徽话方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方言语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在文学、戏曲、曲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安徽话方言的文学作品、戏曲表演、曲艺传承等都是安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安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安徽话方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方言语言,具有丰富的音韵特点、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对于了解安徽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安徽话方言在文学、戏曲、曲艺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传承和弘扬安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安徽话方言,为传承和弘扬安徽文化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方言研究综述》(钱锦伟)
李荣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 1987)
安徽方言:皖北:中原官话、江淮官话
皖南:吴语、徽语、赣语、江淮官话以及由河南和湖北两省来的移民的官话
其中皖南吴语包括太湖片和宣州片, 此外还有湘语、闽语、客家话、畲话等。

孟庆惠编纂的《安徽省志·方言志》( 1997)认为安徽方言主要由皖北中原官话、皖中江准官话、皖西赣方言、皖南宣州吴语、皖南徽语,此外还有客家话、闽语和湘语等组成。

《安徽省的汉语方言》(赵日新)
(本文为《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安徽省的汉语方言”文字说明稿。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安徽省的汉语方言主要包括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吴语、徽语、赣语几种。

此外,境内主要是皖南还有清末太平天国战争之后的移民带来的湖北话属西南官话、河南话属中原官话、湖南话湘语、闽语、客家话等。

官话是安徽的主要方言。

安徽省的官话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以及江南沿江地带,分属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此外还有太平天国战争以后移民带来的西南官话。

江淮官话安徽的江淮官话主要属于洪巢片少数属于黄孝片分布在安徽中部
①洪巢片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霍山县六安市怀远县南部孝仪乡马城镇常坟镇
睦乡、姚山乡、兰桥乡、找郑乡、荆芡乡、城关镇、东庙乡、梅桥乡、魏庄乡、犯河乡、陈集乡淮南市长丰县明光市定远县全椒县巢湖市天长市来安县滁州市和县含山县无为县舒城县庐江县马鞍山市当涂县西部城关镇、新桥乡、黄山乡、银塘乡、江心乡、西河乡芜湖市南陵县青阳县池州市西北部东至县北部大渡口、姜坝等地宣城郎溪县广德县限县城、东亭宁国市南部宁墩、狮桥、中澳、中田、大龙、万家等东南部山区及城西竹峰、育龙等地铜陵市铜陵县大通、安平等地繁昌县获港、赤沙等乡径县童吐乡芜湖县万春区、花桥乡一半族德县县城、蔡家桥等地。

铜睦县以下六县市城关新派石台县部分乡镇
②黄孝片桐城市极阳县安庆市
安徽江淮官话的主要特点是:
①全浊声母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②泥来母大多混同
③见系开口二等字存在数量不同的文白异读,文读【tg】组声母拼细音,白读【k】组声母拼洪音
④影疑母开口洪音字混同
⑤止摄日母字大多不读卷舌韵母,其他摄的日母字大都读【z尾巴】少数读【z】
⑥咸山摄舒声字合流,多数分为三类(如合肥):古开口二等除见系、合口二等韵、合口三等韵非组为一类合口一等韵、合口三等韵知系为一类开口二等韵见系、开口三四韵等为一类
⑦声调一般为五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全浊上今归去声。

入声多数带喉塞音尾。

《六安话语音研究》(何自胜)
六安话江淮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江淮官话的洪菜片。

六安地处安徽西
部,位于江淮方言与吴语的交汇处,方言性质介于二者之间,六安人自古至今,
都有处于南北两大方言文化区的居中心理,称无入声的北方诸方言者为“份子”,
称吴语区等南方地区方言者为“蛮子”。

在北方方言中,有入声是江淮官话的主要特点之一,六安话的入声保存比较
完整,不与其他韵相配而独立存在,其主要元音A,。

不能单独成韵,只有接喉塞音,才能构成韵母。

六安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

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河南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和阜阳市。

语音特点:
()i开口呼零声母字除高元音外,都有轻微的浊喉塞擦音色彩。

(ii)声母j、q、x,发音部位稍微偏前。

“母鸡、气球、洗碗”
(iii)古泥(娘)来母今六安话一律不分,读l音。

但在年轻人口音中,合撮两呼
前有读n的趋势。

“牛奶、柳树”
说明:
(1)沪表示鼻化韵,文后出现这种形式都表示鼻化韵。

(2)。

i的实际音值为。

i
(3)U与.PP’相拼时实际音值为u,偏高且唇形略展,在与其他声母(包括零声母)
相拼时实际音值为唇齿音【v]
(4)。

实际音值偏高偏央一点;ui实际为后响复元音;i耳1偏高,摩擦部分较重。

(5)入声韵尾一?的闭塞性不强,是一个轻微的紧喉动作。

(6)A与齐齿呼合口呼相拼时偏低偏央.
(7)年轻人只韵有读y趋势。

(8)除高元音外,零声母字都有轻微的喉塞擦音色彩。

入声字:
《方言调查字表》里收入的651个入声字,在今六安话的语言演变过程有70多个
入声字逐渐变成了非入声字,这70多个字是:拉掐而划挖吓摸昨撮啄朔六液腋跃只质亿忆翼易幕缚褥剧续旭欲蟀给逸酪踱贼舌轧粟觅铁霎栅洽撒泄辱嚼匹末着雹饺肉熨射掇拽工卓支腌抨峡揖式宿剔错错。

照、考、勺
④【p035」没有节制:他颇着吃,就跟饿死鬼投胎的一样。

②〔明214〕不着急:你这人~得很
⑤[t’。

51~弄:表示做事不干脆,不爽快。

他这人做事日弄,别跟他交往。

③o[t门5〕相互抵消:你欠我的钱,就有粮食跟我~掉吧。

④〔以214]:撞:他一头~雷到墙上去。

④压‘。

214]:捉弄、愚弄:你~考人的,我再也不理你了。

⑤[吞。

44]傻子。


①E2141:坐,他一屁股~派在地上。

②[p‘。

35」:跋子。

拍子
③x[uOS]:晃动:坐好了,别老是踝过来踝过去的。

②k[‘u毋“51〕摔:他把茶杯一在地上。

②娜u忠”214]鹅鸭在泥水里觅食。


②[t‘in52」:打击:我~听死你。

②[t吞u护44]整~装:完整。

斗逗口(动词,一掉了:吃完了)
牙狗:公狗
好利亮:完全好了
刀:用筷子夹
熊:训斥
语法: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反复问句是用动词或形容词的
肯定与否定相重叠的形式来表示的,其典型形式为“VP
不VP”,VP代表谓词性成分。

如“去不去?”、“漂亮不漂亮?”。

这种问句要求答问者必须在“VP”和“不VP”之间作出选择,如前者的回答必须是“去”或“不去”。

而这与一般的选择问句相区别:一般选择问要求在“A”、“B”甚至是“C”等多个项目之间作出选择,反复问则要么选
择“VP”,要么选择其反面“不VP”。

朱德熙指出:反复问句是一种选择问句,汉语方言的
反复问句最常见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VP 不VP”型,一类是K- VP型,即在VP前加一个疑问副词构成问句,
并进一步指出,反复问句的这两种类型始终相互排斥,不
在同一种方言里共存,其区别具有类型学意义。

[1]
合肥话的反复问句是用
“K- VP”的形式表达的,即在谓词性成分VP前加一个疑
问副词构成疑问句。

这个疑问副词在合肥话中有两种读
音[k' ]或[k ],字面上写作“克”或“格”(肥东部分地
区读作“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